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问号脸绿色:美教官:中国军队有了他 中美开战美军必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1 13:58:34

美国西点军校闻名世界,其教官一般是有真才实学的专家。面对一位到访的中国记者,西点军校一教官坦言:中国军队离毛泽东越远,美军的胜算就越大!

    他说,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因为在这方面中国永远赶不上我们。美军怕的是中国军队的毛泽东化,或按中国术语叫革命化。中国军队离毛泽东越远,美军的胜 算也就越大。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善于以弱击强,以弱胜强的军事家,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体系及实战应用是非常的精妙独特。至今还没有好的应对破解办 法。虽然我们是在把他当做对手来研究。但是我对中国的毛泽东始终怀有最深的敬意。西点军校崇敬的两个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兵家泰斗,一个就是毛泽东,还有一 个是孙武。

    对于朝鲜战争,他认为美军是完败。

    对于中美两军交手这一部分,当时的实际情况是,美八军的一支先头分队已经抵达鸭绿江边。中美两军的战斗接触是在中朝边境地区展开的,单从地理上讲,始于鸭绿江而终于三八线,胜负之势是不言自明的,没有必要歪曲和掩盖。

    对于部队德战斗力。参加韩战的美军部队均非等闲之旅。美八军、陆战一师、骑一师都是美军中响当当的王牌军、常胜军。官兵又刚打过二次大战,富有实战经验。 装备有世界最新型的坦克、火炮和各种轻重武器。并且拥有绝对的制空、制海权。除了第一次战役有措手不及的原因外,实在没有什么其它的借口可找。美军在韩战 中一再失利.不但在战役初期遭受突袭时失利,在中后期的两军对垒攻防中也胜少败多。就只能得出一个令人很不舒服的结论:装备占优的美军在战场上的作战表现 不如中国军队。

    对于战争后期的第四、五次战役,他认为,李奇微将军接任总司令后改以攻势防御,使得战役的被动态势有所好转。中国军队越过三八线后,拉长的运输线和恶劣的 交通条件,加上美国空军的“扼杀战”狂轰烂炸,延缓中国军队的攻势,从而使得战场态势得到稳定,如果在中国军队备足粮弹发起攻击时,美军挡不住他们的前 进。只是在对方粮弹耗尽时,美军才有机会向前做有限的突进。换句话讲.假如中国军队并不是只有仅能维持一线部队作战一周(即李奇微将军所说的星期攻势)的 粮弹.而是有足够一月之用的后勤供应。战争应该早就结束了。

对于西点军校的着名老校友麦克阿瑟将军,他认为,麦将军戎马一生,战功无数,是西点军校最杰出的校友之一,也堪称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可惜一世英名毁于韩战!

    单从战役指挥的角度看,麦将军犯下了轻敌冒进的兵家大忌。有一点我要说明,当时对中国军队的无知和轻视是美军上下的通病,并非一人之过。中国军队在二战中 的拙劣表现给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比如:五十万中国军队不加抵抗,就让两万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河北、山西一线的三十万中国军队被区区三干日军象赶鸭子一 样赶的到处逃跑。在美军官兵的心目之中,中国军队是“鸭子”。是不堪一击的弱旅。否则,麦将军也不至于说那样狂妄自大的话。

    当时美国沉湎于二战胜利后的喜悦,对中国的变化尤其是中国军队的变化知之甚少,在蒋介石统领下的中国军队是一群“鸭子”,而在毛泽东的统帅之下中国军队竞成了一群狮子!

    对中国军队在韩战中表现出来的战胜困难的勇气、视死如归的气概和精明有效的战术,我是非常钦佩的。作为一个军人,我自然是希望己方能获得胜利。但是作为一 个客观论证的学者,我以为无论从战役指挥和战场表现来评判,中国军队获胜都是合理的。我不认为美军败于有毛泽东这样卓越的统帅和彭德怀这样杰出的司令官的 中国军队是什麽丢脸的事。

    美国人从韩战的失利得知.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中国军队也不再是过去的中国军队了。我们必须以极其审慎的态度来重新研究中国,重视中国。尤其是毛泽东的 中国。绝不能再犯轻敌冒进的错误。在金门炮战,以及越南战争中,美国都表现出了这种审慎。这就是接受了韩战教训的直接结果。以我个人的愿望,中美之间不要 再打仗。否则将会是两败俱伤,后果不堪设想。假如有一天不得不打的话,我只能祈望那时的中国军队不再有太多的毛泽东色彩。

    因为,中国军队离毛泽东越远,美军的胜算就越大。
揭秘:张玉凤 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关于这个题目,毛泽东研究者一清同志写过,毛永烈写过,毛泽东思想研究会成员亦写过。笔者根据相关史料,亦结合本人多年的《海外有多少任崇拜毛泽东》论文,在此也多说几句。

    有道是:“历史是个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因为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大处落笔,更何况为尊者讳,为名人遮,为时政忌。那几分模糊,几分闪烁的春秋笔法,安可以文过饰非哉?

