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三好看的披风盒子:第001卷 世界古代前期政治史——2-世界古代前期奴隶社会政治史概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18:32:53

第001卷 世界古代前期政治史
作者:史仲文,胡晓林

   2.世界古代前期奴隶社会政治史概说

   世界古代前期奴隶社会历史的时间跨度大致在原始公社解体至公元前6世纪左右之间。在这一漫长时期里,四大文明古国及古希腊、古罗马率先告别原始野蛮时代,向奴隶社会迈进。在奴隶社会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各国因地理位置、生活环境、民族传统等情况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内容,但其社会政治发展中却存在着可以探求的普遍特征。

   ①各国都经历了或正处于国家产生前的军事民主制时期,有的正处于奴隶制城邦时期,有的则已发展到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帝国阶段。

☆   古代前期印度政治史大约从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经历了印度河流域文明中的哈拉巴文化时期和吠陀时代。在哈拉巴文化时期,印度河流域开始进入奴隶制城邦发展阶段,出现了古代南亚最早的奴隶制城邦。后来,印度河文明中心逐渐走向衰落,各城邦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此一蹶不振。

   约在公元前14-前13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开始了印度雅利安人历史的第一个时期——吠陀时代,即王政时代,它与希腊的荷马时代和罗马的王政时代都属于军事民主制时期。到吠陀时代末期,军事民主制才开始衰亡,被奴隶制国家所代替。可见,古代前期的印度正处于军事民主制及其向奴隶制城邦国家过渡的时期。

☆   古代前期希腊政治史共经历了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与荷马时代两个发展阶段。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史的开端,处于青铜时代,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为中心,因此又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2000年起,克里特岛便产生了由农村公社转变而来的希腊最早的奴隶制城市国家。在克里特文明的后王宫时代,荷马史诗称此时克里特岛有"百城",各城邦互相分立。迈锡尼文明取代克里特文明后,迈锡尼就是当时实力最强的城邦。随着迈锡尼文明的结束,荷马时代开始,时间从公元前11世纪至前9世纪,又称英雄时代,是由处于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多利亚人南下毁灭迈锡尼文明而开始的。由于多利亚人的南下和希腊原有居民的迁移,荷马时代的政治特征是以解体中的氏族部落制度占统治地位的。这一时期,国家还未形成,部落管理实行军事民主制。

☆   古代前期罗马处于从罗马起源(公元前754-前753年)到共和国建立这一历史阶段的王政时代。它相当于希腊的荷马时代和印度的吠陀时代,是罗马从氏族制度解体向国家过渡的时期。王政时代后期,伊达拉里亚人在罗马建立了统治。伊达拉里亚文化的输入,加速了王政时代的结束和奴隶制共和国的产生。随着伊达拉里亚被赶出罗马,王政时代也于公元前509年结束,从而进入了下一阶段的共和国历史时期。

