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男鞋官网:一战中英国耀眼的海军将领——戴维·贝蒂与英德海军大战前的交锋 - 一、二战史 - 铁血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23:21:55
贝蒂英俊而广受欢迎,勇敢、机智而胸怀大志,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战术才干和领导能力,并对技术发展的需求有着深刻认识。他是一战中英国最耀眼的海军将领,在任海军大臣期间还奠定二战英国海军的基础。


戴维·贝蒂1871年1月17日生于豪贝克,这是爱尔兰柴郡的一个小村落,是戴维·朗费尔德·贝蒂船长的第二个儿子。1884年1月,13岁的贝蒂作为海军军官候补生登上“大不列颠”号训练舰,进入了英国皇家海军。贝蒂在军中一直表现出色,不断获得提升。1896-1898年期间,他担任尼罗河舰队的副指挥,在埃及和苏丹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并逐步被提升为战舰舰长的级别(1898年)。在1900年6月开始的对中国义和团起义的镇压中,贝蒂在天津的作战中表现突出,手臂两次受伤,并叙功晋升为海军上校。从中国返回后,贝蒂于1901年和埃塞尔·菲尔德结婚,她是美国一个百万富翁的女儿。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贝蒂逐步建立了他精力充沛和咄咄逼人的形象,在1910年他39岁时成为一百年以来最年轻的获得旗舰资格的军官(即海军少将),打破了纳尔逊子爵所保持的(非皇族)最快晋升为将官的记录。他随后担任海军大臣麦肯纳的顾问,但是由于意见不合,工作并不顺心。1911年,贝蒂成为海军大臣邱吉尔的海务次官。1913年被任命为大舰队第一战列巡洋舰分舰队的指挥官后,贝蒂晋升为中将,任此职直至1914年8月战争爆发。由于时任大舰队总司令的约翰·杰利科海军上将担心贝蒂的莽撞个性将战列巡洋舰部队带入德军的陷阱,他分配给贝蒂分舰队的主要任务是巡逻和侦察,发现敌人部队并在海湾拖住他们直至主力部队的到达。



战争开始的第一个月,贝蒂于8月28日参加了对赫尔戈兰湾进行了突袭,他率领增援部队从德军的伏击中援救了理查德·蒂里特准将的舰队,击沉了德军三艘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贝蒂在1915年1月获得了进一步的战果,这一次是1915年1月24在多格尔沙洲。贝蒂在德军弗兰茨·冯·希佩尔海军中将率领的战斗巡洋舰队出航袭击英国海军时,成功的截击了他。贝蒂顺利的击沉了“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并使希佩尔处于极端不利的局面。但是也因为旗舰“雄狮”号受创退出战斗,接手指挥的阿奇博尔德·穆尔少将指挥失误,最后德舰得以逃脱。此战贝蒂受到广泛的好评,被誉为象霍雷肖·纳尔逊一样的人物。


贝蒂的名字常常和1916年5月31日-6月10日间的日德兰海战联系在一起。贝蒂好战的个性与过分沉着的杰利科是两个极端,“一旦抓住决不放手”是德国人对他的形容。早在5月初,当第一海务大臣要求第五战列舰分队归贝蒂指挥时,杰利科极力反对:“给的船越多,他的胆子越大。”  


在这次一战最大规模的海战中,贝蒂负责指挥战列巡洋舰分队和第五战列舰分队。贝蒂在主力舰队到达之前性急的进攻希佩尔的诱敌舰队,拉开了这次大海战的序幕。尽管在最初与希佩尔的战列巡洋舰舰队的交战中损失了“不倦”号和“玛丽女王”号两艘战列巡洋舰,旗舰“雄狮”号受创,贝蒂对狮号舰长Ernle Chatfield上校说,“我们这些该死的船今天有点毛病。”这种冷静泰然被日后的英国史学家所称颂,接着他下达了一道典型的纳尔逊式的命令:再近一点接敌(Engage the enemy more closely)。贝蒂指挥的舰队被希佩尔的舰队所引诱,当他发现德国舰队主力时意识到自己上当了,立刻转舵逃离,仍成功地引诱了德国海军中将莱茵哈特·舍尔的主力舰队驶向英国海军上将杰利科统率的主力战列舰队。不过由于杰利科作战中过于保守和谨慎,在皇家海军和德国公海舰队的这次遭遇战中德国获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这种胜利却不能动摇英国此战中在战略上的成功,此后气馁的德国舰队再也不敢贸然出击。


