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十一桥: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6 18:19:24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胡军苟  乌美娜  朱京羲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510030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100875 论著选摘
内容提要:本文提出了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设计的4个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网络课程。对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 索。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网络  教育技术  教学设计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模式,目前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相关的实践也很多。可是对于如何在网络环境下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教授和学习具体的课程这个问题,相关的讨论还不多见。
讨论这个问题有重大的意义:首先,扩大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范围。我们以往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更多的是以研究性学习专题的形式来开展的。这种实践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范围。使得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增加了学生的时间付出。如果结合具体的课程来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科学研究的能力,因此有着重大的意义。其次,对于转变教和学的方式是有益的探索。网络的出现不仅仅是带来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交互方式的多样性等等,它必将对于整个学校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具体体现为教和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目前,我们对于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进行了比较广泛的探索。但由于我们对于如何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缺乏足够的重视,也就无法调动学生通过网络来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更多的时候还得依靠面授教育来完成大多数的教育教学活动。网络课程自然沦为资源库和参考资料的地位。我们以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主线,通过网络来开展课程学习,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其优越性是不言自明的。通过这种实践,我们可以摸索出充分运用网络转变教和学方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基于这些问题和认识,我们以研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设计和开发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网络课程。
一。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设计所遵循的指导思想有:
1.以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理论为指导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理论是奉课程实践的出发点和理沦基石。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活动的学习活动。它的本质、特点及教育目的不因实现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理论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为: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出发点将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出发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化。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要利用网络这个外部环境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化。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将在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网络为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出发点。
2.强调入与人之间的交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产生之初,就有人认为计算机完全可以代替教师。这种错误的观点最终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我们认为技术的本质还在于人。如果没有人的积极主动参与,再好的技术也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那种把一切都交给技术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技术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工具。如何用这个工具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在本课程中将努力实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引导、行为引导及情感影响,即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来增进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互。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要否定技术的作用。相反,我们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任何割裂二者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技术缺乏人的因素的参与将不能发挥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借助于技术可以达到更好的交互。
3.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利用设计良好的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的培养
媒体对比实验研究的共同结论是:各媒-体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媒体对比实验也存在一个共同点:它们都采用同一种模式,即,教师讲授的模式来运用各种媒体,进而对这种模式下媒体产生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这种教师讲授的模式在面对面的教育中,由于教师的自觉性,可以比较多的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因而有可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在非面对面的教育中也采用这种教师讲授的模式,那么,就很难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也就成为了“一厢情愿”的事情了。因此,我们认为,在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中,我们必须结合网络的特点,运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来设计我们的教与学。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个体千姿百态,学生的个性特质更是各不相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但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共性。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抓住学生个体的个性和共性,通过设计良好的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的发展将是我们以教育心理学为指导的出发点。
4.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
网络的优点主要有:超越时空的海量知识;交互的时空异化;开放和共享;文化的多元性。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避免网络的缺点。具体表现为:
●充分利用网络的海量知识的优点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开题,对课题的论证等都需要大量的文献资料。网络是一个重要的资料来源。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利用网络的海量知识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些重要的资源导航,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相关的资源链接,注意引导学生的资源浏览行为,以免迷航和在冗余的信息中过多的浪费时间。
●充分利用网络交互的时空异化的优点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师生间、学生间充分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更多的时候是,教师自身的能力并不能充分满足这些需要,需要外部专家的帮助。通过网络则可以将异地的专家教师和学生连接起来,满足研究性学习对人力资源的需要。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克服学习者因交互的情感缺失而产生的孤独感。克服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和共享的优点
研究性学习既重视过程性评价,也重视对研究结果的评价,通过不断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和共享的优点就是要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交流平台,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和学习心理呈现给其他同学,方便了同学间、师生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交流的平台共享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收集的资料。
