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赠送子女房子过户:养羊圆了我的致富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9/28 06:56:53

养羊圆了我的致富梦

——记六墩乡重点产业致富带头人王社付

王社付,男,现年48岁,高中文化,中共党员。现居住在玉门市六墩乡安康村三组。王社付表面看上去有些憨厚木讷,但在他身上却又处处透出精明,他头脑灵活,敢闯敢干。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下,在脱贫致富的急切愿望下,他硬是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怕输的干劲,从一名普通农民发展成为了创业型党员代表,从一名贫困户发展成为了全乡树立的产业致富带头人,在玉门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站稳了脚跟,真正成了“移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典型。

2002年年底,他带领一家五口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疏勒河项目从武都县迁移到了玉门市六墩乡,从此,这里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开始生根发芽。移民初期,项目上给他家分了17.5亩耕地,从此他家便靠这有限的耕地养家糊口,虽然他们精耕细作,但由于移民区自然灾害频发,风沙大,渠低地高,灌水困难,耕地盐碱化严重,一年辛劳下来,依靠耕地最终的收获却只能满足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所需,勉强解决温饱问题。在最初的几年,他为了摆脱贫困,跟人外出打过工,但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年龄上的优势,只能干些苦力活,挣些血汗钱。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是在想:这样生活下去可不行,仅仅靠几亩盐碱地来实现脱贫致富太难了,自己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还得发展生产,哪一样都需要钱啊!但他是一个不满足于现状,不服输的人,在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自己的一番事业,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经过冷静思考,他发现,移民区虽然盐碱大,但到处都是芦草,长势旺盛,正好可以用来发展养殖业。于是他和家人商量后开始尝试着养羊,在发展养殖业上做起了文章。但几年下来,也才发展到十几只羊。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主要是自己没有掌握过硬的养殖技术,并且羊的品种不好,繁殖能力低,生长速度慢,经济效益不明显。

2008年春,正在他为不能发家致富、改变生活现状而发愁时,六墩乡根据养殖业有着见效快、发展可持续、移民群众比较容易接受的特点,同时结合辖区内天然草场广阔,饲草资源丰富这一优势,把“大力发展养殖业,拓宽移民群众增收渠道”作为移民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进行扶持和引导,号召移民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听到这个消息后,他马上跑到乡政府详细咨询了相关的政策。原来是乡政府积极争取国家扶贫政策,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发展资金的现实困难,同时为了增强移民群众的养殖积极性,鼓励和扶持种养大户发展规模经营,建成、建好移民区标准化设施暖棚圈舍,乡上制定出台了每建一座标准化设施暖棚补助2000元,每调引一组羊10只(即一只公羊,九只母羊)再补助1000元,共计3000元的优惠扶持政策。他第一个报名修建设施暖棚圈舍,按乡上提供的图纸标准提前建成了安康村第一个标准化设施暖棚圈舍,并积极筹借资金调引优质种羊20只。到2009年底,饲养量已达到了70多只,当年仅养殖业一项收入就达到了2.5万。但他不满足于现状,有了可观的收入,使他对自己的养羊事业充满了信心。更加坚定要把养羊这项事业搞好,尽快达到规模化、规范化。

2010年,为了加大设施养殖业发展扶持力度,乡上决定在安康村建设人畜分离的高标准养殖示范小区,该小区建设采取“农户自筹,政府帮建,项目帮扶”的原则建设。整整一个夏天,他上下奔波,积极筹借资金,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养殖场的建设上,买木材水泥,拉土运沙,砌墙搭棚,通水通电,动工修羊圈,为了图省钱,亲自到河里淘沙。白天干活,晚上回到家顾不得休息还要自学养殖技术。一个夏天下来,王社付体重整整掉了20斤。到目前,已建成占地面积1800M2的人畜分离高标准设施圈舍4座,并配套修建了100M3饲料青贮窑。圈舍建起后,依托扶持政策调引优质种羊只200只,使羊只存栏量达到 了270 多只,一跃成为了全乡最大的养羊专业户,正式开始了规模化、规范化养羊之路。同时种植了12亩地的紫花苜蓿,用他的话说“既可以改良盐碱地,又解决了羊的饲料来源”。

他发了“羊财”后,主动现身说法,经常给周围的农民一笔一笔地算“羊帐”,给一些新养羊户介绍“羊经”,鼓励他们也走上了养羊这条致富路。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养殖示范小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入驻规模养殖户10户,羊只存栏量超过1000只,牛饲养量达到30头。安康村农户的养殖积极性也得到了明显高涨,90%的农户都念起了“养羊经”,建起了高标准的暖棚圈舍,户均养羊存栏都在30只以上,也为全乡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最初的几年,他由于不懂技术,也吃过多次“哑巴亏”,受过挫折,几乎动摇了他养羊的信心。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他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养羊经”。

他的养羊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更新观念,选择优良品种。优良品种是肉羊快速育肥出栏的基础。几年来,为了选购优良种羊,王社付先后多次跟随乡上领导到外地考察调引优质种羊,也使他知道了小尾寒羊、萨克福、波尔山羊等品种。

第二,要想养殖好,防疫是关键。王社付认为,羊养的好不好防疫非常重要,防疫搞好了羊很少得病,体质好,长的快,效益也高。因此,春秋两季疫病多发季节的防疫他很重视,保证做到经常消毒,定期防疫,定期驱虫,保证羊群健康生长。另外养殖场要远离人群和其他家禽家畜,圈舍要采光好、通风效果好,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疾病的发生。

第三,精心管理,注重饲养科学化。合理搭配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并结合科学化的管理方式精心饲养;改变以往养羊以放养为主的传统养殖方式,而采用圈养方式;及时淘汰、隔离老、残、弱、病羊,抓产羔、抓成活。

第四,勤学好问,更新养殖观念。刚开始由于不懂技术,遇到一些困难。但他并不气馁,不懂的就从新华书店买来养殖书籍向书本学习,向畜牧技术人去请教,虚心地向其它有养殖经验的人细心请教。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养殖培训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养殖水平,更新养殖观念。

人比山高,脚比路远。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在市扶贫办的大力扶持下,王社付的养羊场初具规模,基本达到科学饲养的标准,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养羊事业发展上去了,王社付的努力却未停止。但他总是说:尽管自己的养羊场有了一定规模,但与市场接轨,这样的规模还很不够,与农民想致富的强烈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相比,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随着羊肉市场行情不断看涨,市场价格一路飙升,他坚信养羊是个好项目,他要再接再厉,将养羊进行到底,在未来的两年内努力使羊存栏量达到500只以上。

下一步,他期望能够继续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适当的时候联合其他养殖户成立六墩乡养殖业合作社,探索“农户+协会+市场”的路子,将全乡各村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学习科学的养殖技术知识,做到科学饲养、科学管理,以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现在的王社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党的惠民扶贫政策,没有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扶持,我不可能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