    也许,读了本文,你方知有些所谓的文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多为戏说。

    张玉凤,原本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列车员,但自1970年升任毛泽东的机要秘书以来,她成了那个时期各方关注的关键人物。由此可以看出,在那个特殊年代,张玉凤本人在政治格局的分量足可称牵一发而动全局。

    多年以来,为尊者讳,这个曾经被毛泽东考虑提名为政治局常委的人物,也饱受过争议。就连她的个人简历,也仅是匆匆几笔而过:“张玉凤,女,1944年1月 27日出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1962-1970年在毛泽东乘坐的专列上工作,1970-1976年为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1974-1976年任毛 泽东的机要秘书。”

    这是个勤劳善良、受人尊敬的女子,但作为机要秘书,想让她看不到或听不到什么,真的都难。只是,这多年以来,一些不负责任的所谓纪实报告之类的文字,在她的身上泼了很多脏水。有的不良文人甚至倾其想象之力,大搞人身攻击。这显然是不负责任且不公平的。

    那么,张玉凤品德究竟高尚到何种田地?也许,读了本文,你方知那些所谓的文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多为戏说。

    (一)天性善良的张玉凤坚持本职工作,对毛泽东极为尊敬,她见证了却未曾参与敏感政治事件。
行文至此,有待指出:张玉凤从没有主动做过影响毛泽东决策的任何“进言”,她没有越权,也没这个影响力。毋庸讳言,如此作为,更是一种道德操守。

    而她所做过的代领袖圈阅之事,也是在当事人因病魔折腾无法身体力行时则勉为其事。毕竟,毛的晚年,张玉凤事无巨细,均知情知性。

    譬如,毛泽东为何发生文化大革命?毛与刘少奇因何政见之争而矛盾突发、毛泽东于滴水洞给江青之信究其有无、913事件始末、周恩来之落寞晚年、王洪文之发 迹与失落、康生其人其事、毛远新与江青谈话内容、张春桥之快速失宠、华国锋力量缘何异军崛起、毛保留邓小平党籍为哪般、汪东兴倍受信任之因由、朱德的自保 自守所从何来等等,张皆目见耳闻。但其本职工作固在忠于领袖,所能做到的则是不过头,不多言,不操弄,不越位。

    只是,不参与并不代表不坚持公道与正义。再譬如,关于毛泽东因何未能参加1976年1月12日地总理追悼会,海内外议论含沙射影,沸沸扬扬,对此情况,“当时的中央有关部门请张玉凤这个历史见证人出来写文章作一些解释,以证明毛泽东确实是病重不能走动使然。”

    结果,张玉凤确实予以答之。她笔叙道,“毛泽东当时患严重疾病的情况,证明毛泽东的腿当时确实走不动了,因而只在送审的有关周恩来追悼会参与人员的报告上 ‘画了一个圈’”。接着,笔锋一转,“而这个圈,在人民心目中,它实在是弱了,太弱了!……这一笔怎么能表达得了对与自己风雨同舟几十年的战友的离别之情 呢!”按照“机要秘书”的身份,也许,张玉凤已经说得太多。其率性而为,足见一斑焉。

        (二)严守党性的张玉凤坚持政治操守,如今的她守住了毛泽东多少秘密呢?

        如前文所及,以她过往的身份,想坚守所有秘密也很难。但能说的一定会说,只不过须避免波澜不起、回归历史的本原而已。理由如下:

        1.亲历了毛泽东晚年的痛苦的病情煎熬及精神折磨,忠于领袖,则是本性所属。至于是非,须结合时代背景可究之。按照张玉凤撰文回忆,毛泽东晚年身体状况极度恶化,他的腿走路很困难。“在决定参加陈毅的追悼会时,毛是临时决定的,上汽车时,毛主席几次想踏着车门台阶上去,但就是上不去。后来还是我扶他上了汽车。他的腿困难到这种程度,令人痛心”

        张补充道,“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六年,发现他老人家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爱钱。他不是没钱,仅《毛选》的稿费他就有百万存款,就在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里,必须有他的亲笔信,才能取到钱。这些存款,在他去世后,都留给了国家和人民。他经常在经济上帮助有困难的民主党派人士和我们这些工作人员, 但如果有谁伸手向他要钱,他就不愿再见到这个人了。他看不起爱钱的人。他常穿的中山装的口袋里装有两件东西,一样是香烟,但总是只装半包香烟,不装整包香烟;另一样是一块手帕。他身无分文,我们在他身边工作也没什么可捞。因此,不存在犯经济错误的问题。主席不爱钱的品格,对我教育很深。在我的生活中,我也从来不为钱而活着。”

