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项链佩戴图片男士: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区位与行业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3 12:13:11
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区位与行业选择段秀芳

(1.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100081 2.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摘 要:文章在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性提出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目标模式和方式;并根据各国投资环境、市场潜力和产业政策等对投资区位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中亚国家鼓励外资重点领域、我国竞争优势、“走出去”战略以及国家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提出了产业选择。

  关键词:中亚;直接投资;区位;行业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05-0037-0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9XJA790016)

  作者简介:段秀芳(1963-),女,河南洛阳人,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新疆)和中亚俄罗斯经贸问题、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中国自1992年与中亚五国建交以来,双方政府间签订了一系列经贸协定,如《经济贸易协定》、《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这些协定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和相互投资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双方经贸合作环境的迅速改善,上海合 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的深入发展,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动,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一、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现状

  (一)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流量分析

  从投资流量的分布来看,表1显示,2003~2007年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高度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一国占72.44%,位居第一(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显示,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全球分布中,2007年哈萨克斯坦位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第12位);塔吉克斯坦在2007年超高速增长的影响下由上年的第三位(占6.04%)跃升至第二位,占13.71%;而吉尔吉斯斯坦则由上年的第二位(占23.29%)下降至2007年的第三位,占10.90%;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则微不足道,仅分别占2.74%和0.21%。可见,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在流量分布上各国差异很大。

  从中国对中亚各国直接投资增长及其稳定性来看,中国对吉尔吉斯斯坦直接投资的稳定性最好,除2007年外,其它年份都呈现快速稳定增长势头,2003~2006年中国对吉直接投资流量每年递增两倍以上。对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2005年以来都呈现出持续稳定的超高速增长。而中国对主体投资国哈萨克斯坦的投资则呈现出明显的起伏波动性特征,也由此决定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的投资总体上也表现为波动性特征。

表1 2003-2007年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流量情况表(单位:万美元)

年份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乌兹别克土库曼2003年610294244-72-2004年1371231533499108-2005年1095394931374779-2006年816546002764698107-42007年3772527992149967931315126合计5882442610641480671611122比重100%72.44%10.90%13.71%2.74%0.21%

  资料来源: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www.fdi.gov.cn,2009.2.27。

  注:2003-2006年末数据为中国对中亚国家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流量数据。

  (二)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存量分析

  从中国对中亚各国直接投资存量发展趋势来看,表2显示,2003年以来,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存量除2006年增幅较小外,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2005年增幅最大,是2004年同期的4.65倍。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直接投资存量超高速增长所致,两国分别是2004年的9.90倍和2.34倍,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存量虽然也达到上年的2.83倍,但由于基数很小,对总量影响不大。2007年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在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分别是2006年的2.21倍和3.21倍)的带动下,再次呈现超高速增长(是2006年的1.97倍)。但是,国际 金融危机使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挑战和机遇并存,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使2008和2009年的情况难以预料。

表 2:2003~2007 年末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存量情况表(单位:万美元)

年份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乌兹别克土库曼2003年440919711579512327202004年7001247819262154423202005年3252724524450622791198202006年44641276241247630281497162007年880916099313975989930821422007年末比重100%69.24%15.86%11.24%3.49%0.16%

  资料来源: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www.fdi.gov.cn,2009.2.27。

  注:2003-2006年末数据为中国对中亚国家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流量数据。

