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拉瑞亚贝壳怎么合成:晒一晒东北野战军的主要战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10/05 12:51:08

山海关、九门口战役

    1945年10至11月,把守东北大门的八路军山东军区第7师等部在杜聿明指挥的13军和52军攻击下失利。

锦州战役

    1946年1至2月,毛泽东指令林彪亲自组织一个战役阻止国民党军疯狂推进的势头。但因各种条件限制,东北八路军全线撤退,一路丢弃锦州、沈阳等重要城市,这个战役未能组织起来,被迫放弃。

沙岭战斗

    1946年2月,辽宁南部盘山沙岭的八路军1个纵队(4纵9个团)围攻新6军1个团,未能歼灭,自身伤亡3倍于敌(国民党军宣称共军伤亡上万人),失利。

秀水河子战斗

    1946年2月,辽宁法库县秀水河子,林彪亲自指挥新四军3师7旅、山东军区第1师和保安第1旅之第1团等部,以3个团打援、4个团攻击,实施围歼孤军深入的国民党军第13军第89师之266团及265团1营、师属山炮连、输送连,取得东北战场第一个歼灭战胜利。

四平街战斗(即一战四平)

    1946年4至5月,此战被毛泽东提高到马德里保卫战的高度,强令林彪打阵地战,为政治谈判服务,但最终以伤亡8千人的代价失利,放弃四平、长春等重要城市,主力一路退到松花江以北。

拉法、新站战斗

    拉法位于吉林省蛟河市以北9公里,新站在拉法以北6公里,它们是长图(长春至图们)和拉滨(拉法至哈尔滨)线上的一个铁路枢纽。1946年6月7日,东北民主联军1师和2师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指挥下,歼灭国民党军71军88师263团另1个营,终止国民党军继续向北满、东满地区挺进的势头,从而在松花江两岸达成战略均势,东北民主联军转入休整和剿匪,建设后方。

    1946年秋冬,国民党军在中长路正面得手巩固对北面共军的平衡态势后,将机动兵力转用于后方的辽东、辽南地区,对萧华所部沉重打击,国民党军52军2师占领了辽宁最后一个要地丹东(当时叫安东卫),辽东、辽南地区的东北民主联军被迫向临江地区转移,被压迫到长白山附近的中朝边境深山地区,处境极为困难。

新开岭战役

    1946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司令员胡奇才)在辽宁省宽甸县西北之新开岭地区,歼灭来犯的国民党军第52军的第25师8900余人,其中俘5800余人,4纵伤亡2128人。此役首创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师的范例,初步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25师是杜聿明的起家部队,所以这次失利对他打击很大。此次战役的胜利,严格说来,并不是依靠良好的战略预见与组织。一开始的南满兵力就呈分散状态,4纵分兵把守要隘,过于依靠摩天岭,连山关等天险,过低的估计了国民党军的攻击力,结果连遭挫败,包括前面的右路辽南独立师也被打散,左边的3纵打得也不好,搞得林总很上火,但4纵很快的吸取了教训,大胆诱敌到新开岭并调来10师集中兵力围歼。前面的摩天岭,双岭子战斗,都没有打赢,尤其摩天岭,地势上,新开岭再险也没有摩天岭险,以11师,12 师能堵得住25师,这应该打问号的,至少心里是打鼓的。为了掩护后方机关,仗必须要打,在新开岭打至少还能打个伏击,消灭一部敌人,从这点推测,新开岭的是无奈之下被逼出来的,胜与不胜,没有把握,是在战斗过程中看到了全歼25师的可能性,而后经过努力将其变成事实。事后的评论一致认为,这次战役的胜利是集中兵力思想的体现,但4纵这次并没有集中那么多的兵力,事实上也没有,战胜后,甚至连民主联军自己都纳闷,认为是侥幸。以4纵的实力,打一个团应该比较稳妥的(不幸的是,26日的赛马战斗,竟然还让敌军跑掉了)。所以,新开岭的胜利对毛泽东来说也是个意外的收获,他在电报中强调凡是大一点的仗(暗示新开岭)都要集中10个8个乃至12个团的兵力也是一种顺水推舟的做法。但不管怎么说,民主联军4纵战斗中所表现破釜沉舟的勇气仍然值得称道的。52军2师只顾一味乘虚抢占安东,未与25师作时间上,空间上相得益彰的配合行动,让解放军得以集中兵力围歼25师,要说到责任,也是指挥这两个师的军长赵公武的责任。

