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iam china:怀素--绝笔之作《小草千字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2 17:10:06

怀素--绝笔之作《小草千字文》

5 Z7 q# k5 S+ [  P8 i3 |2 ^

    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大概是我们能看到有他落款的最晚的作品。《千字文》是梁时周兴嗣应武帝之命次韵而作的。有人认为《千字文》在南朝末代已代替了汉代以来学童识字习书的《急就章》,由于当时印刷术落后,所以,很多书家都书写《千字文》,作为儿童学习的范本来使用。怀素在暮年所书的《小草千字文》,无论结体还是线条,都有一种人书俱老的感觉,让人再也看不到当年写《自叙帖》时那样的气势昂扬、变化诡谲,充满着一股向上的朝气。写《小草千字文》时怀素已63岁,身患风疾,身体的病痛使得他体力和心力逐渐衰退,心境渐渐平和淡然。心境的平淡必然导致书写速度的减缓和笔法的简约恬淡。理性宁静的心态使得他笔下自然流淌出一股萧散平淡、含蓄隽永,宛如秋菊之落英的静美气息。
 一、笔法简约、纯净、含蓄
  《小草千字文》的用笔在使转、起收处,虽不刻意强调提按顿挫,但笔锋始终居中,不张扬也无大开大合,而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以怀素深厚的功力和修养,在用笔的起、行、收和使转处,不刻意强调笔法的夸张,用笔也没有明显的失误,反而显得简约、纯净、含蓄。像一个历尽沧桑的智慧老人始终微笑泰然地注视着,一笔一画都显得那么得体圆融,平静的外表里面好像含着很多令人回味的东西。《小草千字文》用笔轻松、自然、不激不厉。其行笔速度较之《自叙帖》和《论书帖》也放慢了许多,线条不再那么清丽、爽朗,章法和结构也不再跌宕起伏,而是变得平和、简净、淡然了。通过认真分析这三种碑帖来研究怀素书法艺术风格的流变。怀素在笔法结构上前后的变化和跨度还是很大的,由前期的极张扬浪漫到晚年的极平和简约,这在别的书家创作中是不多见的,然而对于怀素来说又是非常的自然和真实,我们要用心体会研究。: I, H' `8 }3 ^9 C& I  Q
  二、悠然的内在韵律
  每一种字帖都有其独特的笔法,这种笔法必然呈现出独特的内在韵律。只有掌握了这种笔法才有可能体现这种悠然的韵律。《小草千字文》的用笔舒缓、含蓄、圆润,比如“宿”的宝盖,笔势是向下俯的,其中的竖画是向内裹着锋用笔,如果写得平直,就没有含蓄圆润的韵味了。根据笔者这几年对碑帖学的研习发现,帖学临摹的关键在“神采”和“韵味”。“神采”需要笔墨的准确力度和行笔速度,“韵味”是笔势的到位。所以,我们在临帖时,一定要用心体悟笔势和用笔的起、止、行、使转细微的动作。《小草千字文》用笔比较含蓄,没有切笔或搭笔的用笔和转折处的圭角现象,也没有过分明显的粗细对比,提按的动作也不大。当然《自叙帖》的提按动作也不明显,或许转折处的提按顿挫不明显就是怀素用笔一贯的特点和风格。但因是晚年之作,《小草千字文》用笔已失去了《自叙帖》和《论书帖》用笔清丽的线条和迅疾的速度以及章法的纵横开合。怀素的创作又一次给我们提供了书法与个体生命健康和年龄关系的个案。我在一些书法学习班上观赏学员的作品,一看他线条的速度和使转动作,就能看出作者的大致年龄。年轻人的行笔动作敏捷且有力度,线条的质感呈现爽健俊朗英气逼人的感觉;而年纪较大的同志,作品行笔速度缓慢线条较沉实,有的人线条还出现抖动的现象,显得比较“钝”和“肉”,在“神采”上不如年轻作者,但他们的线质比较遒劲敦厚。' \5 ~2 T% [9 V8 |( g5 U
  《小草千字文》的入笔和收笔都是比较圆润、简约,没有一丝火气和浮躁气,这似乎与怀素禅僧身份相吻合。到底是修行的僧人,远离了世俗的人间气,多几分禅意,尤其是到了老年,自然平添了一份平和、简静、沉实、从容的气息。我们在临习时,首先要调整自己浮躁的心态,然后把要临写的字形先认真读一遍,悉心体会其字形的特点和用笔起、行、收、使转,辨别该帖与《自叙帖》、《论书帖》的不同(甚至再思考其与同时代或不同时代书家的不同),然后再展纸书写,让平和淡定的心态,随着笔锋的舒展,悠然地在宣纸上使转、提按。书写时要有一种超然的心态,静静地享受时光和生命美好的感觉。临一种帖,要先体悟作者书写时的心态,再以这种心态的感觉进行书写。然后,还要注意用笔的方法和结体的特点。所有优秀的作品都是技法和性情表达的完美结合而创造出来的。临《小草千字文》要以简约、含蓄、温厚的笔调为基础,方可接近原帖风格。/ B, x/ k5 d2 B: R/ D, q) P; A