  从中国对中亚各国直接投资存量比重来看,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显示,2007年末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存量达到6.1亿美元,位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第17位,在中亚五国总量中约占70%,遥居第一;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分别占15.86%和11.24%;而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两国占比不足4%。可见,中国对中亚各国直接投资高度集中在哈萨克斯坦一国。这种地区上的不平衡是由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开放程度、经贸投资政策、市场潜力、资源禀赋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三)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领域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中亚国家中投资最多的国家,大部分在能源领域。主要投资于石油勘探开发、加油站网 络、农副产品加工、皮革加工、电信、餐饮服务、贸易等领域。当前中哈经济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双边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双方在能源、铁路、电信、矿产资源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相互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规模日益扩大,两国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阿塔苏 —阿拉山口”段2005年12月建成投产,二期工程“肯基亚克—库姆科尔”段2009年10月投入运营,中哈天然气管道项目也即将在2009年年底完工。2008年10月,中哈双方达成中国向哈萨克斯坦提供100亿美元信贷支持的协议,正在落实之中。目前,中哈霍 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将于2010年实现封关运营),巴甫洛达尔电解铝厂, 铁路、铀矿开发、马伊纳克水电站等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紧实施,双方投资领域合作也不断深化,将为双边经贸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乌兹别克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国别。近年来,中乌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势头良好,我对乌投资主要从事食品加工、丝绸生产、餐饮、贸易等。我企业在乌已实施完毕的项目总金额近1亿美元,正在执行的项目总金额近4亿美元,在商谈中的项目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主要涉及油田勘探开发、石油机械供应、水电站建设、机电产品供应、 化工厂建设、通讯设施建设、农业灌溉、土壤改良、市政工程建设及改造等(须同凯,2007)。具有重大意义的中乌天然气管道项目正在顺利实施。

  中国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投资主要涉及轻工、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农业种植、养殖、矿产资源开发和冶炼、承包工程、通信服务、运输、房地产开发、餐饮服务等多个领域和行业。但多数项目规模较小,目前单个项目中方投资额超过百万美元的企业约有10余家,国内投资主体多为民营企业。目前,一系列大型合作项目顺利实施或在积极探讨之中,如中吉乌公路吉境内段修复、阿莱盆地石油勘 探开采、在吉铁矿、锡矿、金矿勘探开采项目等。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投资主要涉及电信、轻纺、农业等领域。近年来,中塔经济技术合作逐步深化,双方在输变电线建设、道路交通、电信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一系列大型合作项目已经完工或启动实施(须同凯,2007)。利用中国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的9亿美元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实施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2008年6月25日竣工,杜尚别—恰奈克公路项目即将竣工。500千伏南北输电线路项目于2009年11月提前1年竣工。利用中国对塔援助使得沙尔—沙尔隧道项目2009年8月30日胜利竣工。我企业承建的塔—吉边境公路修复 一期项目、开发阿尔登—托普坎铅锌矿项目、塔中公路一期项目、热电站项目等进展顺利。塔通信系统现代化改造、水电开发项目也在积极探讨和运作之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最早进入塔吉克斯坦的电信类企业之一,目前,在塔业务公司本地员工已超过80%,已与当地的主要运营商形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华为与塔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合作建设3G设备和3G网络,使塔成为在独联体地区最早提供3G业务的国家。

  中国对土库曼斯坦的投资主要在能源、资源开发,通信、化工、铁路、丝绸等领域的合作取得成效。一系列大型合作项目顺利实施或在积极探讨之中。据土方统计,截至2008年8月1日,我在土库曼斯坦注册的中资企业数量已达30家,其中具有法人资格的11家;中方参与的在建合作项目49个,合同总金额12.849亿美元和14.783亿元人民币(约2.1亿美元),向土提供各类贷款和援助3.6亿元人民币,主要涉及油气、化工、交通、电信、纺织、建筑、农业等领域。

  综上可见,中国对中亚国家在投资领域上具有相似性,主要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钻井机设备维修、汽车组装、食品加工、农业养殖等诸多领域。一系列大型合作项目顺利实施或在积极探讨之中。为进一步发展与中亚五国友好合作关系、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中国政府还向中亚国家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并在上合组织框架下提供优惠贷款,进一步带动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发展。2006年6月,中国承诺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9亿美元全部签署了用贷协议。2009年6月,胡锦涛主席在参加叶卡捷琳堡上合峰会时表示,中国将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100亿美元的信贷支持,将进一步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大型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的实施。

