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直播:淫欲的本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6 15:18:14
 ---------------------------------------------------------------------------------------------------------------------------------
淫欲的本质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1-7 13:38:00 
  
 
    在佛陀的僧团中曾发生一件事——有一位好乐佛法的年轻比丘,原本对佛法很精进,很用功追求真理,心境也常在静定之中。但是,人的心念有时却像海浪一样,遇到强风就兴起狂涛大浪。

    有一天,他出去托钵,走到城里时,看到一群穿着很艳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当他的眼睛扫视过这群女人时,被一位身材、面貌、穿着都很美丽的少女吸引住了,这位比丘顿时被色欲摄住,一直注视着那群嘻笑的女人,直到她们走远了。

    从此他的意识中常常有那位少女的倩影浮现,那群艳丽美女的影像也一直在他的脑海中重现。

    他日思夜暮,以致日常生活失去正常的作息,他食不知味、辗转难眠、仪容不修,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他的同伴不忍心看他堕落,都关心地问:“你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这么没精神呢?看你现在落魄邋遢成这样,和以前精进用功的样子实在判若两人,到底为什么?”经过很多人的关心探问,他才将心事说出来:“我很惭愧,因为我的眼根被色所迷,那色相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无法消除,我很痛苦,也很懊恼啊!”

    比丘们觉得他很可怜,但是他们无法辅导他,于是劝他去见佛陀。但是这位年轻的比丘说他不敢见佛陀,比丘们就半强迫地带他到佛陀面前。佛陀看到他肮脏邋遢的样子,就问比丘们:“发生了什么事?”

    有一位比丘回答:“佛陀啊!他被色相所迷惑,现在心中充满了苦闷。”

    佛陀很慈悲地问那位年轻的比丘:“你是不是如他们所说的被色所迷,因此心生苦闷呢?”

    那位比丘抬起头,注视着佛陀,佛陀鼓励他说:“你尽管说吧!”

    他看到佛陀的慈容,忍不住从内心发露忏悔、泪流满面。他说:“佛啊!确实是这样,我的眼根没守好、被女色吸引了,现在内心充满烦恼,觉得很不快乐。因为觉得自己很不清净,看到人就抬不起头,为何内心会有污秽的念头呢?我很忏悔,所以面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自在。”

    佛陀慈祥地说:“只要你懂得忏悔就能恢复清净,就像你现在流下的眼泪一样,可以把邪念完全洗清。你还年轻,定力还不是很坚固,难免有凡夫之欲。以前也有修行很久,已得五通、具有禅定的人,因为短暂散心而迷失;你才出家不久,凡夫之欲短暂的现前,这不算什么。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你要赶快面对现实,整理好仪态、调整好心念,多亲近僧团的道侣,心里不要有挂碍就可以恢复以前无欲自在的日子了。”

    年轻的比丘听到佛陀的教导,他想:佛陀说比他修行更久、功夫更深的人,有时也会遇到这种境界,何况他自己修行尚浅,所以就比较安心了。于是脑海中的那些形象忽然间随风飘散了,忏悔惭愧的眼泪,真的洗净了他心中的污点。烦恼扫除后,他抬头挺胸、露出和以前一样欢乐自在的笑容,他顶礼佛陀,也向同修们致谢感恩。他说:“我不再被色所迷了,我会好好顾守心念,稳住定力,希望从此可以净心向道。”

    佛陀所教导的也就是“净心向道”,这是佛陀弟子中的一则公案,因为大家都是由凡夫地而入佛门,凡夫的习气谁能没有?只是有的人较少现前,有的人则长久无法排解,一直让外境困住心境。而学佛就是要学得境界现前时,能够明朗地透视它,心不被境所转,这才是真功夫。

(证严法师讲述)

。。。。
龙树菩萨对远离淫欲的一段开示——

《中观宝幔论颂》杂说品第二(节选)

圣龙树菩萨造

仁光法师从藏译汉

贪爱女身者,多计女身净,实则思女身,全无一毫净。

口是唾齿垢,诸不净器具,鼻流浓涕痍,眼出泪眵处。

腹中粪尿聚,及是肺肝器,愚未见不净,贪着女身者。

有类由不知,贪不净美瓶,世人痴无智,爱女人如是。

身境极臭秽,本是离贪因,世人若爱彼,以何引离欲。

犹如猪极贪,屎尿呕吐器,一类爱粪尿,呕吐处亦尔。

身城是不净,出生之孔穴,愚人于彼处,计为生乐因。

汝见屎尿等,一一为不净,于彼合集身,如何生悦意。

由精血混合,不净种子生,知是不净身,于此何生贪。

由彼不净聚,湿皮所缠裹,若与彼同卧,如同不净眠。

色身好及丑,年老或青春,女身皆不净,汝从何生贪。

粪团虽色美,极新及形好,于彼不应贪,女色亦如是。

内腐外皮裹,此腐臭尸体,所现极丑恶,如何未曾见。

皮非如粪秽,是如衣云者,犹如粪堆皮,如何能令净。

粪秽所满瓶,外饰亦应厌,身是不净体,粪满何不厌。

若汝厌粪秽,香幔及饮食,本净令成秽,此身何不厌?

