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不忘拍摄地点:3-6岁儿童多元智能《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18:06:19

告诉您益智玩具的秘密
  宝宝的玩具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玩法和品质也各异,家长在选购玩具时,无不伤透了脑筋。通常玩具的厂商为了方便家长选择,也都会标榜了各种益处,其中有增加幼儿动作技巧的、有具声光效果或是颜色变化吸引幼儿注意,又能增加视觉和听觉刺激的,更有绝大多数的玩具强调能增加幼儿智能发展,藉由玩玩具就能让孩子变聪明。

  依霍华德.迦德纳(Howard Gardner)所提出的多元智能来区分,人类智能分为人际智能、内省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和自然智能等八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而每一项智能虽然各自独立,但通常也不会单独运作。

  而每一种智能的发展都有年龄上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再要发展就很难了。所以家长不妨在选购玩具时,依照各种玩具的分类和适合的年龄层,来挑选适合的益智玩具,让小朋友们在玩各种玩具时,提升各方面智能的发展,只是当孩子在玩时,就和大人一样不会只单独练习某一项智能,但为了家长在选购玩具的方便,简略的依照玩具最主要的项目来分类,提供各位父母参考。

  人际、内省智能

  人际智能一般指的是和自己以外的人的互动,包括了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时的互动方式、和家长、大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同时也包含了孩子察言观色的本事,像一般扮家家酒或角色扮演的游戏、手偶布偶、具竞争性或分工合作的游戏玩具,都能增进人际智能的发展。而内省智能指的是自我认知、自信心的建立以及是非对错、道德观、价值观等内在标准,所以同样的在一些人际智能的游戏中也会练习了自我内省的部分。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通常很难单独分开来的。 

  数理逻辑智能

  数理的智能包含了数和量的对应、度量衡测量、分类、集合、排序排列。而逻辑则包含了分析、推理、因果关系及解决事情的能力,一般市面上标榜的脑力开发或是潜能开发的玩具多属这两种。如果以过去较狭意的益智玩具定义而言,多属于数理逻辑的类型。包含了各种棋类局戏、扑克牌,新式天平游戏、顺序图卡、或是像中国传统童玩中的九连环、华容道、孔明棋……,多的不胜枚举。但实际以生活而言,包含我们说话或写字,如果要让人能了解,也必须要"合逻辑",对方才能理解,才能和别人互动,也就产生人际和内省智能的运用,所以逻辑智能对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空间智能

  凡是建立幼儿3D立体慨念和建立儿童方向慨念,如上下左右前后或东南西北等多属空间智能的部分。另外像是认识各种形状的几何概念、对影像、图形的认知和喜好,或是和色彩、艺术、美感等相关的,也和空间智能有相当的关联性。所以像是拼图、各种积木、立体或平面的迷宫、各种组装玩具,或是各种图卡,当然,有些能让孩子涂鸦的道具,也可归类于此。

  语言智能

  对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强,喜欢阅读书籍、擅于说话写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想法,这是具有优势语言智能的人的表现。有些人甚至能很轻易学会各种不同的语言,或是具有较敏锐的听音能力。所以能够增加幼儿对语言文字的认知或是能增加幼儿表达能力的多属于这一类,像是各种游戏故事书、图卡字卡而这些甚至有些会发出声音,如果广义的来说,利用一些手偶让孩子来仿真对话,也算是能增进儿童语言发展的玩具吧!

  音乐智能

  有些人天生有一付好歌喉,又能清楚的辨别音准和节奏,听到音乐很容易就会跟着哼唱或是跟着打拍子,我们会说这些人具备有较高度的音乐智能。在幼儿的玩具中,也有很多仿真的小乐器,或是音乐铃,或是有些具有声光效果或模仿各种声音的玩具,都是能培养幼儿对音乐方面的喜好,刺激幼儿音乐智能的发展。

  自然智能

  指的是一种喜爱自然、了解自然界中事物的各种型态和关联的能力。具有优势自然智能的人,通常能敏锐的察觉自然界的变化,清楚的分变动植物的关联,了解自然界中生物的相互关系。所以,一般动植物、自然生态的图卡影片、拟真的动植物玩具、养殖、观察用的玩具显微镜、放大镜都属于这一类。

  肢体运动智能

  运用到肢体动作,不论是大肌肉的跑跳运动,或是精细手工的小肌肉动作都属于这一类。例如一些优秀的运动家或是手工艺创作者,通常都是具有较优势的肢体动觉智能。若以大肌肉运动来说,一般耗费体力的活动游具都可以归类在此,像是滑板、踩高翘、...。而有利于精细动作的发展的玩具,则包含了串珠、黏土、折纸或涂鸦画板这类小手工创作,另外一般我们常玩的练习手部稳定度的骨牌、迭迭乐也算是。
 
巧妙提高宝宝智能
  1、 让幼儿复述父母所讲的故事,这对记忆词汇、训练听觉和模仿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2、 敲打某种节奏叫孩子模仿。
  3、 在颠簸的汽车中,给孩子一支铅笔和一根细线,让他将线缠绕在铅笔上,并打上结,最后看他能否解开。
  4、 在桌子上放几样东西,然后依次轮换拿走一样,再问孩子少了什么。这种近似游戏的训练 方法,对幼儿的记忆和观察力颇有益处。
  5、在院子的树枝上垂下一个用绳系住的橡皮小球,球的高度略高于孩子的头顶,以孩子伸手能碰到为宜,给他一个球拍,叫他用力、准确地击球。
  6、 将旧报纸或其他废纸揉成团,一个个地扔进废纸篓里。这种简单的游戏能给孩子带来乐趣,并锻炼孩子眼、手、脑的协调能力。
  7、 让孩子数数家里有多少盏灯、多少把椅子、多少张床;让孩子算算一家人吃饭时,饭桌上要摆几双筷子、几个汤匙,几个碗等,这些计算练习,可增强孩子的计算能力。

幼儿的智力能够培养吗
  智力结构主要是由观察能力、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五大基本能力所组成。各种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人通过视功能和听功能将知识贮存于大脑之中,大脑为知识的仓库,将观察到的知识贮存起来。
  智力,有人认为是指记忆力,也有人认为是指知识而言,这些都不全面,智力,是人认识客观世界,并以此来改造世界的能力之总和。
  只有把知识提高到智力方面去认识去理解,才是正确的,不能简单的认为智力就是记忆力。
  如果孩子平时不爱活动,不爱哭叫,总喜欢不声不响地睡觉,孩子舌头又方又厚,口腔几乎容不下,以至于伸出口外,动作迟缓,表情呆滞。这是智力低下的呆小病,应该及早就诊。
  培养孩子的智力,要从3岁开始,学龄前这个时期非常重要,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如果孩子对这件事不感兴趣,硬让他干,那是不行的。因此,要经常启发培养孩子观察事物,使孩子对知识有浓厚兴趣,如树叶在秋天会落,水在冬天会结冰,热水能烫人等。观察就能够提高孩子的知识,丰富孩子的知识,第二要培养孩子思维能力。逐渐对他们提出问题,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启发孩子的思维能力。
  3~6岁的幼儿,智力训练主要措拖:一是训练口语;二是训练记忆能力。口语方面家长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和幼儿对话。幼儿很喜欢背诵儿歌或短诗,一般3~4岁的幼儿至少要背会7~8首儿歌,5~6岁幼儿至少要背会几首诗。家长经常让他们背诵歌谣或短诗,一方面训练了口语,同时还训练了记忆能力。这无疑十分有益的。
 
多元智能理论在澳洲幼儿圆
  德纳提出,孩子们的课程设置方法可以模仿其他教育机构的做法。比如孩子们的博物馆--博物馆是为孩子们而建的,它可以为孩子们探索和发现未知领域提供可亲身实践的机会。如果给孩子们自主选择和探索未知事物的机会,他们就会表现出百分之百的投入。这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对某个教学主题进行更深入持久探索的教学方法正被广泛采用,并成为早期教育的优秀模式。加德纳举的儿童的博物馆的例子和他以孩子们为中心设置课程的建议,是对意大利里加爱米利(Reggio Emilia)幼儿园的"早期教育"理论的一个补充(爱德华,甘地和福曼,1993)。这所意大利幼儿园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鼓励孩子们自己提出课题,然后在一段时间内协作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辅导员的角色。教师同时要跟踪记录每个孩子的表现,以绘制出他们智力和情商的发展图。比如,里加爱米利幼儿园的孩子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课题--建一个鸟类乐园(爱德华,甘地和福曼,1993)。在澳大利亚,里加爱米利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已被各种儿童早期教育协会承认,目前,大多数幼儿教师的培训机构也将这种教学方法融入到他们的课程中。
  多元智能理论与里加爱米利幼儿园的教学方法一致,只是加德纳的教育理论没有像里加爱米利学校的教学方法那样深地渗透到幼儿园教师的培训中。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向接受培训的教师推荐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过去的11年里,我们在沃龙岗大学鼓励接受培训的教师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做的结果之一是:我们的一名研究生在沃龙岗创建了一所名叫"加德纳特色幼儿学校",学校的组织和课程主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设置。"加德纳特色幼儿学校"坐落在沃龙岗南郊,于1994年创建。它是一个长期日托中心,在澳大利亚,意思是它面向0~5岁的孩子提供全天服务。该中心的主任和教师共同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重视八项智能(加德纳1983年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该教学中心依据八项智能设立了不同的学习区,在这些学习区配备教学用具并组织教学活动。他们为不同的学习区起了具有澳大利亚特色的名字,比如,"Fred Hollows人际智能区"和"Pro Hart空间智能区"。 
  以下是中心的教学目标
  ◆引导孩子用一种以上的方法思考问题鼓励孩子通过多种方式观察、审视和批判性解决问题,而不是只用一种方式思考;
  ◆让孩子的父母和看护人了解孩子在3岁之前甚至更早时期教育的重要性;
  ◆为孩子接受正式教育做准备;
  ◆为孩子在学前班要接受的各项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愿望;
  ◆发现孩子智能的强项和弱项,然后据此为孩子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发挥他们的潜能;
  ◆在早期阶段发现有天赋的孩子并且为他们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方案;
  ◆为孩子们适应信息技术时代做准备;
  ◆让孩子有机会理解事物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让孩子相信所有智能都很重要,而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语言和逻辑数学智能;
  ◆通过提供不同的实物和亲身制作机会让孩子获得学习知识的多种方式;
  ◆为"横向发展"提供机会。意思是,当孩子已经表现出掌握了某项行为,要为孩子提供在不同行为中锻炼同样技能的机会。(Vialle & Perry,2002,第30-31页)
  一进入"加德纳特色幼儿学校",孩子们很快就被融入到学校的各个教学项目中去。在孩子入学的第一个礼拜,教师会跟踪仔细观察,弄清孩子各项技能达到的水平。这中间教师要完成一张综合测验表,表中列出与孩子各项智能相关的技能。
  这些技能包括:
  ◆认识熟悉的物体(例如:这是球);
  ◆听并且跟着唱流传较广的短歌,如圣歌、摇篮曲和广告歌; 
  ◆根据图画复述一个简单熟悉的故事;
  ◆知道数字有意义,比如:按顺序数数或唱数;
  ◆在一堆不同的物体中识别特定的物体;
  ◆说出在他们周围看到的事物(Vialle & Perry,2002)。
  教师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年时间继续观察所有的孩子。为了观察全面,教师要参加孩子们的活动。每个教师每天观察一到两个孩子,观察的结果记录在一张"学生特点表"上(见表2-1)。这张表被夹在为每个孩子建立的文件夹中。孩子的父母和其他教师都被邀请报告从孩子身上观察到的有趣的结果,这些也被记录在文件夹中,而且与孩子的手工制作一起保存起来。孩子的手工制作可能是绘制的图片、他们搭建模型的照片或者是他们参加班级活动的照片。
  学校按周安排课程。当教师开始一天的活动时,通常的做法是:先将孩子们集合起来,从八项智能中选择一到两项做引导性示范。示范教学的内容是要让孩子了解要做的活动的范围,并且要激发他们对这些活动的兴趣。简短的示范之后,孩子们被允许选择在不同学习区进行活动。教学关键是:允许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快慢节奏选择参加不同学习区的活动。不过,教师会大力鼓励孩子在一周的课程期间,至少在每个活动区都呆一段时间。学校对孩子们观察的结果显示一部分孩子长时间呆在一个智能区,而另一部分孩子则在不同的智能区间穿梭。教师会仔细记录孩子的行为特点,并以他们的观察结果作为参考来制定接下来的课程计划。教师会将观察结果中孩子们进步的点点滴滴同时反馈给家长。
  加德纳特色幼儿学校认为:教育需要孩子、家长和教师三方的合作。因此学校强调教师和家长一起分享孩子们在学校的趣闻轶事。每学年开始,学校都
  邀请家长到学校来,向他们介绍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学校教学计划依据的观点。学校尤其强调要通过依据多元智能理论(鼓励多种认知方式)设置的课程,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协作促进孩子们潜能的发挥。学校有定期的教学开放日,在开放日,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一起被邀请加入孩子们的班级活动。作为对孩子的共同教育者,家长也被邀请为孩子们做专题报告,以他们的专长教育孩子。学校希望他们的这些做法会鼓励家长在家中也重视对孩子智能发展的教育,以加强孩子早期教育的连续性和连贯性。 
  有记者采访加德纳特色幼儿学校的老师,当被问到他们对多元智能教育结果的看法时,他们说,这种教育理论为他们从事的早期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他们表示,开始时,因为这种教育方法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在前期要有大量的文字准备工作,他们都对这种理论持保守态度。但一旦他们习惯了这种教学改革,他们才逐渐意识到,通过对孩子持续集中的观察,他们对每个孩子的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多元智能评估
 在评估您的孩子多元智能发展的分布情况之前,请您再一次明确这样几个重要观点:
  第一:这些智能彼此独立,有些人一种智能很好,另一种却可能很差。很少有人能样样具备。
  第二:每个人先天的智能组合不同,比如有些人在语文和音乐方面很强,但是对于社交却特别差。所以要通过评估找出每一个人的最佳智能组合。
  第三:每一种智能都有一定的年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要去发展就很难。比如说音乐的发展要在小时候培养,过了年龄要去学习就很难。但是属于空间智能的绘画,不论年纪多大都可以学习开发。
  第四:每一个人除了要找出自己的智能组合外,还要找出学习型态的组合。比如说语言文字智能强的人,可以使用背诵的方式来记忆(这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身体运动智能强而语言文字智能弱的人,他可能无法静下来背书,让他使用带动唱的方式来背诵可能还比较有效。
  第五: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既不是为了发现小天才,也不是为了对儿童进行选拔、排队,而是旨在发现每个儿童的智能潜力和特点,识别并培养他们区别于他人的智能和兴趣,帮助他们去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一条建立自我价值感的有效途径。
  要去找出孩子的多元智能组合需要长时间寻找,可以花点时间去找出自己孩子的智能组合和学习型态,或者找专业机构进行测评咨询。
  以下一些问题提供大家参考,你可以看看自己的孩子在那个智能中比较高分。
  语言文字智能: 
    (1)书籍对我很重要。 
    (2)我在读写说某些字之前,脑子里可以听到他们的读音。 
    (3)我从收音机录音带中比从电视可获得更多资讯。 
    (4)我喜欢文字游戏。如猜谜接龙。 
    (5)对语言比较敏感,喜欢说话。 
    (6)我在谈话时常引用看来或听来的信息。 
  (7)我常写些文字。
  数学逻辑智能: 
    (1)我会心算。 
    (2)对数很敏感,记得电话号码等。 
    (3)我喜欢玩推理游戏。 
    (4)我喜欢寻找事物的规律形式。 
    (5)我对科学新发展有兴趣。 
    (6)我相信所有的事物都有合理的解释。 
    (7)我会使用抽象的观念思考。 
    (8)我喜欢在讲话中找对方逻辑上的缺陷。 
  (9)我对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相信。 
  视觉空间智能: 
    (1)当我闭上眼睛可以想象出清楚的影像。 
    (2)我对色彩很敏感。 
    (3)我常用照相机或摄影拍下我周边的事物。 
    (4)我喜欢玩拼图和迷宫。 
    (5)我夜里会做生动的梦。 
    (6)我能在陌生的地方找路。 
    (7)我喜欢随手涂画。 
    (8)我对几何图形比较感兴趣。 
    (9)我喜欢看有很多图解的书籍。 
  身体运动智能: 
    (1)我定期从事至少一项运动。 
    (2)我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 
    (3)我喜欢动手做东西,如缝纫编织雕刻木工等。 
    (4)我喜欢在户外活动。 
    (5)我在运动时想到一些好的想法。 
    (6)我与人谈话时我常使用手势和其他肢体语言。 
    (7)为了了解事物,我喜欢亲自去触摸。 
    (8)我喜欢惊险娱乐活动的身体刺激经验。 
    (9)我喜欢亲自动手做而不是看说明或录影带。 
  音乐旋律智能: 
    (1)我有个好听的歌喉。 
    (2)我能辨别音准。 
    (3)我常听音乐。 
    (4)我会弹奏乐器。 
    (5)生活没有音乐会很无聊。 
    (6)脑海中常会出现音乐旋律。 
    (7)我知道很多歌曲的旋律。 
    (8)在工作时我会哼小曲或打拍子。 
  (9)我喜欢KTV。 
  人际关系智能: 
  (1)人们常会来征询我的意见。 
  (2)我喜欢团体的活动。               
    (3)我至少有三个亲密的好友。 
    (4)我有一些死党。 
    (5)我喜欢和别人一起玩的游戏(跳棋)。 
    (6)我喜欢教个人或团体做某件事。 
  (7)当我有问题时,先会想到找别人而不自己解决。
  (8)我认为我是个领导者。 
    (9)我在人群中感到很舒服。 
    (10)我喜欢参加聚餐等社会性活动。 
  (11)我不喜欢一个人独处。 
  自我认知智能: 
    (1)我经常沉思反省或思考人生重大问题。 
    (2)我愿意了解别人的看法以便更了解自己。 
    (3)我能独自面对挫折。 
  (4)我有自己的特殊爱好和兴趣。 
    (5)我有确切的人生目标。 
    (6)我清楚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7)我宁愿待在宁静的小木屋,不去人多的观光圣地。 
    (8)我认为自己意志坚强。 
    (9)我坚持记录个人生活事件的日记。

多元智能问与答
 1.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是怎样定义智能的 ?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反对把智能视为人人多少都拥有的一般能力或潜能这种约定俗成的想法。他把智能定义为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同时每种智能都必须受到最少一种社会文化所重视。只有这样,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发展的各项宝贵智能,才能够学以致用,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 多元智能有哪几种 ?
  多元智能提出的时候有七种独特标准,包括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不久前加德纳教授又在先前所订出的七种智能之外又加上新的自然观察者智能。所以多元智能会随人类文化发展而演变,它是有生命力的,所以将来的多元智能可能不止八种。 
  3. 多元智能理论最重要的理念是什么?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说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与性质却呈现许多个别差异,各人的智能光谱 (Intelligence Spectrum) 就各如其面,人人各不相同。
  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性,在于人类创新进步、成功、快乐的因素,都可从发现自我多元智能的可塑性开始。家长和教育者须知,各种智能是以潜能的形态存于我们心灵之中,只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教育,几乎每个人的所有多元智能均能达到相当高度的发展,而且可以远超乎我们所预期的境界。
  由于这些智能都是我们所生活的文化社会所高度重视的,多元智能培育正是适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其目标是真正考虑到个别差异,彻底因材施教。
  4. 如何评估孩子的多元智能,描绘每位儿童的智能分布? 
  人类在儿童阶段已经演化至能够展现数种优势智能,心灵在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时拥有处理数种不同符号系统的潜能,因此每项智能应遵照各项潜能的核心内涵和发展规律作实际评估,主要途径是观察儿童在学习共同生活过程中所展现某种优势潜能倾向。
  家长可以观察儿童特定智能的不恰当行为,因为这些信息可能暗示学生应该如何被教导。家长也可多留意儿童在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的时候,他们倾向做些什么?
  家长如果选用多元方法教授同一内容的话,就可以很容易看到孩子对各种智能要求的反应是多么的不一样,从而知道儿童倾向的智能运作形式。
  条件许可的话,应该咨询专业智能评估机构,进一步提供机会观察孩子如何运作每项智能。孩子所经常展现的智能,进行有系统的观察和记录,经综合分析后可制成儿童智能光谱??多元智能剖面图。
  5. 如何充分发挥儿童的多元智能?
  由于儿童各具不同的心智面貌,所以他们各自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符号运作系统回应不同种类的内容信息,教师(或家长)可以利用智能光谱进行分析,儿童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学得更快、更好,再决定如何利用儿童的优势智能带动发展其他有待发展的潜能。
  因此,教师(或家长)必须有能力采用多元途径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但这绝不是要求每个孩子都需要通过多种符号系统学习同一内容以促使多元智能都达到卓越的水平。
  除个别化教学外,教师(或家长)可以组合不同心智类型和水平的儿童进行小组活动,利用他们互补的潜能,通过多元智能的教育途径进行合作学习,兼顾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同情心、责任感等美德。
  6.在推行多元智能时最应该重视的是什么? 
  我们应该注重通过多元途径来教育儿童,但并不是那种与社会文化和生活脱节的培育。由于多元智能教学目标,正是多元文化社会所备受尊崇和赖以有效运作的各行各业人才的能力和素养,所以我们最应该重视的也就是培育儿童各主要行业和社会活动所珍惜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也要重视儿童有能力通过不同表达方式与其他人作有效沟通和妥协,以及懂得尊重多元文化和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并不赞同灌输书本知识和死记硬背,也不赞同利用传统IQ测验评量多元智能水平来评价每个孩子。正确的评价方法是以行为评估来审视儿童多元智能的综合成长而据此反馈对孩子进行教学和训练,以及来发现每个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
  7. 家长 / 教师在多元智能教学和训练中所担当的角色?
  家长方面:教师需要定期将形成的评估结果通知家长。反之,家长在有需要时也应该对孩子进行持续性的智能评估,以长期监控儿童的综合成长,共同商议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
  教师方面:通过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多元智能评估系统将反映每个孩子的各种智能分布情况,绘出典型多元智能光谱类型,以便教师按照孩子的情况设计课程,达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目标。
  8. 了解这些智能,对您教养孩子有什么作用呢?
  在许多现代的快乐新父母书籍中,您一定发现:"给自己足够的弹性,给孩子足够的信心",是很重要的教养态度。而多元智能的重要就在于:它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发挥与成功机会。
  一旦我们有多元智能的观念,便可以学会用较为宽广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一举一动,来发觉孩子的不同潜能。如此一来,也就比较不会落入过去传统"只求考试成绩好"的桎梏中,而忽略孩子的其他能力;甚至也不会因此给自己和孩子过多的压力和期待。因为懂得适才适性,不仅让孩子能尽情探索和发挥,也是让自己成为快活轻松的父母!
  9. 如何认识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突破?
  加德纳打破了一般传统智慧理论所信奉的两个基本假设:(1)人类的认知是一元化的;(2)只要用单一、可量化的智力就可适切地描述每个人。
  当然他所提的每一种智能并非空口说白话,他有建立了一些标准,以判断一项"才能"是否实际上就是一种"智能":每一种智能都必须具有发展的特征;必须有一些奇才或所谓的"白痴专家"来加以佐证;能提供一些大脑部位分区专司此智能的证据及此种智能所支持的一套符号或记号的系统。
  而我们每个人在这七种智能上所拥有的量参差不齐,组合和运用他们的方式亦各有特色,所以每个人都有其长处所在。相对于许多只能测量人类能力狭小范围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多元智能理论对"人何以为人"提供了一个更开阔的图像,且让我们深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状元"不再只是理想而已。
  10. 如何让您的孩子接受多元智能所带来的种种正面影响?
  首先,请先仔细观察您的孩子吧!看看他是不是在这七种智能上分别有不同的表现?看看他最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知识、表达自己?然后,还要提供给孩子多元的学习环境。
  毕竟,只有制造多元的学习环境,才能知道究竟什么才是对孩子最适合最好的协助,究竟什么才是让他能够做完整的发挥创造!而且,还要再提醒您!记得给自己一个多元开放的心情,去欣赏孩子多元的智能表现! 
 
