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禁售商品管理规范:谁能解开大师的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06:16:43

谁能解开大师的话

 

 


    季羡林(1911.8.6~2009.7.11),男,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季羡林在近终前说,“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被人称为季老名言。

 “假话全不讲”。好!正直!顶天立地!响当当的大写人!为人师表!不论你职业、职位、地位怎样,都应如此,都要学他! 
 “真话不全讲”。这真话,是古今通行的祝语、敬语、客套语、奉承语、表功语、宣扬成就语之类呢,还是实事求是地经过苦心研究探讨得出的科学真理?如果是前者(这前者也都以不是假话为前提,而全是真话),当然应当少说或甚至不说;如果是后者,“不全讲”,就值得商榷了! 
 如果季羡林是政治家,因谋略的需要,“真话不全讲”,也许会得到一些人的理解。 
 如果季羡林是礼宾司仪,因接待步骤的程式安排,可以“真话不全讲”,为的是让来宾来客自己在访问、参观过程中亲身看、听、体验、体味,从而有个意外的惊喜。 
 如果季羡林纯是作家、诗人(他的确是个大作家、大诗人),为了增加作品的内涵、提高作品的含蓄度,为了给读者充足的联想、想象、再创造的空间余地,他可以“真话不全讲”。 
 季羡林,是有皇帝时代出生的人,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他读书破百万卷,足迹遍中西发达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见多识广,纵观横观古今;做过领导人,接待过许多贵宾,拜访过许多贵人;也受过苦,也住过牛棚,荣辱宠弃、福禄寿囍、酸甜苦辣,都体验过;各类著作等身,真话胜金,处处闪光,已让人钦佩了,被人尊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但这些桂冠,都被他婉拒了。尊称是对的,婉拒也是对的。 
 季羡林尽管是这个家那个家,但他最主要的身份是治学严谨、勤奋执着、自强不息的学者,学问渊博的智者。他倾毕生精力时间研究探讨所得的学术成果——所认识的真理,不在自己的著作中、授课中、诲生中,像竹筒倒豆子般全倒出来,还留一部分或留一小部分在自己的脑中,不肯贡献给社会和后人,不肯用于推动当今文化、社会前进,而要带到天堂去,合适吗?岂不可惜,岂不白费了自己许多心血!岂不让学界、让今人后人、让他自己,十分痛心、十分遗憾!对不起后人也对不起他自己!他作为学者,这是不能以“谦逊”来美化的。在旧社会,有艺有术的师傅总要留一手,生怕丢了饭碗,特别是武术师傅总要留一手,生怕徒弟打师傅;旧社会中的黑社会有人得了宝库的密钥,总是不愿交出来,生怕别人抢宝且危及自己生命。那么,季羡林“真话不全讲”,是因哪般、是为哪般?是与谁不合作?是因时间地点环境条件不具备“真话全讲”?抑或是自己还没把握好,出于高尚的责任感,生怕“谬种流传”、“误人子弟”?我曾批评“圣人不言”为怪论,季老是否认为“真话不全讲”便是“智深”、“至圣”的境界? 
 假如大家都依了季老的这句“名言”为准则,“真话不全讲”,那么,法官审案时,传知情者到庭作证,知情者也“真话不全讲”,法官如何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提高判案的准确率? 
 季老这句所谓“名言”——“真话不全讲”,我解不开,我弄不明白。谁能解开?请网友、专家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