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之轨迹波波碰金手指:董福祥与西北马家军阀的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23:08:55

    提起西北马家军阀,不由使人想起马福祥、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仲英等一串串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各霸一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西北老百姓的记忆中,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传奇故事。那么,他们怎么形成又怎么发迹的呢?寻根追源,原来这一切都出自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董福祥,字星五,排行老二,宁夏固原人。他生于清道光已亥年(1839),卒于清光绪戊申年(1908)。因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念他勇敢善战,并且参与了镇压戊戌变法等一系列维护封建统治的历史事件,是清末历史的一个有功之臣,加封他为太子少保衔,人们又称他为“董宫保”。吴忠西南十几公里处的“董府”就是他革职禁锢后,花了四千两银子建盖的府邸。 

    这董福祥本是一个农民的后代,其父董世猷好赌,董福祥年少时,家境中落,读书未成,生性顽皮,成人之后,竟长成了一副魁伟彪悍的体魄,身材高大,倜傥风流,能说会道,常于乡人一起谈点天下大事,尤其好谈古今历史兵法、战争,谈至高兴处,他神情激扬,向人流露出了他的胸中大志,说:

 

    “好男儿志在四方……”

 

    乡人觉得这年轻人不错,有胆有识,是个难得的奇才。

 

    于是,乡里面酝酿着成立“哥老会”时,都推举他做了当地“哥老会”的龙头。

 

    后来,他不满官府,跑到庆阳、安化一带聚众起事,投奔了庆阳民团团总高二,高二命短,被人暗害,他又被推出来,坐了民团的第一把交椅。几年之后,他带的队伍,发展到几十万,他又改名自称为“保安司令”。

 

    1869年,左宗棠部将刘松山率兵攻打他的老巢——镇靖堡。兵败如山倒,他顺势投奔了老湘军。他所带十几万流民,其精锐者被刘松山改编成三营,号称“董字三营”。

 

    同治七年十二月至同治十三年,董福祥跟随左宗棠、刘锦堂等人镇压了金积堡马化龙的回民起义军后,他开始与西北马家军阀的鼻祖——马占鳌有了缘分。马占鳌是当时西北回民起义军的一支劲旅,他在他的老家河州一带组建了一支“河州靖南军”的义军,董福祥奉命赴河州一带镇压。马占鳌一看急傻了眼,吓破了胆,便闻风前去“董字三营”归降。

 

    董福祥念在同是甘肃人的份上,不但没杀马占鳌,仅把他带的回军改编成“河州清南马队”,马占鳌授副将衔。马占鳌有一位部下,名叫马海晏,任马队中旗帮带,全队归董福祥统领。

 

    光绪元年(1875年)四月,董福祥随左宗棠部将刘锦堂进兵新疆。“河州清南马队”一路随行,再说马占鳌年纪已大,不愿进疆,便叫过他的长子马安良,说:

 

    “尕娃儿啊,老爹这把年纪,不行了,你去接着闯吧!”

 

    马安良承袭父职,成为董福祥手下的一员虎将。董福祥先后收复阿古柏侵占的领地后,被清廷赏加尚书衔,授喀什噶尔提督和乌鲁木齐提督。马安良步将也都得到了好处。

 

    1894年,董福祥进京述职,适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西太后见到董福祥的第一面,觉得他人高马大,颇有将才,隧命他留守京城,授董福祥甘肃提督。光绪皇帝又调甘军马步八营归董福祥统领。马安良、马海晏也趁此来到了北京城。但不久,又发生了河湟事变。

 

    河湟事变,首先起源于循化。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该地区伊斯兰教新旧两个教派的争执;二是由于当时主政的一些地方官员昏聩无能,残暴专制,对争教双方不能秉公办理,滥杀无辜,结果造成官逼民反。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初九,教民攻循化厅城,进而演变为清末西北地区又一次少数民族的大起义。

 

    起义爆发后,两、三个月内,应者纷起。清廷命令甘肃提督董福祥自京开拔,前去镇压。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9月21日,董福祥率总兵王钺安,命副将马安良、参将张铭新、马海晏等人做先锋。马安良、马海晏驰抵洮河岸边,苦思一番之后,把河面漂浮着的羊皮筏子串成浮桥,供董福祥通过洮河。董福祥率队一路上攻掠回民营寨,没打几仗,二十几天,就把个围困了半年之久的河州城从回民军的手里夺了过来,可称得上用兵神速,但究竟是啥原因呢?原来是这董福祥采纳了他手下的几位军师王学伊等人的办法:以回制回。

 