如于自或他,粪秽起厌恶,自他不净身,云何不厌恶?

如女身不净,汝自身亦然,故于内外体,非应离贪耶?

九孔流不净,自虽常浣濯,不知身不净,对汝说何益。

诸于不净身,装饰作赞颂,奇哉谬且愚,奇哉士所耻。

无智暗所蔽,众生多如此,为淫事兴诤,如众犬争粪。

搔痒生乐受,无痒更安乐,如是世欲乐,无欲更安乐。

汝若如是观,虽未成离欲,然由欲渐薄,于女不起贪。

为了方便同修,末学把一些读音和意思列出:

唾(tuo4):口水

痍(yi1):查字典是“创伤”,末学理解为“鼻血”。

眵(chi1):眼屎

浣(huan4)濯(zhuo2):洗

诤(zheng4): 1.争夺 2. 争论、争辩

    这段开示是龙树菩萨对一位国王的开示,如果是女同修就把女人改为男人,其道理也是一样的。全文很长有讲到实相、菩萨行等,这部分讲到远离淫欲,希望各位同修珍惜。


附录:阿难的洗澡水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阿难,具庄严之相──佛陀三十二相,阿难三十相。有次举行法会,佛陀带领许多弟子去受供,阿难没跟上,于是就单独托钵,一路往西走。走了很久来到一个聚落,钵还是空的,阿难又热又饿又渴。刚好前面有一口古井,一位女子正在那儿打水,阿难走到井边,这名女子抬起头看见这位出家人,眼前一亮,心中发出赞叹:“多么庄严的比丘啊”这名女子名叫摩登伽女,她一看到阿难,心里生起强烈的爱念,所以高兴地将水倒入钵中,并瞪著大眼注视著阿难,直到他离开。她一回到家,就要求母亲设法让她拥有阿难。母亲知道比丘是神圣不可犯的,女儿这种爱恋之心,根本不可能实现。可是女儿死求活求,一心只爱这位比丘。母亲爱女心切,只好成全她。她请了一位念符咒的人来,用邪术迷引阿难,使他迷迷糊糊,身不由己地离开佛陀。

    天明了,佛陀要讲经时,发现阿难不见了。佛知道阿难已受难,赶紧派遣文殊菩萨到摩登伽女家附近去找回阿难,并且叫所有的比丘要全心一意持楞严咒。此时,阿难正在摩登伽女的室内,在即将破戒时,忽然间清醒过来,马上离开摩登伽女,跑回佛陀的修行地。摩登伽女见阿难忽然离她而去,心中非常难过,便一路追奔,来到佛陀面前,请求佛陀成全她。佛说:“你真的很爱阿难?”摩登伽女说:“我真的非常爱他。”

    阿难正入内洗浴,佛就叫人把阿难洗浴的水端出来,问她:“你真的爱阿难,绝不后悔?你爱阿难哪里呢?”她说:“我爱阿难全身。”佛说:“你既然那么爱阿难,这盆水是阿难的洗澡水,你就将它喝下吧!”摩登伽女吓了一跳说:“佛,你是大慈悲者,这么脏的水为何叫我喝呢?”

    佛说:“每个人的身体原本就是这么脏的,现在阿难健康时你就已经嫌脏了,那他将来老死败坏时,你又将作如何想呢?”

    摩登伽女听了佛的话,忽能观察人身的不净,再也爱不起来──原来阿难的身体一样这么脏,那还有什么可以爱的?从此爱念、贪念都消除了,顿然开悟,证悟初果。(本文节录自证严上人《三十七道品讲义》)

证严上人:这就是“不净观”。对治贪心唯有不净观,若能善用不净观,有染著的爱欲就会消灭。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085.html)  ---------------------------------------------------------------------------------------------------------------------------------
-------------------------------------------------------------------------------------------------------------------------------- 
 索达吉堪布:以不净观对治对自身他身的执著
 