  (四)中国对中亚国家投资方式

  中国对中亚各国在投资方式上差异较大。我国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主要以直接投资为主。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主要以我国对乌提供的政府贷款为主,直接投资规模较小,这与乌兹别克斯坦吸引外资的结构是一致的。我国对吉尔吉斯斯坦的投资主要是直接投资和无偿援助,仅2001年以来,我国政府就向吉提供了总计2亿元人民币各种形式的无偿经济援助(不包括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的优惠买方信贷),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的投资以提供援助为主。自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国向塔提供援助共计4.045亿元人民币(不包括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的优惠买方信贷),绝大部分表现为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无偿援助,只有一小部分是无息贷款,用于提供人道援助、发展农业技术、修筑隧道及官员、技术人员培训等项目。投资方式上的差异主要是由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体制上的差异所导致的。

  (五)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潜力分析

  1.中亚国家投资环境大大改善。中亚国家独立17年来,在积极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实行积极的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投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加之近十年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发能源资源、发挥竞争优势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2.中亚国家吸引外资增长迅速。以哈萨克斯坦为例,2008年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哈萨克斯坦吸引外资仍然实现了7.3%的增长,使2006~2008年近三年吸引外资就达到488.9亿美元,年均增长44.1%,占16年哈吸引外资总额的54.52%。这足以说明其未来市场的巨大潜力。

  3.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增长迅速。表2显示: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2007年比2003年增长了19倍,其中哈萨克斯坦增长29.9倍,吉尔吉斯斯坦增长7.9倍,乌兹别克斯坦增长8.4倍,塔吉克斯坦增长18.3倍,土库曼斯坦增长6.1倍。

  4.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占比很小。据哈萨克斯坦国家统计委员会统计,2005年至2008年,哈萨克斯坦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到555.05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其投资总额只有16.3亿美元,位居第十位,仅占2.9%。据吉尔吉斯斯坦媒体报道,吉政府第一副总理扎帕洛夫在2009年11月16日举行的中吉经贸论坛上发言时说,自1995年以来,吉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3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吉直接投资额为1.635亿美元,约占总额的5%。

  综上,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宏观层面主要受政策体制、服务监管、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约束,微观层面主要受企业实体的经济能力所制约,在实现经济增长和经营绩效的同时 不能有效兼顾发展目标,对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融合能力尚弱。未来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二、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落实党的十七大、国务院32号文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精神,以新疆为依托,加快实施中央提出的面向中亚的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着力构筑我国向西开放新格局;进一步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发展面向中亚国家的外向型产业;积极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机遇和我国在该组织中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加快推进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劳动密集型优势产业为辅的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保持和扩大我国产品在中亚国家的竞争优势。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中亚各国政府高层的对话和交流,推动中亚合作交流机制,加快“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加快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企业对中亚市场投资奠定良好的基础。

  微观具体思路是:以中亚各国中心城市为基地,以境外加工贸易为依托,以矿产资源勘探开发 加工和交通及信息为主体,以纺织、机电、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线,以服务贸易为创新点,通过独资、合资和合作生产等多种投资方式,同时辅之以对外援助,形成以哈萨克斯坦为重点,吉尔吉斯斯坦为依托,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新市场为后劲的多元化市场投资格局,以哈吉老市场带动塔乌土等新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面上参与中亚市场的竞争,全面提升我国对中亚地区直接投资水平,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目标

  适应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进一步扩大向西开放战 略的需要,通过扩大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把中亚国家作为我国向南亚、西亚及东欧国家市场投资的示范基地,成为国家21世纪能源资源的战略后备区和主要来源地,我国向西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的重要市场,中期内成为中亚市场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产品的主要竞争者,长期内跻身于中亚市场外国投资的前列。

