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胶印刷品:韦庄《思帝乡》赏析三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23:28:55

韦庄《思帝乡》赏析三种



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飞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赏析】:词起源于唐,流行于中唐以后,到宋而达极盛。这阕《思帝乡》小令便是五代时期花间派代表词人韦庄的作品。韦庄,字端己,长安人,生活在唐朝由衰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花间词以描写古代贵族女性生活和爱情为主要内容,故后人皆称之为“艳词”。但韦庄的这首《思帝乡》却以一个普通女子游春时对一个风流多情男子的向往和期待为主题,词中语言清新,读起来独具美感。

   开句“春日游”点明了时间、事件。试想:春日春意盎然,草木勃发,昆虫起蛰,一切的生命都表现出一种与往时不同的跃动。“游”字则说明了本词的女主人的心态:春日闲暇,而春心与草木皆动!接着“杏花飞满头”则进一步用杏花渲染气氛。“满”字既写出繁花簇锦的盛况,也写出女主人见花心头澎湃的情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女主人看见了“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一个“足”字充分体现出了女主人对“陌上年少”的一见钟情,从而也为下面抒发个人感情提高了足够的铺垫。

   接着女主人大胆说出“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的心里话,这是一种期盼的理想,也是一种自甘奉献的矢志不移的真挚感情。“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则进一步说明自己为情甘愿殉身而无悔的思想,这是山盟海誓的最高境界!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得更加大胆,更加强烈,更加义无返顾。

   这阕小令先写景,后写人,再抒情,从春日杏花到陌上年少,再到将身嫁与,到弃不羞,事件层层递进,情感步步深入。全词仅34字,却生动深刻地勾画出一个女子对爱情的无限憧憬和对爱情的殉身精神,给读者一种深沉的感动和丰美的联想。
【作者小传】: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西安)人乾进士,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词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有《浣花集》。

  【注释】:
  足:足够,十分。
  一生休:这一辈子就算了。
  “纵被”两句:即使被遗弃,也不在乎。
  【赏析】:
  作者以白描手法,清新明朗的笔触,勾出了一位天真烂漫、热烈追求爱情的少女形象。这首词语言质朴多情韵,无辞藻堆砌现象,却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在“花间”词中独具一格。

  【集评】:
  徐育民《历代名家词赏析》:作者是一位具有封建思想的文人,敢于道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词语,写出这样明快的佳篇,不能不归之于学习民歌的结果。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象韦庄这类酣恣淋漓近乎元人北曲的抒情作品,在五代文
  人词里是很少见的,只有当时的民间词如敦煌曲子等,才有这种风格。这是韦庄词很可注意的一个特点。
  栩庄《栩庄漫记》:爽隽如读北朝乐府“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诸作。
  贺裳《皱水轩词筌》: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谁家年少,足风流。”之类是也。

   

    这是一首爱情词,词中通过描写一个天真浪漫的少女热情大胆地追求爱情的故事,表现了她爱情专一的优秀的品德,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精神。“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点明了季节。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满面春风的漫步在花径中,微风吹来枝头落英缤纷,花雨飘洒在少女的头上。仅有八个字就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色彩绚丽的少女春游图。“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是写少女所见,也是文中的又一主人公。这位少年公子也是在风和日丽的时刻,趁着大好时光,信步出来郊游的。他那风度翩翩的姿态,英俊潇洒的形象,使的少女一见钟情。“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是写少女的心理活动。她打算嫁给少年终身和他相伴。并决定即使是被薄情抛弃,也不以为羞。这首词以真率的语言,描写内心的情感,着在当时以婉约含蓄为正宗的文艺领域里要算是别开生面,独放异彩。还有白描的使用作者用淡雅的语言,描写了少女的美丽形象和坦率的性格。把迷人的春天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真挚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其语言有浓厚的民歌风味,节奏上有一定的音乐性,长短错乱的句式,有利于表现突然发生的情感,声情激越,扣人心弦。最后用誓言似的短语作结,强烈的表示了女主人公的爱情的坚贞补不渝。