        张玉凤认为说毛晚年头脑糊涂,她是第一个不信。她甚至能读懂毛反感人们都呼喊他“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寿无疆”,他真正关心的是他离开这个世界以后人们怎么看他。而毛也确实嘱托张在他去世后每年都能到他的坟上去看他。当然,他对其他身边工作人员也说过同样的话。这么多年来,毛身边的工作人员基本上也没有辜负他的遗愿。

        2.见证了毛泽东挑选接班人之重要时刻及内幕,“丁是丁,卯是卯”,张从不添油加醋,为一己之私而大肆渲染。关于接班人的问题,毛曾向张诉苦:“为此事伤透脑筋,林彪是他选的,王洪文是他选的,都不行呵!”有一次,张试探性地问毛,“总理这么好,您怎么不选总理当接班人?”毛伸出手掌做了一个砍刀的动作, 说:“总理虽好,缺少这个!”

        到了1976年1月中旬,毛远新前来请示毛泽东意见。毛想了一下说:“要告诉王洪文、张春桥让一下。”然后,扳着手指数政治局委员的名字,最后说:“还是华国锋同志为人厚道,提议他任代总理,比较好些。”毛远新点头曰“是”。

        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张爆料道:“照过去方针办”是“临终嘱咐”,“你办事,我放心”是指定接班人,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但毛泽东确实有意安排华国锋全面接班。

        张玉凤明言1976年4月30日所涉及的“临终嘱托”风波。当时毛接见正在北京访问的新西兰总理马尔登。华国锋陪见。接见后,华对毛说:“最近我处理了几 件事,现在有几个省发生一些问题,我已同政治局的同志研究,作了处理,签发了中央文件,形势正在好转。国际上也有些事。我经验不多,有事多同政治局的同志商量,看主席有什么意见。”毛泽东说:“国际上的事,大局已定,问题不大;国内的事,要注意。”当时,毛说话已经讲不清楚了,华听不明白,由张把上面的话 重复了一遍。

         随后,主席就要纸和笔,写道:“慢慢来,不要招(着)急。”“照过去方针办!”“你办事,我放心!”张玉凤强调,当时,“主席写这三句话是答复华国锋同志汇报的几个问题的意见”。因为类似的话毛还曾不止一次地当面对周恩来、邓小平同志也说过。

        张玉凤道出毛选定华做接班人的苦衷。“因为华为人言语不多,不露锋芒。他既与“四人帮”没有什么瓜葛,也与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没有什么交情。在中央政治局尖锐的斗争中,华国锋往往保持中立。他唯毛之命是从。正当张春桥和他的伙伴们费尽全力,扳倒了邓小平时,一向反对帮派斗争的毛毅然把大权交给了华国锋。

        屈指算来,在刘少奇、林彪、周恩来、王洪文、邓小平之后,华国锋也是毛泽东亲自选定的接班人,且毛认为这也是深思熟虑之后的通盘考虑之举。

        3.张玉凤认为“江青虽可恨,但并不是风传的那种可恶”,足见她还是经纬分明的,看问题做到了一分为二。按照张的亲历,江青在公众场合,确实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我代表主席向同志们问好!报告同志们好消息,毛主席的身体非常健康!”实际上,江青夸大其词,因为她已经不大来中南海,她当时并不能随便去见毛泽东,更遑论了解毛健康状况。当时担任毛泽东的警卫战士陈长江也曾支持张的说法:“江青见主席必须经过批准。”

        此外,谈到对周恩来的评价,张玉凤是满怀崇敬之情。对毛泽东最器重最信任的汪东兴,张玉凤亦是肯定了汪的忠诚,因为汪在支持华的政治立场上,是不折不扣地履行毛的嘱托而行事。至于邓的三起三落,现在她还能说些什么呢?

        一言以蔽之:张玉凤究竟还有多少秘密,藏在心底,惟有她自己最清楚。我们没有理由责怪她,作为机要秘书,她也不容易。而且,她能有这一份不投机、不炒自己、不以爆料秘史以获一己私利的操守,总该是值得尊敬的。难道不是吗?

        文革时江青密语张玉凤:我将来准备杀头坐牢的

        其实,江青之死,使人们记起她当年“鼎盛”时对张玉凤说过的话:

        “将来我是准备杀头、坐牢的,这个我不怕。也可能不死不活的养着,这个难些。”

        她厌倦了“不死不活的养着”的日子,终于横下心来,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

        本文摘自:《“四人帮”兴亡》,作者:叶永烈,出版: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1月版

        江青最后以自杀告终,有点出人意料。

        关于江青自杀的消息,是由新华社发布的,全文如下:

        新华社(1991年)6月4日电

        本社记者获悉,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江青,在保外就医期间于1991年5月14日凌晨,在北京她的居住地自杀身亡。江青在1981年1月被最高人民 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83年1月改判无期徒刑,1984年5月4日保外就医。

        6月5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的一个角落刊载了这一消息。

        江青终年七十七岁。

        最早报道江青自杀身亡的是1991年6月1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说来自北京的消息,“江青上吊自杀”。《时代》没有透露消息的来源。消息还说,江青自杀是因为“不愿忍受咽喉癌的痛苦折磨”。

         日本《文艺春秋》周刊发表了江青的所谓“绝命书”:

        “毛主席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多年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取得革命胜利。现在被邓小平、彭真、杨尚昆一伙反革命修正主义吞并了领导权。主席除刘未除邓,后患无穷,国祸民殃。主席,你的学生和战友来见你了!”

