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公众演说培训学校:积极心理学改善心理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6 15:15:31

        ——《心理健康法则》导言

我们经常会在生活中听到这样的话:为什么自己总是觉得不够快乐?为什么心情时常会出现抑郁?为什么口袋里的钱越挣越多,却越来越感觉不到幸福?为什么房子越住越大,心却越来越窄?为什么生活是越来越好,心情却越来越糟了?儿时的快乐心情去哪里了?成人后的内心世界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该怎么办呢?

没有人愿意让自己总是沉浸在忧郁的心态中,因为不良情绪所散发的愁绪,不仅影响自己,还会时常触动和传染着身旁的其他人。如何使自己变得更快乐、如何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其实,渴望健康长寿地度过一生,是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心愿。

当下“养生热”已被国人所推崇,养生大师们在积极弘扬着中华传统养生和各种保健方法,来帮助人们去拥有健康的身体。那么除去食补、药补和养生保健方法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养心”良方呢?

俗话说得好:“养心重于养生”。正如中华传统中医学中所提倡: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我们的身心可以在积极心理学的“调养”中得以神补,这就是积极心理学在实践应用中的根本。因为积极心理学能够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人们缓解身心压力,提高预防“心理病毒”的免疫力。积极心理学是现代人获得心理健康“养心大补丸”。

《幸福法则》一书出版后,不断收到读者朋友们的热情回馈,渴望更多的了解有关“心理健康”的方法。为此,笔者将《心理健康法则》一书奉献给读者朋友们。

《心理健康法则》通过112篇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和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诠释了积极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表现和认知方法。并从不同角度通俗地告诉读者,如何去探究“心理健康法则”的秘籍,怎样用积极心理来获取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法则一:真实的快乐来自内心。

一个快乐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也是快乐。快乐的人懂得为自己制造好心情,知道去获取快乐的人生体验。他们过着简单的生活,遇事不钻牛角尖,不陷入完美主义情节,用乐观的心态去真实地活在当下的每一天。这样的人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他们对幸福的感觉是一样的。因为他们找到了内心的平衡,他们豁达而快乐着;他们内心有自己的信仰和依托,在找到明确的奋斗方向时,他们运用智慧而拥有了更多的快乐。

心理健康法则二:认知自我才能接纳他人。

人类是这个世界中最高级的群居动物。每个人的一生都面对着三大关系:一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其次是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再者就是自己和环境的关系。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知道了自己的优点、自己的强势,喜欢现在的自己,不与他人攀比,才能与现在的自己把关系搞好,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和环境和谐相处。

肯定和喜爱自己的人,他们不会为自己错贴标签,在面对坏事物时不会把痛苦放大,也不圈养不良的习惯;他们遇事冷静懂得控制情绪,面对自己的错误知错就该,懂得防微杜渐;他们似乎是天生的乐观者;他们自己信得过自己,相信自己能够改变现状;他们不断的充实自己,在愉快的生活中做真实的自己

肯定和喜爱自己的人,真切的知道:幸福之路的过程不是决定我要成为谁,而是决定什么是我最想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只有真诚地去喜欢周围的人,才会得到周围人的喜欢和欣赏。

心理健康法则三:正视现实是智慧的表现。

我们想获得快乐,可是我们内心总是莫名的出现那么多消极的对话,谁是我们内心的“小鬼”?我们的情绪总是有高有低,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吗?

具备积极心理的人,从他们抬头挺胸的行走姿态中,便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自信。他们懂得学会忍耐,遇事能够处理得厚薄得当、恰到好处;他们不轻易发火,能够勇敢地面对恐惧和生命中的离别;并用智慧排除一切失败的意念,赢得属于自己的快乐天地。他们凭借智慧和足够的勇气,使自己的生命不留或少留遗憾,他们在努力前行中接近了自己的美好理想。

心理健康法则四:积极心理是战胜挫折的法宝。

具备积极心理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懂得取长补短将自己的劣势变为优势;他们把人生的每一次挫折都看成是常态,把顺利视为例外;面对心灵的“伤口”不是简单地归类“被人伤害”,而是看作又一次锤炼的机会,他们坚信人人具备抗挫复原力。

在人生道路中他们懂得自我激励,学会赞美和肯定自己,并在包容他人的过程中,坚韧不拔地去完成自己的信念,他们是生活的强者。具备积极心态的人,懂得在逆境中不断地调适自己,乐观地面对困难,自信并坚持着,永不放弃寻找新的出路。

心理健康法则五:世界上没有陌生人。

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那些怀着积极心态、热爱生活的人,很少看到世界上的陌生人,他们总会发现自己的朋友并希望结识新的伙伴。他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机会,把工作当成使命;他们总是微笑地面对每一个人,记住别人的名字,积极寻找与自己相近的人;他们勇于信任他人,在朋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靠山。这些心理健康的人们常常成为生活的幸运儿。