由于在日德兰海战中没有为英国取得显著的胜利,他和杰利科一起作为主要负责人受到抨击。在杰利科升任海军部第一大臣之后,活跃的贝蒂被视为其当然的继任者。他于1916年11月被任命为大舰队总司令,但是他如此快速的提升也在皇家海军内部引起了争议。贝蒂基本保持了杰利科的谨慎的战略。但策略和杰利科稍有不同,他在强调保持即有制海权的同时更倾向于在对德国进行的重大海军行动中大胆主动地使用无畏舰。此外,他倡导运用护航体系和进行了几项技术改造。尤其是其中对受首相青睐的护航体系的支持,使贝蒂得到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信任和支持。相反,杰利科由于不赞成护航而造成主力舰队的削弱,最终在1917年被解职。


在1918年11月21日接到停战宣言之后,贝蒂离开苏格兰海岸接受德国公海舰队的投降,其中包括90艘水面舰只和87艘U艇。1919年1月25日,贝蒂晋升海军元帅,并被封为北海和布鲁克斯比的贝蒂第一伯爵。贝蒂还获得国会颁给的10万英镑,以作为对他长期服役和贡献的奖励。是年10月,贝蒂成为海军部第一大臣。他在任上,积极倡导保持海军力量。同时,还不顾皇家空军参谋长休·特伦查德爵士德反对,坚持舰队航空力量的独立性,并在新加坡创建了强大的驻垒基地。1921年代表英国出席华盛顿海军会议。直到1927年他退役为止,贝蒂一直保持着他的地位。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戴维·贝蒂第一伯爵1936年3月11日卒于伦敦。 


贝蒂英俊而广受欢迎,勇敢、机智而胸怀大志,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战术才干和领导能力,并对技术发展的需求有着深刻认识。他是一战中英国最耀眼的海军将领,在任海军大臣期间还奠定二战英国海军的基础。



第一次交锋:赫尔戈兰湾之战


一战爆发后,德国大洋舰队集结在赫尔戈兰湾内杰德河口的威廉港。对德皇来说,这支强大的舰队将是拟议中与英国和谈的重要筹码,万万不能受到损伤;而陆军参谋部则认为,强大的德国陆军必定能够在1914年圣诞节前横扫法、俄,从而结束战争。基于上述两种设想,大洋舰队仅在赫尔戈兰湾积极部署潜艇和雷击舰,并布设水雷阵——依照德国海军的想法,崇尚进攻的皇家海军一定会进攻德国海军基地以图将其力消灭于港内。届时,后者的潜艇和鱼雷艇可以依托狭窄的赫尔戈兰湾水域和雷场消耗英国主力舰队,直到双方舰队实力接近,甚至德国舰队能够稍占优势之时,战列舰队再行初级一举达成决战决胜。 


  可是,英国大舰队在杰利科上将的驾驭下,始终谨慎行事,他们选择在苏格兰北端驻泊,紧紧扼守北海出口,将大洋舰队的活动范围彻底压缩在狭小的北海水域,无法对英国的海洋生命线构成威胁。杰利科的计划虽然稳妥,却不符合英国海军的进攻传统,公众舆论和很多海军军官均认为此举实属消极避战而难以接受,其中有人提出了折衷方案——利用轻型舰艇对德国巡逻舰只进行突袭。


  开战后不久,英国本土潜艇部队司令罗杰·凯斯准将提出了攻击赫尔戈兰湾德国巡逻舰艇的计划。当时英国潜艇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监视德国舰队在赫尔戈兰湾的行动,他们很快发现:德国人逐步扩大着巡逻防区,甚至偶尔深入多格尔沙洲一带侦察或追击英国舰艇。于是,凯斯计划以自己的潜艇充当诱饵,引出德国驱逐舰分队并由皇家海军优势兵力予以消灭。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最初,海军部队上述计划并没有兴趣,但英国不久后开始考虑在比利时登陆的作战构想。而在北海南部活跃的德国巡逻舰队可能会对登陆舰队侧翼构成威胁,而凯斯的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一个威胁。另外,此举也多少可以减缓国内要求大舰队出战的窘迫压力。