 发布:普度众生 []   日期:2010-4-15   
  
 文章来源:摘自《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记第六十课(题目为编者加) 经过一番详细剖析,身体并没有精妙之处,皮肤、血肉、骨头、骨髓、脑浆中根本找不到洁净的东西,整个身体好像是个装不净粪的口袋。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贪著呢?这样一说,有些人觉得非常不合理:“世间上那么多人不断地赞美装扮这个身体,你们修行人为什么这样说?”恐怕有些人不能接受。然而,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也讲过:“若对不净的身体进行赞颂、打扮,此乃极为愚痴且非常羞耻的行为。”世间人的观念跟修行人的截然不同,但究竟的真理,唯一掌握在修行人手中。其实,对身体的里里外外观察后,若能得到少许精华,那赞叹自己的身体、别人的身体也合理。但经过一番找寻之后,除了三十六种不净物外,得不到任何具实义的精妙之物。所以,对身体我们并不是无因毁谤,它确实没有可贪的地方。作为一个修行人,不要过于贪执自己的身体,如果把厕所里的不净粪一直当黄金来对待,有没有意义你们应该清楚。龙猛菩萨也说:“美女的身体再诱人,也像不净粪一样肮脏不堪,不净粪的形状再好、再新鲜,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价值。”知道了身体的本质后,平时不要把所有的精力和财物全部花在这上面。索甲仁波切有一句话说得好:“有些人把所有的精力、财产用来装饰身体,这是非常愚笨的行为,就像过路人只在旅馆中住一夜,却将全部钱财用来装饰旅店一样。”当然,你要是有财产的话,对身体稍微装饰一下,也是世间的传统。现在世间上的人,有了珠宝全部挂在身上,有了脂粉全部涂在脸上。大多数人每天忙的就是面部这一块,装饰的也是这一块,贴得乱七八糟的还是这一块。除此之外,印度人在脚趾上有些点缀,但我们藏地特别冷,好多地方都结冰了,脚上有什么装饰谁也看不见。我们如果了解身体的本质,便不会贪执自己的身体,也不会贪执别人的身体。记得《法句经》有这样一个公案:有位王后长得娇艳动人,国王要她到寺院礼拜佛陀,但由于她执著自己的美色,不喜欢听佛陀蔑视美色的论调,因此经常避开佛陀。有一天,国王为了让她到寺院去,下令诗人为寺院写赞歌,歌颂寺院的宁静、安详和伟大,王后对此很感兴趣,便和国王一起到寺院。当王后来到寺院,佛陀观察她的根基,用智慧变化成一位绝色美女,站在她身后替她扇风。相比之下,王后觉得自己逊色多了。她一直望着那美女,那美女的容貌也逐渐在改变:先是变得衰老;然后死去;慢慢尸体糜烂,粘满了苍蝇,臭不可闻……。王后顿时觉悟美色并非永恒,而且毫无价值。佛陀觉察到她的根基已经成熟,便对她说:“对容貌美色极为贪恋的人是相当愚痴的,你们所执著的东西,只不过如此而已。”接受佛陀的开示后,王后证得初果。当说完所有的教言后,王后已证得阿罗汉果。可见,对自身也好、他身也好,如果了知了身体的本质,即使相续中有非常可怕的烦恼,也是能够对治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修行人,没有烦恼很困难;有了烦恼,强迫让自己依止正知正念,不要天天想自己的身体、别人的身体,也不太现实;即便暂时可以压制,这种力量也不太强。如果知道了身体的本质,就算未经观察会产生贪心,但从本质上来讲,它已经基本断除了,犹如人没有命根就爬不起来一样,这种烦恼想兴风作浪也很困难。我们之所以对境起贪心,按照《释量论》的观点来解释,是因为认为对境有功德。相反,如果认为对境有过失,就会生起嗔恨心。倘若你觉得所贪的对方特别好看,对其身体产生贪心,或者自己每天照镜子,认为“我长得美若天仙,如果再打扮一下,可能妙音天女看到我都不好意思了”。这样一来,整天对不净的身体花时间、花精力、花财物,当然,若对修行没有影响,怎么打扮是你的自由,但事实证明,此举对修行肯定有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我有时候都这样想:现在除了出家人以外,在家的年轻人学佛力量非常薄弱,本来烦恼就比较重,再加上经常贪著自己的身体,还有里里外外的一些违缘,修行起来简直举步惟艰。而三四十岁以上的成年人,相比之下就比较稳重,他们知道身体到底是什么样的,贪著别人身体是这么一回事,贪著自己身体也是这么一回事。所以,人如果到了一定年龄,对身体的执著会逐渐减少,这时给他们宣说一些佛法,会有一种成熟的感觉。总之,大家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自身他身的执著,若能做到这样,则说明你的修行有一定进步。但若仍旧执迷不悟,一味地贪著别人身体,竭力呵护自己的臭皮囊,那什么时候证悟也很难说。  
 