心理健康法则六:相信爱的力量。

一个人是否懂得爱,这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爱是奠定家庭幸福的基石,爱的亲子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基地。好孩子的标准并非是要很听话;只有充满爱的家庭,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爱是婚姻美满的基础,用最亲的语言告诉你的爱人:我爱你;用愉快的心情营造自己的爱巢;即使婚姻触礁,也会晓得走出离婚的阴影,因为聪明的女性明白男性产生外遇的元凶所在。爱是生命的延续,爱是奉献、爱是责任,爱是快乐的源泉,爱是我们生命的支撑。

心理健康法则七:美德是幸福的原动力。

一位哲人说过:美德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生活的灵魂。这个灵魂用希望点燃起支撑生命的力量;用自尊搭建着自信的骨架;用感恩的心和行善的双腿在稳健中行走,让每个人在互惠互利中感受着美好的人生。

人类生命中最美好的和弦乐是友爱和关心、是友善和仁慈。一个懂得愉快自己也愉悦他人的人,是拥有真实幸福的人。

心理健康法则八:身心健康才是真幸福。

经常会有人问: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并不是指一个人身体没有疾病或没有虚弱的状态,而是指一个人具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并且社会适应状态的完满;还包括在内外环境变化时,这个人依然能够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没有心理困扰和心理疾病。

现代人真的是太繁忙,没有机会为自己留点空闲;时常出现的抑郁就在身后的不远处徘徊着,只有停止“喂养焦虑这只鸽子”,学会为自己解压,懂得悲伤的积极作用,用微笑作为最好的良药,并建立自己的幽默百宝箱,才能让我们的内心时常感受到快乐的因子。

每天坚持三个减压必修课:触摸、锻炼和静坐;放弃沉浸在内心的包袱,让每个晚上都是拥着快乐入眠。只有那些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拥有较高道德水准的人,才是身心健康的人。

当您阅读《心理健康法则》时,也许会发现自己就徘徊在积极心理的边缘,一直在幸福的泉水边游走着,苦苦找寻不到饮用幸福泉水的工具。愿《心理健康法则》为您提供了吮吸幸福泉水的工具、获取身心健康的方法。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每个人的心里。再简单点说,幸福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当一个人学会让自己具备积极心理时,他的心态是乐观的,他更容易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让我们一起来参与并实践幸福你我的积极心理学吧。因为积极心理学能够改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2009年10月22日冬至于北京

摘自《心理健康法则》

 

阅读(142) ┆ 评论(46) ┆  转载(10)┆ 收藏(9) ┆ 举报 厚度恰到好处(2010-06-17 08:15)转载 标签:

心理健康法则

王薇华

厚度恰到好处

印第安人

墙的薄厚

幸福程度

健康

分类:心理健康教育

沙漠的气候非常特殊。白天,火红的太阳经过沙石的反射和热量的累积,能把人活活烤死;夜晚,荒寒很快清理了松软砂石中的热量,在一无遮掩的旷野中泛滥,又能把人冻僵。尽管沙漠气候如此可怕,美国印第安人,却能颇觉安适地住在那里,因为他们的建筑有“逢凶化吉”的作用。

  在沙漠里,印第安人的墙是经过特别设计的。它的厚度恰到好处,白天炽热的艳阳晒不透那向阳的墙壁,正将热透时,夜晚就已经降临。于是在外面酷寒难耐的夜里,那晒热的土墙,正慢慢散发出它白天储存的热量,使室内变得温暖。

  如果那墙薄一些,白天室内就会变成烤箱,夜晚的严寒也会很快驱散白天留下的热量使屋内变得寒冷;如果那墙再厚一点,白天固然不至于炎热,夜晚却会更加寒冷不堪。

聪明的印第安人面对沙漠恶劣的生存环境,运用自己的智慧拥有了舒适的居住场所。这一切的奥妙就在于那不厚不薄、恰到好处的墙。

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么一堵墙,这堵“墙的薄厚”也决定着我们生活的愉悦和幸福程度。

当我们春风得意时,是否记得把赞美留给他人在失意时用,提醒自己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当我们拥有成就时,是否能有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忧患意识;当我们挫败失意时,是否明白成功的路径就是上山到下山的过程,登山是走向成功,下山是夯实自己,蓄力后才能再次攀岩下一座山峰。

当我们面对中伤的“暗箭”时,是否把“敌人”向我们射来的箭戟,作为今后兵器短缺时的“储备”;当我们面对他人攻击的言语时,是否能把苦口良药化为有用的建议;当我们拥有足够的财富时,是否把多余的钱财,留给日后可能的贫困。就如同印第安人“捕捉”那焚人的热能,留给寒冷的夜晚享用一般。
    “墙的薄厚”程度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和对待事物的能力。当我们在生活和工作的许多环节中,能够在薄厚程度上做到恰到好处,就有机会获得更多愉悦的幸福时光。

