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与蛐蛐和夜的课文:中国式自杀:请再给生命一次机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2 03:39:09

  2010年以来,国内一系列自杀事件,曾引起媒体、公众巨大的讨论。中国式自杀,第一次作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进入人们的视野。生命只有一次,有没有可能阻止这种不幸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已特别指出,不是所有自杀都能预防,但大多数自杀是可以预防的。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的自杀干预机制还很不健全,甚至连关于我国自杀率数据的统计都无法统一。

1我国混乱的“自杀率”统计

  要了解中国自杀现状,第一步是了解中国自杀率,然而中国现有的自杀率统计非常混乱,而且大多是沿用十多年前的数据,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完整的生命统计系统,所以各种说法不一。

  自1999年之后官方并未有自杀率数据发布

  “据统计,中国平均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这则来自广州日报的数据被媒体大量引用并转载。但通过搜索寻找源头不难发现,每年28.7万人的自杀率是来源于2002年11月26日中国首次开展的大规模自杀调查结果。这次调查由北京市回龙观医院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支持下,在全国23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展开。

  事实上,中国卫生部于1999年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交的自杀死亡率为男性每10万人自杀率13.0,女性14.8,平均13.9。

  混乱的“自杀率”统计

  官方数据:从22.2人/10万人到7.44人/10万人

  中国自杀率的官方统计机构为卫生部,1999年,官方公布1993年中国的自杀率为22.2人/10万人。这一数据也被广泛引用。在2007年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卫生部公布的自杀率为7.44人/10万人。

  世界卫生组织:33.3人/10万人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发布过一个关于中国自杀率的统计,为33.3人/10万人,但是这个说法并不为中国官方所承认。

  研究学者:23人/10万人

  在中国做了近20年研究的加拿大学者费立鹏曾经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中发表文章,根据他的研究,综合漏报率等因素,中国的自杀率在23人/10万人。

  混乱原因在于生命登记系统不健全

  与韩国日本香港这些发达社会不同,中国并没有一个普遍覆盖的公民死因统计系统。因此,任何自杀死亡率数据,都来自于两个抽样系统,一个是卫生部主管的死亡登记系统,覆盖人口大约为1亿,另一个为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疾病监测点(DSP)的抽样网络,大概覆盖人口1000万。

  中国的死因登记系统主要是通过全国疾病监测点(DSP)系统和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来进行搜集。DSP系统一共160个监测点覆盖7000万人口。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覆盖人口约为1亿(约占中国总人口的8%),其中50%在东部地区,40%在中部地区,只有10%在西部地区。不仅覆盖面不够,两个系统都还存在漏报率的问题,在1998年的统计中,DSP的死亡漏报率在13%,而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的成人报告死亡率水平低,也存在漏报现象。在统计的时候,还会有一定的死因错报现象,比如喝农药自杀身亡,可能会把死因报为中毒。

  死因统计覆盖面窄,死亡病例漏报率超30%

  但这两个系统所覆盖的城市人口数远远超过中国的实际情况,WHO在注释中说明数据样本的57%为城市人口,而同期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22%。自此以后,中国官方并未有正式的自杀率数据发布。

  中国最新的自杀率数据究竟是多少?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困难。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并没有一个普遍覆盖的公民死因统计系统。不仅上述两个系统覆盖人数不到中国人口总数的10%,分布区域也不均衡。此外,中国从2004年中国正式启动了全国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系统,2005年对该系统的管理和质量抽样调查显示,在已开展工作的医院中,全国平均漏报率为33.07%,调查省份中最高漏报率达86.27%。

2世界预防自杀日的“自杀调查报告”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2011年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是“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全球携手预防自杀”。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矛盾、工作问题、经济困难成为自杀的催化剂。上海披露的有关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人在自杀前一个月遭遇明显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应激。另一份受调查5家医院急诊救治的145例自杀病例中,56.6%自杀为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而在自杀一族中,女性多于男性,年轻人比较多。大城市自杀人数明显增长,自杀率从18.4万/10万上升至22/10万。自杀已是我国重要的精神卫生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矛盾的增加出现新变化,自杀率也有明显的上升,全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其中城市自杀人数有明显增长。