 上一篇:白骨观与不净观的修法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3/29043.html)-
---------------------------------------------------------------------------------------------------------------------------------
---------------------------------------------------------------------------------------------------------------------------------  。。终不能断其爱根。。。所谓禁得十分,不如淡得一分也。。。欲海回狂》) ★《禅要诃欲经》云:如囚在狱,四顾牢密,唯有厕孔,更无异路。如人中毒,惟粪能治,更无余药。思惟是已,谛观不净。  ★贪者,见境而心起爱乐之谓。欲界众生,皆由淫欲而生,淫欲由爱而生。若能将自身他身,从外至内,一一谛观;则但见垢汗涕唾,发毛爪齿,骨肉脓血,大小便利,臭同死尸,污如圊厕。谁于此物,而生贪爱?贪爱既息,则心地清净。以清净心,念佛名号;如甘受和,如白受采。以因地心,契果地觉;事半功倍,利益难思。——印光法师《对治瞋恚等义》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3350.html)  ---------------------------------------------------------------------------------------------------------------------------------
---------------------------------------------------------------------------------------------------------------------------------  如何了解修不净观断贪欲等?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11-4-23 11:10:00   
 
问:如何了解修不净观断贪欲等?海涛法师答:修不净观断贪欲?凡人的心多少都有欲望,爱看帅的、美的,那个叫贪欲。而我们欲界人类,最高的贪欲是什么?就是男女的情欲。你眼睛闭起来,想到跟你先生在快乐,马上着迷了。修行不能去想那个、看那个,那怎么办呢?要修不净观,修不净观是看透自己与一切众生,身体的不清净。不净观大部份是用来对治,男众对女众的贪着,还有对自己身体非常爱着的人,观身体的构造,只不过是血、肉、肝、胆、肠、胃、………等,三十六种不净的东西,以及死后身体膨胀、淤青、生蛆、烂坏的过程,经常想这个就不会执着外表,就可以把这个欲望去除。不净观也代表事情的不圆满,为何对它执着,做董事长快乐吗?做美女有究竟吗?我们平常都把不清净的当作清净,所以会产生执着,如果你透视世间的东西,看出它的变化无常,看清楚做住持、老板、房东,这些东西是快乐的吗?表面上好象是快乐,事实上是变化无常、不清净,这样就可以断除种种的贪欲。修慈心断瞋恚?看待每个众生都是自己的父亲、母亲,常常这样想,再怎么怨恨的人也要对他好,慢慢的瞋恚心就不见了,这叫修慈心。 不会打坐观想,就修放生、助念、施食,用实际的行为,用慈悲心做救苦救难的工作,也可以断瞋恚。修无常想断我慢?《杂阿含经》中说:「云何生我慢?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我、异我、相在,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于此生我慢。」我慢是怎么生起的呢?没有听闻正法的凡夫,执着五蕴所组成的身体有一个我,或执着离开身体有一个神我,或执着有一个身体形相存在,以我为中心生起憍慢心。所以对治我慢,要常常观生老病死变化无常,一切只是因缘聚合而有,没有一个实在的我存在,所以没有什么好骄傲的。修安那般那念断觉想?安那般那就是数息法,就是吸气入丹田再吐出来,吸气的时候用鼻子不能用嘴巴,身体也不能动、不能抓痒,这样一呼一吸数一,再一呼一吸数二,………一直数到十,从一数到十一直重复,这叫数息法。修这种数息法,可以使散乱的心变的专注,乃至进入禅定。如果有真心要离苦得乐,这是一定要修的过程,但是事实上有一点困难,所以对在家菩萨,还是希望你们一心念佛求往生,专心的念佛,这念佛法门包含了无量的功德;但是对出家人来讲,尤其是年轻出家人,还是应该有这些修行的过程。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7/68496.html)
 ---------------------------------------------------------------------------------------------------------------------------------  观身不净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09-12-18    
   