  1914年8月下旬,海军部批准计划,并将行动时间定于8月28日清晨。诱饵为凯斯亲自指挥的3艘潜艇,突击兵力则为蒂里特准将指挥的2个驱逐舰分队——下辖2艘轻巡洋舰和33艘驱逐舰(另有31和35艘之说)。但凯斯提出以战列巡洋舰中队抵近支援的要求被上级否决,而仅以莫尔少将指挥的第二战列巡洋舰中队(“无敌”和“新西兰”号)于亨伯河三角洲(英格兰中部海岸),扮演远距离策应的角色。


  行动开始之前,杰利科审查了作战计划,认为其中突击兵力不足以应付突发情况,且远在亨伯河口的远距离支援群根本无法及时提供支援。于是,在凯斯和蒂里特出发后,他命令贝蒂中将率领第一战列巡洋舰中队(“狮”、“玛丽女王”和“大公主”号)及古德诺夫准将指挥的6艘轻巡洋舰与第二战列巡洋舰中队会合,紧随蒂里特开赴赫尔戈兰湾。此后战事发展证明,这个决策正确而即使(但海军部却未将此变化通知已经出发的凯斯和蒂里特,后在战斗中险些发生误击)。


  28日清晨06:00,赫尔戈兰湾大雾弥漫,能见度只有5公里左右⑴……1艘英国潜艇准时浮起,向正在巡逻的德国第1驱逐舰分队发射了2枚鱼雷,对方立即展开搜索队形追逐英潜艇。此时,早已埋伏在附近的蒂里特舰队从迷雾中“脱颖而出”,开始攻击德舰。而负责掩护驱逐舰的德国轻巡洋舰“斯德丁”和“弗劳恩洛布”号及德国第5驱逐舰分队也闻讯赶来支援,双方展开一场势均力敌的炮战。


  蒂里特的旗舰“林仙”号是不久前刚刚服役的新舰,火炮射击训练尚不熟练,在与德国轻巡洋舰的对决中被重创,但英舰反击也使“弗劳恩洛布”号受伤不轻,只得在“斯德丁”号掩护下向湾内撤退……英国驱逐舰立即


分头围攻德国驱逐舰,随即将德第5驱逐舰分队旗舰——V187号击沉。可好景不长,在赫尔戈兰湾内巡逻的其他7艘德国轻巡洋舰——“美因茨”、“斯特拉斯堡”、“科隆”、“斯特拉尔松德”、“亚拉德涅”、“科尔堡”和“但泽”号匆匆赶到战场,双方力量对比发生逆转,胜利的天平逐渐倾向德国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就在蒂里特逐渐招架不住的时候,古德诺夫接到凯斯的告急电报即使杀到,其轻巡洋舰首先将蒂里特舰队从危机中解救出来(当时,3艘L级驱逐舰——“月桂”、“冒失”和“拉特斯”号已被击伤)。紧随其后,贝蒂的战列巡洋舰不顾水雷和德国潜艇威胁,全速闯进赫尔戈兰湾,但险些被蒂里特和古德诺夫认作敌舰而误击——这5艘巨舰的加入使战场态势发生根本性转变,德国轻型舰只立即四散奔逃……相反,停泊在杰德河口的德国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却由于低潮无法出港(潮水要到午后才足以使大舰出港)。


  当天的低能见度使得英舰的追击变成捉迷藏式的混战,“美因茨”号在贝蒂赶到前已遭到蒂里特和古德诺夫的合力夹击,很快被鱼雷和炮弹打得全舰起火而被迫弃舰。“科隆”和“亚拉德涅”号则在浓雾中先后被从西北方向杀来的贝蒂舰队截住,2舰躲闪不及,迅即被“狮”号的13.5英寸主炮撕成碎片……英国舰队得手后并不恋战,捞起部分德舰落水官兵后迅速撤离。当中午涨潮后德国战列巡洋舰赶到现场时,英国人早已踪迹全无。


  赫尔戈兰湾突袭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海上舰队交战,是役德国海军损失3艘轻巡洋舰及1艘驱逐舰,另有多舰受伤,共计712人阵亡,318人被俘,另有132人负伤;英军仅“林仙”号轻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重创,32人阵亡,55人受伤。无疑,英国人在大洋舰队眼皮底下痛击德国巡逻舰队的行动,令德国海军颜面尽失,大洋舰队虽坐拥巨舰重炮且近在咫尺,却由于低潮所阻,只能眼睁睁看着英国舰队扬长而去。


