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身上没有裤头:2012.1.10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厅局长发言摘登(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30 19:15:44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肖建刚

  开局很精彩,未来更值得期待

          □ 记者    张  晏          

  “‘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土资源部的开局非常精彩、漂亮!”

  2011年,国土资源部的工作亮点多,有几个大的突破。一是国土资源工作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空前提升。二是“双保工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面由国土资源部高高举起的大旗,已经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双保”的责任已经超出了国土资源部门的范畴,成为政府的一项责任,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重大转变。三是“358”成效显著,高举地质找矿大旗,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四是土地整治效益明显。广西荣幸地位列全国10个土地整治示范省区之一,国家投资25亿元,省里投资14亿元,实施土地整治200万亩,多方受益。

  “第五个亮点,是国土资源部门的社会形象树立取得重大突破。”肖建刚强调说,去年国土资源部门推出了韦寿增和浙江七队的重大典型宣传,使全社会对国土资源部门的形象认识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尤其是基层国土所长韦寿增先进事迹的宣传,改变了人们对国土资源干部吃拿卡要、高危行业等方面的片面印象,对部门形象的提升起到了很大作用,国土资源报社的宣传工作很给力。韦寿增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的符号,这是多年来未曾有过的重大突破。

  “开局之年,这个头开得非常好。”肖建刚认为,开局之所以如此精彩,与部党组的政治敏锐性、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驾驶复杂局面的能力分不开。他表示,精彩的开局更会有值得期待的未来。有部党组的正确领导,有地方基层的踊跃探索革新,相信“十二五”国土资源工作一定会迈向更新更高的起点。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魏克良

  征地补偿改革最要紧

             □ 记者   陆   芬           

  福建省在全省推广“和谐征迁工作法”,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主要领导“五亲自”、工作班子“五尽心”、组织实施“五到位”、安置补偿“五严格”、征迁安置“五满意”。这个工作方法列出了征地过程中必须做到位的程序。

  未来土地管理领域的众多改革中,我认为征地补偿标准是最要紧进行改革的。按现在的法定标准,征地补偿很低,而土地改变用途后的出让价格很高。期间的差价,现有法律法规规定是归财政所有,但被征地农民心里不服气,于是造成信访不断。土地改变用途后的增值,应该有更合理的分配方式,否则群众信访、征地拆迁的难度等问题将一直难以解决。

  征地到底该怎么补偿比较合理?是按政府定价还是市场评估价来补?国家层面应该有准确、严格的标准以供参照。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冯经明

  促转型迫切需要务实举措

          □ 记者   冯培丽          

  “上海目前已经到了一个转型期,国土资源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面临一些新矛盾,简单套用原有的管理办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此,徐绍史部长所作报告提出的一些改革措施,对地方具有针对性。”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冯经明在分组讨论中提出,当前地方促转型迫切需要国土资源管理跟上形势的要求,推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冯经明说,上海“十二五”的发展主线是“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土地资源的“两难”问题突出。当前,破“两难”促转型,首要的是从部的层面帮助破解两个难题。

  一是在土地开发中,现有的土地分类及其管理制度已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当前,建设用地供地政策中的土地分类主要是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相应的政策体系也是围绕这样的分类形成,而转型中兴起的生产性服务业用地等新兴产业用地类型,缺乏适合的管理政策。当前配套工业化发展的生产性服务项目,比如一些研发企业等大量出现,也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但对这类项目用地适用经营性用地政策来管理,土地价格太高,项目成本过大、门槛太高,会抑制发展;用工业用地政策来管理,土地价格又太便宜,不利于节约集约用地。在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之间,应该还有“中间道路”,地方需要部里出台适宜的管理政策。

  二是在盘活城市内部工业化早期布局、目前已十分低效的工业用地上,迫切需要出台有利于激发内生动力的政策措施。兼顾好国家、地方和企业三者的利益,土地价格、土地供地方式、企业与国家利益分成方面有具体政策,将激发转型的内生动力。“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转型会快速推进。”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朱立军