  精神障碍是自杀未遂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自杀未遂者中,患有精神障碍的比例在30%-50%左右。在所有精神障碍中,情感障碍尤其是抑郁症与自杀行为的关系最为密切。更让人担忧的是,超过半数自杀行为者曾有自杀未遂史。再次发生自杀行为,大多是伴随影响自杀的其他因素出现,如本人患精神疾病、长期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等,以及患上严重躯体疾病,会促使一些患了不治之症或自认为患了不治之症的人,力图摆脱自己认为的痛苦生命。

  调查负责人,上海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怀海指出,很多人自杀前就有抑郁症,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被发现,更无法在早期得到治疗和干预,当他们遇到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矛盾、工作问题、经济困难时,就用生命换取社会关注或是排解压力,这样的代价太大了。

3中国近年自杀率已下降

  世卫组织:中国近年民众自杀率出现两位数下降趋势

  尽管不同机构通过不同渠道得出的中国自杀率有很大不同,但在学界一个逐渐清晰的共识是,中国自杀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据新华网报道,今年的第九届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学术年会上,有专家援引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称,中国最近一些年来的民众自杀率正在出现两位数的下降趋势。该组织将中国1988-1990年与1996-1998年两个时间段的自杀率进行了对比,并得出了中国人群自杀率下降17.2%的最终结论。

  专注于中国自杀问题研究的国际预防自杀协会中国代表费立鹏也在2010年确认了中国自杀率下降的事实。他发起的最新调查汇总了2002年-2006年的数据资料,考虑调整城乡构成等因素,推测中国年平均自杀人数约为19.56万人,自杀死亡占所有伤害死亡的比例从1987-88年的34%下降到2005-2006年的20%。在2002年,正是费立鹏等专家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中国的自杀率:1995-1999》一文引起海内外对中国自杀问题的关注。

  中国2009年自杀率已低于16/10万的全球平均水平

  若以《世界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国的自杀率从1987年的每十万人22.6下降到2001年的每十万人19.9,中国在2001年还处在接近高自杀率(20/10万人)国家的水平。但问题是,本世纪头10年的情况如何?数据是否发生变化?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景军2010年发表的论文回答了这一问题。尽管全球自杀率在过去45年上升了60个百分点,但中国的自杀趋势却与之相反呈明显下降趋势。2009年全国自杀率为每10万人7.95人(数据经过漏报率调整),这已经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据国际自杀预防协会报告,2009年全球自杀率16/10万,这意味着全球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

  景军的中国自杀数据分析时间跨度为1987年至2009年,所使用数据有四个不同源头,分别是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统计年报(1987年-1989年);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在网上公布的“全国疾病监测点数据”(1991年-2000年);1990年和2001年的数据确实用前三年均值补齐的办法填补;《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2年-2009年)。结果显示,中国自杀率确实一度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但在1996年至2003年有所下降,尤其是2004年至2009年期间下降明显。

  中国独生子女自杀率上升

  最新调查显示,过去20年里,中国总的自杀率一直在下降,而一些人群(包括城市男性和老人)的自杀率却逐渐上升,这是这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急速的社会变迁的结果。

  据中国卫生部和媒体去年报道,就在十多年前,农村居民的自杀率要远高于城镇居民,女性自杀比例也多于男性。不过,此后农村地区的自杀率下降了30%,而男性自杀人数据称超过女性。至于准确的数字则不得而知。

  专家们说,中国大规模的社会变迁导致许多年轻人感到孤独和抑郁。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吴飞表示,传统上讲,自杀在中国并不是问题,但许多人未能适应过去30年急速的社会变迁。吴教授说,中国将经济发展当做重中之重,从而忽视了许多社会问题,包括“家庭内部冲突、夫妻口角及父母殴打子女。这些现象从未引起关注,但它们其实是根本性问题”。

  广州康宁心理咨询热线主持詹春云说,实施3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年轻人自杀增多。他说,独生子女因为受到很大压力,更有可能选择自杀。詹说:“这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家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小孩子自杀,因为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太大了。”他说,中国政府已设立了更多心理诊所,但许多心理咨询师未受到专业的培训。多数医院只提供处方药,而许多患者其实需要的是心理救助。