 「身念处」跟「受念处」,主要是对治我们的爱取烦恼,我们对于身跟受会有爱取的情况。「心」跟「法」是对治我见的颠倒,我们对于能缘的心跟所缘的法,会有一种我见的分别,我见的颠倒生起。先看「身念处」──观身不净。 这观身不净,在《智度论》讲到二种观法:第一个观自身不净,观自己的色身,你不要观别人,你观自己的色身。观身不净当中,分成内相跟外相。龙树菩萨讲一个偈颂说:「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粪。」我们刚开始观自身不净,先观察内相,。。。「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换句话说,我们在色身当中,找不到一个干净的东西,找不到。这种不净物,它还不是经常在里面保存着,「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粪」,。。。这是观察你自身的不净。就是我们能够从自己的色身当中,觉悟到我们色身是不净的。  其次,观他身不净,就是观别人的色身,就观死尸了。看到别人的尸体,死掉以后,尸体变成青黑,然后膨胀膨胀,啵!破掉。破掉以后,流出脓血,长出虫来咬这个尸体的肉。咬完以后,变成一堆白骨,最后白骨被风一吹就坏散了,连这个人的样子都没有了。这个九想观是观他身不净。 龙树菩萨说:这个当中,也可以对调,我们也可以观自身的不净来观察他身,观内相、外相不净来观察别人;也可以拿别人的九种观来观自己。不过你刚开始下手的时候,是观你自身的内相、外相,观他身的九想。但是你熟了以后,你可以对调,来破除我们对自他色身的爱着,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去爱着一个不净的东西。所以说,我们会爱着这个色身,是来自于我们的颠倒、我们一种错误的理解,对这个境界一种错误的理解。这个是观身不净。
  下一篇:观受是苦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2/22587.html) 
---------------------------------------------------------------------------------------------------------------------------------  观心无常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09-12-18   
 
 「观心无常」。这个「心」是一个能;这个「法」是一个所;前面的「身」是一个所,所受用;这个「受」是能受用。这个「心」是能分别,这个「法」是所分别,也是一层能所。我们凡夫的心情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我们这一念明了心,有一个「常、一」的颠倒。我们总觉得在内心当中,有一个常一的我,小时候的我跟长大的我是没有差别的,今生的我跟来生的我是没有差别的!这种我见的颠倒,就使令我们为了爱着这个我,我爱、我见、我慢、我执,爱着这个我,我们就会创造很多生死的业力。但是这样的思想是错误的、是颠倒的。怎么知道呢?比如说:你今生这一念明了心,你随顺了三宝,是归依三宝的心;但是你下辈子得到大福报,到天上去了,充满骄慢,做转轮圣王,七宝千子,你可能没有遇到佛法了。没有遇到佛法,这怎么办呢?心随境转。你当时的境界,就是大家所恭敬、礼拜、赞叹的境界,那只好是放纵你的五欲、烦恼,去享受五欲的境界。别人敢触犯你,「君王一怒,血流漂杵」。你今生福报享完了以后,又变成一只蚂蚁。我是一只卑贱的小蚂蚁,我的工作就是把这个东西,从这个山洞搬到另外一个山洞,遇到大雨来的时候,就把我给冲死了,死掉以后又做一只蚂蚁。你做转轮圣王的时候,你的那一念心是如此的骄慢、如此的充满自信;但是你做一只小蚂蚁的时候,你那一念心是如此的自卑。你怎么能够说「心是一样」呢?那心中的我跑到哪里去了?没有一个常一的我,你的心有很大的转变,就是过去心不可得。你过去那个转轮圣王的心,跑到哪里去了呢?不可得。所以说我们这一念心是随业力,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个心识是怎么来的呢?是由业力的熏习而来。善业的熏习,你的心就充满了憍慢、充满了功德;恶业的熏习,你这一念心就充满了罪业、充满了不安、充满了苦恼。所以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个明了的心,是由业力的熏习而来的。所以说观心无常,来破除我们对于心的一个「常、一」颠倒。我们这一念心是剎那剎那变化的,我们这一念心也可能趋向于圣道、也可能会趋向于三恶道,它是随时在变化当中,有无量无边的可能性,这叫观心无常。  
 
 上一篇:观受是苦
下一篇:观法无我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2/22589.html)  ---------------------------------------------------------------------------------------------------------------------------------  观法无我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09-12-18     
  
