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刀乱麻 黄花照波:彌勒心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2 17:23:11

彌勒菩薩雖然要在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才來人間證佛,但他現在就居住在欲界第四天兜率天之內院,末法眾生之根器,大部分不能捨斷淫食二欲,故等覺菩薩選擇在欲界之兜率天,作為拔度人天之淨土。正適緣契機於欲染深厚之眾生,而他將來又要到人間來證佛,此點乃為與此人間最直接之緣份。況且弘揚彌勒福音,則能讓大多數人修習善業滅減惡業,如此善業增勝,惡業減損,既能化刧又能早日促進人間淨土。人類之所苦惱則可降至最低程度,此豈不值得弘揚乎?何況往生淨土又是末法眾生超生了死之妙法!再言彌勒菩薩雖然居兜率內院,然而菩薩可以五地化遊。彌勒菩薩就曾經化身傅大士,亦曾化身布袋和尚到人間行化。布袋和尚於梁貞三年 ( 五代時期 ) 端坐岳林寺磐石,說偈曰:『彌勒真彌勒 分身千百億 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偈』後即入滅,今日寺廟佛堂所禮拜彫塑之彌勒聖像,即都以布袋和尚之形象為模擬,故修道人,所應該追循的是真理,所謂認理歸真,真修實煉方是修道人所應努力之方向啊!否則處於末法時運,一天到晚東奔西跑,專尚空言,而不肯依法修持,縱是千佛出世也難拔度爾出離苦海!

 

【 彌勒心聲 】

 

本院主席文衡聖帝登台 聖示:諸生安好,今夜本院奉旨開著「彌勒心聲」,各職切守本責,同心同德,互尊互愛,共同代天效勞也。

彌勒古佛降

愒曰:放十方無不在 藏玄密名靈台 道今揚理一貫 光普照拭塵埃
聖示:
今夜吾應旨緣,來降貴院,著作「彌勒心聲」此事本屬諸生共願所成。末法之秋,眾生之智慧與福德皆比不上正法時期之敏厚,故要如何使當今末法眾生修道,辦道,且人人皆能超生了死,乃是本書之目的與任務。
慧筆此次榮擔聖命,望能貫徹道志,不辭苦勞,始終不退,使此拯救末法眾生之寶書如期著成,廣頒天下,則眾生幸甚!道務辛甚矣!慧筆靜心,吾們開始著書!

李生:弟子叩請古佛聖安!突受上天寵愛,榮擔著書之任,萬分惶恐,實以弟子才疏學淺,德薄慧閤,又是頭一次領旨著作天書,恐怕不能勝職,還請恩師多多提撓。

慈佛:慧筆不用掛懷,上蒼既然選中爾著作此書,其中因緣似是絲毫無差。只要爾能保持道心正見,靈性清明,在神人合一之情形下,努力不懈,必能不負上天之一番寄託也。
爾還是先放下不安之心,把一切俗事從心面中卻除,然後專心於接靈之上,自然可以運性無礙矣!來!吾賜爾法水三杯,快快飲下,吾們要把握著書之寶貴光陰。

李生:弟子謹遵師命!
「彌勒心聲.一書,既是為使末法眾生皆得超生了死而著,其任務之神聖及影響力之大,乃不可思議,但不知「末法」之意義為何?何以「彌勒心聲」一書選在此時而著,懇請慈佛慈悲,略為開示。

慈佛:善哉,李生善問。吾應爾請,略說此意。「末法」者,佛法住世教化眾生內一段時間之名稱也。釋尊降生五濁惡世,於人間修成正覺,大轉法輪,留下大藏經,於西曆紀元前四佰八十六年,示滅湟槃。釋尊所說之法略稱佛法,或為釋尊所印可之法,亦稱佛法。佛法住世教化眾生,約分三時:「正法」,「像法」,「末法」是也。
「正法」乃是釋尊在世,及去世未久,法儀未改之時,約五百年。「像法」則指佛滅後五百年後,一千年間所行之與正法相似之佛法也。「末法」乃指佛去世久遠,而教化轉為微末之時期也。今離釋尊滅度,已有二千四百七十年之久,人間道德淪喪,風俗敗壞,而教化更是廢戒,定,慧三學,專尚怪力亂神為事,不但不能提倡正法,反而促成迷信。故曰:「今逢末法之際」也。

李生:末法之時,既是佛法轉為微末,何以今日卻有萬教齊發,普度三曹之一大因綠?

慈佛:李生有所不知,佛法住世雖分正法,像法,末法三時,但佛法之興廢卻略分五期:(一)解脫堅固期(二)禪定堅固期(三)多聞堅固期(四)塔寺堅固期(五)鬪諍堅固期。

今日正逢鬪諍堅固期,故千門萬戶,爭奇鬧艷,各展神通,分門別戶,互比高低,鬪爭不斷,從表面而言是萬教齊發,各度有綠。其實正是法轉微末之鬪諍堅固矣!
至於為何上蒼選此亂世大開普渡,實乃正法不揚,人心失古,共業所召之結果,必是大災大難。天心至慈,當然不忍玉石具焚,故而垂降大道,以醒迷救頑,化腐成生,而大開普度之門。貴院之開院闡教,著書立說,廣開覺路,即是此旨。蓋冬天之陽光最感溫暖,末法時宏揚正法,正是此意也。

李生:叩謝.恩師開示:前言解脫、禪定、多聞、塔寺、鬪諍等五堅固,弟子從未聽聞,能否請.恩師再詳為開示。

慈佛:善吾就應爾所請,略為闡解
(一)解脫堅固乃是釋尊滅後之第一五百年間,正法盛而證於無生得解脫多,故曰解脫堅固。
(二)禪定堅固則是佛滅後第二之五百年間,諸比丘修禪定多,然而無得解脫者,故稱禪定堅固期。
(三)多聞堅固乃指佛滅後第三之五百年年間,實行漸衰,唯能多聽佛法而已,故為多聞堅固期。
(四)塔寺堅固則指釋尊滅後第四之五百年間,此時因塔寺之建立為盛,故稱塔寺堅固期。
(五)鬪諍堅固謂佛滅後第五之五百年年間,此乃廢『戒定慧三學』,唯以鬪諍為事,增長邪見之時也,今日世上正逢鬪諍堅固時期,故道場上邪說橫行,攻評諍伐之事窮出不止,此亦氣數使然也。

李生:拜謝恩師解諦之恩!原來今日道務混亂之情形,明言在先,難怪末法時期,正法難宏也。

慈佛:話雖如此,但修道辦道之人本著同體大悲,應效法地藏王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大無畏精神,身入末法運際,以身作則,廣法,宏揚萬法平等,生佛平等,生滅不二等正法思想,藉以濟拯目前道務好諍之病。如此方能為普度三曹之康莊大道鋪路,進一步辦道時,也不會因門戶我見之諍,而徒造罪業於無知,迷糊於妄念之中。

李生:師尊所言甚是,今日道務上確實充滿著鬪諍邪見之事,連辦道修道之士尚且如是,難怪其他未曾聞法啟智之人,更會為生活私慾而拼得你死我活了。
「彌勒心聲」一書,既然是為了讓末法眾生皆能依正法而證超生了死。想必會提出許多足為現今修士憑準依法,藉以拔度末法眾生,讓今天之眾生有一條明路可行。否則以末法時運之好諍喜鬪,而慧淺業重之眾生,更是難以救度。

慈佛:李生所言不差。其實「道」本不是以文字或言語、能形容得的。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佛曰:「不可說」。道德經云:「道本無名,強名曰道」都是明白指示:不可執於文字或音聲,否則認假為真,煮沙作飯,一無是處也。李生所言本書必會提出「妙法」以為末法眾生明路。其實佛法八萬四千,條條皆可通達出離生死之果。最主要乃是契機適緣而已。故本書所提出之妙法,實在是於浩浩之佛法大海中,指出適合今日末法眾生之法門,以達到契機而讓眾生領蒙法益而已。
故法之妙不妙乃在契不契機,適不適緣上分。而法之正邪更於心之正邪上別也。

李生:今日道務雖然混濁,但超生了死,脫離輪迥,應該是共同之目標。敢問恩師:修士到底要修到何種境界,方能證此果位?末法眾生要如何修持方能達此目標?

慈佛:李生此問雖然簡短,但牽涉的非常廣,並非三言兩語,就可解釋清楚。吾先淺闡一二。若有疑問,李生再提再答,或可將此中意義表達較為完整。

了生死之果位,於佛法上說,即是需要出三界,斷輪迥,證無生法忍者方得。
如阿羅漢即可超生了死。但要修到此境界,並非光憑會背幾本經典,或於知見上了知大道法意,就可證得。要想達到此境界,是要經過無量數劫之修持,方能成熟。並不是用口說說就行的。

李生:既然如此,那末法眾生豈不沒機會修到此境地囉!

慈佛:非也!佛法無邊,廣度有緣,只要末法眾生,找對了路,還是很有機會的,此也是著作本書之目的啊!

李生:弟子常聽說,許多在鸞堂服務之鸞生或堂主,歸空後,因為在世時之功德,而被派到某廟任某神職之位,找們都以此為模範,不知這樣是不是已得超生了死了?

慈佛:未也,此類修士往生之道,乃依其善德而定,或有往生天人道者,亦有往生善鬼道者,總之如此皆未達超生了死之境也。

李生:弟子常聞要了生死,則必須能斷六道輪迴。而連往生去做神的,都未了生死,那麼到底什麼是六道輪迴?

慈佛:六道者:天人道、人道、畜生道、阿修羅道、鬼道、地獄道是也。眾生歷劫輪迴即是在此六道中打轉,故云:六道輪迴。一般人所云「做神」大約指的是天人道,故還是在生死輪迴之中,只不過做神要比做人享福的多,而要澈底認識六道輪迴之問題,就必須再連「三界」,一起探討方能有個明確之概念。今夜時間已晚,沒辦法把問題談完,就留下回繼續吧!可,就此停筆吾回!
李生:恭送慈佛!