4现状:三大自杀高危人群,自杀原因各不同

  近10年来,关于中国的自杀率,一直都没有一个明确而又详细的说法。但是世卫组织的统计,过去50年中,世界自杀身亡率增加了60%。今年上半年一项最新发表的全球性医学研究指出,世界各地每年约有100万人自杀身亡,其中30%来自中国。所以以前的自杀率研究对今天当然也有借鉴意义。

  自杀是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

  费立鹏所作的研究报告曾经指出,自杀,是15~34岁人群首位重要的死亡原因。1995~1999年,15~34岁人群中,自杀率为26.04人/10万人,比排在第二位的交通事故死亡率(20.61人/10万人)高出了不少。这一说法也得到过北京市卫生局发言人邓小虹的肯定。当然,这也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世界其它国家,青少年的自杀率也是高居不下。

  费立鹏曾经对全国519例跳楼样本进行分析,抑郁症状,长期的负面生活堆积的压力,熟悉的人有自杀行为等几大要素都是自杀的诱因。也有中国学者分析认为,新生代青少年缺乏挫折感的磨练,加上外界赋予的期望较高,因而心理脆弱,容易自杀。另外,随着结婚年龄越来越迟,单身青年越来越多,在矛盾冲突中往往孤立无援,这也是青年自杀率如此之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近日媒体的调查中,多家心理咨询机构的负责人都表示青少年首次成为了就诊的主要人群,就诊量占比达到了30%左右,问题也由升学压力向青春期情感、家庭破裂、失去目标等多方面扩展。

  在对4万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后,结果显示,有32%的人有精神抑郁问题。其中轻度抑郁占28%,中等程度的占3.9%,而有0.1%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说法是有20%的人患有抑郁症,这个概念是错误的。”王极盛说,抑郁的程度与抑郁症有很大差别,抑郁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有可能发展成抑郁症,进而会有自杀的可能。

  “我研究过的一些案例,很多孩子对之前很喜欢的事情突然不感兴趣了,这就是一个危险信号。社会援助、心理危机专家介入和家人朋友的介入,而家人朋友的帮助是最直接,往往也最有效。”他说,有自杀倾向和采取自杀行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此时介入自杀干预机制十分必要,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很重视这一方面。

  农村女性是自杀高发人群

  2009年,世卫组织发表了一篇名为《妇女和健康:当今的证据,未来的议程》的报告,指出,自杀居中国年轻女性死亡原因之首。调查者指出重重压力往往导致妇女的精神疾患,一旦本已脆弱的妇女再被操持家务的生活所吞没,寻求解脱的愿望就会上升。所以往往因为一些家庭矛盾,农村妇女就会出现自杀的冲动。而在媒体最近所做的调查中还发现,丈夫外出打工的“留守妇女”有着巨大的心理压力,90%的妇女认为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经济,在各种压力的侵蚀之下,许多妇女有了极端的想法,导致一个几千人的小村庄3个月内就有3名妇女自杀身亡。

  中国特色:农村年轻女性的自杀率比年轻男性高66%

  相比对于中国自杀率的争议,农村女性的自杀问题更被学界关注。费立鹏在2002年的研究称,中国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左右。女性自杀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农村年轻女性的自杀率比年轻男性高66%,但在其他亚人群中男女自杀率接近。在西方国家,城乡自杀率大体相同,而男性自杀率则比女性高了两倍到四倍。

  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303047人。其中,农村妇女自杀死亡人数为173230人。每10万农村妇女中有38.77人因自杀死亡,而每10万城市妇女中,只有10.65人因自杀死亡。这表明,我国农村妇女自杀死亡率远远高于城市妇女,也远远高于城市男性以及农村男性。

  世卫组织的调查报告也认为,中国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2~5倍。中国学者所做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到底是什么支撑起了农村的高自杀率,答案是妇女。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发布了《中国妇女发展报告》的蓝皮书,在妇女与健康一章中,该书披露中国目前不但是世界上惟一一个女性自杀率远比男性自杀率高的国家,而且每年有近16万的中国农村妇女自杀,占世界自杀妇女数的一半。据统计,大部分西方国家中,一般男性自杀率为女性自杀率的3.6倍。

