电影史话 百度云 中字:备课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10/05 11:08:12
·《兰亭集序》备教资讯 (2010-11-22 8:25:00)党红英1推荐

 

一、关于王羲之

 

江苏古籍出版社编审 —— 王春南撰写的《王羲之的书圣称号》:

观点: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是动摇不了的。

原因大致有以下数点:
  第一,王羲之的书法经历代很多书法大家和书法鉴赏大家的品评,堪称古今无二。
  第二,王羲之是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变革家,开一代书法新风。
  第三,王羲之是历代书法宗师,1600多年来,大凡著名的书法家,几乎没有人不受惠于王羲之书法。
  第四,王羲之的书法具有可临摹性,被一代又一代人当作最佳临摹范本。
  第五,王羲之的书论是中国古代书学理论的经典之作,古代多少书法家都是以王羲之书论作为主要教材来学习书法和从事书法创作的。
  第六,王羲之不但书品为世人所尊崇,而且人品为世人所敬仰。
  第七,王羲之是被作为东晋初年有才能、有思想、有政治眼光、有作为的重要历史人物,写进“二十四史”之一的唐朝官修的《晋书》的,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助于他的书法长久地流传下去。

此作者的其他相关书目:《书圣王羲之》、《二王书法》、《书法家成功之路》、《怎样临摹王羲之兰亭序》

南史·刘休传》——从南朝宋后期起,在先后被宋明帝、齐高帝宠信的大臣、书法家刘休的带动下,世人开始重新重视王羲之书法。

唐修《晋书》——卷八一《晋书·王羲之传》)

1坦腹东床: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这就是“坦腹东床”代表择婿的典故。遂用“东床”“东坦”代指女婿。

2以书换鹅: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3老姥卖扇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4唐太宗李世民与《兰亭集序》

唐太宗得到《兰亭》后爱不释手,临死时命令把《兰亭》作为殉葬品与他同葬昭陵。

欧阳询《用笔论》——评王羲之:“冠绝古今,唯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

《王羲之的故事》——《民间文学》2004年第06

洪升巧借《兰亭集序》填曲——高阳著《醉蓬莱》,海南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第42-43页。

纪晓岚巧改《兰亭》悼老妻——易照峰著:《风流才子纪晓岚》,花城出版社,2000年4月版,865-867页。

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相关网站

羲之网http://www.xizhi.cn

魏晋书家——王羲之http://www.wenyi.com/art/shufa/weijin/wxizhi.htm

书圣王羲之http://www.ccnt.com.cn/visualart/meishu/1/6.htm

《王羲之学书的故事》——硬笔书法天地http://www.ybsftd.com

《王羲之妙书春联》(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闲看网http://www.xiankan.com

 

二、有关《兰亭集序》

 

《王羲之《兰亭序》何以天下第一》——李优良《信息导刊》 (2005 第二期)

《兰亭集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魏晋清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相关评价:

师卫夫人见了他的字就惊叹道:“此子必蔽吾书名矣。”

当时有名书家庾给羲之写信说:“吾昔有伯英(即张芝,汉末草书大家)章草十纸,过江颠沛,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梁武帝萧衍称赞其书云:“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唐太宗看来,羲之之书乃“尽善尽美”,“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唐书论家张怀瓘评羲之书云:“……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助,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此可谓公允的评价。

 

天下三大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三希堂法帖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三希堂墨宝——王献之《中秋帖》

三希堂墨宝——王珣《伯远帖》

《〈兰亭序〉疑案录》—— 《语文学习》2000年第8期陆精康先生

《兰亭集序》真伪大辩论:

《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出自唐代房玄龄编撰的《晋书》,而此前收录晋文最完备的《文选》竟未见此文,这与《兰》文的历史地位很不相称。同时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梁代刘孝标注引的王羲之《临河序》与《兰亭集序》文字上有出入。于是就此引发了一场《兰亭集序》真伪大辩论。