【伊达拉里亚人的起源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圆满的解决。据希罗多德记载,吕底亚王子带领半数公民出外逃荒,渡海来到了意大利的翁布里亚。伊达拉里亚人的语言并不属于印欧语系,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又和古代东方民族相似。据此,许多学者支持这种东来说。但是,古代历史学家狄奥尼修斯坚持本土说,认为伊达拉里亚人是意大利本地居民。考古学发掘材料也证明,伊达拉里亚地区的维兰诺瓦文化与伊达拉里亚文化之间有着连续性和继承性。这两种说法各有依据,长期争论不休。近年很多学者趋向于综合说,即认为小亚细亚的移民来到伊达拉里亚,统治当地的维兰诺瓦文化居民,经过长期的融合,最后形成伊达拉里亚人。公元前8至7世纪,伊达拉里亚人逐步过渡到阶级社会。当时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经营畜牧。为了排干沼泽地,改良土壤,他们广泛采用简单协作,兴修各种水利设施,保存下来的大规模水利工程可以说明当时农业发展情况。从公元前7世纪起,手工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制陶和金属加工技术相当进步,手工制品大量销往拉丁姆、波河流域和高卢地区。从墓葬中发现有迦太基、希腊和埃及的产品,这表明对外贸易十分活跃。经济发展引起了社会和阶级的分化。伊达拉里亚军事、祭司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奴隶,经常从事海上贸易和海盗活动,掠取财富。他们住在山巅堡寨里,过着奢侈的生活。当时社会盛行保护制,被征服的部落居民不同程度上依附于贵族,担负各种徭役和赋税。奴隶人数很多,大多充当家庭仆役。伊达拉里亚社会还保留着母系制残余,妇女享有较为独立和自由的地位。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伊达拉里亚出现了城市国家,重要的有卡勒、塔魁尼、伏尔西、维图洛尼亚、沃尔西尼和维爱等。国王称作卢库摩,执掌国家大权。后一世纪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卢库摩被季拉特即由选举产生的行政长官所取代,实际上实行的是贵族政治。伊达拉里亚城市国家的军队有骑兵和重装步兵,还拥有大批战舰。全境12个城市国家结成联盟,不过仅有宗教性质:城市联盟每年例行集会,各城市派代表参加,在沃尔西尼附近的伏尔吐乌娜女神庙举行庆典。伊达拉里亚人始终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各城市国家皆独立自主,各自为政。公元前6世纪,伊达拉里亚势力达到鼎盛。其势力范围南达拉丁姆和坎佩尼亚,北抵波河流域。传说伊达拉里亚人曾入主罗马,建立了所谓塔克文王朝。但由于内部纷争和外遇强敌,伊达拉里亚渐趋衰落。公元前524年和474年两次丘米战争都败于希腊人之手,拉丁人乘机反抗,萨莫奈人又攻占他们在坎佩尼亚的重要据点卡普亚,迫使伊达拉里亚人退出意大利中部地区。公元前5世纪末,他们所控制的波河流域也为高卢人所侵占。后来罗马兴起,伊达拉里亚城市国家相继被征服,终于全部被兼并。伊达拉里亚人吸收古代东方国家和希腊文化,在当时创造了较高的文明,并在意大利进行传播,对罗马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伊达拉里亚人传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公元前6世纪罗马经济的高涨,他们擅于城市建筑和其他工商业技艺,对于罗马城的兴建和繁荣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城邦制度及其他社会制度,对罗马也有影响。在宗教方面,罗马尊奉的三位一体神,以及神像拟人化和占卜等,显然是从伊达拉里亚沿袭而来。罗马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诸如王和执政官的服饰与仪仗、凯旋式、角斗、拖袈长袍等,也都来自伊达拉里亚。伊达拉里亚文字至今尚未释读成功。他们借用希腊字母,然后又传授给罗马人,由此而产生拉丁字母,后来成为欧洲多种字母的基础。】

☆   古代前期西亚经历了苏美尔奴隶制城邦时期,苏美尔奴隶制城邦向奴隶制帝国过渡时期和奴隶制帝国时代开始三个阶段的政治发展。在苏美尔奴隶制城邦时期,经历了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乌鲁克文化期和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的奴隶制城邦形成阶段,以及早王朝时代的奴隶制城邦之争与全盛阶段。在奴隶制城邦向奴隶制帝国过渡时期,经历了阿卡德王国的兴亡,乌尔第三王朝和中间库提人的入侵及苏美尔各城邦的复兴。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之后,巴比伦第一王朝即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特别是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的统治,标志着中央集权君主政治的建立和奴隶制军事帝国时代的真正开始。由此可见,西亚的政治发展远远领先于同期的希腊、罗马和印度等地。

【苏美尔:在今伊拉克东南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早期居民为苏美尔人。约在公元前三十世纪出现过一些奴隶制城邦,彼此长期混战,先后称霸。公元前二十四世纪中期,乌玛国王卢伽尔-扎吉西(约公元前2373-前2349年)征服南部各城邦,建立苏美尔国家,定都乌鲁克城。约在公元前二十四世纪末为阿卡德所灭。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早期文化的创造者。首先创造楔形文字。苏美尔人(也译作苏默,英文为,Sumerian)建立的苏美尔文明是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同时也是目前所知的全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苏美尔文明主要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流域)的南部,通过放射性碳十四的断代测试,表明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约结束在公元前2000年,被闪族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这里发现的含有楔形文字前文字的最古老的石板(这是目前公认的最早的文字记录)可以被定期为约前36世纪。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知道古苏美尔人的来历。他们称自己为“黑头人”,讲一种与该地区闪族部落语言不相干的奇怪语言。】