  此战在双方均引起极大反响,德皇对舰艇和人员的惨重损失十分震怒,严令英格诺尔上将在未经皇帝本人同意时禁止舰队出击,并责令舰队作好战备工作——战列巡洋舰从此不熄火在杰德河口保持警戒,战列舰随时保持一个中队的兵力处于战备状态。英国人则因小胜而士气高涨,不仅实现了限制德国轻型舰艇活动的目的(尽管拟议中的比利时登陆并未进行),同时暂时平息了舆论压力。


  不过,英国人的兴奋没有维持一个月,德国U—9号潜艇在荷兰外海连续击沉3艘英国装甲巡洋舰;10月27日,英国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大胆”号又在爱尔兰北部海域触雷沉没——这两次事件造成极大负面影响,从此,皇家海军在北海非常忌惮潜艇和水雷威胁,行为方式更加谨慎小心,这在很大程度影响着未来作战,尤其是追击行动中。


多格尔沙州之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14年11月,英国大舰队迎来了第一次低潮期——除“大胆”号沉没外,战列舰“阿贾克斯”和“铁公爵”号返厂改进动力系统,“猎户座”号由于蒸汽轮机故障正在修理,“征服者”号也在进行改装,新近征用的2艘土耳其战列舰——“阿金考特”和“爱尔兰”号还未完成转换训练,没有形成战斗力;战列巡洋舰“无敌”、“不屈”及“大公主”号则被派出搜索斯佩舰队。尽管当月战列巡洋舰“虎”号和战列舰“本鲍”和“印度女皇”号加入大舰队,但这3艘新舰还未完成调试。此时大舰队中只有17艘战列舰和5艘战列巡洋舰可动,同时,德国大洋舰队拥有战列舰15艘,战列巡洋舰4艘(如果将大型装甲巡洋舰“布吕歇尔”号计入则有5艘)。这是整个大战期间英、德双方舰队实力接近的时期,但德国海军并没有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以利用对方最虚弱的阶段迫其决战,而是采取“打了就跑”的偷袭战术。


1914年11月2日,希佩尔率领战列巡洋舰“塞德利茨”、“毛奇”和“冯·德·坦恩”号及装甲巡洋舰“布吕歇尔”号,在4艘轻巡洋舰及若干驱逐舰掩护下,炮击英国沿海城市雅茅斯,而轻巡洋舰“斯特拉尔松德”号则乘机布设了约120枚水雷,然后在英国舰队拦截之前赶回基地。12月15日,希佩尔又率领“塞德利茨”、“毛奇”、“冯·德·坦恩”和“德弗林格”号(后者刚刚服役)及“布吕歇尔”号,在4艘轻巡洋舰及2个驱逐舰分队掩护下,对英格兰北部斯卡伯勒一带海岸和城镇进行炮击,并与英国岸炮发生交火——“毛奇”号中弹1发,“塞德利茨”号中弹3发,但未造成人员损失;“布吕歇尔”号中弹6发,9死3伤。英国城镇平民在炮击中共计122人死亡,433人受伤,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儿童。德舰队再次摆脱英舰队堵截,完全返回基地。


  两次偷袭得手没有给英国海军实质性的损害,只是适当鼓舞了一下德方士气。随后,德国海军也筹划一次“赫尔格兰式”的突袭行动——1915年1月初,德国飞艇发现多格尔沙洲海域经常有英国轻型巡逻舰只出没,大洋舰队参谋长艾克曼少将因此力劝英格诺尔上将派出战列巡洋舰编对突袭这些英国舰艇,以雪赫尔格兰之耻。英格诺尔起初不赞同这个计划——因为“冯·德·坦恩”号尚在船坞进行维修,严重影响战巡编队实力,但在艾克曼极力说服下,同意于1月24日采取行动。


  1月23日16:45,希佩尔率领第一侦察中队(“塞德利茨”、“毛奇”、“德弗林格”和“布吕歇尔”号)、第二侦察中队(轻巡洋舰“科尔堡”、“格劳登茨”、“斯特拉尔松德”和“罗斯托克”号),以及19艘驱逐舰从杰德河口出发,前往多格尔沙洲,准备在次日拂晓赶到该海域扫荡英国舰艇和渔船。



