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好看的动画:由止庵先生言到从博物馆读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1 12:33:35
止庵先生有言:读历史的目的,归纳起来有三:一是希望了解历史沿革、演变;二是由历史规律,来观照今天;三是拿今天的看法去重新评价历史。第一种兴趣只在被研究的对象,第二种希望得到一些教训,第三种是要重新解释历史。虽然可能还有其他目的,大概不外乎这三个方面。可是我们现在的“历史演义热”呢,阅读目的跟这三点都不相关。有人评价说,所有的这些历史演义书,都是励志书。我很认同这个说法,比如现在大家热衷读某某说这史、某某说那史,大概都限于个人得到一点启发和激励
      现在博物馆推崇“历史与艺术并重”了,但是博物馆表现历史这种形式却还不至于消灭。我国金石学的传统即是“补经证史”,博物馆在继承金石学考证文物的同时,也继承了补经证史的功能,通过陈列展览的语言梳理历史,以国博中国通史陈列达到极致。无论是文本,还是陈列,都是在讲历史,那么止庵先生这段话,也可以拿来当做研究观众动机的方法论。
      我日前曾提到过,观众在观看展览时,对展览表现“史”的掌握,一概有如下两种情况:无固有认识和有固有认识。我想,从展览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观众属于无固有认识者,其目的大概就是止庵先生讲的“励志”。联系到展览体验层次,黄春雨教授曾经论述过,好的展览能使观众可以在其中看见自己,从观众的角度,也往往乐于将自己带入进展览环境去体验,而这种代入法,也是大众艺术的欣赏法门。于是上升到意识形态,要求展览“乐观、向上,催人奋进”,恐怕也是指的这个角度。
      回到止庵先生的话来说,“励志”并非是读史的学术目的,更近于一种精神关怀。所以博物馆在策划和制作展览的时候,要注重非理性方面的思考,因为这方面恰恰是大多数观众所需要的,他们对历史原没兴趣研究和体验,也没有能力去验证展览表达的真伪。当然方面可以用“艺术”去弥补,但这绝非艺术对博物馆的主要功能。
      虽然“励志”并非是读史的学术目的,但是博物馆也无需自惭形秽,因为一来博物馆并非专门的史学研究中心,二来现代社会中,精神的关怀更为普世,也更能彰显博物馆的核心价值,实物和展览要比文本在非理性层面有力量得多;三来对人的关怀已经随着以人为本进入国家核心的软实力考量,管子云:“终身之计,莫若树人……一树百获者,人也。”具象到所关怀的人认同了博物馆的价值,才是对博物馆的最好奖赏。
      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历史有固有认识的人越来越多,这部分人在欣赏展览时,往往喜欢脱离开刻意营造的时空转换氛围,站在独立乃至高处,来品味展览。有一定固有认识,但是不足够完善圆满的观众,往往是抱着了解历史沿革、演变的目的来的;固有认识巩固而合展览的解释观念大致相同的人,在博物馆中得到了认识的印证,往往会实现由历史规律,来观照今天的目的。由于博物馆偏好在中立或者以还原历史本真为目的来组织展览,往往会和今天的看法去重新评价历史人的固有认识发生矛盾,从而招致一定程度上的批判。
      我想也只有这三种人,才能相对多的了解展览所表达出的信息,才有兴趣在展览之余,和博物馆发生互动,或者希望进一步了解陈列之外的信息。从博物馆经营角度来说,将一些展览高信息附加的衍生品集中推销给他们,才是最有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