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剧leaders 百度云:亭旁植物景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10/02 18:09:39
亭旁的植物景观亭是风景园林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园林建筑,可以说达到了“无园不有”、“无处不在”的程度.如杭州西湖周围(含可游览的山区)的亭子,数以百计,而且门类极多,造型丰富;北京陶然亭公园集中了全国各地的文化名亭;陕西风翔的东湖也是以亭子为主题的公园,内有宋代诗人苏东坡任职风翔时所建的具有文化轶事或景观的数十座亭子,这些风景区和公园的共同特点是:亭子分布密集,具有特殊文化内涵。亭子的植物景观首先要考虑符合其建亭的目的与功能,然后选择合适的树种配置成景。如碑亭一般设置于游人必经之处,附近的植物配置宜简洁。杭州的“柳浪闻莺”碑亭位于大草坪的一角,只种了一、二株大树,以满足遮荫及艺术构图的需要,此亭高5m,处于柳树沿岸的环绕中,在距亭约10m处种有碧桃二株。阳春三月,桃红柳绿,分外娇妍。但在离亭约三、四十公尺的地方,又有香樟两株。稍远望去,香樟正好构成了碑亭的框景。而“平湖秋月”碑亭位于园林东端入口,南面平桥与伸出湖岸的平台相连,亭高6m,其东南仅种色叶木、无患子,树姿优美,秋叶鲜黄,点出了“平湖秋月”一景的主题。苏州天平山的御碑亭,是体形较有气势的八角亭,位于低山坡上,周围则为一片高大挺直的枫香林,与亭相映,成为一片气势雄伟的秋色。而西湖边一座纪念清末革命活动家秋瑾的风雨亭旁,只种了柳树(其他小的树木花草只作点缀),垂柳在风中飘荡,亦包括着其名句“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寓意。但是,从远处,几株灿烂的桃花丛中看亭子,却仿佛又示意为“革命自有后来人”的无限春意。宋代著名隐士林逋(967—1028)曾隐居于杭州孤山,种梅以为妻,养鹤以为子,后人在临湖修建放鹤亭,立碑记其事,亭旁仅种香樟一株,高达20余公尺,浓荫覆盖了整座亭子。在亭后山坡上则广种梅花,以体现隐士当年高逸而又古朴的情趣。这种植物配置就达到了将人文轶事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目的。杭州孤山东部坡下水池旁的“西湖天下景”亭,位于四周为山坡的凹地,游人首先是从俯视角度观赏整个空间的全景,亭子与水池已成为空间的主景,利用空间山坡上入口的一株大香樟构成画框,突出主景,而在亭的周围只种植较为低矮的小乔木及灌木如鸡爪槭、石榴、腊梅、南天竹等,环境十分清幽。亭在“柳帘”中若隐若现,更显出亭子的古朴。又如路旁二株对称栽植的类似无患子的秋色树,以树冠突出对景——八角尖顶亭,亭基以绿篱饰边、背景树的林冠线呈中心凹陷形,衬出亭顶,也成为一处主景突出,配置对称极显简洁、宁静的植物景观。相反,路亭旁的植物种类多达六、七种,色彩丰富,加之此处游人也多,更显出一种热闹、艳丽的景观特色。如果在亭之旁,满栽一种花木,当更是绚丽多彩,但要注意季相的设计,否则,繁花过去,亭子景观也就会显得孤零落寞了。在许多情况下,还是以浓郁而完整的树林为背景,或以常绿的树丛隐亭其中,则亭的植物景观比较能持久地保持其独特的风格,如台湾阿里山姊妹潭的双亭,处于一片极为浓郁、静谧的森林水潭之中,优美的造型,淡粉色平展的亭顶,静静地立于一座“树根状”的亭基之上,似乎寓意着同根生的一对姊妹在这一片静寂的森林中,是那么平和,那么矜持地在静待着永不分离的依恋。而一组亭架,前景是一片淡绿的低平草坪,背景则是一片浓密、晴绿的高大树林,将这一组白色与淡粉色的亭架建筑衬映得十分鲜明、耀眼,这种建筑与植物的对比,色彩明暗的对比,就大大地增加了另一种优美而突出的植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