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和红花表白截图: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传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7 11:16:33

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传承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陆一 字号 背景 评论[2条] 打印 电邮 收藏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20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重新出现的证券市场,有其历史传承吗?

我们知道,在中国大陆的土地上,共产党建政以后,尽管在1949年6月和1950年2月建立过天津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但由于在解放初为了打击不法奸商对二白一黑(即棉花、白银和煤炭)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经中央同意,在1949年6月初陈毅下令、宋时轮带队关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到了1951年底1952年初开始“三反五反运动”之后,天津和北京的证交所也被关闭,从此到改革开放之前,证券市场、交易所、股票……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了将近四十年。证券市场和资本要素,和中国共产党有怎么样的历史联系呢?

2010年在策展“中国资本市场20周年成就展”时就遇到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官方的时政展览,证监会一开始就决定在序展表现历代中央领导对资本市场的关心支持,要求在序厅的中央最突出的部分展示四代中央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巨幅图片,每张图片下方配一段他们有关资本市场的论述。

在寻找和挑选领袖与资本市场相关的论述时,其他几位领袖有关资本市场的论述比较好办,最难的就是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的论述了。

为此翻遍了所有毛泽东的文集,最终挑选了这样一段话:

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上海的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这叫新经济政策。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的,二十年、一百年不要没收。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泽东《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1956年12月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

这就是近年党史研究中著名的、在建国初期探索经济建设道路中被称为是毛泽东新经济政策的论述。

但是在把初步的设计方案送给证监会领导和中央相关部门审核以后,反馈意见表示建议采用当年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有关股份合作的论述:

部队、机关、学校要大力提倡合作社,提倡合作的生产方式,例如一个连队就可以作为一个合作社的形式。根据杨家岭的经验,将运输队改为合作社,采取二八入股、二八分红制,即公家以八辆大车,二十二个驮骡和全部用具,作为八十股,二十二个运输队员作为二十股,按斤由公家发运输费。其结果是运输力由每月只运十九万斤提高到三十八万九千余斤,增加了百分之百,而且工具节省了,牲口受到爱护,替公家节约了大量经费。——毛泽东:《切实执行十大政策》(1943年10月14日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

不过最后证监会会和中央办公厅的终审意见,还是采用毛泽东论述解放生产力的相关论述: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毛泽东:(1956年1月第6次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1~2页。

尽管方案已如此定了,但从策展的角度始终觉得这一部分无法真正揭示中国共产党和证券市场之间的历史关系。——根据我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研究和资料积累,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很注意利用当时既有环境所能提供的市场因素,为革命和战争事业服务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具有现代经济和市场观念的高级领导人不在少数。

为此最终在布展前一天,把“闽西工农银行股票(1931年)”、“闽浙省苏维埃银行股票(1933年)”、“汀州市调济粮食合作社股票(1933年)”、“1950年代某县供销合作社股票”四张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初期的股票样张拼合成一个图片文件,替换到连接序厅和综合展大厅之间走廊的侧面照片墙上去(插图见下)。

同时给讲解员增加了这样一段讲解词:

刚才在序厅中大家看到了几代中央领导对资本市场的关心和支持,但大家一定会感觉奇怪,第一代领袖毛主席并没有关于资本市场的直接的论述。确实是这样,但大家来到这个照片墙时可以注意到这组照片,这是当年苏区革命根据地所发行的几张股票,从中可以了解到,尽管第一代革命领导人没有关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论述,但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资本市场的要素,为革命事业筹集资金。

因为这几张股票都是革命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和建国初期在农村合作社所发行的股票,样张印刷粗燥、股票要素不全,但都印上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头像。应该说它们对于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证券市场的历史关系是一种无言的说明。

我注意到,在开展第一天给中央领导讲解中、在此后各个专场的讲解中,每当讲到这里,所有的参观者,包括中央领导、会领导和系统内外的领导,无不万分惊讶:居然在早期苏区根据地就有了资本市场的要素存在、中国共产党在那时候还发行过股票!。

在20周年成就展的中心区,我们还做了一块巨大的照片墙,叫做“见证历史”。

就在预展时,证监会领导看完综合展所有展板走到中心区时,面对这个巨大的照片墙,不由得站住了。

尽管并不一定了解照片墙上每一张照片的背景故事,但证监会领导大致都能看得懂多数照片的内容。不过还是对其中的一张站满了一群老头的照片提出了疑问:这些老同志都是谁啊?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年轻的新兴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年轻人为主组成的行业群体。怎么会有一张早期的黑白照片全是老年的工作人员(插图见下)?