多元智能之"批判"?
  自从99年以后多元智能开始传入中国后,一时间多元智能开始成为幼教界的宠儿,从多元智能一书的翻译(非专业人士翻译的,不过总体而言很通俗易懂),到多元智能课程、多元智能测试纷纷引入,大有蒙氏当年传入中国的燎原态势,那么到底有多少人明白什么是多元智能,拿多元智能炒作有多大的意义。
  我想表达一下自己的个人观点,需要说明的是,我得到的资料均来自译文,而非英文版,观点也因对整个幼教市场把握之所感!欢迎大家拍砖,欢迎有持完全反对的观点出现,本人也将在网站贴出!!
  多元智能是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领导的《零点项目》的研究成果,他于1983年正式系统提出,并不断完善。
  多元智能理论怎么出台:美国是一个盛行智商测试的国家,入学前学生都会经过这样的测试,来确定孩子的智商高低,但是他们通过研究(翻阅资料和研究各类天才、特殊儿童)发现智商的测试方法是不合理的,为了解决这种不合理,他们提出了一种主观的推论(是在一定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个体共同的智能算起来最少在7种以上,包括数学逻辑、语言、空间、音乐、身体、人机关系、自我认识等,每个人所有拥有的智能是不同的,所有人都拥有多种智能。
  好像看起来很简单的理论啊,不过据书中介绍,加德纳的理论在美国演讲时,得到了狂热的追捧,尤其是针对教育界的人士(要知道,智商、智力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为何没有得到心理学家的认可,而是教育界,大家可以思考)。
  多元智能的现实意义:多元智能的意义就是告诉大家,一个人不可能通晓所有的智能、教育机构应该在开发儿童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的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这不是咱们中国人一直提倡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嘛?)
  多元智能推广意义:多元智能源于对一元的智商测试的批评,因此在多元智能实施的过程中,重视评价和多元智能的测试,成为多元智能教育机构的重要特征。
  理想中的多元智能教育机构(幼儿园)是围绕幼儿为中心的教育,有专门的评估专家(可以是接受过培训的骨干教师),针对每一个儿童进行动态的过程化的评估,从而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中国多元智能现状及我的观点
  目前多元智能成为一些民办幼儿园炒作概念或者某些教育中心进行测试牟利的手段,而且还打出了一些新的名词、多元智能英语、多元智能珠心算、多元智能早期阅读,让我不禁想起,蒙台梭利双语这一概念,而一些好的幼儿园或者踏踏实实做教研的幼儿园,并没有急于完全采纳。
  在我看来
  1、多元智能的概念是值得借鉴,但是作为一种课程模式,它的历史非常短暂,从我所了解的幼儿园里的多元智能课程(美国的)来看,多元智能课程的基本特征体现为建立多元智能区角、围绕儿童为中心,开展主题活动,而这些特征,其它的幼教课程模式早就提供了,我并不认为它的课程有什么独特之处。因为,我个人并不认可多元智能课程模式一说。(也许以后会是吧)
  2、多元智能中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内容是动态的评估,它重视对儿童的观察、记录、档案工作,从而对每个儿童有一个总体全面的评估,反对一次性的评价和智商测试。把里面的一些元素运用到日常的幼儿园工作中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通。
  3、多元智能在中国更容易陷入评估-分科教学这样的模式,评估正好对应大家喜欢测评,分科正好对应多元智能的各个智能,而这与我在"好的幼儿园标准里"一文中所提到的是有所悖逆的。
  4、任何一种课程模式都需要踏踏实实的本地化、园本化,中国很多幼儿园踏踏实实做了很多好的摸索,借鉴其中的一些内容,让园本化的内容更加具有生命力是可以的,但没有必要跟风。
  作为家长,不要盲目追风,不要被这些新概念所迷惑,要知道,几个世纪以来关于幼教的研究,从蒙台索里,到highscope(皮亚杰认知课程模式),到reggio,到多元智能,其核心的内容是没有太多改变的,都要求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尊重幼儿的行为、重视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中!!
  关于oldyou专辑的说明,我个人发表的言论均出自个人之感想,所以不是非常严谨的研究性论文,很多时候是想多少说多少,大家(尤其是泰斗级人物)不用在某个细节上跟我较劲!!!

儿童智商与环境因素
 儿童智商与环境因素-孩子智力开发
  孩子的智商高低、除与遗传、营养以及早期智力开发等因素有关外,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也特别重要。 
  宁静益智:研究表明,生活在宁静,柔和环境中的孩子智商较高,而一个噪声的环境则使智力发育障碍。美国研究人员用小鸡作实验,发现高强度噪声可以在数小时内损害大脑细胞,仅持续两天,与耳朵连接的神经细胞即开始萎缩甚至死亡。法国的试验亦显示,噪声在55分贝时,孩子的理解错误率为4.3%,而噪声在60分贝以上时,理解错误率则上升到15%。因此,应让孩子尽量避免各种噪音的干扰,有利于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和睦益智:家庭和睦,气氛融洽,充满亲情之爱,可增进孩子的智力。相反,夫妻反目,争吵不休,孩子享受不到母爱和父爱,这种恶劣的家庭环境,致使孩子心情压抑、孤独,生长激素减少,使孩子身材矮小,智商降低。 
  交往益智:交往既能扩大信息,也是促进脑功能的重要措施,儿童尤其如此。美国一位生理学家追踪观察一组儿童达10年之久,发现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即喜欢和成人打交道的孩子,其学习成绩普通较好,而不愿与成人交往的孩子普遍较差。这提示,成人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有助于增进儿童的智力发育。相反,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智商也低。因此,家长应多鼓励孩子走出家庭,与同龄和高龄儿童,甚至成人交朋友。 
  芳香益智:在孩子的居室和教室放一些花草或芳香物品(如芳香枕巾、书笺、香袋等),或洒一点天然的香水,造成一个香气洋溢的环境,有益智的功效。科学家认为,与一般环境比较,生活在芳香环境中的儿童,无论视觉、知觉,接受与摹仿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奥妙在于芳香能给人一种良好刺激,使人心情松弛,情绪高涨,增强听觉与嗅觉及思维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智商。 
  颜色益智:淡蓝色、黄绿色以及橙黄色能振奋精神,提高学习注意力;而黑色、褐色、白色可损害智力,降低智商。故将孩子的居室或教室的墙壁悬挂一些淡蓝色背景的挂画或条幅,将有助于孩子学习。 
 
儿童智力成长母教胜于父教
  这项研究成果是安徽医科大学儿童医学专家唐久来等经过近10年的努力所取得的。专家们采用国内外先进的 儿童智力研究方法,对400多名儿童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研究,并对影响儿童智商的环境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最终得出"母亲对儿童智商及后天智力开发影响大于父亲"的结论。
  据介绍,在影响儿童智商的遗传与后天智力开发与环境两个方面,中外专家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即遗传因素占61%,后天智力开发与环境因素占39%。父母与子女智商相关系数都很大。唐久来和安徽医大的专家组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在遗传方面,对中国儿童智商的影响,母亲方面与父亲方面比较约为5:4。
  在父母对儿童智商后天开发与影响方面,母亲的因素也明显高于父亲。专家们把儿童出生后对智商影响的最大的23个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结果发现,居于第一位的是家庭教育,其次就是母亲的文化素质。而在家庭教育这一最重要的因素中,母亲的作用占主导地位。其它影响儿童后天智商开发的是胎次、父亲文化素质、怀孕月份、家庭类型等。为此,专家指出:女性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是优生优育的最为重要因素。

早慧儿童有哪些表现
 1、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什么都想知道,对什么都好奇。 
  2、善于发现问题。能在其他孩子认为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
  3、观察细致。善于观察出其他孩子容易忽视的,然而对整体或整个事物至关重要的细节。
  4、思路宽阔。思路广、思路宽,善于举一反三,问一知十,触类旁通。 
  5、自信心强。什么都想自己做,相信自己能把想要做的事做成。 
  6、想象力丰富。联想丰富奇特,能从一想到二、三,还能想到看来毫不相关的四。
  7、记忆力惊人。能把难记的事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场面加以记忆。 
  8、语言表达水平高。喜欢模仿大人说话,说话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9、好胜心强。不论什么情况都不服输,喜欢超过别人。 
  10、有领导能力。办事爽快,有组织才能,其他孩子乐意听他指挥。

3~6岁幼儿可以具有的数学概念
3-4岁:
●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如颜色、大小或长短、形状等进行分类。
●学会区分"1"和"许多",并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会比较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两个物体。
●能从5个以内的物体中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物体。
●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能根据图形的名称取出图形,并说出名称。
●学会以自己为中心,区别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认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
4-5岁:
●学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如高低、粗细、轻重等进行分类。
●能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学会正确地为10以内的物体点数。
●认清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认识比较粗细、厚薄、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
●能认识长方形、椭圆形和梯形。
●初步理解平面图形间的简单关系。
●学会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前后方位。
●能按指定的方向如向上、向下或向前、向后运动。
●认识昨天、今天和明天。
5-6岁:
●能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正确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认识3个相邻数的关系。
●认识宽窄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学会简单的测量方法。
●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认识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
●以自己为中心,学会区分左右,并学会向左或向右运动。
●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
●学会看日历。
 
左脑、右脑和脑功能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称谓左脑,右半球就称为右脑,它们主管的功能有区别。
  右脑的功能是感性直观思维,这种思维不需要语言的参加,比如掌管"音乐"、"美术"、"立体感觉"等。而左脑的功能是抽象概括思维,这种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主管"说话"、"写字"、"计算"、"分析"等。例如,成人严重中风如病变发生在左脑,往往会造成失语症,出现部分或完全丧失语言能力,但他却有意识,能够理解别人说的话,但往往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左脑和右脑半球的这种优势形成不是先天就形成的,它与后天的劳动分不开的。大多数右利手人的大脑左半球具有言语优势功能,即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高度发展。左利手人的右脑半球具有非言语优势功能,各种感知觉高度发展,善于形象思维。左、右大脑虽然具有不同的主要功能,但在它们"工作"时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们是互相协助工作的,共同来反映客观事物。
  在小年龄儿童,左右脑的优势尚未完全建立之前,如果左半球受到损伤,还可以在右半球建立起右半球的功能,使语言技能得到恢复。而不像成人那样,脑的发育已经成熟,左右脑的优势已经建立,一侧遭到损伤,就很难在脑的另一侧得到功能的代偿。
 
听觉:听分辨能力与学习有关吗
  小羽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平时活泼好动,显得非常聪明伶俐。然而却有一个让老师、家长头疼的毛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声音反应迟钝,经常听错老师的话。
  比如:学汉语拼音时,经常t/d,k/g不分,甚至将布置的作业记错了。而且小羽说话时有些发音也不准确。
  经过向专家咨询及测评,小羽的家长知道了:孩子的智商、发育系统都正常,问题出在听讲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专家建议家长对小羽的训练应首先从听觉辨别力开始。小羽的父母很奇怪:听觉的辨别力也与学习有关吗?
  我们已经知道人通过听-说通道接受信息包括三个过程:听觉收讯过程、听觉联合过程、语言发讯过程。这三个过程畅通无阻,人才能真正听懂信息并做出恰当反应。
  而听觉的分辨力恰恰是听觉收讯过程的基础环节。儿童只有会准确分辨各种声音,将信息听清了,才有可能记住正确的知识并做出准确的反应。儿童听觉分辨力低下,往往对相差不大的语音容易产生混淆,从而使语言的接收出现错误,妨碍对教师授课内容的理解,并对儿童的发音、阅读也会有很大影响。
  此外,有些孩子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做,破坏规则,不按时或不按要求完成作业,也与听知觉的辨别力有一定关系。由于听不懂或听不清而屡犯错误。前面提到的小羽,恰恰就属于这种情况。可见,听觉的辨别力与学习能力提高是密切相关的。
  那么,训练儿童的听觉辨别力,具体可以提高儿童哪些方面的学习能力,又如何进行训练呢?
  1. 听觉辨别力训练可以培养儿童倾听的习惯和乐于收听音响的动机。学会倾听对于学校的学习乃至人际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儿童虽然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但却对声音的反应迟钝。
  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缺少倾听声音的习惯。促进儿童收听的动机,则可以使儿童对各种声音感兴趣,这是提高他们声音敏感性的前提。因此,我们在训练儿童听觉的辨别力时,应注意活动的趣味性。
  比如:在孩子的房间中藏些发声物品,让儿童辨别声源方向并将物品找出来;还可以让儿童听声音找图片等等。总之,活动设计应灵活多样,将听-视-动多种活动结合起来。
  2. 听觉辨别力训练可以丰富儿童听觉的经验、提高听觉的敏感性。听觉辨别力的训练材料是非常广泛而灵活的。凡是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声音皆可有选择地录下来,让儿童听音辨别。如:钟表声、乐器声、交通工具声、人的说话声……儿童倾听的声音多了,自然也会提高对声音的反应速度。
  3. 听觉辨别力训练能提高儿童准确辨别相近的声音、语音的能力。这也是听觉辨别力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让儿童分辨相近音的大小、快慢、长短的区别;识别相似语音,如:眼睛/眼镜,k/g等等。在语音识别过程中,要注意儿童视、听、动的结合,如:让儿童观察发音的部位、声音的产生等。
  总之,儿童听觉的辨别力是听讲能力的基础,当孩子出现听不清或发音不准而又确定无生理上的问题时,您不妨对他进行一下听觉辨别力的训练。

怎样开发学龄前儿童的智力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长知识的关键期,怎样可以更好的开发儿童的智力呢.
  首先家长应该掌握学龄前期儿童智力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随意运动及口头言语的发展,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及想象力的发展,创造力的萌芽及发展,好奇多问是其特点,这是学前儿童智力开发的基础.学龄前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基本方法是:①组织和安排多种游戏活动,从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②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学习, 不断发展孩子的感知觉,发展孩子的言语,以及孩子的各种能力,简言之就是是玩中学.
  (1) 感知觉的培养:感知觉是认识的门户和基础,儿童感知觉能力的发展,对于他们以后认识世界,掌握知识,以及从事各种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终生的实践意义.经常带孩子观赏大自然的风光,以扩大他们的视野及开阔他们的眼界,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摸?多闻以促进其各种感知觉功能的发展.
  (2) 语言能力的培养:3~6岁是儿童熟练把握口头言语的时期,良好的言语训练能加快这一进程.可以通过游戏?实物?儿歌?识字卡等,教小儿说话,背诵简单的儿歌及复述简单的故事,注意正确的发音,培养孩子辨音能力,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并让孩子懂得词义;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物向孩子提问,如外出时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等,并要求孩子回答.
  (3) 观察力的培养:大自然千变万化为孩子观察提供了最丰富的材料,家长有意识地带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并引导他们观察自然景色及其变化,能大大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游戏?泥塑?图片?幻灯及各种实物等活动,练习儿童观察能力;引导孩子观察每件日用口的用途(基本及多种用途)等.同时要培养儿童观察地随意性?组织性及顺序性.
  (4) 记忆力的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记忆是形象记忆,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比较注意也容易记忆,年龄愈小,图片?实物?图画等在保持和再现所起的作用愈大,可以通过观察图像?实物等让孩子讲出所见的事物,通过讲故事后让他们复述等来培养其记忆力;要培养孩子的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及记忆的持久性与正确性.
  (5) 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人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是从小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学前期儿童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培养其思维能力时要注意与具体的形象相结合,如讲 "动物"这个概念时,要联系孩子在动物园所见到的各种动物,说出这些动物各自特征及它们的共同点,使孩子真正懂得什么是动物.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小儿安排一些富于想象力的思维能力的活动,如做游戏?玩魔方等,使其在活动中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其想象力及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孩子多提问,让孩子预想事情的结果等.
  (6) 创造力的培养:学前期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埋藏,其创造的欲望仅仅开始萌芽,需要去发现?去培养及引导.可以通过具有创造性的游戏?手工?绘画?编故事等培养其创造力,让孩子多参加实践操作如参加小制作?泥塑等,使儿童看到自己的成果,体会到乐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还可提出各种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让孩子想并回答,如 "你能用几种方法玩皮球?" "你能用几种方法系鞋带?"等。

最佳早教时间发展左右脑
   早教概念早已普遍为婴幼儿家长所重视了,在踏入21世纪后,专家提出的全面发展宝宝左右脑的问题也越来越被年轻父母们所关注,但是父母们比较注重宝宝哪些脑部功能的训练,宝宝的脑部是否能得到全面和均衡的发展,如何做到左右脑全面发展这些问题,年轻父母们是否有正确的认识呢?
  日前,为了解3--6岁父母对以上问题的看法,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3--6岁幼儿父母进行了一次关于全面激活左右脑对孩子脑部发育重要性的调研,并邀请武汉大学早教专家杨健教授对该调研作出了详细的分析。
  一、三地亲子关系比较:
  调查显示:三地85%以上父母和祖父辈亲属每天都能抽出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陪伴孩子玩耍,特别是广州方面的家长较为注重亲子关系,被访家长全部每天陪孩子2小时以上。而北京约有15%的父母每天只有1个小时陪伴孩子。
  二、最佳早教时间:
  我国幼儿父母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普遍较上世纪九十年代有明显的提高,尤其是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认为越早越好。如北京的90%的调查对象认为从0岁开始(其中包括怀孕期)这是近几年早期教育工作的普及带来的结果。但广州家长对"最理想的开始早期教育的时机"的答卷值得关注,其中有7%以上认为小孩子3岁以后才是最好时机。这说明广州家长的早教意识有待提高。
  三、左脑VS右脑:
  全面开发左右脑、均衡发展是理想的教育。但杨教授认为,婴幼儿时期,右脑开发的重要性更显突出,遗憾的是三个城市的家长在注重左右脑开发时,本来应偏重右脑开发的,却往往在左脑开发方面有稍重的比例,三地平均为55%左右。这多少反映最重视早期教育(如北京)的城市,在内容上有可能偏重数理逻辑方面,而不太重视艺术之类的内容。在家长对早教的具体观点上,值得注意的是"早教的过程是一种能力培养的过程"这个命题真实是有缺陷的。因为早教不仅仅是能力的培养。然而北京的家长竟有95%同意这个观点。有趣的是,上海相反,几乎100%不同意这个观点。这说明北京的早教宣传存在某些偏差。另外,"孩子的玩耍并不是学习"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孩子游戏和学习不分,学中有玩玩中有学,但家长的认识很不统一,广州有四分之一的调查对象认为是对的,北京父母只有10%的比例,显然有良好的基础,但上海父母不这样看, 大约80%认为玩耍不是学习这个观点需要进一步向家长阐明。
  四、奶粉产品的选择:
  三地消费者对奶粉的选购比较理性,重视质量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带来的好处。这一点三地父母的认识基本上趋同一致。这为国内外奶粉厂商如何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做好服务带来信心。最后,杨教授总结道:上海的消费者理性较高,较注重实际,北京的早教意识最好,但稍偏重左脑开发,广州的消费者在早教观念上有待提高。但广州消费者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注总体说是最好的。
  专家通过这份问卷发现了三个最显著的早教误区,并针对这六个误区设计了一套解决方案。这套方案主要围绕"充足营养"、"益智游戏"和"父母参与"三个脑部全面发展的重要元素,小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启智操、益智游戏和参观有意义的展览馆等内容组成。为了让消费者可以亲身体验正确的早教方式,从全国消费者当中抽出了十五个幸运家庭,11月初这十五个家庭将会到香港进行一个激活左右脑的启智之旅!在此次活动中,杨教授将与家长、孩子通过游戏和参观等多种形式展示给全国的家长正确、科学的早教方法,同时对国内家长们的早教认识误区在理论和实践中作出正确示范。
  左右脑智能分工小贴士:
  根据专家的研究成果显示,人的左右脑分管不同的功能,左脑称为"学术脑",主要负责语言、逻辑、数学、顺序、符号和分析等功能,简单地说就是运用逻辑思维把事情调理化,在幼儿时期,通过训练孩子背诵诗词,学习生字,练习简单数字加减法等等都能刺激孩子的左脑发育;右脑又称"艺术脑",主管韵律、节奏、图画、想象、情感、创造力。换个说法,孩子是否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右脑起重要作用。通过舞蹈训练、画画、让孩子做简单的设计和家长多进行亲子沟通都对右脑发育有极大的帮助。
 
用音乐培养心灵的美感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音乐智能在人类个体天赋中是最早出现的,但音乐天赋要得到正常发展,还有赖生活和教育的环境。如何发展幼儿的音乐智能?父母有必要对音乐智能的构成成分及早期音乐智能的特征和年龄特点作些了解。
    (一)音乐智能的构成成分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其基本要素是节奏、旋律、音色及曲式的整体结构等,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材料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
    情。根据音乐自身的特点,音乐智力构成成分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听觉感受,此外,对音的记忆、听觉想象力、对音乐的情感内容的内心体验、对音乐的理性认知。都是音乐智力的重要构成成分。
    (二)音乐智能的发展
    出生-2岁:2个月的婴儿能模仿其母亲所唱歌曲中的音高、音响和旋律轮廓,4个月的婴儿能模仿节奏、结构,到了1岁时,婴儿特别喜爱对熟悉歌曲的倾听、跟唱、动作反应或用玩具、盆罐等器具敲击出声音;2岁左右表现出对乐器的兴趣,喜欢反复唱同一首歌曲。
    2-4岁:对具有强烈节奏的音乐感兴趣并有反应,能感觉到音色的差异;喜欢重复地听、反复地唱同一首歌或只会唱一首歌中的片断,但与别人合唱时
    音调尚难配合。
    4-6岁:喜好唱歌,能正确配合音调和节拍与他人合唱;能做出与音乐旋律相配合的动作,能辨认并适当地使用乐器。
    (三)早期音乐智能的表现及其培养
    音乐智能的早期表现有:喜好选择音乐活动;能准确地定音;容易记住一个曲调,还能顺利地正确地唱出或演奏出这个曲调;较早地注视乐器并开始抚弄、操作乐器;能很快地学会识谱;能自己发明简单的小乐器;能自己创作曲调等。
    如果发现孩子对音高、节奏、音色敏感;对音乐中的情绪、情感感受力强;对音乐的整体结构也有感受,就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习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习用音乐来放松;使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及强烈的学习动机,保持对音乐听觉的敏感性。可播放经典音乐,听音乐家演奏、唱歌,也可挑选孩子喜爱的乐器进行培养。尤其要鼓励孩子的自发性音乐活动。 
    对幼儿音乐智能的开发和培养,其目标不在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和谐、统一),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发智力和创造性,以发挥音乐活动在身心两方面发展的特殊功能,这才是音乐智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价值。
 
