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 奥格斯堡 虎扑:风景这边独好——浦北县“林下经济”发展成长寻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8 17:03:16

引子

    浦北地处六万大山山脉,美丽的南流江从这里蜿蜒而过。

    浦北多山。“靠山吃山”是千年古训,但是,多少年来多少代,靠山的浦北人吃不出山的滋味。“绿色银行不开门,空守青山唤奈何?”高山隔阻,交通不便,一度使这一方水土与现代文明有太多的冲突。

    山依然是那座山。可是,现在的山不再是令人叹气的“恶水穷山”,“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山上藏宝,林下生金”,已经成了六万大山山脉的一道新风景。

    金秋时节,记者一行再访“蕉乡”,探秘浦北县“林下经济”发展成长的轨迹,不仅看到了一道很美的风景,也看到了一条很好的思路,更看到了一个潜力巨大、正在发生聚变效应的大产业。

    伫立在雄伟的五皇山顶,极目远望,但见漫山绿遍,层林尽染,顿生“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感慨。

  一道很美的风景

    山上藏宝林下生金

    “椎林叠翠”,这个富有诗意的名称,曾是脍炙人口的“钦州八景”之一。

    这片纵贯浦北县境中南部的五皇山山脉生长着10多万亩连片原始红椎次生林,它们躯干挺直粗大,参天耸立,有的要两三人才能合抱,有的两三丈高,枝条多而紧凑,叶子青绿密集而细长,每棵树都像一把翠绿的巨伞,遮天蔽日。从山下往上看,那葱茏翠绿的椎林,顺着由低到高、蜿蜒起伏的山势,漫山遍野,密密匝匝、层层叠叠地生长,一望无际。这里的红椎林海,堪称中国一绝。置身瑰丽奇伟的“椎林叠翠”,如梦如幻。

    山还是那座山,林还是那片林。

    如今,再上五皇山,再访红椎林,时代赋予她新的内涵,“林中自有黄金屋”的诗意在这里找到注脚:林改均山到户后,当地林农通过加强自管和联户护林,保护和改善红椎林的生态环境,增加林下野生红椎菌的自然产量,并通过组建红椎菌专业合作社将红椎菌推向全国市场。正在自己责任山上采摘红椎菌的龙门镇林塘村村民容传亮兴奋地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红椎菌的生菌价卖到每公斤80元!林下红椎菌是农民增收‘金娃娃’。”

    如今,“龙升”牌红椎菌成为广西著名商标,浦北县加入红椎菌专业合作社的农户458户,年销售收入1886万元。全县红椎菌产量40万斤,产值过亿元。“花好人多爱,花香蝶自来。”北通镇用改革唤醒沉睡的山林,利用本镇荔枝种植面积大的优势,组织果农大量放养蜜蜂,直接为果农带来每亩800多元的增收效益。目前该镇80户养蜂户放养蜂群8000多群,养蜂年收入达160万元,户均收入2万元。

    在典型的示范带动下,现在,浦北县养蜂户已发展到1170户,养蜜蜂7.1万群,年产蜂蜜1185吨,产值3318万元,并被授予“全国养蜂示范县”称号。“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浦北林下经济如诗如画,编织出蕉乡人民的幸福生活。

    一个很好的思路

    在兴林中富民 在富民中兴林

    市场法则告诉我们:资源就是财富,资源就是优势。资源优势一旦传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不可限量。“林下经济”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林业生产的参与式林业与农业经营方式。

    2010年,浦北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制订《浦北县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工作方案》,引导科研人员、农林业从业者和群众积极配合,林下经济在全县范围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浦北县委书记张建国,一个对山特别有感情的领导。说到山,他一脸的灿烂和兴奋:“林下经济是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我们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我们通过抓园区,扩县城,兴产业,浦北实现了初步‘突围’。我们要像抓工业园区一样抓好‘林下经济’。从2011年起,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县建立‘百万亩林下经济产业区’。”张建国如是说。

    翻阅浦北百万亩林下经济产业区规划,“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的思路令人眼睛一亮:一是建立林下40万亩,藤芒编织年产值5亿元的藤芒编织产业原料基地;二是建立林下15万亩,产量30万公斤的红椎菌产业基地;三是建立林下2万亩,以种植穿心莲、莪术、两面针和金花茶等中药材和名贵花卉为主的产业基地;四是建立林下2万亩,养殖规模2000万羽的养鸡产业基地;五是建立林下40万亩,放养规模8万群的养蜂产业基地;六是建立林下20万亩,养殖规模3万头的养羊、养牛等养畜产业基地;七是建立以五皇山森林公园为轴心,方圆20公里的森林游农家乐山庄200户,森林旅游业年收入2000万元的森林旅游产业基地。2013年,全县林下经济发展到119万亩,产值15.7亿元,从2010年的12.6亿元,逐年递增7.6%。