德惠战斗

    这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的二下江南战役的组成部分。1947年2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在炮火支援下,对德惠守敌发起进攻。由于轻敌麻痹,准备不足,步、炮、坦协同不好,仓促投入战斗,激战3天,未能取得战斗胜利,被迫停止攻城回师江北。德惠守敌为国民党军新1军第50师,下辖148、149、150团和炮兵、通信兵、骑兵等直属队,加上两个地方保安团共约7000余人。50师全部是美式装备。此战民主联军军集中了4个师、80门火炮,可以说是绝对优势。部队刚打了胜仗,士气旺盛。但是攻坚却失利了。六纵干部战后深刻检讨了经验教训。主要是:思想上麻痹轻敌,敌情不明,准备不足。战前认为德惠守敌只有第150团残部,且是孤立之敌,可能一打就跑,没有想到他会坚守。新1军是王牌主力,尤其擅长组织防御作战。而六纵是第一次有炮兵配合作战,过去也没有打过城市攻坚战,在轻敌思想的支配下,采取了莽撞的打法。平分兵力火力,四面围攻,没有主攻方向。德惠战斗是东北战场上第一次大规模步炮协同作战。纵队各级指挥员及参谋人员都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懂得较大口径火炮及坦克的技术性能和战术性能,连什么叫“射击诸元”都不明白,就更不懂得步兵与炮兵、步兵与坦克如何进行协同作战了。因此,纵队在部署兵力兵器时,即将炮兵分散配属给各师、团,笼统地规定了炮兵何时进行试射,何时进行效力射(即火力准备),在奏效后开始总攻击。事先既没有进行步炮、步坦协同作战的图上作业,又没有共同勘察地形,也没有明确炮火射击与步兵冲击的目标,没有提出炮火射击时间与步兵接敌运动、冲击时机如何协调一致的要求;只要求炮兵进入阵地后,1个小时就开始试射,炮兵根本没有必要的准备时间。

两次隆化战斗

    这是东北民主联军冀热辽军区主力部队和国民党军第13军的两次较量,此战虽然对全局影响不大,但对民主联军11纵的战斗力锻炼和提升有极大意义,尤其是11纵出了一个全军英模董存瑞。隆化当时属于热河省,是热河首府承德北部的重要屏障。隆化第一次战斗据周仁杰回忆,“毙伤敌人500余人,俘敌200余人”。但由于战前“侦察了解不够,没有攻坚的具体准备,又缺少统一的组织指挥,缺乏火炮弹药等,抑制造成攻城未克,打援未成,未能实现攻城打援的预定作战企图,而且伤亡人数达2500余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11纵二次打隆化,兵力不可谓不强,三个师外加一个炮兵旅。还有一个独6师负责打援。火力不可谓不猛,除了有一个炮兵旅,还有各师的独立炮兵营参战。士气不可谓不高,全纵队都要报一年前第一次隆化战斗失利的仇。但是这样悬殊的差别竟然打了一整天,三个师又一个旅对一个团,而且这个团还缺一个营,最后还让人家团长带了20多人跑了。

三战四平,即四平攻坚战。

    东北1947年夏季攻势中,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辽吉纵队(即后来的7纵)和第六纵队等部对固守吉林省四平市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前敌指挥员是1纵司令员李天佑,后改为6纵司令员洪学智。

    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在取得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战役胜利之后,发起夏季攻势,先后收复怀德、公主岭、昌图、开原、山城镇、东丰、梅河口、西安(今辽源市)、西丰、清源、双山、郑家屯、伊通、双阳、桦甸、辉南等地,使南北满连成一片。东北民主联军大部分主力会师于四平以南地区。

    6月2日,林彪、罗荣桓发电报给辽吉纵队司令员邓华,命令辽吉纵队在东西北三方面包围四平。

    6月初,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围歼四平之敌,命令第一纵队、辽吉纵队和第六纵队17师参加攻城作战。全部进攻四平守敌之部队归第一纵队统一指挥。

    6月11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第四纵队11、12两师向抚顺、沈阳挺进,相机夺取抚顺,以牵制敌军增援四平。同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四平部队发动清扫四平敌外围据点的战斗。

    6月12日,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立1师一部攻占四平西郊飞机场。歼灭守敌71军运输营与保安团一个营600余人。

    6月14日晚2时,民主联军围城部队发起总攻,四平攻坚战打响。一纵1师、2师从四平西南方向进攻,辽吉纵队从西方向进攻。40分钟后,2师突破敌防线,一举突入市内。15日凌晨,东北民主联军一纵1师从四平西南方向海丰屯突破四平国民党军防线,突入市内。随之,1、2师并肩战斗,向市区纵深展开。16日,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1师从四平城西区外突破二麦路防线,开辟了“第二战场”,迫敌减少或停止了逆袭。17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预备队六纵17师49团投入市区作战,他们从一纵1师左侧进入阵地,50团一部则向辽吉纵队2师深入方向作策应进攻。18日,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2师从西北角二麦路东口扫清外围开始突破。辽吉纵队独1师1团突入敌人纵深,将国民党军88师263团团部大楼包围。至此,攻城部队占领四平铁路以西市区大部。

