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及力什么意思:高考地理类经典20类问题答题规范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7 13:46:28

高考地理类经典20类问题答题规范二  

十四、生态环境问题
 ⑴ 台 风
  A. 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 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
  B.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
  C.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
   ① 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② 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D.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⑵ 寒潮
  A. 时空分布:
   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B. 灾害特点:降温幅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冻害等灾害性天气。
C. 寒潮的利:冻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⑶ 厄尔尼诺
  A.概念:每年年终圣诞节前后,南美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海温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表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如秘鲁沿岸)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亚东海岸)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B.“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
   ① 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
   ② 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
   ③ 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水温高、秘鲁渔场浮游生物减少,鱼得不到食物而大量死亡,所以以鱼为食的海鸟也将死亡或迁徒。影响生态环境
  C.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台风减少;
   ② 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 
   ③ 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④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⑷ 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气候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恰好与赫赫有名的“厄尔尼诺”相反,并与厄尔尼诺同成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最强信号。
 ⑸ 地震
  A.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B. 形成: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a. 震级大,破坏性大;         b. 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
  c. 经济发达;                 d. 浅源地震;
  e. 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     f. 诱发其他灾害等
 C. 减轻灾害的措施:
  a.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
  b. 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
  c.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d.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e. 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
  f. 加强国际合作等。
 ⑹ 温室效应问题:
  例:马尔代夫(瑙鲁)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 .