  三、结构字形的简约
 《小草千字文》不似章草用笔近似楷法,入笔和使转的提按比较重。也不似“二王”的书法那么清朗、俊逸、纵横。《小草千字文》的用笔非常丰富,线条在轻松的书写中,既自然流动也不恣意张扬,用笔准确不拖泥带水,温润中透着淡然,绵厚中寓于着生命内在的超然。感觉《小草千字文》似用秃笔书写的,最好不要用狼毫,可用兼毫或旧笔书写。怀素的《小草千字文》是《自叙帖》极尽张扬癫狂风格的一种相反面,是人书俱老、淡泊、绵厚艺术风格的极致。对于生命来说,四十岁以后是该用减法了,把浮华的表面虚荣一点一点地放下,让生命的真实本质自然流露出来。书法作品是生命的艺术折射,自我生命的内敛、约化,必然反映在他的作品当中,这是无法人为地抹去或者添加的。《小草千字文》在结构字形上极简约、收敛,如“”字,入笔含蓄,下面的“寸”字使转收敛、圆润,字形中宫处且显得空灵、萧散。如“孝”、“当”、“定”字都是下面的结构收敛,“”上面是竖着排两点,下面是横着排两点,极其散淡空灵,“学”字的字头上面三点与中间主笔横画稍留有距离,显得疏散,主笔横画不是端端正正地扩展抱住下面的“子”,而是写得稍向右斜且短,不拉太长显得极简约,透出含蓄的味道。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结构不像王字那么方正挺拔飘逸,也不像张旭的《千字文》残石那么雄逸劲健,在结构的使转上显得那么有棱角,怀素这种不刻意追求表现的温润、绵厚、简约的书法风格所表现的另一种艺术魅力,对后世的于右任和弘一法师简约一路的书法艺术是有一定的影响。* H/ e+ L1 n2 }! z; t. ]( c/ i
  《小草千字文》字字独立,行行规范,在简约含蓄方面所创立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我认为它不宜初学者临习,最好是对草书和行书有一定的学习经验、笔下有一些体验和感受之后再来学习。因为学习书法也是要有一个由简到繁再到简的过程,才能够深刻领悟怀素《小草千字文》恬淡萧散的艺术风格。临摹时还要注意帖中有的字字形拉得有点太长,显得有点下坠。如“实”、“密”。另外,有的字收笔拖得很长,也要注意尽量避免并稍加控制调整。如“感”、“减”字的“”钩,“丁”字的最后一笔,都拖得有点太长显得松懈。我们临摹任何一种帖都要对它既要有感性认识,又要有理性分析,不能一味地迷信。要冷静地把它的特点找出来,明白自己要学习吸收什么,舍弃和避免什么,这样才会循序渐进地有所收获。我们临习《小草千字文》要学习它的简约、含蓄、绵厚、散淡的气韵。但用笔也不可过于“钝”和“肉”,尽量去把握它轻松、淡然、人书俱老的艺术风格,并以此去掉我们内心与笔下的浮躁之气。当然本文对于《小草千字文》的书法艺术风格的赏析仅仅是从技法的角度进行粗浅观照,还有很多宝贵的东西有待于我们在不断的临摹中进一步地发掘认知学习和掌握。笔者也期待读者在学习中有更深入的发现以便我们相互探讨交流进步。

怀素《小草千字文》 绢本 纵33.7cm 横1730.0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小草千字文墨迹。贞元十五(公元799年)书。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又称《千金帖》绢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

  明莫如中说:“怀素绢本千字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此本为怀素晚年所书,当为绚烂之极而复归平淡之作,故历来为书林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