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 skinmunity:营造氛围 拓宽思维——关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5 19:58:40

营造氛围   拓宽思维

             ——关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

江西省玉山县樟村中学    徐明飞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长期探索的课题。中学生越到高年级便越对讲读教学没有兴趣,越埋头其他各科来应付考试而不广泛阅读。特别是到了高三,很多学生感到语文水平提高无望,或者收效甚微,就放松了对语文的学习,甚至放弃。这是一种十分令人担忧的局面。

笔者一直在农村中学执教,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有感于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带来困惑的同时,本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中感悟到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为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拓宽学生思维领域的桥梁。现将某些具体作法简述如下:

一、调节好师生之间的感情

师生之间感情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教与学的成效。与学生太亲、太随便不好,学生会无惧常犯规出格;太生、太严肃也不好,学生会敬而远你,处处防备你,不利于思维的扩散,不利于智力的发挥。这感情,应是既亲热又陌生,做到恰到好处。亲热,可使知识的灌输与反馈畅通无阻;陌生,会使学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这种感情, 是老师借助规范性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与学生建立起来的。与学生相处,要始终不忘“一视同仁,民主作风,长者风范”这十二个字。课堂上,要少一些刻板的脸色,多一些和蔼的呵护,少一些难堪的责备,多一些热情的鼓励。即使学生回答错误,对他们的参与和热情也应该说几句鼓励的话,使学生感到课堂不仅是发表正确意见,也是允许犯错误的地方,是可以从自己和别人所犯错误中学到知识的地方。课外,关心学生日常生活的同时,要与学生朋友式地交谈。如此,学生有一种被重视的优越感。学生会自敞心扉,道出心中的疑惑,甚至会将隐私也向老师倾吐。不过这时,老师也应该是一个忠诚的守密者。得到学生的完全信任不易啊。营造师生间的情感氛围,是教学效率提高的第一步。

二、瞄准兴奋点,刺激情境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映。它不是无缘无故凭空产生的,而是由一定刺激情境引起的。因此,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一波三折的启发式提问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显得尤为重要。

在讲授新课时,导语的作用不可低估。这是刺激情境的第一步。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就必须“一使需之切”,“一使乐其业”。在讲授《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这篇课文时,我先说了这样一番话:“同学们,96年高考,很多同学就因为没有学好这篇文章而与大学失之交臂。”同学们乍一听,疑窦顿生。这时,我用小黑板将《截错了》、《为六指做整形手术》两篇漫话及作文要求告知学生,让学生思考片刻,然后请两位同学构思,再稍加评点:从作文要求上看,命题并未明示要写文学评论,但已暗示了出来。而我们许多同学因为对文学评论知之甚少,写出来的文章质量不高也就不足为怪。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本文,从中得出文学评论的特点及写作要求,强此,学生的求知欲已被激起。

为了弥补课文中某些问题的趣味性不够这一缺陷,可适当选编一些现实性、趣味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并用文字进行表述。如:1988年美国新当选的总统布什召见当时的“国家安全顾问”鲍威尔,说:“我想我应有我自己的国家安全顾问。”布什的含义是什么?又如:1997年我国“两会”期间,有记者问,今年有的部长将访台,你是否成行?钱其琛说:“作为外交部长我不会访问台湾。”钱其琛的话主要强调什么?此类问题,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较好的领会和掌握语言的简明、连贯和得体。

在问题的设计上,必须把握好问题的深浅、难易的分寸。应提出学生唾手难得、踮脚可及,浅思少得、深思多得的问题。并且要求有阶梯性。在具体操作时,要遵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对于问题的答案不能“竹筒倒豆子”,应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将答案完善起来。每一步吊一次胃口,做到“一波三折”。既使学生得到丰富的知识,又得到美的享受。

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之中的,并与环境中的许多事物构成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任何事物的观察分析就不能孤立于其环境之外。将具体事物置于具体环境之中,这就需要联想。“这时,下雨了”是一句毫无色彩的表述。我试着让学生将其置于具体环境补写成一段话。这时学生的闸门打开了:悠闲坐在室内瞧窗外(不经意);未带伞走在路上(焦急);心情愉悦时(雨是优美的插曲);心情郁闷时(雪上加霜);久旱未雨(希望降临);久雨未晴,刚晴又雨(瞬间的希望即刻破灭,无限的失望与感慨)……这些环境因素是描写中非常重要的参照信息。

三、创设多种方式,触击兴奋点

“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便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式,用的时间长了,学生也会习以为常,那种潜在的惰性就会随之而来。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必须“善变”,创设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触击学生的兴奋点,“寓教于乐”,以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本人就这些年来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列出两种来,以期广大同仁指正。

每月举行一次辩论赛。月初,将辩论标题告知学生,让他们准备三个星期。在第四个星期,先在我任教的两个班分别进行初赛,然后各班选出四个优秀辨手进行结抗赛。同学们为了获得这个锻炼的机会,都积极踊跃地投入到搜集材料的热潮当中去。赛场上,唇枪舌剑,各显神通,既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又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思维和口才的锻炼。

作文教学的传统模式是每个学期6——8篇作文,老师全批全改,然后进行讲评。而学生往往只看一下分数,就连老师写的评语也不认真分析一下,置老师的辛勤汗水于不顾。这种学生疲于应付,老师焦头烂额的教学模式极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其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没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也就是说学生的写作欲还没有兴奋起来。由此,我采用了“学生作文学生批改”的新模式。根据班级的人数酌情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推选出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轮流当)。小组长的职责是“讲评课”时代表本组同学作总评。小组长先将本组作文收齐上交,然后,我将各小组的作文交换分发批改,改之前,先将中学生作文的常见病归纳出来并制作一张“作文评改记录表”,并强调归纳不全,学生在具体操作时还需临时组织语言以作评点。为了维护自己在同学中的“尊严”,在写作态度空前认真,从书写到审题到篇章结构。虽然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但能做到这一点,也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同时,为了胜任“临时教师”这一角色,给同学作文一个公正的评价。每位同学字斟句酌,毫不含糊。每遇问题难下断语时,就与本组同学展开讨论。当他们争论不清谁也说服不了谁时,就将问题提交上来。此时,我会邀请作者一并加入到讨论的队伍中来,共同分析这篇文章的优、缺点,经过一节课的批改,第二节课由各组组长进行讲评,并要求各组推荐一二篇优秀作文,将其公布在“习作园地”里供大家欣赏。这样,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提上来了。当然,教无定法,只要能触击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始终在愉快中得到提高,这便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以上所谈,仅是本人的一点小小的体会,仅为抛砖引玉并以此向广大同仁请教,别无他意。不过,在教育改革风靡的今天,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坐下来探讨探讨愉快教育、情感教育、和谐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想是很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