  A. 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它有氯氟烃等
  B. 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a. 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b.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原因:① 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② 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
   c. 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 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
   ② 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
   ③ 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d. 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的灾害事件的增加];
   e.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增加。
 C. 产生原因:
  ① 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O2
  ② 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D.   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① 减少燃烧化石燃料,降低CO2的排放量;
  ② 植树造林,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CO2浓度;
  ③ 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推广使用绿色能源;
  ④ 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⑤ 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行动。
 例1:试列举两个理由说明“温室效应”可能给人类带来好处:
    a. 农业生产的地区范围将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扩展;
    b. 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的产量提高。
 例2: 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意义。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以便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金和先进技术,提高环保能力,通过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利于增强自身的节能和环保意识,减少C02排放量,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例3:简要说明我国C02排放量大的原因,并谈谈我国控制C0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原因: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高
      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
 ⑺ 酸雨问题:酸雨是指PH<5.6的各种降水
  A. 形成条件:大量硫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X)和湿润的气候
  例:我国北方冬季采暖消耗的矿物燃料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
  主要原因是:北方降水少,酸雨频率小。
  B. 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SO2、NOX;有色冶金工业大量排放SO2
  C. 酸雨带来的影响:
    ① 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 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③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④ 危及人体健康。
  D. 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
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
四川盆地: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例: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酸雨分布地区,试分析该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
      ① 该地区排放的酸性气体多,形成了重酸雨的地区。② 南方低山丘陵区,酸性土壤,风速慢,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E. 十几年来,我国酸雨危害为什么越来越突出 ?
  ①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迅猛发展,由于现代工业起步较晚及追求经济效益的片面性,再加上治污经验不足等原因,环境污染严重;
  ② 西方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在投资的同时,也把污染转嫁到我国
  F. 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① 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消费量;
    ② 进行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③ 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回收SO2气体制成硫酸。
  G.冬季我国东北地区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日本,而日本的酸雨危害却更严重,其原因是:
    ① 冬季盛行西北风,西北风把东北地区大量酸性气体输往日本;
    ② 冬季东北地区降水少,酸雨危害较轻; 
    ③ 日本气候海洋性显著,冬季降水相对较多,酸雨危害较重。
 ⑻ 臭氧层破坏(臭氧含量低于200DU,DU为多布森单位)
  例:火地岛(新西兰南北二岛)面临的环境问题: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
   A. 臭氧空洞的成因:
  ① 太阳活动等自然原因影响使平流层臭氧量减少(自然)。
  ② 人类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等物质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消耗大量臭氧,使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人为);
  B. 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和生物的影响: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从而引发皮肤癌、白内障和某些传染病,此外还会扰乱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造成一些生物灭绝,并使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
 C. 南极地区的臭氧在9—11月含量最低(联系季节我国秋季)
 D. 氯氟烃等气体主要源于北半球,却对南极上空臭氧层造成严重破坏,引起这些物质迁移的原因是: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南极上空
 E. 措施:①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
  ② 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③ 各国共同行动,加强国际合作。
 ⑼ 湿地问题:
   A.湿地的形成:
  例:请解释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西伯利亚、加拿大北部)形成沼泽地的原因。
   ①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② 纬度位置高,地处湿润地区,水分蒸发弱;
   ③ 地下有冻土层,阻滞地表水下渗。
  例: 解释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区形成沼泽地的原因:
   ① 青藏高原东部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富;
   ② 地势高,蒸发小,高原环境有高原冻土的形成,水分下渗受阻,在相对平坦和低洼的地区形成沼泽地。
 B.湿地的功能和效益:
  ① 湿地的生态效益: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净化水质,防止自然灾害,具有调节区域气候作用;降解污染物。
  ②  湿地的经济效益: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③ 湿地的社会效益:观光与旅游。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教育与科研价值。
  可简化为:
  ①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② 保持水土,净化污染;
  ③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④ 沼泽还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景观旅游、教育科研等经济和科学价值。
 C.我国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问题
  ① 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造成中国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
  ② 湿地污染加剧,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也使水质变坏;
  ③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严重影响着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
  ④ 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日益严重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小,功能衰退,洪涝灾害加剧;
  ⑤ 湿地保护投入不够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不完善
   总之,我国湿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湿地的盲目开垦、环境污染及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等,这些威胁造成了湿地面积的减少和湿地功能的下降。
    例:19世纪和20世纪我国三江平原和美国都曾对其沼泽湿地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简述对沼泽湿地的开发会导致什么后果?
   会导致荒漠化和严重的水土流失,沿海的沼泽地的开发会导致风暴潮灾害、洪涝灾害频发,内陆地区的开发会使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严重后果。
 D.采取措施
    ① 加强该区域湿地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区,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
    ② 通过还湖、还泽、还滩及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状况,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③ 通过实施宣教和培训工程,提高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意识。