聖示:今日降至貴堂,續著玉篇。三才靜心,不可顛倒散念,於專心中亦可體會大道之玄奧也。李生速調靈性,吾們開始著書。

李生:弟子叩見慈佛聖安!三界與六道既是眾生往來生死之網,敢請恩師開示此中意義,以為末法修士自參也。

慈佛:「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六道者:天人道、人道、畜生道、阿修羅道、鬼道、地獄道也。
眾生無始以來造業不斷,故於三界六道中往來生死,輪迴不息也。今略闡各義如下

欲界者:乃指有淫欲,食欲之有情眾生所住之所也,上自六天,中自人界之四大部洲,下至無間地獄,都屬於欲界散地。

色界者:在欲界之上,為離淫,食二欲,仍有質礙色礙之有情眾生之住所也,此色界由禪定之淺深粗妙分為四級,又稱四禪天。

無色界者:此界唯以心識住於深妙之禪定,而無一物質之物,無身體,亦無宮殿國土,故謂之無色界。
然此既無物質之世界,則其方所,當然無一定之處。若就果報之義,因此無色界為勝,故謂在色界上。一般所云出三界,了生死者,既是超此三界之約束也。
末法眾生,淫食二欲難斷,故連脫離欲界都非易事,更何況要出三界了生死乎?

慈佛:
天人道:於六道輪迴中,算是最好的。都是勤修五戒、十善、布施、禪定等福德而成生的,俗云:「氣天神」即指此也。佛法對於天,三分為三界(欲、色、無色)二十八重,以復再詳論。

人道:託指人類而官,人世雖比畜生、鬼、地獄好多了。可是人世還是多苦的,既使富而且貴者,亦難免生老病死之苦。人生多為衣食所驅,名利所使,不得自由。而刀兵水火,飢饉疾疫,更時侵襲人類。
要得人身,必得受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條戒法方可。雖然此五戒中,有全持者,有多分者,有少分者,有純者,有雜者,與乎精進或懈怠者,還有兼修定慧者,加上行善積德者,又有大小多少之分。故人類之中,有富、貴、貧、窮、智、愚、賢、不肖等千差萬別,至於幸得人身,而生命短促,肢體殘廢,惡瘡膿血,貧窮下賤者,此乃雜修善惡業,不精不純之關係。所以分別各受各報。
然諸天,天人耽樂,修羅方瞋,烏獸懷貙狨之悲,鬼神有憂愁之苦。若論要發大心,趨菩提者,唯人道為能耳!故云:「人身難得」。

阿修羅:此乃印度話,中國話譯成「非天」。宮殿園林,皆七寶所成,有天福而無天德故也。男子醜陋而女人端正,故又翻為無端正。阿修羅曾採百花,投大海以釀酒,無所成就,故憤不飲酒,又翻為不飲酒。
有「天人道」,「鬼道」,「畜生道」,所攝三種修羅,天人道攝者,住須彌山空處寶城之中。鬼道攝者,居大海邊,或大山石壁之內。畜生道攝者,居大海底,海水在上,不入其宮,如人觀天。
乃是因中持戒,布施,行下品十善,然好勝而多諂慢,不能忍辱,故得如是果報,宮殿雖七寶所成,而生相醜惡,因其諂慢,故常與諸天鬥爭,不得安寧。

李生:原來要出欲界則必須斷淫食二欲方成。要入色界更需禪定,要入無色界,則更要能屏除色質二碍。今日道務,提倡道降火宅,鸞堂乃以儒為宗,特別注重三綱五常,人倫道德,雖然沒有不注重戒定慧之修持,也非常鼓勵布施行善,但究竟淫食二欲皆未斷絕,如此說來連欲界都未能脫離,甚而好諍高低,如不能忍辱者,則很有可能墮入阿修羅道呢?

慈佛:李生所言甚是,故末法眾生若不能澈底明白要出三界了生死之種種境界,則很容易迷昧於輪迴夢幻之中而不知!

李生:今日末法應運,難怪正法難宏,希望有緣逢遇此書之人,能好好珍惜得來不易之佛緣。

慈佛:吾們還是續述其餘之趣類吧!
畜生道:由其先世,造作愚癡身語意十種惡行,故稟性闇鈍,背天而行,不能自立,賴人畜養,故曰畜生道。但是胎卵濕化,水陸空行,徧滿人間,山野澤中,欲色二界,修羅,地獄,諸皂趣中,無處不有,不一定須人畜養,故又名旁生。自龍鳳麟驥,以致蝙動蜎飛,種類不同,受報各別。

鬼道:一般觀念為人死則為鬼。有云:鬼者,畏也。因其虛怯多畏故也。又云:希求名鬼,因鬼道中有所謂餓鬼者,常向他人希求飲食,以活其命。鬼之種類甚多,大致可分三種:一、無財鬼,貧而無福德,常受飢餓逼煩。二、少財鬼、可以得到很少之飲食,但總常感到不足。三、多財鬼,可得淨妙飲食,且能滿足。此三種中,復各可分三:

一、 無財鬼中又有分:

炬口鬼 ∣ 口中常出火炎。

針咽鬼 ∣ 肚皮甚大,幾如巨饔,而咽喉却細如針孔,食不得。

臭口鬼,口中腐臭,其苦無量,此即所謂餓鬼是也。

二、少財鬼中又有分:

針毛鬼,毛利如針,行便自刺。

臭毛鬼,毛利而臭。

大癭鬼,咽喉下垂一大癭 ( 瘤 ) ,流出濃血,自噉自食。

三、多財鬼中又有分:

得棄鬼,常得人家祭祀時所棄之食。

得失鬼,常得人世間所遺棄之食物。

勢力鬼,夜叉、羅剎、罪舍闍等,所受富樂有類於人天。

鬼道中有威德鬼與無威德鬼之分,無威德鬼則近於上述餓鬼之流,形容鄙惡,不可具說,大概頸如餓狗之腔,頸若飛蓬之亂,咽同細小之針,脚如朽稿之木,口常唾涎,鼻恆流涕,耳肉生膿,眼中出血,時患飢渴,不聞漿水之名,即使遇水欲飲,水忽變為猛火,縱得入口,而腹部隨即焦爛,苦不堪言。此皆屬有罪惡之鬼,有了罪惡,所以受此苦報。
然鬼道中亦有行動自由而不受拘束者。此乃死後生緣未具,不能轉生他道,所以沈滯幽途,有多至數百年或數千年者,亦有沉寃莫白,必待寃苦伸雪,而後方能轉生者。
至於有威德之鬼,則形容端正,富足豐美,衣食自然,身服天衣,口餐天供,形容壯偉,策乘輕馳,任情遊戲,或住山谷,或住空中,或住海邊,皆有宮殿,七寶莊嚴,首冠華鬘,猶如天子,此皆五嶽,四瀆,山海諸鬼神,因佛經多將鬼神歸屬鬼道故也。

地獄:地下之監獄也,印度話為「泥犂」:華言「無有」,以地獄中,無有喜樂,無氣味,無歡無利,故云無有。
地藏經云:閻浮提東方有山,號曰鐵圍,其山黑遂,無日月光。有大地獄,號極無間,又有地嶽,名大阿鼻。復有地獄,名曰四角,名曰飛刀等二十二種。有如是等地獄,其數無限,更有叫喚地獄,拔舌地獄,糞尿地獄等二十二種,如是等地獄,其中復有諸小地獄,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或有地獄取罪人舌,使牛耕之。

李生:地獄道之慘狀,弟子曾於地獄遊記中略有所知,但不知作了何種業,方墮此道?

慈佛:此皆行惡眾生,業感所致。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大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略說如是,若廣解說,窮劫不盡。

李生:地獄之說在一般不信因果之人以為不近人情,認為都是佛法揑造出來,用以警覺愚夫愚婦。其實佛陀乃是證得無上正覺之人,那會誑騙我們?俗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只是六道輪廻中之一道而已,並不是此身死後,就什麼都沒有了。有云:「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聽了以上「六道輪迴之道理」,更能體會「因果報應,如影隨形」之意義。原來因果律是公平,公正,而絲毫不差的。
修士若不能斷淫食二欲,而能廣修福德,守戒行善,則還可往生欲界六天或人道。若欲也不斷,又戒不守,善不行,惡滿盈,則死後只有到畜生道,鬼道,或地獄道去接受應得之報應了。

慈佛:李生碓實慧根深厚,能一舉三反。今日末法眾生未聞法明道者,終日浮沈於名利海中,其報地如何?淺而易知也。
至於時下道場林立,美其名修道,辦道,其實有幾個能有把握脫出欲界?

李生:弟子聽了此段道理後,真是嚇出一身冷汗。末法時期,法轉微末,道務專尚鬥諍,甚至邪說橫行,連有幸登法舟修道辦道之人自已之生死大事都難以了脫,更不用說要代天宣化。何況若再陷入鬪諍攻伐,人我不平之漩渦中,則辦道不成,反成亂道之人矣!

慈佛:末法之際,道塲中能推行正法者必然小數,此亦共業使然,但有心追求真理,認本歸根者,若不能脚踏實地,捫心自問?以自己現在所能做得到的修持境界,對照往生三界六道之條件,看看自己到底死後,會歸屬何道?如此則不會再到處揚己抑人了。
【註釋1】

慈氏菩薩

降偈曰:悲喜捨種善田 民同修學佛仙 提大道了生死 除諸苦上清蓮

聖示:諸生道安,今夜又逢著書鸞期,觀三才已漸能配合,諒必有體會「心靜萬物皆自在」之道理矣!希望今夜著書能暢順無碍!李生調中心性,吾們開始著書!

李生:弟子叩請恩師佛安!聽聞三界六道輪迴之大概後,明白出生死脫三界,證無生法忍之果位,須廣集福德智慧資糧,世世行菩薩道,歷無數刼之修持,始能成辦。
然人壽不過百年,命在難測之間,而集資糧以求得生死之自在,事為至急,若不能既得生死自在,則來生之隨業受報,或致迷倒淪墮,那前世所修豈不白白浪費;依末法眾生之根器而言,要達到即生修持,即生明心見性,似乎是很困難的。
但「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如此有心向道者,於此末法之秋,應該如何才能如願而了生死?敢請恩師開示明路,以為眾生憑修,皆登菩提!