  新增用地主要靠开发低丘缓坡

          □ 记者   冯培丽          

  今后,贵州的未利用地利用要占新增建设用地量85%以上,而且必须在坡度15度以下,以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引发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

  虽然去年贵州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很大,大家都在谈‘用地难’,但实际效果是保障程度很高。这其中,我们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向山要地。贵州的建设发展也面临“三难”:融资难、用地难、审批难。其中,“用地难”是刚性的。贵州的土地资源条件决定出路在向山要地,而且向山要地“三少一无”——占用耕地少、占用林地少、征地少、无拆迁。贵州这一决策和行动得到国务院、部、省支持和指导。

  此外,山地利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山地中涉及林地,需要加强与林业部门协调等。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启生

  省委省政府重视给了我们保护耕地底气

       □ 记者   程秀娟          

  作为农业大省,如何在确保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大前提下,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成为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河南有农用地1. 9亿亩,耕地是1.2亿亩,基本农田1.0175亿亩,这个数字保不住,想达到粮食产量的目标是不行的。到2020年力保河南粮食产能1300亿斤,河南省委、省政府是反复调查研究后才作出的这个决定。河南省的底气是有原因的。张启生说,“近年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要求,从省到市、县,全省上下保护耕地红线的意识增强,省委、市委组织部乃至中组部去河南考查干部,都要摸实耕地保护情况、所考查干部有没有什么重大违纪案件。耕地保护机制的形成、措施的落实比较到位了。”“现在省委、省政府把耕地保护工作上升为全局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为了更好地保护耕地,在推进“人地挂钩”政策的过程中,河南省委、省政府专门组织了一套人马负责政策的有序推进。张启生算了一笔账,“按规定,农村人均用地150平方米,而实际上现在每个人250平方米,每个人多占了100平方米,全省则多占了900万亩。如果每年能够腾出来45万亩地,10年的建设用地就没有问题了。这样未来城镇化建设用地是不成问题的。”“人地挂钩”政策顺利推进了,建设用地不愁了,耕地保护当然更得力了,也能助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了。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刘卉

  用好政策  破解难题

           □ 记者   刘   维          

  要加大制度供给力度,把好的政策运用到各地,破解难题。一是用好政策,靠改革创新破解用地紧张问题。宁夏依靠地方立法,比如生态移民项目,通过土地权属调整,已经破解了大量土地利用问题。二是继续为老百姓办实事,比如登记发放免费、地质灾害治理。三是强化服务,改革窗口单位。加强信息化管理,解决审批时间太长等群众意见大的问题。四是强化队伍建设,通过创先争优等活动,树立正面典型,改变大家对国土资源部门的看法。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厅长陈健春

  创新解决供地难题

             □  记者   周楚军          

  从经济大环境来说,现在单纯依靠外需增长来维持经济增长的难度比较大,5到10年内,需要投资拉动、扩大内需,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如何创新解决供地难题是关键。

  面对用地高峰,海南省国土资源部门“铆足劲,想办法”,确保土地矿产管理工作紧密围绕经济发展大局,为供地难找出路。主要办法有三个,一是“做大、做强、做好”土地整治工作,确保新增耕地8万亩;二是规范用地管理,加快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和修编,强化土地空间置换管理;三是强化内部管理,做好基层国土队伍软硬件建设,3年内全部到位。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夏鸣

  在科学配置资源上做文章

         □ 记者   吕苑鹃        

  “前不久有个‘国土苦’的段子广为流传,反映了国土资源工作的一些实际情况。尤其对地方和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来说,担子很重,难度很大,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两难命题在实际操作中更是难上加难。”

  具体到江苏省的情况,全省土地面积仅10万平方公里,人多地少,但对全国经济的支撑作用非常大,GDP总量占全国的10%,财政总收入超过1.2万亿元,而用地量连全国5%都不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难度非常大。

