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加害mp3下载:慈禧密谋废立:光绪无奈被囚 太监全遭惨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10/03 18:26:45
2012年01月17日14:30腾讯读书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文章摘自:《帝制的终结·甲午之殇》
作者:胡为雄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版次:2011年8月第一版
本书简介:西方列强凭借船坚炮利使清王朝削地赔款、丧权辱国,泱泱中华身罹奇祸,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甲午战争是大清帝国走向衰败与没落的最要转折,辛亥革命则宣告了中国帝制的终结。胡为雄编著的《帝制的终结(上甲午之殇)》以《史记》笔法全方位展示了这段曲折而悲壮的历史,刻画了参与历史活动和创造过程的各种人物的面貌……

光绪皇帝和他最宠爱的妃子珍妃(资料图)
光绪帝回宫后被切断与宫内外的一切联系后,悲愤不已,他痛恨皇太后的狠毒和众守旧大臣的助虐。每至晚上,他竟不能成眠。不成眠时,他就念及师傅翁同龢。而师傅辅佐自己办新政被开缺后,守旧大臣仍忌恨他,且企图加害于他。他记得御史胡孚宸曾无端参奏师傅与张荫桓纳贿平分,太后即令严责以当办,幸好尚书廖寿恒极力谏阻,自己一手回护,方才幸免。然而自己后来竟连见师傅一面都见不上了!只听说师傅后来从门生张謇速刻离京、以免遭不测的劝请,在无限怅惘中辞别了辅政三十余年的帝都。也不知师傅已安全南归故里常熟否?从师傅的可悲下场中,光绪帝感到自己的可悲。他不禁回想起师傅曾向他讲起过的故事:太上皇在热河行宫崩驾后,西宫皇太后在奕的支持下,以十大罪状诛捕襄政八大臣,实行“垂帘听政”。看来,太后的专权与狠毒,必将使自己的帝位难以保全,自己能否幸免于死亦未可知。
然而,光绪帝在生死未卜之际心中仍挂念着新政。回宫次日早朝时,他对奕劻等军机大臣说:“朕不自惜,死生听天。你等肯激发天良,顾全祖宗基业,保全新政,朕死无憾。”然而奕劻对身危言悲的光绪帝无动于衷。他已先人得知,皇太后有立端王载漪的儿子为大阿哥以继承皇位的意思。军机大臣刚毅也毫不同情光绪帝的处境,因光绪帝以前总是褒奖拥护新政的官员,屡屡谴责自己守旧。早朝的其他大臣这时也大多表示,愿请慈禧太后重新训政。这时,护城营营官前来传报:皇太后回宫。光绪帝一听慈禧太后回宫,急令退朝,慌忙率众大臣前去迎候。
慈禧太后回宫后,即更加严密监视光绪帝的举动。她知道袁世凯已与荣禄及众军机大臣暗通了消息,光绪帝虽已降旨召见他,但这无关紧要。即使光绪帝令袁世凯领兵进京,袁世凯也不会遵旨。慈禧太后担心的是光绪帝擅发上谕,聘请伊藤博文当顾问或与之订立密议。故她回宫后即差人属草“伊藤问答节略”,亲自审阅后才交光绪帝,以供接见时照用。
9月20日晨,袁世凯上朝请训时,见光绪帝木然上座,久而不发一言,便劝谏道:“皇上变法不可操之太急,宜忍耐待时,以安保宗社。又变法尤在得人,两江总督张之洞老成持重,皇上可命其进京赞襄新政。”光绪帝闻言,以为袁世凯荐举手有重兵的疆臣晋京襄政,本出忠心,即漠然地点了点头。袁世凯见了,以为光绪帝已改初衷,又进谏道:“皇上万不可倚重康有为、谭嗣同辈,此辈办事不能慎密,倘有疏误,累及皇上。”光绪帝一听此言,知袁世凯终不能为己所用,心中怅恨,一时竟无答谕,他厌倦地挥手让袁世凯退下朝去。袁世凯的请训就这样结束了。
午初,光绪帝在勤政殿接见伊藤博文时,仍形同木偶。伊藤上殿后,先审视了一下这位三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对手、年轻的中国皇帝,勉强行过礼后,故作热情地赞扬起中国的新政来:“陛下近日变法自强,力图振作,将来中国富强之业可立而待,外臣不胜钦佩,此实东方盛事。”
光绪帝却表情呆板地对他说:“久闻贵侯大名,今得一晤,实为万幸。不知贵侯于何日起程,一路平安不?”
待伊藤答罢,光绪帝便说:“我中国近日正当维新之时,贵侯曾手创大业,必知其中利弊,请为朕详晰言之。”
伊藤欲要开口畅言,不意光绪帝却又对他说:“贵侯与总署王大臣会晤时,将何者当兴,何者当革,笔之于书,以备观览。”
伊藤答道:“敬遵宠命。他日猥承总署王大臣下问,外臣当竭其所知以告。”
这时光绪帝又问:“贵侯拟在中国盘桓几时,现拟再往何处?”
伊藤说:“如陛下恩准,外臣想往东北一游。”光绪帝即说:“朕愿贵侯一路平安。”伊藤答谢后即行告退。
就这样,整个接见不到半个时辰便结束。
接见伊藤博文后的次日清晨,光绪帝刚刚用完早膳,未及临朝,护军营官兵便已将他的住所养心殿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时内宫领侍来告:皇太后驾到。光绪帝自知祸已临头,战战兢兢地出门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