慈佛:善哉善哉!釋尊為一大事因緣而降世,此一大事者生死大事也,六祖壇經云:「生死事大」。眾生若能體悟六道輪廻之苦,而欲發心向道以了生死者,誠可喜可賀也!
佛法八萬四千門,皆是佛陀留給欲了生死者之明路,只要依法修持,皆可如願了生死的。問題是今日道務已進入專尚鬪諍是非滿天飛之時,甚至戒、定、慧三學都很難推行。人心只好名利,或迷信怪力亂神之事,不能認清因果律之實在。
焚香敬神禮佛,不是求名就是求利,或有困難時,抱著佛脚猛叩頭,等到事過境遷,又把仙佛忘了。回身投入聲色犬馬之名利場中。什麼是修道?什麼是生死事大?什麼是輪廻?什麼是因果報應?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似此情形實難與之談超生了死之道的。
故今日辦道者,必先讓所度之緣人明白什麼是六道輪廻?什麼是因果律?什麼是生死事大?有一個正確之認識,如此他才能明白他自己在這宇宙是居何地位,為何會來人間作人?為何一樣是人,為什麼有人大富大貴,事事如意?有人又貧又賤,有人長命百歲,身體健康;有人夭折短命百病纏身?有人聰明賢良,有人愚癡不肖?
如此他才能瞭解自己之命運原來操之在我。也才懂得要如何創造幸福,避免痛苦。進一步知道在人道之上還有天人道,也知道天人道之種種報界,如何做往生何道之道理都有明確之認識後,自然曉得自己應該怎麼做了!否則末法時期之修道環境與條件,一下子就要與之談超生了死之道,是很難領受的!

李生:原來如此難怪恩師一開始要把三界六道輪廻之大概,做一簡單之介紹,以讓眾生明白;自己現在處於何種天時,立於何道,如果作惡會落得何種下場,行善修道又會往生何道?以喚醒他們內在的佛性,去向輪廻網挑戰!

慈佛:嗯!李生真聰明,一下就猜到吾之心意。有云:「水是向下流,人是向上爬」,那個人甘願墮落?人類本是三才之一,俱有向上心,只是歷刼輪廻,佛性之光輝被業塵所覆,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樣做才能脫離苦海。辦道者,代天宣化,就是要指出這一條明路,讓眾生皆能脫離苦海也。

李生:弟子明白了。可否請問恩師,現在鸞堂大力提倡儒家之三綱五常,鼓勵人們棄惡向善,改毛病,去脾氣,於教義中廣納五教聖人之真理,以為鸞生陶冶心性之資糧,又鼓勵布施,持戒,禪定,戒殺,放生等,以增鸞生之福德資糧,如此是否亦是在為眾生指出一條趨向光明幸福之道路。

慈佛:鸞堂之代天宣化力,是不可否認之功德,末法眾生之根器,鸞堂很能把握應緣之點,給與適當之引導。如此可以避免地獄與鬼道或畜生道之惡途。但依此修持生天者多。若欲了生死大事尚須再經無數刼之修持之!

李生:如此說來,今生雖能逢遇聖道,入聖堂而修,亦不能即生了脫生死輪迴之苦囉?那麼過了此生,下輩子遇上惡因惡緣,豈不又要退墮了嗎?

慈佛:李生擔心者,正是吾所掛懷者,本書之著作,目的與任務,亦即在彌補此點。

李生:既然如此,那就請恩師快快說此能讓末法眾生即生得生死自在之法門。

慈佛:李徒,且莫心急。吾問爾,可曾聽過淨土法門。

李生:是否是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法門?

慈佛: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淨土法門中較為人們所知之一種,但人們只知往生西方淨土,而不知淨土法門,即是使眾生即生得生死自在之偉大法門。

李生:叩問恩師!往生淨土與往生天人道,難道不是一樣的嗎?為何往生淨土是讓眾生即生得生死自在之法門呢?

慈佛:李生有所不知,一般人認為往生天界做神與往生淨土是一樣去享受福樂。事實上往生天界與往生淨土是有很大之差別的。

李生:既然如此,為何一般人都只想去天堂,而不知往生淨土呢?

慈佛:一般人都只感到人間太苦惱,有著太多的苦痛,罪惡,與困難,又聽說天堂有種種美妙之福樂可享,又沒有人世間種種憂愁苦惱。於是大家都想升天堂,而不知道天界雖好,但卻不能澈底解決生死大事,因為福享盡了,或定力盡了,還是要退墮的,由前面談過的三界六道輪迴篇中知道,生天也並不是容易之事,並非想去就立刻可去的。
古云:「生天要有生天業,未必求仙便得仙」,要有生天的功德方成。最起碼之條件就是佈施與持戒。布施功德大,才能享受生天之福報。當然持戒精嚴,道德超過常人,就會生到比人更好的地方。但是要生到高一點的天,就要有慈悲心,使別人離苦得樂,還要生到更高的天,則還要修禪定了,這對末法眾生來說,又比較不容易做好的。
也許李生會懷疑,旣然天界已是很好的,為什麽還說往生淨土之事呢?此乃因為解決眾生之生死問題,才是宏法之最終目標啊!
淨土,是一個清淨的世界。十方諸佛都有其淨土,如東方藥師佛有淨琉璃世界,西方阿彌陀佛有極樂世界。淨土與天界都沒有山崩地震,颱風海嘯等天災,黃金為地,富麗堂皇,物質豐富之極。在人事上,人人如兄如弟,如姊如妹,而壽命更是長得很,又沒有病痛殘障之苦。

李生:這樣說來,淨土與天界都是非常快樂的地方,在環境上也差不多嗎?

慈佛:不但環境相差不遠,其實連求生的方法,也與求生天界相近。除了一般之布施與持戒外,不外信仰,發願,懺悔,感恩,稱名

李生:既然這樣,那本書為何強調往生淨土而不主張求生天界呢?

慈佛:求生天界大都是去享福的。往生淨土就不一樣,雖然淨土衣食豐足,無憂無慮,可是往生淨土者除了有這麼好之環境外,最主要的是去跟淨土裏之佛,菩薩學習,因為他們是先知先覺,若能得到他們之教導,那要去無明而獲得開悟,是最有機會的。
經云:往生淨土者皆不退轉,不像上天界,福報享盡了,定力盡了,還是要墮落。也許有人會說,要學佛法,在人間學就好了,何必到淨土去呢?
此話說得很好,可是現在末法時期,眾生之慧根淺,而且人世壽命短,環境劣,業障重,天災人禍多,淨土却不然,安樂長壽,可以慢慢進修,現在修道人每有一種觀念,都怕今生人間修道,假使修而不了生死,後世也許會退墜,那該怎麼辦?
往生淨土法門,就是為了要適應這一般人之需求,讓眾生仗佛,菩薩之慈悲願力,往生淨土去再進修,開悟雖有快慢,生死決定可了,不會退轉,故云:往生淨土法門是即生得生死自在之大乘佛法,跟求生天界是有很大之差別。

道濟古佛降偈曰:傳天下救良賢 世醒來裝倒顛 理今揚成運際 願能配登品蓮

聖示:諸生安好!今夜輪吾濟顛應緣來降貴院參著「彌勒心聲」。觀諸位道心堅定,共志代天宣化,於此末法之際,能發此大乘佛心,實是難得。
著書立說,頒佈天下,不但可以廣結善緣,更可化刼於無形之中,功德甚大。但最要明白者,乃是:「道本無言,以言宏道」,故著書之事雖然神聖無比,但亦屬應緣慈悲之圍,不可生愩高之心。
「彌勒心聲」之著作,就是針對天時,人心,道務,根器等種種須要,作一因應,以期能發揮引導眾生步向出生死苦海之大道也。李生調中心性,吾們開始著書。

李生:弟子拜見恩師聖安!前期聖訓中,彌勒菩薩開示淨土法門乃是末法眾生最能適緣契機之超生了死法門。可是弟子曾聞:「萬法唯識」,「三界唯心」,「心淨即佛土淨」,「諸法皆空」等言,如此說來「淨土」豈不是由想像而設,以作精神寄託而已,其實並無「淨土」可往生了嗎?

濟佛:李生誤解佛意,此話千萬要不得。要知淨土分自受用,他受用,及變化淨土。

自受用淨土乃自智所證不共之土也。
他受用淨土則為共淨土,係諸佛,菩薩為下地大菩薩而現者。
變化淨土則為佛,菩薩為凡夫而現。
現天道法門所宏揚之彌勒淨土即屬變化所攝,因為兜率淨土乃方便攝受成熟南閻浮提,欲界天人而化現的。當然諸佛各有種種淨土,如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就是他受用兼變化之淨土也。
而方才李生所言「心淨則佛土淨」乃是一般人所言之自性淨土,亦即自智所證之不共淨土 /自受用淨土是也。又有以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之人,認為內根,外器皆唯識變現,乃至諸佛淨土及應眾生之變化土亦唯心識,而認為實無「淨土」。生此誤解者,主要是未澈底明白佛法一貫之理,乃是相通而不相背的。
佛法說空,是即有而明空,以一切法皆因緣所生而有,就如幻如化一般,而無自性的,任何事物都是以眾業因緣和合而現,眾業因緣散滅而亡;以其無自性也,故明一切法皆空;以其因緣生也,故明一切法有。緣生故性空,性空故緣生,由此可明白淨土之實有,並不礙一切法皆空之理也。
又「萬法唯識」者,並非離去現前人世別有唯心、唯識,而乃在說明即此眾緣所生之天地萬物皆唯心識,皆非能越出心識之外,故皆受此心識功用之變化影響,故曰:「萬法唯識」。明白此中道理,就能瞭解「萬法唯識」並不碍「淨土」之實有也。【註釋2】

李生:叩謝恩師釋疑之恩!佛說淨土法門,在令眾生得到一生不退,由眾生回向願力與佛、菩薩大悲攝受力,使命終時往生淨土中,聞法修行。此與初發大心之凡夫,尤其於此末法之際,實乃最相應也。
可惜眾生未能找到此能讓三乘根人皆能領受而得超生了死之門。弟子尚未能明白;為何一生淨土就可得不退轉!

濟佛:往生淨土者,雖然於智慧福德皆未圓滿,但由於得親近佛、菩薩聞法加持故也。

李生:既然往生淨土之法門如此適合末法眾生之根器,鸞堂之鸞生,是否也可以修習此法門,而得法益。

濟佛:佛、菩薩把一切眾生都看做與自己一樣平等,所謂「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是也。地藏王菩薩連陷在地獄道之眾生都要拔度。何況身在鸞堂修道之人,佛、菩薩會不准其歸依嗎?

李生:那鸞堂之鸞生,修習淨土法門豈不是有背叛師門之嫌嗎?若依「淨土法門」是否可以繼續在鸞堂中效勞?

