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决斗场武器要做多久: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备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5 12:56:58

第八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2篇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1篇“习作”和1个单元练习。本单元的2篇课文都是写古今名人的。《每逢佳节倍思亲》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他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使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孙中山破陋习》讲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习作8”是根据古诗句写研究报告;“练习8”是字词句及写字、学写请假条。

教学目标:

    认识本单元5个只认不写的字,读准字音,学习字义,组词、扩词;正确、规范的书写2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明白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按例文进行习作,正确规范地写钢笔字。

教学重、难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义,积累词句,能规范的书写生字,在朗读中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每逢佳节倍思亲》……………………………………2课时

    《孙中山破陋习》………………………………………2课时

    《习作8》……………………………………………… 2课时

    《练习8》……………………………………………   3课时

                                                 共9课时

课文23   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材分析:

    本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他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使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孙中山破陋习》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明白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应用词语,规范地书写生字。

学情分析:

    多数学生已经会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但对故事所表达的意思理解不透。本课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诗意用白话写的清楚明白,学生易读易懂。

教学构想:

    导课时,让学生说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谁写的,说说这首诗的大意,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想那几段写了哪句诗的意思,诗与文对照理解,在理解中体验情感。

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认读字词,学习字词义 ,学习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会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吗?(指生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唐代诗人王维)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2)简介王维。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⑵读准生字词的字音。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兄弟   佳节    异乡   职员   重阳   登高   幼小

    情景   回忆    孤独   倍思亲   一年一度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细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分自然段讲读。

    3、我们已经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事情,当时的王维是怎样一个人呢?请读:

    4、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说了什么?

    板书:王维

    (3)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讲的是唐代诗人王维15岁离家,到京城长安已有两年。

    (4)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呢?      

    5、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

    (3)前三句说了什么?板书:重阳  登高

    (4)重阳节这一天大街上很热闹,他们扶着老人,搀着孩子,你可以从那个词语看出来(扶老携幼)。

    (5)从哪里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大街上很热闹,人们老老小小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6)这种情况使王维看了有什么感受?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7)王维为什么逢到重阳节,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联系,那句话说明王维15岁离开家,来到长安已经有两年,他年纪轻,长期离开自己的家乡,看到重阳佳节京城长安家家欢庆的情景,自然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8)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亲人。点名题目。主要想念哪些亲人?想了哪些事?

    6、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说了什么?板书:插茱萸

    (4)茱萸是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古人重阳节登高,把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辟邪。这两句话是王维回忆以前重阳节和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远眺的情况。王维除了想到这一层,还想到了什么?读第三到第五句。

    (5)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6)这三句话里有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7)第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省略不说了?(表示王维思念兄弟们有些想法省略不说了)

    (8)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王维猜想兄弟们思念自己时有些话省略了)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认读字词,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异乡客  客  

                       登高  插茱萸 遥知 少一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字词义及课文内容,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读。

    2、同位互相检查。

    二、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王维触景生情,他是怎样想的?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说了什么?“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思绪万千就是想头很多,想法很多)这一句话同上面哪个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句话和第三自然段关系密切)

    (3)下面第二句话说了什么?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九月九日”点名了什么?(点名了重阳节)“忆”是指思念)注意:“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

    (5)这个诗歌的意思是:重阳节思念家乡的兄弟们。

    (6)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异乡 客 

    (7)看图,体会诗句意思。图画上的人是谁?从哪里可以看出?

    (8)指名讲读诗句的意思。(我孤身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他乡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着茱萸,唯独缺少我一个人)

    (9)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

    (10)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

    2、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

    3、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字:佳、倍、重、扶、幼、采、念、兄、忆、独

    2、分析生字结构,记忆字形,组词扩词。

    3、重点指导:逢:半包围结构。注意内部的结构。

    佳:右部是两个“土”叠加,不是中间一“竖”到底。

    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上下两端齐平。

    插:12笔写成。右部的笔顺为:“撇、横、竖、撇、竖、横、横折、横、横”,末“横”左连“竖”笔,右连“横折”部,且让“折”部末端下露些。

    忆:左部“竖心旁”笔顺是“点、点、竖”。

    异:需注意上半部分。

    4、学生描红,再练习书写,注意书写姿势。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练习写生词。

板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 倍 重 扶 幼 采 念 兄 忆 独

课后反思:

 

课文24  孙中山破陋习 

教材分析:

    讲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和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复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中的革命精神。

教学目标:

    学习默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篇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应用词语,规范地书写生字。