   例:三江平原的沼泽地不宜再开垦的原因是什么?(生态效益)
   ① 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② 调节气候、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
    ③ 丹顶鹤、天鹅等珍禽动物的栖息地;  ④ 沼泽植物是一项重要的资源。
⑽ 水土流失问题:
 区域一:黄土高原:
  A.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 地表植被稀少;③ 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人为原因:③ 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④ 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⑤ 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
  B.主要危害:
   ① 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② 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C.治理措施:
  ① 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②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③ 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
  ④ 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⑤ 小流域综合治理。
 D.治理的意义:
  ①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② 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A.南方低山丘陵存在的重大生态问题是什么?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强取耕地与薪柴。
  措施:  ① 封山育林;               ② 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③ 革新炉灶,节省燃料;     ④ 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B.为什么说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单位面积流失土地的损失、表土的恢复能力、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① 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与产值较高
  ② 多石质山地,表土被侵蚀后很难再恢复;
  ③ 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C.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
  ① 低山丘陵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
  ② 人多地少——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
  ③ 生态环境脆弱——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D.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有什么特点?怎样治理?
  特点: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治理:增施有机肥、补充石灰、掺入砂子。
⑾ 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②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 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① 过度樵采;            ② 过度放牧;
   ③ 过度开垦;            ④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 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采取措施:
   ① 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
   ② 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⑿ 沙尘暴现象
  ①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②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a.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
   b.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
 C.地表植被稀少,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放牧、挖药材等破坏植被,致使北方大面积的地表裸露。
  ③ 治理措施:
   a.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b. 严禁乱砍滥伐、滥挖、滥牧、滥垦;
   c. 开展防风固沙,改造沙漠的行动,大力植树造林,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
   d. 退耕还林、还牧;
   e.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
   f. 禁止采伐发菜等
⒀ 农业污染
 A. 主要内容:
 ① 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造成的农作物及土壤污染;
 ② 人畜粪便等有机肥料对水体的污染;
 ③ 温室农业中废旧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
 ④ 农业机械作业产生的粉尘、焚烧农作物秸杆产生的烟尘造成的大气污染等
 B.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① 长期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不仅改变土壤物理状况,使土壤失去肥力,而且还会污染土壤,并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② 正确施用化肥: 施用化肥要把握施用时间、控制施用量、严格执行使用规程,力求做到科学合理。
  ③ 大量施用农药的危害:
  a. 增加了害虫抗药性,提高了农业成本;
  b. 污染了土壤和水源;
  c. 杀灭害虫天敌,也破坏了原有的生物种群平衡。
 ④  防治农业病虫害的对策:防治农业病虫害应采取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多种措施,综合防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C. 土壤问题
  ① 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② 土壤污染的来源:农药、化肥、垃圾与污泥肥料、汽车尾气、污水灌溉、粉尘沉降。
 ③ 土壤污染的治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a. 首先是控制和消除各种土壤污染源,
  b. 其次是采取措施增加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c. 对于受重金属等污染的土壤,防治的根本方法是挖去受污染的土层,换上新土,以根除污染物。
 ⒁ 水体污染
   A. 污染物来源:
   ① 工业废水;
   ② 生活污水;
   ③ 农业退水。
   B.  防治某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① 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
   ② 兴建污水处理厂;
   ③ 加强农业污染防治;
   ④ 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⑤ 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
   例1:目前,靠苏州河的自净能力为何不能使河水变清:
    ① 苏州河附近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太大。
    ② 苏州河流量较小,自净能力差。
   例2:如何使A湖水域污染情况改善,使湖水变清、变美,请提出你的建议:
      ① 建设水循环工程。生态清淤,截污、挡污;
      ② 在环太湖地区建设生态防护林带;
      ③ 减少农业、工业、城市污染的排放量;
      ④ 严格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
      ⑤ 退渔还湖等。
  C. 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
  ① 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控制抽取地下水,科学管理。
  ② 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及时人工回灌。
  ③ 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⒂ 光化学烟雾
  A. 形成条件: “烟雾”形成的地理条件:
  ① 地理条件:盆地地形,天气晴朗、太阳光照强,高温低湿和有逆温,风力不大时,有利大气污染物在地面附近的聚积,易于产生这种光化学烟雾。因此,在副热高压控制地区的夏季和早秋季节常成为光化学烟雾发生的有利时节。
  ② 污染源条件:工业燃烧矿物燃料和汽车尾气排放量大,而形成光化学烟雾。
  B. 防治措施:减少和预防光化学烟雾的根本途径:
     一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可从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发展科技,减少尾气排放,扩大绿地面积等方面展开分析);
     二是城市选址布局不要选择在谷地、盆地等易产生逆温气象的地形中。
      例:谈谈珠江三角洲如何有效防治光化学烟雾污染?
          ① 要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通过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制订有效地经济政策以及实施科学的交通管理,减少机动车氮氧化合物排放;
          ② 加强燃煤电厂烟气治理工作;
          ③ 建立臭氧超标预警系统。当臭氧浓度达到预警浓度时,采取有关措施如建议公众尽量减少私车使用,对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实施限产减排等。
 ⒃ 伦敦烟雾事件是怎样发生的?
      ① 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形条件)的伦敦上空因受冷高压的影响,出现无风状态和低空逆温层(气象条件)。
     ② 隆冬季节,家庭和工厂排出的大量燃煤烟尘和二氧化硫(人为原因)被封盖滞留在低空逆温层下,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终久不散,越积越多。
      例:为什么说高压的控制与“烟雾事件”有关?
         高压中心气流下沉,使低空气污染物集中,难以扩散。
 ⒄ 咸潮
  ① 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② 咸潮的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a. 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
   b. 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气候)
   c. 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地形)
   d. 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天文)
 人为原因:
  a. 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
  b. 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 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