多元智慧理论与儿童右脑的早期开发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得纳的多元智慧理论是一种关于智慧本质及其发展的理论。加得纳的多元智慧理论将人的心智分为七种──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肢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
  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这些智慧不断受先天及后天的影响启发或关闭;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只是在知识的传授,更是在发掘并引领这些智慧的发展。
  而现代脑科学也逐步揭示了人类思维的生理机制,一个人的左右半脑存在明显分工。左半脑是抽象思维中枢,右半脑是形象思维中枢。左半脑思维材料侧重语言、逻辑推理、数字符号等,右半脑思维材料侧重事物形象、音乐形象、空间位置等。
  科学研究还发现,如果对两半脑中的未开垦处给予刺激,激发它积极配合另一半脑的作用,结果大脑的总能力和效率会成倍的提高。
  日本医学博士品川嘉也在他所著的《儿童右脑智力开发》一书中指出:"如果将人的左右脑比作为人,那么,左脑就是那种循规蹈矩,缺乏情趣之类型的人。而右脑则是意外型洋溢着创作欲望,充满活力之类型的人。"
  可见,右脑与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历史上有不少人利用右脑的智力开发,在各自的领域成为灿烂的明星。意大利的天才达芬奇、西班牙的绘画大师毕加索、美国电影艺术家卓别林,都是较好地开发了右脑的人,他们的左手能和右手一样灵活地从事操作。
  由于左脑主管人的日常学习生活和重要的思维活动,其使用频率高,因而也开发得较好些,有关研究材料证明:在教学上抽象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几十倍,可见我们在科学文化的学习上右半脑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为了开发大脑潜力,使大脑两半球获得均衡、良好的开发,从小学阶段起注重利用儿童美术教育进行右脑早期开发,挖掘右脑固有潜力,从而促进全大脑开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美术,是一种创造性的造型艺术,美术课可以用线条、色彩等空间信号,给予学习以形象思维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是对学生进行右脑早期开发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记忆和想象力是开发右脑的第一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有四大功能:记忆、想象、理解和推理,而其中记忆和想象是最基本的功能,没有记忆和想象,就谈不上思维的创造发明。形象能增强记忆,利用形象又能开发右脑,因为,右半脑是形象思维中枢,也只能用形象来开发右脑才是合理的。以下两种记忆方法是可行的。
  1.愉快记忆法
  "人逢喜事精神爽"。实验证明处在喜庆中的人的联想量要比处于愁闷中的人的联想量大20%。
  在指导学生完成命题创作时,根据题目的要求,启发学生在创作前作愉快回忆,如创作《我入队了》可让学生回忆自己第一次戴上红领巾在队旗下宣誓的情景,要求学生把细节回想得越具体越好,并在回想时,随着情节的发展,脸上会表现出兴奋、愉快的表情来,不要把这种表情掩藏起来。
  这有利大脑源源不断的释放有利的记忆因子,加速大脑进入想象的兴奋记忆状态。其结果证明:美好的形象能调动大脑的积极性,是括宽深化记忆的途径。
  2.奇特的形象记忆法 
  奇特形象互相撞击能产生非凡的记忆。司空见惯的东西你不一定注意它,而"新?稀?奇"形象却会优先反映。要学生记住画中国画的步骤:勾、皱、擦、点、染,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买菜的过程:勾(勾)好菜,称(皱)菜,插(擦)入菜蓝里,点(点)钱,然后(染)离开。让学生在新奇的形象思维中记住了画国画的四大步骤。
  二、发挥想象力是开发右脑的又一途径
  1.集体思考法
  无论谁都可以参加,提出有关的想法来对集体作出贡献。如《圆的想象》一课,通过学生对圆形物体天南海北的回忆、想象、互相启发,达到互补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2.列举一览表的方法
  如《漫画笑》,教师列举出各式各样的笑容(图像):大笑、讥笑、狂笑、嘲笑、相对而笑……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智慧。
  3.适当的提问来诱导学习
  提问时注意在最近智力区,以满足其创造的欲望,避免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积极思维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学习了对比色后,我编了"红配绿,丑得哭",然后提问:"谁能编出黄配紫的顺口溜?",学生发言:"黄配紫,花鼻子","黄配紫,我爱你"……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
  4.情景想象
  设置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如《老师发怒了》《乡间小路》等课,教师的突然发怒,学生的惊讶,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力,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奠定了基础。课堂上《乡间小路》音乐的播放,使学生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想象力。
  5.运用抽象的形象,激发起丰富的想象
  这在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大师的言论中也有记载,如达芬奇就说过,他从一个崩溃的墙壁上的污点中得到启发。如《我心中的色彩》,在教学生色彩感知的同时,触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如学生对蓝色调、具有流动感觉的造型图象想象是:大海、晨雾、米花、蓝绸、瀑布等。
  三、有意使用左手,刺激右半脑,促进右脑机能的开发
  据专家们统计,大约有60%的左撇子是左半脑为数字脑,右半脑为模拟脑,,这样看来,左撇子大多数是模拟脑占优势。据统计,左撇子成长为艺术家、建筑师的比例,要高于右撇子。
  这是因为模拟脑优越的左撇子具有较高的空间认识能力,他们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创造力都较强。因此,在教学中应增添一些左手运动的内容。如用左手涂蜡笔,左右手协调泥塑、撕纸、剪纸,用左手线描等等,这样会促使学生的数字脑和模拟脑平衡发展。
  右脑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要遵循多元智慧理论,探索开启右脑智能的途径,按照形象记忆──想象力──创造力──协调左右半脑的步骤,实现右脑机能的开发,以期实现全大脑的开发,促进学生多元智慧的的发展。
 
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论认为如果能早期发现孩子智能的长处与不足,就能帮助孩子适度的发展或弥补。幼儿园教育可以通过这样的发现和了解,来设计与安排:何时、何地、以什么样的内容、方法来帮助孩子。怎样的幼儿园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完成这样的人物呢? 
  多元智能幼儿园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符合平衡发展的活动 
  幼儿园的所有学习活动,必须符合多元智能学习的理想,并提供完整的学习模式。孩子透过"主题"或"专题"的探讨,来了解与生活相关、有益处,而且是感兴趣的题材,同时也可以进行小规模的实验、操作,并体验多元化、个人化、合作化等有价值的学习。 
  另外,提供可以刺激多元智能发展的丰富环境,运用非传统方式来学习传统学科,提供多元的表达途径让幼儿发表,包括口语、文字、艺术、音乐、肢体舞蹈等,还可以记录学习过程和操作历程,以催化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二、进行个别化的学习 
  多元智能非常重视"个别化"的学习,亦即尊重孩子自己的经验、兴趣和智能倾向。传统教学只注重单一标准的学习方式,使得许多孩子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或是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因兴趣不合觉得无趣,而放弃探讨、研究。重视个别化学习的幼儿园,包容所有智能的个别差异和其最终结果,使教育与智能相互配合,启发学习者最大的潜能。 
  三、社区化的学习 
  多元智能教育强调要以"真实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内容,以帮助孩子适应未来的世界,所以,学习必须从生活环境和经验中开展,也因此幼儿园变成了第一个实验室。 
  幼儿园在园里要学习接纳别人、了解别人和自己的不同、学习与人互动,从认识自己扩展到认识社区、社会,进而适应社会。为了让孩子有真实的生活经验,强调多元智能教育的幼儿园,不只是简单的带孩子走入社区,也会把社区带进学校,透过参观、参与,实际进入社区,接触真正的生活环境。 
  四、自由探索,完整纪录 
  发现与探索在幼儿的学习历程中非常重要,也非常珍贵。强调多元智能教育的幼儿园,不但会设计丰富的学习环境来启发孩子的智能,更能允许孩子自由探讨和操作,并且鼓励他们发问。透过探索可以发展逻辑、推理的能力,操作活动可以培养精细的动作技能,与人互动可以培养语言的对话能力。 
  在多元智能幼儿园里,老师扮演环境的设计者、学习的观察者,在活动中,老师随时要观察、做笔记,真实、完整的纪录孩子的发展,以便作为帮助孩子的参考,使其在擅长和不擅长的智能领域有所成长。 
  五、有正确观念的专业师资 
  多元智能是一个理念,要落实多元智能教育的理想与做法,首先教师要做教育理念的改革。就教师的角色而言,传统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任务者,多元智能教师则是唤醒智能的启发者,传统教师是权威者,多元智能教师则是设计者、辅导者、观察者和协助者。而教师的能力也随多元智能教育的需求,必须具备更多元的能力和扮演更多元的角色。 
  六、家长和教师的良好互动 
  教师需要定期将形成的评估结果通知家长。反之,家长在有需要时也应该对孩子进行持续性的智能评估,以长期监控儿童的综合成长,共同商议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通过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多元智能评估系统将反映每个孩子的各种智能分布情况,绘出典型多元智能光谱类型,以便教师按照孩子的情况设计课程,达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目标。 
  理想的多元智能幼儿园会以非传统的学习方式,采用不同模式的多元课程,运用不同的途径,让孩子学习和理解各类学科、生活技能,并且鼓励孩子将这些知识应用与生活问题和社会适应上,同时鼓励孩子发挥其独特智能,或把不同智能组合,发挥更大的潜能。此外,他们也会把校园、教室经营得像博物馆、图书馆、社区、动物园般新奇、引人入胜,而且有一种自由、尊重的气氛,让孩子愉快的探索,融合多样的指导方法,鼓励孩子在不受限制且目标明确的环境中,汲取灵感,深入研究。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对智能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深入,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国外流传进来,为越来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纵观幼儿教育的内容、方法、目标,学习的弹性化,明显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兴趣和智能的全方位发展。希望幼儿园提供给幼儿丰富多彩的机会,并以社会的需要做有意义的智能培养,以帮助孩子发展个人潜能,充分培养他们的多元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
  对于智商概念和智能一元化的怀疑是普遍的。有瑟斯通(L.L.Thurstone)、齐尔福德(J.P.Guilford)和其它批评者的著作为证。但在我看来这些批评还不够,上述智能的全部概念都应重新检验,并像实际情况那样加以替换。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测试和测试的数据中彻底解放出来,注意一下另一种更自然的信息来源,那就是世界各地的人们是怎样获得那些对于他们的生活非常重要的技能的。例如想一想在南半球海域航行的水手们,是怎样通过观察天空的星座、走过水域的特征和少数分散陆地的标志,在成百上千个岛屿中找出航行的路线来的。在水手的群体中,智能就意味着航海的能力。再想想外科医生和工程师、猎人和渔夫、舞蹈家和编舞者、运动员和教练、部落首领和巫师。如果接受我对智能作定义的方法,对这些不同的角色都应该加以研究。我认为智能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很有价值的。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谈到智能是一元还是多元的,也没有说智能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获得的,我只强调智能是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我的工作所探索的,是上文提到的水手、外科大夫和巫师等所运用的智能的结构。
  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工作都在寻求对智能准确的描述。智能到底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和同事们对大量有关资料作了深入的探索。据我所知,这些资料还从未被认真研究过。这些资料的一个来源是已知的正常儿童各项技能的开发过程,另一个重要的来源是脑受伤后以上技能丧失的状况。当一个人中风或脑受伤后,有些能力可能受损,有些能力可能因为与受损能力没有联系而保留下来。从脑伤病人得到的有力的证据,说明人类的神经系统经过一百多万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互不相干的多种智能。
  我们的研究小组同时也研究其它特殊的人群,如超常儿童、白痴专家、患孤独症儿童、学习障碍儿童。以上这些不同的人群表现出参差不齐的认知层面,但这些能力很难用一元化的智能观点来解释。我们还检查了不同动物种群的认知和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认知能力的关系。最后,我们对两类心理学的数据加以考虑:一类是经过统计分析的各种心理测试之间的关联性,另一类是有效技能训练的结果。训练某人学习A技能,能否有助于他的B技能的提高?例如数学培训能否提高音乐智能?反过来呢?
  很明显,通过研究上述认知的发展过程、脑伤病人智力丧失的分布情况和一些特殊的人群,我们的收获是巨大的。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将所有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记录得出结果的要素或智能的种类,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这些重要的信息,不是可以用计算机分析的,我们必须在分析中发挥主观的作用。事实上我们只能尽量认真地研究以上结果,然后力图按照我们自己和持批评观点的读者能够理解的方式将其组织起来。我最后整理出来的七种智能,就是力图组织归纳大量研究资料的结果。
 
多元智能理论与家长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并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学校应该在教学中注意与家长通过有意义的方式进行沟通,这也是多元智能理论的一部分,尽管并不十分明显。也就是说,家长要积极地参与到教育中去,而不是仅仅管理学校的食堂。我前文中介绍的采用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的学校--加德纳特色幼儿学校、库克小学和圣心小学--都强调学校要注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例如,库克小学在教学中就注意让家长积极响应学校的教学改革并给予配合,这种做法让该校从一个因招生不足濒临关闭的学校成了目前一个蓬勃发展的学校,还吸引许多跨学区生源入学。圣心小学也有同样高的招生率。
  在澳大利亚采用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的学校,家长被要求参与学校事务的各个方面。他们帮助制定教学计划,决定增加哪些课程。他们被邀请参加学校的专业发展活动和研讨会他们被邀请定期走入课堂,与学生分享他们在某一领域的专长。学校重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并鼓励家长与教师分享他们对孩子的能力和进步的观察结果。学校通过定期寄信,让家长了解孩子取得的进步及各项智能的发展。库克小学关于其教育哲学的录像带就是由一名家长负责制作的。
  家长不但可以参与课程设置,还能够参与对孩子评价方法的制定。例如,库克小学的家长和教师共同设计了下列评价原则:
  ●评价报告应反映单个教师的课堂教学;
  ●书面评价报告应包括单个班级,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和学校的课程设置规定;
  ●评价报告应列出学生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将来的发展方向;
  ●评价报告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
  ●评价报告要提供与学生学业成绩、社会交往 、个人成长有关的信息; 
  ●评价报告要尽可能包括学生的作品,电话交谈、家庭访问、书面报告、测验表、额外访谈、照片、磁带、展示等等;
  以下是最终确定的评价报告内容
  ●2月份举行家长信息交流会;
  ●每周给家长寄信,说明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活动;
  ●与家长进行非正式的、"一对一"的交谈;
  ●第一学期末教师要对家长进行访谈,让家长提供有关孩子的信息,事后家长会得到一份访谈记录
  ●12月份单个教师要向家长提供一份书面报告;
  ●教师可斟酌决定是否添加评价报告,若有特殊需求可与家长协商决定。
 
儿童智能发育的九大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哑哑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地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您可以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培养孩子具有巨细无遗、综理密微的习性的好时机。

  动作敏感期(0~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的训练,不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兴趣。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能力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充满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文化敏感期(6~9岁) 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四岁内,开发哪些智能
  根据实验研究表现:2-3岁是孩子学习口语的关键时期;4-5岁儿童通过朗诵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4岁以内是儿童形成观感知觉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以情绪和感性为主,以后才是以知识为主。

  因此父母对孩子应以进行感知训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观念的培养为主,不要过分强调文化知识教育,更忌急躁。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讲究科学,不能超越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

  然而,对孩子的启发,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带领孩子上公园。进大自然,游玩时,可运用自然景物及人文景观中丰富有趣的知识,如昆虫、植物、名胜古迹等,采用边游玩边观察,边讲述以故事的形式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激发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孩子提问的好习惯。为入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比之下,那些不顾儿童成长规律,拔苗助长,一味地让孩子读英语、背古诗、做算术,0岁识字,三岁扫盲的父母,并不可取。

  但担心孩子太小,怕用脑过度也是错误的。三岁孩子的大脑已达成人的80%,是智力发开的关键时期,孩子大脑在丰富的环境和合理的引导等外来刺激下,脑细胞反获得急恰在此时生长,开始工作,并逐渐发育成长,成熟。因此对三岁以前的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有利于智力的启迪。 
 
四岁前,增长智能的关键期
  智能能力的发展主要受到遗传及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且在幼儿时期发展最快,因此家长陪伴孩子一起探索,提供他实地的经验让他学习,让孩子自由且富有想象力地使用各种器材和玩具,切勿常用"不行"、"不可以",来拒绝孩子探索成长的机会。 
  智能能力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知道今天仍没有公认的专门性定义。综合各类学者的观点:智能能力是洞察情境、利用旧有经验去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智能能力高的人,学习能力较强,理解、判断和推理能力也较高,因而对于环境的变化,也能够较圆满地适应。
  智能能力儿童期发展最快
  一般家长和老师都会习惯认为,IQ高的学生学业成就高,而只有学业成就高的人,才是社会上有用的人。当然这和长久以来,心理学与教育学也都以IQ定一个人的智商有关。然而IQ量表并无法测出一个人的全部智能。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Howard Gardner教授所提出的新的智能能力观点,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是一种人性整合的生活操作模式,是解决问题或创造的能力。Howard Gardner教授共辨认出七种智能,除了传统偏重的语文和逻辑数学之外,还包括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与个人内在智能,这七种多元智能的说法,突破了以往只有以IQ衡量人类能力的说法,"多元智能"的理论已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而近年来的学校教育,也比以往更重视、更能接受个别差异。
  究竟人类的智能能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何时结束?这些问题心理学家还是没有一致的看法。不过根据最新研究,认为智能能力的起点并不是在出生以后,胎儿早在母体内就已经有学习行为,然后再继续发展。大致上来看,智能能力在儿童期发展最快,以后逐渐缓慢,呈递减形式。通常来说,人类智能能力约在四岁时达成熟的一半,十六到二十一岁成熟,二十岁至二十五岁之间到到达巅峰。
  受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影响
  由于近年来"多元智能"的观念已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它帮助我们了解人和人之间的不同,主要在于人们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如果我们能够激发出入类各式各样的能力,那么人们将会更有信心面对未来。个人的聪明才智并不是一出生就注定了,也不是一生都固定不变的,它会不断增长、变化,并随着时间不口际遇不同而有所发展。
  智能能力的发展受到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所谓的遗传,事实上只不过是提供一种可能性,至于个体要如何发展,环境所安排的刺激作用才是决定关键。后天的环境既然对个体的智能能力发展有此深切作用,因此要如何布置一个优质的环境,如何加强教育工作,实在是父母和教师的重要研讨课题。
  提供孩子探索学习机会
  有许多玩具教材公司,知道父母很关心孩子的天赋才能,因而将产品标榜得以"启发想象力"、"开发潜能"等来吸引你购买,其实不管有没有特别的天赋,孩子都需要一个热爱学习、稳定安全和尊重学习的环境,同时还必须能够集中精神,和让孩子自己能掌握的环境。
  大人不要一直用"不行、不可以"来拒绝孩子探索成长的机会,最好能够陪伴他们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提供实地的经验让他们学习,让孩子自由且富有想象力地使用各种器材和玩具。对于幼儿来说,可能是几个锅碗瓢盆,对于大一点的儿童,可能是和他们的奇特"想法"一起玩耍。
  我们还应该给孩子足够玩的时间,"玩"本来就是孩子的责任,尤其是对于已经入学的孩子,他们在学校每天已经被安排许多指定工作了,回到家时,请多给他们做梦、冥想、思考、创新的时间和机会,也就是说让孩子做一些自我学习,以便发掘出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才能。
  称赞与鼓励是孩子的强心剂
  除此之外,孩子需要有和大人常常接触的机会,大人必须要能够为孩子清楚明确表达 希望,要能详细且严肃地回答他们的疑问,尤其孩子都非常希望大人能以拥抱、情感、话语 来回应他们。
  有一个方法是我经常使用也很有效一?挑战孩子的动机,我经常会开玩笑的说:"我 要教一件你们觉得很难的事情,我想你们可能学不会耶!"别担心,这时孩子会像燃起斗志 般的斗鸡,会非常专注的聆听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并回答问题,如果他们答对了,要尽快给予 赞赏,如果答错了,要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孩子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即使遇到挫败也要勇 往直前,大人的称赞与鼓励就像是孩子最佳的强心剂。
  永远保持好奇的心
  越能接受多元智能理论,将有助于我们重视世界上的多元社会和文化,越能确认和运用多种发展智能的方法,就越能使传统的教育制度,能够面对真实世界的挑战。这世界充满着各种惊奇,必须让"惊奇"永远保持着活跃,存在您和孩子的心中,因为它是情感和智能能力发展与稳定的根基。

幼儿画画的好处
   一般来说,小孩到了一岁多就喜欢拿笔涂涂画画,表达他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儿童心理学家把这段时期叫做幼儿绘画的涂鸦期.到了三四岁时,他们的创作欲望最为强烈,会画一些有情节的图画.幼儿的画,随心所欲,大多是象征性,画一些简单的线条等等,就说它是什么爸爸,妈妈等家人,房子,飞机,汽车,老虎,小鸟等.因此,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当幼儿在纸上乱涂乱画的时候,正是他十分高兴的时刻.  
      在画画中,他们可以想像出苹果房子,会飞的小孩,比狼还大的母鸡,可以让小朋友在月亮上荡秋千,玩得十分开心.所以,画画发展了孩子的创造能力.  
在画画时,他们必须同时使用左右两只小手协同活动,所以,画画对磨练孩子主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起着重要作用,使大脑两个半球的转动更协调,更好.  
孩子不要填色书  
      小孩开始画画的时候,许多家长觉得他们画的东西什么都"不像","乱七八糟","一塌糊涂",于是他们上书店为孩子买回填色书,这类印有动物,风景的轮廓线,让孩子们在线内填上颜色的填色书,在市场上很常见.买回后让小孩规规矩矩地涂色,看到有点像样了,爸爸妈妈们才感觉到欣慰.  
      其实7岁前小孩的画画得像不像,是不是整洁干净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儿童在绘画过程中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观察和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并在表达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儿童绘画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于成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的画面效果,虽然在成人看起来可能是"乱七八糟","一塌糊涂"的,但这恰恰是孩子们独特性,想像力的体现,这正是儿童创造力萌发的过程.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自由地探索,自由地参与,自由地选材和选题才有助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儿童美术活动的根本目的.  
      而事实上,填色与绘画的本质毫无关系,它实际上是将一个人的观念压抑在轮廓内.久而久之,这会让孩子习惯模仿,失去一个人最为宝贵的创造力.  
      我的小孩从三岁多就让她画画了,现就读北城小学一年(4)班,一直以来,总是让她凭自己的观察在画纸上表达自己的感情,她画画时总有一种自信,想像力总会让我大吃一惊.  
      总之,画画发展了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记忆力,丰富了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给孩子带来喜悦,使孩子心灵手巧.  