摘自《心理健康法则》

阅读(36) ┆ 评论(3) ┆  转载(1)┆ 收藏(0) ┆ 举报 从背影看一个人的自信(2010-06-14 11:48)转载 标签:

心理健康法则

王薇华

背影看人的自信

别驼背

挺起胸来

身体姿势

乐观

健康

分类:心理健康教育

“别驼背,挺起胸来。”这是我在少年时代被妈妈提醒最多的一句话。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发现自己的个子还蛮高的,个子高就很容易出现驼背现象,特别是女孩子在青春发育时期,含胸驼背是许多少女的普遍现象。妈妈的反复叮嘱一直让我不以为然,直到有一天看见一个让我震撼的人,才促使我养成了挺胸的习惯。

记得当时正在体校训练篮球,每天下午是惯例的跑步锻练。在跑步时,我无意间看见从不远处走出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他昂着头,挺着胸,神气十足地往前走,第一眼看见这个人时,我脑海中就产生一个感觉:“这个人太与众不同了”,再仔细一看,发现这个人也只有中等个子,相貌并非特别出众,而且还穿了一套普通的运动服。为什么这个人会让我感觉他“真象个大人物呀。”在目送这个人远离时,我突然间恍然大悟:是因为这个人有一副“大丈夫”的气概。他的姿态和神情会让人对他产生一种莫名的尊敬。

从此后,妈妈很少再有提醒我“别驼背,挺起胸来”的机会。抬头挺胸的好处还真的很多。当一个人抬头挺胸走路的时候,不仅会感到呼吸顺畅,保持好的身形姿态,还能产生乐观情绪,看身旁的事情时,会以积极心理对待,即使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也会较容易地产生一种“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心理暗示。

有时,当我情绪低潮的时候,整个人就会表现出无精打采的模样。这时,我会有意无意地提醒自己“别驼背,挺起胸来”、“抬起头,精神点”,结果自己真的就开始变得精神起来,情绪也慢慢地变好了。我开始习惯性地在任何时候都抬头挺胸、昂首阔步地走路。无论生活中遇见多么窘迫的事态,多么为难的局面,“别驼背,挺起胸来。”会成为暗示和激励自己的一种力量。

研究乐观的心理学家们认为,身体姿势的确会与心理的状态密不可分。

如果要矫正头脑,首先要学会矫正身体。因为人的肌肉状态的变化,会将有关的讯息藉着神经系统传回到大脑中。当我们抬头挺胸的时候,大脑会收到这样的讯息:嗯,四肢自在,呼吸顺畅,看来正处于很轻松的状态,心情应该是不错的。在大脑也得到“心情愉悦”之后,自己的心情也就更显轻松了。身体姿势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情状态。垂头时,就容易感到丧气;挺胸时,则容易获得朝气。

改变身形姿态能带来心理状态的改变。同样改变一个人的行走速度,也一样能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状态。那些习惯步履匆匆的人,一阵风似地从我们身旁走过时,总会赢得大家对那副矫健身影的赞许。当观察行人走路时,我们会发现:一个走路姿势懒散、步伐缓慢的人,你很难感觉到他有多么的愉快;而那些遭受打击、被他人排斥的人,一般走路时都是拖拖拉拉,完全没有自信的感觉。

一个自信的人,从他的背影就能看得出来;一个自信的人,会在不断地修正和改变中,让自己坚强并快乐着。

摘自《心理健康法则》

阅读(35) ┆ 评论(10) ┆  转载(2)┆ 收藏(0) ┆ 举报 自身重量决定生命质量(2010-06-09 10:56)转载 标签:

心理健康法则

王薇华

自身重量

决定生命质量

价值

生存技能

搏击

健康

分类: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黑人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木桶。每早他要用抹布将一只又一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可是令男孩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男孩只有在一只只木桶上用蜡笔给风写信:“请不要吹翻我的木桶”。

男孩的父亲见了,微笑着问孩子:“风能读懂你的请求吗?”

