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经典台词人生就是:2011:人文中国的复杂面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30 22:32:42

2011:人文中国的多元面相

 

王晓铧

 

不知不觉间,中国号高铁驶入了2012年。回顾2011年的中国人文场域,我的头脑中立刻诞生了下列词组:高速的中国,复调的时代,多元的面相。

在2011年之前,每当谈论大国崛起之类话题时,国人还会常常感到迟疑。经过2011年365天的体验,经济复兴的图景开始变得越来越真实。一切都来得太快了,快得让人感到恍惚。走向世界的口号还在耳边回响,中国经济就已经跻身世界的前列。我们似乎还没来得及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便荣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于是,经济学家张五常开始高调地追问:“中国做对了什么?”普通公民虽然没有这么高深的学术境界,但也会时常产生指点世界的激情。显然,代表2011年中国的主流意象无疑是高铁、卫星、夺冠的李娜。然而,速度有时也与危险成正比,激情常常伴随着对苦难的体验。在大国崛起的背景中,道德滑坡、校车事故、地沟油和三聚氰胺的泛滥、拆迁中的博弈、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左翼与右翼的冲突,也如钉子般刺入大众的视野和精神肌体,让我们的欢乐隐隐地渗透着尖锐的疼痛。在2011年,明与暗、红与黑、进步与不满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显示出当下中国复杂的多元面相。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自信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但同样强烈的是不踏实的感觉。走向世界经济前列的中国人急需踏实的地平面,仍要寻找精神上的参照。以前,我们习惯于以西方为师。可是,恰恰在我们学习的需求前所未有地强烈时,长期扮演领导者角色的西方被自身的病痛所困扰。欧债危机、华尔街上的抗议浪潮、日本核泄漏击碎了曾经完美的西方幻象。偶像坍塌,中心消失,我们被迫要给自己定位和定向。在这种背景中,世界开始注视中国道路,中国由眺望者变成了被眺望者。面对不期而至的责任,还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显然还不适应这种角色变化。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或者重复西方已有的主张,或者眷念改革开放前的时代,唯独害怕独自走向文化场域的无人地带。习惯了学习和模仿,我们不能不在兴奋之余感到迷惘。2011年的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不是坚毅的面孔,而是犹疑、观望、徘徊的动姿。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对话和争论必然应运而生。在2011年的中国,左与右的争论如此激烈,以至于我们难以重构统一的精神版图。在没有战火的时代,汉奸、卖国贼、爱国者之类词语却广为流行。这是意味深长的符号,暗示着中国精神版图和知识界的分裂和重组。我们似乎总是生活在观点的刀刃之间,留给世界的好像永远是锋利的背影。观点的斗争每天都在持续,暗流涌动的中国成为各种理念博弈的场所,我们尚没有找到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底线。尽管上层不露声色,但博弈中的双方都心知肚明:中国号高铁实际上远远没有确立长远的方向,正在隐秘地摇摆,博弈的结果将左右国家的未来。

在这种精神背景中,微博中国出人意料地崛起了。它虽然幅员辽阔、地势复杂、成员众多,但却给每个人提供了崛起的机缘。只要一个人会打字而又足够努力,他都有在互联网上站起来的机会。在微博上,芙蓉姐姐可以和章子怡共舞,“三轮哥”能与郎咸平讨论世界经济,深刻的理论文字和粗粝的凡俗话语并存。有了微博,草根也能如精英一样发出声音,展示自己卑微但不容忽略的力量。平等的基地不经意间显现出来,真实得让人吃惊和感慨。如果说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有十亿尊佛,那么,中国则有上亿个博主。面对如此众多的网络主体,权威即使被暂时尊重,也最终难逃被解构、嘲讽、超越的命运。没有哪个流派能够独领风骚,没有主流就是微博中国的主流。在微博上,传统的精神领袖早已死去,并且没有复活和诞生的迹象。剩下的是多得不可胜数的非主流,是个体,是公民,是时刻向世界显示自己存在权利的无数网友。至少在博客上,中国已经复调化了。在我看来,微博中国展示了一个清晰的地平线,预示着中国应该迎接的远景。或许,人们苦苦寻找的答案已经显现,我们需要的只是承认、理解、祝福。

从某种意义上说,迅速前进的中国没有完成自己的制度设计,尚在眺望自己的远景。微博上的争论展现了不同时代的世界观,真实的中国同时处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之间。不同时代共存构成了悖论式的文化图景,显现了中国精神的复杂面相。然而,宏大的世界观虽然已经失效,但高铁却不能没有方向。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瞬间的犹豫和失误都会造成巨大的事故。转型的动作如果持续太久,高速行驶的中国就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多面相的中国应该正视当下体制的未完成品格,必须尽快确立转型的长远方向。巨大的问号悬在我们的头顶,时刻会变成达摩斯之剑。它呼唤每个人文知识分子思考问题的答案。

(《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