濟佛:鸞門歷代之恩主,皆是提倡廣納五教真理以為鸞生修道之教本,淨土法門本屬佛教中之大乘佛法,亦是鸞生應該認識之法門,故修習淨土法門,於真理上,並無背叛師門之嫌,反而可以彌補鸞生大都往生天人道之缺失。
再言修習淨土法門與鸞生辦道之方式亦無衝突之處,因為往生淨土之法門亦是需要信仰、發願、懺悔、感恩、稱名、布施、持戒、甚至六度萬行,都可修行,故鸞生於修習淨土法門同時亦可於鸞堂中效勞也。

李生:既然鸞生亦可修習淨土法門,但十方諸佛皆有淨土,我們末法眾生當修學發願往生何處淨土最為方便穩當。

濟佛:李生此問甚妙,十方三世諸佛皆有其淨土,亦皆有其拔度眾生之方便願力,但若以此南閻浮提末法眾生而言,當發願往生彌勒淨土最為方便,最屬穩當也。

李生:此理何由?敢請恩師廣釋其中妙玄。

濟佛:十方淨土者,乃十方世界有緣眾生皆可往生,但何方淨土與此南閻浮提眾生最為有緣?則應是此界眾生最應親近之淨土也。彌勒菩薩以當來此土作佛,教化此界眾生,則與此界眾生最為有緣,何況其所現之兜率淨土,位於欲界之第四天,對於末法眾生之根器而言,實乃最適緣契機者也。

李生:恩師所言兜率淨土到底是什麽?能否再詳解其中意義?

濟佛:嗯!李徒所問甚合道理。一般修士,尤其身在鸞堂之鸞生,對「淨土」本身就不太熟悉,今一下就談到兜率淨土,也許就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了。
吾就略為說明一下:前面彌勒古佛不是曾開示過三界之義意嗎?

李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欲界乃上自欲界六天,中至四大部洲,下至無間地獄,是未斷淫、食二欲之有情眾生之住所也。弟子就是一個欲界眾生。

濟佛:孺子可教也。欲界六天,是未斷淫食二欲之天人所居之所。

欲界第一天:四天王天。居在須彌山的中腰四方,鄰於日月,府照四大部洲。故又云護世四王天。

( 一 ) 東方持國天王,護持東勝神洲的人民。

( 二 ) 南方增長天王,護持南膽部洲的人民。

( 三 ) 西方廣目天王,護持西牛賀洲的人民。

( 四 ) 北方多聞天王,護持北拘盧洲的人民。

四天王天距離人間的土地以上約十六萬八千里,天人的身高八十丈,人間五十年為其一晝夜,天壽為五百歲,合人間九百萬年,但其中亦有夭亡者,將死之時,現五衰相, ( 一 ) 表裳垢膩; ( 二 ) 頭上花萎; ( 三 ) 身體臭穢; ( 四 ) 液下汗出; ( 五 ) 不樂本座,生大苦腦。以布施、不殺等功德增上,感生此天。【註3】

欲界第二天:忉利天,又名三十三天,居須彌山頂,距人間約三十三萬六千里,天人身高一佰六十丈,帝釋天主身量高三百二十丈,人間百年為其一晝夜,天壽一千歲,合人間三千六百萬年,但其中亦有中夭者,臨終時現五衰相,生大苦惱。以布施、不殺、不盜之功德增上,以及孝順父母師僧,感生此天。

欲界第三天:須燄摩天,譯為妙善時分,善時等。距人間約六十四萬里,日月光明所不能照。此天之之天人,身上光明赫奕,晝夜不別,但看蓮花之開合而分時分,天人身量高約二百四十丈高,天壽二千歲,人間二百年為其一日夜,壽命合人間一萬四千四百萬年。以布施、不殺、不盜、不邪淫之功德增上,感生此天。

欲界第四天:兜率天,亦稱覩史都天,譯為知足,妙足,善足等,其中分內院和外院外院,為實報之凡夫天人所居之地,內院為一生補處菩薩助佛宣化之菩薩所居,即等覺菩薩之居處,故刼壞之時、水、火、風三災都不能為害此天,即我們所說之兜率淨土也。距人間地上約一百二十八萬里之處,有地如雲,總共五十重,每重有五佰億天宮,四十九重為內院,餘一重為外院,以布施及身三口四善戒功德增上,能生此天。兜率內院是等覺菩薩所住之地,釋迦牟尼佛要來人間證佛前,即修到等覺菩薩時,即住此地,後降生人間證佛,因此生為證佛前之最後一生,故又稱一生補處。現在世尊已證佛,將來接釋尊佛位的當來下生彌勒佛,現在就是一生補處的等覺菩薩,即住在此兜率內院,而以其無量福德與天人之供養,造就了兜率淨土,用以拔攝人天皆出苦海,故又稱彌勒淨土

李生:原來兜率淨土即是彌勒菩薩所居之地,而他又要來我們這個人間證佛,故與我們乃最直接最有緣的淨土。

濟佛:嗯!慧筆果真靈敏異常,一點就通。由上所述,可知兜率淨土,同在此娑婆世界,且居欲界,與欲界眾生乃最親切最接近,對末法時期之眾生而言,出欲界本是相當困難之事,今於欲界之中,彌勒菩薩現此變化淨土,專化此土欲界眾生,比起十方淨土收攝十方有情而言,豈非更契機更適緣乎?
再說彌勒淨土,是由人上生,而其上生之條件中,人人須修習十善福德,此即是使人類共業之德業增勝,而人類社會必會進化為清淨安樂,故彌勒淨土除了在拔度眾生脫離若海外,又有創建人間淨土之積極意義,更何况彌勒菩薩於人間化成淨土後,又要下生人間證佛,大開龍華三會,普度群生皆超生死也!可,今夜時間已晚,暫此停筆下回再續。吾回
李生:恭送恩師

靈隱濟顛
降偈曰:山塔下修淨心 微收放定元神 困扶危菩薩性 倒坎離假化真

聖示:今夜續應旨緣,降至貴院,參著妙篇,前次著書三才尚稱配合,期之今夜,共圓聖緣。李生調靜心性,吾們開始著書。

李生:弟子見過恩師!
前次談到往生兜率淨土,此土乃是欲界眾生最適緣契機之超生死法門,尤以人世正逢末法之秋,眾生若要靠自力修到解脫之境,實非易事,況且禪定、多聞、塔寺等堅固時期都已過去,今日鬪諍正盛,若無此偉大神聖方便值接之拔攝法門,看來末法眾生要想於今生修持即得生死自在,是無別法囉?

濟佛:佛法八萬四千門,條條皆可讓眾生離此岸達彼岸,但以末法眾生之根器及修道之天時與人間之各種修道環境來言,求生兜率淨土,實乃最佳之超生死路徑也。

李生:既然如此,弟子只知道要往生淨土,則必須信受奉行;發願、懺悔、感恩、稱名等,但不知要往生,兜率淨土者要如何行持?敢請恩師廣為我說。

濟佛:很好!

釋迦牟尼佛,曾經說了一本名叫「佛說觀彌勒菩薩上升兜率天經」佛說此經,即在令眾生依法修持而往生兜率淨土。現在找們就從佛說此經中的經文來說明如何修持以往生兜率淨土。經云:「佛滅度後,我諸弟子,若有精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眾名香妙華供養,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應當繫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如是等輩,若一念傾受八戒齋,修諸淨業,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申臂傾,即得往生兜率陀天,於蓮華上結跏趺坐,百千天子作天伎樂,持天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花以散其上。
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於閻浮提廣修福業來生此處。此處名兜率陀天,今此天主名曰彌勒,汝當歸依,應聲即禮,禮已,諦觀眉間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億刼生死之罪,是時菩薩隨其宿緣為說妙法,令其堅固不退轉於無上道心,如是等眾生,若淨諸業行六事法,必定無礙當得生於兜率天上,值遇彌勒;亦隨彌勒下閻浮提,第一聞法。於未來值遇賢劫一切諸佛,於星宿刧亦得值遇諸佛世尊,於諸佛前受菩提記」。

李生:此段經文這麼長,到底在開示些什麽?

濟佛:此段經文,乃釋尊開示其弟子修行六事以往生兜率陀天也。

「六事者」: ( 一 ) 布施:指經文中之勤修諸功德。 ( 二 ) 持戒:謂經文中之威儀不缺,亦即持戒無所毁犯之意也。 ( 三 ) 忍辱:經文中所云之掃塔塗地。即苦行難行能行。 ( 四 ) 精進:謂以眾名香妙華供養。 ( 五 ) 禪定:謂行眾三昧深入正受。 ( 六 ) 智慧:謂持誦經典,即遍學無上法也。如是修行六事乃大乘佛行,故不求斷結,因得六神通故異凡夫。

應當繫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持八戒齋,發弘誓願,求生兜率天內院,則命終之後,如壯士屈申臂傾, ( 表示很短之時間 ) 即得往生兜率淨土,於蓮花上結跏趺坐。而且馬上得到諸天子之讚歎,迎見參禮彌勒慈尊,諦觀彌勒眉間白亳相光,即得超越九十億刼生死之罪,並蒙彌勒慈尊隨說宿緣憶知前世因,使更能不退轉。

李生:如此說來,要往生兜率淨土者必修六度大乘行,又要念佛稱彌勒名,持八關齋等功德加行,回向則決定往生。可是末法眾生之根器大部份不能修此大乘佛行,那豈不成問題了嗎?

濟佛:李徒又犯心急之毛病了,兜率淨土乃能拔攝三乘根器之方便法門,上述所言乃適合上乘根人,要拔攝中下根人,自有其更方便之願力也!

李生:既然如此,那就請 恩師快快說明,弟子真是急死了!

濟佛:哈哈!難怪你心急,相信世人也都與你一樣欲知下文的,好!吾就續說:李生,你可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有九品蓮台之設。

李生:此點,我想世人大都略知一二。

濟佛:嗯,兜率淨土同樣亦有九品之分。上述六度能修得全分者得上品上生,多分者得上品中生,少分者修得上品下生。

末法之秋,眾生雖不如正法時期,但亦不能完全否認有大利根人之存在,故先說明往生上品修法也。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云:「佛滅度後,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是諸大眾若有得聞彌勒菩薩摩訶薩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此人命終,如彈指傾即得往生,如前無異。但得聞彌勒名者,命終亦不墮黑闇處,邊地,邪見,諸惡律儀;恆生正見,眷屬成就,不謗三寶」。

濟佛:此段經文已更顯出往生兜率淨土之易,謂聞名歡喜,恭敬禮拜,此人決得往生,為中品上生,聞名禮拜歡喜,決得往生為中品中生。聞名歡喜,決得往生,為中品下生。即使聞名而不生歡喜恭敬禮拜,亦可不生惡道而常為善法之所攝也。

李生:往生兜率淨土,真的那麼方便易行,連得聞彌勒名號都有那麼好之法益?

濟佛:佛陀乃正覺之人天師,他會騙人嗎?此經文乃釋尊親口所說,豈可不相信。

李生:弟子知錯了,一時口快,還祈恩師賜罪。此段經文所言,乃屬往生中品之修行。不知下品者是何內容?