 

 

    唐五代恋情词大都用比兴手法,婉约含蓄。这首《思帝乡》却用赋的手法,写一个怀春少女对爱情的大胆表白:敢于说出自己的爱,敢于以身相许,甚至不计后果,即使将来遭到遗弃也在所不惜。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得更加大胆,更加热烈,更加义无返顾。也许,在当时以婉约含蓄为正宗的审美观里,韦庄的这首《思帝乡》显得非常“另类”。

    在春天、杏花、不相识的风流少年等外界环境的触发下,少女的爱情突然爆发出来,似乎要冲破一切阻拦。这首词没有那种悠远舒缓的语调,用的是长短错落,声情激动的句式,最后以仅三字的誓言般的短句作结,给人一种决心和意志。

   这首词没有详细的年月、地点,只交代是春天,是陌上,万物都简单、干净地生长,人也鼓足了精气神儿,尽情享受春日这份率真。而于“花谢花飞花满天”,我们不过旁观,至多比他人多些通感。“杏花吹满头”,杏花是充满生机的春花,使我们同这季节的旺盛生机与缤纷色彩发生最直接的关系,将我们卷入其中,眼花缭乱。

“足风流”一个“足”字透露了那位唐代少女心中的爱情理想:她心中喜欢的正是这样的少年郎,也透露了那位风流年少的魅力之大。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对少女有着足够的“杀伤力”。“足风流”更道出了女孩对那“陌上年少”的一见钟情,对一个风流倜傥的男子的向往和思慕,少女的春情尽在其中。

    但是,本能的谨慎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少女自问:如果对方是个薄情的浪子呢?但这时她已顾不得许多了。后一句:“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马上又更深了一层,格调又一变。就算他年遭弃,也没什么可悔恨可羞耻的,因为没虚度了那旺盛的青春,没负了那最初的、刻骨的一瞬。如此,这柔软的艳词,最后竟露出几分壮烈来。让人感受到古代汉乐府诗《上邪》那种飓风般的力量:“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以前这些,没什么感觉,因为觉得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现在相信的东西渐渐少了,却被这种简单、轻率所感动。

    相类似的情感见于白乐天《井底引银瓶》:“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也是那般义无反顾。然白乐天诗为《新乐府》察时政之作,题“止淫奔也”,结尾作:“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然而后来“一厢情愿”者越来越多,从唐宋传奇里红叶题诗、柳毅传书而成的姻缘,到金词人元好问“直叫人生死相许”。在元好问家寄养成人的元曲家白朴,更由那句“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幻化出了杂剧《墙头马上》,代原诗以团圆的结局。其实,又何尝只是爱情呢,那陌上的少年,或许就是我们少时自我意识刚刚觉醒时心仪并死守的东西,而我们对它的不懈追寻,蕴含着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只要找到了愿意交付自己整个身与心的理想,就心甘情愿去奉献,去燃烧,不计较利害与成败。

    另外,最后一句“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可以解释为“纵然日后他将我抛弃,我也不会为他而羞愤。”其实还可以有另一番感受。

    古今诗人词人以美人之口言志,不胜枚举,何况是花间派?词人韦庄半生之飘荡,怀一腔家国之抱负。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春日尚好,杏花满头的景象,恰是少年时候,不正是生命最活跃的岁月?但是偏逢不堪的世道。荷尔德林说:在贫瘠的年代,诗人何为?同样,词人也是如此。于是,看见陌上风流少年,就想着嫁与他,因为无所能,亦无可求,有一个不错而美好的对象出现在眼前,也没什么损失,所以就此安顿,“一生休”。明知道随时有被“无情弃”的危险,却依然故我,追逐最初的梦想,欲干一番事业,抒平生之大志。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办法,遭逢乱世,“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既然遭逢了乱世,那就连狗都不如了,运命好固然好,运命差劲也怪不得别人,“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只能把这一杯苦酒悄然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