  但是,此时英国舰队已经拥有了一个德国人意想不到的优势——能够破译德国海军的密码电报并获得其机密的海图坐标⑵。这是归功于俄国人——1914年8月26日,德轻巡洋舰“马格德堡”号在芬兰湾触礁沉没,俄国海军在残骸中找到了密码本和军方方格坐标……俄国人不久即将上述复制品交给英国海军部。后来,德军虽多次更改密码,但始终使用原密码体系,英国海军在参考海图坐标的同时,依然能够掌握对方大致的作战动机。



  所以,当英格诺尔的电文一经发出,英国监听站立即截获并破译,海军部据此命令贝蒂率领第一、第二天战列巡洋舰中队出港截击(第一中队由贝蒂本人率领,辖“狮”、“虎”和“大公主”号3舰,第二中队由莫尔少将指挥,辖“新西兰”和“不倦”号2舰)。23日17:00前后,贝蒂与古德诺夫指挥第一轻巡洋舰中队(含“南安普顿”、“伯明翰”、“诺丁汉”和“洛斯托夫特”号)从罗塞斯出发,在海上与蒂里特准将指挥的哈里奇分舰队(轻巡洋舰“林仙”、“曙光女神”和“不惧”号及33艘驱逐舰)会合,开往多格尔沙洲待机——贝蒂的出发时间仅比希佩尔晚了十多分钟……当天晚些时候,谨慎的杰利科也率领大舰队主力出海,准备应付不测情况。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4日07:00许两支敌对舰队几乎同时到达多格尔沙洲东南部水域。德舰队迅速展开搜索队形,以第一侦察中队的战列巡洋舰居中,第二侦察中队的轻巡洋舰“格劳登茨”和“斯特拉尔松德”号各率领一个驱逐舰分队趋前警戒,轻巡洋舰“罗斯托克”和“科尔堡”号于左右两侧屏护。此时,德国人尚不知道一支强大的英国分舰队正在附近埋伏。


  07:14,天刚放亮,位于德舰队左翼的轻巡洋舰“科尔堡”号与英国轻巡洋舰“曙光女神”号遭遇,“曙光女神”号使用灯号向“科尔堡”号发出识别信号,后者并不回答,直接以探照灯照亮英舰,随即105毫米主炮开火,当即命中2弹。“曙光女神”号也不示弱,迅速用6英寸主炮还以颜色,同样命中“科尔堡”号2弹,分别在舰体水线上下个凿出一个大洞……接到交火报告的希佩尔自然将“曙光女神”号认定为英国巡逻舰只——为赫尔格兰海战雪耻的机会似乎就在眼前,他命令战列巡洋舰迅速赶往交火点。


  就在希佩尔指挥4艘战列巡洋舰左转支援左翼之时,在编队前方担当哨舰的轻巡洋舰“斯特拉尔松德”号发回令人吃惊的电文——西北偏北方向出现大型战舰的烟柱!如此推断,正与“科尔堡”号交战的英国轻巡洋舰并非孤单的巡逻舰,而是一支大型舰队的前卫。希佩尔战后回忆:“这样一支强大舰队的出现,预示着英国舰队的其他部分可能正在接近,尤其是在截获的无线电报中发现了(英国)第二战列巡洋舰中队的呼号后,我决定通知舰队转向撤退。”




  07:35,德国舰队转向东南,但英舰已经逼近。从“塞德利茨”号舰桥上,可以清晰看见右舷后方英国战列巡洋舰全速行驶形成的五条粗大烟柱,队列最后的“布吕歇尔”号,甚至识别出尾随而至的英舰属于第一战列巡洋舰中队,并向接近的英国轻型舰只开火。希佩尔描述道:“敌人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向我们接近,他们的战列巡洋舰喷吐着格外浓重的烟云,航速肯定超过26节。”事实上,贝蒂队列最前方3艘战巡的实际航速已经达到27节以上,而德舰队却由于“布吕歇尔”号的拖累(老旧的该舰仍然使用三胀往复蒸汽机,正常航速不超过24.5节),编队航速只能达到23节。