【家教理念】搭积木 宝宝益智好游戏 
  视觉智能的培养,除了经由手眼协调的平面涂鸦之外,透过搭积木的过程,也能让儿童从小学习如何操作大小不同形式的积木,同时培养其对艺术、科学和数学的初步了解,以及空间设计、建筑形构的基础。

    仔细观察许多儿童所创作出的积木模型,其实正是反映了他们所观察到的真实生活的实际结构;透过这些儿童亲手制作的模型,更可藉此来了解他们所认知的周遭建筑环境。儿童对环境的认知来自于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对积木的形状及空间的掌握,而另一方面,也由于空间是儿童最初感官的体认,因此达成空间概念的形塑,便成为是视觉空间智能开发的指针。

    尝试透过对空间的体验与理解'儿童们能够从中发现、认识、接受自我的本质,加上老师的巧妙引领,更能深刻的去感受积木这种不同材料的内部结构,以及积木对外在物质和精神世界之间的连贯性。而父母亲陪同孩子一同游戏积木,更可让儿童从玩积木中悟出许多人生的哲理:"人生就像搭积木,有成功,也有失败,甚至失败的机率比成功的机率还要高些,但是人却不能放弃努力,才有机会成功。"

    积木--幼儿的礼物

    幼教专家Frederich

    Froebel提出"从做中学"这样一套的思想体制,创造出所谓的"礼物"(gift)模式'其中的主要设计,便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积木所构成,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积木,却成为是他推动所谓"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哲学基础的推手。他发现,当成人仔细观察儿童在玩这些几何形状、立方体、圆柱和球状的积木时,从中可以学习到的是整体性的原则、内部结构的衔接、对立物的连结,而这一类的知识皆有助于开发智力和身体的发育与成长。

    在搭积木的游戏中,其特性并不像儿童在玩其它的玩具时,需要有成人的协助与陪伴,此外无须规则、也不用电池,具有容易操作的特点,因而即便是随性的搭,都能轻松的给予孩子一个完全不受干扰的"即兴创作"空间,遂能逐渐发展出儿童主动计划、创造、组织和游戏的能力。

爱运动的孩子更聪明
  儿童时期是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许多家长把儿童的智力理解为识多少字,背多少诗,会多少位的加减法,甚至不惜花大量时间和金钱把孩子送去学钢琴、学美术、学外语……其实,这是一种对智力的误区。智力不仅包括认知反应的特性,还包括有效地处理问题、快速而成功地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对儿童进行智力开发的途径很多,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有目的地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 

    运动能刺激大脑皮层 
  儿童运动、动作能力的发展可以直接反映儿童智力的发展情况。我们经常看到,智力低下的孩子,往往动作迟缓,动作能力落后于一般孩子。也就是说,动作发育是智力发育的早期表现形式之一。这是因为,人的运动、动作是受大脑皮层支配的。人体各部位在大脑皮层都有相应的运动中枢,儿童加强运动能刺激相应大脑皮层,使之更活跃、更精确地支配、指导运动和动作的发展。因此,运动的发育与脑的发育在部位和时间上密切相关。另外,运动还能加快神经纤维髓鞘化,这是神经系统成熟的标志之一,可使神经传导速度更快。 

   爱玩的孩子更有创造力 
  哥斯达黎加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加夫列拉?马德里斯曾在《国民报》上撰文指出,运动、玩耍是儿童学会观察、认识、理解、说话和活动的最佳"工具",能促进儿童的大脑智力开发。他指出,科学实践证明,2?5岁的儿童中,爱玩耍的孩子大脑比不玩耍儿童的大脑至少大30%。因为,在运动和玩耍的过程中,儿童要完成几十种与大脑和思维活动有关的动作,例如掌握平衡、协调心理、处理问题等。通过玩耍和运动,孩子能提高识别物体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思维想象创造力,还能消除心理压力和恐惧感等。因此,成人不应忽视对孩子运动、动作能力的发展和训练,要尽量为孩子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鼓励孩子去活动、运动,从而促进其智力和心理的发展。 

    以趣味游戏为主 
  儿童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应以游戏为主,强调活动的趣味性。在游戏过程中掌握走、跑、跳、游泳、滚翻、抓握、投掷等基本技能。针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家长可以让孩子参加跳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打小篮球、游泳等体育运动。由于儿童肌肉、韧带、骨质和结缔组织等均未发育成熟,因此,不宜过早进行肌肉负重的力量锻炼。另外,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在青春期就完全成熟了,过了这个时期,通过运动促进智力的效果就不明显了。
 
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的理论
  多元智能即(Multiple Quotient,MQ或Multiple Inetelligence,MI),有关理论于一九八三年由哈佛大学教Howard Gardner提出。包括冒险智商,创意智商,身体运动智商,视觉空间智商,音乐旋律智商,自然博物智商,智力智商,情绪智商,语言文字智商,自我内省智商,数学逻辑智商,人际关系智商。
  多元智能认为传统偏重智力商数(Inetelligent Quotient,IQ)这种「唯一机会的教育理论」,会造成许多学生失去自信。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一个人聪明与否,不但是集中在学业,还有八种智能评定一个人的成就。
  理论认为,智能是一种人性整合的生活操作模式,是解决问题或创造的能力,而非只侧重IQ。智能并不是与生俱来,每个人都有能力改进且扩展自己智能。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
  美国迦纳博士提出人至少有8项智能:
  1.语文 2.数理逻辑 3.空间 4.音乐 5.肢体动觉 6.人际 7.内省 8.自然观察
  (一)人人皆有无限的潜能与可能,未来更是行行出状元的时代。
  (二)只要从孩子的强项智能引导孩子,都能令孩子有成就感,而达到自我悦纳、自我肯定、自我实现,人生也就绽放光芒了。
  (三)读书只占其中的一小部份,统整知识、应用信息在未来将是更重要的能力。
  所谓多元智能究竟包括哪些智能呢? 
  园丁教授于一九八三年首次介绍该理论时,提出有七种智能;后来在一九九五年又提出第八种智能。所以目前研究出来的有八种智能,分别是语文智能, 逻辑数学智能, 空间智能, 肢体运作智能, 音乐智能, 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及自然观察者智能。 简介如下:
  语文智能 (linguistic intelligence):是指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表达、沟通的能力。律师、演说家、编辑、作家、记者等是几种特别需要语文智能的职业。 对语文智能强的人来说,他们喜欢玩文字游戏;在学校里,他们对语文、历史等类的课程比较感到兴趣;在谈话时常引用他处读来的信息;喜欢阅读、讨论及写作。
  逻辑数学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是指有效的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数学家、税务人员、会计、统计学家、科学家、计算机软件研发人员等是特别需要逻辑数学智能的几种职业。 
  对逻辑数学智能强的人来说,他们在学校特别喜欢数学或科学类的课程;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喜欢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喜欢在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中寻找逻辑缺陷;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
  空间智能 (spatial intelligence):是指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 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的在脑中呈现出来,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
  向导, 猎人, 室内设计师, 建筑师, 摄影师, 画家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空间智能强的人对色彩的感觉很敏锐,喜欢玩拼图、走迷宫之类的视觉游戏;喜欢想象、设计及随手涂鸦;喜欢看书中的插图;学几何比学代数容易。 
  肢体运作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例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
  演员、舞者、运动员、雕塑家、机械师等是特别需要肢体运作智能的几种职业。 这一类的人很难常时间坐着不动;他们喜欢动手建造东西,例如缝纫、编织、雕刻或木工,或是跑跑跳跳、触摸环境中的物品。他们喜欢在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它的肢体语言,喜欢惊险的娱乐活动,并且定期从事体育活动。
  音乐智能 (musical intelligence):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
  歌手、指挥、作曲家、乐队成员、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是特别需要音乐智能的几种职业。 他们通常有很好的歌喉,能轻易辨别出音调准不准,对节奏很敏感,常常一面工作,一面听 (或哼唱) 音乐,会弹奏乐器,一首新歌只要听过几次,就可以很准确的把它唱出来。
  人际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是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这包括对脸部表情、声音和动作的敏感性,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人际智能强的人通常比较喜欢参与团体性质的运动或游戏,例如:篮球、桥牌;而较不喜欢个人性质的运动及游戏,例如:慢跑,玩电动玩具。 当他们遭遇问题时,他们比较愿意找别人帮忙;喜欢教别人如何做某件事。他们在人群中感觉很舒服自在,通常是团体中的领导者,他们适合从事的职业有政治、心理辅导、公关、推销及行政等需要组织、联系、协调、领导、聚会等的工作。
  内省智能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自己有相当的了解,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绪、 意向、动机、脾气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 
  内省智能强的人通常能够维持写日记或睡前反省的习惯;常试图由各种的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经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喜欢独处,他们适合从事的职业有心理辅导、神职等。
  自然观察者智能 (Naturalist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者智能指的是对自然的景物(例如:植物、动物、矿物、天文等)有诚挚的兴趣、强烈的关怀及敏锐的观察与辨认能力。自然生态保育者、农夫、兽医、宠物店老板、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天文学家等是几种特别适合自然观察者智能强势者从事的生涯。 

 多元智能教育中家长的作用
  爱运动的孩子更聪明!
  与放任教育相反,有的父母深信,自己的成就得之于幼儿期的严格管教,于是也不论时代的变迁,一味的想把自己几十年前的心得用在必须于数十年后长成的幼儿身上;也有的则以为幼儿的成就,和父母的亲情力量成正比,而一味过份的照顾;有的则满口启发式的教育,而过于信任可以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游戏中学习,并认为这样便可以把小孩培养成未来的佼佼者??其实这三种态度都很明显地失之偏颇。
  这种父母亲看似不同类型,但仔细观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过于相信某种抽象的幼教观念,而疏忽了人类能力上的多元性,更疏忽了幼教本身是一个连续的成长教育过程,必须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幼儿得以健康成长。 
  小孩子的成长有本身的一定规律,但并不是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和速度都一样。有的较快有的较慢,而且能力上也有各种典型??有的长于抽象学理,有的则富于想象力。
  同样是三岁幼儿,有的在某种学习能力上已具备五岁儿实力,而另一方面则仍落在二岁儿阶段;有的则是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但各种学习能力却平衡发展,都具有三岁幼儿的实力。
  针对这些幼儿的特性,在教育上当然也必须因材施教,没有适合每个孩子的固定方法。也因此,在幼儿智慧教育上,家庭、父母亲所应扮演的角色功能,比幼儿园的老师更重要,因为老师或许虽较专业些,但实在不可能针对四、五十个幼儿,施以不一样的教育方式。
  极小班制的幼儿能力开发教育班,在先进国家中已逐渐受到重视,因为它不但可以弥补幼儿园教育的不足,更对父母生活太忙碌的家庭,提供幼儿智能教育上的实际帮助。 
  其实,子女总是自己的,不管如何,子女的成败总还是与自己关系最为密切。况且不管社会如何的专业分工,人的社会总仍是以家庭生活为重心。
  更因为教育的日趋专业,小孩子从小到大,老师几乎每年要更换。但不管老师怎么换,父母亲是唯一从开始到大学毕业永远不会换的。
  因此,父母比任何一位老师都更了解孩子的个性及成长的情形,况且毕业以后的生活,到完全成长独立为止,总由父母照顾着大部分的起居。所以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父母绝对仍然是孩子学习生活中最为胜任,也需负最大责任的指导者。   
  对幼儿放任不管,忽视、冷漠、侮蔑、体罚、强迫;对幼儿期许有加,溺爱、偏袒、盲从、矛盾、过度保护、期望过高等有明显偏差的育儿态度,都会造成幼儿严重的精神不稳定,对于幼儿人格的形成也会有相当严重的不良影响。 
  育儿工作是件富创造性的工作,父母亲必须随机应变去找出新的方法,使育儿的工作能做到想像中的最理想。为了达到育儿的目的,家长必须首先了解孩子目前的多元智能发展状况。 
  孩子的教育是长远大计,绝对不可有急功近利的想法,更不可以目光短浅,要把目标放在长远的将来。我们不提倡设计让幼儿将来读哪个名牌大学或取得某种社会地位,而希望父母亲分辨清楚孩子的智能发展分布情况,了解孩子将来可能发展成什么样的典型。
  然后从一系列的教育中,慢慢塑造出父母心目中的理想方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知道,孩子是在成长中的??在成长中也就是尚未定型,其间可能会有重要改变,父母亲一定要做弹性的调整,并且确认幼儿的学习确实是在充分展现他的本能。 
多元智能理论
   Gardner博士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每个人都至少有八种可以发挥的潜在智能,分别是:语文、逻辑数学、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个人内在、以及观察自然智能。
  而这八种智能,将会影响人的发展与学习。认识这些智能,你就会"给自己足够的弹性,给宝宝足够的信心",而多元智能的重要就在于:它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发挥与成功机会。
  一旦我们有多元智能的观念,便可以学会用较为宽广的角度来看待宝宝的一举一动,来发觉宝宝的不同潜能。如此一来,也就比较不会落入过去传统"只求单项的成就表现"的桎梏中,而忽略宝宝的其他能力;甚至也不会因此给自己和宝宝过多的压力、及期待,让自己成为不懂得欣赏宝宝的紧张爸妈!
  准备好,要接受多元智慧所带来的种种正面影响了吗?首先,请先仔细观察您的宝宝吧!看看他是不是在这八种智能上,分别有不同的表现?看看他最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知识、表达自己?
  然后,还要提供宝宝多元的学习环境唷。毕竟,唯有制造多元的机会情境,才能知道究竟什么才是对宝宝最适合最好的协助,究竟什么才是让他能够做完整的发挥创造啊!
  而且,还要再提醒您!记得给自己一个多元开放的心情,去欣赏宝宝多元的智能表现!因为懂得适才适性,不仅让宝宝尽情探索发挥,也是让自己成为快活爸妈! 
  多元智慧论对教育的最大贡献之一便是使家长及教师意识到要超越原有的教学方法 (过份依赖语言与数学逻辑进行教学), 进而采较活泼的多元智慧式的教学方法.多元智慧式的教学法发展儿童多元智慧的关键在于为儿童选择合适的多元化教学资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孩子的学习更活泼, 更能符合多元智慧论的精神, 更能启发儿童的多元智慧潜能。
 
多元智能七种智能简述
   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七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语言文字智能( 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
  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把文法、音韵学、语义学、语言实用学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律师, 演说家, 编辑, 作家, 记者等是几种特别需要语言智能的职业。
  对语言智能强的人来说,他们喜欢玩文字游戏。在学校里,他们对语文历史之类的课程比较感到兴趣,在谈话时常引用他处读来的信息,喜欢阅读、讨论及写作。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用语言及文字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阅读材料、 录音带、 写作工具、 对话、 讨论、 辩论及故事等。
  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 
  是指有效的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数学家、税务、会计、统计学家、科学家、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是特别需要逻辑数学智能的几种职业。
  对逻辑数学智能强的人来说,他们在学校特别喜欢数学或科学类的课程;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假如我每天给我的盆景多浇一倍的水会怎样?);喜欢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 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喜欢在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中寻找逻辑缺陷,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
  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靠推理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可探索和思考的事物、科学资料、操作、参观博物馆、天文馆、动物园、植物园等科学方面的社教机构。
  视觉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
  是指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的在脑中呈现出来,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
  向导、猎人、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空间智能强的人对色彩的感觉很敏锐,喜欢玩拼图、走迷宫之类的视觉游戏;喜欢想像、设计及随手涂鸦,喜欢看书中的插图,学几何比学代数容易。
  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艺术、积木、录影带、幻灯片、想像游戏、视觉游戏、图画书、参观美展、画廊等艺术方面的社教机构。
  身体运动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
  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演员、舞蹈家、运动员、雕塑家、机械师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
  这一类的人很难常时间坐着不动;他们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如缝纫、编织、雕刻,或木工或是跑跑跳跳、触摸环境中的物品。他们喜欢在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他的肢体语言,喜欢惊险的娱乐活动并且定期从事体育活动。
  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演戏、动手操作、建造成品、体育和肢体游戏、触觉经验等。
  音乐旋律智能( 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
  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作曲家、演奏(唱)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是特别需要音乐智能的几种职业。
  他们通常有很好的歌喉,能轻易辨别出音调准不准,对节奏很敏感,常常一面工作,一面听 (或哼唱) 音乐,会弹奏乐器,一首新歌只要听过几次,就可以很准确的把它唱出来。
  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透过节奏旋律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乐器、音乐录音带、CD、唱游时间、听音乐会、弹奏乐器等。
  人际关系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是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这包括对脸部表情、声音和动作的敏感性,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人际关系智能强的人通常比较喜欢参与团体性质的运动或游戏,如篮球、桥牌;而较不喜欢个人性质的运动及游戏,如跑步、玩电动玩具。当他们遭遇问题时,他们比较愿意找别人帮忙;喜欢教别人如何做某件事。
  他们在人群中感觉很舒服自在,通常是团体中的领导者,他们适合从事的职业有政治、心理辅导、公关、推销及行政等需要组织、联系、协调、领导、聚会等的工作。
  这一类的儿童靠他人的回馈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小组作业、朋友、群体游戏、社交聚会、社团活动、社区参与等。
  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自己有相当的?解,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绪、意向、动机、脾气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
  自我认知智能强的人通常能够维持写日记或睡前反省的习惯:常试图由各种的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经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喜欢独处,他们适合从事的职业有心理辅导、神职等。
  这一类的儿童通常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他们秘密的处所、独处的时间及自我选择等。

科学家称5岁孩子对数学有天生的直觉判断力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斯佩尔克研究认为,5岁儿童对数学有着天生的直觉判断能力。实际上5岁儿童对13加17等于多少等等50以内的数学计算能力比小学一年级学生要强,但是需要用一种图像的方式来表现数学计算中的数字。
  在一个实验中,让5岁儿童看到电脑屏幕上13个蓝色小点,接着把刚才的13个蓝色小点遮盖起来,再让他们看17个蓝色小点,最后让他们根据刚才共看到的蓝色小点,用红色小点来表示。结果5岁儿童竟然用了30个红色小点来表达之前看到的蓝色小点。在类似的这一实验中,5岁儿童做出的答案大约三分之二都是正确的,而出现错误的情况一般是结果大于正确数字。
  "用抽象的数字教儿童学习数学计算会造成儿童在理解记忆上的困难。因此对于上小学的多数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难学的科目。"伊丽莎白还说,"我们的研究显示,5岁儿童对50以内的数字累加具有一种基本的理解能力。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研究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

开启宝宝的"第三只眼"
  视觉空间智能理论及发展阶段
  人类存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却用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出更美的世界。视觉空间智能是人类享受和驾御高质量生活的一种能力,有了它,"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
  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的在脑中呈现出来,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那些有出色的视觉空间智能的人对视觉非常敏锐,哪怕是在色彩、形状上的一些细微的变化,在他们的眼中也无处可遁。
  发展空间智能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色彩感,也许眼前很难看的搭配会被认为是"绝配";如果没有方向感,走在陌生的地方,迷路是常有的事……作为多元智能中的一员,发展空间智能有些他的重要性:
  有利于发展观察能力,促进孩子视觉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有利于促进对空间关系的把握,发展方向感,发展二维及三维空间的转换能力;
  有利于培养艺术素质,发展、发现美的能力。
  生活上,空间智能是必不可少的能力,而更近一步,对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空间智能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幼儿空间智能发展4阶段
  儿童的空间智能有一个从静态空间感知到获得动态概念空间的发展过程,培养孩子的空间智能,也要根据每个阶段孩子发展的特点,因势利导。
  阶段1,0~1岁
  这一时期,虽然宝宝并没有什幺明确的空间概念,视力也不是很好,但他出生时就有听觉,循着妈妈的声音和他的本能寻找乳头就是他最初的空间概念的表现。等他会抬头、转头时,就会开始积极地寻找声源,这时就可以运用声音帮助孩子建立方向感。
  阶段2,1~2岁
  这一时期的孩子能够熟练地爬,开始蹒跚学步,而且乐此不疲,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父母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爬和学走的环境,多多鼓励孩子爬和走,在宝宝摸索着爬和走的过程中,他对空间的意识将更加明确。
  阶段3,2~5岁
  2~6岁是幼儿空间智能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尤其是在3岁以后。经过这一时间的发展,孩子能够对物体的大小、形状、上下、前后、左右、远近产生准确的空间概念,并能通过自身的运动来确定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这一时期,孩子空间智能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理解空间和表述空间。家长可以让孩子画画,通过画画可帮助孩子建立大小、形状的概念;父母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指点孩子,比如"这两棵树哪棵高哪棵矮"、"你喜欢走在妈妈的左边还是右边"等等。这些工作都可以在孩子3岁以前就开始。
  阶段4,5~7岁
  这一时期,幼儿的空间智能又前进了一大步,能够利用明显的标记或路标对物体定位,并开始学习利用较为复杂的标记。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去感受、体验行走的路线和认明标志物,如熟悉去幼儿园路程,看公园导游图等,发展其空间定位能力。
  发展空间智能5个方法(中标)
  幼儿空间智能的发展有以下一些特点,所有发展孩子空间智能的方法都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
  图像思维,可清楚说出视觉表象;
  能轻松看地图及其它图表;
  喜欢看电视、电影或其它视觉上的表演;
  有较好的色彩感觉;
  经常用图像来记忆。
  在这些基础上,专家提出了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视觉空间智能。
  方法一:乱涂乱画
  每个孩子都是绘画天才,不要在意他画的是什幺,画得像不像,提供充份的机会让孩子画画,着色,涂鸦。用不同的绘图用具,让孩子体验到不同色彩的运用、搭配,他们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让孩子学习借由色彩、线条、图案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方法二:看图画
  面对一幅图画,走出迷宫,找出两个图画中不同的地方,找出图画中隐藏的图案,找出图画中不同的形状……小孩子们乐于其中。这些练习可以培育孩子敏锐的观察力,注意到事物中细微不同的地方,辩识许多相同与不同的形状、图案。
  方法三:拼图
  拼图游戏可以培样孩子逻辑推理和视觉判断的能力。外面买的拼图自不必说,家长开可以利用旧的月历、海报来制作自己的拼图游戏。这样你们就可以随时更换新的拼图,常常面临新的挑战孩子自然不会玩腻。
 