    6月19日,东北民主联军一纵1师奉命撤出攻城战斗,准备打援。六纵17师全部投入攻城作战。他们以50团在右,51团在左,49团居中,采取穿插包围,扫清了敌71军军部的外围据点中央银行、市政府、电信局等处,将敌71军军部紧紧包围,并准备以起总攻。同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电报给四平攻城部队各纵队各师首长,要求“乘胜坚决扩大战果,不惜重大伤亡与疲劳”,准备以一万人伤亡坚决歼灭四平之敌。

    6月20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17师对敌71军军部发起总攻,经3小时激战,守敌大部被歼,敌特务团团长陈明信被俘,只有敌71军军长陈明仁预先逃入路东,东北民主联军部发电报嘉奖:“17师作战甚好,甚慰。”

    6月21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全部占领四平铁路以西市区,并有一部分突入铁路以东市区。下午,路东战斗开始。一纵3师从路东调到路西,同六纵17师并肩从火车站南突入路东,辽吉纵队从天桥以北一度突入路东,因伤亡太大,复又退回。

    6月22日,敌援军从沈阳出发,进占萧阳堡、开原一线,企图增援四平,以解四平敌军被围之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18师奉命投入路东17师方向作战。

    6月23日,在四平攻坚战中,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立1师(后改为第七纵队第19师)师长马仁兴,在四平前线指挥所附近,中流弹光荣殉职,终年43岁。同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16师奉命前来四平投入市区作战,一部接替辽吉纵队天桥以北阵地。辽吉纵队主力奉命撤出战斗,准备打援。

    6月24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全部、一纵3师、辽吉纵队独3师,继续担任攻城作战任务,战斗统归六纵首长指挥。一纵1师、2师奉命南下打援。同日,毛泽东来电指示,认为“夺取此战略中枢极为正确,这不仅对于树立我军攻坚信念关系极大,同时对于正在斗争着的全国人民也是一大鼓励。”

    6月25日,由沈阳北上增援四平敌53军116师、130师等五个师配合骑兵、炮兵一部已进至昌图以北地区。

    6月26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电报给六纵首长洪(学智)、杨(国夫)、刘(其人)、邓(华)、吴(富善)、高(体乾),要求对四平战斗现状做一客观估计。

    6月27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首长命令,四平改为佯攻,六纵16师和辽吉纵队两个师南下叶赫、昌图打援。

    6月28日,国民党军已先后调集九个师的兵力北援,企图与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决战于四平外围。同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攻城部队停止进攻,做撤离准备。并发电报给四平前线部队,指出:四平能否攻下无关重要,目前主要是利用敌人增援之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6月29日,东北民主联军打援部队同敌援军在莲花街、头营子、貂皮屯一带接火交战,民主联军西侧主力乘机围攻昌图老城,迫敌从四平外围回返,重新猬集于昌图与开原之间。当晚,敌新6军两个师已进到虻牛哨一带。

    6月30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参加四平攻坚战的部队全部撤离四平。19昼夜的四平攻坚战结束。此战共毙、伤、俘敌1.6万余人,缴获各种战利品甚多。民主联军伤亡1.3万人左右。

    三战四平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次大规模的攻坚战役,迫于打援与攻坚的游移不定,最终既没有实现歼敌援军有生力量,也没有占领四平,对林彪和李天佑而言,都是极大的遗憾。此役也说明在1947年夏季攻势期间,东北民主联军并不具备和国民党军实行决战的实力。

锦州攻坚战 

    地处辽西走廊的锦州,是东北通往华北的咽喉要道。它坐落在小凌河、女儿河北岸,北宁、锦承两条铁路的交汇处。古称“山海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辽代就修建了城池。1948年秋,毛泽东选择锦州作为在东北“关门打狗”的战略要点,锦州成为东北战场瞩目的焦点。此时,国民党军为增强防卫,已先后7次组织修建城内防御工事,使锦州老城成为独立的防御体系。同时他们还利用小凌河、女儿河堤坝和城北高地,修筑了约30里长的土城,西南与老城相接,以城内高大建筑物建成的要点工事,与街、路的碉堡相结合,以点制面,控制城内的各个角落。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及10万守军都驻防在这里。9月29日中央军委根据东北野战军总部报告的攻锦部署,发出了关于作战重心是攻克锦州、义县、锦西的指示,确定了夺取锦州,封闭东北国民党军的战略重心的决策。

    10月2日蒋介石亲飞沈阳,给属下打气。在高级干部会议上,他神情凝重地说:“锦州是东北我军的咽喉,势在必保。”“今日唯有死中求生,如此战失败,则与各位再无相见之期矣!” 

