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和我无翼鸟:马喜军庙会标王自有生意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21:56:50
京报网 www.bjd.com.cn    日期:2008-02-24 10:56    网络编辑 : 奚小荻      字体显示:大中小


春节的喜庆热闹正在渐渐散去,但"标王"在庙会上的红红火火依然历历在目。庙会的实际收益情况到今天应该已经核算清楚,今年的头号"标王"马喜军在8个摊位(龙潭6个、地坛2个)要74万多元租金的情况下(最高价的那个摊位租金高达17.5万元),究竟赚了多少钱?这几年北京卖烤串的,多到了遍地开花的程度,为什么偏偏一个从内蒙古远道而来的人成了其中的佼佼者?做个"小本生意",有什么样的庙会生意经可以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费尽周折,正月十五那天大清早,《财道》找到了已经打点好行装准备于当天下午回转家园的马喜军。
有落差则思变
今年43岁的马喜军已经做了20多年的羊肉生意,一开始是批发供应活羊,给廊坊地区某地,一做近10年。在这段批发业务中,马喜军已经琢磨出赢利更高的道道:深加工可以赚得多一点。"你算嘛,一斤羊肉14元,如果我把它串成3两一串的,每串就可以到5元多……"
开进北京是1999年的事。那时候是给北京的各大景点大批量供应肉串,因为他完全产自内蒙古的肉串确实地道,加上他本人的信誉确实不错,一切平稳。"其实本来这样就挺好,一切都已经做顺了,我也不用管太多事。但是当我知道零售与我批发之间的差价,我也要做零售!我知道零售的风险比批发要大,但是,再小的生意也一定是高风险高收益。"马喜军到北京做零售的第一冲击目标就是庙会,"你知道吗,一个庙会才几天呀,但是能把我一整年的全部生产量全部吃尽,一干二净!这个'刺激'够大吧?"
2005年春节,马喜军和伙伴几个人第一次在地坛庙会上拉开了架势,卖肉串和烤全羊。几天下来,赚了!"不能算多,但是一下就给了我希望,比批发的利润高多了。我要做这个;如果好,可以一直做。"
2006年,马喜军的主阵地转移到了朝阳公园,在那里有声有势地大"秀"了一场。自那时他开始知道:做秀可以提高利润。他们租下了一片空地,搭建起5个蒙古包,民族服装全体工作人员穿着,原汁原味的民族歌曲放着,食客似乎就不请自会来了。尽管运作成本加大了不少,他们赚的却也更多了。
2007年,朝阳公园不允许用木炭的规定,让马喜军把主要精力用到了龙潭公园。"地道的羊肉串一定是炭烤的。电烤?不行!我觉得自己能吸引住人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质量,首先是要保持地道的风味特点。"而这个时候以至于今年,他已经拥有了一大批翘首以盼的回头客,"我感觉他们已经认识了我的东西,信誉、质量都好。"
当标王不好受
所有的数字都在马喜军自己的头脑里记得一清二楚。2005年,他和五六个人以每个摊位1万多元在地坛租下2个摊位。
2006年,他带着20多个人,在朝阳公园建造了5个蒙古包,场地租金不到5万;那一年他同时成为龙潭公园的标王,租下1个摊位,租金3.1万元。
2007年,马喜军带来近40位工作人员,在龙潭租下4个摊位,继续成为标王,最高的那个摊位费是5.16万元。
2008年,8个摊位,龙潭6个,地坛2个,合计74万多元租金,其中最高价的那个摊位高达17.5万元,并第一次超过了地坛公园标王17.2万元的数字!而他拉过来干活的队伍,已经扩大到140多人。
"至今想想这些摊位费数字,我还心有余悸,天价!拍下来的时候心里就感觉不舒畅,压力很大,太大了。当标王的滋味不好受!"听到最后拍价的数字,马喜军身边当时就有人急了,这能赚回来吗?万一老天不作美呢?根据以往经验,如果天气不好,刮风以致下雪,客流片刻间就会少得多,钱就可能赚不回来。
其实,从马喜军拍下那个天价摊位起,媒体就没有停止过对他的追踪,一时间,卖了100万串,1秒钟赚10块钱,7天下来纯利超过百万元之类的报道,让很多人啧啧称羡。"哪有!今年的雪灾对我们的冲击就很大,游客没上来,我从年前听到这个消息就开始着急。以往到春节,公园门口一大串的旅游大客车,那让我们看着不知有多舒畅。今年,一辆没有!本来我们预计销售100万串,最终也就70多万串。核算成本,加上我的租金、设备、工资和其他所有用度,纯利下来也就……压力大啊!"