什么样的孩子聪明
   说起孩子是否聪明,许多家长就会想到智力测验。有不少家长还带孩子到过不同的机构做过智力测验和咨询。有的家长非常看重孩子智力测验的分数,并以此判定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实际上,对儿童的智力测验的结果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因为孩子的智力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远没有最终定型和完善,一次智力测验的分数不能说明孩子智力发展的真正水平,更不能以此预见将来孩子智力能达到的水平。家长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孩子智力的了解应该比一次智力测验更为准确。那么,什么样的孩子聪明呢?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认为,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下面我们就从思维能力来看聪明的孩子有哪些特点。 
    1.思维具有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即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有一个四岁的男孩,在玩耍时将皮球掉到树洞中,无法直接拿出来,他想到了通过注水的方法使皮球浮上来,从而达到目的。在这个例子中,这个孩子就表现出了思维的灵活性,因为他能在短时间内想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思维的灵活性可通过一定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培养的关键是使孩子养成积极思考和爱动脑的好习惯。 
    2.思维具有发散性。 
    思维的发散性是指能从不同的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学生在解题时的"一题多解"就是一种典型的发散思维的训练。如在一次试验中,一位五岁的儿童能说出"布"的三十多种用途和"水"的五十多种用途,表现出很强的思维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强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想象丰富。因为想象的过程是一个由此及彼、联想不同事物间的共同特征的过程,也即是发散思维的过程。 
    3.思维具有积极性。 
    思维的积极性强的表现是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于儿童来说,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在同样的先天条件下,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越高,活动水平就越高,就越能促进智力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而高水平的智力又会反过来提高参加活动,积极探索的兴趣。而几乎每个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段时间对外界的一切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家长一定要注意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引导他们发展更积极广泛的兴趣爱好。 
    以上简单列举了聪明儿童所表现出的思维的特点。当然,大多数的儿童的智力都较接近中等水平,特别高与特别低的都只占很少一部分。智力是在先天神经生理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儿童的活动发展起来的,所以,只要孩子的先天发育正常,通过家长在活动中的正确教育引导,相信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聪明的孩子。
 
聪明和快乐同在
   "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所提出的。加德纳教授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包含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内省智能在内的八种智能。大多数人都可以在加德纳多元智能论的内涵中,找寻到自己的长处。
  多元智能在人一生中的作用
  通过考察多元智能对成年人生活中的作用,及考察各种智能的开发和发展对年幼的孩子发展的影响,我们认为多元智能在三个独立的方面起作用,分别是:
  ·休息作用:如何在工作环境中运用多元智能
  ·娱乐作用:如何运用多元智能得到快乐和放松
  ·欣赏作用:如何运用多元智能和他人一起工作,并理解他人
  当然,多元智能的每个作用都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在刚开始,年幼的孩子把绝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多元智能的娱乐作用上;上学之后,孩子们玩的时间受到了控制,当他们逐渐长大后,开始运用多元智能来欣赏别人,越来越意识到友谊和关系的重要。多元智能的休息作用主要发生在成人阶段,那时我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用自己的智能来工作或养家。很不幸的是,在这个阶段,多元智能的娱乐作用在我们的时间安排中看上去似乎都消失了。实际上,当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工作或养家时,我们很容易忽略其他并不需要用到的智能。
  当我们退休后,不管我们是正规地从一份有薪水的工作上退下来,还是仅仅是由于孩子们都长大离开了家,我们有更多自己的时间,我们可以选择我们自己的活动时;多元智能的娱乐、欣赏作用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多元智能的不同作用在人一生中如何产生作用
  儿童早期,4岁以下 小学年龄阶段 中学和大学年龄阶段 成人阶段,工作和养育孩子 老年阶段,退休和养育孩子
  游戏中的娱乐作用 很强 很强 强 弱 很强
  处理人际关系的欣赏作用 没有 弱 很强 很强 很强
  工作中的休息作用 没有 没有 弱 很强 没有
  多元智能的品质在儿童早期设定
  虽然每一种智能都能用来解决问题,也都能在人生的任何一个时刻给人们带来快乐,但是智能的品质是在儿童的早期设定的。虽然发展多元智能的大门是永远不会全关上的,但是所有的智能都是在人生的早期的智能导入中发展起来的。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开发智能,可以促使他们将来发展一些专家型智能,也可以让他们在发展智能时得到快乐。
  因为孩子有8种不同的智能,所以父母应针对每种智能给孩子提供经历、环境和机会。我们知道孩子在许多方面都具备一定的潜力,父母能否保证孩子有机会探索和寻求每一种智能(并不仅仅局限在那些父母可以轻松提供的机会)这一点很重要。
  现将这些智能的概念以及相关训练活动列于下文以供参考。
  智能种类 智能特征 相关训练活动 
  语言智能 善于表达、驾驭文字的能力 读、写、讲故事或者办一份报纸、期刊
  数学-逻辑智能 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 计算、游戏、解惑
  音乐智能 对音高、音色、节奏、旋律等较为敏感 练耳、唱歌、表演、谱曲
  肢体-运动智能 有着良好的身体技巧和控制平衡的能力 运动、舞蹈、体操、制作小模型
  视觉-空间智能 能够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能表现出来 绘画作图、雕刻、设计时装和家具
  自然智能 能够识别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并能进行分类 采集各种标本(树叶、化石、蛇皮)在花园里玩、收养宠物
  人际智能 能够察觉别人的情绪、意向,辨别不同的人际关系 领导团队、解决朋友之间的问题
  内省智能 并善于自我表现分析,有自知之明 独立思考、自我反省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因此我们要注意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要发展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看着父母运用所有的智能,孩子体会到每种智能都有其价值,并且每种智能都是可以学习的。在发展孩子的智能时,要有父母的参与、与孩子的相互作用。那些由受过训练的专家来教授的课程及训练智能的方法当然是好的,但是没有哪种形式能够比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学习更好。
  相关建议:父母们必须去运用他们自己
  一、每位父母需要建立"每个孩子都可以是聪明的"的认知。
  二、父母们也必须去了解自己本身智能的真正内涵,看看哪些事是自己最在行的、哪些事是自己想逃避的。
  三、一旦你了解你所拥有的智能,就能够协助确认你的孩子受到了哪些影响。或许你所影响孩子的,不是你最在行的部分,但对他而言,这个部分的影响却可能是强而有力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或许需要邀请那些具有特殊专长的朋友或亲戚来与您的孩子进行多一点的接触,这样的举动将会协助提供培养你的孩子所需的机会及经验。
  多元智能让学习成为乐趣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不同类型的才能和兴趣。但是所有的孩子与生俱有一种热情,那就是准备好了接受学习。
  毋庸置疑,学校是重要的。但是到孩子们5、6岁时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时,通常他们的学习模式也已经形成,学习的兴趣也已经养成。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常常在入学时,就已经形成了自己是一个学习者的信念。孩子们是如何理解他们是学习者这一点,对他们在学校取得成功产生巨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还影响着他们一生的成功。他们对自身是学习者的理解,最初来自于父母为他们提供或创造的环境及经历,即入学前的早期培养。
  而在儿童的早期培养中,多元智能对他们整个的一生会产生一个很好的、积极的作用。托马斯博士说道:"显而易见的,孩子们学习的关键在于让他们有趣地学习"。多元智能论所提出的方法是"提供孩子们各种不同的管道来学习","如此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奋感,同时可以创造对终身学习的渴望"。
  许多优秀的学前教育的老师们即使在不知道多元智能的名字的前提下,也总是在使用多元智能的概念。早在加德纳教授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以前,一些好的幼儿园里的活动内容就包括了音乐、歌曲、艺术、身体游戏、动植物和合作游戏。就像这些优秀的幼儿园老师一样,一些优秀的父母也想尽办法开发孩子的各种智能。父母们认识到,帮助孩子发展各种智能可以提高孩子获得成功和幸福的机会。当然,越早开发孩子的各种智能,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就越有帮助。
 
多元智能七种智能简述
   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七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语言文字智能( 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
  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把文法、音韵学、语义学、语言实用学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律师, 演说家, 编辑, 作家, 记者等是几种特别需要语言智能的职业。
  对语言智能强的人来说,他们喜欢玩文字游戏。在学校里,他们对语文历史之类的课程比较感到兴趣,在谈话时常引用他处读来的信息,喜欢阅读、讨论及写作。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用语言及文字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阅读材料、录音带、 写作工具、 对话、 讨论、 辩论及故事等。
  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 
  是指有效的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数学家、税务、会计、统计学家、科学家、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是特别需要逻辑数学智能的几种职业。
  对逻辑数学智能强的人来说,他们在学校特别喜欢数学或科学类的课程;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假如我每天给我的盆景多浇一倍的水会怎样?);喜欢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喜欢在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中寻找逻辑缺陷,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
  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靠推理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可探索和思考的事物、科学资料、操作、参观博物馆、天文馆、动物园、植物园等科学方面的社教机构。
  视觉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
  是指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的在脑中呈现出来,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
  向导、猎人、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空间智能强的人对色彩的感觉很敏锐,喜欢玩拼图、走迷宫之类的视觉游戏;喜欢想像、设计及随手涂鸦,喜欢看书中的插图,学几何比学代数容易。
  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艺术、积木、录影带、幻灯片、想像游戏、视觉游戏、图画书、参观美展、画廊等艺术方面的社教机构。
  身体运动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
  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演员、舞蹈家、运动员、雕塑家、机械师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
  这一类的人很难常时间坐着不动;他们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如缝纫、编织、雕刻,或木工或是跑跑跳跳、触摸环境中的物品。他们喜欢在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他的肢体语言,喜欢惊险的娱乐活动并且定期从事体育活动。
  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演戏、动手操作、建造成品、体育和肢体游戏、触觉经验等。
  音乐旋律智能( 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
  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作曲家、演奏(唱)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是特别需要音乐智能的几种职业。
  他们通常有很好的歌喉,能轻易辨别出音调准不准,对节奏很敏感,常常一面工作,一面听 (或哼唱) 音乐,会弹奏乐器,一首新歌只要听过几次,就可以很准确的把它唱出来。
  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透过节奏旋律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乐器、音乐录音带、CD、唱游时间、听音乐会、弹奏乐器等。
  人际关系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是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这包括对脸部表情、声音和动作的敏感性,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人际关系智能强的人通常比较喜欢参与团体性质的运动或游戏,如篮球、桥牌;而较不喜欢个人性质的运动及游戏,如跑步、玩电动玩具。当他们遭遇问题时,他们比较愿意找别人帮忙;喜欢教别人如何做某件事。
  他们在人群中感觉很舒服自在,通常是团体中的领导者,他们适合从事的职业有政治、心理辅导、公关、推销及行政等需要组织、联系、协调、领导、聚会等的工作。
  这一类的儿童靠他人的回馈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小组作业、朋友、群体游戏、社交聚会、社团活动、社区参与等。
  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自己有相当的瞭解,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绪、意向、动机、脾气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
  自我认知智能强的人通常能够维持写日记或睡前反省的习惯:常试图由各种的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经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喜欢独处,他们适合从事的职业有心理辅导、神职等。
  这一类的儿童通常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他们秘密的处所、独处的时间及自我选择等。
 
多元智能问与答
   1.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是怎样定义智能的 ?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反对把智能视为人人多少都拥有的一般能力或潜能这种约定俗成的想法。他把智能定义为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同时每种智能都必须受到最少一种社会文化所重视。只有这样,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发展的各项宝贵智能,才能够学以致用,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 多元智能有哪几种 ?
  多元智能提出的时候有七种独特标准,包括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不久前加德纳教授又在先前所订出的七种智能之外又加上新的自然观察者智能。所以多元智能会随人类文化发展而演变,它是有生命力的,所以将来的多元智能可能不止八种。 
  3. 多元智能理论最重要的理念是什么?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说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与性质却呈现许多个别差异,各人的智能光谱 (Intelligence Spectrum) 就各如其面,人人各不相同。
  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性,在于人类创新进步、成功、快乐的因素,都可从发现自我多元智能的可塑性开始。家长和教育者须知,各种智能是以潜能的形态存于我们心灵之中,只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教育,几乎每个人的所有多元智能均能达到相当高度的发展,而且可以远超乎我们所预期的境界。
  由于这些智能都是我们所生活的文化社会所高度重视的,多元智能培育正是适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其目标是真正考虑到个别差异,彻底因材施教。
  4. 如何评估孩子的多元智能,描绘每位儿童的智能分布? 
  人类在儿童阶段已经演化至能够展现数种优势智能,心灵在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时拥有处理数种不同符号系统的潜能,因此每项智能应遵照各项潜能的核心内涵和发展规律作实际评估,主要途径是观察儿童在学习共同生活过程中所展现某种优势潜能倾向。
  家长可以观察儿童特定智能的不恰当行为,因为这些信息可能暗示学生应该如何被教导。家长也可多留意儿童在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的时候,他们倾向做些什么?
  家长如果选用多元方法教授同一内容的话,就可以很容易看到孩子对各种智能要求的反应是多么的不一样,从而知道儿童倾向的智能运作形式。
  条件许可的话,应该咨询专业智能评估机构,进一步提供机会观察孩子如何运作每项智能。孩子所经常展现的智能,进行有系统的观察和记录,经综合分析后可制成儿童智能光谱--多元智能剖面图。
  5. 如何充分发挥儿童的多元智能?
  由于儿童各具不同的心智面貌,所以他们各自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符号运作系统回应不同种类的内容信息,教师(或家长)可以利用智能光谱进行分析,儿童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学得更快、更好,再决定如何利用儿童的优势智能带动发展其他有待发展的潜能。
  因此,教师(或家长)必须有能力采用多元途径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但这绝不是要求每个孩子都需要通过多种符号系统学习同一内容以促使多元智能都达到卓越的水平。
  除个别化教学外,教师(或家长)可以组合不同心智类型和水平的儿童进行小组活动,利用他们互补的潜能,通过多元智能的教育途径进行合作学习,兼顾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同情心、责任感等美德。
  6.在推行多元智能时最应该重视的是什么? 
  我们应该注重通过多元途径来教育儿童,但并不是那种与社会文化和生活脱节的培育。由于多元智能教学目标,正是多元文化社会所备受尊崇和赖以有效运作的各行各业人才的能力和素养,所以我们最应该重视的也就是培育儿童各主要行业和社会活动所珍惜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也要重视儿童有能力通过不同表达方式与其他人作有效沟通和妥协,以及懂得尊重多元文化和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并不赞同灌输书本知识和死记硬背,也不赞同利用传统IQ测验评量多元智能水平来评价每个孩子。正确的评价方法是以行为评估来审视儿童多元智能的综合成长而据此反馈对孩子进行教学和训练,以及来发现每个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
  7. 家长 / 教师在多元智能教学和训练中所担当的角色?
  家长方面:教师需要定期将形成的评估结果通知家长。反之,家长在有需要时也应该对孩子进行持续性的智能评估,以长期监控儿童的综合成长,共同商议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
  教师方面:通过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多元智能评估系统将反映每个孩子的各种智能分布情况,绘出典型多元智能光谱类型,以便教师按照孩子的情况设计课程,达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目标。
  8. 了解这些智能,对您教养孩子有什么作用呢?
  在许多现代的快乐新父母书籍中,您一定发现:"给自己足够的弹性,给孩子足够的信心",是很重要的教养态度。而多元智能的重要就在于:它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发挥与成功机会。
  一旦我们有多元智能的观念,便可以学会用较为宽广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一举一动,来发觉孩子的不同潜能。如此一来,也就比较不会落入过去传统"只求考试成绩好"的桎梏中,而忽略孩子的其他能力;甚至也不会因此给自己和孩子过多的压力和期待。因为懂得适才适性,不仅让孩子能尽情探索和发挥,也是让自己成为快活轻松的父母!
  9. 如何认识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突破?
  加德纳打破了一般传统智慧理论所信奉的两个基本假设:(1)人类的认知是一元化的;(2)只要用单一、可量化的智力就可适切地描述每个人。
  当然他所提的每一种智能并非空口说白话,他有建立了一些标准,以判断一项"才能"是否实际上就是一种"智能":每一种智能都必须具有发展的特征;必须有一些奇才或所谓的"白痴专家"来加以佐证;能提供一些大脑部位分区专司此智能的证据及此种智能所支持的一套符号或记号的系统。
  而我们每个人在这七种智能上所拥有的量参差不齐,组合和运用他们的方式亦各有特色,所以每个人都有其长处所在。相对于许多只能测量人类能力狭小范围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多元智能理论对"人何以为人"提供了一个更开阔的图像,且让我们深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状元"不再只是理想而已。
  10. 如何让您的孩子接受多元智能所带来的种种正面影响?
  首先,请先仔细观察您的孩子吧!看看他是不是在这七种智能上分别有不同的表现?看看他最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知识、表达自己?然后,还要提供给孩子多元的学习环境。
  毕竟,只有制造多元的学习环境,才能知道究竟什么才是对孩子最适合最好的协助,究竟什么才是让他能够做完整的发挥创造!而且,还要再提醒您!记得给自己一个多元开放的心情,去欣赏孩子多元的智能表现! 
 
爱运动的孩子更聪明
   儿童时期是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许多家长把儿童的智力理解为识多少字,背多少诗,会多少位的加减法,甚至不惜花大量时间和金钱把孩子送去学钢琴、学美术、学外语……其实,这是一种对智力的误区。智力不仅包括认知反应的特性,还包括有效地处理问题、快速而成功地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对儿童进行智力开发的途径很多,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有目的地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 
  运动能刺激大脑皮层 
  儿童运动、动作能力的发展可以直接反映儿童智力的发展情况。我们经常看到,智力低下的孩子,往往动作迟缓,动作能力落后于一般孩子。也就是说,动作发育是智力发育的早期表现形式之一。这是因为,人的运动、动作是受大脑皮层支配的。人体各部位在大脑皮层都有相应的运动中枢,儿童加强运动能刺激相应大脑皮层,使之更活跃、更精确地支配、指导运动和动作的发展。因此,运动的发育与脑的发育在部位和时间上密切相关。另外,运动还能加快神经纤维髓鞘化,这是神经系统成熟的标志之一,可使神经传导速度更快。 
  爱玩的孩子更有创造力 
  哥斯达黎加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加夫列拉·马德里斯曾在《国民报》上撰文指出,运动、玩耍是儿童学会观察、认识、理解、说话和活动的最佳"工具",能促进儿童的大脑智力开发。他指出,科学实践证明,2-5岁的儿童中,爱玩耍的孩子大脑比不玩耍儿童的大脑至少大30%。因为,在运动和玩耍的过程中,儿童要完成几十种与大脑和思维活动有关的动作,例如掌握平衡、协调心理、处理问题等。通过玩耍和运动,孩子能提高识别物体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思维想象创造力,还能消除心理压力和恐惧感等。因此,成人不应忽视对孩子运动、动作能力的发展和训练,要尽量为孩子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鼓励孩子去活动、运动,从而促进其智力和心理的发展。 
  以趣味游戏为主 
  儿童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应以游戏为主,强调活动的趣味性。在游戏过程中掌握走、跑、跳、游泳、滚翻、抓握、投掷等基本技能。针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家长可以让孩子参加跳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打小篮球、游泳等体育运动。由于儿童肌肉、韧带、骨质和结缔组织等均未发育成熟,因此,不宜过早进行肌肉负重的力量锻炼。另外,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在青春期就完全成熟了,过了这个时期,通过运动促进智力的效果就不明显了。
 
从视觉入手 开启智慧
   "来,宝宝,看看这个小马是什么颜色的?孔雀的'花衣服'上有哪几种颜色?这些树叶又是什么颜色的?"在不同的视觉游戏区内,千余名宝宝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模拟森林中和可爱的动物玩具一起嬉戏----这是近日爸爸妈妈和宝宝们在北京"游览""美赞臣A+视觉启智森林动物园"中的一幕。
  在活动现场,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教授等专家提醒家长,宝宝从睁开小眼睛到看清大世界,需要六年的时间。大脑的发育与视觉的发育密不可分,而视觉的发育有赖于有效的视觉训练。良好有效的视觉刺激能极大地提升宝宝的视敏度,有助于宝宝接受外界更清晰精确的信息与刺激,进一步帮助智力潜能的养成,促进脑部发育,提升宝宝的智能发展的指数。
  从出生到6岁,宝宝的视觉发育经历黑白期、彩色期、立体期和空间期4个阶段,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家长需要不同的视觉启智方案。由此,育儿专家提出了五官训练、视觉领先的"视觉启智"概念。
  "视觉启智"早教概念根据不同阶段宝宝视觉发育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视觉启智方案。方案包括美赞臣A+系列奶粉,它添加了合适比例的、接近母乳成分的DHA和ARA元素,为宝宝的视觉和脑部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同时还精心设计出一系列刺激视觉、启发智能的A+视觉启智游戏,配合妈妈的参与,有效地促进宝宝的智力发展。
  
  ★ 出生时: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视线模糊,只能看清约20-38厘米距离的物体。这个时候最好在宝宝眼前放一些黑白对比色的玩具,刺激其眼睛移动,同时也可以介入红色色彩刺激,为宝宝进入色彩期做准备。
  ★ 6-12个月:是宝宝视觉的色彩期,也是其视敏度发展的关键期。宝宝可以透过清楚的影像,开始发展其他的感官功能。这一阶段,父母可以通过颜色鲜艳的图案刺激,加速宝宝脑部视觉区的成长。这时可以让宝宝从观察三原色红黄蓝开始,逐渐认识橙色、绿色、紫色等。
  ★ 1-3岁:宝宝已经能灵活运用双眼。从1岁开始,宝宝就有了最初的立体空间感。可以让孩子玩积木和镶嵌式玩具,这些玩具能开发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美赞臣特别推出的3D视窗玩具,能很好地引导这一时期宝宝的视觉从二维向三维转化,用独特的A+视觉启智图案激发宝宝无限的想象力。这个时期还是培养孩子对绘画产生兴趣的最佳时期,从涂鸦开始,让宝宝对色彩、线条和空间产生敏感。
  ★ 3-6岁:是宝宝视觉发展的空间期,他们可以准确判断出物体的大小、上下、前后、左右、远近。这时候玩套圈、球类游戏,可以很好地锻炼宝宝对物体空间关系的把握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培养宝宝更细微的观察力。
 