  农村女性自杀原因

  “农村妇女自杀人数多,这里面包括伦理、经济和心理原因。”王极盛说,在以往调查中,他发现这与受教育程度、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家庭暴力等因素有关。

  诱因往往是夫妻感情不和,吵架、动武,进而引起自杀。比如,某个农妇在和丈夫吵架后,一气之下就喝了农药。“你对我不好,我就死给你看。”某个孩子因为受不了父母的责骂就选择了“以死抗争”,把自杀作为解决这些冲突的一种方法,用自杀来表示他们的不满和抗议,这是和孕育于西方价值体系之中自杀更多地是出于绝望截然不同的现象。

  另外,敌敌畏和对硫磷这样的有毒农药在农村非常常见,也是农村妇女自杀的一大原因。1996至2000年间,中国62%的自杀是口服农药(每年约17.5万例)。可是几十年间,农药的规范使用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而根据记者最近在医院的调查,农村妇女的自杀方式仍旧“传统”,基本都是喝农药。

  2006年起农村女性自杀率已经略低于男性

  不过,上述“中国特色”在最近十年已有了明显变化。景军的统计表明,从1987到1997年,农村女性自杀率曾明显高于农村男性自杀率,之后出现一个下降趋势;在2006-2009年,农村女性自杀率一直略低于农村男性自杀率。随着农村女性自杀率的降低,农村与城市自杀死亡率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其中两年城市自杀率有明显上升,一是以“非典”为标志的2003年,二是2005年。尤其应该注意到,2005年的城市自杀死亡率反而超出农村,但之后又下降,回到低于农村的水平。

  进城务工“三远离”致农村女性自杀率下降

  研究表明,农村女性自杀率降低与她们进城务工从而规避自杀风险密切相关。1987年中国农村外出打工者总共105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2.7%;而到了全球性经济萧条冲击下的2008年,农村外出劳动力仍达到14041万,占比达到26%之多。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女性在2006年的农村外出打工者中已经占到1/3之多,具体比重为36%,总人数接近4400万,20岁以上到40岁以下的“打工妹”占绝大多数。

  从自杀风险规避的角度,大规模农村青年女性从乡村迁移到城市首先使她们远离了在人际关系中地位低下的现实。未婚女性远离男权主义之下就学、就医、饮食、婚姻考虑及财产继承等分配上的不平等;已婚女性则远离了在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中的从属地位。其次,农村女性的迁移使她们远离了既往的人际冲突情境,天天都要面对面并在同一日常生活情境之中发生的人际关系扭力可能导致情绪的巨大波动和强烈的冤屈感。第三,农村女性的迁移使她们远离了既往的自杀工具。《亚洲的自杀与自杀预防》报告介绍,中国农民最常使用的自杀工具是杀虫剂,每100例自杀案件中就有62例。

  新特点:老年人成自杀率最高人群

  农村老人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至5倍

  近年来,老年人的自杀率也是越来越高。据了解,目前每年至少有10万55岁以上的老年人自杀死亡,占每年自杀人群的36%,老年人已成为中国自杀率最高人群。

  在关于老人自杀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的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中,中国大陆2005年的数据排在全球第三位,仅次于韩国和台湾地区。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近年来虽然缓解了很多,但依然很高。以农村70-74岁的来人为例。在2002-2008年期间,这个年龄组的年均自杀率是47.05/10万。更令人担忧的是城市老年人各个年龄组的年均自杀率在千禧年之后有明显上升。以70-74岁的城市老年人为例,这个年龄组的年均自杀率在1991-1999年期间为13.39/10万,2002-2008年间上升到33.76/10万。特别是2002-2005年期间,中国城市老年人在各个年龄组的自杀率均远高于90年代。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曾在一个公开会议上透露:“中国农村老人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到五倍。

  久病厌世和家庭纠纷致老人自杀,深层原因则是社会保障不足

  据有关机构对200例自杀未遂老人的分析结果显示:自杀者的家庭人均收入普遍偏低,贫困是导致老人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心灵孤独,无人关爱,也是许多老人自杀的原因。所以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也预测,中国的自杀率会越来越高。