学情分析:

    学生对孙中山了解不多,有的可能通过看电视了解一些,总之,他们对一些老革命前辈比较陌生,但对课文内容会比较感兴趣。

教学构想:

    课前让学生收集孙中山的资料,课前先让学生交流资料,了解孙中山是怎样的一个人,然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课前让学生说说什么是陋习,再结合课课文进行理解。

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 ,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板书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二、初读指导
    1、学习生字词。
    ⑴ 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生字。  

    ⑶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    废除    缠足    痛苦
    2、检查自学情况。
    3、指生分段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泼的女孩子)
    ⑶小结: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
    ⑷齐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七个自然段讲的事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⑶这件事事怎么发生的?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流泪)想象一下当时的境界。(4)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出示: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为什么?
    (5)指导看图。
    分析图片:画面上哪两个人?屋子里坐着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面站着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态度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6)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觉怎样?他向妈妈提出什么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请齐读第3、4自然段。
    (7)从第三自然段看,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8)他向妈妈提出反对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
    (9)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10)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这么同妈妈争辩的?有用吗?

   (11)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么样?这件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

    齐读第5、6、7三个自然段。

 作业设计:
    1、读课文,练习讲述整个故事。
    2、认读字词,积累字词句。
板书设计:

                             孙中山破陋习

                            前: 能干  活泼

            姐姐(缠足): 时:痛苦 流泪

                     后:再没有了笑脸、歌声。

             妈妈:  叹口气  含着眼泪 

            孙中山:     质问,废除。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理解字词义及课文内容,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读。

    2、同位互相检查。

    二、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指名朗读课文。说说姐姐缠足前的表现。缠足后的表现及孙中山的态度。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名读。

    (2)"辛亥革命成功"是这么回事?

    (3)"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2、看书上的插图。
    (1)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
    (2)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3)齐读第3部分。
    四、总结:

    这篇文章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字:孙、挑、痛、疼、罪、宗、既、该、统、废

    2、分析生字结构,记忆字形,组词扩词。

    3、重点指导:

    孙:偏旁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既: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痛:半包围结构,病字旁。
    废:半包围结构,广字旁

    4、学生描红,再练习书写,注意书写姿势。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练习写生词。

板书设计:

孙中山破陋习

孙 挑 痛 疼 罪 宗 既 该 统 废

课后反思:

 

习作8  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教材分析:

    “习作8”是根据古诗句写研究报告。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研究报告。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动手查资料后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难点: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学情分析
    同学们对研究报告的形式等不太熟悉,可通过激发他们通过赛诗等途径,来引导学生学习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教学准备:

    ⒈提供《唐诗三百首》一本。
  ⒉抄写课文中的五句诗。
  ⒊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知道什么是研究报告。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动手查资料后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有一个小朋友叫屈美生,他写了一篇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你们想看看吗?

    二、新课:

    1、请小朋友们认真读读这份研究报告,边读边想想,从这份研究报告中,你有多学到了哪些知识?(交流) 

    2、看了刚刚的研究报告,你觉得对于诗歌的研究报告可以写些什么?

    3、(讨论)你觉得哪些内容是这份研究报告中没有写到,而你觉得应该在研究报告里写一写的?

    4、读了这份研究报告,你认为在写研究报告前应该做哪些事,可以帮助自己把研究报告写得更好?

    三、讨论、交流:

    1、一起来看看这些诗句,轻声的多读几遍。

    2、这五句诗你熟悉吗?谁知道这五句诗的一些知识。

    3、哪些诗句你最不明白呢?你想不想对它研究研究?现在啊,老师给同学们这个机会,在我们的这个课件中的诗词意境部分老师已经准备了很多材料,请同学们可以去查找,选取。把你感受最深的关于这个诗句的内容用文字写下来,好吗?

    4、记住老师的话:先选择不明白的诗句,再去老师准备的材料中查找自己需要的,最后把关于这句诗句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四、欣赏各个同学的研究成果:相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对这个古诗句有了新的感受,也增长了不少知识。

    五、拓展:

    在课外拓展部分还有很多的诗词供同学们去研究。当然,我们更希望同学们能以其他的方式来研究古诗,比如自己上网查找,到图书馆翻阅资料等。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径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继续修改作文,评讲改好的作文草稿,再次修改作文,最后誊写作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什么是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应怎样写?