   国民党军也深知锦州城在战略布局上的重要地位,特别重视外围坚守和长期经营。配水池是锦州城北一个极其重要的制高点,控制着一条通往锦州的宽阔大道。这里原是日本人修建的钢筋水泥建筑,放干里面的贮水就是坚固的堡垒,国民党军在这里修筑了坚固工事,四周布满了地堡、战壕、铁丝网,号称配水池是“第二个凡尔登”(凡尔登是法国北部重镇和最大要塞,筑有纵深防御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军在这里打败德军),并在配水池的白楼上写下“守配水池的都是铁打汉”的口号,用以鼓舞800多守军的士气。 

  10月12日8时,我军第三纵队第7师第20团1营在炮火掩护下,向配水池发起强攻,迅速占领东北角的4座红房子,冲击核心阵地,先后打垮了敌军30余次反扑和增援。战斗中,我军1营也遭受重大伤亡,战斗进入白热化。一营长赵兴元发出“一人一枪,战斗到底”的号召,继续组织火力,顽强反击。战至下午3时,国民党守军增调一个营的兵力,在5辆装甲车、两架飞机掩护下,再次发动反扑。一营在炮兵支援下,英勇抗击。炮手张福元一口气打了40多发炮弹,炮筒都打红了,他的左手心也被炮筒烫伤了;爆破手王久萧、林庆萧奋不顾身击毁一辆敌装甲车。激战到最后,全营只有5人能战斗了。  

  下午5时30分,我军第20团3营从西南侧投入战斗,会同一营向敌核心工事展开围攻。经过半小时激战,全面攻克了被敌称为“第二凡尔登”的配水池,锦州北大门就此敞开。 

    亮甲山,位于锦州城北,是锦州的重要屏障。国民党军在上面修筑了钢筋水泥大母堡,四角及其附近有永久性、半永久性地堡和暗堡30多个,并有交通壕和堑壕相连接,形成环形防御,易守难攻。13日,担任主攻亮甲山任务的东北野战军三纵8师24团3营,在炮火的支援下,各攻击队密切配合分别将西南、西北、东北诸堡及暗堡攻占,但是大母堡及东南地堡仍继续顽抗。3营7连11班战士吴连义、王玉环、张成友组成爆破小组,利用弹坑作掩护迅速向前跃进。此时大母堡中的敌人火力始终随着他们,激战中张成友中弹牺牲,吴连义也多处负伤,但他强忍伤痛在距离大母堡五、六米时忽然跃起,把爆破筒塞进暗堡,并用身体死死堵住机枪眼。与此同时,王玉环迂回到大母堡南侧,又塞进几根爆破筒,随着“轰、轰”两声巨响,大母堡土崩瓦解,我军英勇的战士用年轻的生命打开了又一扇通往锦州的大门。 

    10月14日11时,东北野战军开始从北、南、东三个方向对锦州发起总攻,900余门大炮一起指向锦州的预定目标发射,顿时硝烟弥漫,战火熊熊,我各路突击部队在炮火和坦克的掩护下,连续爆破开辟道路,向国民党军城防工事发起冲锋。第九纵队第75团1连和76团5连两个尖刀连同时发起冲锋,迅速越过小凌河,只10分钟便冲上突破口。五连冲到城垣时,遭遇国民党军凶猛反扑。旗手朱万林奋力一跃,第一个登上城垣,他刚刚竖起红旗,即中弹牺牲。冲锋在前的二排四班长赵洪泉此时也身负重伤,但他忍着剧痛,爬上突破口,第二次竖起红旗。敌军火力越来越猛,密集的子弹封锁着突破口,旗杆瞬间被炸断,赵洪泉再次负伤昏倒。  红旗如同战士的生命,是胜利的象征。一排长刘金见状,随即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迅速冲上城垣,第三次竖起红旗。突然,一发炮弹打来,刘排长倒在血泊里。战士李玉明眼疾手快,立即接过排长手中的红旗,第四次高高竖起在突破口。红旗在硝烟中飘舞,召唤着冲锋的战士们奋勇向前。经过31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国民党军护城河两侧的地堡终于被摧毁,大部队像潮水般涌进老城,鲜红的旗帜飘扬在锦州城上。东北国民党军的咽喉被彻底切断。 

  至此,东北野战军以伤亡2.4万人的代价,取得歼灭10万守敌的伟大胜利。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及第六兵团司令官卢浚泉、副司令官杨宏光等高级指挥官被生俘。范汉杰垂头丧气地说:“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华北,一头挑东北,现在是中间断了。”

塔山阻击战

    如果说,1948年的东北战场,攻克锦州是辽沈战役胜利的关键,那么守住塔山阵地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塔山,南距锦州城60公里,北距锦州外围不足20公里,东邻波涛滚滚的渤海,西傍巍峨险峻的虹螺山,是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增援锦州的必经之路,因此能否在塔山地区阻止敌军北上增援,将直接影响到锦州攻坚战的胜败。战前,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党委号召全体指战员不惜一切代价,以鲜血和生命,死守到底,就是打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坚守阵地,保障主力拿下锦州。 