☆   古代前期埃及从涅伽达文化ⅱ开始进入文明时代,其政治史包括奴隶制城邦——州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和奴隶制帝国时代。在州的形成与发展时期,经历了涅伽达文化ⅱ和早王朝时代两个阶段。州最早产生于涅伽达文化ⅱ,当时上下埃及都城邦林立,互相争霸或互相结盟,直到早王朝时代的第二王朝,埃及才逐渐走向统一,迎来了城邦时代的结束。埃及奴隶制帝国时代的历史经历了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和后期埃及这几个阶段,时间从第三王朝至第三十一王朝。具体说来,古王国时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形式的出现,标志着奴隶制帝国时代的开始,古王国之后的"第一中间期"则是统一帝国的第一次分裂时期。在此之后,埃及于中王国时代重新获得短暂统一,但中央集权制远不及古王国稳固,终于进入了帝国再一次分裂的"第二中间期",其间埃及经受了100多年希克索斯人统治的历史。赶跑希克索斯人后建立的新王国确立了埃及强大的奴隶制军事帝国统治,但好景不长,随着僧侣势力的增强,专制王权的衰落,埃及统一帝国走向最后分裂,从此进入后埃及时代。后埃及时代经过了舍易斯王朝短暂的"复兴时代",于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征服。综上所述,埃及的政治发展不仅远远早于同期的希腊、罗马、印度和中国,而且早于两河流域的巴比伦。

【涅伽达文化 Naqada Culture 埃及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因埃及南部的涅伽达遗址而得名。分为两大阶段,前段(涅伽达Ⅰ)又称阿姆拉文化,约当公元前4000~前3500年;后段(涅伽达Ⅱ)又称格尔塞文化,约当公元前3500~前3100年。涅伽达文化处于埃及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前段属原始社会末期,后段已建立若干奴隶制小国,在埃及史上有前王朝时期之称。涅伽达文化时期石器和陶器制作日精,对外贸易发展,铜器逐步增多,人工灌溉逐渐发达。这时村落转变为市镇,最后出现了最早的埃及文字、王族墓葬及国王权标,表明国家形成。当时涅伽达和耶拉孔波利斯相继为埃及南部最大城镇和政治中心。涅伽达文化与西亚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有较多接触,表明这两处人类文明摇篮在文明开始时期即联系密切。】

☆   古代前期中国从夏朝开始奴隶制度的发展,共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也经过了原始社会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向奴隶制过渡的军事民主制时期,约在公元前21世纪,黄河流域中部初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从此开始了中国奴隶社会的进程。商族是一个臣服于夏的古老部落,在夏走向衰落时,商乘机而起,约于公元前16世纪推翻夏朝,建立了商王朝。夏、商时期,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还处在没有阶级、没有国家的原始社会,只有非洲的埃及和亚洲西部的巴比伦和亚述进入了奴隶社会。其中埃及国家的产生比夏朝早1000多年,西亚两河流域早在夏朝前2000多年就有了奴隶制城邦国家,统一的巴比伦王国建立时间则与夏朝大致相同。随着商朝的衰落,西周起而灭之,建立了新的奴隶制国家--周王朝,周王朝君主专政的奴隶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②各国在军事民主制时期,在奴隶制城邦时期,在城邦向奴隶制帝国过渡时期或在奴隶制帝国时期都各有其政权特征,但在同一制度时期又往往存在许多共同之处。

   古代前期印度、希腊和罗马都处于军事民主制时期,因此其政权特征都具有世界各国军事民主制发展阶段的普遍规律。吠陀时代的印度.雅利安人部落有自己的"王",它与罗马王政时代的"王"一样,是军事民主制时期的部落首领,而不是奴隶制国王。部落的"王"由民众选举产生,部落有两个民主机构:萨薄与萨米提。萨薄是部落长老会,由少数上层分子组成,萨米提是部落民众会,由全体成年男子组成。荷马时代的希腊军事民主制有三种机构:军事首领、议事会和民众会,其中军事首领是部落领袖(巴赛勒斯),议事会由氏族长老组成,权力很大,民众会由全体成年男子组成,原则上拥有最高权力。王政时代的罗马军事民主制也有三个此类机构:一个是库里亚大会,即人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子参加;一个是元老院,即长老议事会,由300个氏族长老组成;再就是勒克斯,即"王",是部落军事首长和最高祭司,由选举产生。由此可以看出,罗马、希腊和印度在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主要政权特征都基本相同。