    二、学生继续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在巡视过程中,选出需要点评的作文草稿

    三、评点学生习作,提示要点。

    1、实物投影出示时婷同学的作文草稿进行评点。

    (1)自由读这篇作文,小组讨论:这篇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写得不好,还需要改进?

    (2)交流。师小结:时婷这篇文章能安一定的顺序写,只是似乎内容少了些。

    (3)针对以上不足之处,集体修改这篇作文。           

    (4)齐读修改好的文章。

    2、根据学生作文草稿的情况,提出以下修改要求:

    (1)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应略去。             

    (2)把研究报告写具体。

    四、学生根据以上修改要求进行修改,教师辅导。    

    1、学生自己修改。         

    2、小组互相修改。       

    3、读一读修改好的文章。

    五、学生誊写作文,教师巡视。      

作业设计:

    预习练习8

板书设计:        

习作8  作文

语句写通顺,意思说明白。

课后反思:

 

 

练习8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板块,内容包括出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说说写写和学写毛笔字。其中说说写写是练习重点。

教学目标:
    以跟岳飞墓有关的内容进行学用字词句的练习;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写好全包围、半包围结构的字钢笔字;说说写写——请假条;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钩”。

教学重难点:

    说说写写是练习重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岳飞了解不多,有的可能通过看电视了解一些,对岳飞比较陌生。

教学构想:

    课前让学生收集岳飞的资料,课前先让学生交流资料,了解岳飞是怎样的一个人,然后让学生通过做练习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教学第一部分。
    ⑴录像显示:岳飞墓和对联。  ⑵学生查字典。
    ⑶指名说所查找的答案。
    2、教学第二部分。
    ⑴请学生说说查找到的资料的内容及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取的。
    ⑵再指名读对联,说说感受。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⑴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⑵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⑶小组合作学习,大体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
   ⑷练习:自由朗读,同桌练习背诵。
   ⑸反馈:集体齐背,指名读。
    3、教学第二部分。
  ⑴请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⑵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⑶教师范读,请学生边听边想诗意。

    ⑷教师结合插图说:古诗《梅花》生动地描写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独自开放的情景,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⑸练习:学生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境,边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练习背诵。

    4、反馈。
  ⑴小组检查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有一定的语调,读出古诗的韵味,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得不正确随时纠正   

    ⑵小组汇报朗读。
  ⑶自由熟读,背诵。
  ⑷指名背诵,表扬当堂背诵的学生。

作业设计:

    1、背诵“读读背背”。

    2、再找一首描写冬天的古诗背背。

板书设计:

                   练习8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提问:它们分别是什么结构的字?
    3、如何才能写好它们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小建议”吧:包围的外框不要写得太满。
    4、指导观察: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强调:里面部分不要写得太大或太小。左右的空间、上下的空间要基本相等)

    5、学生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方法和坐姿,巡视指导。
    6、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刚刚练写了钢笔字,我们再来学写毛笔字。今天我们学习“钩” 

的写法。指导:钩有“横钩”和“竖钩”。

    2、教师书写横钩,指导运笔方法:左低右高宜稍长,至“钩”处向左下钩出。学生练习书写横钩。

    3、教师书写竖钩,指导运笔方法:在竖中线居高处起笔,运笔方法同“竖”,下行至“钩”处微向左下挫笔,再提笔锋向上缩笔,得势后快速向左上钩出,出钩宜短。
   4、学生练习书写竖钩。

作业设计:

     1、练习写钢笔字。

     2、练习写毛笔字。

板书设计:

                练习8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写写。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1、审题

    ⑴揭示说说写写的题目:请假条。
    ⑵帮助学生弄懂本次说说写写的要求:学写请假条,知道请假条的格式,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写请假条。

    2、指导。

    ⑴请学生默读课本上的要关内容,边读边想谢哲平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请假条。

    ⑵指名说。

    ⑶归纳出请假条的格式。

    (4)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谢哲平写的请假条,然后讨论出请假条的格式。
    (5)汇报,教师总结。
    写请假条要注意格式规范:在第一行的中间写上“请假条”。正文部分的第一行顶格写上自己对收请假条人的称呼;自第二行空起开始写请假的原因及要请多长时间:在请假条的右下角要署上请假人的姓名,在下面的一行要写清楚写请假条的时间。
    (6)想想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形需要写请假条。

    3、练习。
    ⑴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请学生练写。
    ⑵学生写,教师巡视,注意指导。
    ⑶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展出,请学生相互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进一步熟悉请假条的格式和写法。
    二、总结。

作业设计:

    练习写一张请假条。

板书设计:

                练习8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