  在塔山阻击战中,四纵12师34团因战功卓著,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的称号。他们以“誓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打退敌军数十次进攻,寸土不让,阻住了敌军的后援部队,创造了阵地防御战的光辉范例。 

  10月10日拂晓,敌“东进兵团”以3个师的兵力,向打渔山至白台山一线阵地实施全线进攻,企图以火力杀伤和集团冲击,一举突破塔山阵地。成千发山炮、榴弹炮、加农炮和飞机俯冲投下的炮弹,一起呼啸着倾泻到我军各个阵地。在工事被毁的情况下,四纵指战员顽强抗击。在白台山、塔山、高家滩、打渔山等地,他们以坚守和反击相结合的战法,在阵前大量杀伤敌军,坚守住了阵地。 

  11日,敌军改变战术,集结4个师的兵力,采取中央突破的方式,向塔山堡实施重点攻击。敌54军和62军所有的大炮,齐袭我34团阵地,从前沿排击到纵深,从纵深排击到前沿。炮弹所落之处,房屋变成瓦砾,工事变成废墟,塔山堡顿时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守卫塔山堡阵地的我34团官兵严阵以待,架好机枪,准备好手榴弹,紧盯着蜂拥扑来的敌军。等到敌人近前,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敌军成片倒下,接连几次正面进攻均被我军压制。无奈,敌人绕过地堡群,从两侧展开火力攻击,攻势越来越凶,炮火发疯似地倾泻在我前沿阵地。一瞬间,34团工事被摧毁,地堡被炸塌,战士们伤亡过半。很快,一股敌军冲进了前沿阵地。34团1连长刘景山带领两个班进行反击,将敌军压在前沿阵地一个村口大院里,一阵拼杀将其消灭。这时又上来一股敌军包围了他们。刘景山高喊一声:“上刺刀,跟我冲!”但敌军机枪已封锁住大门口,冲不出去。这时一个战士急中生智,几下子撞倒了院墙,战士们从缺口处飞跃出去,与敌人拼杀。危急时刻,1营副营长鲍仁川率领营预备队赶来,3连连长周炳义带领通信员和十几名战士也冲上来,与敌人拼起刺刀。不多时,周连长身上多处负伤,壮烈牺牲。与此同时,2营营长和教导员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冲进塔山堡。激战中2营教导员于厚德重伤倒地,几名战士上去扶他,他大吼:“不要管我,快去消灭敌人!”2营像一把锋利的刺刀插向敌军突破口,敌第八师中央突破塔山的梦想,在四纵12师34团的铜墙铁壁面前又一次破灭。

    12日,敌军因伤亡惨重,停止了攻击。我军利用这难得的间隙,抢修被炸毁的工事。交通壕堑壕加深加长了,还增修了又深又宽的防坦克壕。每个战斗岗位都修上了防炮洞和储备弹药的小仓库。 

  13日,国民党军以4个师的兵力,采取两翼突破夹击塔山。号称“赵子龙师”的敌独立95师组成“敢死队”,向塔山东侧的铁路桥我军阵地实施集团冲击。坚守阵地的我10师28团沉着应战,打退了敌军一次次冲锋。敌军把战亡士兵的尸体堆起来垒做活动工事,向阵地前沿步步推进。此时,守卫前沿阵地的我2连1排机枪手全部牺牲,指导员程远茂带领全排战士在无通信、无支援的情况下,独立作战,击退了敌军十余次冲锋,最后只剩下7个人坚守在阵地上,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这是敌军进攻最凶的一天,也是受挫最大的一天,其王牌部队独立95师遭受重创。14、15日,敌军再次发起攻击,但未能奏效,损失却越来越重。到15日18时,锦州解放的消息传来,塔山阵地一片欢腾。 

  经过6昼夜的鏖战,我第四纵队在第十一纵队的配合下,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塔山钢铁阵地,以伤亡3570人的代价,换取了毙、伤、俘国民党军7700余人的战绩;以积极的战术手段,阻止了国民党军北上增援锦州的企图,为东北野战军最后攻克锦州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黑山阻击战 