   a.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b. 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
   c. 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④ 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
   a. 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
   b. 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c. 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制定骨干水库枯季调度管理办法;
   d. 节约用水
 ⒅ 赤潮问题: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A.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春夏温暖季节,风和日丽;② 洋流缓慢,水温较高;③ 封闭海湾。(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
  人为原因:
   ①  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
   ②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B. 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C. 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D. 带来危害: ①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
  ② 危害人体健康;
  ③ 影响海洋旅游业。
  E. 措施:加强工农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控制海水养殖中饵料和排泄物造成的自身污染,减轻海水富营养化,并关注船舶压舱水排放和生物引种可能带来的新的赤潮生物。
 ⒆ 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问题
 A. 地下水开采过量→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陷、沿海海水倒灌水质变坏
 B. 水库: ① 淹没农田城镇、文物景观;
  ② 后靠移民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不足→水土流失;
  ③ 下游矿物质减少→耕地肥力下降、渔业受影响;
  ④ 河口三角洲后退,海岸线后退(泥沙堆积减少、海浪侵蚀);
  ⑤ 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
  ⑥ 某些物种消失→生态破坏;水库地震。
 例: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
  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a. 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
   b. 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
   c. 减轻洞庭湖的萎缩与泥沙淤积;
   d. 调节中下河流的径流量,并改善枯水期水质;
   e. 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
   f. 减轻环境污染与酸雨危害。
  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a. 淹没土地、耕地;
   b. 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c. 可能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
   d. 库区与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
   e. 自然风景区、文物古迹、水生生物、珍稀物种受到一定的影响;
   f. 库区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危害人体健康。
  例: 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
   积极作用:
   a. 产生灌溉、发电、防洪、旅游、养殖、航运等利益;
   b. 纳赛尔湖对周边地区起到调节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的作用。
   消极影响:
   a. 尼罗河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沿尼罗河两岸的土壤因缺少河水的冲刷,盐碱化日益严重,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因而抵销了因修建大坝而增加的农田。
   b. 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严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
   c. 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d. 纳赛尔湖库区沉淀了大量富含微生物的淤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库及水库下游尼罗河水水质恶化,以河水为生活用水的居民健康受到危害。( 埃及有位学者曾说过:“建造阿斯旺大坝的埃及总统纳赛尔是位伟人,但是拆除阿斯旺大坝的人,要比纳赛尔更伟大。” )
  答题方法二:
   利——① 尼罗河下游不再泛滥;
   ② 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 发电;
   ④ 水坝以下,水流平稳,便于航运;
   ⑤ 水产养殖业;
   ⑥ 旅游业。  
  弊——① 下游河水定期泛滥带来的肥沃淤泥减少甚至没有;
   ② 淹没土地;
   ③ 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海潮上涨引起土壤盐碱化;
   ④ 引起尼罗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
   例:纳塞尔水库建成以后,对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可能引发新的环境问题是:
       气候变得干旱,海岸线倒退,三角洲被吞噬,海水倒灌,水质变坏等。
  C. 道路建设(铁路、公路):
   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阻断野生动物迁徙路线;环境污染 D.  开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例:从地理学的角度说明(南方某地)开山采石会导致的不良后果:
   ① 植被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下水减少;
   ② 遇暴雨易导致泥石流或山体滑坡;
   ③ 河流含沙量增加,容易引发水灾;
   ④ 采石场噪声和粉尘污染严重。
 ⒇ 生态问题的地区分布
  ① 东北地区:松嫩平原洪涝灾害和低温冻害;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土地盐碱化、森林火灾与病虫害.
  ② 东部平原地区:暴雨与洪水灾害,春旱与伏旱、地震、土地盐碱化与沙化,沿海台风与风暴潮、渤海冰冻.
  ③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塌陷、滑坡、干旱、地震、雹灾.
  ④ 华南地区:台风、暴雨、风暴潮、春伏旱、地震、水土流失、洪水.
  ⑤ 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森林火灾与病虫害.
  ⑥ 蒙新区:风沙与土地荒漠化、盐碱化、草原病虫害与鼠害、雹灾、冻害、地震.
  ⑦ 青藏地区:风暴、冰雪与冰雹、草原虫害与鼠害、地震。
(21)我国的环境管理
   a.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 巨大的人口压力;
   ② 自然资源的不合理运用;
   ③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即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而出现)。
   b. 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全球性、综合性、累积性和社会性
   例:2005年11月我国松花江流域发生严重水污染后,我国迅速向俄罗斯政府作出了污染报告,这说明了环境问题的社会性
   c. 我国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
   ①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②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③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d. 我国环境管理的“三同时”制度制度
 “三同时”是指一切建设项目必须做到治理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否则不准开工投产。
  e. 企业应如何应对绿色壁垒:企业应该实行清洁生产、通过产品质量ISO14000体系论证、申领“绿色护照”等,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f.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 ① 生态环境形式严峻; 
   ② 人地矛盾加剧; 
   ③ 重复建设突出.
  对策: ①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② 优化产业结构; 
  ③ 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十五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问题:
  ⑴ 年等降水量及干湿状况分界线:
   ①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②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东部,此线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此线以东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为半湿润地区,此线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下,为半干旱地区。
   ③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也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⑵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此线以东以南可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即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则难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
 ⑶ 地势界线:
  ① 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②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⑷ 地形区界线:
  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      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            武夷山: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
  天山: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              长城: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
  秦岭:汉江谷地与渭河平原                  大巴山:汉江谷地与四川盆地
  祁连山: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                南岭: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
