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归还和六式:陶西平:面对挑战的世界教育(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02:41:51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先生

  2011年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于2011年4月15日在京拉开帷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我们的使命——为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先生在论坛上做了主题报告,以下为报告全文:

  我谈三个主题,第一个问题是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是多样、竞争、反思、改革。第二个问题是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价值取向,是公平与优质。第三个是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关键因素,就是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一个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就是多样、竞争、反思、改革。最近奥巴马谈教育很多,实际上这是一种策略,因为奥巴马放在整个国家战略里面来看教育。去年的12月9号,也就是4个月以前,奥巴马在北卡罗来纳州发表一个演讲,这个演讲十次提到中国,说美国人正迎来新的卫星时刻,必须加强对基础设施、科研创新和教育的投资,否则美国在未来的竞争中有落后的危险。当年人造卫星上天对美国振动极大,美国原认为科技在世界领先,结果苏联第一个人造卫星上天,美国面临着巨大的落后的危险,从而以与苏联竞争为目标,发动它的教育改革,增加了它的科技的投入,引来了美国一段教育的繁荣、科技的繁荣,同时还始终保持着世界的领先地位。现在他说美国迎来了新的卫星时刻,那也就是说又有对美国新的挑战,美国又可能处于落后的地位了,毫无疑问他连着讲了十次中国,那意思就是指着现在中国的崛起像当年苏联放第一颗人造卫星对美国产生了压力,这是奥巴马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就是所谓“中国威胁论”一种表现,总要强调中国的崛起对于美国以及对于其他国家都是一个威胁。所以最近美国国会刚刚通过了它的预算,削减了它其中一些投入,实际上预算里面对于基础设施、科研创新跟教育的投资都是比较多的。从奥巴马09年上台一直到今年有三次国情咨文,第一次非正式没有上台,第二是当国会议员,第三是国会总监。第一次国情咨文一次提到中国,第二次两次提到中国,第三次国情咨文四次提到中国。反复就讲中国,第一次国情咨文前面还有非正式的,他说我不接受美国沦为第二名,奥巴马从全国第一条州际铁路公路我国一直领先,中国和欧洲拥有最快铁路列车和生产清洁能源新工厂,这个没有理由。在这个讲话里面第二次又说,说美国经济改革太满了,华盛顿让我们等了几十年,美国已经等了几十年要进行经济改革,他说即使问题变得越来越遭我们还在等,同时在中国在修正其经济的时候没有等待、德国没有等待、印度没有等待。两次谈到中国,这里面总的一个意思就是,我不接受美国沦为第二名,谁可能是第一名,同样又是谈出了中国。而今年第二次正式国情咨文,四次讲到中国。国情咨文第一次讲中国,说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已经意识到只有通过变革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他们开始尽早着手对孩子进行教育。并延长教育的时间,而且更注重数学和科学教育。在讲话当中第二次他说中国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资,不久前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民营太阳能机构,中国还拥有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计算机。第三次提到中国的时候,他说美国的基础设施一度领先地位已经下滑,美国的基础设施曾经是世界最棒的,但是辉煌不在,中国正在建造更快的火车和更新的机场,与此同时美国自己的工程师在评价本土基础设施时,仅给出了D的低分,也就是中国现在的更快的火车、更新的机场正在建设,可是美国自己的基础设施,美国的自己工程师只评价D。第四次谈到中国的时候,奥巴马说我们最近同中国、印度签署协议为美国带来25亿资本。把中国作为竞争对手,让国会通过更多的预算应对中国的挑战,用这个来激励美国的教育已经要改革,否则美国就落后了。实际上我们要被他这一系列讲话冲晕头脑,我们中国离美国实力差别还是非常大的,仅仅从现在利比亚战争可以看出来,中国讲话没有用、俄罗斯讲话也是没有用的,联合国安理会在表决这个决议的时候,投期权国就是金砖五国里面四个国家,利比亚还是按照他们怎么打就怎么打。现在还没到我们说话的份儿上,但是美国是把中国看成了威胁,实际上这反映了一种竞争,一种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事情。

