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酷的qq名字女生:大连老建筑闲谈—011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20:04:20

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

     新中国时期建设的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建成于1951年5月,是中山广场上落成的第十栋建筑,也算中山广场老建筑中最后落成的一座,其位于现大连中山广场鲁迅路与人民路交汇的中山广场8号。此建筑苏联白俄罗斯籍的纳耶夫主导的苏联设计团队设计,其外观按现代主义简洁风格设计,没有任何特点。1995年后,改成一座具有古希腊神庙风格的建筑。从建成之初至今,它一直是大连政治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

(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老建筑图片,属现代主义简洁风格,下载与飒飒的博客)

(1995年改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后的建筑) 

        这座建筑在苏联专家设计的时候,采用了现代主义的简约风格,外观简洁,没有多余的装饰成分。大门处是三条长门窗设计,建筑两边的窗户采用同一种手法,外观上没有什么更多引人注目的地方。据说其内部的音乐厅兼剧场的设计还是相当不错的,剧场那个大跨度的穹顶及欧式雕花的舞台拱形台口,以及当时堪称先进的剧场设备和设施,使这个俱乐部成为了当初国内比较先进的剧场之一,称其功能合理、造型精美尚不算过份。不过,据说此建筑落成时的实际施工效果比较粗糙,这也体现了苏军在占领期内的漫不经心和那个时代各方并不安稳的忙乱心态。

        1995年和2008年,此建筑被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整体改造。为了配合人民广场的其它老建筑的欧风格调,这栋建筑由原来简约的现代主义风格,改为了整体具有文艺复兴建筑风范的一栋完全不同的建筑形式。在大门入口处,按古希腊神庙的风格重新进行了改装,也具备了一些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特征。在2008年的整修中,外观给改为通体乳黄色。

(2008年重新装修过的人民文化俱乐部,外观通体改为乳黄色)

        在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早期,是古典主义盛行的阶段,其最大特征就是大量地采用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元素,就像前文提到的一样,各种柱式和三角形精美山花雕塑的运用是其很大的特色。在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之后,新古典主义风格开始发展,跟早期古典主义相比,其表现手法更为简洁,追求的是神似。而此建筑的改装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正是这种新古典主义的特征。在这个新大门口处,排布着左右对称的爱奥尼柱式和其上规整的三角形山花雕饰形式,这是古希腊神庙的典型造型特征。除此之外,一层窗饰的三角山花装饰、二层窗饰的半圆卷拱窗檐及小柱体装饰、楼顶上方女儿墙处的意大利式镂空栏杆等等也都充分强调和呼应了这种风格的特点。

 (这是希腊海菲斯塔斯神殿旧址,是古希腊神庙建筑风格的典范) 

(这是苏格兰皇家学院,门前的装饰是典型的古希腊建筑风格) 

 (大连文化俱乐部的门前装饰,跟上几张图片的风格是一致的) 

        古希腊三种柱子的特点,前文已经提及。这里采用的是爱奥尼柱,也称女性柱。而此处采用的柱头花饰比经典规范的柱式要复杂,更趋向于科林斯柱,只不过没有科林斯柱涡卷下的花篮雕饰。但是此建筑采用的六根柱子,并没有采用古典规范要求的等距原则,而是采用了不等距排列。虽然左右仍是对称的,但这种不等距很容易形成不均衡的视觉效果,虽然此手法并不少见,但一定要配合整体背景上同样不等距的平衡措施,否则弄不好就会显得比例失调并丧失柱体阵列固有的秩序美。或许是有这个因素在内,加上爱奥尼柱本身就相对纤细的特点,更加上柱体上方山花造型稍显过大和有向前探出的架势,这栋建筑大门的整体造型让人总有那么点“大头小脚”的感觉。这种不等柱距的选择,或许是为了考虑剧院要求短时间内疏散人群而有加大大门开间的需要,但这种方式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应该忌用的。尽管于此,此建筑总体上还是体现出了新古典主义建筑应有的精美气质,总体的改型设计比起当初苏联专家的那个门脸造型,还是更加贴合现中山广场老建筑的整体风格定位的。不过,看着2006年建成的美国田纳西州的谢默霍恩交响乐中心,还是任重道远啊!