濟佛:經云:佛告優波離:「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諸禁戒,造眾惡業,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心懺悔,是諸惡業速得清淨。未來世中諸眾生等,聞是菩薩大悲名稱,造立形像,香、華、衣服、繪、蓋、幢、幡、禮拜繫念:此人命欲終時,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曼陀羅華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
此段經文明示:犯戒造罪眾生,只須發露懺悔,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亦不礙往生。
犯戒,謂已受戒之眾生。造眾惡業,則指未受戒眾生。

濟佛;今日末法眾生能聞彌勒名或造像,或以香花衣服供養或禮拜或繫念,或懺悔者修此五事即得下品上生;修此四事,即得下品中生;修此三事即得下品下生。

李生:末法眾生,大都是歷刼輪廻,造罪如山,慧昏障重,若欲靠自力於今生修持而頓超三界,實非易事,今聞彌勒慈尊拔攝眾生之方便願力,實讓末法道務現出一絲希望也!但弟子愚昧,尚有許多疑問,敢請恩師開示!

濟佛:李徒但問無妨!

李生:現今萬教齊發,雖然人我門户之見紛雜,但各門代天宣化之赤誠,猶然不可否認。
鸞堂一向本著儒宗神教之精神,努力淨化人心,以化刼救刼為首務,並祈世界大同之早日降臨人間。
再言以人類來講,世界大同方是全人類之幸福。如今若提倡淨土法門,鼓勵人人求生兜率淨土,那豈不有違初衷?

濟佛:李生所言乃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所謂災刼與世界大同者,皆是眾生共業所成。盡惡業必招災難,善業方感大同,故云:化刼救刼,唯有以善德化之故也。
提倡彌勒淨土,並非鼓吹消極之出世思想,而是提倡積極之救世思想。你何不想想,每個人若想要往生兜率淨土,是不是先要去惡從善,誠心懺悔!然後還要行善佈施,修諸功德,甚至守戒廣修六度等等修持,如此人間善德勢必增勝,而於無形中自然能化刼救刼,若眾生善德積足,因緣成熟了,自然感召世界大同之早日來臨了。再言守五戒與行三綱五常之理之相通的,鸞堂之提倡三綱五常並不違背彌勒淨土之精神啊!

李生:弟子擔心,有人誤解宏揚彌勒淨土是一種消極之出世之思想,經恩師這麼一解釋,心裹也就比較坦然了。

濟佛:李徒不用掛心,世界上一切人、事、物、皆是眾業因緣組合而成,故何人會跟何人認識,碰上何事,包括六親之間,都是因緣而成,緣滅而散,故何人會入何法門,修何法,皆各有其因緣也。修道人心胸要常坦然,著書並非求名,而是盡心代天宣化,廣結善緣而已。至於別人對爾如何看法,皆比不上自己良心之安然自在也!當然任何一種法門皆有其不適緣契機者,或根本反對者,對此爾唯有「隨他去」吧,千萬莫陷入人我之見的鬪諍!

李生:叩謝恩師提醒。弟子自問只是一介凡夫,生性愚昧,連自已都管不好了,怎敢去與人開評論會徒造口業呢,只是弟子尚有一疑,要請恩師釋疑!

濟佛:李徒儘管提問吧!李生:弟子曾聞:佛、菩薩是遍在一切處,亦即無所不在而無所在的,但「上生經」却說彌勒菩薩現居兜率陀天,這是怎麽回事?況且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說彌勒菩薩現今居兜率陀天,不是毁謗彌勒菩薩了嗎?

濟佛:哈哈!原來你還沒弄通此中道理,還是被「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之句障阻塞了思路,才會出此疑問,不錯佛、菩薩之法身是遍在一切處,三世諸佛與諸眾生同此法身,明心見性即證此法身,法身無形無色,故云:無所不在而無所在,若以彌勒菩薩之法身而言實乃遍於三界內外。但現住於兜率天之彌勒菩薩,乃由跟隨釋尊行化多年後,往生之等覺菩薩,乃言其依報身與應化身,非言其法身也。若言彌勒菩薩現居於兜率天是毁謗彌勒,那豈不是說釋尊在毁謗彌勒了嗎,豈有此理乎?

濟公活佛 降

偈曰:扶即倒施妙方 開訣奧醒良賢 潑萬法適末世 力無邊信願從

聖示:天運正逢甲子年閣,萬象更新雙春雙雨水更是百歲難逢,有道之士應深悟天時之寶貴,好好為聖業盡一份力量。
「彌勒心聲」應此運際,降在貴院,正是要借重諸位道力,以代天宣化也。貴院修子,皆明萬法平等之理,故於弘揚本書之時,更要謹記此旨,以免再增鬪諍之紛亂。
李生調中心性:吾們開始著書。

李生:弟子叩請活佛聖安!弘揚彌勒淨土法門,一方面可以讓歷劫輪迴之眾生,由自已之信願力,承蒙彌勒慈尊大悲願力之拔攝,而往生兜率淨土,獲得了生死之保障。
一方面又可讓眾生歸依彌勒淨土,而修行五戒十善,甚至六度萬行,藉此修行諸福德智慧之共業,而開創人間淨土,世界大同。如此說來,弘揚「彌勒淨土」與鸞堂以儒為宗,為促進世界大同之目標,乃是息息相關,並不相違背。

濟佛:李生之智慧不錯,一點就能貫通。鸞堂之代天宣化,與各宗教之本質,都是抱者悲天憫人,勸人為善的,但若只是以人為本位來作為探討整個宇宙之真理,恐怕不易瞭解生死大事之奧密矣!
彌勒淨土,並非讓眾生消極的出世法而已,更是淨化人間,創建世界大同的妙法。不但天人道可以皈依而往生兜率淨土,甚至連造罪犯戒之眾生,只要肯誠心懺悔,皆可蒙恩而獲法益,故彌勒淨土實乃出世入世不二之法門也。

李生:敢問恩師!敞院曾經奉旨著作「釋疑心法」寶書,該書開示「即心是佛」之義甚明,眾生只要能向心求佛就好,何需再修此彌勒淨土呢?

濟佛:李生此問甚妙!佛法無邊條條皆是超生了死之道。只要能依法修持,則各人因緣不同,自然不必皆修同門。但殊途同歸菩提之道,實乃不可不明。
「釋疑心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本屬「頓悟法門」。此頓悟之門,指出眾生皆有與佛一樣之清淨法身。並用不生不滅,無為而為,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等言句,把佛性不可說之本來面目給以巧妙之形容。
且把眾生因為產生對待而不能致中和,因為不能無為而為而產生貪著、迷癡、無明、而造罪墮入輪迴,現把佛性指明,應該廣修萬行,等具足資糧,一悟永悟,澈見本來,自然可以了生死矣。經云:前佛後佛一體。皆在各人自己,明心見性,修而成之。

然則佛性人人本有,不投佛修,終不成佛。何以故?
為無佛功!
有求佛者:一用齋戒,為佛基址;二投明師,指示功程;三識心性,了了分明;四用作福,助初發根苗;五用結緣,增自善本;六明因果,不妄主為;七破邪魔,


然則佛性人人本有,不投佛修,終不成佛。何以故?
為無佛功!
有求佛者:一用齋戒,為佛基址;二投明師,指示功程;三識心性,了了分明;四用作福,助初發根苗;五用結緣,增自善本;六明因果,不妄主為;七破邪魔,遠離外道;
八用通理,不著有為;九用增進,習佛行德;十用通達,法法精明;若人具此十種功德,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釋疑心法雖然指出人人之本來面目,以便讓眾生能依之修行,前面所云之十種功德,大略把一個知道自性與佛無二之人,修行之方法指示明白。故云:佛性人人本有,不投佛修,終不成佛,何以故?為無佛功!
故看懂釋疑心法之人,並非就是明心見性之人,同理能看懂大學中庸或金剛經,清靜經之人也未必能實證啊!此點千萬要明白,否則未證言證,未悟言悟,自欺欺人,自誤誤人,豈不寃哉!

濟佛:「彌勒淨土」,雖屬淨土法門,但亦不反對修行頓悟之法,其間亦鼓勵求生之人,勤修六度萬行,即明白研究心法或大乘經典,並無與弘揚彌勒淨土有所衝突,甚而是大有卑益。【註4】

李生:原來如此!弟子以為「即心是佛」,那人人有心,心即是佛,此心又不生不滅,那就不用怕輪迴了。

濟佛:「即心是佛」之心乃指道心而言,非指忽善忽惡,依三毒、五蘊、六根、而生之人心。
人心者忽東忽西,豈無生滅,要知讓眾生輪迴之根本,即此無明之心。故千萬別誤解「即心是佛」之心是那浮浮沈沈,無明迷惑,造罪作業之人心。

李生:六祖壇經云:「不識自本心,學法無益」自本心之意義,若認識錯誤,則真是認賊作父,難怪「學法無益」矣。

濟佛:一般人總誤解淨土法門是一些不識字的阿公阿婆,或知識較差之人所修之法,沒什麼深度,其實了解「淨土」之意義後,即可明白淨土法門實乃廣披群機之大乘佛法。

李生:修持彌勒淨土,發願、懺悔、感恩、稱名、持戒、行諸功德,六度萬行,都包括在內,不但注重眾生生死大事之拔度,而更注重創建人間淨土。故而不厭生死,不求斷結,學菩薩之入生死度生死之大慈悲,大無畏之精神,當然是大乘佛法,怎可誤解其沒深度!不過弟子常聽修道要飛三心,掃四相,那上面所說之修持方法,有沒有與此相違背呢?

濟彿:修道要飛三心。三心者: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也。此心乃指執着善遷,忽沉忽浮之人心而言。因人之佛性法身,是無生無滅,非時空所約束者。三心皆是黏著某時段之妄念,若不飛棄,則不能澈悟原來面目。

掃四相者,謂修大乘菩薩道者,不可有四相。四相乃: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修道之人若知肉身是幻,悟塵世之無常,不惜身命,何况資財,發心但學大乘佛之教法,則我相即掃矣。若是認假為真,以四大色身是我,貪生怕死,此者名「有我相」。

修道之人苦能等觀眾生,皆如赤子,不分別寃親,都能平等濟度,則人相掃矣。若是心存愛憎,意不均平,待人厚彼薄此,則謂之「有人相」。

修道之人若能對眾生塵世一了永了,不再相續,如「月光穿潭水無痕」一般,名為「無眾生相」。若是念念常隨著世心塵事流轉,浮沉飄搖,不求解脫,名「有眾生相」。

修道人若明悟自己,無生無滅之佛性,不隨心境,意識流動,但依方便,願力行持,名「無壽者相」。若是心識不忘私我,業種常萌,不悟無生,真空實性,常隨心境意識流動,名「有壽者相」。

故掃四相之要旨,並非空空無相,而是掃去妄相。此點必須認識清楚。修持彌勒淨土之發願、懺悔、感恩、稱名、回向、齋戒、十善,甚至六度萬行,不求斷結,不厭生死等都是在飛妄心,掃妄相。進一步找回菩提心與佛性實相。故修持彌勒淨土,不但不違背飛三心,掃四相之理,更是實踐飛三心,掃四相,尋回本來面目之妙法呢!