 「观法无我」,这个「法」,龙树菩萨说:在宇宙万法当中,除了「心」以外,其它的部分都是属于「法」所收摄,就是心所受用的境界都叫做「法」。「无我」这个「我」,就是主宰义。就是我们内心当中,对于我们所追求的境界,会打很多妄想:我现在要干什么、明年我要干什么、十年以后我要干什么。但事实上,这个「法」的境界,它不是随顺你内心的妄想,所以我们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陀告诉我们说:对这个「法」应该怎么认识呢?「如梦幻泡影」。说你在做梦的时候,这个梦的情节变化,不是你能控制的,完全是业力所显现。 过去有一个修仙道的叫汉钟离,汉钟离他学了很多仙道的技术,他年纪大了,希望能够把这个法传下去。找了很久,终于在一家旅馆当中,找到了吕洞宾。吕洞宾十年的寒窗苦读,这一天要去考试,在旅馆里面跟汉钟离接触。汉钟离一看:唉呀!这个是我的弟子。汉钟离就过去跟他说:你要干什么?他说:我要去考功名。考功名干什么?做官啊,享受荣华富贵啊。汉钟离说:你不要做官了,你来跟我学仙道。吕洞宾说:不行,我这十年寒窗苦读,为了就是这么一天,我一定要去考。汉钟离没办法,好吧,那谈到晚上睡个觉吧。汉钟离就从他的僧袋拿出一个枕头:你睡我的枕头好了。睡在这个枕头,睡着了,睡着以后就开始做梦。在梦境当中,他去考试,唉呀!一考果然: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考上了状元,大家又敲锣、又打鼓的报这个信。皇上请去,他长得一表人才,皇上把女儿嫁给他,做驸马爷。哦!有名有利。他的家庭生活很快乐,就生了一个儿子;但是荣华富贵不会持久的,没有多久他的儿子得到一种流行病,就死掉了。死掉以后,他的太太悲伤过度,心情不好,后来也死掉了。吕洞宾悲伤妻子跟儿子的死亡,整天哭,就把眼睛给哭瞎了。这个时候,一个人没有眼睛的时候,你想想看,再好的荣华富贵对他来说,有什么意思呢?他眼睛打开就是一片的黑暗。这个时候真是后悔,当初要是听汉钟离的话去修行,现在多好!这个时候,内心当中一感伤就醒过来:哦!黄梁一梦。 (哈哈)这时候就想:唉呀!人世间啊,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这荣华富贵是如此的脆弱,你要去受用快乐的果报,这当中一定要吃下毒药。换句话说,你要受用功德天,你就要同时接受黑暗。这个时候吕洞宾就二个都不要:好,我跟你学仙道去吧。所以「观法无我」就是说:这一切的法,你没有主宰性,你可以在心中打很多的妄想,但是这件事情跟你的妄想,是绝对不一样的。就是这一切的境界相,不是你能够主宰的。是谁能够主宰呢?就是业力的因缘主宰。这当中牵涉到你个人的业力,也牵涉到众生的共业,这当中曲折变化是很多的。所以说,我们观法无我,能破除我们对法的颠倒,一种「我」的颠倒。我们总认为这个境界就是我所安排的,我现在要干什么、以后要干什么,事实上我们是没有主宰性的。 这个「观心」跟「观法」是破除我见的颠倒,「观身」、「观受」是破除爱取的烦恼。这样子是对治我们对身心爱见的烦恼,四念处。这个四念处观,不管是在圣道门、不管是在净土门,都很重要。因为你站在圣道的角度,一个菩萨要在三界流转,你大悲心广度众生,你也是要修四念处来调伏你的爱见,你才能够所谓「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你对这个果报体不能有爱见的颠倒,你才不会有痛苦的感受。所以龙树菩萨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说:菩萨如果不修四念处,这个长时间的流转生死,这种苦他受得了吗?他受得了吗?他受不了。他为什么能够在三界当中长时间的流转?他就是有四念处的光明来保护他,是这个意思。站在净土的角度,我们要厌离娑婆,就一定要对我们身心的爱取要调伏,所以这个四念处对净土法门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破除我们的四种颠倒,使令我们能够正确的看到我们身心世界的真实相,是这个意思.  
 
 上一篇:观心无常
下一篇:你的心态会影响到你这个佛号是不是坚固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2/22590.html)  
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摘自宣化上人大乘百法明门论浅释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6877.html)
---------------------------------------------------------------------------------------------------------------------------------  你的心态会影响到你这个佛号是不是坚固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09-12-18  
  