(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跟这个布莱尼姆宫的大门几乎如出一辙,注意其两边窗宽不一致视觉平衡效果) 

(这是维尔纽斯主教堂的大门,虽也是不等宽,但用在中间且与门窗宽度对应) 

(这是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的状况,略显小脚大头) 

(建于2006年的美国田纳西州谢默霍恩交响乐中心,气宇轩昂、典雅华贵) 

        1951年5月这栋建筑建成后,郭沫若为这里题写了“人民文化俱乐部”的名称。此后,的很长时间直至今日,这里都是大连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当年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宋庆龄等屡屡在此陪同外宾观看演出,中苏友好的诸多活动都是在此举行的。尤其是在1952年1月,梅兰芳先生带领梅葆玖等弟子们,在这里演出过二十场的经典京剧名段。当时尽管票价非常昂贵,但人们还是蜂拥而至,期望一睹国宝大师的艺术风范。此事成为当时轰动大连的一件盛事,至今仍被许多老票友们津津乐道着。此后的长时间内,这里留下了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各色记忆,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等社会大剧也都会从这栋建筑里表现出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时,老建筑多年的维修欠账效果逐步显现,此栋建筑也日益进入老化状态。不仅于此,那时的文艺演出团体和文化活动场所的经营单位,也因为诸多新媒介形式的出现而出现萧条状态。1995年和2008年,大连市政府对这栋建筑进行了两次的全面的维护和翻新,老建筑被改成更加欧风化的建筑,而其内部的地面、柱子、二层围栏及设施设备等均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今天,这里已经成为了一层具有600个座位、二层有400个座位的大连唯一一座甲级标准剧场,也成为大连展示其独特文化底蕴和各种音乐会及戏剧表演的主要场所。随着这些年各种文化活动的逐步回暖,毫无疑问这里的明天应该值得期待。

(剧场内已经被改造整修一新,圆形穹顶很是壮观)

(前厅的改造也很有欧洲风格的风采) 

        文化本是个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但文化又是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有意思的是,对文化这个词的定位,至今在各种字典和介绍中都没有统一的一个简而概之的解释。用在不同地方或者加上不同的定语,它就成了另外一个概念。按俺的理解,用俗话来说,所谓文化就是你与他人的不同。尽管这种不同有高有低、有雅有俗,甚或是或大或小、是好是坏,只要这种不同被别人认知并认可,你就有了不同于别人的文化特征。

        至此,大连中山广场的十栋老建筑已经回顾完成。这些老建筑已经立在那里最少六十年了,有些已经百年之上。将这些老建筑及其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设计初衷、机构变迁等等一一罗列一遍后,此过程本身就是个让人极为享受的体验。相信您看过以后,也会对它们多加一份更多的了解。如果再有闲暇坐在中山广场上,点上一颗烟美美地欣赏这些老建筑的时候,您肯定会对这些老家伙们身上那些精美的建筑细节更加关注,没准给别人白呼的时候还会被称作专家呢!而喜欢摄影的朋友,我敢肯定,您的镜头一定会比以往多出许多新的目标!

        再贴一张大连中山广场的鸟瞰图,挨个地对对号,似乎它们都已经是老朋友了!图中从中山路上的大连民政署开始逆时针数,分别是大连民政署、大连金融大厦(老英国领事馆旧址,其后是大连圣公会教堂)、大连大和旅馆、大连市役所、东洋拓植株式会社大连支店、大清银行大连支行、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关东递信局、朝鲜银行大连支店。囧的是此图中就国人设计的大清银行被挡了个严严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