  第二个我们国家宣传上海参与PISA评估以后得了世界第一。意思中国的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了,这又是对世界各国一种巨大的压力。实际上PISA就是国际学生一个评估项目,这个评估学生学力的水平测试每三年一次,2000年第一次开展,评估15岁学生分析跟应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各国在各自教育体系的质量、公平和效率方面的全球的位置。就是对15岁学生进行数学、科学和阅读这三科一个测试,主要是三科能力的一个测试。用这个来分析各国的教育政策究竟应该做那些调整。我们见过OECD负责教育副总干事,跟他谈话的时候你是不是搞各国教育排队,他说不是这个意思,我们主要是对各国教育政策进行分析。但是现在客观上已经变成了一个各国教育排队的一个东西了,这个跟我们很多地方都讲我们绝对不允许分数排队,但是分数一出来就排上队了,国际批判也是这个情况。每三年一次都有一个报告,最近4个月以前举行的,OECD颁布最新PISA评估结果,这次测试一共有65个国家跟经济体,这里面包括台湾、香港都参加了。有50多名15岁学生接受了阅读、数学、科学这三个测试项目的评估,其中阅读是重点的分析环节。在整个阅读测试当中,总体排名是韩国、芬兰分别列第一和第二,接下来是中国的香港,新加坡、加拿大、新西兰。在历次PISA评估当中,西方国家都是分数最好的,然后是韩国,美国已经不好了。实际上09年我们中国参加了试测,06年已经参加试测,09年完全按照PISA国际标准来抽样的,挑的地区也考虑到全国的情况,所以东中西部发达不发达地区都有,一共抽取了621所学校20000多名学生进行样本测试,有效代表了985个区县近两万所中学超过658万名在校学生的情况。这个测试做的一个分析,这是由我们国家考试中心做的工作,他们分析结论是这样的,第一个中国试测地区总体教学素质比较高,学生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在国际上名列前茅。未来有能力成为高能力学生比例也是比较大的。刚才第一位、第二位排列中国是试测没有正式加入,承诺不公布我们的结果。实际上我们数学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比大致排在第四,科学素养也比较好排在11位。总体阅读成绩低于OECD平均水平,阅读理解的能力大概在60多个国家里面排在20位左右,是低于按照平均水平。低能力学生比例比较高,另外我们试测地区在重点评价阅读素养有五个子纬度,信息的获取与检索、整合与解释能力表现相对不足,连续文本阅读方面表现尤显薄弱,均低于OECD五平均水平,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自我调控能力是“软肋”,纸质文本和电子化阅读的种类和频率也低于OECD平均水平的比例。此外,中国试测地区教育质量的省际差距较大,城乡差距、校际差距指标均高于OECD平均水平。中国试测地区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单以投入到语文、数学和科学的课内学习课时数指标看就远远超过OECD的平均,获得目前成绩的代价是无暇顾及及更广泛的课程活动和培育个性化的兴趣。就是我们的负担比较重,从问卷调查来看,中国试测地区总体师生关系多个指标都低于OECD平均水平,尤其是在关心学生、倾听学生这两个方面比例是比较低的。再一点我们原来宣传的,第一次地区身份参加PISA2009是上海,上海算正式参加的,但是这个地区参加的。所以实际上没办法在国际排名,其他都是国家排名不是城市排名,唯有上海是一个城市。上海不是和赫尔辛基比,是和芬兰全国比。上海在阅读、数学、科学素养都排在第一名,说明发达地区教育改革初见成效。上海学生的规模是十万人,远远小于试测总规模658万人,上海数据不足以对中国试测地区总体测评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上海成绩不能够因为上海这个成绩就认为我们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了,实际上我们总体差距很大。为什么上海一公布之后国际上反映非常大,美国马上把这个结果拿来,中国的教育现在已经比美国强,已经非常好,实际上还是这种策略,主要把中国当做一个目标抬出来。