  希佩尔陷入“打不过也逃不掉”的尴尬而危险的境地——以上述航速差距,在逃回德国海岸前注定会被英军舰队赶上;而英国舰队拥有5艘战列巡洋舰,德军只有3艘,“布吕歇尔”号虽然号称“大型巡洋舰”,但其210毫米主炮火力根本无法与战列巡洋舰相提并论;再者,德军并不知道英国第二战列巡洋舰中队已经包含在第一中队内,故认为还可能存在更危险的局面。另外,当时风向也对德军极为不利,东北风将德军舰艇全速行驶时的煤烟全部吹向右舷,遮住了德军炮手和测距人员的视线,而处在西边的英军却没有丝毫影响。



1小时之后的08:52,贝蒂的旗舰“狮”号已经接近到距德舰队殿后舰“布吕歇尔”号20,000码距离,开始向后者开火。数分钟后,“虎”和“大公主”号也将“布吕歇尔”纳入射程,并缓慢用前炮塔射击——在这种近乎主炮射程极限的距离上,英舰虽然难以精确命中,却足以干扰德国舰队的行动……随着距离的接近,英舰炮弹越打越准,09:09,不幸的“布吕歇尔”号开始接受炮弹洗礼。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旗舰“塞德利茨”号在18,000码距离上向“狮”号还击,随后其他德舰也纷纷开火,火力主要集中在英舰队2艘先导舰——“狮”和“虎”号上。09:28,德舰8命中“狮”号1弹,炮弹穿透水线下装甲并爆炸,海水浸没该舰一座煤舱,但不影响该舰作战能力。


  2分钟后,“布吕歇尔”号进入英国队列中的第4艘战列巡洋舰——“新西兰”号的射程,后者开始测距射击。09:35,双方距离缩短到17,500码,为了调整各舰凌乱的火力,贝蒂发出命令:“各舰向敌队列中对应战舰射击”,这项命令没有将尚未进入射程的“不倦”号考虑在内,结果造成理解混乱,“毛奇”号因此没有受到任何攻击,得以从容不迫地对英舰实施反击。同时,“虎”号校射人员误将“狮”号射击造成的水柱当作本舰射击的水柱,从而导致严重的距离误判,以致该舰所有炮弹均落在距离“塞德利茨”号3,000码之外的海中。09:40,“狮”号1发13.5英寸炮弹穿透“塞德利茨”号D炮塔9英寸厚的炮座并爆炸,引燃了提升通道内已经组装完成的发射药筒,致使火势迅速向上方炮塔和下方弹药库蔓延。部分弹药库操作人员为了向C炮塔,一时2座炮塔烈焰熊熊……幸亏比较钝感的装药和黄铜药筒危及时注水赢得了一点时间,但2座炮塔159名官兵却无一幸免——逃脱灭顶之灾的“塞德利茨”号舷侧火力顿时减少一半。10:01,“塞德利茨”号的1发280毫米炮弹命中“狮”号打坏了2台发电机。10:18后,“德弗林格”号的2发305毫米炮弹也相继命中“狮”号,其中1发炮弹穿透水线下主装甲带,造成左舷锅炉水舱进水,锅炉水被海水严重污染,其后果将在半个小时后显现出来。在双方前卫激烈交火的同时,位于德舰队列末尾的“布吕歇尔”号正在承受着沉重打击,其210毫米火炮很难威胁英国战列巡洋舰,后者的大口径炮弹却一再命中它,“布吕歇尔”号舯部燃起熊熊大火,航速不断下降。10:25,“布吕歇尔”向旗舰发出“所有轮机均已停止工作”的信号——实际上该舰仍以17节以上的航速前进,战舰并未失去控制。10:48,“不倦”和“新西兰”号开始向“布吕歇尔”号集火射击,“布吕歇尔”号全舰起火并向左舷严重侧倾,露天甲板以下已成人间地狱,一位幸存者事后回忆:“炮弹一路钻进了锅炉舱,煤舱中的贮煤已经起火,在半空的煤舱中熊熊燃烧。一发炮弹在机舱爆炸,卷起带着蓝色和绿色火苗的油料四处飞溅……爆炸造成的气浪在狭窄的空间内奔突……冲过每一处敞开的通道,冲破每一处薄弱的舱壁……不幸的人试图爬过敞开的舱门,一发炮弹恰好在其附近爆炸,巨大的气浪将舱门砰然关上……他以可怕的方式惨死其间”。“布吕歇尔”号逐渐掉队,并不可遏制地向左偏航,贝蒂命令“不倦”号继续攻击并结果它,其他战舰继续追击德舰主力。 |Rf j 0+