文章作者之真伪//书法作者之真伪

《兰亭序真迹下落之谜及真伪之辩》—— 中国校园书法网

《兰亭序》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现今流传的是唐代及其后的摹临本,真迹何在?迄今还是个谜;而在1965年由郭沫若著文引发的《兰亭序》真伪之辩,由于毛主席的关注和干预,更是轰动一时。

王羲之酒酣乘兴书绝品

萧翼设计智取真迹

真迹何在有待昭陵、乾陵发掘

郭沫若著文引发“笔墨官司”

毛主席写信支持争鸣 K^

《兰亭诗》——其一

《兰亭诗》其一

      仰视碧天际,俯瞰原水滨。

      寂阔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兰亭始末记》——唐·何延之

《兰亭会》——明·许潮

《兰亭集序笺注》——李峻

 

《兰亭集序》赏析评点:

 

《古文观止》——评《兰亭集序》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注的《古文观止》如此评《兰亭集序》: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魏晋南北朝诗精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谭元春:“寓目理自陈,适我无非新”二语,真是通识所发,非一意孤高绝俗之流。(《古诗归》)

     钟惺:七贤胸中恐逊此原委。(《古诗归》)

     陈祚明:旷达之旨,射洪古诗中多此等语,易流宋人。(《采菽堂古诗选》)

     沈德潜:不独序佳,诗亦清超越俗,“寓目理自陈”,“适我无非新”,非学道有得者,不能言也。(《古诗源》)

     牟愿相:王逸少传诗不多,其《兰亭》一篇,如苏仙高屋,翘视群儿小澥(《草堂杂论诗》 

《在文化的层面上解读<兰亭集序>》——梁玉富  中教网

王羲之所创作和书写的《兰亭集序》,既是书苑珍品,也是文坛杰作,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本文拟从文化的层面上解读《兰亭集序》。

从书法美学层面上解读。《兰亭集序》的彰显于世,首先是其书艺的超绝无双它不仅仅是一般的书法佳作,同时集中而艺术地展现了魏晋时期特有的时代风貌和时人习气。

从哲学的层面上解读。作者借题发挥,道出了“俯仰一世”之间的人生感怀。钱钟书先生说过:“目光放远,万事且悲。”这也是《兰亭集序》中一再喟叹的“‘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这个“痛”字凝聚了王羲之深沉的人生忧患和对生命局限性的深刻洞察。

《解读人生》——朱威  《语文教学之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无论是文采还是书艺,都是传世极品。尤其在立意方面,作者独出机杼,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宴游活动谈到有关生死的人生感悟,其哲理的思考,显得不同凡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王羲之在文中所说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是对庄子思想提出不同的看法,与虚无主义划清了界限。世间毕竟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而这些美好的事物又是那么难遇易逝,短暂的生命就显得非常珍贵;死是生命的毁灭,长寿毕竟不同于夭折。王羲之对老庄思想的批判,反映了中国“隐士”的另一种思想取向。他作为作家和书法家,纵情于文学艺术,以形象思维为重,但他坦然承认生命的脆弱,而兰亭盛会却可以不因参加者的死去而湮没人间,那就是作序记胜,流传后世。王羲之处于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敢于批判庄子的虚妄之言,并且将深沉的伤感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充分表现了他的胆识和理念,自然有其积极的意义。

 

《叙“乐”简练,抒“悲”深沉——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新课程教学网

 

《〈兰亭集序〉解读》——《名作欣赏》2004年第06期

 

《兰亭序解读》——吴大新,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3月版

 

比较阅读:

石崇《金谷诗序》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曹操《龟虽寿》

 

四、音响资料

 

《兰亭集序》朗诵http://www.jszxedu.com/chat/ywzyk/gzyuqc/G1/25/13lanting.mp3

中华勤学故事《王羲之吃墨》http://bdzy.yqedu.cn/zhqxgs/video/18王羲之吃墨.rmvb

http://www.lldl.net/sucai/shipin/fengjin/005.A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