小男孩说:“我不知道,但我对风没有别的办法。”

父亲摸着孩子的头说:“儿子,别伤心,我们可能对风本身没有办法,但我们可以去想办法让风对你也没有办法嘛。”

于是,小男孩想呀想呀,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去井边挑来一桶又一桶的清水,把水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就忐忑不安的回家睡觉去了。笠日,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地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桶一只只排列得整齐有序,没有一只被风吹倒。小男孩高兴的对父亲说:不想让木桶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自身的重量。男孩的父亲赞许的点点头。

橡桶能在风中岿然不动,是因为男孩给桶里增加了水的重量。同样的道理,我们每个人,如果,要想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中站稳脚跟,也必须为自己的人生增加“重量”。我们生命的重量,决定我们生命的质量。

有一个很重的石狮子掉进河里了,村民们都认为石狮子会被水冲到下游去。这时村里有一位长者却告诉大家:你们要到河的上游去找。结果村民们的确是在河的上游找到了石狮子。村民们不解的问长者,这么重的石狮子,怎么会冲到上游呢?智者说:重的东西总会往上走,而不会随波逐流被水冲走。

一个人自身的内在份量,决定着他生命的质量。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过程中,都是在不停的往自己的身上加载各种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我们学会的各种知识和生存的技能。

有些人,愿意为自己去装载多一点有质量、有价值的东西(生存工具)。年轻的时候刻苦求学,获得一技之长;也有的人是因为怕苦、怕装载得太沉,而不愿意多装;还有人也装载的东西也不少,只是那些东西的质量太差、作用微弱,结果,在生命的旅程中,不仅没有用处,甚至成为一种重压在身上的负担。

当我们在社会的大“海洋”中不断前行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就是各式各样的挑战。我们需要自己拥有十八般武艺式的生存技能。

对于那些,装载着许多有力工具的人们,他们有能力去驾驭任何一个船只,能够自由的遨游在生命的海洋中,做出了一番可喜的事业;也有些人,因为自己的份量太轻,没有任何搏击的能力,最终只能是随波逐流,甚至是在艰难中喘息着;而那些负重着太多无用“工具”的人们,则是早已沉入海底,没有了踪影。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感叹:为什么当年我没有多学点知识,多装点工具……

许多人只有在随波逐流、无所事事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因为我的份量太轻了,结果导致了我的命运,被海水冲走了。

摘自《心理健康法则》

阅读(82) ┆ 评论(11) ┆  转载┆ 收藏(0) ┆ 举报 如何改变自己的现状(2010-06-07 14:27)转载 标签:

心理健康法则

王薇华

改变自己的现状

悲观抱怨

现场直播

机会

行动

健康

分类:心理健康教育

  蜘蛛们世世代代都穿着一身颜色灰暗的衣服。每当小蜘蛛对自己灰暗的衣服不满意时,老蜘蛛总是谆谆告诫小蜘蛛:这种衣服虽然不好看,但是便于隐藏,不易被猎物发现。你们要想吃饱肚子,就不要惦记着把自己打扮得漂亮。想漂亮,得有蝴蝶那样的翅膀。

  蜘蛛们都很听长辈的话,世世代代穿着灰不溜秋的衣服,一动不动地守在自己织就的网上,等待着粗心大意的猎物落网。

  然而,美丽实在太有诱惑力了。一天,几只小蜘蛛毅然大胆地脱下身上的灰衣服,换上了五彩斑斓的礼服,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好不快活。

  富有经验的老蜘蛛赶紧警告其它蜘蛛:“孩子们,你们千万别学它们的样儿!它们这样张扬,肯定要吃亏的!你们就等着瞧吧!”

  但是,老蜘蛛的话没有应验。穿花衣服的蜘蛛们不仅没有挨饿,而且捉到的虫子比其它蜘蛛还要多。因为,森林里有许多爱漂亮的虫子,把蜘蛛们的花衣服当成了盛开的鲜花。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面对现状我又能怎样呢?我一个人又有多大的力量去改变呢?

不知不觉中,大多数人都这样去做了:我只能是随大流了,我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现状。

不少人会认为,改变是一把死锁,不容易打开,改变太难了。

“我自己糟糕的心情是固定的”,你说“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只有时任其发展吧;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是如此,我再努力又能怎样,“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维持现状吧;我想做点自己更专长的事情,可是我没有足够的资金作支持,“我又有什么办法呢?我这个人总是运气不好。”在一遍又一遍“我又有什么办法?”、“我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的负面思维中,让自己的哀怨声,伴随着岁月的年轮在悄然中流逝。

平庸和无休无止的悲观抱怨,让不少人把手中的时光和机会浪费了。

有的人只有当自己沉沦底层,或年事已老、面对一事无成的结果时,才后悔的责问自己:当年为什么不肯动脑筋去整合排列出自己的优势呢?当年为什么不去想想办法、不去努力地试尝着拼搏一次呢?