  除此之外,中国流行病学研究者通常将久病厌世和家庭纠纷视为两个最重要的老人自杀诱因,但其实这两个表面原因离不开老人当下所处的社会现实。

  2005年期间,中国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在对全国60岁及以上的城乡老年人进行调查,40%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在“对生活感到不方便的状况排序”中,将看病难放在首位,74.1%的人认为最迫切的要求是改善医疗条件。

  在2006年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开始前,城市里很多老人没有医保。在广大农村地区,没有社会养老金的老人更高达90%。更何况当前中国养老机构的床位缺口数量在300万以上,专业的护理人员更是奇缺。

  家庭纠纷导致老年人自杀更多由养老纠纷引发

  民政部及中国老龄委数据显示,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达49.7%。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孩子和中年以上的妇女在家留守几乎成为常态,这无形中降低了家庭对老人的抚养能力。

  据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2008年在山西、陕西、甘肃农村的调查,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超过一半得自己照顾自己,或由配偶照顾。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系景军在报告中指出,农村老人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至五倍。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也曾在一个公开会议上透露:“中国农村老人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到五倍。”

5重视三种人群的自杀预防

  时下官员自杀数量虽然不多,但近年来每发生一起官员自杀事件,都会引起舆论骚动。

  “有些突发事件发生后,部分官员缺乏危机处理经验,让自身也陷入了能力和心理的双重危机,不但要手忙脚乱地处理善后事宜,还要承受来自上级和社会的压力,这也可能成为官员自杀的原因。”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成言如此分析。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京官员说,压力过大而没有减压渠道、在产生自杀倾向时缺少心理干预机制的援助是官员自杀发生的重要原因。

  心理学家冰冰表示,因为现在社会的发展和压力,人人都会遇到很多心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压抑太多,积在心里,会形成更大的压力,现在社会抑郁症越来越多,而抑郁症的自杀率是很高的。

  官员的压力源主要来自“官场潜规则对个人政治前途的压力”,并由此导致少数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他们需要心理咨询,但很多官员是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隐私的。

  冰冰说,至少有三种人群在中国现阶段值得引起自杀预防的重视。

  一是老年人。老年人自杀在中国自杀人群中居前4位,人步入老年后,往往贫、病、孤独接踵而至,再加上老年人脑部的变化,很容易产生轻生念头。

  二是青少年。调查表明,自杀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在青春期后期和假成人期,他们的情感往往起伏较大,心理素质不高,有可能诱发自杀。

  三是经济条件、社会角色急剧下降的阶层。例如一些“白领”和高级“蓝领”,“很多时候,意图轻生者只在QQ群中留下一句话,然后,就永远消失了……”

6费立鹏:自杀预防计划

  费力鹏在一次演讲中,列出了一些推荐的全国性自杀预防计划的目标。

  提高全民的心理健康、承受力和社会联系;使自杀预防工作获得广泛支持;限制不同自杀工具的方便易得并降低其致死性,特别是农药,应该要控制使用工具的方便性;改善高危人群的社会支持网,老人的孤独,这也是高危的,也有明显有既往自杀未遂,但是现在给予社会支持的服务很有限,整个计划应该要把这块内容放进去。

  促进社区识别高危个体的筛查计划的建立,如果20%还有抑郁症,你有治疗的服务吗,定期做一个量表,结果5%的孩子有心理问题,但是没有机构可以做服务。所以筛查以前要确定有机构可以提供服务,如果服务机构还没有,那这些筛查就白做了,而且有负面的影响。

  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和自杀的了解并转变其态度,按照前面95%有精神障碍没有求医的人数,这些问题有很多,有的是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很多农村的没有听说过抑郁症这个问题,但是更多的人是不敢去,如果他的单位知道他在精神病院看病,他的单位就会对他有看法。

  所以如何改变精神卫生问题的求医态度,在整个计划当中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普及性和质量,现在很多地方在劳动部门开展心理咨询室,这个水平远远不够,心理咨询应该规范化标准,而且应该包括处理措施,应该规范化一些。