  最近一个动态是俄罗斯,俄罗斯面临换届之前竞争目标之一就是要在教育上,所以普京谈到2011年到2015年俄罗斯1370亿卢布发展联邦计划各项措施,在这个计划框架之下,相当部分资金是用来发展资优儿童教育,借助联邦大学附属优秀发展中心、以及联邦大学附属远程教育学校,投入要解决优秀拔尖人才培养问题,资优选拔尖人才加以培养。普京还讲了我们很多人不爱听的话,他讲一句俄罗斯要在各学科开展奥林匹克竞赛,只有通过这个才能够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来进行培养,这也是一种竞争。它们把教育跟选拔优秀人才、培养优秀人才紧密联系起来,也跟他整个国家未来联系起来。
最近我们比较热闹的话题就是虎妈的战歌,耶鲁大学一个教授写了一本书翻译成《虎妈的战歌》,写她怎么教育她的孩子,她本身是华裔,她是美国人,她有两个女儿,她自己讲自己不是教育家也不是教学家,只是把教育孩子的经历写一写,她的意思我并没有说我全对。这本书引起了非常激烈的争论,热烈的讨论。因为她对于女儿的基本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比如除了体育、戏剧课其他都是第一,不能碰钢琴和小提琴之外的乐器,不能玩电脑游戏,不能自己选择课外活动等等。如果孩子练习小提琴不会接着练,练五个小时,中间也不让你吃饭和上厕所,一定要练出来。对孩子严格的要求好像体现了虎妈战歌主导思想。于是有一篇文章叫做《为何中国家长比美国强》在美国发表以后就引起争论。如果家长目标让孩子成为成功人士,中国的母亲无疑比多数美国妈妈更胜一筹,是说中国妈妈比美国妈妈强。中国妈妈只能得第一不能得第二,与美国妈妈溺爱和温和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教育就是严格和强烈竞争意识,美国特点就是溺爱和温和。美国妈妈纵容懒惰,终于有一天在全球竞赛中被中国击败,从这个意义上讲又是讲中国教育好,美国教育不好,中国教育这样下去,最后美国就竞争不过中国。这些文章发表以后很多美国专家也不认可,美国专家说如果把成功简单定义为高端,教育出来孩子能力是疲惫不堪、能力低下的儿童。东方式这种教育实际上让孩子疲惫不堪、能力低下,认为这种教育不可取。到了中国这种争论比美国还激烈,我们网上和报纸发表很多文章对这个进行讨论,有人认为虎妈教育不代表中国教育和东方的教育,有人赞扬虎妈的教育,美国不能说只有中国的妈妈才培养孩子的竞争的心理,因为他们主要就是虎妈有既得利益,奥巴马也讲美国不能做第二,不是也想做第一,这个跟东方观点没有什么区别。另外对于虎妈的批评是将来孩子长大肯定不行,应对这样的结果今年刚刚虎妈大女儿比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两个大学都录取了,她的孩子这样教育结果能被耶鲁和哈佛两个大学录取,耶鲁、哈佛不光是要分数,证明这个教育还是成功。有的认为考上耶鲁、哈佛也不乱成功,这个争论就没头了。总之就是一场争论,就是东方和西方教育的争论。

  再一个关于体罚的争论,韩国修订教育法规禁止体罚学生。韩国政府在今年1月17号公布教育改革方案,内容主要涉及就是禁止教师体罚学生,要定期全面评估教师表现。三月前修订教育法定,从今年春季韩国不允许教师体罚学生。韩国98年以前可以体罚,98年以后禁止体罚,03年恢复体罚,现在又提出不可以体罚。但是可诉诸相对的温和的手段,比如说让学生罚站等等。第一类国家完全禁止体罚,第二类国家也禁止体罚,要求恢复体罚呼声越来越高,像日本、英国,完全禁止体罚以后又重开禁。第三类国家允许体罚,包括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美国的教育是最自由的教育,怎么还会有体罚,这就是美国的体罚的照片,美国体罚就是拿板打学生的屁股。美国21个州在法律上还是保护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体罚的合法性,也有人想当然就说美国允许体罚,但是老师是不进行体罚,这也是不对的。2007年这个学年度美国友22万3190名中小学生遭受到体罚。我们中国不允许体罚及美国。看这个地图可以看得出来,蓝色州废除体罚的地方,红色这些州还保留对学生的体罚。这个一场争论也给我们一个思考,看出多样化并不是东方就是一种思路,西方就是一种思路,有的反而很相通。