    董福祥大胆起用部将马安良、马海晏对河州一带的回民进行招抚的同时,他还起用了另一帮子回民首领。其中有兄弟两人,大哥的名字叫马福禄,弟弟叫马福祥。马福禄和马福祥都曾先后是清朝的武进士,家住河州韩家集阳洼山,他们是阳洼山一位大地主马千龄的儿子。河湟事变发生后,马千龄觉得天下乱了,便自动招募了7000多人,组成“安宁军”,清军到了韩家集后,马千龄主动找上董福祥的门来,话虽不多,但感觉到董福祥有点派头,便把他的两个儿子以及亲戚乡党组成的那支7000人的“安宁军”,托给了董福祥

 

    董福祥特别看重这几位姓马的部将。马安良、马海晏、马福禄、马福祥等人,也为董福祥十分的卖力。在剿杀马营、米拉沟时,只见那马福禄等人骑在马背上,马刀一挥,直着进去,横着出来,无比英勇,回民起义被残酷的镇压下去了,接下来办理善后,马安良为了讨好董福祥,曾表示每天交人头50个,最后又嫌人头不方便,改交耳朵,一次就交了两大驮。

 

    所以,青海的回民说“马安良的顶子是用回民的血换来的,马福禄子孙的大官是用回民的头换来的。”他们就是这样赢得了董福祥的重用和提拔。河湟之战结束后,马安良授副将职,马福禄被破格提拔为总兵,马海晏任千总,马福祥等人同样也受到了董福祥的器重。

 

    1897年12月,光绪二十三年董福祥奉命由河湟率甘军二十营移驻大庄关、平阳府一带,以便东卫京师,西控关陇,部将马安良、马海晏前往。马福禄、马福祥兄弟二人同时奉调北上,他们带的七营兵马改编为简练军,由马福禄统领,驻防于河北蓟州,归董福祥武卫后军节制。

 

    1898年6月,“百日维新”开始,西太后暗中调董福祥的甘军,虎视眈眈,对北京城造成了包围。“维新变法”失败后,董福祥命马安良、马海晏、马福禄等人占领京城的各个要地,并截断了袁世凯的武卫右军从天津通往北京的道路。马福禄的简练军进入紫禁城,替换了光绪皇帝的前后侍卫,囚光绪皇帝于瀛台。

 

    1900年5月(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开始攻占天津,向北京逼近。董福祥率甘军扎营于天坛,其部马福禄等率简练军先后驻扎于南苑。

 

    5月22日,董福祥命令马海晏、马福林等率队,配合义和团和八国联军混战于廊坊车站,此战,是庚子之役的第一恶战。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董福祥命部将马福禄的简练军,死守正阳门。这次战斗,遇到了一风雨交加的夜晚,敌人的洋枪洋炮,董福祥甘军的土枪土炮,双方激战数小时,马福禄勇猛直前,一连夺下了大栅栏之后,嘴部中弹,立即阵亡,和他一起战死的,还有从弟褔恒、福宣,以及乡里亲戚100多人。

 

    马福禄战死后,其弟马福祥接统部众。

 

    马福祥就是后来当了宁夏省主席的马鸿逵的父亲。而与马鸿逵、马福祥一起号称“宁夏三马”的另一个军阀头头——马鸿宾的父亲,就是正阳门中弹阵亡的马福禄。

 

    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西逃,叫来董福祥,说:“董福祥,你是我信得过的人,我现在封你为随扈大臣,节制满汉兵权,你要给我好好看住皇帝,不要让他跟着洋人跑了。”

 

    董福祥将马队分为两半,一半在前,他命他的心腹马福祥为御前侍卫,侍候并看管光绪皇帝;另一半在后,由自己亲率,担任警戒。

 

    慈禧太后和光绪已经离开了京城,董福祥还留在城里堵截八国联军。八月初四,他带骑兵日夜兼程,初五在阳高追上了逃难中的慈禧他们。

 

    意外的是此次护驾西行,到了宣化,简练军骑官马海晏病故了。留下了三个儿子:马麒、马麟、马凤。马海晏临死之前再三嘱咐董福祥,希望能照顾他的孩子,董福祥念在旧情上,隧命马海晏的大儿子马麒承袭父职,任简练军骑官,归马安良统领。

 

