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和amber离婚了吗:古诗词赏读三十四 唐.虞世南 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10/02 17:49:23

古诗词赏读三十四 唐.虞世南 蝉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注释】: 
[1]垂绥:rui2,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2]借:依靠、依赖。

 

译文:

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绵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那秋风。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初唐书法家。唐越州余姚(今浙江绍兴县东北)人,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手诏魏王泰曰:“世南当代名臣,人伦准的,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中无复人矣。”

  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楮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其诗风与书风相似,清丽中透着刚健。虞世南是跟从王羲之的七世孙、隋朝书法家智永禅师学习书法的。他的字用笔圆润,外柔内刚,结构疏朗,气韵秀健。传说唐太宗学书就是以虞世南为师。唐太宗常感到“戈”字难写。有一天,他写字时写到“戬(jian剪)”字,只写了“晋”的半边,让虞世南写另外半边的“戈”。写成以后,唐太宗让魏征来鉴赏,魏征看了说:“今窥(看的意思)圣作,惟戬字戈法逼真”。唐太宗赞叹魏征的眼力高,也更看重虞世南的书法了。虞世南的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等。初唐的书法家继欧、虞之后的是褚遂良和薛稷。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慨叹地说:“世南死,没有人能够同我谈论书法了。”

  当然,历史上的虞世南,其成就绝不仅限于书法方面,他在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上也是成绩斐然,而且他是唐太宗时期有名的刚烈擅谏之能臣。 唐太宗说虞世南是“行秘书”,那也就是活字典了。

 

  虞世南的《蝉》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

  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报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故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风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见《初学记》引《瑞应图》)。诗人以蝉自比,则其鸣声也就不同凡响。“桐”前着一“疏”字,既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宋句“秋风”相应。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从上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居高”的“”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不光是 
地位高,品格也高。如若品格不高。甚至非常丑恶,即使地位再高也不会受人尊重。只有地位高而品格也高,他发出的声旨影响才大,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诗人把这一命意通过蝉的形象表达出来了。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说:“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今人刘水济《唐人绝句精华》说:“三四句借蝉抒怀,言果能立身高洁者,不待凭藉,自能名声远闻也。” 
    唐人咏蝉诗除本篇外,李商隐的《蝉》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也很著名。

  李商隐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前四句写形象,与虞世南的《蝉》诗相似,但显示的是环境的冷酷;后四句写思想感情,表达薄宦漂泊、欲归不得之情。咏物诗,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这首咏蝉诗,“传神空际,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誉为“咏物最上乘”。

  骆宾王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意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人借蝉自喻,将秋蝉的艰窘与己身的不幸融而为一。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自己品性高洁,不为世人了解,反被诬陷入狱,正如屈原在《离骚》中所唱的“世浑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此时有哪一个肯替自己雪冤呢?而今患难之中,惟有蝉能为我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长吟。

 

  此三首《咏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的名作,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白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三首咏蝉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观察蝉的眼光、心情也就不同,因而构成富有不同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参考资料:http://www.univs.cn/univs/chd/content.php?id=102630

http://www.5156edu.com/page/08-08-19/37075.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621489.htm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59487_45145.html

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ID=56364&CategoryID=59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