  再一个黛安·拉维奇的“逆转”,黛安·拉维奇新著《伟大的美国学校系统的死与生:考试与选择是如何腐蚀教育的》,让老师工资和学生成绩挂钩,这些都是黛安·拉维奇参与制定的,但是去年3月她写了这本书,在这本书里面说到,她说我今年71岁,她说我参与一系列教育改革当中,我现在经过实际经验回顾起来她觉得全错了,把自己一系列改革主张全给否定了,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们觉得一个改革总会有人反对,被别人否定这个很多,但是自己给自己否定了,这是很少的,特别在中国主张改革的人永远是对的。但是她现在说她全错了,她一个一个说:“标准化考试”,这个标准考试从监测其中一个途径变成目的本身,以考试为目的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并未让不达标的学校的家长和学生享受到相关的福利,导致应试教学,挤压了非考试科目的教学。考试科目被重视,不考试科目不被重视,这一套都是照着中国样子说了,最后出的问题也和中国一样。“特许学校”,平均而言对成绩的提高并不比普通学校强,且使公立学校生源资格外流。“教学责任制”,没有提高学业标准,很多州还降低的学业的标准,总的来看,美国正在酝酿全国统考,不是所有州都接受,现在30多个州接受全国统一教学标准。而且跟教师工资一挂钩,黛安·拉维奇认为把老师工资跟学生考试分数提高挂钩,实际上是对教师的迫害,完全剥夺教师自由权。总之一项一项谈了,这样一来反映一个东西,就是说对美国教育改革也在反思,而且在反思过程当中,有一些东西包括倡导者他自己也否定了。黛安·拉维奇否定这些东西并不意味着美国教育界都否定,但是确实反映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反思在加大。

  今年1月1号,美国的《新闻周刊》在元旦发表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题目就是《如何真正使人聪明》,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文章讲了两个意思,一个意思就是我们一定要用科研成果来指导教育,而不能想当然的指导教育。另外一个意思,我们不要让那些挂着科学招牌实际上并不科学的东西来欺骗我们。所以一个意思就是说如果科学家们能够像了解肌肉产生力量的机制那样来了解智力形式的机制,哪怕了解一半,那么探索改善人类大脑的方式,就会变得相当容易。如果人们在脑神经上有像举重锻炼增加力量这样科学的制度,就是这样做人就更聪明,我们做好这样的解读,人类可以按照这个方式改善大脑,教育就可以干这个,就可以完全科学的来进行。他说探索增强认识有效方法,并不是毫无希望,因为现在神经系统科学突飞猛进,正在缓慢地揭示的认知激励。前两天北京开了一个座谈会,中央也是把这本书作为中央机关公务员的必读科学著作。这本书主要说一个意思,就是什么样的科学在左右二十一世纪际的发展,因为每一个科学都会引领人类的发展,二十一世纪引领是科学,最早有人说是核技术,实际上美国在去年已经搞了一个方案,我们实际上很值得参考,他提出四个东西:一个是纳米技术、一个是生物技术、一个是信息科学、一个是认知科学。这四个东西就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科学和认知科学。认知科学其中包括自然科学的东西,脑科学的东西、心理的东西,也包括教育学等等。所以这四个东西是引领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发展。神经系统新的研究成果,已经对提高人的认知能力的影响,把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应用和教育行为,是切实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教育推进过程当中的两派,我们国内现在实际上这个两派的代表人物都很活跃,一派就是将来人文的作用,一派就是强调科学的作用。但是从我们现在来讲,我们现在的能力虽然在去年北京师范大学关于科学研究把脑科技成果怎么应用到教育上来已经做了很多探索,总体来看我们教育改革并没有真正建立在应用脑科学最新成果上,我们应该讲在这个方面还是处在很局部使用范围。而《时代周刊》今年元旦文章强调就是教育改革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特别是脑神经科学的作用。另外一个方面,这篇文章指出,神经系统科学家认为,人们在新闻中看到太多增强认知的丑陋消息,但经得起时间考验设计严谨的研究没有。人们看到很多言之凿凿的确信可通过大量外部介入的办法来提高智力的研究结论,但至今尚无任何一个研究能够完全正确的。所以这两个问题都值得考虑。

  上面举这些例子想说明一点,我们当代教育共同发展一个趋势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即是多样、又是竞争,又有对教育的反思,又在不断推进改革。这个多样就表现在教育目标多元性,教育措施的多样性,教育政策的多变性。我们看到仅仅美国一个改革01年才颁布,现在奥巴马就要改革,措施也很多样。西方很宽松,我们很严格,有的问题我们相对宽松,西方出现体罚的问题。总之是多元、多样、多变这样的情况。我想这给我们启示,就是教育本身多元、多样、多变就是教育的现象,世界的教育永远不可能变成一个样,中国的教育也永远不可能变成一个样,如果不是多元、多样、多变教育本身也就失去了活力。

