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拉瑞亚建筑党系列:当代通俗小说:人性欲望与消费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02:11:45
当代通俗小说:人性欲望与消费文化


日期:2012-01-16 作者: 来源:文汇报

  • 当代通俗小说:人性欲望与消费文化 ——汤哲声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讲演

      当代通俗小说是一种文学消费主义的表现。在消费文化的视野中,文学创作根本就不思考人的终极价值,也不思考什么文学的内在规律以及自我特性,它就是将文学当作时尚生活消费品,看作是一种商品。

      就如商品有精品一样,当代通俗小说也有精品,当然,它需要一个发展过程。通俗小说的创作需要规范,但应该明白,就如商品的生命力在于热卖一样,通俗小说的生命力就在于流行。粗放型的泥沙俱下是通俗小说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通俗小说的生命力所在,其中蕴藏着强有力的生命跳动点。

      汤哲声江苏镇江人,文学博士,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主要论著有《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论》《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思辨录》《中国现代通俗文学30讲》等。

      当代通俗小说“新五类”的基本特征>>>>>>

      当代通俗小说是人基本欲望的宣扬书;它不顾小说创作的客观性,显现出一种“去真实化”的形态;而与这样的欲望化表达和主观化书写相联系的就是对情节离奇化的极端追求。

      当代通俗小说主要指玄幻、悬疑、穿越、惊悚、新武侠等小说,与中国传统的社会、言情、侦探、历史、老武侠等五类通俗小说相对,又被称为“新五类”。所谓玄幻小说,主要指写修真世界的作品,例如萧潜的《飘渺之旅》、萧鼎的《诛仙》。所谓悬疑小说,主要指那些以悬念或悬疑事件作为小说情节发展推动力的小说,至今为止,影响力较大的有蔡骏及其小说、那多及其小说。所谓穿越小说,是指那些时空倒置、古今穿越的小说,例如金子的《梦回大清》、晓月听风的《独步天下》、桐华的《步步惊心》。所谓惊悚小说,实际上是玄幻小说的延续,只不过将修真世界写到古墓之中,因此又被称作为盗墓小说,影响较大的有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所谓新武侠,是指金庸之后活跃在大陆的武侠小说作家群体,他们又被称作为“大陆新武侠”,代表作家有沧月、小椴、凤歌、步非烟等人。

      传统通俗小说是中国传统小说在现代中国的延续。著名报人、小说家包天笑曾说,他们创作文学的宗旨是:“拥护新政制,保守旧道德”。这句话基本概括了传统通俗小说的政治观念和文化观念。他们拥护当时的共和制度,维护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道德观念。而当代通俗小说就不一样了,它们是人基本欲望的宣扬书,玄幻、穿越小说都在现实世界之外创造出一个虚幻世界,让现实世界的人在虚幻世界中产生故事、实现理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活是有范围的,但人的欲望却是无限的,虚幻世界的设计就是人的生命的延长和生活的扩展;悬疑小说和惊悚小说刺激着人的好奇心和窥私欲。有时为了欲望张扬的效果,当代通俗小说的情节设计甚至有违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和道德标准。例如当下风行的那些惊悚小说极大地满足了阅读者的好奇心和窥私欲,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却将这些人和事视为不入流的下三滥,君子从来不为。可是当下的通俗小说却津津乐道,迷恋其中。老武侠小说从现实世界走入江湖世界,尽管神乎其神,还是一种生活形态的描述;新武侠小说从江湖世界走入了人的意念世界,什么生活形态都不重要,君子小人很难划分,它们只是人的各种欲望的传导体和不同的表现形态而已。

      小说创作总是要经过艺术加工,传统通俗小说不管怎么艺术加工,还是告诉读者故事发生的社会和时代(或朝代),表现小说的客观性,作者在小说中总是努力申诉故事的真实性。当代通俗小说根本就不顾小说创作的客观性,显现出一种“去真实化”的形态。它们不说故事发生在什么社会和时代(或朝代),而是说“有一座山”“有那么一件事”“有那么一个朝代”,毫无顾忌地将自我主观意念凌驾于客观表述之上,毫不掩饰地将虚构形象呈现给读者。以穿越小说为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完全是根据作者的主观意念设计的,七国争霸的胜败完全取决于是否得到一位当代英雄的帮助(黄易《寻秦记》)、董卓成为重情重义的美男子(梦三生《美人殇》)、康熙成为同志(李歆《独步天下》)、雍正成为恋爱高手(金子《梦回大清》)。如果“穿越小说”也算历史小说的话,它既不同于那些“红色经典”和“帝王历史小说”,也不同于追求民间叙事的“新历史小说”,而是“主观历史小说”。它是作者用自己的主观想像解构的历史。其实,历史小说都是解构历史,但“穿越小说”的解构不是对历史本体的质疑,也不是对历史价值立场的否定,而是直接质疑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其实质是想像历史。场景安排、是非判断、正邪真伪、神魔转换、鲜花与毒药等等完全来自于设计者的价值观念、个人爱好,甚至是性格脾气。这样的小说也就是一种主观意念小说。无根的漂浮悬游构成了当代通俗小说最为突出的美学特征。