多元智能教育中家长的作用
   与放任教育相反,有的父母深信,自己的成就得之于幼儿期的严格管教,于是也不论时代的变迁,一味的想把自己几十年前的心得用在必须于数十年后长成的幼儿身上;也有的则以为幼儿的成就,和父母的亲情力量成正比,而一味过份的照顾;有的则满口启发式的教育,而过于信任可以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游戏中学习,并认为这样便可以把小孩培养成未来的佼佼者--其实这三种态度都很明显地失之偏颇。
  这种父母亲看似不同类型,但仔细观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过于相信某种抽象的幼教观念,而疏忽了人类能力上的多元性,更疏忽了幼教本身是一个连续的成长教育过程,必须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幼儿得以健康成长。 
  小孩子的成长有本身的一定规律,但并不是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和速度都一样。有的较快有的较慢,而且能力上也有各种典型--有的长于抽象学理,有的则富于想象力。
  同样是三岁幼儿,有的在某种学习能力上已具备五岁儿实力,而另一方面则仍落在二岁儿阶段;有的则是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但各种学习能力却平衡发展,都具有三岁幼儿的实力。
  针对这些幼儿的特性,在教育上当然也必须因材施教,没有适合每个孩子的固定方法。也因此,在幼儿智慧教育上,家庭、父母亲所应扮演的角色功能,比幼儿园的老师更重要,因为老师或许虽较专业些,但实在不可能针对四、五十个幼儿,施以不一样的教育方式。
  极小班制的幼儿能力开发教育班,在先进国家中已逐渐受到重视,因为它不但可以弥补幼儿园教育的不足,更对父母生活太忙碌的家庭,提供幼儿智能教育上的实际帮助。 
  其实,子女总是自己的,不管如何,子女的成败总还是与自己关系最为密切。况且不管社会如何的专业分工,人的社会总仍是以家庭生活为重心。
  更因为教育的日趋专业,小孩子从小到大,老师几乎每年要更换。但不管老师怎么换,父母亲是唯一从开始到大学毕业永远不会换的。
  因此,父母比任何一位老师都更了解孩子的个性及成长的情形,况且毕业以后的生活,到完全成长独立为止,总由父母照顾着大部分的起居。所以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父母绝对仍然是孩子学习生活中最为胜任,也需负最大责任的指导者。   
  对幼儿放任不管,忽视、冷漠、侮蔑、体罚、强迫;对幼儿期许有加,溺爱、偏袒、盲从、矛盾、过度保护、期望过高等有明显偏差的育儿态度,都会造成幼儿严重的精神不稳定,对于幼儿人格的形成也会有相当严重的不良影响。 
  育儿工作是件富创造性的工作,父母亲必须随机应变去找出新的方法,使育儿的工作能做到想像中的最理想。为了达到育儿的目的,家长必须首先了解孩子目前的多元智能发展状况。 
  孩子的教育是长远大计,绝对不可有急功近利的想法,更不可以目光短浅,要把目标放在长远的将来。我们不提倡设计让幼儿将来读哪个名牌大学或取得某种社会地位,而希望父母亲分辨清楚孩子的智能发展分布情况,了解孩子将来可能发展成什么样的典型。
  然后从一系列的教育中,慢慢塑造出父母心目中的理想方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知道,孩子是在成长中的--在成长中也就是尚未定型,其间可能会有重要改变,父母亲一定要做弹性的调整,并且确认幼儿的学习确实是在充分展现他的本能。 
 
让宝宝爱上数学
   如何能使宝宝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爱上数学呢?爸妈们需要做的是将数学的概念尽可能趣味化,而且尽量减少对宝宝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您要让宝宝了解数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您也需要表现出对数字的好感,那么宝宝也就更加有动力去学习数学了。以下给您介绍4种诀窍:
  1、每天都要用到数学 
  让宝宝知道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平时经常要用到数学的知识,您也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例如当您付账单时,让他计算一下找回的零钱,金额是否正确;当您准备买新家具时,让孩子帮着测量房间的面积是否合适;或是去超市购物时,可以让孩子核对一下购物单和所购商品数目是否相符。
  2、拓展数学的界限 
  您要让孩子了解,数学并不单单都是关于数字,这门学科还包括以下几方面:
  明确物体的形状,如询问孩子:"你看,图画上的帆船有多少个三角形啊?"
  注意到循环的模式,如问孩子:"图画上先是有一个红圆圈,然后是蓝圆圈,再然后又是红圆圈,接下来应该是什么呢?"
    对事物做出比较:例如"这双鞋子是不是比那双要大一些呢?"
  在早期开发孩子的数学技能,对于他将来能快速学习和掌握几何学以及更为复杂深奥的数字概念有极大的帮助。
  3、经常向孩子提问 
  您要善于抓住时机,教育孩子多开动脑筋做算术。例如,当孩子要求您买一些小甜饼时,您就可以趁机提问题:"你看,我买了四盒小甜饼,如果你和朋友每人吃了1盒,那么还能剩下几盒呢?"鼓励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每次回答是否正确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一步一步学习计算的过程。当然,当孩子得出正确的答案时,您要给予鼓励,如果孩子得意地回答说还剩2盒,那么您最好把余下的2盒也给孩子,让他感觉到做对题目时的成就感。
  4、给孩子一个计算器 
  孩子一般都喜欢小电子产品,如闹钟、手表等等。您在孩子能够数数时,就可以买一个计算器给他,当他用计算器来做加减乘除的游戏,可以提高他对学习数字基本运算的兴趣。同时告诉他,计算器是将来上学会经常用到的小工具。虽然孩子还小,不能理解计算器运行的原理,但是,这个小玩意对提升孩子学算术的兴趣是大有帮助的。
  提升宝宝的数学能力的3个小建议
  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做出分类;从1数到10等等这些简单的数学技能,您都可以随时地在家里或在游戏中教导孩子逐步学习。如果想让孩子爱上数学,您要让他明白数学的重要性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以下3个小建议帮助您引导孩子进入奇妙的数字世界。
  1、看一看
  数字之旅 
  当您带着孩子逛街、远足或外出旅行,让宝宝看着道路的标示牌、店铺的招牌和广告牌,看见了数字就大声地读出来。这样一来,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就能够有数字的概念。另外还有,在排队时数数队列里的人数;回家路上的梧桐树的数目;或者上楼也别忘记和孩子一起数数楼梯的台阶哦!
  厨房里的数学题 
  您可以拿一本儿童菜谱,让孩子挑一道喜欢的点心或菜式,由您给他做。然后,您可以要求他负责准备原料。给孩子标有刻度的量杯、小碗和调羹,让他准备10毫升的水、4碗面粉或2勺糖,如果孩子不了解计量单位,您可以简单告诉他,看着量杯上的数字,学着计算合适的分量。
  2、听一听
  问候电话 
  在一些节假日里,您可以列出一张朋友和亲戚的电话单子,依次给他们打个问候电话。您可以拿着念号码,由孩子拨通电话。当然,您也可以和孩子换一下分工,由孩子大声地念出纸上的电话号码,您负责拨电话。或者您可以在平时多注意,让他记住家里的电话和爷爷奶奶家的电话,训练孩子记忆不规则的数字组合。
  儿歌里的数字 
  您需要挑选一些带有数字的儿歌和童谣教给孩子,例如:"我说1,1张纸来1支笔,学习数学做练习,都要用到纸和笔。我说2,身上长着多少2?左边右边数一数,眼睛、手脚和耳朵。"这些带数字的儿歌给了孩子基本的数字概念,让他了解到学数学不单是做题目和上课,在游戏和唱歌的时候,也可以学到数学的知识。
  3、做一做
  找出家具的形状 
  引导孩子在家里玩耍时,注意观察每个房间里的家具,它们都有着怎样的各式形状。您可以乘机教导孩子学习几何学里的基础概念,如四方形、三角形、圆形和五角形等。同时,您还可以告诉孩子:2个三角形能组成1个四方形;1个圆形可以分成2个半圆形等等。
  归类游戏 
  您可以将家里的毛巾、浴巾、手帕和袜子等混合在一起,让孩子根据不同的颜色、大小分成几个组,如按色彩分类,蓝色组里有蓝毛巾、蓝袜子等;您还可以提问,蓝色组里包括了多少东西呢?引导孩子数一下,然后他能得出答案,如有2条蓝毛巾、1条蓝手帕和3双蓝袜子,蓝色组里一共有6件东西。
 
不同血型宝宝的智能培养
  血型对人的气质、性格有影响,这是大家都接受的事实。在教育孩子方面,针对不同血型的宝宝,父母也应该有不同的对待方式。特别是在对宝宝人际交往智能的开发方面,家长针对自己宝宝的血型因材施教,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不同血型宝宝的人际智能培养

    A型孩子--促使他早点独立
    A型孩子比较胆怯,喜欢独处,不愿意和陌生人交往;但是A型孩子直觉很灵敏,善于自我调整,在未来的日子里总是不断地锻炼自己去适应环境。
    在家里,让A型孩子独立完成某些事情,不过多干涉。父母还应为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可带着孩子参加各种聚会活动。如果和一个小朋友约好了一块出去玩,另一个小朋友又来找他,父母不妨给予适当的暗示:"大家一块玩不是更好吗?"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这些社交经验,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不会束手无策了。
    A型孩子最大的优势是慎重、细心,规矩,他在理工方面能学有所长。此外他还适合做些事务性较强的工作,如教师、学者、工程师等。

    B型孩子--让他广交朋友
    B型孩子乐观开朗、无拘无束的性格一般在习惯的环境和熟悉的朋友中才会显示出来;B型孩子天生对人有一种距离感,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这会让他感到难以与他人相处。
    父母要以家庭为中心,逐渐扩展交往的范围,广泛地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可让他和小朋友一起上幼儿园,一起回家,一块玩耍。逐步培养他积极参与团体活动的精神,从而获得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作为B型孩子的父母,自身也要与各种人交往,给孩子带来更多与他人接触的机会。
    B型孩子最大的优势是性格开朗、思维活跃,从事艺术性较强的工作最理想,如服装设计,其次是观光旅游、大众传播等职业领域。

    O型孩子--教他遇事多与人商量
    在四种血型中O型孩子的社交能力最强,他们长大以后在接触新环境的过程中,头脑非常冷静,不易感情用事,能把每件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但是O型孩子有时言行过于标新立异,表现出太多的独创性,容易引起其他孩子的嫉妒。父母应提醒他多与周围的小朋友进行沟通,协调好人际关系,引导他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O型孩子最突出的优势是身体素质好,意志坚强,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在体育界、政界、外交界、服务业、推销业中,他们会大有用武之地。

    AB型孩子--鼓励他自立自主
    AB型孩子很自信,反应灵敏,对其感兴趣的问题往往爱追根究底,具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当他进入陌生的环境中,他会表现出紧张不安,他会执着到底,直至成功。
    对于AB型孩子,父母不必担心他是否能适应社会,而是不要过分地宠爱和袒护他,使他失去自立自主的能力。可鼓励他主动地帮助别人,如当别的小朋友生病后,可让他去主动看望,或者多让他经历一些困难和失败的考验。
    AB型孩子最大的优势是聪明,求知欲望和独创精神强,在文学或音乐等艺术创作方面能发挥优势。

宝宝智能增长的关键期
     智能能力的发展主要受到遗传及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且在幼儿时期发展最快,因此父母陪伴孩子一起探索,提供他实地的经验让他学习,让孩子自由且富有想象力地使用各种器材和玩具,切勿常用"不行"、"不可以",来拒绝孩子探索成长的机会。 
    智能能力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知道今天仍没有公认的专门性定义。综合各类学者的观点:智能能力是洞察情境、利用旧有经验去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智能能力高的人,学习能力较强,理解、判断和推理能力也较高,因而对于环境的变化,也能够较圆满地适应。

智能能力儿童期发展最快
    一般父母和老师都会习惯认为,IQ高的学生学业成就高,而只有学业成就高的人,才是社会上有用的人。当然这和长久以来,心理学与教育学也都以IQ定一个人的智商有关。然而IQ量表并无法测出一个人的全部智能。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Howard Gardner教授所提出的新的智能能力观点,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是一种人性整合的生活操作模式,是解决问题或创造的能力。Howard Gardner教授共辨认出七种智能,除了传统偏重的语文和逻辑数学之外,还包括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与个人内在智能,这七种多元智能的说法,突破了以往只有以IQ衡量人类能力的说法,"多元智能"的理论已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而近年来的学校教育,也比以往更重视、更能接受个别差异。
    究竟人类的智能能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何时结束?这些问题心理学家还是没有一致的看法。不过根据最新研究,认为智能能力的起点并不是在出生以后,胎儿早在母体内就已经有学习行为,然后再继续发展。大致上来看,智能能力在儿童期发展最快,以后逐渐缓慢,呈递减形式。通常来说,人类智能能力约在四岁时达成熟的一半,十六到二十一岁成熟,二十岁至二十五岁之间到到达巅峰。

受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影响
    由于近年来"多元智能"的观念已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它帮助我们了解人和人之间的不同,主要在于人们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如果我们能够激发出入类各式各样的能力,那么人们将会更有信心面对未来。个人的聪明才智并不是一出生就注定了,也不是一生都固定不变的,它会不断增长、变化,并随着时间不口际遇不同而有所发展。
    智能能力的发展受到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所谓的遗传,事实上只不过是提供一种可能性,至于个体要如何发展,环境所安排的刺激作用才是决定关键。后天的环境既然对个体的智能能力发展有此深切作用,因此要如何布置一个优质的环境,如何加强教育工作,实在是父母和教师的重要研讨课题。

提供孩子探索学习机会
    有许多玩具教材公司,知道父母很关心孩子的天赋才能,因而将产品标榜得以"启发想象力"、"开发潜能"等来吸引你购买,其实不管有没有特别的天赋,孩子都需要一个热爱学习、稳定安全和尊重学习的环境,同时还必须能够集中精神,和让孩子自己能掌握的环境。
    大人不要一直用"不行、不可以"来拒绝孩子探索成长的机会,最好能够陪伴他们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提供实地的经验让他们学习,让孩子自由且富有想象力地使用各种器材和玩具。对于幼儿来说,可能是几个锅碗瓢盆,对于大一点的儿童,可能是和他们的奇特"想法"一起玩耍。
    我们还应该给孩子足够玩的时间,"玩"本来就是孩子的责任,尤其是对于已经入学的孩子,他们在学校每天已经被安排许多指定工作了,回到家时,请多给他们做梦、冥想、思考、创新的时间和机会,也就是说让孩子做一些自我学习,以便发掘出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才能。

称赞与鼓励是孩子的强心剂
    除此之外,孩子需要有和大人常常接触的机会,大人必须要能够为孩子清楚明确表达 希望,要能详细且严肃地回答他们的疑问,尤其孩子都非常希望大人能以拥抱、情感、话语 来回应他们。
有一个方法是我经常使用也很有效--挑战孩子的动机,我经常会开玩笑的说:"我要教一件你们觉得很难的事情,我想你们可能学不会耶!"别担心,这时孩子会像燃起斗志般的斗鸡,会非常专注的聆听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并回答问题,如果他们答对了,要尽快给予赞赏,如果答错了,要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孩子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即使遇到挫败也要勇往直前,大人的称赞与鼓励就像是孩子最佳的强心剂。

永远保持好奇的心
    越能接受多元智能理论,将有助于我们重视世界上的多元社会和文化,越能确认和运用多种发展智能的方法,就越能使传统的教育制度,能够面对真实世界的挑战。这世界充满着各种惊奇,必须让"惊奇"永远保持着活跃,存在您和孩子的心中,因为它是情感和智能能力发展与稳定的根基。
儿童智力培养的最佳时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从对近千名婴幼儿进行跟踪,一直到他们成年。他的基本结论是: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布卢姆认为,如果把17岁时的人做达到的智力水平定为100%,那么出生后的前4年他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到8岁时已经获得80%,从八至十七岁只获得剩下的20%。 

    许多研究机构也得出了与布卢姆基本相同的结论,有人进一步指出:2到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4至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年龄;学习外语应从十岁以前就开始;而弹钢琴、拉小提琴必须从3岁开始。 

    如果错过了言语、听觉和运动区域的大脑神经细胞发育的关键时期,再来开发其智力就没有什么指望了。  
  
发展孩子的"玩商"
  玩耍的益处

    每个孩子都喜欢玩具,每个孩子都爱玩。玩耍和玩具为儿童打开知识的大门。儿童通过玩耍来探索世界,这是他们身上天然存在的学习驱动力。父母亲要学会鼓励孩子聪明、巧妙、愉快地玩,发展孩子的"玩商"。

    玩耍有以下几方面的益处:
    1.通过玩耍儿童开始了解自己的周围的世界;
    2.在玩耍中培养儿童与其他人积极相处的能力;
    3.通过玩耍儿童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关注别人;
    4.玩耍能提高儿童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为今后进学校学习打下基础;
    5.玩耍能够促进双侧大脑半球──左半球和右半球的发育;
    6.在玩耍中发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性。

    尊重孩子的玩耍

    母亲通过观察孩子的玩耍,或与孩子一起玩,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觉,了解他们如何表达兴奋和沮丧,观察他们的忍耐力、好奇心和创造力。

    在孩子的玩耍中做父母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允许孩子选择他自己的玩耍方式,允许他充分地研究和探索玩具,即使方法不对也不要去干涉,除非他要求,才会帮助他,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死板的规定会阻碍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2.在你打算让孩子结束玩耍,转而让他吃饭、睡觉或外出的时候,要记得设法早些提醒孩子,让他有充足的时间高高兴兴地结束玩耍。这能使孩子感到我们尊重他的玩耍,促使他也乐于合作。
    3.为孩子准备好固定的存放玩具的场所,每次玩耍结束时要求孩子自己收拾好玩具。
    4.如果可能的适,每天都要花一点时与孩子一起玩一会儿。

玩耍和玩具

    玩耍离不开玩具。设计精美的玩具能刺激儿童智力的发展。玩什么玩具、如何去玩,都会对儿童的潜在学习能力产生影响。研究表明,玩具能刺激儿童大脑的发育,促使脑神经细胞等生长突触。
下面介绍部分玩具的作用。

    玩拼装模型可以提高儿童考察和领会事物的能力。

    玩纸牌游戏有助于儿童集中注意力。

    玩各种积木(积塑)可以使儿童得到对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的初步感觉;而且,在不断自由组合新的形状时儿童的创造力和适应性也得到了发挥。

    充气棒和拳击袋可以让儿童活动,也可以在发怒或有挫折时发泄一下感情。

    拼图玩具可以锻炼儿童的分类、选择、认识不同的形状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玩游戏棋可以提高儿童交往能力。

    看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想象力和理解力。

    玩蜡笔和彩色笔可以培养艺术才能。

    玩内容积极的电脑游戏可以提高儿童的竞争精神。

    玩娃娃和长毛绒玩具可以练习交谈和照顾别人的能力。

    父母亲要与孩子一起步入"玩耍旅程",以加深你和孩子的感情,促进孩子的发展,让我们高高兴兴地玩吧!
 
 
儿童智能发育的九大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0~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哑哑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秩序敏感期(2~4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感官敏感期(0~6岁)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地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您可以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培养孩子具有巨细无遗、综理密微的习性的好时机。
  动作敏感期(0~6岁)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的训练,不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兴趣。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能力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充满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文化敏感期(6~9岁)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宝宝听觉发展方案 
     从宝宝出生起,父母就可以在了解宝宝听觉发展进程的前提下,有意识地根据宝宝听力发展的特点,给他一些有益的听觉刺激,以促进宝宝听觉的发展。
    1.营造丰富的声音环境
家人的正常活动会产生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关开门声、水龙头的流水声、刷洗声、扫地声、说话声、各种电器发出的声音等等,室外传来的声音如汽车鸣笛声、飞机飞过的声音、风声、雨声、流水声,所有这一切来自环境的声音对宝宝都是十分有益的刺激,因此,父母要让宝宝有机会常常听到这些声音,接受来自外界的这些刺激,而不是将宝宝封闭在一个幽静的环境里。除非有太过嘈杂的噪音,比如外面施工的声音、机器的噪声等等,一般环境里的声音宝宝都能接受,无需刻意为宝宝营造一个所谓安静的环境。
    除了生活中自然发生的各种声音外,父母还可以人为地制造一些声音,为宝宝创造一个充满动人声音的环境。一般说来,宝宝喜欢母亲的心跳声(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就已经熟悉并且习惯了这种声音)、咕噜咕噜的节奏声(因胎儿就是在羊水咕噜咕噜声中发育长大的)、沉静舒缓的声音以及婴儿自身发出的声音。因此,你不妨多利用这些声音来刺激宝宝的耳朵,促进宝宝听觉的发展。
  ◎妈妈要多抱宝宝,并且抱宝宝时最好采用左手抱的姿势,让他尽量靠近妈妈的心脏,以便宝宝清晰地听到妈妈心跳声。
  ◎在婴儿面前放半盆清水,父母用一支玻璃管向水里吹气,人工创造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父母多和宝宝轻声说话、哼唱,或者播放一些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经典音乐,但要避免放爵士乐等过于吵闹的音乐,并且播放的时间要适度,不宜过长。
    ◎给宝宝买一些打开开关或者上紧发条就能发出各种柔美电子音乐,或者捏一捏摇一摇就能发出叫声的玩具,比如波浪鼓、八音盒、橡胶玩具等等。用这些玩具适当地逗弄宝宝,在不同的方位摇一摇,捏一捏,通过训练让宝宝对声音更加敏感。
    ◎将婴儿自己发出的声音,如咿咿啊啊的声音、忽高忽低或重复的学语声、呼叫爸爸妈妈的声音,甚至哭声、叫闹声全都录下来,不时播放给宝宝听。
    ◎在家里养几条小金鱼,让宝宝将耳朵贴近鱼缸,听听金鱼吐泡泡时发出的声音。
    ◎在阳台上挂一只风铃,抱着宝宝去碰碰风铃,有风的时候,打开窗户,让风铃在风中摇摆,让宝宝探究这些声音的来源,听听那些悦耳的叮叮当当的声音。
    ◎在瓶子里灌上一些水,摇摇瓶子,让宝宝听听瓶子发出的声音,调整水位,让宝宝体验不同水位时瓶子摇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在瓶子里装入黄豆、绿豆、大米、小麦、面粉、塑料小球、金属小球等等不同材质不同硬度的小东西,让宝宝轻轻地摇一摇,再重重地摇一摇,然后仔细地听一听,体验这些不断变化的声音的不同之处。
    ◎找一些不同口径、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宝宝对着瓶口吹气,听听气流通过瓶子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瓶子里灌上一些水再对着瓶子吹气,结果又有什么不同?对着不同水位的同一瓶子吹气,声音有没有变化?
    2.聆听周围世界
在保证宝宝不会受凉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带宝宝走出户外,去感受外面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繁忙的街道上,汽车呼啸而过,不时响起或急促或友好的鸣笛声;美丽的公园里,恋人们窃窃私语,孩子们打打闹闹,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小动物在野外相互追逐,不时带着情绪鸣叫一两声;晚风吹动树梢,树叶沙沙作响;秋冬两季,小脚丫踩着枯干的树叶,那一声声脆响撩人心魄;小溪淙淙,河水哗哗,海浪气势雄浑,雨滴打在不同材质上发出迥然不同的声音;对着远山喊上一句,唱上一曲,那来自山谷的回声悠远深邃……这些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声音就是大自然的交响乐,在宝宝心中留下永远也抹不去的美妙音符。利用户外宽敞开放的空间,让宝宝的心灵尽情地遨游飞翔,在自由自在的气氛中,启发他们的灵感与想象……这种种原始声音释放出来的特质,实在无法以任何形式或任何物品来替代。
    带领宝宝走出户外,去认识、分辨、制造各种声音,这些丰富的关于声音的体验既能带给宝宝无尽的快乐,也能有效地激起宝宝的好奇心,让宝宝养成探索世界奥秘的习惯,同时也能引导宝宝以不同的方式去有效地开展他的探索活动。
    ◎选择一个幽静的地方,仔细聆听风吹动花草、轻扫地面的声音,小溪流过山涧刷洗砂石的声音,鸟儿展翅欲飞的声音,落叶在地面轻轻滚动的声音……
    ◎录制下不同小动物的声音,带宝宝到户外聆听,与录音对照比较,让宝宝辨别不同小动物的叫声。
    ◎下雨的日子打着雨伞穿着小靴子到户外听听雨水的声音,让宝宝辨别打在树叶上、水泥地面上、泥土地上、雨伞上、房顶上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雨滴大小细密不同,声音又会有什么不同……
    ◎下雪天穿上雪地靴,去雪地上踩一踩,仔细听一听雪花飘落的声音,听听冰凌掉落的声音,积雪滑落的声音,燃烧的火柴掉落在雪地上的声音,以及天晴后积雪融化的声音……
    ◎带上一根小棍子去敲敲水泥地、树干、铁皮等等不同材质的东西,用小棍子抚弄抚弄小草、树叶,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再试试不同速度、不同力度的敲击与抚弄产生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到山谷,对着大山喊一声,听听回声。如果在山峦叠嶂的地方,回声会有很多层次,并且更加悠远绵长。让宝宝认真听听,分辨分辨不同位置不同地点的回声有什么不同。
特别提醒: 因为婴儿的听觉器官正处在发育阶段,鼓膜、中耳听骨以及内耳听觉细胞都很脆弱,对声波的敏感度很强,很容易发生听觉疲劳。因此,婴儿不宜长时间听节奏明快、优美动听的立体声音乐。尤其是婴儿带上立体声耳机收听音乐,由于音量较大、耳机闭塞外耳道口,立体声音乐进入耳道内没有丝毫的缓和与回旋的余地,直接刺激幼嫩的听觉器官,时间一长,就会使宝宝的听力受影响,还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危害。医学家认为,收听立体声音乐或使用立体声耳机的年龄越小,宝宝听觉器官受到的危害也越严重。因此,父母在通过给婴儿听音乐促进宝宝智力发育的同时,也要十分慎重地为宝宝选择音乐类型,并根据宝宝发育情况调整音量以及听音乐的时间长短。
 
