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钱包女: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阶段分析(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03:32:49
返回首页
关于龙源
客服中心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我的阅览室投稿中心荐稿中心热点专题名家名作主编访谈
   期刊主页->WTO经济导刊->2007年第2期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阶段分析
殷格非 李伟阳 吴福顺
共2页 [1][2]
字号:【大中小】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从传入国内到逐步的内在化,这样一个过程总体来讲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分不开的。
从广义来看,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负责,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从历史发展的逻辑来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 业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正在变成世界潮流,是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最近的一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分不开的。从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来看,企业社会责任从企业诞生之 日起就已客观存在。不同的社会背景有着不同的内容。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课题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联系的。在经济改革方面,由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成了国有 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格局。这些企业也是在中国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在对外开放方面,通过对最近一次经济全球化 过程的参与,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到世界经济的潮流中。最近一次的经济全球化,世界财富得到巨大增长,但也产生巨大的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生态平衡问题日益 严重、信息鸿沟等。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在最近20年得到日益关注的经济发展背景。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这些问题也有不同程度的相似反映。
本文试图从政策法律环境、学术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和中国企业社会运动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作一阶段性分析。我们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课题的产生阶段
法律政策环境
这一阶段起点定在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其重要标志是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形成《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其核心开始全面改革原有 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的一个焦点是政企分开,使企业变成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只有企业成为了独立的法人组织,才能谈 到现代意义的企业社会责任。虽然,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一成立之日起,就已经是企业活动的一项内容。在此之前,企业只是政府的附庸,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表 现为企业办社会。
同时在这一阶段,基本形成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环境。首先是1994年公司法的颁布,从根本上确立了企业的法人地位,奠定了履行社会责 任的法律主体。同时,与之相适应,环境保护法、工会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捐赠法规定企业的基本法律责任,形成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基础和底 线。
学术研究
根据文献检索,第一篇以企业社会责任为题的文章《企业社会责任——访南化公司催化剂厂》发表在1985年第三期的《望》杂志上。第一本以企业 社会责任为主要内容的专著1990年由袁家方主编《企业社会责任》,该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是“企业在争取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面对社会需要和各种 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必须承担的义务”主要从纳税、自然资源、能源、环保、消费者等几个方面分析企业的社会责任。虽然书中主要是 从法律的义务角度来探讨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是基本涵盖了我们目前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该书堪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奠基之作。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在这一阶段,企业的法人地位和企业的法律环境处于一个形成过程之中, 企业主要是履行以法律责任为基础的经济责任。同时部分企业开始承担了扶贫和捐赠的社会责任。其标志包括1989年启动的希望工程和于1994年分别成立的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和中国慈善总会。希望工程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根据政府关于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方针,以民间的方式广泛动员海内外财力资源, 建立希望工程基金,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光彩事业主要是由民营企业家联名倡议发起的一项开发式扶贫的社会事业。它以“自觉自愿,量力而 行,互惠互利,义利兼顾”为原则,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以项目投资为中心,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培训人才、发展贸易,并通过包括捐赠 在内的多种方式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进步。中华慈善总会是由热心慈善事业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志愿参加的全国性非 营利公益社会团体,其宗旨是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工作。企业是其 中的主要贡献者。希望工程、光彩事业和慈善活动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拓荒者。
二、以劳工为关注起点和中心的理念辩论阶段
学术研究
在这个阶段,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中国经济快速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中,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4742.9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 14221.2亿美元,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贡献也越来越大,甚至一度被誉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与美国媲美的发动机。同时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 大,对中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面临的全球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就是通过跨国公司供应链,对中国企业提出的竞争新要求。这里的起点就 是对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的劳工权利关注。
1999年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开展了中国第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相结合的企业社会责任专题研究“跨国公司社会责任运动研究”。其主要内容 一是公司社会责任运动的运作模式和理论研究;二是关于生产守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到2004年以劳工标准为核心内容的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在中国 媒体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各有关方的广泛参与和辩论,这一阶段的讨论以2005年12月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研究中心的“中国企业社 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也是关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第一个学术研讨会。
这一阶段,中国学术界就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了广泛和全面的讨论,主要讨论课题:有无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的研究;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途径等。并就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基本内涵企 业不仅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同时还要对其利益相关者负责达成较为广泛的认识。由此澄清了企业社会责任认识的一些误区,如“企业办社会论”、“企业捐赠 论”、“出口企业论”、“SA8000论”、“贸易壁垒论”、“企业负担论”等等。



法律政策环境
事实上,这一阶段的充分讨论,除了实践中,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对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影响的需要外,国家发展战略及政策的有关转变提供了一个宽松的 环境和契机。包括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而从本质上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企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由此,企业社会责 任也找到了本土化的依据。
2004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范了各级政府的审批行为,健全了审批公示制度,完善了信息反馈机制,建立了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等。进一步理清了政府与企业的法律关系,为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创造更为宽松的法律环境。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与学术界热烈辩论相对应的是蓬勃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这一阶段,涌现了一批企业社会责任组织。包括中国企业联合会全球契约推广办公室和 可持续发展工商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广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等。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各种各样的论坛和研讨和评奖等。中国纺织工业协 会还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关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管理体系。
存入“我的阅览室”
龙源期刊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