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王皮鞋质量怎么样:设计理论经典之浅谈构图学 0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28 09:40:12
四.色彩与构图

  色彩的对比应充分利用对比色,根据主体的颜色,尽可能选其相对的色彩背景,这样可以使主体更突出。色彩的纯度越高,相对色之间的对比越强烈,视觉冲击力越大。
49.jpg (52.09 KB)
2007-9-15 01:31

1.为了使图象色彩和谐,应避免对比生硬和过于强烈,这时要充分利用相关色和调和色。对于单一色调的图象,由于主要由不同纯度和亮度的单一色彩所构成,图象反差小,显得单调、呆板,此时应注意引进黑白,以增强反差,活跃图象。

50.jpg (99.2 KB)
2007-9-15 01:31

2.为了表达环境气氛,常根据主题思想的要求,确定整个图象的基调色彩。基调色彩在图象上往往占有较大的面积,在整体上先声夺人。作为基调色彩,应适应主题需要,具有概括力和象征意义。如黄色基调——丰收的秋天;绿色基调——春天的生机。

51.jpg (76.4 KB)
2007-9-15 01:31

3.不同色彩的面积分布,应避免等量、对称和凌乱。等量则无主次之分,对称则平淡无味,零乱使人生厌。色彩的分布要有大小、主次、轻重之分。

52.jpg (123.43 KB)
2007-9-15 01:31

五.空间分割

  画面通常由主体,陪体,环境(分前景和背景),和空白组成。画面的布局就是研究如何使各种画面成分占有合理的位置,同时使之有主有次,相互关联地构成一个整体。

  主体:主体即指画面的主要对象,是画面内容和结构的重心。其它景物都围绕他来配置。结构画面首先要确立主体。

  主体的表现手法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表现即给主体以最大的面积,最突出的地位,最佳照明效果。将主体以最明显、最引人注目的形式直接予以突出。间接表现则着重于环境气氛的烘托或渲染。

53.jpg (60.12 KB)
2007-9-15 01:31

突出主体的具体方法有:

  (1)较大的物体比较小的物体首先引起注意,但是物体放大一倍并不等于注意增加一倍。

  (2)刺激强度大的物体首先引起注意。

  (3)在画面上处于优势地位的物体首先引起注意:

  把主体形象安排在画面的优势区,画面上的优势区见下各图:
54.jpg (11.78 KB)
2007-9-15 01:31

1.“黄金分割律”也叫“黄金律”。“黄金分割律”(golden section)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引入的,19世纪德国美学家柴侬辛又作出了进一步的计算,而它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到了文艺复兴时代,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大师都花费大量精力寻找所谓美的形式,理在有了“黄金分割原理”。

  学者们发现,一个长方形的长边(a)和短边(b)的比例,若与两边之和(a+b)与长边(a)的比例相等,即:a:b=(a+b):a。这个长方形就具有多样的统一,且轻重匀称。许多美学实验证明,多数人喜欢这种比例,认为最合乎美感的要求。这个比例是一个常数,等于5比3,或8比5,或13比8。现实生活所见的照片、银幕、电视荧屏和很多艺术品也都呈现这种比例。

把主体形象安排在画面结构中心,即观众视线最集中的部位。一般将主体物处理在画面结构的视觉中心位置。视觉中心就是根据黄金分割律找出的画面上的四个点,如图所示。这四个点我们称为视觉剌激点。

  我们可以把所要表现的“趣味中心”或重点理解的东西安排在上述任意一点上或临近处,并保持向画面中心集中的方向性。这样就能产生主体位置合适的美感作用,在拍摄静物时更应考虑这四个点。

  将这四个美感诱发点连接起来,就能产生“九宫布局”(即井字分割)。当拍摄贯通画面的地平线或垂直主体时,可把它们安排在井字分割线上或附近的位置上,可以避免画面被割裂的视觉感受而获得舒适、协调的构图。