NljpkeX'

2y!n c%

  就在整个德国舰队在劫难逃之际,突然发生了转机——贝蒂接到一份子虚乌有的报告:“发现U艇”(实际最近的U艇距离战场尚有数百公里之遥)。为了规避攻击,他下令舰队转向东北,恰在此时,“狮”号的左舷主机由于污染的锅炉水造成主机停转,最后1台完好的发电机也停止工作……“狮”号航速降至15节并完全失去电力供应,只得左转脱离战列,贝蒂不得不将指挥权转交第二战列巡洋舰中指挥官——莫尔少将。 wiN0|h>,

5=TgOS]R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t1Ts!Q2

  在移交之前,贝蒂本打算向舰队发布最后一道命令——“近敌攻击!”,但“狮”号已经丧失电力供应,无线电天线和部分信号旗索也被打断,故只能使用“简单旗号”发布命令,“简单旗号”中并没有“近敌攻击”的信号组合,所以被迫以“攻击敌尾部”代替。贝蒂所指的敌舰队“尾部”应是“德弗林格”号,但由于先前升起的“航向东北”信号旗并未取下,造成莫尔误将两个旗语理解为一个,于是将注意力转向已经逃脱编队蹒跚驶向东北方向的“布吕歇尔”号……“狮”号带着10°侧倾划出一道弧线脱离了编队,看到莫尔的火力转向,贝蒂痛苦地意识到——打击德国战列巡洋舰队主力的机会已经从指尖溜走了。 H(^Eh v>

tiZ H;t';<

5HbHJ.|r

  希佩尔注意到“狮”号受创脱离队列,决定趁对方战斗力削弱之机,设法拯救奄奄一息的“布吕歇尔”号,同时争取给予英舰反戈一击。10:58,当“狮”号脱离英舰编队几分钟后,他下令将主力转向东南偏南航向,接着又命令驱逐舰突击英舰编队,从侧面掩护“布吕歇尔”逃脱。但驱逐舰分队在英舰猛烈的炮火阻击下难以靠近,而“塞德利茨”号上主炮炮弹已经不足200发,C、D两个炮塔有完全失效,再打下去,非但不能救出“布吕歇尔”号,反而可能造成舰队主力的更大损失。于是,“塞德利茨”号停火并转向东南,带领舰队主力全速逃离英舰射程,而莫尔则满足于将德国舰队赶跑,心情舒畅地继续蹂躏饱受创伤的“布吕歇尔”号。12:10,承受了大约50发大口径炮弹和2枚533毫米鱼雷的“布吕歇尔”终于熬到生命尽头,猛然向左侧翻覆沉没。与此同时,希佩尔的主力却安然逃离战场。


  11:50,暴跳如雷的贝蒂换乘驱逐舰“进攻”号赶回战场,半小时后登上“大公主”号重新接过指挥权。此时,“布吕歇尔”已经翻覆,海面上布满逃生的德国水兵,而德国海军L5飞艇也出现在上空——飞艇上的乘员并不知道下面的战况,只看见4艘英国战列巡洋舰和“布吕歇尔”号的船底……于是他们将“布吕歇尔”号认作沉没的英国战舰,反而向正在打捞遇难者的英国驱逐舰投下炮弹——这些并没有击中英国驱逐舰,却严重妨碍了英舰的营救行动,甚至直接炸死了部分遇难的同胞!(假设英舰正在搭救英国水兵,向营救者投弹也是尊严尽失的不齿行为——编者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贝蒂没有理会德国飞艇的骚扰,率领战列巡洋舰继续追赶希佩尔,直到12:45,他终于改变了主意——此时距离希佩尔还有19公里以上,追上德舰至少还需要两个小时,而此时与赫尔戈兰岛不过128公里,德国大洋舰队主力一旦出海接应,后果不堪设想。衡量利弊,贝蒂决定放弃,,由“不倦”号拖带已经丧失动力的“狮”号返回基地。战列巡洋舰的首次决斗,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欢呼与痛斥