 所以《楞严经》说我们怎么正确看人生呢?一个平静的大海,因为业力的风一吹,产生一个暂时的水泡。所以你一定要知道它的体性是毕竟空的。所以我们的生命从空性而来,总有一天也要回到空性而去。所以你不能太执着,你必须从无住的角度、站在一个无住的角度来面对你的生命。这个地方也就是说,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个身心世界是因缘的业力的和合而显现,当你的因缘的业力结束的时候,不管你今生活得很快乐,或者你今生活得很痛苦,它背后都有它的因缘,事出必有因。但是这个因缘,它是有为法,它是有穷尽的,等到这个能量释放完了以后,你就再也找不到你现在的色身,你就再也找不到你现在的思想了,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但是在整个生灭的变化当中有一个不变化的,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它是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它没有变化,永远灵灵觉觉,周遍法界的真实本性。所以说我们在整个修学当中,你要依止的是你的清净本性,不能依止你的五蕴身心,你的五蕴身心是变化的。所以我们念佛的人,你不要住在五蕴的角度来念佛,不要老是注重你的色身,不要老是注重你的感觉、你的想法、你的造作、你的了别,那个色受想行识。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我们要站在一种真实常住的心性当中,这个心性是怎么回事呢?它没有去来,去就是我们说的失败,有所失;来就是有所得,它没有得失的观念,没有凡圣迷悟的差别,没有这种生死的对立。那么在念佛当中,你要站在一种无住的角度,不住色生心,不住受想行识生心,站在一种清净本性的角度来提起你的佛号,你的佛号就不受任何因缘干扰了。这就是我们强调的以不生灭心来念佛。这种念佛法门,你这样子修,它有两个好处:第一个究竟义,第二个坚固义。《楞严经》说,我们不管修什么法门,你依止不生灭心来修学,从你的清净本性来生起种种的善法,第一个,你的功德更加圆满,它不会受到一时的局限;第二个,你的功德特别的坚固,不可破坏。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你的心态,因为你的心态会影响到你这个佛号是不是坚固。  
 
 上一篇:观法无我
下一篇:菩萨道的精神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2/22591.html)  ---------------------------------------------------------------------------------------------------------------------------------  忏云法师:不净观如何修持
 
 发布:阿弥陀佛 []   日期:2011-8-4 13:24:00       
 
不净观如何修持敬录自忏云老法师开示录《莲音》 。。男女做不净观,以至于饮食都作不净观,这就好。 。。再是欲念是假的、虚妄的,在美国看,这不是白种人黄头发蓝眼珠吗?黑种人就都是黑的难看,大红嘴唇像个血盆一样,黑种人也看黑种人美,白种人看白种人美,就是众生业障所使。还有,两人有夫妻的缘这个男女,彼此就看得美。要是能破、就超越生死。再高一点根基就是转念、不想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好!再是有欲念,脱不了人身,将来临死那天怎么办呢?生死怎么了呢?又去投生。人投生为人,就是依着欲念来的。狗呢?老狗生小狗也是这样,猫也是。一定想法怎么断,拜佛忏悔,求佛力加被,再是持咒、尤其楞严咒。早晨一起来就念楞严咒就是为的降伏欲念。《楞严经》中,阿难尊者那都是佛菩萨再来示现的,也是示现被欲念摩登伽女给控制住了,身不由己,这是根本问题。要是修得像广钦老和尚那样就好了,就没有这些。再是弘一大师当年在东京演茶花女,出家毅然决然做个苦行头陀,以后,那些行迹种种,就是开悟而有所证得的意境,给夏丏尊的信说是:“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相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那是开悟的意境、好!要是不断欲念,遇着狗胎,该生做狗就看狗胎好,该生猫就看猫胎好。还有,连百步蛇看着百步蛇也好。所以,欲念是错觉,不是真正的真心,业力所使。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8/82021.html) 
---------------------------------------------------------------------------------------------------------------------------------  宣化上人:回头是岸,皈依三宝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08-5-8     
 