我们有机会在一年中看着花儿今年败了,来年再开出新的花朵,但是我们的生命在一年又一年的流逝中,却没有重复的机会,却没有重新再来的可能。

面对生活时,我们需要引导自己做到: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有人说,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在进行着现场直播。每一天都在完成一张答卷,每一张答卷的内容都无法更改、亦无法重写。可是不少人总是在习惯中犯着同样的错误: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忽略今天的答卷,淡视了眼前的机会,认为明天还会有新的机会。其实我们需要去做的,就是完成今天的每一张答卷、把握和决逐当下的每一次机会。

“改变是可能的”。你完全有能力去改变你自己,就在今天,只要你开始行动。

摘自《心理健康法则》

阅读(52) ┆ 评论(7) ┆  转载┆ 收藏(1) ┆ 举报 自己信得过自己(2010-06-04 10:18)转载 标签:

心理健康法则

王薇华

自己信得过自己

自卑

自信

我能行

尊重鼓励

健康

分类:心理健康教育

有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陷烦恼沮丧,认定这是老天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老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这个盲人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做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向命运挑战。若干年后,他成了一个著名的盲人推拿师,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迹被写进当地的小学课文。

自卑和自信总是对立的,当自卑倒下后,站立起来的就是自信。一个人如果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能力,他就能树立起自信心。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至少有95% 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让自卑感影响着自己的人生。自卑感对不少人来说,已成为他们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严重障碍。

“我能行”这三个字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拥有“我能行”这种信念,就是在自己的心田里播种了一份自信。当别人不相信你能成功、甚至当所有人都不相信你能够成功时,你依然有可能获得成功,因为你有自信在支撑着。假如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能成功的时候,你是很难获得成功的。永远不要让“我能行”这三个字轻易地离开你的大脑;“我能行”会让一个人懂得生命的价值。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演出能得到喝彩。掌声,是一种尊重、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向上的信心。在生活中既要习惯去肯定自己,同时也要学会给自己鼓掌。在掌声中我们可以获得一种战胜自卑、赢得自信的力量。

培养自信就如同在学习骑自行车,或者是学习开汽车这种较复杂的机械操作一样,遵循的规则都是统一的:成功能够培养成功。

当我们第一次取得一点成就时,可能只会拥有一点点的信心,因为之前我们没有成功经历,还没有学会自信。但是我们再次重复每一次的一点点成就时,就会逐渐培养起我们的信心,就是在培养成功的自信心。任何事情都是从一开始取得一点进步和成功,然后逐渐积累着成功的经历。

    自信就是自己信得过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别人看得起自己,不如自己看得起自己。

    摘自《心理健康法则》

阅读(41) ┆ 评论(7) ┆  转载┆ 收藏(0) ┆ 举报 轻小重大的后果(2010-05-29 16:42)转载 标签:

心理健康法则

王薇华

轻小重大的后果

小毛病

小缺点

不拘小节

健康

分类:心理健康教育

有一天,老虎遇到一只牛虻。

老虎生气地喝道:“不要在我眼皮底下打扰我觅食,否则我就吃掉你!”

“嘻嘻,只要你够得着就来吃啊。”牛虻嘲笑老虎,并且爬在老虎鼻子上吸血。老虎用爪子来抓,牛虻又飞到老虎背上,钻进虎皮中吸血。老虎恼怒地用钢鞭一样的尾巴驱赶牛虻,而牛虻越钻越深,老虎躺在地上打滚妄图碾死牛虻。牛虻又引来一大群同伙,群起而攻之,没过多久老虎便奄奄一息了……

比起老虎,牛虻是很微不足道的,但是牛虻却能置“兽中之王”于死地。千万不要看不起小事物。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会常见,因为轻小重大的思想,促使我们忽视小毛病、滋长小缺点,结果置于我们最后失败的最大敌人,却是我们平时不屑一顾的那些小问题。

“饭前、便后要洗手。”儿时,无论是父母亲还是幼儿园的老师,总会习惯性地反复提醒孩子们,但是依然有不少人在成人之后了,这些习惯依然没有养成,染上了肠胃炎,住进医院治疗,医生给予的提示就是:请你今后做到勤洗手。

“便后要冲厕。”这是二三岁小孩子都会知道的事情,可是在餐厅、电影院、酒吧的公共卫生间里,我们会经常目睹到“提起裤子便走”的人。“便后不冲厕只是一件小事嘛?”,殊不知,不冲厕不仅引起“病从口入”,还关乎着个人公共卫生形象。就是国人这一小小举动,在国外被确定为中国人的国家公共卫生形象。

“请自觉排队。”在许多国家,只要有三个人在等待乘车或购物,大家就会自动排队,排队是一种最起码的社会自律规矩,人们已经很习惯的去执行,没有人会认为排队费时间或无聊。这几年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乘车、购物、取款等公共场所,请自觉排队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拘小节的行为随处可见:随便丢弃垃圾;公共场合赤胸露背;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争抢座位,翘起二郎腿;随地吐痰,打喷嚏不遮掩等……这都是典型的自私、缺乏公德意识的表现。古人说:不因善小而不为。许多缺乏公德意识的行为看起来都是小事,实则是大品德的表现,是一个民族美德情操的真实展示。一个国家在关注培养高端人才、高科技人才的同时,更需要关注的是人才的品德培养,道德水平的提高,从许多小事情、小行为中更能彰显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内涵。