  横断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
 ⑸ 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西侧——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大部分是内流区(除额尔齐斯河流域),以南以东地区大部分属外流区(除鄂尔多斯高原的无流区和松嫩平原的个别无流区外)
 ⑹ 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⑺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⑻ 水系分界线:
  ①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秦岭                   
  ② 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南岭
  ③ 淮河水系与海河水系:黄河(黄河下游是地上河)
  ⑼ 年太阳辐射量线
  大兴安岭——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十分丰富,特别是青藏地区和新疆南部,太阳辐射尤其丰富。这条线以东、以南地区太阳辐射弱。
 ⑽ 我国的人文地理界线
  ① 人口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
   此线以东以南地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了全国的绝大部分,而此线以西以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绝大部分,但却是地广人稀。
  ② 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和与旱地为主的耕地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③ 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
   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在北方的分界线也可以以大兴安岭及长城为界,大兴安岭以东及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耕作业为主,大兴安岭以西及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游牧业为主。
 ⑾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⑿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
  ⑤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⑦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思路:地形界线、气候(气温、降水、风)界线、植被界线、农业界线)
十六、特征问题答题方法
 ⑴ 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
 ⑵ 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⑶ 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⑷ 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河床的宽窄、河水流速的快慢、河流长短、支流多少及分布等方面概括.
 ⑸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⑹ 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⑺ 农业、工业、城市、旅游等区位特征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
  A.农业区位:
  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科技、政策
  B. 工业区位:
  自然因素:地形、水源等;
  经济因素:资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
  社会因素: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国防、就业、平衡性别比例等;
  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C. 城市区位: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河流(湖泊);
  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教、旅游
 D. 旅游(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区位:
  ①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② 市场距离;
  ③ 旅游地位置及交通通达性;
  ④ 地区接待能力及环境承载量;
  ⑤ 稳定的社会环境。
  ⑻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⑼ 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省)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
  ①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
  ② 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
  ③ 工农业基础条件(好);
  ④ 资源条件(丰富),旅游条件;
  ⑤ 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⑥ 市场条件(广阔);
  ⑦ 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
  ⑧ 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⑽ 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交通条件:
  ① 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② 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
  ③ 扩宽道路,专线(定线)行使;
  ④ 建立统一的交通指挥系统,减少过境车辆进入城市。
 ⑾ 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环境:
  ① 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
  ② 搞好环境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环境管理;
  ③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④ 加强绿化;
  ⑤ 对垃圾进行无害、再生处理。
 ⑿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普通)
  ①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 加大绿化,改善生态环境;
  ③ 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
  ④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⑤ 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⒀ 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
  ①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
  ② 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③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④ 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⑤ 改良红壤;
  ⑥ 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⒁ 如何综合整治(发展)一个工业区(鲁尔区、辽中南等)的经济:
  ①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②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③ 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 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
  ⑤ 消除污染,整治环境,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⑥ 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⒂ 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优势:
    ① 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 
  ② 调整了产业结构;
  ③ 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④ 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⑤ 提高了综合利用。
 ⒃ 分析一个地区(省)的资源优势:
    ① 土地资源——面积大小,土壤的类型、土壤肥脊,可开垦土地等;
  ② 气候资源——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
  ③ 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磷,硫等;
  ④ 生物资源——农业基地,经济作物基地,林业基地,水果基地,特色农业等;
  ⑤ 水资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山冰雪融水等。
  ⑥ 旅游资源---自然风光、风土民情、文化遗产。
 ⒄ 我国中部崛起的区位条件:
     ① 中部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江、河、湖、库星罗棋布,动植物资源丰富;
  ② 中部地区水资源量、水库容量、耕地面积、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突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
  ③ 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④ 中部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
  ⑤ 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多条铁路干线及国道公路从中部通过;
  ⑥ 中部地区还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例:山西省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
       ① 煤炭储量丰富;
  ② 有多条运煤干线与海港连通,利于能源输出;
  ③ 接近东部沿海的能源消费地区。
  例:山西省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① 摸清资源的储量,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
  ② 依靠科技,强化资源加工环节,提高资源的附加值;
  ③ 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美化环境;
  ④ 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化学工业、电力工业;
  ⑤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等。
 ⒅ 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分析:
      ① 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促进内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② 分散大城市职能;
  ③ 有利于国防安全。