李生:經過恩師這麽詳細之解說,弟子恍然大悟矣!相信很多人對此問題,都是一知半解的,什麼是「著相」,什麼是「不著相」?有云:「眼前之山非山,心中之山方是山」妙!妙!

濟佛:李徒!不要得意忘形,現在我們是在著書,還是言歸正傳的好!

李生:弟子一時失態,請恩師恕罪

濟佛:人心之浮沈就抉擇在一念之間,故修道之人,必需時時刻刻觀照自心之變化,如此方能明白修道修心之理,也唯有能掌握住「心」,方能體悟大道之玄妙也。

李生:叩謝 恩師教訓!弟子會謹記在心!有人說:眾生歷刼輪迴之罪業,既是屬怎麽做,怎麽受之因果鐵律。那「定業不可轉」,我們再怎麼懺悔,豈不是都沒有用?

濟佛:「定業不可轉」,此句話是對不知修道之凡夫所言。因其既不信神,亦不信佛,我執太重,愚癡太重,此謂二惑,起惑則無不造業,造業無不受報。今學佛之人,其心不同凡夫,改往修來,業力焉有不轉之理。有云:「罪若起時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亡」。宿命論之人,因為死執「種爪得瓜,種豆得豆」之理,故云:那麼一切任命就好,反正受業力之果報。因而不思懺悔改過,精進向道,當然不能轉業而終受報應。修道之人應明:「業由心造,亦由心轉」之理,能轉即可變更果報,或者减其分,否則或頑冥不化,或頑空不明,皆為業縛,必受果報。

李生:原來如此,弟子一直想不通「因果永不消滅,善惡不能抵銷」何以業力凡夫,由念佛故,業力便消滅。

濟佛:修道人應該明白所謂因果不消滅者,乃是說因果不會自已消滅,不但如此,因果亦不會自己產生。必先明白此「不自」之理,方能認識因果律之生滅,都是由於眾生之心使然也。

「因」謂親因,「果」指習果,二者之間有一重要樞紐!名之為「緣」。此「緣」若且增上力者。「因」即生起,如種子在地遇水,便能生芽,若不遇此增上力,則種乃伏地中,故曰「不滅」。若「緣」屬具減損力者,「因」即變壞,如種子在地遇石灰硝 ( 石强 ) 之類,便漸腐蝕,不遇此減損力,則種子亦乃伏地中,故曰「不滅」。修道之人懺悔改過,向善念佛等,實為惡因種子之減損緣,能將歷刧輪迴之惡業種子蝕腐,故曰「可轉」此理有矛盾乎?

更應知道修道人之修行,是以「修緣」去轉變惡因種子成份,決非善惡抵消也。故依法修持彌勒淨土之人,實為上升兜率淨土種子之增上緣,雖然今生不能獲得智慧福德之圓滿,但由此增上力,蒙彌勒大悲願力之拔攝,帶業往生兜率淨土。再居淨土中繼續累積此不可思議之消滅歷世之惡業種子力量,直到無明滅盡,必可開悟而證原來!

李生:弟子百叩 恩師釋此妙義大恩!眾生聞此妙理,必能發大信心,發願往生兜率淨土也。

濟佛:但願如是!但願如是! 今夜就此停筆 吾回!

李生:弟子恭送 恩師!

月慧菩薩降偈曰:明普照覺皈路 光啟開靈性途 提妙智實相義 陲慈心學摩訶

聖示:諸子道安!貴院奉旨著作「彌勒心聲」一書,欲為末法眾生指出一條出苦海登覺岸之正路;此志甚為可嘉。
末法之秋,修道之環境已有許多之改變;人類社會之結構日趨複雜,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若不能齊頭並進,必有不堪設想之後果,今日生活於繁忙之名利權貴競爭中之人類,心理之壓力與苦悶是相當沉重的,尤以「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故茫茫苦海中,貴院就像一條馳行洶濤巨浪中之慈航,到處搭救溺水之迷子,此種代天宣化之功德與道志,真是令吾敬佩。
有云;「理有定理」;「法無定法」;「佛佛同道」,故諸生除了應瞭解;「時遷法變」;「應緣方便」之意義外,更須謹記諸佛平等之理,因而弘揚真理,並不是在製造「個人英雄」、或「個佛本位」之思想,因為三世十方一切諸如來,皆為一如來,諸佛之道相同,諸佛之真理相同,佛佛所證之法身亦是相同。只是諸佛之修因不同,報化不同而已。故諸生於弘揚彌勒菩薩之真理時,即等於在弘揚三世十方一切諸佛之真理,只是彌勒菩薩之拔攝此界眾生,於今特別適機契緣而已,此點盼諸生能切記領會,否則一不小心就陷於我執我見,而於無意中製造道務之紛諍,此乃吾所不願見者。
李生調靜心性, 吾們開始著書。

李生:弟子叩見 菩薩聖安

方才 恩師曾言及諸佛之道相同,真理相同。只是修因與報化不同,可否請 恩師略示彌勒慈尊之因緣,以讓眾生更能明白,而發信願之心!

月慧菩薩:善哉! 吾就應爾之請,略示一二。

釋迦牟尼佛,相信必是人人所皆知之偉大覺者,他本來是二千五百多年前,古印度迦毘羅衞國,淨飯王之太子。釋尊是以等覺菩薩之身份,降生地球人間,出家修行成佛。
當釋迦成佛以後,在座下千千萬萬之弟子中,有一位弟子名叫「彌勒」,人人都稱他彌勒菩薩。
彌勒二字漢字譯慈氏,是彌勒菩薩之姓,有人就稱慈氏菩薩,他之名字叫阿逸多,此譯「無能勝」,亦即沒有人能過勝之意。又阿逸多菩薩,過去多生累刧以前,曾遇佛出世,佛號彌勒;阿逸多心中非常仰慕彌勒佛,所以發願將來成佛時,佛號亦稱彌勒。他過去世曾在山中修行時名叫一切智仙人,遇慈氏佛說慈心三昧經,有所悟,故他發願,將來成佛時,名為慈氏。又阿逸多菩薩過去曾經做過一個國家的國王,一生具有聖人之明,慈育國人,國民稱他為慈氏。自從那時起到現在,乃至再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他來人間成佛,都以慈氏為姓,亦即以彌勒為姓。

李生:原來彌勒曾經是彌勒佛陀之名字,如今我們所信仰之彌勒菩薩,乃是仰慕彌勒佛陀之緣故,而發願號為彌勒的。但阿逸多菩薩,現以等覺菩薩之身份,上生兜率內院,等到報盡,再跟釋尊一樣來我們人間,修行成佛,而大開龍華三會,普度群生!

月慧菩薩:李生果真靈敏,一點就通。時下很多人誤解龍華三會之意義,甚至認為龍華會是在天上開的。此乃不明彌勒因緣所致。要知龍華會之來源乃是彌勒菩薩,下生人間後,在龍華菩提樹下,修成正覺;而開演法會,廣宣妙法,普度群生,前後共三次,故稱龍華三會。
至於往生兜率淨土,當然是親近等覺菩薩學法修習,但將來亦得隨彌勒下生閻浮提,如此當然亦是赴龍華會之一員。但千萬別誤解龍華會是在天上開的。因為彌勒淨土之重點實在是在人間淨土之創建!

李生:照這樣說來,彌勒菩薩要到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才來人間證佛那還是非常非常遙遠之事我們現在弘揚彌勒淨土不是不太合時機了嗎

月慧菩薩:李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難怪會出此疑問。彌勒菩薩雖然要在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才來人間證佛,但他現在就居住在欲界第四天兜率天之內院,末法眾生之根器,大部分不能捨斷淫食二欲,故等覺菩薩選擇在欲界之兜率天,作為拔度人天之淨土。正適緣契機於欲染深厚之眾生,而他將來又要到人間來證佛,此點乃為與此人間最直接之緣份。
況且弘揚彌勒福音,則能讓大多數人修習善業滅減惡業,如此善業增勝,惡業減損,既能化刧又能早日促進人間淨土。人類之所苦惱則可降至最低程度,此豈不值得弘揚乎?何況往生淨土又是末法眾生超生了死之妙法!
再言彌勒菩薩雖然居兜率內院,然而菩薩可以五地化遊。彌勒菩薩就曾經化身傅大士,亦曾化身布袋和尚到人間行化。
布袋和尚於梁貞三年 ( 五代時期 ) 端坐岳林寺磐石,說偈曰:彌勒真彌勒 分身千百億 時時示時人 時人自不識 說偈後即入滅,今日寺廟佛堂所禮拜彫塑之彌勒聖像,即都以布袋和尚之形象為模擬,故修道人,所應該追循的是真理,所謂認理歸真,真修實煉方是修道人所應努力之方向啊!否則處於末法時運,一天到晚東奔西跑,專尚空言,而不肯依法修持,縱是千佛出世也難拔度爾出離苦海!

李生:原來我們現在所供奉之彌勒聖像,還是彌勒菩薩來人間行化所示之布袋和尚之模擬形像。難怪偈云: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月慧菩薩:時人常因執相而不能深悟形相中所蘊藏之實相真理,故而每為爭執之因也。如若不明白彌勒菩薩可以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以行化人間,則往往會誤解彌勒菩薩離人類是非常遙遠而不願意去親近他,接受他之甘露法雨,尤其一聽說彌勒菩薩還要經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才來人間成佛,則更覺得疏遠,故弘揚 彌勒淨土或修習彌勒淨土之人,務必澈底暸解上述之理,否則信願不堅,則難受佛光之普照矣!