南美洲海洋中有一种很小的鱼,它的外皮很疏松,浑身长满了尖锐的刺。它对付比自己大几倍的鱼很有一套办法。当大鱼把它吞进肚子里时,它就会缩成一个刺球,一边用身上的刺伤大鱼的内脏,一边啃吃大鱼的肉,大鱼虽然很疼痛,可毫无办法,只能听之任之,最后一命呜呼。

小鳄鱼啃食大鱼的现象无形中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的小缺点、小毛病就如同这种小鳄鱼,它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吞噬我们心中的大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公民在拥有健康身体的同时,还需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在增强人们的内心免疫能力的同时,建立较高的道德水准。小缺点、小毛病虽然小,但是轻小重大的结果,就是失败,甚至毁灭。

摘自《心理健康法则》

阅读(38) ┆ 评论(8) ┆  转载┆ 收藏(0) ┆ 举报 人生处世的四句箴言(2010-05-28 11:01)转载 标签:

心理健康法则

王薇华

人生处世

四句箴言

真实的快乐

完善自己

愉快

健康

分类:心理健康教育

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年长的智者。

少年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愉快别人的人呢?”

  智者笑着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我送给你四句话吧。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

  少年问:“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样欣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智者微微点头。

智者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少年沉思了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并给予适当的帮助。”智者两眼发光。

 智者继续说:“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默默地思索着,回答说:“这句话是不是说,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

智者说:“第四句话,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你留着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也好。不过这四句话我怎样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答:“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人在一生中如何才能寻找到真实的快乐呢?这是每一代人都在终生追求和探究的人生秘籍。“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道出了人生处世的至理箴言。

把自己当成别人。是一种正义的文明品质,体验了公平、平等的精神。

把自己当成别人,体现着一种光明磊落的心胸。能够勇于剖析自我和正视自己错误的人,需要一种勇气和胆量。 一般的人在发生错误时,因为担心错误是自己犯的,就会用多种理由来掩饰自己,替自己开脱。如果此刻你把自己所犯的错误,试想是别人对你犯的错误,你会不会也这样悄无声息的掩饰过去就草草了事呢。也许你会对别人的这番错误气得拍案而起,甚至义愤填膺地恶言相还呢。相信没有人会愿意这样残忍地自己折磨自己。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用包容之心去理解他人,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美德和大气。

把别人当成自己。需要我们拥有同理心,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
  把别人当成自己,就是让我们将心比心的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审视自身。在人类的潜意识里,人们总是觉得自己是最良善、聪明和正确的;总觉得是他人亏负了自己,而不是自己亏负了他人;总会在不经意间自我抬升,把自己摆在高位指责或论断他人。这正是我们“人性的弱点”。如果把他人当成自己,我们就不仅能看见他人脸上的痦子,也能看见自己脸上的斑点。

把别人当成别人。这是对人性的一种尊重。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会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把别人当成别人,强调的是对个性的一种尊重。任何一个家庭、团队和集体都是由个体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的个性和能力都各不相同,尊重个性是创造和谐的前提,个性的充分发挥和扬长避短,才能赢得整体的和谐。

把自己当成自己。这是一种信任自己,正确认知自我的能力。
  把自己当成自己,强调的是一种对“自我”的正确认识。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人?一个对自我认知正确的人,无论站在怎样的位置上,依然会保持原有的本真。人贵有自知之明,保持“自我”的风格,坚持“自己”的可贵。既能成人之美,又能不断地完善自己,这样的人是自信又快乐的。
    人类生命中最美好的和弦是友爱和关心、是慈善和仁义。一个懂得愉快自己也愉快他人的人,是拥有真实幸福的人。

摘自《心理健康法则》

阅读(49) ┆ 评论(16) ┆  转载(4)┆ 收藏(0) ┆ 举报 减少妻子对丈夫发脾气的好方法(2010-05-20 22:15)转载 标签:

心理健康法则

王薇华

妻子

对丈夫发脾气

情绪失控

影响夫妻感情

健康

分类:心理健康教育

有一位先生,与妻子结婚二十多年了。这几年妻子在家里经常会出现情绪失控的言行。通常是夫妻间没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妻子却会忍不住生气,扯着大嗓门,对丈夫训斥一番。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地大声吼叫,只要丈夫的话说得不中听,她就又哭又闹,更糟的是有时还会动手打人,乱摔东西。让丈夫在惊恐中不知所措。当妻子情绪安静下来之后,对自己的行为是既委屈又后悔,向丈夫发誓说下次再也不这样神经兮兮了,可是不久以后又是如此反复。妻子情绪状态的极端表现,已经严重影响了这个家庭的正常生活。

丈夫无可奈何地说:刚谈恋爱的时候,妻子温柔得像个小花猫,结婚没几年,脾气就变坏,如今结婚二十几年,她的脾气和性格是越来越坏,没道理可讲,如今是看着孩子的面子,只能忍耐了,否则怎么办呢?

