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化土壤:说说那个著名的郑强教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8 23:38:18

说说那个著名的郑强教授

 

一位工科教授,却以演讲闻名于世。他便是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高分子材料学教授郑强,我也是从网络上久仰大名,今天得以在武进职教中心一睹真容。

郑强的“常州公开课”以超半个小时的自我吹嘘作开场白,用PPT例举各地演讲时的鼓掌次数,就鼓掌次数不惜与一些知名人士如前外长唐家璇作比较,也许冗长的开场白是为了激发听众的强烈兴趣,以取得更好的演讲效果,但显得接着的以“文化、人格、修养、视野”为题的演讲缺少了分量。

演讲很“我”

郑强教授的“牛”首先离不开他的语气“牛”——处处以“我”说话,最习惯的自我称呼是“我郑强教授”、“郑同志”,无不处处凸显了“我”,让人觉得“狂”,与传统教授的儒雅形象形成审美反差。甚至借他人的嘴说自己是“当代鲁迅”,有点过了。

观点很青年

郑强教授演讲的话题与他研究的高分子领域基本无关,(除了用来与易中天PK)涉及的都是教育、科研、人才等诸多与社会发展和青年学生相关的话题。郑强教授往往从大学开始“抱怨”,把矛头直接指向大学教育。

表达很激愤

最能吸引听众的,还在于郑强采取“激愤”的表达方式。

郑强的“激愤”首先表现在“敢骂”,例如他骂官员”,他还“骂”老师和学生。一些语言很“周立波”,敢于直击中国教育种种问题,使人产生“假如他是教育部长中国的教育就能改善”此类的联想。

可以更有为

此种演讲让青年听听也许可以赢得共鸣,换来掌声,引起笑声,但对于广大家长听众只会带来更多的迷茫,更多的抱怨;而教师听众只会感到乏味,只会感到无助,对只说教育问题开不出医治药方的主儿只会感到失望,对身为教育人的知名教授也迎合社会舆论一起骂骂教育,只会感到悲哀,对只想博取听众掌声的娱乐圈做派感到伤心。

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还是浙江的政协委员,凭他在教育界和浙江政界的影响力完全可以尝试去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可是他选择了演讲——这种发泄式的演讲,除了哗众取宠对实际没什么帮助,他应该做得更实际点,可以做得更扎实些。

因为当前缺少的不是理念,也不是呐喊,而是行动。毕竟作为教授也不应对“最牛愤青”的名号沾沾自喜,更应朝着“当代鲁迅”的称号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