    1948年10月20日,林彪制定围歼西进兵团的具体计划:(一)原在彰武、新立屯一线的部队,第10纵队、第1纵队第3师、内蒙骑1师,固守黑山、大虎山地区;如敌撤退立即插到新立屯以东,切断敌退路。第5、6纵队分别在阜新西南、彰武东北隐蔽待机,如敌撤退则立即出动切断敌退路,实施包围。以上部队的任务就是切不可让西进兵团逃走。(二)原在锦州地区的主力,分为两个梯队秘密向黑山、大虎山前进,消灭西进兵团。(三)原在塔山地区的部队,第4、11纵队和独立第4、6师,仍坚守现有阵地,阻止东进兵团。(四)长春地区的部队,第12纵队到铁岭以南,牵制沈阳之敌;第1兵团率各独立师,向通江口、开原急进,然后视情况或参加围歼西进兵团,或牵制沈阳之敌。以上部队一律夜间行动,并注意保密。(五)独立第2师加强炮兵纵队的一个重炮营,夺取营口,并组织对海陆两方面的防御。另外还规定,如未在彰武一带抓住敌对西进兵团,敌向营口撤退,则除长春方面的部队外,其余各部将渡过辽河,在营口、牛庄之间消灭该敌。同日东北野战军发布《全歼东北敌人的政治动员令》要求各部队以连续打大胜仗的雄心,勇猛果敢,前仆后继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疲劳,争取大胜,争取全歼东北敌军,解放全东北。

   10月17日,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占领新立屯。10月20日根据蒋介石的计划,以第71军的两个师及青年军第207师第3旅(相当于师)并配属兵团直属的两个重炮营,于10月21日拂晓向黑山攻击。

    10月21日中午,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收到“野司”急电:长春十万敌军起义投降,锦州十万敌军被歼,沈阳陷于孤立,廖耀湘兵团企图向锦州突围,与锦西北上之敌汇合,妄想夺路逃回关内。令你们即返黑山、大虎山,选择阵地,构筑工事,顽强死守,阻击敌人,掩护主力到达后,聚歼前进之敌。接到命令,十纵队党委立即召开常委会,制定作战方案,决心牢牢守住黑山和大虎山这两扇坚实的大门,决不让廖耀湘兵团逃掉一兵一卒! 

   然而,装备简单的十纵队面对的敌人,是有着飞机、坦克和上千门大炮配合作战的全美式机械化装备的敌5个军12个师,担负的是宽达25公里的防御正面,十纵队3个师必须同时展开防御阵地。无疑,这将是一场异常激烈残酷的血战!“人在阵地在,誓死不让敌人前进一步!” 

  从10月23日9时起,十纵队28师82团七连在尖山子、胡家窝棚连续击退了敌人5次冲击,为整个纵队赢得一整天的战前准备时间。 

  10月24日晨,敌军以4架战斗机助阵,以5个师的兵力分3路向我军阻击阵地全线发起猛攻,主攻方向是控制黑山和大虎山的重要制高点101高地及高家屯一线。我28师84团2营坚守在101高地,在10小时内连续击退了敌军4次有组织的攻击。15时30分,敌军再次扑向101高地。2营4、6连余部和营通信班共20余人在无任何倚托的山头上,利用弹坑滚进跃出,连续击退敌人4次进攻,最后终因寡不敌众,致使101高地失守。但82团2营在30分钟后又重新夺回了该高地。 

  赵家窝棚位于黑山、大虎山南面,是敌军夺路南逃的必经之地。24日黄昏,我十纵队22师65团1连首先抢占了赵家窝棚,截断了敌人退路。当敌人进到1排阵地时,副连长蒋林布沉着下达命令:“打!”顿时,步枪、冲锋枪、轻机枪一齐开火,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敌人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趴在沟里继续顽抗。与此同时,在2、3排强大火力压制下,两侧迂回的敌人也都丢盔卸甲而逃。第二天上午9点,敌军又冲上来了,此时一排阵地上只剩17个人。子弹打光了,手榴弹只剩下一颗,面对疯狂的敌人,副连长蒋林布大吼一声:“上刺刀!”接着一个箭步冲过去,对准敌人猛刺。16名战士紧随副连长冲了上去,犹如猛虎下山扑向敌群,同敌人展开了白刃战。有的战士刺刀挑弯了,仍继续战斗;有的战士刺刀别断了,就从敌人手中夺;有的战士和敌人拼在一起,牺牲后嘴里还咬着敌人的手指头……副连长蒋林布的刺刀插进敌人胸膛还没有来得及拔出来,被敌人刺中,壮烈牺牲。最后,17位勇士只剩下3个人。 

    锦州地区的解放军主力陆续到达黑山地区,廖耀湘感到局势危急,重占锦州的决心动摇。而第52军已占领营口、鞍山、辽阳,打通沈阳到营口的道路,廖耀湘决定放弃原定重占锦州的计划,改向营口撤退。

  10月25日,廖耀湘集中所有重炮,支援第3旅和第169师继续攻击黑山,以掩护主力撤退。101高地,改由解放军第28师第82团2营坚守,在表面工事几乎都被敌炮火摧毁的不利条件下,多次与敌肉搏拼杀,击退敌成营成团的集团冲锋。