可是,能不做吗?就跟孵小鸡似的,你能孵一半不孵了吗?那不成"寡蛋儿"了吗?你做这行都这些年了,还能做什么?马喜军的眉头微微皱起,但神情中绝对没有一丝沮丧或者疲惫之气,继而还呵呵笑起来。
惟和气能生财
看似偶然的东西里绝对有必然性在其中,这些年卖肉串的多了,为什么马喜军能做得格外凸显?而且,据说地坛庙会肉串生意的利润总是高于其他庙会,那么,既然有做头号标王的气魄,马喜军为什么不索性抢下地坛之先?
马喜军嘴角稍稍一翘,"人自己做自己的事,按照自己想的去做呗,我没什么能给别人借鉴的。谷胜立也做肉串生意,好多年了,一直就在地坛。我们在不同的地盘上,他占一片我占一片,挺好的。我觉得做生意,和谐这事得先考虑。"
马喜军所说的和谐,还包括与伙伴们的合作。从最早各自投入几万块钱到现在,七八年了,几个人一直互相支持。"竞拍摊位,我们的心理底线是15万,超过了!当时大家都担心啊,到了15万的时候都说,老马,别拍了,太高了。结果我又硬挺了1万多元。但是之后,没人说埋怨话,一起干呗。"
马喜军不认为现在的自己已经算是个有钱人。"人活一回,能干事的时间是有年龄限制的,男人在50岁以前出得了成绩就出了,出不来就没戏了。人老了就没有那么股劲了,会松懈下去什么也不想干。我自己的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
至于明年还来不来争这个标王,马喜军似乎没有明确的答复:"摊位租金还会再高?没利当然不做。不过呢,爱拼才会赢啊!要做的话,我不会再拉这么多人来了,都是老乡邻里,我得学会抹开面子,谁来谁不来的。干着干着就知道,根本用不着那么些人……"
采访印象
联系马喜军的过程像是捉迷藏。最初的几番电话都是"替身"接的,一会儿说有些事还没有打理完,一会儿说"我"不在北京,一会儿说公司有人代言……直到记者说采访非儿戏,而且也到了该总结一下谈谈辛苦的时候云云,似乎才"震慑"并打动了正主本人的心,应承了接受访问的事。
采访之前先来了一场"野营拉练"。标王约记者前往龙潭公园门口,要求到了那里再给他打电话。等冒着春寒互相见了面才知道,怕记者不认路,所以他定了个"最好找"的地方,而在那附近开阔的地面上,并没有属于他的半寸固定地点,他自己也是打了20多分钟车才赶到的。于是,为了找个相对暖和又能安静说话的地方,我们一起绕着公园外围墙"奔袭"数里,最后在一家正在打扫卫生准备营业的烤串店里,临时找了个落脚点。
本以为那一次次举牌应标者(或者说是背后策动者),应该至少有一副勇敢者的神采与气度,但无论是从电话里听声音,还是面对面坐下来仔细端详,你都看不出马喜军身上有半点老板气质,直到跟他聊起来才慢慢发现,他的眼睛那么灵动着,思维一直活跃着,逻辑则始终清晰着。
采访完走出来,马喜军转身离去,旧西装深色裤子单皮鞋的消瘦背影--一个普通劳动者,瞬间消失在人群中再也找不到。没有一个人知道,那个伴随大家喧嚣了几日的标王刚刚从他们中间擦过。而那一刻你会突然感到,那效果大约正是标王自己想要的,至少眼下还是这样。
孙聿为/文白继开/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