第二,教育是整个国家竞争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我们现在综合国力在不断的提高,我们现在经济总量在世界达到所谓第二位,于是很多人就演绎出来我们什么不是第二,就是第一,包括军事力量,包括其他等等。最近很多专家出来讲,我们军事要达到什么什么样。我们自己最清楚我们自己的定位,我们应该看到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国际之间的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我们国家是处在竞争环境当中,有人讲北纬30度现象,在北纬30度正负15度之间,世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从东到西,从北朝鲜到利比亚,相当大是冲着中国的,我们中国处在激烈竞争环境里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忽视。而国力竞争是经济、科技、实力的竞争,这三点归根到底还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我们应该站在个竞争的角度来看教育。所以应该从实际上整个世界大的教育都是这样的,为什么各国政府都非常关心教育就是这个问题。

  现在各国对教育都处在一种反思当中。这种反思首先是对各国的传统教育的反思,因为各国都有百年以来形成的一个教育传统,我们中国的学校教育一百多年历史,也形成一套模式,都有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从而提出一些改革的目标,我们国家教育改革也是在传统教育反思过程当中提出来的。但同时现在各国也开始有对教育革新的反思,不仅是反思传统教育,也反思我们提出教育改革的主张,经过实验检验以后究竟怎么样,我们想也是一个反思的时间。我们现在需要对传统教育进行反思,我们恐怕也需要对教育改革进行反思,不能够认为我们教育改革主张没有什么值得反思的,我们通过这些反思也会取得很多经验。前几天刚刚在国家行政学院举行国学教育论坛,我也谈到一个问题,山东教育厅提出来三字经进入教育删减一部分内容。有的人说不应该,谁有本事删节这样的经典著作呢。我谈了一个看法,实际上我们前一阶段有一个反思,这个反思就是反思我们从上个世纪初特别五四运动以后,对于所谓国学这种批判,从五四运动开始一直进行批判。我们反思结果我们国学当中有很多精粹的东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应该传承,于是掀起了国学热,这无疑是对的。但是现在像山东和湖北的做法,是对国学热的反思,我们全盘不加删节都放进我们学校究竟合适不合理?不管他们这样做究竟怎么评价,至少反映了我们对于反思也开始反思,对于我们前一阶段做法也开始反思,这是我们通过反思走向成熟,通过反思能够理解的更全面,能够做的更好,我想这些反思也是必要的。

  当然最主要反思的结果应该进一步推进改革。现在各个国家适应它实现的目标和应对挑战的需要,都提出一些改革,这个改革的依据一部分是基于企业的体验,企业经济改革走在教育教育前面,经济改革很多经验可以借鉴到教育来,所以教育里面很多改革是受企业改革的启发。另外一部分是基于科研成果,像我们刚才讲的这些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在各国改革当中,都与会了相当大的作用。再一个是基于相互的吸纳。就是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际上吸取西方一些教育的经验,而西方的教育改革,我们也看出来他吸取东方的经验,相互吸纳,最终倡导跟推进各个国家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思想、教育内部、教育方法的改革。

  所以我想我们对于当代世界教育总的发展趋势应该形成这样一个意向,首先就是世界教育是多元化的,其次就是整个的世界教育是存在一个国家的竞争背景之下的,因此教育也是在这其中。再一个各国教育都在进行反思,不仅是反思原来传统的教育,也反思近年来进行的教育改革。再一个就是各国都在推进自己的教育改革。不是中国讲教育改革,哪个国家都讲教育改革。这是第一点。

