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减少英文:“民间智库”不仅需要“名分”(时事点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6 19:21:06
吴睿鸫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2月01日   第 05 版)
广东首家民间智库——“南方民间智库”获得民政部门注册批准,日前正式揭牌成立。这家民间智库,目前已吸收了来自各行各业的57名正式成员,他们将通过网络问政、领导见面会等平台,为广东党委政府充当智囊,出谋划策。
应当说,广东省民间智库的成立,无疑是推动社会组织改革的一个创举。按照在广东省既有的公共政策,登记民间组织,无须挂靠一个官方或半官方的业务主管部门,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就可以成立,这无疑在法律上破解了民间智库的“名分”问题。
纵观当今国内智库,尤其是“超豪华智库”、“超级智库”,几乎都是官方或半官方机构。而民间智库,在国内却是凤毛麟角。显然,这样的智库构成结构,已无法适应当下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其弊端显而易见:其一,以官方或者半官方身份,到基层一线调查想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往往存在很大困难和阻力;其二,由于研究课题大多受官方委托,且经费开支来源于政府,因而,公共政策建议往往会从政府角度和部门利益出发,从而使其偏离“公共性”的轨道。
相反,独立于体制之外的民间智库,因为没有体制上的约束,更多采取公众立场,从大众福祉出发思考问题,眼界更宽泛,目光更长远。事实上,在大多数公众的眼里,比较认同社会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智库体系,民间智库理应得到充分的扶持。
尽管民间智库现在已解决了“名分”问题,但要想让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还须作三方面的努力。
首先,政府决策体系必须发生改变,让草根声音、民间声音进入殿堂,成为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得以促进民间智库的生存与发展。
其次,须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在国外,智库的绝大多数是民间的,政府创建、经营的智库极少。譬如,美国对公共决策影响较大的300多家智库,大多为民间智库,不仅能有效保障智库的独立性和超脱性,也能保证利益、智慧的充分表达与碰撞。
再次,民间智库运作既要保持独立性,又要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并接受舆论、公众的监督,这不仅能防止被权力侵蚀,也能防止成为权力的寻租对象。类似问题,都应在民间智库的架构和相应的保障机制中予以重视,并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