李生: 恩師所言甚是。若是不能把上述之因緣澈底弄清楚,實在很容易產生誤解的。
弘揚彌勒淨土之要件,當然先要讓眾生澈底瞭解彌勒因緣,進一步仰慕,信願,依法真修實煉,方能承受法益。但有人問我:三界內外,那麼多之地方,為什麼等覺菩薩別處不選,而要選在欲界第四天之兜率天作為一生補處之居處?懇請恩師開示!

月慧菩薩:李生所問甚是, 吾就略示其中因由,以釋爾疑。等覺菩薩為符合下化欲染深厚之眾生,故捨去色界及無色界,而居兜率天。因為兜率天又名知足天,往生彼天之眾雖欲染未盡棄,然利根善於知足,或云:欲界有六天,皆是欲染未去,皆可適合下化欲染眾生,又為何獨選兜率天?蓋欲界下三天,欲結尚深而心亂,而上二天,結厚根鈍,所以不住!至於為何不住人中;乃後生作佛,非應機宜也。

李生:有人云:求生淨土,似是一種貪生怕死之觀念,不知是否?

月慧菩薩:求生淨土,是願而非貪生怕死,往生淨土求悟求證後,即乘願回入娑婆,廣度眾生,怎可以貪生怕死之觀念視之。

李生:現今萬法雜出,若有人視弘揚彌勒淨土為異端,我們該如何?

月慧菩薩:若能信賴彌勒者,乃有其因緣使然。若不肯信者,示有其因緣。總之修道人不可與人諍鬪,若能因機引導則導。若不能,亦不可與之起人我見之爭,佛法無邊,不度無緣之人;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明乎此,則知自己該如何做矣!
總之辦道之人,目的在求廣開覺路,前面提過,不可有個人本位主義,誤解天下唯有我的法門最好最棒,此是很要不得的。佛法講的是慈悲與方便。至於眾生要皈依何門,自由其因緣之安排的。只要是正法都可以引導眾生走向光明大道,所以還是讓他們各適其緣吧!可就此停筆 吾回

李生:恭送恩師

月慧菩薩

降偈曰:修習淨土信願堅 戒定慧學時向前 六度萬行皆量力 自可捷步登品蓮

聖示:夫鸞堂之宣化力,雖以扶鸞闡教為其主要表達方式;然鸞堂為真理行化之地,聖道闡述之所,此乃不爭之事。宇宙真理,乃鸞生之心!聖賢範儀,又為鸞生所師,故五教仙佛常應鸞堂恩主之邀請,降筆傳真。以本書而言,概屬佛理為多,好似與鸞堂弘揚以儒為宗之旨相違,然而深究其中原由後,自可坦然。
諸生皆是以認理歸真為旨之修士,一向稟持;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之原則,「彌勒心聲」當是引導末法眾生,離迷向覺之書。諸生於明白此中原理後,當可放心弘揚。然弘揚彌勒淨土之時,還要謹記,尊敬一切正法如同尊敬彌勒淨土一般,方能保持平等之胸懷平靜之心境,如此方不失一個辦道者之風範,切記之!
李生調靜心性, 吾們開始著書

李生:弟子叩見恩師聖安!時下很多修道人,非常強調參禪靜坐,性命雙修,不知此與弘揚彌勒淨土有何關係?

月慧菩薩:李生此問甚為中的,吾當盡力釋疑,參禪靜坐,依佛法說乃指六度中之禪定波羅蜜而言。至於靜坐則派門繁多,修因不同,得果亦異,不能一一詳舉,參禪打坐大約說來,所追求者兩方面,一則智慧之開悟,二則定力之培養。而持戒當然是修禪定之基礎,若連戒都不能奉持,那慧與定都屬空談也。

彌勒淨土之修法中,亦是強調智慧與禪定之修持,此為欲往生上品者所必需。怕只怕末法眾生不能適緣,或是貪圖神異靈通而走火入魔也。尤以閉鬥造車,無明師指導者,盲修瞎練,危險更甚也。

李生:既然如此,可否請恩師略示淺處,以讓眾生欲修禪定者,有路可循也。

月慧菩薩:可!吾就略解易行之法,方便引緣可也。參禪打坐,不可有要如何大神通之慾望,而應向求得精神之爽朗,心情之平靜安定,與恢復繁忙生活之疲勞,身體健康,著手就可,當然有明師指導更好。再向智慧與定力之加深進度。參禪打坐之法派門繁多,下手各異,然大約不離調身、調心、調息之範圍。

調身:指調適身體,使之生理獲得致中和之狀況。通常選擇子、午、卯、酉等休息時間,把身體舒洗乾淨,於靜處,光線空氣均適中之地方,最好氣氛肅穆清靜,安坐下來,或雙盤或單盤,不可勉強挺直,或太懶散彎腰,一切順其自然安泰端正。如此身正,自可把散亂之塵念,收歸回來,此乃調身之大概。

調心:一般人之心念是忽東忽西,忽上忽下,就如猿猴奔馬一樣地難以制伏。調心就是把這心猿意馬,抓回來,牢牢看住,不讓他再到處亂跑。方法很多,如參話頭;念佛的人是誰;如念佛號,如持咒,如觀想,等都是把散亂之心念引導到有條理而清朗之方向上。當然心猿被鎖,就像野猴子被你用繩子縛著,雖然不可能再到處亂跑,可是還會在那裹亂蹦亂跳,但是時間久了,制伏之力量就會讓他慢慢地安靜下來,繼續修去,智慧與定力,就會在調心的過程中培養滋長,當然讀誦大乘佛法,與反省觀照,冥想沉思!都有助於禪定之修持。

調息;在色空合一之真理下,心理與生理是相互依持影響的,此乃調息之所必要之點。一般人氣息是急促而粗,如此心與身亦皆處在一種動盪不安之狀態下,若能藉調息之法,則慢慢由氣息精微細長,就會使身心達到致中和之目標,自然恢復疲勞與健康矣。

以上乃參禪打坐之簡單入門方法,但必需有明人指導,則對修心養性有所卑益,否則修心不正,則難受法益,反受其害矣。慎之!

李生:感謝恩師之開示!任何法門都有其適法與不適法之對象。若是於環境條件上不能修此禪定者,勉強修之,實無必要。弟子於前面聽聞三界天道之大概時,曾聞修持禪定可生於色界與無色界,可否請恩師再詳釋此中究竟,以讓好修禪定者參攷!

月慧菩薩:「彌勒心聲」一書,本非討論此旨,既然李生有此心,吾就應爾之緣,略說一二。修四禪定者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在因者超慾界之惑網,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又曰本禪。

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細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觸十功德。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攝心,故氣息調和,覺此心路泯泯澄淨,怗怗安穩,其心在緣,居然不馳散,是名曰粗住。由此心後惦惦勝前,名為細住。其後一兩日或兩月,豁爾心地作一分開明,我身如雲如影爽爽空淨,雖空淨猶見身心之相,未有定內之功德;是名欲界定。從是身後泯然一轉,不見欲界定中之身首衣服床舖,猶如虛空,是名未到定。此時性障猶在,未入初禪定也。在此未到定,身心豁虛空寂,內不見身,外不見物,如此或經一日乃至一月一歲,定心不壞,則於此定中即覺自心之微微動搖,或感徵痒,即發動痒輕重冷煖澁滑,是名八觸。此為色界之四大極微與欲界之四大極微轉換,而發此觸相也,此乃正入初禪之相。此時有十功德,又謂之十眷屬,如空,明,定,智,善心,柔軟,喜樂,解脫,境界相應是也。 ( 此就八觸中之動觸而論,餘七觸功德準之 ) 此八觸十功德,唯在初禪,二禪以上則無,是為初禪之特相。

二禪:呵棄初禪之覺觀而得此禪。於初禪已了四大轉換。故二禪已上無八觸十功德也。

三禪:呵棄第二禪之喜愛而得三禪也。

四禪:呵棄三禪之樂受,而得四禪。

總言之修四禪定得生四禪天,初禪天以上,不須分段食,故無鼻舌二識,唯就眼耳身意四識有喜受,而與意識相應,有樂受而與三識相應,且有覺觀之二者。 ( 初禪天有梵眾、梵輔、大梵三天 ) 。

二禪天已上,亦無眼耳身之三識,僅有意識之一,因而唯有喜捨二受,與意識相應,無眼耳鼻舌身等五識,故無樂受,又意識之怡悅粗大,故屬喜受而非樂受,但無覺觀二者,此二禪天有少光,無量光,光音等三天。

三禪天以上,亦僅有意識,有樂捨二受與上相應,此禪天意識怡悅之相,至極淨妙,故立為樂受。有少淨,無量淨,偏淨等三天。

四禪天,亦僅有意識,唯有捨受與之相應,共有十八天。

李生:聽聞上述各禪定與禪天相應之法,越能瞭解五蘊不空道難成之理,我們欲界凡夫,想要修到初禪天之境界,看來都不容易呢!

月慧菩薩:本來末法時期離禪定堅固期已遠,眾生大部份不能仰仗禪定之法門進道,或許以調身,調心,調息等方法每日反觀自照,以獲得身心健康,心緒平靜等較安穩。若要一味地妄想靠打坐而獲得怪力亂神之感應,實在是很危險之事,當然若是因緣,根器,環境等都許可,又有明師指導,禪定亦是六度之一大乘佛法,修之亦屬理所當然耳!

李生:感謝恩師這麽詳細地解說,但上述之四禪定與四禪天,都還只是論及色界,還有無色界,未談呢!

月慧菩薩:李生,急性之毛病,到現在還改不了。好好吾現在就續說無色界之四空定吧。

月慧菩薩:四空定又名四無色空。

( 一 ) 空無邊處定,修行此定之人厭患色籠如牢如獄,心欲出離之,捨色想而緣無邊之虛空,心與無邊虛空相應,故名空無邊定。

( 二 ) 識無邊處定,修行此定之人,更厭前外之空,捨其虛空緣內識為心識無邊之解,心與識無所邊相應,故名識無邊處定。

( 三 ) 無所有處定,修行此定之人,更厭其識,而觀心識無所有,心與無有相應,故名無所有處定。

( 四 ) 非想非非想處定;前之識處是有想,無所有處是無想,至此捨前之有想,故名非想,捨前之無想,故名非非想,又無粗想,故曰非想,非無細想,故曰非非想,修行此定之人,於此如癡如醉如眠如暗,無所愛樂,泯然寂絕,清靜無為,謂之非想非非想定。
總之修此四空定者,可往生無色界。然欲,色,無色三界皆未解決生死大事也

李生:恩師說了這麼多,弟子連想聽的懂,都很吃力,何況要做,修道真不是用口說說的那麽容易喔!