促进宝宝的多元智能发展
     阅读提示:"IQ至上",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潮流。为了使自己的宝宝在智力发展上卓越超群,多少爸妈不惜重金,为宝宝的智力发展加上催化剂。而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足以使我们对传统的"IQ至上"提出反思。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首次提出的。他打破了传
  "IQ至上",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潮流。为了使自己的宝宝在智力发展上卓越超群,多少爸妈不惜重金,为宝宝的智力发展加上催化剂。而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足以使我们对传统的"IQ至上"提出反思。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首次提出的。他打破了传统的智力理论中人的智力只有一个层面的说法,而把人的智力分为8大方面。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思考,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也给我们的年轻爸妈注入了一个新的育儿理念,这个理论将会促使我们年轻的爸妈对培养宝宝的智力发展,对宝宝成材的评价体系有一个根本的改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个8大智能的概念进行初步介绍。并就如何创设环境,培养宝宝的多元智能提出一些建议。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们将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有系统地介绍如何根据宝宝的智能发展水平,来提高宝宝多元智能的一些游戏方法,希望各位爸妈能与我们共行!
  如何启发宝宝的8大智能
  多元智能是把人的智力分为8个方面,包括语言、数学逻辑、视觉空间、音乐智能、人际社会智能、肢体动觉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
  语言智能之宝宝不会说话怎么办
  加德纳认为,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人类智能的卓越范例";加德纳指出了语言修辞方面的重要性,语言是使别人信服其行动过程的一种能力:语言具有增进记忆的潜能,或根据记忆排序或编程以运用词语的能力;语言是解释概念的能力、并在这种活动过程中理解隐喻价值;人们可以用语言来反思语言,或进行与文化相关的语言学研究分析。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运用词语进行沟通和记录,表达强烈的情感,谱写歌曲。在人类历史的早期,语言通过探索及扩展人类智能多种可能性,改变了大脑的结构及其功能定位:口头语言促使我们的祖先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如同他们从为"物体命名"发展到脱离具体物体进行议论;"阅读"使人们能够认识一些并未亲身经历的物体、场景、程序及概念;"写作"则使人能够与素昧平生的人进行交流。正是通过语言及其思维能力,使人类能够记忆、分析、解决问题、策划未来并进行创造发明。
  养育者的问题:
  我的宝宝已经18个月了,可是还没有开口,发音也不清楚,怎么办?
  我们的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如何创设良好的环境来培养宝宝的语言智能呢?其实,语言智能深深植根于我们对自己能力的感受与自信。婴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越能够经常练习这种智能,就越容易发展语言技巧,且能够受用终生。具体方法如下:
  讲故事:讲故事是最古老、最生动的语言技巧之一。这种教育方法的运用旨在激发宝宝的动机、解释事件或过程,或者仅仅为了创设一个适宜的语言环境。
  大声朗读:爸妈的朗读,能通过语言的声音、节奏、音乐感传入宝宝的耳朵。特别是爸妈用充满激情与感触的声音朗诵他们所钟爱的文学作品,由此所激发起来的宝宝的兴致,往往能够维持终生。宝宝在与爸妈一起大声朗诵诗歌和童谣等文艺作品后,能够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
  玩文字游戏:爸妈通过文字游戏、与宝宝们分享喜爱的文学作品、充满热情地参与讨论、实地参观、寻访地方戏曲等方式,可为宝宝们提供有效的示范。
  数学智能之宝宝没有数字概念
  加德纳认为,皮亚杰(Jean Piaget)从"感觉运算期"发展到"形式运算期"的认知发展模式,或许重点是在描述"逻辑一数学智能"方面的发展。皮亚杰有关逻辑一数学智能发展的描绘,源于儿童与环境中的物体的互动。所谓的数学智能,就是发现数字的内在含义,并能把"具体事物"转变为"抽象符号",再进行抽象事物的处理。最后,来思考假设与陈述间的关系和涵义。
 逻辑一数学智能涉及许多构成要素:数学计算、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归纳和演绎推理、对模型和关系的辨别等。数学能力。核心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育者的问题:
  我的宝宝已很会说话,可是,对数字没什么兴趣,怎么办?
  我们的建议
  加强对数的敏感: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加强宝宝对数的敏感至为重要。当给宝宝任何一样吃的食物或玩具或指给宝宝看周围的环境时,可随口告诉他(她):"这是一个洋娃娃"、"这里有三棵树"等。在说到数字时可加强语气,以此加强宝宝对数的敏感。
  让宝宝学会数数:跟宝宝在一起取东西或吃东西时,可顺便教他数数。比如,让宝宝数一数碗里的饺子有几个,外边马路上的石子,玩具箱中的玩具有多少等。
  玩数字游戏:在玩幼儿的篮球游戏时,可为每个篮框指定一个数字,然后让宝宝排序或进行前后颠倒的排列,使宝宝掌握并逐渐察觉数字的可处理性。
  视觉空间智能之宝宝对图画不感兴趣
  视觉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比语言符号更为古老。化石纪录显示,远在人类使用语言之前,视觉器官就已经高度发展。视觉器官是人类早期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人类最早的绘画是由视觉--空间智能所激发而创作的。
  视觉--空间智能集中了其它一些相关技能,这些技能包括视辨别、再认知、投射、心理图像、空间理解、映像操作、复制内外心像等,每个人都可能拥有或表现出上述这些技能的部分或全部。例如,达芬奇等人,就是通过伟大的艺术作品显示其空间智能。其它如牛顿,把宇宙视为由各部分彼此关系所集合的一架机器,这正是微妙内心图像的证明。
  养育者的问题:
  我的宝宝对书中的符号或图画好像不太感兴趣,怎么办?
  我们的建议
  点缀居室环境:将长椅、座椅或抱枕都成为深受宝宝欢迎的居室辅助物品。在居室中,放置彩色的织布或亮丽的地板垫,就如同展示一些美术佳作。还可布置一些墙报或图画、插花或盆景,或交互呈现不同物品,创设启迪宝宝视觉活力的环境。
  放置各种形象化工具:形象化工具有各式各样、包括纸张、粉笔、铅笔、墨水、颜料、照相机、电脑、录影带和投影机等。让宝宝妥善地整理和保存这些工具,既可保证他们随时使用,又避免显得凌乱。
  开设家庭展示区:为了避免宝宝在视觉上的负担过度,可选择居室的特定空间展示美术作品、资料或照片。在家庭中展示所搜集的艺术作品,有时可以达到与展览馆相媲美的水平。
  音乐智能之宝宝听到音乐没有反应
  音乐智能拥有独特的规律和思维结构,与其它智能没有必然联系。
  音乐无疑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作为自我表达的方式,以人的声音和身体为器具。音乐是与人类共同存在于世界之中的艺术。我们在诞生前,就伴随着母亲的的心跳声一起生活9个月。我们与自己的心跳和呼吸节律及更精妙的新陈代谢和脑电波活动节律共存。人类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每个人都能够发展这种才能。
  在儿童早期,对音乐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4~6岁是对声音和音调敏感性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能够为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布鲁姆的《在幼儿期的天赋发展》一书里,他指出在他研究的天才钢琴家中,很多并非来自音乐世家。不过,他们的双亲都健在,都支持宝宝发展音乐兴趣。同时,音乐家都有一个温馨、关爱和支持他们的启蒙爸妈。在以后的事业发展中则有一位严格要求的爸妈。
  养育者的问题:
  我的宝宝听到音乐,几乎没什么反应,怎么办?
  我们的建议
  把音乐引入居室:在宝宝进入居室时播放柔和的音乐,具有集中宝宝注意力,并提高宝宝身体能量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宝宝进入居室时具有各种思绪、感受、知识水平。音符可以创设一种有助于宝宝专注于学习的积极气氛。
让宝宝的生活环境充满音乐:为使宝宝认识到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可在家让宝宝多听广播、看录像、激光影碟和电视、听音乐等,让这些都成为宝宝日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让宝宝接触古典音乐:聆听经久不衰的古典音乐,不仅能促使宝宝的音乐智能的发展,还可以使他们的身心更为健康。所以,爸妈可根据宝宝的实际心理状况,为宝宝播放不同的音乐。如有些古典作品可以使宝宝身心得到放松,而有些则可以提到他们的注意力。如果爸妈能为宝宝选择较合适的音乐作品,一定会使宝宝对音乐的作用有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加喜爱音乐。
  诚如法国的文学家雨果所言,语言、数学和音乐是开启人们心灵的钥匙。如果我们能通过我们的建议,使宝宝在这些智能的发展上有长足进步,那么,在他们的一生发展中,会获益无穷。
  人际社会智能之宝宝不愿意融入人群
  人际社会智能指了解他人的心情、期待和洞察内心的能力。善于与人交往、能受到他人的信任和喜爱。能同情帮助他人,并能与他人分享的能力。表现在1-3岁宝宝的身上,就是喜欢与人交往,能从别人的表情、动作和、和语言等了解他人的意图,顺利地与人交流,乐于助人,并有模仿他人,学习他人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宝宝在形成人际---社会智能的过程中,他们渐渐地知道外面的世界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跟爸妈亲等养育者交往时,需要根据他们的情绪表现而来调节自己的行为,选择最有效的交往方式。
  这对他们将来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人际---社会智能发展较好的宝宝很容易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信任关系,从而促进他们向别人学习的动机,以此促进其它智能的发展。与此同时,在与他人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后,有助于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形成良好的性格,这将有助于宝宝今后构建健康人格,为今后的生活和事业典大坚实的基础。
  养育者的问题:
  我的宝宝看到别人,从来不会主动去叫他们,怎么才能促进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的建议
  让宝宝了解自己的家人:可以把全家的合影挂在宝宝视线所及的地方,让宝宝每天能看到这些照片。同时可以利用空余时间,指着照片,把爸爸妈妈还有外祖爸妈、祖爸妈的名字,职业等告诉宝宝,增加宝宝对自己家人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利用爸爸妈妈还有外祖爸妈、祖爸妈过生日的时候,告诉宝宝爸爸妈妈、外祖爸妈、祖爸妈的年龄等。加深宝宝对自己家人的印象。
  让宝宝学会关爱他人:通过讲故事,或让宝宝看以小动物为主的有故事情节的电影或电视,通过爸爸妈妈的讲解,使宝宝了解小动物们的此时此景的心情,从而增加宝宝对他人内心世界洞察的能力,同时,也可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共欢笑,同悲伤的移情能力。
  让宝宝多与他人交往:在周末或其它空闲的时间,多带宝宝在小区、公园或有儿童游乐的大商场与别的宝宝玩。由于现在的居住环境,邻里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又由于独生子女,宝宝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少而又少。当爸妈工作的时候,他们大都接触的是祖爸妈或保姆等,所以,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技能。为弥补这洋的不足,有必要增加宝宝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
  肢体动觉智能之宝宝只要人抱、不肯走路
  肢体动觉智能指巧妙地处理自身与物体的关系、善于调节身体各部的运动、支配自己身体的能力。在1~3岁的宝宝身上表现为骨骼肌肉发展良好、喜欢用自己的肢体或手指做各种游戏,喜欢跑跳等,动作灵活、身体协调能力强,能够很好地保持身体平衡。肢体动觉智能不仅有利儿童的身体发展,也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发展。与此同时,肢体动觉智能的发展,也能使儿童很好地宣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的积极情感的产生。
肢体动觉智能的发展,还有利于儿童的意志培养。因为在体能的发展中,十分需要儿童的坚强毅力。
  养育者的问题:
  我的宝宝出去不肯走路,一直要抱,怎么办?
  我们的建议
  让宝宝喜欢自己走路:走路,对于对尚未学会走路的宝宝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已经学会走路的宝宝来说,同样能够很好地促进他们的肢体动觉智能。因此,营造一个宝宝喜欢走路的环境,乃是十分必须的。对尚在蹒跚学步的宝宝来说,平时可以让宝宝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比如将她/他喜欢的玩具放在稍远的地方,爸妈牵着他的手让他走过去自己去取。对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来说,则可在地上用报纸等堆成小土堆等,让宝宝可以跨过去,或踩过去。以此增强宝宝走路的兴趣。
  让宝宝学会攀爬:爸爸或妈妈可以匍匐在地上,用自己的身体形成一座小山,而另一方扶持宝宝去攀爬。边唱儿歌,边让宝宝多次练习,让宝宝在锻炼自己攀爬能力的同时,充分地享受到亲子之乐。与此同时,爸爸和妈妈还可以和宝宝一起练习看谁爬得快。利用装电冰箱、洗衣机等废旧纸箱,做成小火车,让宝宝通过钻、爬"小火车",促进其肢体动觉智能。
  内省智能之宝宝很喜欢自己动手做、但又做不好
  内省智能表现为有良好的自我知觉能力。善于打理自己的生活。有很强的独立性、知道基本的礼仪和与人交往的准则。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1~3岁的宝宝表现为,知道自己的名字,对周围充满好奇,会根据别人的反应而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同时,凡事都要自己去做,并能较好地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事情,如自己吃饭、穿衣、收拾玩具等。能渐渐坦然地接受与爸妈的分离。
  养育者的问题:
  我宝宝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可是又做不好,我是让他做,还是尽可能帮他做好?
  我们的建议
  让宝宝了解自己:在家里,可以通过穿衣镜让宝宝来了解自己。有空闲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对着镜子,指出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等。也可以让宝宝模范自己的动作,伸出自己的手、腿等,对自己的五官和肢体有清醒地了解。
  让宝宝做自己的事情:宝宝的自我意识,是随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加而增加的。因此,创设一个让宝宝可以自由地"做事"环境就显得极为重要。随着宝宝的成长,可以让他们从自己用手抓饭吃到自己穿鞋,直到他们可以自己拿出玩具,结束后可以自己收拾好玩具。
  自然智能之和宝宝出去的时候该怎么带他玩
  自然观察智能指善于观察自然事物、善于辨别自然环境中各种现象的能力。还能对这些现象和事物的内在关联做出判断。知道如何去爱护自然和保护自然。表现在1-3岁宝宝的身上主要有喜欢在户外自然的环境中游戏,对小虫、小鸟等小动物有很大的兴趣,也喜欢看树、花等自然景物。对自然的变化很敏感。
  养育者的问题:
  我的宝宝一直要出去,可是带他出去,又不知道怎样陪他玩。
  我们的建议
  让宝宝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经常带宝宝到户外或公园,摄入宝宝眼帘的动物或植物等都指点给宝宝看,并有耐心地陪宝宝对这些自然的景象、动植物进行仔细地观察和大胆的探索。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宝宝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可以对自然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让宝宝运用多种感官来感受自然:当宝宝在自然的环境保护中,可以引导宝宝用多种感觉器官来感受自然。比如,当白天带宝宝看到日光在树叶婆娑里时而显现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在日光下玩追逐自己影子的游戏,也可以伸手去触摸树叶,感受树叶的质感。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宝宝对光与影的兴趣,也可以增强宝宝对树叶等植物的兴趣。

  如何开发宝宝的右脑 
   人脑的右半球则主管人的想象、颜色、音乐、节奏等。你能相信吗? 6 岁能精通 6 国语言, 13 、 4 岁就已经大学毕业取得博士学位,这些小孩之所以具有这么不可思议的神奇能力,就是因为运用右脑思考的结果。那我们怎么来开发宝宝的右脑呢? 
    刺激指尖法 
    人体的每一块肌肉在大脑层中都有着相应的神经中枢,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所以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因此,训练孩子手的技能,对于开发智力十分重要。 自然而然地,双手就成了大脑的 " 老师 " 。 
    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可以锻炼孩子手的神经反射,促进大脑的发育;伸、屈手指,闭上眼扣扣,练习写字绘画,可以增强手指的柔韧性,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摆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篮、学打算盘、做手指操等精细的活动,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增强大脑和手指间的信息传;玩积木、橡皮泥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经常让孩子交替使用左、右手,可以更好地开发大脑两半球的智力。 
    语言学习法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儿童学会两三种语言跟学会一种语言一样容易,因为当孩子只学会一种语言时,仅需大脑左半球,如果培养同时学习几种语言,右脑就会参与其中。 
    爬爬爬 
    妈妈们经常教导宝宝不能在地上爬行,怕弄脏衣服,而且也不雅观。其实要刺激右脑,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从小就训练爬行,未来对小孩的平衡感及运动细胞都有帮助。 
    借助音乐的力量 
    大脑的右半球负责完成音乐、情感等工作,被称为 " 音乐脑 " 。专家发现,如果在宝宝在幼儿期能够经常学音乐、听音乐、就可以大大地开发 " 音乐脑 " ,提高孩子的智能。学习弹琴是一种很好的指尖运动,同时,父母还可以在孩子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创造一个音乐背景。因为音乐由右脑感知,左脑并不因此受到影响,仍可独立工作,这样就能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右脑的锻炼。 
    运动锻炼法 
    右脑在运动中随之而来的鲜明形象和细胞激发比静止时来得快,在运动时有意识地让左手、右手多重复几个动作,可以刺激右脑,激发灵感。右脑在运动中随之而来的鲜明形象和细胞激发比静止时来得快,由于右脑的活动,左半球的活动受到某种抑制,人的思想或多或少地摆脱了现成的逻辑思维方法,灵感经常会脱颖而出 
 
开发孩子右脑的锦囊妙计 
  刺激指尖法  
    开发右脑,国外学者主张从儿童做起,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力发展表现在手指尖上。"他将双手比喻为大脑的"老师"。人体的每一块肌肉在大脑层中都有着相应的"代表区"----神经中枢,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现在许多父母让孩子联系弹琴,实际上就是很好的指尖运动。随着双手的准确运动就会把大脑皮层中相应的活力激发出来,尤其是左右手并弹的钢琴、电子琴。  
    借助外语开发右脑  
    美国神经外科近年发现:儿童学会两三种语言跟学会一种语言一样容易,因为当孩子只学会一种语言时,仅需大脑左半球,如果培养同时学习几种语言,就会"启用"大脑右半球。  
    体育活动法  
    如每天跳上半小时的迪斯科健身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在打拳或做操时有意识地让左手、右手多重复几个动作,以刺激右脑。右脑在运动中随之而来的鲜明形象和细胞激发比静止时来得快,由于右脑的活动,左半球的活动受到某种抑制,人的思想或多或少地摆脱了现成的逻辑思维方法,灵感经常会脱颖而出。  
    借助音乐的力量  
    心理学家发现:音乐可以开发右脑。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习音乐。此时,还可以在孩子从事其他活动时,创造一个音乐背景。音乐由右脑感知,左脑并不因此受到影响,仍可独立工作,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右脑的锻炼。
 