  大白台子是进出黑山的必经之路,素有黑山门户之称。第28师83团8连1排3班就坚守在这里。在敌重炮向我前沿阵地猛烈轰击过后,副班长崔承喆看到敌兵逐渐靠近我军阵地时,遂扔出第一颗手榴弹,紧接着全班战士将一颗颗手榴弹投向敌群,随即步枪、机枪、自动枪向敌人猛烈开火,一时间打得敌人尸横遍野。在随后的5个小时里,敌军集中了更多兵力疯狂进攻。最后,全班只剩下崔承喆和几个战士,子弹、手榴弹也都打光了。敌军又发起第六次冲锋,一步步逼近阵地。关键时刻到了,崔承喆像猛虎一般跃出战壕,端起刺刀冲向敌群,一连捅倒了好几个敌人。突然,一颗炮弹落在崔承喆身边,他的左腿当即被炸断,只连着一点皮肉,他毅然将腿上仅连着的一点皮肉割断,继续坚持战斗。

    由于新6军下了死命令必须于当天占领黑山,第169师组织敢死队和军官突击队拼死猛攻。中午时分占领高地侧后的贺家洼子小高地,并以此为依托向101高地攻击,但82团立即组织预备队出击夺回小高地。随后169师又集中两个团以波浪式冲锋攻击101高地,此时101高地上解放军守军仅存百余人,终于不支,遂被169师占领。这样一来整个战场形势十分紧急,梁兴初从30师抽调一个营,加上28师的所有预备队,于晚6时发起反击,一举冲上高地,同敌展开白刃格斗,并以全部炮火拦阻敌后续部队,激战至天黑,重又收复了101高地。国民党军正面攻击不成只好向右翼迂回,又被刚赶到的第8纵队22师所阻。

    黑山阻击,最终阻止了廖耀湘兵团向锦州的推进,为主力北上围歼该兵团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三天惨烈的战斗中,解放军伤约3400人,阵亡751人。国民党军伤亡约8000人。此次战斗的激烈残酷程度,久经战阵的10纵司令梁兴初回忆说超过他参加过的任何一次战斗。

    十纵队的战士们用年轻的生命和青春的热血在黑山阵地上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最终以伤亡4144人的代价,顽强阻击10倍于己的敌人,毙伤敌8015人,俘虏6299人,胜利完成了阻击敌军“西进”的任务,为围歼廖耀湘兵团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对辽沈战役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辽西会战

  10月24日,廖耀湘正式下达向营口撤退的命令,以第49军及新3军第14师为先头部队,在新6军新22师掩护下经大虎山以南撤退,然后依次是新3军主力,兵团部及新6军,新1军,71军为后卫。计划于25日黄昏停止对黑山的攻击,交替掩护撤退。

  当西进兵团被第10纵队等部滞留在黑山地区时,在锦州的东北野战军主力分为两个梯队兼程北上,10月20日,第一梯队第1、3、8纵队分别向白土厂、黑山、大虎山前进;10月21日,第二梯队第2、7、9和炮兵纵队紧随出发。至25日,都已隐蔽进到北镇地区。就在各部急行军途中,林彪于10月22日、23日、24日连电各纵队、师首长,就围歼西进兵团的任务、战术等问题发出一系列的指示:要求各部在敌退却中与敌决战,采取拦头、断尾、夹击中间的方法以求全歼。以第10纵队死守黑山大虎山;第5、6纵队以强行军向半拉门地区攻击前进,切断敌向沈阳的退路;第3纵队向尖山子、二道镜子攻击前进,插入敌中央;第7、8纵队向台安攻击前进,切断敌向营口的退路。其余第1、2、9纵队则向新立屯、黑山攻击前进。因得到国民党军第52军到新民的不确实消息,命令独立第2师取消去营口的任务,返回新民地区,参加围歼西进兵团的作战。在战术上,林彪要求先观察好地形,选好主攻地点,然后集中尽可能最大的兵力、火力。在攻击时先以炮火进行破坏射击,摧毁敌重要目标,再实施数分钟火力压制,然后再以步兵冲锋。切忌地形未观察,部队未到齐,火力未配备,就仓促攻击。中央军委对此部署和战术均表示同意,但强调要以一部控制营口,阻止敌从海上撤退。

  10月25日清晨,西进兵团按计划向营口撤退。不久先头部队第49军就与此时正向台安地区西北方向攻击前进的解放军第8纵队主力(欠第22师)和从营口返回的独立第2师遭遇,双方激战竟日,国民党军第49师第105师的前卫团被歼,49军军长郑庭笈根据战斗中当面解放军配有重炮的情况,判断遭遇解放军的主力,其实这是临时配属给独立第2师的重炮营。他认为往营口的道路已被切断,竟未向廖耀湘报告这一重要情报,而直接向卫立煌请示。卫立煌立即命令他率49军及附近的新3军之第14师、新6军之新22师退回沈阳,并命令辽南的部队在辽河上架桥,搜集船只,以接应西进兵团。