55.jpg (8.81 KB)
2007-9-15 01:31

古代绘画大师大都遵循“黄金分割律”作画。黄金分割律在构图中被用来划分画面和安排视觉中心点。画面中理想的分割线需要按下列公式寻找:用0.618 乘以画布的宽,就能得到竖向分割线,用0.618乘以画布的高,就能得到横向分割线。用上述方法共能得到四条分割线,同样也得到四个交叉点。这四个交叉点常被画家用来安排画面的主要物象,使之形成视觉中心点。如委拉斯开兹的《崇拜耶稣》,其中小耶稣的头部正好处在黄金分割线的一个交叉点上,如图
56.jpg (70.8 KB)
2007-9-15 01:31

当然,黄金分割法只是一般的构图方法,而不是绝对的构图规则,往往反常的构图更能吸引人。

六.利用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①大小对比:任何一个均匀的构图中,能够打破其均匀性的某一个部分,就具有最大的吸引力。如在一个均匀的由方块组成的画面中,要突出某一方块为主体,可以把它放大或缩小,打破原来整齐的行列,使其周围空间发生变化,产生差异。
57.jpg (26.25 KB)
2007-9-15 01:31

②明暗对比:使主体变暗。由明暗产生差异,如果把大小对比和明暗对比结合起来,则主体更为突出。
58.jpg (22.8 KB)
2007-9-15 01:31

③形状对比:通过形状的改变取得画面上的新异刺激点,则这个刺激点具有更强的刺激强度,会形成注意中心。
59.jpg (30.88 KB)
2007-9-15 01:31

④动静对比:电视画面最大的特点是“动”。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尽量地把主体安排称运动的物体。运动的物体更能引人注目。

60.jpg (88.77 KB)
2007-9-15 01:33

七.空白的留取

  摄影画面上除了看得见的实体对象之外,还有一些空白部分,它们是由单一色调的背景所组成,形成实体对象之间的空隙。单一色调的背景可以是天空、水面、草原、土地或者其它景物,由于运用各种摄影手段的原因,它们已失去了原来实体形象,而在画面上形成单一的色调来衬托其它的实体对象。空白虽然不是实体的对象,但在画面上同样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沟通画面上各对象之间的联系,组织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空白在画面上的作用,如同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一样,能使画面章法清楚,段落分明,气脉通畅,还能帮助作者表达感情色彩。下面具体分析一下画面空白部分的处理及其所起的作用:

1、画面上留有一定的空白是突出主体的需要。要使主体醒目,具有视觉的冲击力,就要在它的周围留有一定的空白,如拍人物也总是避免头部、身体与树木、房屋、路灯及其它物体重叠,而将人物安排单一色调的背景所形成的空白处,在主体物的周围留有一定空白,可以说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规律。因为,人们对物体的欣赏是需要空间的,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如果将它置于一堆杂乱的物体之中,就很难欣赏到它的美,只有在它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间,精美的艺术品才会放出它的艺术光芒。

61.jpg (47.31 KB)
2007-9-15 01:33

2、空白还是画面上组织各个对象之间呼应关系的条件

  不同的空间安排,能体现不同的呼应关系。所谓呼应,总是由两个对象之间有一定距离构成的,如两上对象紧挨在一起,也就无所谓呼应。一切物体因开头不同,使用情况不同,线条伸展方向不同,光线照射不同等等情况,都会显出一定的方向性,有向背关系,要仔细观察物体的方向性,合理地安排空白距离,以组织其相互的呼应关系。

62.jpg (53.71 KB)
2007-9-15 01:33

 3、空白的留取与对象的运动有关

  一般的规律是:正在运动的物体,如行进的人,奔驰的汽车等对象,前面要留有一些空白处,这样才能使运动中的物体有伸展的余地,观众心上也觉通畅,加深对物体运动的感受,人的视线也是一种具有合乎人们欣赏的心理要求。

63.jpg (124.62 KB)
2007-9-15 01:33

我国古代绘画论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也就是说在疏密的布局上走点极端,以强化观众的某种感受,创造自己的风格。空白的留舍及空白处与实处的比例变化,的确是一项创造性的画面布局的重要手段。

  本教程到此告以断落,从整理到完稿历时一周,查阅相关资料数十本,是心血之作,希望大家尊重我的版权,我想或多或少应该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看后能提出我的错误与不足之处~~衷心祝大家学习进步!

  我国古代绘画论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也就是说在疏密的布局上走点极端,以强化观众的某种感受,创造自己的风格。空白的留舍及空白处与实处的比例变化,的确是一项创造性的画面布局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