  建立面向自杀高危个体和其他受自杀问题困扰的人群的具体服务项目,自杀以后家属的心理压力非常大,要给予帮助。北京有一个孩子自杀了,父母一辈子想不通。如果一个孩子10岁的时候父母自杀了,那他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们要给他们提供帮助。

  为自杀的预防和临床处理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改进与扩大对自杀行为的监测,现在很多国家在急诊室做一个登记,有自杀行为的在医院一定要有心理评估人员给他评估才能出院,但是国内这一块基本是零,没有任何干预措施。

  建立长期资助与自杀有关的服务和研究项目的运作机制,应该要有钱,应该有一批专家、研究人员应该认为做这个工作是很必要的,应该要有真的有能力的队伍,有这样的基础才能真正的把这个事业提高。

  现在需要经过测试的预防自杀措施有几种方法。评估不同方法限制农药的获取;评估扩大高危人群社会支持网络的不同措施;研究如何有效的宣传精神卫生和预防自杀相关的知识;提高医疗人员识别和处理与自杀有关的精神科问题的能力;以识别高危个体开展大范围的筛查活动,大范围筛查之前要确保下一步有资源可做,如果没有资源可做筛查也会有负面的影响;为高危个体扩大心理危机支持服务和有针对性的精神卫生服务;提高初级保健机构处理自杀未遂者临床并发症的能力。60%的是农药在急诊室抢救失败,能把这个抢救率提高,就肯定有帮助。

  自杀不是一个单个的因素,有很多环境,国家与世界的因素,社会的大环境,个人所处的小环境,还有个人特点。所以干预的时候要从很多因素干预,要综合起来才能真正的预防自杀。

7干预自杀立法已有民间版

  吴方舟是甘肃省靖远县农牧局农村能源办公室的一名普通干部。从2005年起,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劝阻干预自杀。他与一名叫肖敬的朋友一起,每年对五六百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吴方舟的QQ名叫“真实”。由于志愿者是通过网络进行劝阻和干预,所以吴方舟每天下班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即上网挂上QQ号,如此急迫上网是担心漏掉任何一个求助者。“主要是QQ和电话,在他们没有取得信任前绝对不让你见着他们,这是我的经验。”

  “我们全国有1000人在做。其中90%是国家二级以上心理咨询师。”吴方舟说,对别人自杀的劝阻也会对自己造成不良影响,整天和自杀者打交道,接触的都是别人的一些隐私和灰暗的信息,自己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

  作为劝阻者,首先要有信心,要把试图自杀的人拉回来,你就不能让自杀者左右你的想法,所以志愿者更多时候也处于一种心理行将崩溃的状态中。长此以往,单靠个人或一个小团体是无法承受的,必须建立干预自杀的社会应急保障机制。

  生理疾病、抑郁症、恋爱和婚姻问题、工作问题、赌博问题,是排序前五位的自杀原因,这些问题大部分集中反映为自杀行为主体的生命质量低和心理应激能力低。

  “每当逢年过节时,我手机一天到晚都是祝福的短信,虽然我不知道是谁发的,心里的那个高兴啊,无法用语言表达。当看到那些短信,一切困难和不如意都烟消云散了,所做的一切都值了。”吴方舟说。

  为了能够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2006年,吴方舟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国家为“干预自杀”立法,他们起草了相关草案。

  吴方舟表示,自杀和他杀都是死亡的一种非自然状态,我们可以发现自杀和他杀越来越密切,很多自杀者都有“扩大自杀”的征兆。

  他说,为预防自杀立法决不仅仅是为了预防自杀,自杀是很多社会问题的一种集中反映,建议为预防自杀立法其实主要是期待整合力量提高公民的生命质量。

  “2006年至2007年的建议为预防自杀立法,我们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吴方舟说,他们起草完成了自杀研究与干预条例(建议草案稿)和预防青少年自杀法(立法建议稿)两份建议法律草案。

  他说,现在干预自杀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困难需要通过立法来解决,比如,中国尚未建立全国性的死亡报告系统;对可能用于自杀的工具特别是农药没有得到控制。