    两宫来到西安,驻跸停当,安全保卫依旧由董福祥部轮流值班。马福祥作为御前侍卫官,尽心尽力侍卫西太后,时日不长,他觉得要接近慈禧太后并不难,只要跟宫廷大总管、太监张兰德多有来往,以后不愁没有升迁的机会。马福祥十分聪明,张兰德与他的合作,他非常默契。他们两个,一个是内官,一个是外官。马福祥对太监张兰德的吩咐,言听计从,偶尔也给张兰德一些小恩小惠,两个人越来越密切,关系也越交越深。有一天,马福祥主动提出要和张兰德结为把兄弟,张兰德也很乐意。这马福祥自从和张兰德结为把兄弟之后,凡是慈禧要张兰德办的事,他都主动承担下来,慢慢地和慈禧太后也熟了起来,得到了西太后的多次赏赐。再说,马福祥有意靠近张兰德,还有一个目的,是想把他的儿子马鸿逵推荐给慈禧太后。这马鸿逵此时已经长得人模人样,虎头虎脑,深得张兰德喜欢。这年冬天,慈禧太后要过生日了,生日之前,张兰德进宫有事要办,顺便把马鸿逵也给带了去。马鸿逵一见西太后,便跪倒在地,说:

 

    “小奴马鸿逵,给老佛爷请个早安,愿老佛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几句话,把慈禧太后心里说的乐滋滋的,便封了马鸿逵个禁卫队的小队长,那年,马鸿逵还很年轻。

 

    1900年11月,李鸿章等人在北京和八国联军签订和约,由于董福祥枪杀日本书记官,击毙德国公使,攻打外国使馆,被联军指名“非杀不可”,慈禧太后念董福祥有显赫战功,对清廷忠贞不二,力保免于死罪。先后几次下谕降职,才留了董福祥一个太子少保衔,但最中还是革职还乡。

 

    董福祥经营了半辈子的甘军班底,自此被彻底的摧散了,但他的手下部将马福祥、马安良、马麒等一串串马氏家族的小头目,总算在他这棵大树的庇护下,依然皮毛未伤。

 

    董福祥临返原籍固原时,去见西太后,说:“奴才这次回去,再也见不到你了,部将马福祥、马安良等还望您老人家多多提携照顾。”董福祥说完,放声痛哭,慈禧太后也禁不住流出了眼泪。

 

    慈禧太后离开西安返京前降旨:

 

    “副将马福祥随护有功,著加恩,遇缺尽力即补。”

 

    董福祥返回原籍,所带三千人马没办法安排,便上报朝廷。慈禧太后又给了他四千两银子,让他到宁夏吴忠金积堡盖一座院子,就是现在的“董府”。1906年董福祥在他快要终老“董府”宅第的时候,传来了一个消息,他的部将马福祥已由副将提升为西宁镇总兵, 成为掌管西北重镇的势力人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马福祥不久即致电袁世凯,表示拥护国民政府。1912年8月21日,马福祥被袁正式任命为甘肃宁夏镇总兵。第二年改称“宁夏护军使”。从此开始了号称“宁夏三马”统治宁夏达三十几年的历史,也标志着宁夏马家军阀集团的正式诞生。

 

    马福祥调任宁夏后,青海的位子随即便由马占鳌的长子马安良补缺,马海晏的长子马麒作为马安良手下的一位军政大员,深得马的重用。1930年1月,马安良去世,马麒被南京政府任命为青海主席。马麒由三个儿子:马步青、马步芳、马步瀛。马麒死后,其弟马麟继任青海省主席。马麟共有两个儿子:马步荣、马步援。不久,青海省主席的宝座落入其侄马步芳之手,形成了西北马氏军阀的又一大集团。统治青海达三十多年。

 

    再说马福祥于1921年调任绥远镇都统,其侄马福禄的长子马鸿宾即任宁夏镇守使,此期间,马鸿宾和时任绥远第五混成旅长马鸿逵是马福祥的主要助手,他们一切都听马福祥的。后来马鸿逵部第五混成旅受编为西北军陆军暂编第七师。马鸿逵由旅长任师长。

 

    1927年6月,马福祥由北京南下投奔蒋介石。蒋介石委派马福祥担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马鸿宾又被冯玉祥任命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马福祥南下后,与蒋介石拜为把兄弟,曾任青岛特别市长、安徽省主席等职。马鸿宾经马福祥的多次说情,于1931年,蒋介石任命他为甘肃省主席。宁夏省主席的空缺暂由他的叔父马福寿代理。此时,马鸿逵作为国民军十路军的军长正率兵驻扎于河南信阳。马福祥由武汉到信阳去看望儿子,体胖天热和劳累,引起旧病复发,马鸿逵即送其往北平就医,火车抵琉璃河车站,因痰喘交加而去世。终年58岁。

 

    马福祥病故,蒋介石以顾念西北宿将为名,重新发表任命书,任命马鸿逵为宁夏省政府主席。

 

    1933年1月7日,马鸿逵率卫队抵达宁夏省城,3月1日,宣誓就职,完成了马家父子对宁夏的继续统治。

 

    (发表于1992年3月8日《银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