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会出现一时失去控制的时候。许多时候引发的事端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情绪失控时,如果出现出口伤人的极端行为,就会严重影响夫妻间的感情。一时生气是发火解气了,可是在事后,良心不安而引起的内疚和懊悔会折磨着自己,这种心境比情绪爆发时产生的后果还要严重。有些妻子在家里经常会扮演这样很糟的角色,对丈夫发脾气后,自怜自艾,心中充满着负面的自我谴责感,认为自己是个“坏人”,感到特别地内疚。可是脾气一上来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态度,甚至一再重复着让自己沮丧的行为,而后悔之后的心理折磨又促使她们再一次地情绪失控。

这位先生的妻子随后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妻子陈述了最初发脾气和情绪失控的缘由:最初我是感到丈夫对自己关注不够,许多事情做得总是不能让自己满意,只有多唠叨几遍他才会听,后来说多了他就更加不理睬,我只有发火,才会让他重视,否则他根本就不在乎。脾气一上来,我就能很难控制住自己的语言,什么话都说,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统统抖落出来,经常是越说越气,他若回嘴争辩我们就吵得更凶,吵急了,我就会看见什么就摔什么,经常是一场吵闹后,生气好几天,自己就像生了一场大病……有时他会来哄你,有时他也是几天不理你。我知道是自己的脾气急躁,也后悔这样对待丈夫不好,可是越是后悔自己不该发脾气,越是压不住自己发火。事后我经常是既着急又内疚,可是又有什么办法能使我能少发脾气呢?

心理咨询师告诉这位妻子,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就像是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仔细且漫长,拆除的时候却只需轻轻一拉。你们每一次的争吵就是在快速地拆除你们情感的这件“毛衣”。

减少妻子对丈夫发脾气的两种好方法:一是用语言来暗示自己。当你情绪烦躁,想发怒的时候,可以用语言来暗示自己:“千万不要发怒,发怒既伤自己,又伤他人,只靠发脾气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发怒是自己无能的表现。自己不能轻易地失去自己的家庭和婚姻。”

二是学会感恩。学会每天花一点点时间,多去想对方的好处,想想丈夫做过的好事,尽量不去想一些不好的事,也不去专门挑剔丈夫做错的部分,将焦点集中在丈夫最优秀的地方。在生活中不去与邻居或朋友攀比和计较,容忍生活中的不完美。多去想生活中美好和有意义的事情,感恩自己能与丈夫平平安安地活着,拥有健健康康的身体。

摘自《心理健康法则》

阅读(58) ┆ 评论(8) ┆  转载(2)┆ 收藏(1) ┆ 举报 微笑不需要理由(三)(2010-05-15 15:44)转载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微笑

微笑不需要理由

抑郁患者

蒙娜丽莎

健康快乐

分类:积极心理学

学习微笑,需要有个理由吗?我曾经看见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患有忧郁症的男子前去拜访一位智者。男子说:尊敬的大师,请您帮助我跳出忧郁的深渊吧,我真得很痛苦,我想让自己重新获得欢乐。

  智者说:请学会微笑吧,向所有的一切。

  男子说:可是,我为什么要微笑呢?我没有任何微笑的理由呀。

  智者:当你第一次向人微笑时,不需要任何理由。

  男子说:那么,第二次微笑呢?难道以后我都不需要任何理由地去微笑吗?

  智者:以后,微笑的理由会按它自己的理由来找你的。

  听完智者的话,这位忧郁的男子走了,他要按着智者的指引,去寻找微笑,去重新获得快乐。

  半年过后,一个脸上阳光灿烂、嘴角一直挂着真诚微笑的男子,充满自信的来到了智者的面前。

男子对智者,您还认识我吗,我就是半年前那个曾经向您求教的忧郁患者。  

智者笑问道:“现在,你有了微笑的理由了吗?”

  “太多了!”快乐的男子说:“第一次,当我试着把微笑送给那位天天为我的送报者人的时,他还给我同样真诚的微笑。我发现天是那么蓝,树是那么绿,送报的人离去时,哼着的歌也是那么的动听!”