开放和共享是网络的优点。我们也不能忽视由此而带来的安全问题。
●充分利用网络的文化多元性的优点
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证才能培养起来。学生亲身实证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社会实践活动,各种文化活动等。其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亲身感受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网络为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背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域的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是学生感受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课程的设计
本课程的设计将秉承前面提出的观点,依照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模式,着重于如何利用网络的优点,设计丰富的资源和活动来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研究表明,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模式如图1所示:
1.前端分析和技术路线
门)前端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学习者分析:1)学习者的专业背景。《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大学本科师范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因此,学习者的专业
背景集中于基础学科,比较广泛,他们更多的需要了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2)学习者的初始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在大学本科二、三年级的学生中开展。学生已基本具备自学能力,对于教育技术的了解则大多不曾听说过教育技术,基本熟悉计算机的常用工具和一般操作。
(2)技术路线  本网络课程将采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服务器端采用Windows 2000SERVER作为服务器管理程序。服务器端程序主要采用ASP和HTML以实现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交互,运用ODBC接口程序来实现程序和后台数据库的数据交换。运用WindowsMIDIA流媒体服务提供在线播放功能。数据库部分采用Access 2000。
2,课程结构和模块分析
(1)课程结构  本课程主要由:学生信息处理模块;课程简介模块;网络课程模块;网上资源模块;学生天地模块及资源检索这6个部分构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
(2)模块分析
1)学生信息处理模块  主要完成学生与课程的数据处理功能,具体包括:
●对学生提交的帐号和密码进行验证,以确定让合法的用户登陆课程;
●读取学生的个人信息,如姓名、专业、年级、积分,并将学生的姓名、专业、年级和积分这些个人信息显示出来;
●自动为学生的积分增加50分;
●跟踪学生,跟踪学生在留言簿中的发言。学生每发言一次即自动为学生的积发增加30分;
●管理用户的退出,为了避免不合法的用户使用本课程,以及避免帐号被恶意盗用,用户停留的时间过长或者关闭了所有浏览的页面之后,用户的帐号自动注销。
2)课程简介模块  该模块包括3个部分:课程简介;教师风采;实验指导。
课程简介主要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主要课程内容,本网络课程的各模块,对学生的课题要求等;教师风采主要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任课教师的姓名、研究方向、简单介绍以及E-mail;实验指导主要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所开设的实验,并提供各实验内容的连接。
3)网络课程模块  该模块包括两部分:研究性学习理论及相关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内容。研究性学习理论及相关资源部分包括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往届学生的学习心得。《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内容包括各章节的内容介绍,学习难点,重点,实验及相关资源连接。学生基本通过网络自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知识。
4)网上资源模块  该模块包括两部分:文献资源和学科课件。考虑到《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学生大都为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因此,拟提供文献资源和学科课件。文献资源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的相关内容,如教育信息化专业文章,国家政策,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论文等;学科课件主要包括:中学各学科内容的相关课件,教师教案。这些资源都提供基于Web的浏览或者下载到本地浏览。
5)学生天地模块  该模块包括两部分:学生作品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园地。学生作品主要展示学生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过程中课题研究的成果;研究性学习活动园地主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在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方案中所设计的活动大多要通过这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园地来完成。学生和教师可以发言,也可以回复发言。每条发言记录和这条发言的回复同时显示。每条发言都有浏览次数和回复次数作为该条发言记录的人气参数。系统将自动根据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园地中的发言次数和回复次数增加学生的积分。
6)资源检索模块  资源检索模块主要提供检索记录的分页显示功能及以下检索功能:
●网络课程内容的检索:学生通过关键词进行模糊检索。检索出的内容分页显示。
●文献资源检索:学生通过资料名称、文献所属学科这些关键词进行模糊检索。检索出的内容分页显示。
●课件资源检索:首先提供了分学科的检索,学生还可以通过课件名称、课件所属年级(如,中学、小学)和课件所属学科进行模糊检索。检索出的内容分页显示。每条记录可以基于Web的浏览,也可以下载到本地浏览。
●学生作品检索:首先提供了分学科的检索,学生还可以通过课件名称、作者姓名和课件所属学科进行模糊检索。检索出的内容分页显示。每条记录可以基于Web的浏览,也可以下载到本地浏览。
●研究性学习活动园地检索:学生通过留言主题进行模糊检索:
以上对本网络课程做了一个总的介绍,是从横断的角度进行阐述的。为了给大家,个更清晰的认识,下面,我们根据研究性学习一般过程提出本网络课程的框图(图3)。
三、课程的技术实现
课程技术实现方案如图4所示:
1.主要技术简单介绍
课程开发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技术有:
(1)ASP(ActiveServerPage)  ASP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内部对象。如,REQUEST(从客户端获取信息),RESPONSE (将信息送往客户端)等。
(2)ADO(AetlveDataObjectActiveX数据库对象)  该对象提供了ASP与数据库的接口,开发者可以轻松的获取因特网的数据,并可以在客户端通过WEB方便的更新数据库记录。
(3)脚本语言(JavaScript,VbSeript)  主要在客户端完成程序控制,页面显示效果设置,错误提示以及用户与系统的简单交互。
(4)VBI流媒体技术  VBI流媒体技术用于压缩视频信息,并可以通过Wind6ws。MEDIAPLAYER在网络上流畅的播放。
2.网络服务支持
(1)WWW服务  主要为本课程资源提供基于WEB的浏览服务。
(2)m服务  本课程中,m服务主要用于学生提交作业和自己的资料。基于安全的考虑,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上载。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目录。在其它时间学生只能浏览相关信息。学生上载的文件要经过教师检查,没有经过教师检查的文件学生将不能浏览。
3.课程界面设计
基于学习的个性化和导航的考虑,在整个课程中,我们在每个页面都显示学生的个性化信息,如,学生姓名,专业,年级,积分等信息。为学生提示当前所处的模块的提示信息。参考文献
[1]乌美娜主编  《教学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杜  1994(10)
[2]  [美]巴巴拉·西尔斯  丽塔·里奇著  《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  乌美娜  刘雍潜等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杜  1999(9)
[3]尹俊华主编  《教育技术学导论》  教育硕士讲义  (未出版)
[4]乌美娜主编  《现代教育技术》  辽宁大学出版杜  1999(4)
[5]桑新民主编  张倩苇副主编  《步人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10)
[6]陈琦  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7)
[7]应俊峰  《研究型课程》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1(7)
[8]陆景  《研究性学习及基本特征》  《教育发展研究》  2000(10)
[9]夏向东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开发》  《教育科学》 2001(5)
(10]刘树仁  《试沦研究性学习》  《育科学研究》 2001(5)
[11]高连玉  《研究性学习与素质教育》  《现代技能开发》  2000 (10)
[12]霍益萍  张人红  《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  《教育发展研究,  2000(11)
[13]夏正江  梅珍兰  《对研究性课程内涵的一种解读》  《教育研究》  2001(6)
[14]张红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本的设计与开发》  《电化教育研究》  200I(?)
[15]柳栋  王天蓉  《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总体构想》
《网络科技时代一教师版》  2001(15)
中国电化教育 总194期

版权信息:
本主页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管理员信箱:ysq@elec.bnu.edu.cn;电话:010-62206922。要获取最佳浏览效果,请使用800*600分辨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