培养宝宝发散性思维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在座学生这是什么?其中大学生回答很一致:"这是一个圆。"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则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太阳"、"皮球"、"镜子"……可谓五花八门。或许大学生的答案更加符合所画的图形,但是比起幼儿园孩子来说他们的答案是不是显得有些单调呆板呢?大家是不是更加喝彩这些小宝宝的多彩答案呢?  
    对于成人来说,对很多事物都已是习以为然了,并不会再去仔细推敲,由此造成了许多思维上的定势,甚至是"误势"。有些时候,谁能克服这种生活的习惯和思维的定势,谁就是强者。富兰克林正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获得了雷电的奥秘,伽利略也正是顶着亚里士多德传统理论的巨大压力证实了他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物理定论。同样,在对婴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如要扬弃传统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以积极的心态去认识和获得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需要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指从多种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寻找多样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人的想像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法。从小培养宝宝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宝宝长大后更好地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岁以前的宝宝还不具备深层思维的能力,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孩子的动作协调起来,为今后的思维发展打下基础。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有趣、愉快的游戏环境,让他萌发思考的兴趣,并尽量让他自己动手操作,使孩子经常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在娱乐中帮助宝宝形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
  1.一物多形的扩散。可以让宝宝观察水装在圆形杯子里和方形杯子里形状有什么不同,想想冰块放到热水里会发生什么状况?把手放到冒着热气的杯子上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拿下来后手上有小水珠? 
  推荐游戏:横切苹果 
  平时我们习惯竖着切苹果,苹果核被切成两只小耳朵的形状。这次就和宝宝一起横着切苹果,看看苹果核的横切面会是一个什么形状呢?实验之前,问问宝宝这个问题,激发他思考力和好奇心。然后手把手地帮助宝宝把苹果横切开(刀子不要太大、太锋利,千万注意不要弄伤宝宝),让宝宝观察切好的苹果核是什么形状。原来是个五角星呢,是不是很意外呢?你可以和宝宝再切几只苹果,看看是不是每次都是五角星呢? 
  2.一形多物的扩散。请幼儿尽可能地说出同一形状的物品,如圆形的东西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有哪些等。这种练习可以结合家里的器具和摆设进行,你可以先教宝宝认识一些简单的形状,比如圆形、三角形等,然后让宝宝看看家里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哪些是三角形的。 
  推荐游戏:这个像什么? 
  准备1支画笔和1块画板,在画板上任意画一些图形,让宝宝说说每个图形像什么东西。比如画一个椭圆形,宝宝或许说不出来这是一个椭圆形,但可以和具体的物品联系起来,比如:鸡蛋、梨、芒果……你也可以先让宝宝信手涂鸦,然后由你根据宝宝"画"的基本图形进行加工,添改成为一个比较明显的图案,比如小兔、小鸭、帆船等。这样不仅能让宝宝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画画游戏,可以锻炼宝宝的发散性思维。 
  3. 一因多果的扩散。带幼儿玩"如果……将会……"的游戏。比如你可以让宝宝想想:"如果世界上的花朵都是白色的,将会怎样?""如果你会飞,将会发生什么?""如果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将是什么情形?"。比如"小鱼在水里游,还有谁也在水里游?""小鸟在天上飞,还有谁在天上飞?" 
  推荐游戏:它们都和谁有关? 
  准备牙刷、杯子、牙膏、毛巾、香皂;笔、纸、尺子、橡皮;碗、汤匙、筷子、锅、盘子等有关联性的事物。你先把牙刷拿出来,然后提问孩子,哪些东西和牙刷有关系。无论宝宝的答案是什么,你都要问问:"为什么?"当孩子把能看见的、可能有关联的事物回答完了以后,你还可以继续追问:"还有什么东西和它有关?"鼓励孩子动脑筋想想其他东西。 
  4. 一物多变的扩散。让幼儿把东西变换一下,他们会更喜欢去思考,如什么东西小点更好看、什么东西跑快点更有意思、什么东西大些能使人感到愉快等。也可以利用橡皮泥的可塑性和宝宝动手做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因为橡皮泥的还原性,爸爸妈妈尽可以放手让宝宝自由地发挥、大胆地创造。必要时给宝宝提供一些如牙签、羽毛等辅助性材料,让宝宝自己动脑筋:圆圆的泥块四周插上牙签就是太阳,插上羽毛就是小鸡。宝宝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会更积极地去创造,从而培养他的发散性思维。 
  推荐游戏:小刺猬运苹果 
  准备橡皮泥、竹条或火柴棍若干。让孩子用橡皮泥揉一个大圆团,把圆团在桌子上轻轻压一压,压出一个平平的底座,用手指在圆团的一侧捏出一个尖尖的鼻子,把竹条截短一点,插在圆团上作刺猬身上的刺。火柴头可以当成一个个苹果,也可以让孩子用橡皮泥揉一些小圆团插在竹条上。好了,让小刺猬把苹果运回家吧! 
  5.一题多法的扩散。启发宝宝对一个问题做多种回答,锻炼他的发散性思维:比如:让宝宝回答:"手帕有什么用?""迷路以后怎么办?""筷子的用途有哪些?""水可以用来做什么?" 设计一些具有多种解决方法的生活趣题,让孩子思考。如请他们10秒钟内想出10种以上使热汤很快变冷的方法;设想如果在商店里走丢了,有多少种回家的办法等。 
  推荐游戏:给瓶子分类 
  准备颜色、形状、大小不完全相同的10个左右的瓶子,让宝宝试着给瓶宝宝分类,想想有多少种分法。比如按颜色不同,红色的放一起,绿色的放一起;按大小不同,大瓶子归为一类,小瓶子为一类;按形状不同,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方形;还可以根据敲击发出的声音的不同分类,有的是清脆的"叮叮"声,有的是沉闷的"砰砰"声。 
 
学龄前期智力发育水平对照表 
 42月
大运动:两脚交替上楼、并足从楼梯末级跳下
精细动作:模仿画正方形
适应能力:懂得"5"、说出图形名称(△○□)
语言:会在示范后说出至少一个反义词
社交行为:会穿上衣

48月
大运动:独脚站5秒
精细动作:会画人像的三个部位
适应能力:会拼圆形(四个1/4圆)、正方形(两个正三角);说出图画中缺什么(6个说出2个即可)
语言:知道苹果一刀切开有几块、说出4个反义词
社交行为:能回答:吃饭前为什么要洗手。

54月
大运动:独脚站立10秒、足尖对脚跟向前走2米
精细动作:能用筷子夹花生米
适应能力:照图拼椭圆型(4片)、说出图画中缺什么(6个说出3个即可)
语言:会数手指;能说出衣服、钟、眼睛的作用(3个说对2个即可)
社交行为:认识红、黄、绿、蓝四种颜色


60月
大运动:能接球
精细动作:会画人像的7个部位
适应能力:看图回答:鸡在水中游,哪不对?;说出图画中缺什么(6个说出5个即可)
语言:会认10以内的数字、能说出两种圆型的东西
社交行为:能说出桌子、鞋、房子是用什么做的


66月
大运动:足尖对足跟向后走2米
精细动作:画人像10个部位
适应能力:知道左右、会拼长方形(两片直角三角形)
语言:能回答:你姓什么?;能回答:为什么要上班?窗户的作用?苹果、香蕉的共同点
社交行为:能回答:你家住哪里?(回答到:街名、门牌号);能回答:2+3=?5-2=?

72月
大运动:排球2下 
精细动作:会拼小人(头、胳膊、身子、腿)、会写自己的名字
适应能力:能回答:雨下看书对吗?、懂得星期几的概念
语言:一年有哪四个季节、什么动物没有脚?
社交行为:你拣到钱包怎么办?、为什么要走人行横道? 
 
感觉统合失调的研究进展 
  一、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受先天和后天不良因素的影响,这个系统不能正常而有效的工作时,就会导致某种感觉在大脑整合系统中不协调,表现出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和障碍,着就是感觉统合失调,或称学习能力障碍。

  二、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1、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

  2、视觉感不良 :表现为无法流利的阅读,进常常出现跳读或漏读、多字、或少字,写字是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长抄错题或抄漏体。

  3、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

  4、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手脚苯掘,语言表现能力差。

  5、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害怕陌生的环境,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

  6、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经常出现摔伤,不能象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手工能力差,精细动作差。

  三、感统失调对儿童的影响

  1、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

  2、影响幼儿注意力的发展

  3、影响幼儿情绪的发展

  4、影响幼儿的自尊能力的发展

  5、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

  6、影响幼儿的学业成就

左右脑的合奏--全脑思考初探 
   偏左脑?偏右脑?

    用心让自己与环境互动,

    主题与背景交融着,

    才是全脑思考的最佳写照!

    目前访问有关思考教学的书很多,学者各有各的理论、见解,有些也提出实物教学指引。不过,重点都是在个别训练不同的思考技巧,如何面对不同情境下,选用其一或整合运用两项以上的技巧。
    其实,思考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比思考本身来得重要。当学者为思考教学理论争议不下时,现代青少年、小学生或更小的小孩,已经在偶像崇拜、冒着生命危险飙车、喜欢在电脑模拟游戏机上追求成就感,但面对困境,欲只会躲开或裹足不前,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
    孩子标榜"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特立独行,打扮不吓死人不罢休;而养育他们的成人们,也喜欢自创真理,还以民主风度自居,主张自己的发言权,要求孩子不听不可。成人言教与身教的不一致,将自己的情绪加诸在各种事情的判断上,让孩子的价值观混淆不清。于是,孩子学会只要讨好大人,让大人高兴,就比较不会被管束,零用金也给得多。这般事情更是发生在掷千金而不皱眉的八大行业,与新兴宗教的盲从上。成人越来越怕孤独、没有安全感,欲只知道用"赚更多钱、交更多朋友、参加更多团体"来寻求归属感与保障。
    不论小孩或大人,发生这些"偏"态,难不成是偏"右脑"或偏"左脑"的问题吗?

    (一) 让"全脑"随"心"所欲
很显然的,问题不是左、右脑的偏重,而是如何让"全脑"随"心"所欲地自然运作,不但"会"思考,还"喜欢"思考,甚至拥有思考所需的知识与经验素材,最重要的是--有一个鼓励且帮助思考的环境与"导师"。
    就像蒙特梭利女士说的,蒙特梭利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为她们"预备"良好环境,并"示范"教具的操作,再依儿童的个别差异而"因材施教",提供适时的"引导"。这种"不教"的教育能使师生关系和谐,儿童自然能愉快学习。如此才能够培养出"人"的思考"态度"与思考"技巧"。
    所谓"全脑思考"不是技巧,而是训练"人"养成"喜欢"思考的态度,与喜欢从"多元性"的角度思考,而不坚持己见的包容性。
    以音乐演奏来比喻,不是练习独奏,而是练习合奏。自己演奏时,必须随时看着指挥的引导,更得拉长耳朵专心听别人演奏的音符、乐段,心想着一幕幕共舞或对话的画面,用心让自己与环境互动,主题与背景交融,才是全脑思考的最佳写照吧!

    (二)六种内省对话练习
    我个人相当推崇狄伯诺(de Bono)对思考训练的主张。因此,我将他的"六顶思考帽"(six Thinking Hats)的六种颜色帽子,改写成下列六种"问话",来引导思考的方向,也可以当成自修的"内省对话"练习。
    1、 收集资讯的白帽:除了现有的,还需要那些资料?如何取得所需的资料?

    2、 存疑批判的黑帽:它真的管用吗?我们合适这么做吗?会有危险或困难吗?

    3、 联想创意的绿帽:应该还有别的可能性吧?

    4、 直觉同理的红帽:如果别人这样对我或我这么做,我会不会感觉有什么不对?

    5、 预见结果的黄帽:如果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又会有那些影响?好处在那?如何避免坏处?

    6、 自律秩序的蓝帽:现在的处境为何?我们的权利与能力范围内可以做什么?有那些步骤?如何安排顺序?边做边观察那里需要再修正?

    有力的问话,能引发周延的思考,重点在培养个人全脑思考的态度。用柔软、有弹性的应对方式,处理自己与环境人、事、物的关系;用平等、恭敬的态度,接受日常生活中所接收到的讯息,达到最完整且平衡的"全脑学习"。至于思考技巧,只是运用解决问题所有可行的方法,将"多元智能"所提供的感官经验素材,做不同组合的方式而已。

    这样的对话精神、思考态度,若能带入学校、家庭中,就能自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文化;官僚和角力的政治圈,可能更需要动动左右脑,全脑思考一下吧!
 
宝宝EQ的重要性
  中国新生一代面临的一个困境是,虽然在智能与体质方面优胜,但社交能力却比上两代较为弱,普遍在成为社交能力的低能儿,这并不适合现代的工作心态。现代管理强调群体工作,需要的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雇员,但新一代因受家庭过于保护,又多是家内的独生子女,自我心中膨胀,校园教育也只知道训练考试进行大学的学生,情绪与社交训练备爱忽视,因而使新一代的情绪发展正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这将会对他们的未来事业或人生造成阻碍。 
  只有父母早着先鞭,及早训练子女,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够使他们提早面对环境的限制,作出调节,这班孩子便会是顶尖的管理人才。 
  从小打好EQ基础 
  每个人的情绪智商从小开始发展,在0-5岁以前更是关键时刻。因为小孩的脑部会长到成人型的三分之二,其精密的演化速度是一年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发展,尤其是情感能力的学习。情感经验对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每个人从出世一刻,越多接收肯定和共鸣,越多机会从被接纳中学会接纳别人,情绪智能越会因而提高。 
  设想一个刚睡醒、吃得饱饱和躺得舒适的婴儿自然会手舞足蹈,发出欢悦的声音。假如旁人带著笑容和欢悦的语调回应,婴儿会越是兴奋。假如旁人非常冷漠,或是板着面孔,以凶恶的语调回应,婴儿的笑容会收敛,继而露出迷惘或是恐惧的面容,大多数的婴儿会化笑容为哭泣,因身体舒畅而欢悦是婴孩自发的感受。因旁人的欢悦回应,而加强自己的欢悦,这对答是互相有所共鸣;因旁人的凶恶,否定了婴孩的自发感受,次数多而频密,婴孩对自己的感受失了信心,感到舒畅也不再表现欢悦了。婴孩的惊恐和哭泣是回应旁人的讯号,也可以算是对他人的感受产生共鸣。 
  每个人每个时刻在表现自己的感受,也会接收他人的感受,接收到别人和自己的共鸣,也接收到别人的否定。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情绪智能得以发展。 
  父母的角色 
  父母感受的表达是孩子情绪智能发展的指引和指票标。父母要多正面回应孩子的感受:无论在父母的眼中,孩子为了不值一提的事项而兴奋或烦恼,父母要尽力投入,要接纳孩子的感受,达至与孩子有所共鸣。父母不要在孩子兴奋时泼冷水;不要在孩子沮丧时,轻视他的感受后。肯定孩子的感受后,才在适当的时候,分享父母在同一个情景的感受,帮助孩子了解别人,明白同一样的情景,每个人可以有不同感受,肯定自己的同时,也得接纳别人。 
  亲子之间每一次沟通都暗含情感的交流,一天数次的交流便奠定了孩子E Q的核心。 

宝宝的潜力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的父母总想通过什么方法把孩子的潜力挖出来,孩子在上学前的任务就是玩耍,通过玩耍就能够锻炼很多东西,小小年级就教东西,他们能学得来吗,学习过程只是模仿,而孩子最可贵的就是他们的想象力,现在所谓的潜力课,实际上就是给他们灌输之时,这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伤害,大人千万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把他们的想象过早压抑了,知识可以学,但想象力不可学,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感觉统合功能失调,主要是指脑内,特别是影响到感觉系统的部分无法有效工作,无法正常而有效的发挥功能。

  感觉统合能力是大脑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但这种功能的发展,还需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激发。多数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在游戏、运动和闲暇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但对于有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不象应有的那样有效地发展。其原因包括: 

  一、 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 如:发育迟缓,轻度大脑功能失常。 

  二、 环境因素 

  1.早产或剖腹产;

  2.活动空间狭小或过多依赖学步车,导致爬行不足;

  3.过度保护或管束过严;

  4.缺少同伴群体;

  5.缺少户外活动和各种运动;

  6.过早进行认知教育;

  7.电视、游戏机成为儿童主要的玩具。
 
肢体-运动多元智能发展
  肢体-运动智能是指身体具有技巧性地使用和处置物品的能力,是对大肌肉和小肌肉的控制技巧。
    人们常把肢体-运动智能与运动员、舞蹈家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显微外科医生及能工巧匠也具有较强的肢体-运动能力;他们都具有良好的身体技巧和控制平衡能力。不但如此,而且在果断、坚韧、合作、自信等非智力因素及观察、记忆、推理、判断、思维等智力方面都会表现不凡。

  多元智能发展的基础

  例如晓涵肢体-运动智能发展良好。出生28天就能爬3步,能抬头看东西;3个月能扶物站稳,7个月能扶物横向走,9个半月能独立行走,1岁10个月开始游泳,除此以外,这位小宝宝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音乐能力、空间方位识别能力都很强,家中换了新灯,她睡觉醒来,睁开眼一看,第一句话就是"真漂亮";听到拉二胡的声音,就能模仿出拉二胡的动作;1岁左右就能指挥司机把车从广州大道开回天河等等,如此超前优秀表现来自于多元智能的综合作用。

  由此可见肢体-运动智能的发展,促进了其它智能的同步提升,肢体-运动智能是多元智能发展的基础,是关系到孩子将来是否成功的重要能力。

  抓住日常点滴教育宝宝

  肢体-运动智能或强或弱、或多或少每个人都有,但后天环境对宝宝这种能力开发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就以前面提到的朱晓涵宝宝为例,朱晓涵宝宝之所以肢体-运动智能,乃至于多元智能的超前发展,除了是先天优势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有一个非常理想的后天教育环境~晓涵的妈妈李琪是一个具有强烈早教意识的优秀妈妈,宝宝还没出生,妈妈就给她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胎教训练,1岁后又接受《多元智能提升课程》教育。

  妈妈的体会是:早期教育很重要,只要我们抓住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例如宝宝起床穿衣、穿鞋、戴帽子;带宝宝上搂下楼;教宝宝拣菜、摘豆子;宝宝吃饭用勺、用筷子等等日常生活活动,经过聪明妈妈的精心设计都可以变为宝宝乐于参与的肢体-运动训练游戏。

  推荐游戏:小宝宝探险

  游戏目的:训练婴幼儿的肢体-运动智能,培养宝宝的探索精神,增强父母与孩子的亲子感情。

  适合年龄:8个月~2岁

  游戏场地:较宽畅的睡床或在地板上铺上毯子、卡通拼图地板等

  参加人员:至少2人(宝宝、妈妈或爸爸)

  游戏方法:

  1、妈妈仰卧在床中间,宝宝用跪着的姿势在妈妈身体一侧,爸爸在妈妈身体的另一侧;

  2、妈妈用欢快的语言对宝宝说:"宝宝,快爬到妈妈这里来,爸爸也可协助妈妈用表情、动作、语言、鼓励宝宝爬越过妈妈的身体;

  3、当孩子爬越过妈妈的身体时,爸爸应用夸张的表情表扬孩子:"宝宝真棒,你翻过了这座大山!"

  4、接着爸爸双脚伸直俯卧在床中间,宝宝站在爸爸的脚这头,妈妈站在爸爸的头那头,妈妈鼓励宝宝踩上爸爸的背脊走过来。如果宝宝独立行走还有困难,可由妈妈牵着宝宝的手,让宝宝从爸爸的背脊上走过去。

  专家点评

  该游戏简便易行,趣味性强,对游戏场地没有太高的要求,家家户户都能开展该项活动,并且宝宝乐于参加,对锻炼婴幼儿的肢体运动智能和培养亲子关系均有很好的效果。

  不但能提升宝宝的运动能力,同时对父母也能起到按摩放松的作用,对于劳累一天的父母能与宝宝共享这欢乐时光的确是一个难得的享受机会。
 
 
多元智慧理论与儿童右脑的早期开发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得纳的多元智慧理论是一种关于智慧本质及其发展的理论。加得纳的多元智慧理论将人的心智分为七种──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肢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
  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这些智慧不断受先天及后天的影响启发或关闭;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只是在知识的传授,更是在发掘并引领这些智慧的发展。

  而现代脑科学也逐步揭示了人类思维的生理机制,一个人的左右半脑存在明显分工。左半脑是抽象思维中枢,右半脑是形象思维中枢。左半脑思维材料侧重语言、逻辑推理、数字符号等,右半脑思维材料侧重事物形象、音乐形象、空间位置等。

  科学研究还发现,如果对两半脑中的未开垦处给予刺激,激发它积极配合另一半脑的作用,结果大脑的总能力和效率会成倍的提高。

  日本医学博士品川嘉也在他所著的《儿童右脑智力开发》一书中指出:"如果将人的左右脑比作为人,那么,左脑就是那种循规蹈矩,缺乏情趣之类型的人。而右脑则是意外型洋溢着创作欲望,充满活力之类型的人。"

  可见,右脑与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历史上有不少人利用右脑的智力开发,在各自的领域成为灿烂的明星。意大利的天才达芬奇、西班牙的绘画大师毕加索、美国电影艺术家卓别林,都是较好地开发了右脑的人,他们的左手能和右手一样灵活地从事操作。

  由于左脑主管人的日常学习生活和重要的思维活动,其使用频率高,因而也开发得较好些,有关研究材料证明:在教学上抽象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几十倍,可见我们在科学文化的学习上右半脑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为了开发大脑潜力,使大脑两半球获得均衡、良好的开发,从小学阶段起注重利用儿童美术教育进行右脑早期开发,挖掘右脑固有潜力,从而促进全大脑开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美术,是一种创造性的造型艺术,美术课可以用线条、色彩等空间信号,给予学习以形象思维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是对学生进行右脑早期开发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记忆和想象力是开发右脑的第一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有四大功能:记忆、想象、理解和推理,而其中记忆和想象是最基本的功能,没有记忆和想象,就谈不上思维的创造发明。形象能增强记忆,利用形象又能开发右脑,因为,右半脑是形象思维中枢,也只能用形象来开发右脑才是合理的。以下两种记忆方法是可行的。

  1.愉快记忆法

  "人逢喜事精神爽"。实验证明处在喜庆中的人的联想量要比处于愁闷中的人的联想量大20%。

  在指导学生完成命题创作时,根据题目的要求,启发学生在创作前作愉快回忆,如创作《我入队了》可让学生回忆自己第一次戴上红领巾在队旗下宣誓的情景,要求学生把细节回想得越具体越好,并在回想时,随着情节的发展,脸上会表现出兴奋、愉快的表情来,不要把这种表情掩藏起来。

  这有利大脑源源不断的释放有利的记忆因子,加速大脑进入想象的兴奋记忆状态。其结果证明:美好的形象能调动大脑的积极性,是括宽深化记忆的途径。

  2.奇特的形象记忆法

  奇特形象互相撞击能产生非凡的记忆。司空见惯的东西你不一定注意它,而"新-稀-奇"形象却会优先反映。要学生记住画中国画的步骤:勾、皱、擦、点、染,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买菜的过程:勾(勾)好菜,称(皱)菜,插(擦)入菜蓝里,点(点)钱,然后(染)离开。让学生在新奇的形象思维中记住了画国画的四大步骤。

  二、发挥想象力是开发右脑的又一途径

  1.集体思考法

  无论谁都可以参加,提出有关的想法来对集体作出贡献。如《圆的想象》一课,通过学生对圆形物体天南海北的回忆、想象、互相启发,达到互补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2.列举一览表的方法

  如《漫画笑》,教师列举出各式各样的笑容(图像):大笑、讥笑、狂笑、嘲笑、相对而笑……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智慧。

  3.适当的提问来诱导学习

  提问时注意在最近智力区,以满足其创造的欲望,避免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积极思维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学习了对比色后,我编了"红配绿,丑得哭",然后提问:"谁能编出黄配紫的顺口溜?",学生发言:"黄配紫,花鼻子","黄配紫,我爱你"……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

  4.情景想象

  设置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如《老师发怒了》《乡间小路》等课,教师的突然发怒,学生的惊讶,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力,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奠定了基础。课堂上《乡间小路》音乐的播放,使学生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想象力。

  5.运用抽象的形象,激发起丰富的想象

  这在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大师的言论中也有记载,如达芬奇就说过,他从一个崩溃的墙壁上的污点中得到启发。如《我心中的色彩》,在教学生色彩感知的同时,触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如学生对蓝色调、具有流动感觉的造型图象想象是:大海、晨雾、米花、蓝绸、瀑布等。

  三、有意使用左手,刺激右半脑,促进右脑机能的开发

  据专家们统计,大约有60%的左撇子是左半脑为数字脑,右半脑为模拟脑,,这样看来,左撇子大多数是模拟脑占优势。据统计,左撇子成长为艺术家、建筑师的比例,要高于右撇子。

  这是因为模拟脑优越的左撇子具有较高的空间认识能力,他们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创造力都较强。因此,在教学中应增添一些左手运动的内容。如用左手涂蜡笔,左右手协调泥塑、撕纸、剪纸,用左手线描等等,这样会促使学生的数字脑和模拟脑平衡发展。

  右脑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要遵循多元智慧理论,探索开启右脑智能的途径,按照形象记忆──想象力──创造力──协调左右半脑的步骤,实现右脑机能的开发,以期实现全大脑的开发,促进学生多元智慧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