      与这样的欲望化表达和主观化书写相联系的就是对情节离奇化的极端追求。当代通俗小说已经不满足传统通俗小说的事件离奇和人物离奇,因为它们再离奇也都是发生在现实社会中的事和人,只是不同于常事、常人而已。当代通俗小说开辟了另类空间;玄幻小说开辟了神界、魔界的空间;悬疑小说开辟了灵异空间;穿越小说开辟了历史空间;惊悚小说开辟了幽冥空间;新武侠小说开辟了意念空间……发生在这些空间里的任何事情和人物都离奇之极,因为它们不仅仅是不同于常事、常人,而且也不同于凡事、凡人。

      当代通俗小说的影响源>>>>>>

      当代通俗小说主要接受欧美流行小说的影响,并逐步中国化、本土化,又由于当今的影视艺术和网络平台得到了强化。

      传统通俗小说主要接受中国新小说的影响,逐步形成雅俗共赏的美学形态。当代通俗小说则主要接受欧美流行小说的影响,并逐步中国化、本土化。放在世界流行小说谱系中,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其实并不新鲜。在欧美,玄幻小说又被称为“幻想小说”。悬疑小说在欧美又被称为“黑色悬念小说”,它起源于英美的“硬汉派”侦探小说,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还延绵不断。欧美流行小说有两个永恒的主题,一是惩治邪恶,二是爱情幻想。在表现方法上,欧美流行小说作家们都很推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学术思想,幻觉等超自然现象构成了作家们的想像空间,梦幻、暗示、预警和惊悚成为作家们最喜欢运用的表现方式。根据这样的思维,那种超越时空、超越历史的今古、人鬼爱情就不断被演绎,形成一种奇幻的“穿越传奇”。欧美的流行小说打开了中国作家的创作视角,延续欧美流行小说的思路,他们开始在中国历史、原始文化、民间传说中寻找创作资源,于是中国悠久的历史、丰厚的典籍、灵异故事、神怪传说被广泛汲取和自由穿越。生死轮回、阴阳交错、灵魂附体、神怪显灵等很多民间传说和禁忌成为中国作家们常用的手法,中国本土化的文化艺术也就成为了当代通俗小说的“中国化”元素。从这个意义上去思考,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实际上是世界流行文化的中国文本。

      这样的美学形态又由于当今的影视艺术和网络平台得到了强化。在欧美,几乎所有有影响的流行小说都被拍成了影视剧,它们在欧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些影视剧也成为了中国引进欧美大片的主要片源,它们在中国创造着高票房收入的同时,其表演形态同样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中国导演们(主要是大陆和香港)也开始了此类影视剧的拍摄,《古今大战兵马俑》《神话》《新倩女幽魂》,特别是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功夫》等影视剧几乎都是运用欧美大片的思路来演绎中国故事,这些影视剧同样受到中国观众的热捧。与小说相比,影视剧将正邪争斗和爱情玄想的主题表现得更为鲜明突出,将超越时空、幽冥飘渺的构思表现得更为神出鬼没。影视剧将很多美学特征形成模式,并且深入人心,形成时尚和潮流。中国当代通俗小说作家深受这些影视剧的影响,他们的很多作品实际上是影视剧的小说表述,他们创作的小说的很多章节都可以当做影视剧本来阅读,其中周星驰似的表演风格和语言更是渗透于各个方面。随着这些新类型小说的走红,一些优秀的作品反过来又被影视剧的编导们所看中,被拍成影视剧,例如《宫》《步步惊心》等等。这些影视剧的热播更加刺激了当代通俗小说的创作。