  而且,全国还没有一个国家级别的中国自杀问题的常设交流平台,中国特别是乡村心理咨询严重滞后,我们目前还没有专门设立心理健康的电视台。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表示,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矛盾突出,群体性冲突不断,弱势群体、边缘群体正忍受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和痛苦;中国社会的道德出现真空,价值混乱;物质化的畸形发展,使得心理问题突出,人们的精神价值被忽视。需要立法干预。

8延伸阅读:世界自杀地图

  从全球范围来看,自杀在众多死因排序中高居第13位。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2000年全球约有100万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者则为此数字的10至20倍。

  这意味着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身亡、每3秒就有一人企图自杀。

  自杀,已从个人行为演变成威胁人类发展的一大隐患。

  其中,男性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有:立陶宛、俄罗斯联邦、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标准:年自杀率大于60人/10万人);

  女性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为:斯里兰卡、中国、匈牙利和爱沙尼亚等(标准:年自杀率大于14人/10万人);部分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自杀率却非常低,如秘鲁、埃及等,年自杀率小于1人/10万人。

  被称为"自杀天堂"的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刚一上桥便看见柱子上有一个标牌,上面写着:"打个电话吧,还有希望。"

  原来,这是官方阻止自杀者从这里跳下去的措施之一。

  据统计,至今已有超过1200人在此自杀,由于桥面距离水面数十米,加上附近海域常有鲨鱼出没,跳海者生还几率很小。为此,当地警局加强了对大桥的巡逻。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有一座大楼名叫"贾纳卡普里地区中心",它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自杀大楼"。由于有很多人从这座大楼上跳下来,印度警察24小时在楼顶值班。

  在印度乡村,自杀现象更为严重。

  据英国《经济学人》报道,印度农民自杀人数不断上升。债务、干旱和唾手可得的有毒农药是自杀率高的主要原因。为阻止农民自杀,印度政府通过让农民自己演"肥皂剧"的方式"开导"他们,让他们做一次真正的主角,化解苦闷。

  在韩国首都首尔,同样不难发现"自杀的阴影"。

  走进首尔地铁站,你可能会听到贝多芬的《致爱丽丝》等柔和的乐曲,这么做为的是缓解乘客的低落情绪,防止有人跳下站台轻生。每当音乐快结束时,还会传出播音员的声音:"亲爱的乘客,让我们多想想爱我们的父母及兄弟姐妹,生命是多么宝贵呀。"

  数据和摆在眼前的现实一样说明问题。

  据世卫组织统计,在过去50年中,世界自杀身亡率增加了60%,如今全球平均每天有3000人自杀,而每一个自杀身亡的人对应着20个或更多的自杀未遂者。

  日本东京车站站台的显示屏上有时会出现这样一行字:因人身事故,电车停开。所谓"人身事故"就是说有人卧轨自杀。据说周一这天人的心理防线尤其脆弱,因此自杀事件特别多。

  按照日本政府公布的数字,自1998年以来,日本每年自杀人数均突破3万人,平均每天有100人自杀。自杀死亡者超过交通事故的5倍。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也无法做到独善其身,人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有调查显示,中国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心血管疾病,高居首位。中国有3000万左右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在今年"春运"期间,一些地方铁路局就组织火车上的乘警接受心理培训,担任"心理压力释放员"。因为每年在客流高峰时都会出现"车癫",这些人由于某些方面的精神压力过大,会突然跳车、挥刀砍人、哭泣、撒钱等。

  王极盛强调,自杀是有传染效应的,有的地方比较阴暗、或者之前有过自杀事件发生,而人们有时会选择这样的地点自杀。

  比如媒体曾报道湖北京山地区出现了自杀屋、自杀洞,一部分老人因为患病,不愿拖累子女,选择老屋或荒坡、树林、河沟,安静地自我了结。

9结语

  诚然,一个人自杀的原因,可能是个人、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遗憾的是,目前自杀率统计还很草率,让我们无法看清自杀的现实,更无从简单分析其背后的因果关系,自杀干预也只是停在学者的口头呼吁上。事实上,正是这些环环相扣的“忽视”,导致了社会的冷漠!只有科学严谨地去研究“自杀率”、分析各种可能引发自杀的因素,才能建立起有效的“自杀干预机制”。

  正视自杀和自杀率,才是对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