   古代前期西亚和埃及都经历了奴隶制城邦、城邦向帝国过渡及奴隶制帝国时期三个阶段,它们的政治发展在各阶段又有何共同之处呢.在奴隶制城邦阶段,西亚和埃及各城邦都是以城市为中心或基础发展起来的,或以城市为单位构成的,因此又称城市国家。其次,这些城邦政权都还不同程度地留有军事民主制的残余。西亚苏美尔城邦国王就是由原来的部落军事首领发展而来,同时还留有长老议事会和民众会两个权力很大的民主机构,对国王起着限制作用。在埃及,从早王朝时代的"九神会"故事便可看出城邦里仍存在限制国王权力的贵族会议,因此,有人称之为奴隶民主共和政治。此外,各城邦都是相互独立、相互平等的奴隶制小国,邦与邦之间往往征战不断。在奴隶制城邦向帝国过渡中,各国王权力都比以前加强了,但却未达到绝对君主专制的地位,地方势力仍很强大,中央集权并没有彻底实现,西亚的阿卡德王国和埃及的早王朝时代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在奴隶制帝国阶段,国家机器得以强化,国王成了权力至高无上的中央集权专制君主,而且各国国王都利用神权政治来巩固其统治。从《汉谟拉比法典》中可以看出,古巴比伦国王不仅直接控制国家机关,总揽全国行政、法律、军事和宗教等一切大权,还鼓吹自己是天神的后裔,将自己神化。埃及君主在操纵国家一切大权的同时,也念念不忘借助神权来加强自己的专制统治,因此导致了阿蒙僧侣集团势力的膨胀,引发了埃赫那吞改革。而埃赫那吞改革显然也是利用神权来巩固君主专政,只不过埃赫那吞采取的手段是借助阿吞神来削弱阿蒙集团势力而已。

【埃赫那吞改革(Akhenaton,Reforms of)埃及新王国第18王朝国王阿蒙霍特普四世(约前1379~前1362在位)所进行的一次社会改革。图特摩斯三世和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阿蒙神庙的僧侣集团势力逐渐增长。僧侣贵族不仅拥有雄厚的物质财富,而且常常左右政事。阿蒙霍特普四世即位后,为了打击僧侣集团势力和世袭权贵,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依靠中小奴隶主和新兴的军事贵族,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他禁止崇拜传统的阿蒙神和其他地方神,下令封闭阿蒙神庙,没收其庙产,树立阿吞神为全国崇拜的唯一的太阳神,在底比斯和全国各地以及叙利亚、努比亚大建阿吞神庙。为了消除阿蒙在人们思想上的影响,下令从一切纪念物上抹掉阿蒙的名字,并在其统治的第5年,把自己带有“阿蒙”字根的名字阿蒙霍特普(意为阿蒙满意者)改为埃赫那吞(意为有益于阿吞者),并赐予王后以涅菲尔涅菲拉吞之名(意为美中之美是阿吞)。埃赫那吞统治的第6年,废弃旧都底比斯,迁至尼罗河东岸的新都阿马纳,取名为埃赫太吞(意为阿吞光辉照耀之地)。提拔新人改革政府官吏的成分,并在新都大力兴建阿吞神庙宇,雕塑阿吞神像和他与王后的像。阿吞神和其它神不同,它不具有人或兽的形象,而是一个太阳和许多放射出来的手,以象征太阳的光芒。这场改革实际上是一场在宗教的外衣下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它沉重打击了阿蒙祭司集团和地方世袭贵族的势力,提高了自由民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改革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神教的思想。在埃赫那吞改革时期,造型艺术与绘画冲破了传统模式,追求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形象生动,焕然一新。在文学上,创作了歌颂阿吞和埃赫那吞的不朽诗篇如《阿吞颂诗》等。在埃及文学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革是短命的,埃赫那吞死后不久,一切改革被废除。失败的原因是:以阿蒙神祭司集团为首的旧势力贵族十分强大而且根深蒂固;改革内部分裂、埃赫那吞的某些策略失误,使原本支持改革的军队和官僚奴隶主离开了改革。从而削弱了改革阵营的力量;人民群众也没有从中得到好处,相反,他们的负担加重,因而也对改革失去热情;埃赫那吞的接班人过于软弱,背弃了改革。】

   古代前期中国从出现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开始,便进入了漫长的奴隶制君主专制统治时期。同古巴比伦王国和古埃及帝国时代一样,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君主不仅控制了全国的一切专政机关,而且也利用神权政治来维护自己的君主专制统治。夏朝的奴隶制君主专政是从"禅让制"让位于"世袭制"开始的,夏朝已经拥有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还修建了监狱等镇压机构。商灭夏后,君主专政权力大为加强,成了专制式的暴君,并以军事征服、镇压以及刑罚严酷著称。到周王朝时,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国王被称为"天子"、"天君",享有主持祭祀权、诸侯分封权、指挥军队权、任免官吏权和国事的最后决定权等一切大权。西周不仅拥有比商朝更为强大的军队,而且政治制度亦更为完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等都有很大的发展,此外,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也远比以前完善,大大加强了君主的中央集权统治。神权政治在夏、商、周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中都非常突出。夏的最高统治者宣称自己为上帝的后裔,周的国王也称自己为"天子"或"天君",散布君权神授的思想。除了战争外,祭祀被看成是国家最重要的大事,故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之说。在夏朝,以禹为象征的社神成了象征国家的国神,禹的神化实质上就是王权的神化。在商朝,国王总是以占卜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神的意见,将自己的统治描绘成上天的旨意,商朝的大事,都通过占卜向神请示,由神决定。总之,神权政治作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手段,在中国也同样大大促进了中央集权奴隶制的发展。