      当代通俗小说的载体基本上是网络。网络是连接着千家万户、各自为政的个人媒体。网络媒体的特点使得当代通俗小说的价值观念不可能理性化。网络是公共平台上的个人写作,为了获得网民们的认可,写手们都非常注意民意和点击率,并且根据民意和点击率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写作思路,一部有影响力的通俗小说最后的完成实际上是众人意见的综合体。这就使得当代通俗小说越来越模式化和同质化,以惊悚小说中的盗墓题材来说,《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等作品极多,但是只要稍微比对分析,就会发现其情节基本相似,只不过换了人物和地点而已。网络通达古今、连接中外,网络的神奇给了当代通俗小说最好的启发和发挥,神游八鹜,漂浮沉潜,网络给了当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最充分的施展空间。同样,肤浅化、泡沫化、模式化和无厘头,这些当代通俗小说常被人诟病的缺点也就是网络媒体的一些特点,在所难免。

      网游是当代通俗小说另一个影响源,当代通俗小说的很多情节几乎可以看作为是网络游戏的文字化。《魔兽争霸》《梦幻西游》等等著名网络游戏中的情节被换成了另一种形态,渗透在当代各类通俗小说之中。

      当代通俗小说的深层思考>>>>>>

      当代通俗小说的创作者和阅读者主要是青年人。他们是当下中国社会中的最进取者,也是当下中国社会中的最焦虑者,通俗小说的创作和阅读成为他们的进取和焦虑心态很好的释放渠道。

      小说当然不等同于政治社会理念,但是小说确实也离不开政治社会的理念,何况是表达欲望情绪的当代通俗小说。与其指责这些小说是“垃圾”、“泡沫”,不如深入思考一下,这些通俗小说背后究竟表达了什么样的政治社会理念。就以穿越小说为例,穿越小说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文坛就曾流行。吴人的《新石头记》写贾宝玉穿越时光隧道,到一些文明国家,领略现代西洋文明。陈冷的《新西游记》写唐僧师徒四人穿越到当时的上海,虽然他们的本领非凡,在上海的物质文明面前却显得那么愚笨,孙悟空的筋斗被电线给弹了回来,猪八戒想钻地,却怎么也钻不下去,因为路面上有了水门汀……有意思的是,当下中国的那些穿越小说与吴人、陈冷小说中的穿越路径正好相反,吴人、陈冷是让中国古人、能人穿越到现代社会中来,显其落后;当下中国的那些穿越小说是让现代人穿越到古代社会去,显其才能。路径相反的穿越显示了不同的时代情绪和不同的时代心态。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动荡,却正处于除旧布新的时代转折点上,充满期待地展望未来是时代的主流情绪,在一个新国家中做一个文明的新国民是时代的主流心态,再聪明的人、再有能力的人不适应现代文明都要被淘汰。当下的中国越来越强盛,现有的国家机器和社会体制越来越显出其强势,个人的社会地位由于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的不同越来越被先天注定,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在强势的国家机器和体制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充满着无奈。可是人的理想规划以及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又是人的天性。既有理想的追求,现实社会又少有途径,于是穿越到古代去,就成为满足自我、释放情绪的最好途径。当下的那些穿越小说(包括影视剧)大致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穿越到先秦,这类作品又被称作为“秦穿”;一类穿越到清朝,被称作为“清穿”。“秦穿”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是男性,到了那个群雄纷争的动乱社会中,具有现代文明和现代技能的男主人公当然也就成为了傲视群雄、一统天下的大英雄,写作者和阅读者都会在主人公的经历和奋斗中体会到英雄气概;“清穿”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是女性,清朝皇宫中王爷、贝勒、格格特别多,情感纠葛也特别多,在勾心斗角的清朝后宫中,具有现代智慧和现代美貌的女主人公当然是遇难吉祥、众人拱捧的大美女,创作者和阅读者同样会在主人公的争宠、受难而又胜利的过程中得到愉悦。虚拟世界中的得意和满足反映出的是现实社会中的失意和不足,神采飞扬的抒写渗透出的是个人欲望的失缺和令人心酸的苦涩。这是当下穿越小说之所以盛行的社会心态。