  对于改革也讲一个特点,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大家都是政府主导,跟以前一个学校、一个教育家在局部搞一点改革不一样,现在都是国与国之间竞争个东西,所以都是政府来主导,根据不同国家问题提出改革目标,美国改革目标和中国改革目标很明显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背景不同。日本改革目标跟我们不一样,日本最新改革目标要纠正宽松式教育,增加初中跟小学的课时,增加教学内容,跟我们改革相反,我们是减轻他们是增加,因为问题不同。领域矛盾错综复杂,教育涉及到不同利益群体,同样一个问题看的都不一样。我们中国国内教育的问题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有不同的人谈不同的看法,为什么?因为牵扯到不同群体的利益,所矛盾是错综复杂,因此推进也是非常艰难的,这是目前没有一个国家教育改革很顺利,也没有一个国家教育改革的目标都能很快的兑现,所以它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简单一点。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价值取向。各国教育目标不完全一样,在价值趋向还是相通的,这个就是公平与优质。我们国家教育提出20字方针,要做总的核心是一个以人为本,要做事情两个,一个提高公平,一个提高质量。怎么推进一个要有限发展,一个有限改革。公平和优质是规划纲要到2020年要做的两件事,一个就是推进公平,一个提高质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年发表了2010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这个报告是每年有这样一个报告,在这个报告里面发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跟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共同发起。这个报告题目有的翻译成“向边缘群体提供教育”,这个名字本身就很明显看出是一个共同的问题,要到最边缘,这个边缘包括边缘地区、边缘群体。报告使用了一套新的测量工具,这个教育工具叫做“教育权力缺失及教育边缘化数据”,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政府和发展援助机构来确定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的边缘化的尺度,识别弱势个体跟群体,主要关心三个核心内容:第一个核心内容就是界定教育贫困,如果17岁到22岁还接受不了四年以下教育就是教育贫困,接受不了两年的教育就是极度贫困。第二个确认受教育最少的20%人口。第三个通过评估学习成绩的衡量教育质量。来衡量教育公平的成绩,这里面已经把公平跟质量联在一起。

  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制定一个全球普通教育质量诊断分析和监测框架。这是什么东西呢?我们现在老讲质量,各国对教育质量怎么评价,这儿提到了在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是世界教育论坛,发表了达喀尔行动纲领,就是确认每个公民和社会实现全民教育。有六项目标:扫盲、发展幼儿教育、普及初等教育、促进男女教育机会平等、生活技能培训、全国提高教育质量。这六个目标当中最难实现是第六个目标,就是提高教育各个方面的质量,确保优质教育,从而使所有人在学习中,特别是读写算术和基本生活方面,变成可度量和可被承认的学习成果。也就是说,六个当中最难是怎么评价质量,他们分析的结果增加入学机会确实是成绩,但是并没有带来教育质量跟教育针对性的提高,也就是入学机会多了并不意味着教育水平提高了,并不意味着教育质量提高,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这样。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现在面临是什么?是教育质量的问题,因为现在不能上学只有在非洲有六七万人,这几十亿人只有六七千万人没有上学,其他地区都能上学,上学机会已经解决了,没有解决的问题是质量问题,所以不是入学机会的危机,而是质量危机。而且各个国家无法承担危机所带来的后果,后面有一个分析,这种质量危机会带来什么后果?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如此,大部分发达国家也没有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有质量的教育。所以就突出了不仅公平问题是重要的,质量问题现在也是特别重要,而且这两个问题联系。

  质量问题会影响什么?会影响五个方面,第一个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教育质量第一项会使各国没有办法培养具有适宜技能的劳动者,从而没有办法知识和技术驱动的生产力增产。我们国家发展方式在改变,最大困难之一发展方式我们没有出这样的人。第二个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结果教育质量底下就使学生堕学辍学,“十二五”提出约束性指标,教育只提了一个指标,就是在“十二五”规划结束的时候要有93%的学生能够实现义务教育的完成率。入学孩子到9年之后有多少人念下来,我们现在80%多,要达到93%。教育质量低下就是问题,有的孩子留级,有的补课,本来可以做别的,同时影响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这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了一个分析,不是用功学生质量高,不用功学生质量低,而是教育机构质量存在高低。而教育质量差,就造成了什么?就造成了这么几个问题,基础教育阶段质量就低的话,最后就会造成一个是基础阶段的后续教育,就是义务教育完了之后的高中教育,高等教育,高收入职业领域,高收入工作领域,上面说的人数整体下降。上大学那个群体,这样就会出现上一代穷下一代还穷,这样的结果影响社会公平公正。接受低教育人来自社会边缘和贫困阶层,影响教育再分配作用发挥,教育本来要发挥一个作用,你虽然穷好好学习可以改变命运,阶层可以流动的。现在实际状况教育质量低会造成阶层凝固,富的一层富二代还接着富,为什么?他们有条件接受高质量教育。而穷的这一个就会出现强化社会和收入不公,维持代级贫困。最后就是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在严重社会不公的国家内,社会秩序更为动荡、政治局势更不稳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搞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怎么诊断、分析、改进和监测公正的教育质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有质量教育宽泛搞了一个定义,什么叫做有质量的定义,就是有效实现目标、与发展相关、促进发展、公正、有效利用资源以集体功实质性机会。从三个角度制定一个质量框架,质量框架这个国家按照这个框架提高教育质量,里面有一个方法论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现在一般是这样的,就是先讲教育投入,我们有的投入以后,然后讲教育过程,有了教育过程之后我们讲教育结果,就是投入、过程和结果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而这一次质量框架的制定,先要讲效果,你最后要实现一个什么目标,然后再讲过程,我怎么样实现这个目标,最后讲投入,我用什么样投入保障这个目标。这样把目标意识、思维意识整合在一起。