   ③奴隶社会的政治史,同时又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奴隶社会的发展,不管在哪一阶段,总是伴随着阶级分化、阶级对立的加剧和阶级反抗的加强。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奴隶都逃不脱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命运,他们总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战俘奴隶和债务奴隶的增加,成为推动各地区奴隶制发展的源泉,此起彼伏的阶级斗争则成了奴隶制王朝频繁更替的直接原因。

   在古代前期印度,奴隶数量总是不断增加,战俘奴隶是奴隶的主要来源。随着雅利安人社会的分化,内部有了不同等级的划分:婆罗门(僧侣阶级)、刹帝利(武士阶级)和吠舍(一般平民大众)三个等级,此外还有最低等的由被征服土著居民构成的第四等级。随着分化的加剧,这种种姓制已成为一种牢固不变的社会体系。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特权阶段,而吠舍则和第四等级构成被统治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和斗争连续不断。

   古代前期希腊荷马时代的阶级分化也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而日益加剧。氏族贵族拥有大量财富,氏族贫民则逐渐被沦为雇工、乞丐甚至奴隶,奴隶的来源主要是战俘和海盗劫夺,奴隶的反抗也随着处境的恶化而不断加强。

   在古代前期西亚,从两河流域南部乌尔城邦遗址中王陵与平民坟墓建筑和殉葬的巨大差别可以看出,阶级分化与对立在苏美尔城邦产生之初就已开始出现了。此时,奴隶的数量和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由于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尖锐斗争,才有拉格什城邦国王乌鲁卡基那的上台和乌鲁卡基改革的发生;也正是由于奴隶的反抗和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才有阿卡德王国和乌尔第三王朝的相继衰落与灭亡。到古巴比伦王国时代,居民分为自由民和奴隶两大类,自由民又有全权与非全权之分,关系非常复杂,奴隶的地位则如同牲口一般,处境悲惨,连生命都没保障。这些在《汉谟拉比法典》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乌鲁卡基那改革——苏美尔城市国家拉格什国王乌鲁卡基那于公元前2378年进行的改革。为迄今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改革。改革目的是为了缓和内部矛盾,以加强城邦政权对奴隶实行专政的职能。内容包括减轻赋税、限制制备奴役、改善无权者处境、禁偷盗抢劫等,对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向贵族妥协并维护其利益的弊端。前2371年因外敌入侵而中止。

乌鲁卡基那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1、扩大公民权的范围,将公民人数由3600人增加到36000人;2、取消了王室派往牧场、渔场的监督,撤除了税吏;3、恢复庙产,减轻人民的宗教费用;4、禁止以人身保证作为借贷的条件;5、禁止暴利、盗窃、残杀、囤积居奇,防备饥馑;6、禁止欺凌孤寡等。  改革打击了贵族的寡头势力,有利于平民。】

   古代前期埃及伴随城邦出现的便是阶级分化与奴隶的产生。帝国统治形成后,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奴隶的作用不断加强,命运却越来越悲惨,终于爆发了"第一中间期"和"第二中间期"的两次大规模贫民、奴隶起义。经过各王国的发展,奴隶制在新王国时代达到了又一个高峰,奴隶和贫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其中以第十九王朝伊尔苏为首的奴隶起义最为著名。到后期埃及,高利贷的盛行使债务奴役现象日益严重,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加剧的结果,便是埃及帝国的沦亡。

   古代前期中国政治史也是一部奴隶制大发展和阶级矛盾不断尖锐的历史。早在夏王朝时,奴隶大部分还在形式上保持着公社成员的身份,但其剩余劳动却在祭神的名义下被以国王为首的统治集团所占有,实际上已处于被奴役被剥削的地位。他们主要被用于宫廷内的手工劳动中,直接为统治者服务,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在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劳动中。商代,奴隶制有了进一步发展,奴隶来源不仅有战俘,还有愈来愈多的债务奴隶,奴隶的使用范围也更为扩大了。与此同时,奴隶的处境更为悲惨,反抗更为激烈,阶级斗争日益激烈。到西周时,奴隶连生命都毫无保障,不仅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不断激化,而且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对立也日趋尖锐,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国人暴动,西周国势大衰,最终难逃被灭亡的命运。

   世界古代前期奴隶社会的政治发展开创了人类文明时代政治发展史的先河,特别是奴隶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人类私有制社会漫长发展时期的基础,成为整个世界政治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