  10月26日,廖耀湘得知49军南撤受阻,明白退营口已无可能,他曾考虑就地组织防御,等待沈阳和葫芦岛增援,但部队携带的弹药、粮食都不多,难以坚持,加上部队已开始混乱,要组织防御是不可能了。他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卫立煌来电让他迅速退回沈阳,并告之已派部队在辽河接应。尽管他知道即使退回沈阳也不过是慢性自杀,充其量不过是长春的结局,但在这样的局势下,也只有如此了,毕竟如果退回沈阳有问题也是卫立煌来承担责任。于是他下达向沈阳撤退的命令。此时解放军第6纵队已到达新立屯以西,切断其向沈阳的退路。随即与退回沈阳的西进兵团先头部队新3军14师遭遇,6纵在开阔地形上来不及构筑工事,就利用村落房屋与敌激战,特别是第16师第46团不顾敌三面炮火,抢占姚家窝棚,切断敌14师与主力的联系,并一举消灭敌一个营。6纵18师也在厉家窝棚与敌展开激战,其中守厉家车站的一个营一天里连续打退敌14次冲击。挡住了西进兵团退向沈阳的去路。同时第5纵队也及时赶到,以猛烈的穿插,打乱了新1军的队形,并粉碎了该军绕过新民向沈阳突围的企图。

  从10月26日凌晨起,东北野战军的第1、2、3、5、6、7、8、9、10纵队及炮兵纵队按统一部署,对合围在黑山大虎山以东,绕阳河以西,无梁殿以南,魏家窝棚以北约120平方公里范围里西进兵团的五个军,展开大规模的分割围歼。其中1纵、2纵、3纵、6纵之17师、10纵由黑山大虎山正面从西向东突击;7、8、9纵队由黑山大虎山南面从南向北进攻;5纵、6纵(欠17师)由绕阳河从东向西攻击。

  10纵首先于凌晨4时由防御转入进攻,向王家窝棚、朱家窝棚、大小吴家台等地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消灭了第49军、新1军、新6军、207师各一部及第9兵团直属重炮团和榴炮团等部。

  林彪根据战场形势,适时下放指挥权,要求各部队发扬高度主动、机动精神,不顾伤亡,不怕打乱建制消灭敌人。各纵队大胆穿插于敌各军之间,哪里有枪声就向哪里,哪里有敌人就向哪里,剥夺敌收缩整顿的机会。特别是26日凌晨3纵第7师以营连为单位搜索攻击,其中有一支部队袭击了廖耀湘的兵团指挥部所在地胡家窝棚,尽管廖耀湘在突然的袭击下并未惊慌失措,立即组织警卫部队反击,并经过激战将解放军击退。但在战斗中兵团指挥部的通信设施损毁严重,参谋人员死伤惨重,使廖耀湘失去了同部队的联系,从而失去了对部队的指挥。加上在3纵北面的1纵几乎在同一时间里攻击了新1军、新3军、新6军三个军的军部,使第9兵团最精锐的三个军也失去了指挥,各部队因为失去了指挥,无所适从,陷入了混乱和崩溃的状态。此后第9兵团只能组织师以下规模的抵抗。廖耀湘几经周折直到下午4时许才到达未受攻击的新6军之新22师师部,利用该师的通信设施与各部队沟通了联络,由于只考虑时间紧迫,形势危急,廖耀湘在与各部队联络时不顾参谋长的劝告,在报话机上通话、下达命令都使用明语。使得解放军通过监听掌握了西进兵团的行动路线和计划,从而能迅速有效采取反措施。

  在北平坐镇指挥的蒋介石得知西进兵团被包围,在日记中写到:“东北全军,似将陷于尽墨之命运。寸中焦虑,诚不知所止矣。”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毛泽东在获悉包围西进兵团后,极为欣慰。

  10月27日,解放军继续压缩包围,展开攻击。国民党军已近崩溃,除少数部队仍在抵抗,大部已溃不成军,四下乱窜。仅解放军第6纵队两个排俘虏的2000人中就有五个军九个师的番号,其溃乱程度可见一斑。

  10月28日拂晓,廖耀湘兵团所部五个军十二个师及直属部队共十余万人,全部被歼,其中包括被称为“五大主力”的新1军和新6军。至此,辽沈战役第二阶段结束。这一阶段消灭了东北国民党军的主力,取得了辽沈战役决定性的胜利。毛泽东致电林彪及东北野战军全体指战员,热烈称赞辽西会战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辽西会战从包围到消灭廖耀湘兵团五个军只用了两昼夜,战果之大,进展之快,不仅在东北,就是在解放军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