    由南到北,一条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林下经济带在浦北全境次第铺开。

    走进北通镇平坡村委铺儿村,村里的农户告诉记者,随着林改确权的落实,现在林业生产积极性很高,群众主动投身于发展林业生产。村里的花卉基地,经常有县内外的人来参观学习或购买种苗,仅此一项,人均增收百元以上。“镇镇有典型、村村有示范。”

    在大做山文章的实践中,浦北人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立体利用林下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禽畜养殖,实现以空间扩产业、以产业富农民的复合经营。2010年,全县林下养鸡户发展到436户,养鸡1117万羽;林下养牛户371户,养牛1152头;林下养羊户165户,养羊13585头;林下养猪户26户,养猪7800头;林下养殖业总产值达4.72亿元。

    在林下经济的牵引下,浦北县以藤芒编连起来的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到目前,全县上规模的藤芒编织加工企业发展到22家。2010年编织加工出口产品产值达9.7亿元,其中利用本地藤芒原料编织加工出口产品产值达4.7亿元。同时,通过“企业+农户”的方式,把“车间”开设到农户,拉长编织产业链,不仅龙头企业可以解决林下野生资源的出路,变野生资源为宝,增加农民收入,而且龙头企业又为农村闲散劳动力特别是留守劳动力解决就业出路,当地农民在家门口上班,全县7万多人参加藤芒编织加工业,人均月收入达到700-1000元。

    “十年树木是林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相对漫长的林木生产周期,只有让林地下‘金蛋’,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才能更好地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巩固林改成果,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浦北县县长申汉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浦北将以维护生态安全为前提,以建设效益林业为核心,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和林荫空间优势,组织开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加工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使其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个很大的产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今年8月,国家农业部公布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浦北县官垌镇旺埇村榜上有名,成为广西仅有的八个村镇之一。这是浦北“林下经济”的一朵绚丽的山花。

    今年6月23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莅浦北调研,认为浦北“林下经济”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要采取措施,把它打造成为全国“林下经济”的一面红旗。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目前,浦北县官垌鱼养殖农户17000多户,养殖面积3900亩,产量8700多吨,产值1.57亿元,平均每个养鱼农户年养鱼产值近万元,整个官垌鱼产值占全县渔业总产值44%以上。

    近几年来,浦北县在做大“官垌鱼”品牌,以发展林下经济为突破口,引导群众发展龟鳖庭院养殖、推广大水面渔业开发,促进了水产畜牧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现在,浦北水产养殖面积3.3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4万吨,其中龟鳖养殖户由2009年23户发展到目前的145户,养殖面积75亩,产量68吨,产值2091万元,养殖户户均产值高达14万元。2010年,浦北县荣获“广西特色水产业先进县”荣誉称号。

    泉水镇旧州村委林屋队村民林铭瑞是浦北县林下经济的受益者,也是林下经济的典型。2010年,林铭瑞在速丰林下建起了一个养鸡场,共出栏20万只肉鸡,年纯收入超过百万元。今年,他又在速丰林下套种穿心莲和两面针等中草药50亩,搞林下立体种养。“绿色银行开了门,流金淌银聚宝盆。”说起林下经济,林铭瑞编起了顺口溜。

    龙口村村民陈光云承包林地143亩,在桉树速丰林下养鸡,2010年出栏成品鸡22万羽,年产值880万元。聊起致富经,陈光云一脸的兴奋。“林下养鸡,财源广进;公鸡开啼,富裕升级。”陈光云幽默地说。

    据悉,浦北林业用地面积253.8万亩,森林覆盖率64.3%,两项指标位居广西前列,发展林下经济条件得天独厚。县林业局长陆文杰介绍说,浦北县于2009年启动林改工作,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主体改革任务。2010年12月经自治区林业厅验收,全县完成确权发证面积223.8万亩,确权发证率91.3%;完成确权到户林地面积221.3万亩,确权到户率90.3%;完成承包到户面积190.9万亩,家庭承包率85.3%。

    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这么说,发展林下经济让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源。张建国说:“山林是个聚宝盆。发展林下经济,是林地增值、山头增绿、国家增税、企业增财、农民增收的多赢结果。作为全国林改百强县,我们对写活林下经济这篇文章信心满满。”

    信心满满必然会带来口袋满满。今日的浦北人,已初尝大山的甜头。“绿色银行矗立山间”,山绿林丰生态美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姿的诱人画卷。

    展望明天的浦北,“林下经济”的集聚效应和拉动效应充分释放时,大山将会给浦北人民带来什么呢?“园区经济”和“林下经济”齐飞,山上景象与山下风光一色。“经济蕉乡”与“文化蕉乡”同行,小江夜色和文昌美景交辉。

    这样流光溢彩的浦北,难道还会是一个不为太多人青睐的偏僻之地?

    如此多姿多彩的浦北,难道不会让越来越来的人心驰神往?(策划:陈春棠 黎均富执笔:田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