  夏鸣建议:“当前的工作千头万绪,但我们无需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抓住核心要点,找出工作亮点,顺势提升全系统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活力。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加大创新,在科学配置资源上做文章,只有科学配置资源,才能更好保障发展,有效保护资源。一句话,就是把握重点,有效工作。”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孙纲

  “100亿斤粮食中有我们30亿斤”

    □ 记者   吕苑鹃        

  “去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登上1114亿斤的台阶,首次超过河南省,一跃成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耕地保护功不可没,今后要继续加大力度。”

  “另外,土地整治必须坚持。”孙纲算了一笔账:连续10年黑龙江省由国家支持和省级配套共投资106亿元用于土地整治,整理面积达1081万亩,其中157万亩为新增耕地,目前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每年能达到30亿斤~40亿斤水平。黑龙江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登了五个台阶,一年100个亿,其中每年由国土整治资金投入的工程建设形成的生产能力约占30%,“即100亿斤粮食中有我们30亿斤”。

  有喜也有忧,孙纲说,黑龙江省有大量盐碱地,特别是在西部,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一带多是重度盐碱地,既不能作为耕地,也不能成为草原,只能扔在那儿荒着。适逢近几年省内打造哈大齐工业走廊,已经具备了较好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土地规模过大。“对于这种国有未利用地,尤其是重度盐碱地,能否将其作为建设用地使用,一方面允许扩大规模发展产业,另一方面也能缓解保护耕地的矛盾。”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

  土地调控应利用多种杠杆

           □ 记者   吴强华          

  做好用地保障,节约集约用地是唯一出路。当前,土地利用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首要问题是把用地增量控制住,才能更好地推动存量的盘活。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不能仅靠行政管理手段,要更多地利用税收、金融等多种杠杆。目前土地的浪费,主要问题在于占地成本太低,土地增值收益太高,导致土地利用粗放、闲置现象严重。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增值最快,要完善相关制度,让闲置土地者付出高成本,才能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引导、倒逼节约集约用地。

  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季风岚

  制度创新要取得突破

         □ 记者   丁全利          

  今年,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调是稳中求进、稳中求快,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艰巨。工作原则上,一定要讲政治、讲大局,要切实抓住重大机遇,要用智慧工作。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最重要的是在制度创新上要实现新突破。一是用地保障上重在优化结构;二是耕地保护要在提高耕地质量上下工夫。土地开发整理在辽宁是个弱项,2012年要有突破。过去资金有限,现在大致有五六十亿元。今年要全面把土地开发整理与增减挂钩规范化地做好,运作好资金,把项目管理好。

  她建议:一是部里要在过去工作基础上继续创造条件,在政治上关心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干部的发展;二是对后发展省份在差别化管理的政策上给予倾斜;三是在节约集约特别是土地的节约集约方面,制定一些动态监管的措施,把节约集约做得更实些、更到位些。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楼小东

  做好三篇大文章

           □ 记者   丁全利         

  要做好三篇大文章。一是低效用地的二次开发。现在靠土地增量难以为继,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增量土地只能保重点。而只有挖掘存量才能满足经济需求。现在浙江许多县市靠存量土地解决了一半以上的用地需求。二是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浙江成为部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试点,实施方案已批准,我们正在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案,来拓展发展空间。三是坚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要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地配置城乡土地资源,来满足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要科学统筹四个量,就是“优化配置增量,深入挖掘存量,适度加大流量,集约节约用量”。我们准备建立节约集约考核评价体系,将和税务部门联动,坚持以亩产税收论英雄,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这是我们用地的根本出路。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孙亚

  一个大矿能富一方百姓

           □ 记者   于德福          

  作为刚到国土资源部门报道几天的新兵,听了部长报告有一个感觉,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将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果能找到一个大矿,就能繁荣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这比简单的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