  当双方舰队返港之后,两国的传媒都开足马力欢呼自己的胜利。英国人自不待言,他们的海军取得了一次显而易见的胜利——以1艘战巡受伤,1艘轻伤的代价,击沉德军1艘大型装甲巡洋舰并重创1艘战列巡洋舰,还俘虏了189名德国水兵。而德国方面,尽管损失了“布吕歇尔”号和1,000多名官兵,但L5号飞艇返回基地后,却报称1艘英国战列巡洋舰翻覆沉没,德舰上的一些军官也信誓旦旦地声称亲眼看见英国列队中第2艘战列巡洋舰爆炸沉没……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使德国宣传机器大呼胜利。甚至直到战争结束,当时并不在场的舍尔上将在撰写回忆录时,仍然坚称击沉英国战列巡洋舰“虎”号,并指责英国人隐瞒损失。


  与公众的狂热不同,双方的高层均对这次海战极端不满,德皇为“布吕歇尔”号的损失大发雷霆,大洋舰队司令英格诺尔上将首当其冲——在赫尔戈兰海战时,他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以致在关键时刻战舰竟因退潮原因无法出港;而这次又把侦察舰队送入英国人的伏击圈……愤怒的威廉二世立即撤去英格诺尔德职务,换上了老迈多病但却忠实听话的波尔上将。后者老迈昏聩,一切事物均谨小慎微而不思进取,在其因患绝症不得不于1916年1月辞职之前的10个月内,仅仅指派舰队进行了5次“出击”,而且没有一次离开赫尔戈兰湾192公里以上。



  在英国方面,海军高层对莫尔放弃德国舰队主力而盯着早已瘫痪的“布吕歇尔”号不放的行为进行了一致声讨——费希尔对这种毫无攻击精神的作战怒吼不已:“……只要他身上有一丁点纳尔逊的气质,他都会追下去,而不管什么信号!像纳尔逊在哥本哈根和圣文特角那样!战争中的第一原则就是不服从命令,傻瓜才会服从命令!”贝蒂则在他后来的回忆中依然怒气冲天:“那天的失望使我不堪回首。我是打定主意要击沉全部4艘的,我本来也是能够实现的!”(此话明显有托大成份,当时旗舰“狮”号已经丧失动力,双方火并的结果可能只是两败俱伤——编者注)策划赫尔戈兰突袭战的凯斯准将则毫不掩饰自己对莫尔的轻蔑:“……再还有敌舰需要击沉的时候,莫尔和那伙人的望远镜却对准了可怜的、倍受折磨的‘布吕歇尔’号,这是战争中最不幸的一幕……” 


  大战的序幕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尽管规模不大,但无论是赫尔戈兰突袭战,还是多格尔沙州之战,都对后来规模空前的日德兰海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舍尔在接任大洋舰队司令后,总结多格尔沙州之战及之前英国战列巡洋舰队的追击行动之后,制定了日德兰的诱敌计划,却不知道谨慎的杰利科在每次出击中都将整个大舰队置于战列巡洋舰队的后方。而贝蒂则对在多格尔沙州放走希佩尔耿耿于怀,发誓一有机会就要歼灭性的打击德国侦察舰队。


  “塞德利茨”号受到的损伤也给德国人上了一课,该舰在战斗中仅中弹2发,就严重丧失战斗力甚至险些沉没,其中隐患必须杜绝。而英国方面,尽管“狮”号中弹16发,“虎”号中弹6发,但均没有命中要害——英国人忽略了其中弊端,结果终在日德兰咽下苦果。


  英国人在战斗中暴露的最大的问题是高级军官的素质——各编队指挥官普遍缺乏进取心。丘吉尔此前就曾辛辣地评价英国海军:“‘无声的部队’之所以无声,不是因为它正在专心思索和学习,而是因为它被日常公务琐事和越来越复杂的技术压得透不过气。我们有胜利的舰长,有才华横溢的技术专家,有无与伦比的航海家,还有不惧而忠诚的水兵……可一旦打起仗来,只会管理军舰的人却远远多于擅于指挥战争的人。”——这里“擅于指挥战争的人”特指各编队司令。由于高级军官中普遍缺乏进取心或不善于处理复杂情况,往往于实战中放弃战机或顾此失彼,而这种情况也将在今后为德国大洋舰队创造多次逃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