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雪镇中心学校:叶开:学生都不会写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5 20:44:19

三聚氰胺般暗藏剧毒的语文教材

寒假期间,小学四年级的乔乔除了上网、看片子,就是读书。她把四卷本的《怪医杜里特的故事》和法国人写希腊罗马神话的《金色传说》重读了一遍,爸爸给她买来《波希·杰克逊》的第四部和第五部,下午3点钟刚刚拿到,5点钟她就看完了一本。

乔乔的爸爸叶开供职于老牌文学期刊《收获》,同时也是一位作家。从女儿上小学一年级起,爱较真儿的叶开便开始关注小学教材,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三年级有一篇‘课文诗’《信》,充斥着空洞的说教和虚伪的想象。我不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课文没有署名。我一度以为这些课文是教材的编写者自撰的。”后来,他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上一口气写了12篇专栏文章,痛批小学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的现状。

叶开在文章中分析,当下语文教材的问题,从文本表面看,主要有选文草率、对原文内容随意删改、不标明作者等,本质上更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缺失,这些问题综合出现在教材中,就会让人有种错乱的感觉。

他以乔乔正在使用的上海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课本为例,40篇课文,注明作者的只有6篇。朱自清的散文《扬州茶馆》中注释没说有删改,但进行了低级篡改。巴金的散文《鸟的天堂》,因所谓的“语言规范化”,导致文中许多字句被莫名其妙地修改。还有一篇王怀让的白话诗《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据课文的注释,此人写了5000多首诗,包括《我们光荣的名字:河南人》等。“这首所谓的诗要让现在的诗人读了,估计会气得脑袋撞墙。”

叶开认为,语文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石,语文的问题会影响到孩子的其他学科。“我女儿在做数学作业时,常常碰到很纳闷的问题,我和孩子的妈妈一起琢磨,常发现这类题目在表述上就含混不清,以至于小孩子无法理解,不知道如何做才好。”

“我经历了女儿接受这种被迫往脑袋里塞垃圾的整个过程。三聚氰胺毒牛奶毒害孩子的身体,垃圾课文伤害他们的心灵,而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帮他们的大脑排毒。”在叶开的指导下,从小学二年级起,乔乔每天都会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读书。叶开自己也会在每天晚上9点半到10点半为女儿朗读一个小时。这些过程被叶开称为“排毒”。

乔乔的语文成绩也只是中等,总停留在八十几分上,作文也一般。但是,大部头《昆虫记》已读完三册;林格伦的经典小说《淘气包埃米尔》起码读了七八遍,可以说了如指掌;《哈利·波特》看了不知道多少遍;怀特的《夏洛的网》看了3遍;《彼得兔》系列共5本、《丁丁历险记》22本也反复看了好几遍。“小孩子读这些书,可以了解到,文学世界之大,远不是那些垃圾教材所能涵盖的。”叶开说。

乔乔和叶开,作为学生与家长遇到的问题,其实也是当下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遇到过的困扰。一位父亲读了叶开的文章,通过博客给他留言说,自己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爱读书,但语文成绩并不好,问叶开该怎么办?

叶开回答他:“能够大量阅读的学生,等到他们掌握了一些考试技巧之后,即便是应付考试,成绩也不会差的。另外,最重要的是不要眼睛总盯在成绩上,不要以分数去评判一个学生。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人小时候并不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失败,人生是一次长跑,跑得太快,弄不好在100米的时候就摔倒了。”

相信小孩子的智力可以读懂更多

和叶开一样,许多有识之士也在通过对课本“挑毛病”来推动教材的改进。专门研究儿童阅读和母语教育的“亲近母语课题实验”项目,在其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一书中,便经由专家论证,找出了不同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其中,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附录的第四课、屠格涅夫的小说《麻雀》,与原译著相比,字句扭来扭去,而且次序也调整得很差。二年级的课文《丑小鸭》被生生删减成500字,完全看不出丑小鸭命运的波折。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里一篇名为《蜗牛的奖杯》的课文,文章说的是蜗牛在飞行比赛中获奖,就把奖杯背在身上,结果奖杯成了硬壳,它再也飞不动了。这样的教材缺失的是儿童的视角,其实真正获奖后不思进取的是大人,不是小孩儿。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课文《云雀的心愿》,主角是两只云雀,然而文中云雀妈妈解释森林是水库、森林是空调的那些话,全然不像鸟言鸟语,而像一个科普工作者正襟危坐的讲座。

“教材中如果充斥了过多的教材体、模式化的东西,孩子们学习时就跟嚼木头一样,学习后精神会越来越萎缩,语言感觉也会受到损伤。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教材不是理想的教材。”“亲近母语”的创始人徐冬梅说。

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将目前主流语文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归纳,认为: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缺乏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与小学生的心灵常常相隔膜,有时甚至背离了儿童文化的人文性,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出现障碍;教材“短小轻薄”,轻视小学儿童的语文学习能力,低估儿童的阅读能力;另外就是儿童文学经典、优秀作品的缺失。“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们应该到浩如烟海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去精心挑选文体、篇幅都合适的经典、优秀、典型的作品,直接收入教材。”

叶开的观点与朱自强不谋而合:“小学教育界有一批人总是故意贬低小孩子的智力,认为这些小孩子什么也不能理解,似乎只有经过他们改过的课文,才是一种合适的‘饲料’。实际上,在生活中和学习里的大多数情况下,小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感受力都比大人强。”

“希望能有一套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教材。”把教材分成《汉字王国》和《文学世界》两个部分。“汉字”部分甚至可以直接购买瑞典汉学家林西莉教授的《汉字王国》来当教材。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自短而长地创作各种不同类型的课文,强化应用文的学习和写作,提倡和鼓励想象性作文,摈弃虚情假意的抒情文。

在教科书里找回母语的快乐

在最近许多关于语文教材问题的讨论中,几乎都提到了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1932年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这套老课本全部由叶圣陶先生一人创作或者有所依据地再创作,从一个小学生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母亲带他去上学的故事开始,从儿童生活逐渐拓展到社会万象,娓娓叙说,读起来鲜活灵动。

叶圣陶和丰子恺都是终生不失童心的人,他们对儿童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有真切的了解,在教材编写中完全站在儿童本位的立场,所以更能被孩子们接受。叶圣陶在该书的“编辑要旨”里写道:“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很先进。

 “《开明国语课本》总能在合适的地方,引入书信、借条、启事、邀请、介绍等具体应用文的范例。而这些恰恰也是启蒙教育中很重要的基本功能。”叶开说,相比而言,我们现在的教材教育出的学生恰恰相反,他们从学校毕业之后,连一封信都写不好。“举个例子说,每次看电器或者电子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我都有一种看不懂的感觉,你可以说我文化水平低,可能水平更高的能看懂。但是,家用电器的说明书,不更应该写得条理清晰、明白易懂的吗?其实这和编写者的语文思路有很大关联。”

“对于阅读,人教版的这套教材也有建议性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背诵诗文5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要求背诵诗文50篇,阅读课外书目40万字;五六年级要求背诵诗文60篇,阅读不少于10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