第三就是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关键因素,就是教育队伍建设。这个各国也没有什么区别,那个国家不管讲什么样的改革,结论都是没有好的教师队伍,所有教育目标都是空谈。我们整个教育质量低下很重要原因也是这个,所以联合国去年提出要努力实现到2015年增加1030万教师的目标,这就是提出的目标,去年10月5号是国际教师节,国际教师节是每年10月5号。去年国际教师节的主题是什么?叫做复兴始于教师。复兴是什么?复兴就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带来世界各国经济的下滑,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现在要复兴他说始于教师。如果从哪儿开始?要加强教育队伍建设开始。联合国四大主要机构负责人,包括现代化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基会和国际劳动组织,他们负责人共同参加国际教师节的活动,共同有一个讲话提出来“教师是教育系统的核心,如果没有足够质量训练有素、专业的、有积极性的教师,我们有违背我们10年前在世界教育论坛上对全球儿童和青少年的做作出的承诺,到2015年达到的目标。他们还强调“地位低、工资低、工作条件差侵犯了教师的权力,同时也降低了年轻人加入和留在教育行业的积极性,为了到2015年实现这个目标,这种情况必须加以纠正。四大机构负责人反复的强调要为教师在社会中所发挥关键作用富于荣誉。就是说复苏始于教师,应当为教师提供体民的工作条件,以保障他们培养年轻一代成为负责人的公民,培养年轻一代所需要知识和技能。联合国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向全世界重申其对教师的承诺。

  我们最近看的一些动态,美国把教育实习作为教师教育的核心环节。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提出一份关于美国教师教育政策建议的报告,这个报告说美国需要建立更加高品质的师资培训机制。并且建议把教育实习作为教师教育的核心环节。这个源于前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院长他讲美国教师缺什么,他指出美国教师教育培养一批会教的老师,但是没有培养一批把学生教会的老师。我们现在评价一个老师教的好教不好,都是底下老师在评价,究竟学生懂没懂但是没有评价。美国的教师教育存在这个问题,所以现在几乎是西方国家共同的趋势,就是教师教育不管师范教育还是在学校教育都要加强实践,加强实习。美国主要提出这么几个措施,教师教育机构应该把教育实习列为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的核心内容,高等教育机构应该与中小学分担师资培训的责任,也就是不能光让师范院校培养教师,要跟中小学一块培养教师,要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对实习师范生的指导。这种指导包括应该有奖励机制,应该支持奖励在职教学相实习师范生提供帮助。州政府与相关机构应该进一步强化监督职责。总体来看美国现在正在试图通过一系列措施,包括奥巴马提出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

  英国现在提出要招募和培训更好的老师。2011年也是前五个月英国教育部公布了一个英国政府上任以来第一次学校教育白皮书,这个题目叫“教学的重要性”。这本白皮书的核心,除了围绕对高等教育水准追求以外,更把教师素质跟师资培养作为未来核心的重点政策。在这个白皮书序言当中说,要招募并且训练更好的老师。白皮书有关师资培养里面说出这样一些举措,一个就是要拓宽师资培养的多元入学管道,下面这一点又是多元化,增设一条名为“接下来教学”这样新培训管道。不光是师范院校培养老师,别的行业里面好的人也可以来当教师,中途改行当老师。招收有优秀学业和良好技术的人中途转行的人进入师资队伍。实际上他们提高教育质量很重要要解决师生比的问题。我们再好的老师给他们80个班,也没办法一个一个提高学生教育质量,伦敦公立小学、公立中学升学率都下降。05到10年升学率从22.8下降到21.2,中学从16.5下降到15.1。

