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的人 契诃夫:评论:当完全没有了应试教育,情况会怎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10/02 18:07:42
事实上,不能在小的问题上,成为专业的、小的知识的分子,就很难真正在大的问题上,成为能解决问题的、大的知识的分子。

  5月21日,我与中欧教育交流基金的贾险峰博士,沟通国际教育交流的故事。在国际教育中,我想是有很多人推崇欧美的那类素质教育的,注重技能也注重人文素养,这样就凸显我们的应试教育似乎很不人道也很没有用。

  欧美的那些东西说起来很好,经历起来也很好,但是,我却认为未必是目前中国中小学与大学本科真正应该学的(研究生以上可学的多点)。因为真的按照他们的方法去学,中国的学生怎么学也学不过欧美的学生,最多是他们的“半拉子”徒弟。中国的基础教育与大学本科教育,是有很多不讲素质、甚至不太讲人道的地方,但正是这种对基础知识高度重视的教育方式,才使我们的学生很多基础技能超越同一级别的欧美学生,从总体来说,也使我们有可能培养出跨越式的发展人才。就凭现在学校老师的素质,就凭现在学校的体制,如果强行向素质教育过渡,学生素质可能会更差,而校园腐败也许更烈。说实在的,我不太相信现在有些老师和学校领导,能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素质。

  我感到,问题的关键出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基础教育与大学本科阶段学校的应试教育与校外的爱好发展相结合,当目前学生在校还不能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路线时,可以把这个路线仅限于学校学习时间,而校外空间则要发展学生自己的爱好,而不是学校的超级作业和家长想当然的学习项目安排。在这一点上,家长要为把学生的校外时间“学校化安排”负首要的责任。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承受艰巨的被动学习压力的同时,有可以向往的自由爱好空间,从而实现被动拓展与主动发展的结合;另一个是发展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集中式教育,真正让他们有解决问题哪怕是小问题的能力,而不要那种大而无当的、虚头巴脑的、忽悠人用的所谓大主题、大课题。事实上,不能在小的问题上,成为专业的、小的知识的分子,就很难真正在大的问题上,成为能解决问题的、大的知识的分子。

  中国人的勤劳勇敢,是在一种紧逼包括应试的学习模式中形成的,这个是中国人作为劳动力、科学家与专业人士的核心人文竞争力之一。当然,这种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减想像力与被体制意识形态化,所以我的主张是要有这种划一的紧逼机制,让大家到“狗急跳墙”的程度,那样才能使得我们以非常速度、非常密度、非常力度、非常量度学习天文地理、语文数学,同时,也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有一定自由支配度的业余生活时间。

  我们小的时候,其实升学的机会比现在还少,课堂教学绝对也是应试的,但也不是不能忍受,最向往的就是下课以后,可以看自己喜爱的小说、调皮打架玩游戏、看电影与做自己得意的手工比如弹弓。那种感觉,对应试也不是那么厌恶,而父母的作业监督与其他课外活动的干预也很少,所以压力是有的,但世界还是美好的。当然,也许那只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安排,现在的小孩子难道不喜欢那样的安排样式吗?我相信,当完全没有了应试,情况很可能不是变得更好,而是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