      当代通俗小说的创作者和阅读者主要是青年人。他们是当下中国社会中的最进取者,也是当下中国社会中的最焦虑者,通俗小说的创作和阅读成为他们的进取和焦虑心态很好的释放渠道。在现有的中国教育体制中(政治、社会道德和国民教育),青年人一直处于被教育的状态。被教育状态的背后是个性的羸弱,欲望的退缩。中国传统的小说创作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那些标上“现代主义”称呼的小说常常是很晦涩的个人理念的表达,青年人实在是看多了(从小学课本开始)和看不懂(或者不愿意动脑筋)。关公战秦琼、仙界与冥界、盗墓与掘宝,谁说历史不可以这么写呢?修真界、玄真界照样打得天昏地暗、爱得死去活来,谁说人间的悲喜就一定发生在凡世之中呢?当代通俗小说有着创作者和阅读者随心所欲的惬意和洒脱,有着创作者和阅读者新鲜传奇的快感和发泄。青年人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之外和传统的小说创作之外,似乎寻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域。青年人永远是文学阅读的主体,他们的阅读取向往往决定着文学发展的方向。

      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闲暇时间的碎片化,使得通过网络看世界,成为当下中国青年人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电子阅读正在挤压和取代纸媒阅读。当代通俗小说正是电子阅读的文学类型,它让生活在快速节奏中的青年人有了阅读的欲望,让闲暇时间碎片化的青年人有了阅读的可能。一个例证就是,正在流行的手机网络阅读中,用户下载的小说也几乎全都是通俗小说。

      当代通俗小说的批评标准>>>>>>

      由于是商品消费,就有商品消费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消费快感和大众性狂欢。既然是商品,也就可以复制,可以批量生产,当代通俗小说的模式化显而易见,而这些模式又都是刺激人们购买阅读的“卖点”。

      当代通俗小说是一种文学消费主义的表现。在消费文化的视野中,文学创作根本就不思考人的终极价值,也不思考什么文学的内在规律以及自我特性,它就是将文学当作时尚生活消费品,看作是一种商品。当代通俗小说只不过是按我所需地将小说的一些元素拿过来,作为一种时尚商品,它是借着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社会理念和宣泄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本。由于是商品消费,就有商品消费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消费快感和大众性狂欢。既然是商品,也就可以复制,可以批量生产,当代通俗小说的模式化显而易见,而这些模式又都是刺激人们购买阅读的“卖点”。在当下的中国,通俗小说属于热卖商品,而且还将热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为在一个以GDP的增长作为主要发展取向的社会里,在主流文化的取向和传统文学的追求与青年人的追求有着偏差的文化氛围中,有着消遣娱乐的消费文化就自然会成为人们(特别青年人)的主要文化选择。只要消费文化盛行,文学作为商品就不可避免,有些类型的通俗小说过段时间也许不再热了,但另一个名称的更新的通俗小说必将取而代之热起来。

      消费文化有着很强的集体主义大众狂欢意识,满足自我最基本欲望的释放。当代通俗小说作者几乎都来自于草根阶层,它的读者也大多来自于平民,创作和阅读构成了中国平民社会的集体愉悦。由于这些作者和读者以青年人为主,愉悦之中自然就充满着青春气息,有着一种自恋的罗曼蒂克的气息。当代通俗小说最吸引人和最有价值的部分也就是小说所表现出的这种充满着青春气息的“草根心态”。这种“草根心态”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社会心态。当代通俗小说都是从老百姓的视角看世界。消费文化要求作家站在大众文化的立场上看问题,当代通俗小说做到了这一点。二是自然心态。当代通俗小说除了社会视角与大众相一致之外,情节的设计和场面的铺排也刺激着读者的潜意识。当代通俗小说的故事模式虽然老套,却没有疲态,就因为这些潜意识是人的自然心态,不但具有普遍性,而且永远处于更新的状态。

      就如商品有精品一样,当代通俗小说也有精品,当然,它需要一个发展过程。通俗小说的创作需要规范,但应该明白,就如商品的生命力在于热卖一样,通俗小说的生命力就在于流行。当下中国的通俗小说充塞于各个书店的书柜,而大多数作品粗制滥造,很多评论家忧心忡忡,认为这是浮躁的阅读现象。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忧虑。粗放型的泥沙俱下是通俗小说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通俗小说的生命力所在,其中蕴藏着强有力的生命跳动点。我们很难说在中国就不会出现玄幻小说大师、悬疑小说大师、穿越小说大师、惊悚小说大师和新武侠小说大师。通俗小说的优秀与否不在于创作形态是否精致、是否“高品位”,而在于它是否被大众所认可、所追捧、所模仿。通俗小说的魅力在于流行,流行的作品多了、流行时间长了,作家就成为了大师。有生命力的部分会沉淀出通俗小说的精品,没有生命力的部分就会自然淘汰,我们要相信市场,市场的扬弃要比那些自以为是的褒贬有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