        由于日本《文艺周刊》没有刊出江青“绝命书”的手迹,所以这一“绝命书”的真伪难以判定──只是那口气有几分像江青。据云,江青是选择“文革”的纲领性文件《五·一六通知》二十五周年前夕自杀的。

        江青在5月10日,突然撕掉她的回忆录手稿,这表明她的行动已经开始异常。

        5月13日,江青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写了“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江青以为这天值得纪念,是因为二十五年前她被提名为“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第一副组长。

        5月14日凌晨,江青趁护士离开之际,用几条手帕结成一个绳圈,吊死在卫生间里。

        5月18日,江青的遗体火化。

        江青的自杀,使人感到意外,是因为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促成她自杀:罪已经定了,刑已经判了,不存在“畏罪自杀”。何况,当法庭宣判她“死刑”,她未及听清“缓期二年执行”,就大叫大闹起来,表明她是怕死的。

        1991年--她已经被捕十五个年头了!已经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加上疾病的折磨,她终于不想再活下去了!

        当然,如果细细“考证”起来,早在她当年与唐纳吵翻了的时候,1937年5月31日写了《一封公开信》,内中谈到过自己当时有过自杀的念头:

        ……我像一个瘫子,呆呆的坐在地上,望着窗外的树枝在风里急遽的颤抖,那蔚蓝天上的云朵,啊!我永不忘记那一片片匆匆的掠过的白云,我想自杀 了!因为我没有再出走一次的勇气和能力,我的身体坏到极点了。同时又没有一个人可以叫我诉说一下心中的痛苦。这个自杀的念头在我的日记上是写着的。可是我 已经答应蔡楚生先生拍《王老五》,一种责任心,同时也是一线希望使我活下去,可是我却陷在一种很厉害的郁闷躁狂里!我时常捶自己的头,打自己,无故的发疯 一样的闹脾气……(注:载1937年6月5日9卷4期上海《联华画报》。)

        在五十四年前,二十三岁的蓝苹没有自杀,是因为“一线希望使我活下去”;

        五十四年后,七十七岁的江青再也没有“一线希望”了,她自杀了。

        对于江青的死,当时中国报刊除了发表新华社消息之外,没有再说什么。笔者注意到,唯一例外的是上海的《解放日报》,发表了杂文家何满子的《江青为何自杀》一文,指出:

        江青自杀当然应该成为一条新闻,布告天下咸知这个十年灾难的祸首终于恶贯满盈,下地狱去了。

        这妖婆是自杀的。自杀有种种动机,种种情况:有被迫害悲忿而自杀的,在江青的淫威下,当年有不少人走了以死作抗议的路。江青当然不属此类。她本死有余辜, 还只判了个死缓转无期徒刑,后又让她保外就医,可谓宽大之至,谈不上迫害;有畏罪自杀的,江青也不属此类。如果畏罪自杀,她早该在公审前就自去地狱了;有 绝望而自杀的,大势已去,往昔天堂梦已彻底破灭,等了十年,没指望了,于是了此残生,江青自杀庶几属于此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毅然宣布“文革”要彻底否定,但百脚之虫,死而不僵,失去天堂之徒并不彻底死心,妄图还潮者有之;化身变色,忍辱图存者有之;变 个法儿,新瓶子卖旧药者有之;不能登大雅,于是搞小动作者有之;风风雨雨,花鲜繁多。幸亏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大局铁定,人心不可侮,恋恋于老调子,终于 不能成气候而已。

        江青自杀的新闻昭天下,连“女皇”本身也已彻底绝望,回天无术了。但也必须警惕,希特勒自杀了四十多年之后,德国还有老式纳粹的孑遗和新式纳 粹的余孽。江青自杀的新闻也有这样一点反面教员的作用。提醒人们彻底否定“文革”的教育不能放松,要永以为鉴,方能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其实,江青之死,使人们记起她当年“鼎盛”时对张玉凤说过的话:

        “将来我是准备杀头、坐牢的,这个我不怕。也可能不死不活的养着,这个难些。”

         她厌倦了“不死不活的养着”的日子,终于横下心来,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