十七、世界地理空间定位问题
【重要城市】

【海峡】

【重要河口】

【运河】

【内海、湖泊】

【部分港口】

【极地考察站】
   

十八、中国地理空间定位问题
最西端(73°E)  最东端(135°E)  最南端(4°N)   最北端(53°N)
【重要城市】

【地形区】

【山脉】

【河源与河口】

【湖泊】

【近海、海峡、海湾】


十九:高考阅卷老师关于答题规范问题的几点忠告 
一、选择题的答题规范和技巧

   目前,选择题多以中心问题的形式,做错第一题,往往会导致一组题目做错,失分相当可观。

  1、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看清题干表述。如题干中有“错误的是”时,切勿答成“正确的是”。如题干中要求“根据图上信息”则对那些表述正确但无法从图中获得的选项予以排除。

  2、审图和资料,审题干和图的结合,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

  3、在解连锁题时,往往第一题的解题最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问题。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时,则需反思第一步的选择是否有误。

  4、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

还有一点提醒:一般按试题的顺序进行答题,切忌跳跃式答题,因为这会干扰解题思路,并且有可能漏掉题目。如果按顺序答题过程中,的确有题目掐住,你得稳定情绪,绕开这道题,先做下一道;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 答题卡不要涂错位

二、简答题答题要有规范的步骤并遵循一定的要求:

  1、认真审题审图

   认真审题审图可防止答偏题,审文字题时要特别注意条件、中心词、关键的修饰语。

   审图时要注意看清图中所有信息,因为图中有可能就隐藏了应答出的知识点。

  2、全面思考要回答的问题

   地理与政治历史又很大区别,可以说每一个地理事物或现象无论其成因或是影响、对策都多个方面的因素起作用,认真思考

   3、答题用地理专业术语且条理清楚

    题目审好了,回答问题的方面想全了,接下来就是要落实答题的知识要点。组织知识要点要做到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同时还要做到术语专业。回答地理问题时有一大忌,就是不用专业术语,讲白话,这就很容易导致明明会却因表述不好或用词不准确或不完整而得分不全甚至不得分。地理语言在表达上决不能用“好像”、“可能”、“大概”来作答;按指定位置答题,不能出框。

要回答好高考地理简答题,除了遵循以上答题规范外,根据目前高考试卷的评分标准,还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是防止漏答。回答简答题尽量少而精,不要重复啰嗦。但如果没有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高考简答题的评分标准,这时少答不如多答,把把握性大的知识点放在前面,把握性不大的知识点放在后面。

   二是要掌握详细和模糊

   三是要条理清楚。千万不要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段落,让评卷老师看不清你到底答了几点,这样很容易造成有些要点你答到了却得不到分。必须分条分段,一个知识点一条。

   四是套用课本。在很多情况下简答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情节,这个时候你就要尽量用课本中的话语去回答,得分率往往就比较高。
二十:问答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1、明确问题类型,有效答题;
 2、重视图表.文字材料的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3、逻辑严密,答案简洁,条理分明;
 4、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5、扬长避短,防止丢分;
 6、书写整洁,不留空缺。

        规范的不仅是答案------更重要的是思路、方法
                              规范不是机械、呆板------更重要的是活学活用

您可能也喜欢:初中地理记忆口诀大全 2012.01.05 初中地理记忆口诀大全高考地理类经典20类问题答题规范一 2011.08.29 高考地理类经典20类问题答题规范一地理记忆顺口溜 2011.11.25 地理记忆顺口溜" style="PADDING-RIGHT: 10px; DISPLAY: block; PADDING-LEFT: 10px; FLOAT: left; BACKGROUND-IMAGE: none; PADDING-BOTTOM: 5px; MARGIN: 0px 0px 10px; BORDER-LEFT: 1px solid; WIDTH: 96px; CURSOR: pointer; PADDING-TOP: 5px;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POSITION: relative; TEXT-ALIGN: left;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onmouseout="this.className=this.className.replace(' bgc0', '')" href="http://blog.163.com/zyt220544/blog/static/1061022972011101285055237/">地理记忆顺口溜<给孩子准备着> 2011.11.12 地理记忆顺口溜<给孩子准备着>浙江省温州八校2011届高三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2011.08.29 浙江省温州八校2011届高三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初二地理复习提纲 2011.08.29 初二地理复习提纲高考文综答题万能公式:万能答题模式 2011.08.29 高考文综答题万能公式:万能答题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摘自新华网) 2011.08.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摘自新华网)超全的世界地理记忆顺口溜 2011.09.19 超全的世界地理记忆顺口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实录) 2011.08.2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实录)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综地理 2011.08.29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综地理文科知识储备——重要地理界线!(转) 2011.11.02 文科知识储备——重要地理界线!(转)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1人  |  分享到:          阅读(57)| 评论(0)| 引用 (5) |举报   高中女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高考地理类经典20类问题答题规范一

历史上的今天

  •   网易博客美化装饰大盘点——素材篇二2008-12-27 09:46:18
  •   [整编]透明FLASH大全2008-12-27 09:42:39
  •  博客添加欢迎的声音及代码2008-12-27 09:41:53
  •   ^_^ 图片移动集锦代码^_^ 2008-12-27 09:40:59
  •   博客素材大全网址2008-12-27 09:40:05

最近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