就在会领导提出疑问之后,一时没有人接过话茬,由于证监会审定的讲解词不包括中心区照片墙,所以讲解员也只是微笑着不语。一旁有人指着照片说,是不是哪个公司的退休职工吧?但也有领导说:不对,那是应该是市场刚刚起步的时候,证券行业怎么会有退休职工呢?——得不到解答,领导们也没有提出其他意见,这就过去了。

第二天下午3点,“中国资本市场20周年成就展”正式开展。走进展馆后,副总理王岐山就兴致勃勃地和证监会现任领导、历任主席副主席一路边看边回忆当年的种种趣事。

但是就在一行人最后慢慢来到中心区照片墙前,讲解员指着其中的一张红马甲照片,介绍这是上海证交所第一个藏族红马甲时。王岐山脱口问道,上面那张照片中的老同志是谁啊?还没等谁开口,尚福林就开口回答王岐山:这个,我也不知道。

由于在预展后就这张照片的内容专门向讲解员交代过,照片上是当年静安业务部聘请顾问,大多数是解放前证券业的从业人员。于是讲解员把我告诉她的故事向领导讲述了一遍。站在一边的楼继伟特地指着那张照片说:那是在静安营业部门口照的!所有在场的领导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

其实,在那张照片里,站在最右边的就是当年静安业务部的副经理胡瑞荃。在当年,尽管一手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股票柜台交易市场,但黄贵显、胡瑞荃本人也不很懂得股票,甚至在1984年以前从未接触过股票。他们有关股票的知识和经营办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当时聘请的解放前证券交易所的吴仕森、林乐耕、施之敏、魏少庭、龚懋德、王渭熊、穆壮武七位老经纪人当顾问。

而照片中还有一位顾问当时还是世界经济导报的老记者,名叫陈善政。他在1946年9月就出版过专著《我国证券市场之发展史》、在1984年11月12日世界经济导报上,他就发表过文章,呼吁《上海要大胆成立证券交易所》。

插图:世界经济导报文章

同样,在深圳证交所的筹备过程中也有着相似的历史传承因素存在。我们在深圳证交所的创建前后的诸多照片中都看到一个年老的身影处在中心地位。我在考证史料的过程中一直纳闷,不知这是谁?查了许多资料、也询问了深交所的相关同志,都没有得到满意而准切的答复。

插图:深交所试营业第一天。图中左起:禹国刚、温彤筠、周顺祥、王健、伍德民——摄影:汪景岗

最终我当面询问了深交所的创建者王健和禹国刚,这才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原来他叫周顺祥,是上海人,在解放前是老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员。1988年底深圳市政府成立资本市场领导小组,开始筹划创建证券交易所。筹建小组的王健和禹国刚在前期工作中不断把自己对资本市场的研究成果出版发行,周顺祥就是在上海书店里看到了禹国刚的书《中国证券市场》,就买了一本,他在书中看到深圳在筹建证交所,感到很兴奋,于是他就自费到深圳,历经周折找到筹建小组所在地,要求参加筹备工作。被他精神感动,于是王健和禹国刚将他聘为深圳证交所筹备小组的顾问。至今,王健和禹国刚说起,还津津乐道:周老为深交所的创建做了许多事情,他教给了我们许多证券交易所的具体知识。

也许,历史的传承并非随人的意志而转移——无论这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历史自有他自己的运行轨迹,谁都无法改变……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