三、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目标模式和方式

  (一)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目标模式

  中国企业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目标模式应是资源获取型投资及市场占有型投资并举。这是由中亚国家与中国双方在资源上的供求关系和在制造业上技术 差异所决定的。

  1. 资源获取型投资。我国是人均资源不充裕的国家,资源约束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通过对资源充裕的中亚国家和地区投资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既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来弥补国内资源缺口,又可以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中国在中亚国家的对外投资具有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等有利因素。中亚地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钾盐等自然资源对我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贸易与投资便利化进程的加快,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在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巨大的内部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都将为中国企业在该地区进行资本、商品和劳务的跨国流动带来较大的便利和商机。该地区投资基础良好,市场潜力大,易于发挥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与我国互补性强,投资前景广阔。

  2. 市场占有型投资。目前,中亚国家的制造业还处于低层次的技术结构上,而我国制造业无论是小规模优势、适用技术优势还是特色技术优势,如轻纺、家电、食品、电子、建材、机械、农业等部门的相当一部分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稳定,具有比较优势,很适合中亚国家的市场需求,都适合于在本区投资(段秀芳,2007)。并且这些产业部门的生 产出现了总供给过剩而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尤其是我国东部目前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压力,具备了向中亚国家实现“梯度转移”的条件。另一方面,这类产业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劳工素质也无需太高,很容易就地转化,同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较大地满足中亚国家扩大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做到互惠互利,使投资顺利进行。

  (二)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方式

  目前,我国对中亚市场直接投资整体实力有限、规模较小、产业层次偏低,竞争力较弱,在“走出去”的方式上应选择渐进式的海外扩张方式。循序渐进的 扩张方式更适用于企业沿着学习曲线积累海外经营的经验。企业可采取从“点”、“线”、“面”向“立体纵深”方向发展的“走出去”战略推进方式。即先期考察并设立境外贸易网“点”;待项目可行后则设立境外企业,组织生产线或设备出口,并带动原材料、零配件出口,形成横跨两个市场的出口“线”;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建立营销和服务体系,形成产品市场“面”的扩大。具体来说,在实施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选择以国际贸易为先导,随后再分阶段分步骤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向目标市场拓展,根据自身实际条件,由低到高逐级 选择直接出口、设立海外代表处、设立海外分公司、海外子公司等方式(鲁桐,2003)。

  在具体的直接投资方式上,对中亚国家投资应采取以合资经营为主的进入方式。一方面,分散投资风险,另一方面,我们投资的多是成熟技术的过剩产业或边际产业,不必要控制。还可以利用东道国的人才、市场资源,避免经营过程的冲突和摩擦。而投资中亚国家的传统技术产品,应以独资经营方式建厂进入,以便保持拥有的所有权优势,防止技术当地化扩散。

四、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中亚国家不仅与我国地理位置毗邻,经济互补性强,而且该地区各国为吸引外资制定了一系列 的优惠政策,投资环境较好。因此,中亚不仅是中国过去和现在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阵地,更将是今后加强投资的重要地区。但是,就目前中国在中亚国家的投资而言,不仅数量和规模小,而且大都是一些小项目,相对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发展而言,要落后得多。近几年,中亚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外来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为对其投资带来很多的市场机会。国务院32号文件明确了面向中亚国家“走出去”的重点及其相应的政策优惠和支持。因此,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大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力度,尽快占领中亚国家 急需投资的领域和投资效益高的领域,着力构筑向西开放新格局。

  从国家层面上讲,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应采取继续扩大和提升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市场,进一步开拓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市场,加快挺进土库曼斯坦市场的策略,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扭转目前高度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市场的局面。