月慧菩薩:時下很多喜歡修禪定之人,因為不知三界六道輪廻之概況,因而稍有點感應,就自以為不得了,這是非常危險的,吾就以一個故事,讓大家参攷,以免對禪定生出妄心!
於佛弟子中,有一比丘,已經修得四禪定,但卻生增上慢心,謂已得四道之果位。誤解修至初禪,是須陀洹果,二禪是斯陀含果,三禪是阿那含果。四禪時是得阿羅漢果,因而恃是不復求進,命欲盡時,見四禪中陰相來,便生邪見;謂無湼槃,佛為欺我。生此惡見。故失四禪中陰,便見阿鼻泥犂中陰相,命終便生阿鼻地獄。
諸此丘問佛,某比丘,命終生於何處?佛言:是人生阿鼻泥犂中。諸比丘皆大驚怪,此人坐禪持戒,何以致此?
佛言:此人增上慢,得四禪時,謂得四道,故命終時,見四禪中陰相,便生邪見,謂無湼槃,我是阿羅漢,今還復生,佛虛詐我,是故即時見阿鼻泥犂中陰相,生阿鼻地獄中。故諸生千萬莫以兒戲視之,而未證言證也。可!就此停筆。吾回
李生:恭送恩師!

月慧菩薩

偈曰:萬法心正引正緣 崇拜迷信易邪偏 修子參鸞悟真理 知行合一不枉冤

聖示:夫弘道利生之聖業,重在宣化與實踐,否則理雖精妙,不宣不弘,則眾生無以聽聞之機。再言光宣不化,就如知而不行,紙上談兵,何有結果之期?
渡迷醒頑之事,除以妙理啟愚之外,更需以身作則之模範,所謂言教不如身教是也。萬法如是,彌勒淨土更是如此,故望貴院諸生,除悟澈萬法平等皈宗之理後,能恪遵以引正心為教,以行方便慈悲,以造無執之德,以補天地運化之功,等正理,正心去渡已渡人,則不負蒼天降著本書之一番安排也!!
李生調中心性,吾們開始著書

李生:弟子叩見恩師!

月慧菩薩:免禮,今夜為本書最後一期著作之佳辰,望爾好好把握,提出適當之疑問,以為眾生參研之好資糧。

李生:弟子於聽聞往生兜率淨土之修法當中,獲知持八關齋戒,乃是往生之加行助力,但不知何為八關齋戒?

月慧菩薩:善哉此問,八關齋戒乃為渡生死之橋樑,破癡暗之灯炬,故為往生淨土之加行助力,不但如此,眾生若願受持,法益甚大,諸凡欲持身體健康,或厭患病苦,欲求速脫者,不可不持。凡欲懺悔罪障者不可不持。
經云受持八戒,除五逆罪,除一切罪,皆悉消滅。凡欲求身家安穩,不受一切橫禍者,不可不持。如有素行不檢,恐將來墜惡道者,不可不持。

十善戒經云:持八關齋戒者, 〈 一 〉 不墮地獄。 〈 二 〉 不墮畜生。 〈三 〉 不墮餓鬼。〈 四 〉 不墮修羅。故此八戒;又稱八種勝法。如有人因恐世亂殼貴,受飢餓苦者,不可不持,經云:一日持齋,得六十萬世餘糧!如有年高體弱,自恐不久於世,或身繫令圄性命朝夕難保,欲於極短期內成就殊勝之行者,不可不持。如有欲求來世尊貴者,不可不持。如有欲求來世得生天上者,不可不持。如有欲求往生淨土者,不可不持。

彌勒上生經云:「若有比丘及一切大眾,不厭生死,樂生天者,愛敬無上菩堤心者,欲為彌勒作弟子者,當作是觀。作如是觀者,應持五戒,八齋具足戒,身心精進,不求斷結,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妙快樂」。
如有修持功夫,未到一心不亂,恐命終時無有把握,不可不持。蓋可仗此持齋功德,蒙受菩薩示路,導往淨土。如有見佛相好,心生歡喜,欲於來世修得此身者,不可不持。凡有欲求速成佛道者,不可不持。阿含經云:「持八關齋戒,得盡諸漏,入湼槃城」。

李生:哇!受持八關齋戒,竟有如此大之法益,懇請恩師快開示,如何受持此八關齋戒。

月慧菩薩:八關齋戒,或稱八分齋戒,或云八支淨戒,或稱八支齋法,或單稱八戒。
八戒為:五戒中再加不塗飾香鬘,舞歌視聽。不眠座高廣華麗床上。非時不食。然此八戒中之第八非時不食,乃屬齋法,故總名八戒齋。

李生:八關齋戒既有如此重要,不知應如何受持方合法義。

月慧菩薩:八關齋戒,如從師受,自有受戒規儀,今為適應道降火宅之弘道辦法,許在佛前自誓受。
至於受持之日期長短,或一日一夜,或每月六齋日,或每年三長齋月,或一年,或盡形壽,此乃隨個人之志願,及其能力所堪能,自定之。
至於戒時,應在早晨,或每遇持齋日在佛前受。乃至盡形壽總作一次受。悉可隨意;所謂一日一夜者,以此戒之持法自日中至翌晨明相現,即為圓滿。若有天未明,秉燭而食者,應以破齋論,不可不注意也。

每月六齋日者: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 (小月應為二十八,二十九 ) 等六日。
三長齋月者:於正月、五月、九月、受持也,蓋此三月,冥界業鏡,輪照南洲,若有善惡,鏡中悉現,故令修善。至於一年或盡形壽受持者,則大根器之人。

李生:弟子斗胆,持齋功德,固決不虛,但僅一日一夜而能獲得上述種種之福報,實非我輩凡夫之心量所能想像,為讓聞者起信受持,懇祈恩師深釋此中妙意!

月慧菩薩:善哉!李徒用心周密,應爾之請,略說之中奧玄可也。經云:「眾生業力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眾生對此深義,當然只能從信得入,而少能自智所解。
但就戒之功用而言。受戒之人,於受戒時,一經善法納入心胸,由心業力,結成戒體,更起莫大功用。此功用能牽後來之習性,於諸過境,能憶能持能防,如受一不淫戒,便於盡虛空,徧法界,現在未來之一切聖凡邊,有不惱害之心與戒之功德。乃至其餘名戒,莫不如是。每一戒量週法界,故持一戒,福等虛空。

經云:「持一日一夜戒,功德不可窮盡」。以如是因,得如是果,事所必至,理所當然,亦何疑之有哉?推而廣之,一日一夜,又一日一夜,則一即多之一、智者勉之!

李生:叩謝恩師開示之恩,聽聞本書妙法至此,對末法運際,弘揚彌勒福音之應運性,適緣性,方便性,平等性正確性,弟子已有很明朗之概念。
但現時人世難屬末法,科學文明却是非常發達,各種學術更是一日千里,於是很多人,對於修道之事,或抱好高鶩遠,不肯脚踏實地,只好知見不屑實修之觀念,故有特別執禪著空之人,對於此輩,不知恩師有何開示!

月慧菩薩:李生言下之意,好像是担心「淨土」法門,還是不能為一般好禪好玄奧知見之人所樂意接受。好!吾就略談禪淨雙修之關係,以便修子參考。
宋初永明延壽禪師,曾作一四料簡偈:
有禪有淨土 猶如戴角虎 現世為人師 來世作佛祖
無禪有淨土 萬修萬人去 若得見彌陀 何愁不開悟
有禪無淨土 十人九蹉路 陰境若現前 瞥爾隨他去
無禪無淨土 鐵牀并銅柱 萬刼與千生 沒個人依怙
此八十字,誠可謂如來一代時教之綱要,修子即生了生脫死之玄謨。
禪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也。
淨土者,即言依信願求生淨土,非單指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而言。
有禪即參究力極,念寂情亡,澈證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明心見性也。
有淨土者,即實行發菩提心,生信願,求生淨土之事也。
參禪未悟,或悟而未澈證者,皆不得名為有禪。
若光知道有淨土,而不發心往生淨土,或偏執唯心,而無信願,或有信願而不深心,皆不得名為有淨土。

第一偈云: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世作佛祖。蓋以其人能澈悟本來,明心見性,又復深入經藏,備知如來權實法門,而于諸法之中,又復唯以信賴淨土一法,以為自利利他之通途正行,以其人禪淨雙修,有大智慧,大禪定,有大辯才,威猛無比,可以直破群迷,摧邪顯正,有來學者,随機說法,應以禪淨雙修接引者,則以禪淨雙修接之。應以專修淨土接引者,即以專修淨土接之。無論上中下根,無一不被其澤,豈非人天導師乎?至乎臨命終時,往生淨土,一彈指傾,見佛開悟,證無生法忍,此後化身千萬,助佛宣化,於願若滿,緣熟果證,故云:來生作佛祖。

第二偈云: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蓋修淨土者,只要信願行深,雖於智慧,福德未於證悟本來,但仗佛之威神願力,拔攝而帶業業往生淨土,於淨土中見佛,承佛法音甘露,必能開悟也。

第三偈云: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蓋修子若能專修禪,而澈證本來,此乃上上根人,但萬人難得其一。倘若好修禪門,而只是知見上,文字上功夫,未能實證本來,而又未能信願淨土,仰仗諸佛慈力者,若是幻境來誘,因無照破假境之智慧,必然很容易盲目地跟隨假境而去,「如前例之四禪比丘」,此者十人居其九也,故云: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第四偈云:無禪無淨土,鐵牀并銅柱,萬刼與千生,沒個人依怙。若修子既不悟本來,又無信願往生淨土,則如盲人騎瞎馬,盲修瞎煉,煑沙作飯,難獲益處,故云:萬刼與千生,沒個人依怙。當今末法之際,眾生之慧暗業重,若無淨土好依怙,顯然普化三曹之神聖大業,徒落空口矣!

貴院位立蓬萊中央戊已土,上下道志一心代天宣化,而宣化之首務,又於開指覺路,讓修子有個真正之依怙,故上天垂降本書於此,望諸子,謹記平等,方便,慈悲之法義,盡力弘揚方不負天心之一番苦心安排也。本書至此圓滿完成。吾亦該回天繳旨。

李生:敲鐘擂鼓,恭送菩薩回天! 【 全書完 】

以上彌勒心聲一書已收錄完成,本書講解的三位仙佛乃現今白陽時期與眾生最有緣份的三位仙佛:彌勒祖師 濟公活佛月慧菩薩。
彌勒祖師職掌天盤,為普渡三曹,化世界為大同的未來佛,是萬教共同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