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希利苏斯怎么跑去:北京城墙大规模拆除记,毛泽东称是政治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01:48:29
北京城墙大规模拆除记,毛泽东称是政治问题  
【 作者:《北京社会科学》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点击数:1435    文章录入:扯淡网 】 
北京城墙概貌

20世纪20年代,在瑞典人奥斯伍尔德·喜仁龙的笔下,北京的城墙是“最动人心魄的古迹——幅员广阔,沉稳雄劲,有一种高屋建瓴、睥睨四邻的气派。”高大的城墙加上独一无二的城市设计,构成了北京都市的无比杰作,也成为北京这类古城与上海这类新兴城市的重要区别。

北京城墙呈凸字型的轮廓,始建于元,建成于明。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大将徐达以元大都周城空旷不易防守为由,“缩城北五里”,在其以南5里之处另筑新墙。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开始增筑南城。根据现代测量结果,北京城墙的实际总长度为23.55千米。喜仁龙实地勘查发现,北京城墙东、西墙的高度和厚度相似,总的来说西墙略薄、略低些;南墙比东、西墙厚3米多,但高度基本相同。北墙雄厚高大得多,比南墙要厚3-4米。

到解放时的近百年间,北京城墙没有经过彻底检修,坍塌、内裂的地方逐渐增多,有的地方因危险已予拆除。城墙的破败所造成的伤亡事故,在当时的新闻报道里屡见不鲜。如1957年3月,“一个人到拆去砖的城墙里挖土,土方塌落,被压死。”管理不善,使城砖大量被盗。诸如此类,都加剧了城墙的损毁,也给城墙造成不良的社会声誉。

破败的城墙与新中国首都的地位很不相称,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发展。为了解决交通问题,解放后仅内城就陆续开辟了城墙豁口23个,豁口的总长度约800米。

对城墙的争论

解放后关于城墙的争议,起源于城门口的交通问题。北京的城门,内城有朝阳门等11座,外城有东便门等7座,其中以朝阳、崇文、正阳、宣武、西直、广安六门交通量最为繁重。在1949年5月的北平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筹备座谈会上,有人建议拆去城墙,以改善城门口的交通:所有瓮城,一律拆除;多开门洞。还主张利用城砖建设暗沟,并将此作为“纾缓财力的第一妙法”。

梁思成当即表示反对,他说:明城墙通过五六百年的积压,要拆除非用炸药不可,而拆下来的几万吨废物,处置也成问题。可以把城墙改作公园、栽花池,城楼可作展览、民众教育馆、茶馆等,城下可作绿地,改善附近居民环境。对于城门交通,则城门左右各开一洞,瓮城左右各开一门,原有门洞不用,左右洞各为单行道。在城门附近拆除少数房屋,加宽马路,在距城门相当距离以外,路中用草地隔离,以分来回。这样不仅不妨碍交通,还可大大增加城市的美感。

随着北京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展开,尤其是1957年正式提出《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前后,城墙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甚至普通市民都表示了对城墙的看法,有的意见非常尖锐。全国人大代表俞平伯认为:北京最大的建筑物是城墙,要不要拆应当从全国范围郑重考虑,个人认为应在保留之列。从远景来看,都市规划随着发展可能不断地变化;但历史建筑文物只有这么一件,如依某种规划把它毁坏了,等到另一种规划又需要它时,它早已化为烟云了。所以城墙应该尽可能多保存一些。

人大代表陈公培则认为,城墙应该拆除,但是要有计划地拆除。刘定五认为,北京城墙应以拆除为原则,可以选择完整的城墙作为文物遗迹保存下来。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是在苏联专家帮助下编制的。苏联专家莫辛主张,全世界只有北京一座这么完整的古城,保留城墙有世界性意义。

彭真等对城墙的态度

以彭真为首的北京市委对城墙的态度十分审慎。虽然中央早有拆除城墙的决定,但是考虑到争论很大,问题很复杂,也不需要立即实施,市委决定还是暂缓行动,凡不是由于坍塌等危险原因都一律不拆,对那些有价值的文物,则应予以保护。

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说:“我们不轻视过去,迷信将来,还有什么希望?古董不可不好,也不可太好。北京拆牌楼,城门打洞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同月,在第14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说:“南京、济南、长沙的城墙拆了很好,北京、开封的旧房子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子。”同年3月,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又说:“拆除城墙,北京应当向天津和上海看齐。”  原北京市规划局负责人周永源回忆:毛主席指示要拆城墙,彭真很为难。尽管彭真和北京市委在城墙问题上受了责难,但城墙无论是保留或拆除,彭真都经过了慎重考虑,并明确指示:城墙虽然拆除,但城门楼要留下,将来可以看出北京城的轮廓。但经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大规模拆除,北京城墙几乎全部消失了。

城墙的拆除

北京城墙的拆除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1953年8月12日,毛泽东在全国财经会议上讲话说,拆除北京城墙这些大问题,是由中央决定,由政府执行的。从1953年12月起,北京开始拆除外城城墙。几年的时间,左安门、广渠门城楼、箭楼,广安门城楼及瓮楼,西便门的城楼都已拆尽,广安门、西便门都已成为马路豁口。永定门东,广渠门南有两大段城墙已完全拆除,约占外城长度的20%,一面城砖被拆除的约占60%,两面城砖全拆的也不少,完全未拆动的仅有10%左右。

1957年6月,国务院将文化部不赞成拆除北京旧城的报告转给了北京市。报告认为:“北京城墙的存废不仅影响国内,而且有国际影响,必须严重考虑。”国务院同意文化部的意见,希望暂缓拆除北京城墙。在各方的干预下,北京市暂停了拆除城墙的行动。但“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展开以后,1958年9月,北京市做出《关于拆除城墙的决定》。决定提出除正阳门城楼、箭楼和鼓楼之外,其余城墙、城楼统统拆掉。这一决定,是与执行中央的有关指示相关的。此前不久,毛泽东指示今后几年应当彻底改变北京市的面貌。

拆除城墙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外城城墙虽从1953年已经基本拆除,但局部地区尚残留不少土方需要运除。内城城墙从1958年开始拆除,经过估算内城城砖约有40万立方米,土方约有460万立方米。在“大跃进”如火如荼的时期,北京市的劳动力和运输已经非常紧张,为了拆除城墙,动用了军队和中央部门的力量。

由于拆除城墙工作量很大,北京城墙并未全部拆除。1965年7月1日,北京地铁工程开工。该年1月,杨勇、万里、武竞天向中央报告:由于现有城墙大部分已拆除或塌毁,地铁准备选择合适的城墙位置修建。这样既符合军事需要,又避免了大量拆房,在施工中也不妨碍城市正常交通,可方便施工,降低造价。报告得到中央批准。到了1969年,中苏边境发生了“珍宝岛事件”,毛泽东提出“要准备打仗”。从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全市平均每天有30万人参加义务战备建设。拆城墙、取城砖、修建防空工事,这项战备活动在“文革”期间延续了若干年。(扯淡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