  新加坡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上面,可能在全世界做的是最好的之一。一个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就是麦肯锡公司公布一套探讨全球优秀教育体制是如何持续进步这么一份报告,报告提出全球进步最快的教育系统,如何保持持续进步,这个报告说当前新加坡教育体制正在从优秀迈进卓越。他们分析为什么新加坡它的教育能够稳健的发展,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是在适当时候针对环境和实战需要作出改变,就是与时俱进。第二就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第三是有序培育学校管理人才。第四是稳定的政治环境。这四个因素造成新加坡原来优秀的教育现在已经开始迈向卓越,其中两个因素都是跟人有关的,一个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一个是有序培养学校管理人才。学校管理人才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整个教育就可以从优秀迈向卓越了。这个报告在提升教育团队的整体素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说为教师跟校长制定了领导教学和教育专家不同职业发展的轨道,就给每一个老师一个希望,你将来可以在教学方面发展,也可以在领导方面发展,也可以在教育专家发展。再一个措施,只录取每一个大学生中最优秀三分之一加入教师行列,为学校管理人才制定导师制。举行9月23号新加坡宣布一个措施,就是未来几年将要学校增设1500个中等管理职位,每所中小学、初级学校和高中平均会增添三至六个主管职位,中层管理职位指的是部门主任、科目主任或学级主任,这样给老师提供更多多元升迁的渠道,老师可以当教研组长机会更多,当部门主任机会更多。总之新加坡非常重视,我原来也讲过新加坡职业年训模式,我们现在老师进修参加教育系统的进修和教研活动、培训这个提升能力,你要想学位到大学报研究生、读博士走另外一条路。国外读学位都选自己最喜欢,中国读学位都是选择哪个学位更容易拿到。业务进修跟学位提升完全是两条路,新加坡把它结合,就是参加业务培训也可以拿学分,学分积累起来就可以拿学位,每个老师参加100个老师培训之后,经过大约一个本科学生进入教育岗位15年都可以拿到博士学位,这样就把老师积极性调动起来,非常重视调动老师积极性。他的师生比比英国伦敦还要小,09年1:20到15年变成1:15,所以教师队伍建设实际上两块要做的,一块是提高教师队伍,一块降低师生比。

  俄罗斯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普京讲大幅度提高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社会地位,为更多人提供进修的机会。日本提出来要提高教师的能力,增加教师编制。增加教师编制就是调整师生比。日本提出所有公立小学和初中班级规模由现行40人减少到30到35人。今后八年增长12000人。澳大利亚也提出来要建立统一全国学前教师课程认证体系。澳大利亚原本没有统一教师认证,因为没有教师资格标准,为了建立一个统一资格标准,教师能够在全国实现统一注册,现在它们已经经过一个重要的社会团体的统一意见,建立了一个统一全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认证体系。如果有这样一个课程认证,就为将来实现统一教师注册来打好基础,有了教师注册保证教师的资格。

  最后一个结语,我最一句话,世界是一个圆,圆周是无限,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圆心,圆心无处不在,教育就是半径,半径越长,人的视野越广阔,我们拓宽国际视野,是拉长教育半径,我们思考教育问题,实际上需要把我们的视野拓宽,因为视野拓宽,我们的每一个校长的心中的教育视野就会更广阔。所以要从我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中吸取经验,从基层生动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从人民群众需求中找准努力方向,同时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开放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以开放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我们今希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拓宽我们的教育视野,反过来作为思考我们教育问题的一个借鉴。

.blkContainerSblkCon p.page,.page{ font-family: "宋体", sans-serif; 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color:#999; padding-top:35px;}.page span,.page a{padding:4px 8px; background:#fff;margin:0 -2px}.page a,.page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page span{border:1px #ddd solid;color:#999;}.page span.cur{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color:#fff; border-color:#296cb3}.page a:hover,.page a:active{ 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text-decoration: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