一九九三年一月十七日 开示于台湾板桥台北县立体育馆  皈依,这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初步。可是这一初步,你们要向前勇猛精进,不要向后退转,这才是成佛的一条道路。你若向后退转,还会堕落三途,流浪八难。所以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生死自己了」。  不要说我皈依了,就倚赖着佛、倚赖着法、倚赖着僧。佛、法、僧,虽然有大威神力,可是他不能来帮助你修成佛果,不能帮助你了达一切佛法,也不能帮助你明白一切修行的道路。法赖僧传,佛法流到世间。那么,虽然你皈依三宝了,还要自己努力向前,你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才是真正受五戒了。你若是还杀生、还偷盗、还邪淫、还去打妄语骗人、还饮酒,这是受而没有受。  你受戒不守戒,这是罪加三等的;因为你明知故犯,你知道这个事情不对了,你还去犯去,这就是犯戒。你犯戒就要堕落的。不是说我皈依三宝,受了五戒,我就有所仗恃了,我杀人不要紧、偷盗也不要紧、邪淫也不要紧、妄语也不要紧、饮酒也不要紧。  有的人心里就不服,说:「在家人受五戒,犯戒这么严重;那出家人不守戒律的,那又怎么讲呢?」我告诉你们,你要「摩诃萨不管他,弥陀佛各顾各」。  你终日管自己,行住不离家,总要回光返照,要反求诸己,天天问问自己,是不是守戒了?是不是犯戒了?是不是皈依三宝,我就做一个真真实实的佛教徒,我是不是还去天主教、耶稣教、犹太教,或者回教,到其它的宗教去,或者学习外道法。方才没说吗?皈依之后,不要说活着,就算有人逼着我,要我死,说:「你信佛,我就把你杀了;你若不信佛,我就不杀你。」就这样,也不信外道去。  所谓外道就是自在天魔等,「等」,这就等于天上一切的魔,天魔外道。这个天魔他都有神通,都有本事,啊!他变化无穷的,神通妙用,他总是要显神通的。佛教徒不显神通,佛教徒若有神通,他也不会显,也不会说。凡是说他有神通,又有天眼通、天耳通,这都是五十种阴魔,天魔外道的眷属。  所以我们佛教徒要有择法眼,不要贪便宜、贪相应,处处去用贪心来求佛法。今天听人家说显宗好,我就学显宗;明天又听说密宗不错,又去学密宗了。学了一辈子,可是没有抱定宗旨、没有专一、没有纯一,没有守住这个「一」,所以这一辈子还是把光阴都空过了。  你们皈依之后,要不犯五戒,谨奉三皈,严持五戒。这五戒是成佛的一个基础。那么在家人是五戒,出家人有二百五十条戒,那么比丘尼就有三百四十八条戒,这个戒律是很繁的、很多的;可是你要真能守戒,什么戒也不犯。根本戒是一个范围人、规范人的一个规矩。你若尽量守规矩,不犯错误,这就是守戒;不然你受了戒也不守戒,那还是一个凡夫俗子。  佛、法、僧是公道的、是平等的,你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你不修就不得。所以你们各位「将军不下马,要各自奔前程」。  看你们谁呀!先走到这个佛果去,先到极乐世界。那么因为仗着五戒的功德,或者出家修道,往生了极乐世界。你不要到了极乐世界,就自己在那儿不管众生了,还要回来度众生。所以要发大菩提心,广度一切众生。 有的人就说:「现在我要度众生!」你现在连自己还没度好呢!所谓「泥菩萨过海」,你怎么能度众生呢?你把你自己先度好了,已经就够了。你自己没有度好,你想去度众生,这叫舍本逐末,舍近求远。你舍己田而耘人田,这是大错而特错。  所以大家要努力,不要倚赖着师父,说:「我师父又有什么智慧。」可是师父有智慧,不能把智慧分给你一点;师父有什么道,也要你自己来修行。你自己不修行,那就是佛现前,也不一定能帮助你。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5409.html)  ---------------------------------------------------------------------------------------------------------------------------------  净空法师:禅里面得小成就,回头专修净土,没有不往生的
 发布:清梦居 []   日期:2011-8-31 11:57:00      
 禅里面得小成就,回头专修净土,没有不往生的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9集    再看下面一位,「永明大师于天台韶国师发明心要」,这句就是讲的永明大师他开悟的因缘。他的老师,现在讲指导的老师、传法的老师,帮助他、指导他大彻大悟,发明心要就是大彻大悟。他老人家原先也是修禅宗的,「法眼宗嫡孙」,这是六祖以后,六祖的学生分了五派,这一个大宗里分了五个小宗,法眼宗。「后专志净宗」,这我们知道了,他的身分暴露了,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在那个时代禅风很盛,大家都学禅,他也学禅,从禅宗里面大彻大悟之后,再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修净土。大师为什么这么做?用意很深!知道禅宗里面许许多多人不是上上根器,禅是接上上根人的,他不是这个根器;换句话说,他这一生在禅宗里开不了悟,见不了性,顶多得禅定而已,那算不错的了。得禅定,他将来到哪里去?命终之后多半生四禅天、四空天,出不了六道轮回。佛菩萨慈悲,为这些人做示现,你劝他修净土他不相信,他说那是老太婆教,他瞧不起,参禅他又不具条件,不是那个上上根人。诸位要知道,贡高我慢的习气在,他放不下。所以佛菩萨做这样的示现给他们看,你学禅我也学禅,你还没开悟,我开悟了,我已经明心见性,回过头来专修净土,把他们带到净土来。做这样方便的示现,善巧方便把这些修禅的人带到净土,在净土里头没有不成就的,个个成就。禅里面得一点小成就,回过头来修净土宗,没有一个不往生的。果然在禅里面得禅定,有了功夫,能够把分别执着看淡,看得很淡,分别执着心不起作用了,没断,他的禅定的功夫能伏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在方便有余土。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86049.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