  从地区层面上讲,目前应以各国中心城市和资源富集区为主,次级城市和资源富集区为辅,同时考虑规避竞争对手。

  从具体的行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开发战略来讲,对于资源开发型项目,主要立足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重点投资国家建设急需的能源、矿产等战略资源;对于境外生产型项目,重点应以兴办投资少、见效快的境外加工贸易项目为主,引导企业将过剩的生产能力和成熟技术向外转移(杨大楷、应洛,2003);针对某些特定市场总体规模较小,经营风险较大的市场,应进一步贯彻大经贸战略,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如对塔吉克市场的开发,应将对其投资、境外加工贸易、资源开发、承包工程、设计咨询、劳务合作及对塔援助等结合起来,综合开发塔市场,充分利用援外资金及合资合作基金来解决该地区的发展问题。

  当前,要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平台,加大对中亚国家的投资力度,帮助其提升产业结构,解决部分就业问题并促进区域内部的进出口,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的。

五、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行业选择

  独立后的中亚各国为摆脱经济上的依赖,建立健全国民经济体系,都开始逐步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在近年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和引进外资的步伐。鉴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战略、市场需求特点、鼓励投资领域以及产业结构的相似性,在此合并论述,不再分国家阐述。

  由于中国发展阶段和投资水平的制约,目前, 必须突出重点、明确目的,改善投资结构,以长远利益为主。从目前我国对中亚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来看,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少。根据中亚国家鼓励外资重点领域、我国竞争优势、“走出去”战略以及国家产业发展指导思想,今后应加大对中亚国家的前瞻性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同时,积极鼓励拥有传统工艺技术、拥有中间成熟技术和劳动密集型技术的企业到中亚国家去投资,发挥我国企业在中亚国家和地区投资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具体而言,中国企业对中亚国家投资的重点主要应该在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电力、电信、铁路建设及改造、家用电器、轻纺、日 用品生产、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可充分发挥我先进技术、工艺、设备的优势。

  (一)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

  中亚地区拥有较丰富的油气、贵金属、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但较缺乏资金和先进的开采和加工工艺技术,并希望外国对这一领域开展投资开发活动(段秀芳,2009)。我企业可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多种方式投资这一领域。

  (二)轻纺工业、食品工业、民用品工业

  在轻纺工业、食品工业、民用品工业,中国可利用明显的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等优势投资需求和潜力巨大的中亚市场。

  (三)建材建筑业

  中亚国家目前建材需求旺盛,但当地建材品种少,档次低(段秀芳,2009),我企业可利用我比较优势,开展建材的投资和贸易合作。

  (四)农业及农产品加工

  中亚国家目前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和资金均不大,农机制造的水平和数量较低,而我国在中小型农机制造方面有很大优势;另外,中亚一些国家能够生产和供应一定量的棉花、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发展畜牧业也有很好的条件,但其加工设备、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缺乏资金。

  (五)信息通讯业

  近年来,中亚国家电脑、移动电话机等通讯产品需求增加较快,但中亚各国国内这类产品生产能力很弱,需自外国进口并希望外商投资这一领域。我企业在此领域可大有作为。

  (段秀芳电子邮箱:duanxiufang@hotmail.com)

  参考文献:

  段秀芳. 2007.中亚国家市场潜力分析-以中国新疆为例[J]. 国际贸易问题(8).

  段秀芳. 2009.基于新疆竞争优势的中亚市场商品需求情况分析[J].新疆财经(4).

  须同凯. 2007.丝绸之路上的新商机-中亚经贸投资指南[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

  杨大楷,应溶. 2003. 我国企业FDI的区位选择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1) .

China's Choice of Direct Investment Position and Industry in Central Asia Countries

DUAN Xiu-fang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puts forward the overall thought and target, and the target mode and method of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Central Asia counties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status quo of China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se countries. Then, it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investment position in the light of each country’s investment environment, market potential and industry policy, etc. Lastly, it presents the choice of industry according to Central Asia countries’industries that encourage foreign capital investment, China’s competitive advantage, “going out” strategy and national instruction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 words: Central Asia; direct investment; district position; industry

  (责任编校 元 玲)

《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第5期发布时间:2011-4-17 13: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