  “第二次,当我把微笑送给了那位,不小心把菜汤洒在我身上的侍者时,我收获了他发自内心的感激,我似乎看见了人与人之间流动着的温情,这温情驱散了我内心聚积着的阴云。”

  “后来,我不再吝惜我的微笑,我把微笑送给街边孓然独行的老人,送给天真无邪的孩子,甚至送给那些曾经辱骂过我的人。我发现,我都收获了高于我所付出几倍的东西,这里面有赞美、感激、信任、尊重,也有某些人的自责和歉意。这都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啊,它让我更加自信、更加愉快,也更加愿意付出微笑。”

“你终于找到了微笑的理由”,智者说“假如你是一粒微笑的种子,那么,他人就是土地。”智者和男子一同愉快地笑着。

发自内心的微笑,使抑郁患者恢复了健康,也找到了快乐。微笑给我们身体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

可是,有些女性却不敢笑,怕笑多了,眼角长皱纹。她们笑的时候,要么不张嘴,轻轻抿着嘴,要么就把下巴拉张,不去运动眼角的肌肉。其实这样的微笑对身体是不利的。健康是自己的,皱纹这东西是早晚都毁爬到每个人的眼角,心情愉快比什么都重要。

有一次上课时,一位学生问我:蒙娜丽莎的微笑多迷人,她可是抿着嘴在笑,眼角也没有出现皱纹。蒙娜丽莎多值钱呀,她的微笑可是迷死好多男人的。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的画家达·芬奇创作了的,如今这幅肖像画作品,不仅价值连城,而且就连“蒙娜丽莎的微笑”已经被喻指为迷人的微笑或神秘莫测的微笑。

据说,画中的主人公蒙娜丽莎那时候刚刚失去自己的幼子,正处于哀痛之中,整日的闷闷不乐。达芬奇在作画时,为了让女主人高兴起来,还特别请来了音乐家和喜剧演员,想尽办法让蒙娜丽莎能高兴起来。

我们在这里暂且不从艺术的角度去评价大师的作品,我们听听一位心理学专家对蒙娜丽莎表情的诊断:蒙娜丽莎微笑虽然是和蔼可亲,是温婉的微笑,但是眼角却流露着难以言表的伤感,这样的微笑,反映出蒙娜丽莎的内心并不快乐,如果长期去这样微笑,会引起心理抑郁。看来有些微笑似乎很迷人,对身体健康未必有什么好处。

学习微笑不需要理由,让我们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理由。

阅读(62) ┆ 评论(11) ┆  转载┆ 收藏(0) ┆ 举报 一位初二学生谈《我与读书》(2010-05-13 13:27)转载 标签:

一位初二学生

我与读书

劳逸结合

德智体美

考试

快乐学习

中国教育

教育

分类:随感杂谈

初二期中考试的成绩公布了,儿子从上学期的全班前十名,降到了二十六名。作为年级重点班,虽然与前三名的成绩也就是十分之差,但是,我还是想借机敲打一下总是放松读书的儿子,要求他写一篇《我与读书》的作文,希望儿子能加强读书的力度。看过儿子的作文后,我陷入了沉思,让孩子愉快的读书、快乐的成长是每个做父母亲的心愿;而期望孩子的读书有个好成绩,更是父母亲的愿望。

成长是快乐的、读书是快乐的,心态是乐观健康的,这是我对孩子的祝愿。

           我与读书

泉水没有嘻哈的欢乐流淌,怎样流入宽阔的大江;鸟儿没有高亢的放声歌唱,又怎样翱翔在湛蓝的天上。                                                        ——题记

我与读书,一直是所谓的因果关系——因为未来,所以读书;因为考试,所以读书;因为父母,所以读书;因为自己,所以读书……我不愿意像别人那样没日没夜的读书,可是后来发现,我的生活受到越来越大的干涉和侵扰。

确实,我没有班里的某些同学那种聪明机智,那样扎实的基础,那样完美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和生活着。在学校,我将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在了课堂和自习上;在周末,我将大部分心力放在了周末的游戏娱乐上,我相信,这样劳逸结合的生活可以使我轻松而且完美的过着学习生活。

小学是如此,初中也是正在进行时的ing。可是我却渐渐发现,我对于学习知识的探索不再像原来一样出于自己纯真的内心世界。进入初中后,生活中大部分的学习动力不再源于自己,反而变成了实验班竞争的压力,还有家长那望子成龙的情绪,掉进了那种强大的、不可抗拒的“读书因果关系”的漩涡里……

一个班,四十多个人,数过半百的精英都在为了名次而努力,小小的失误,几分的差距,换来的就是十几名的差距。家长了解吗?老师了解吗?只有身处其中的我们最了解。

考得好就是几天“假期”,考不好就是要求几篇作文;班级排名爆发提高就是进步,年级排名保持中立就是退步。

在我不断地学习进步中,家长和老师们对我的学习成绩反而从盼望变成了理所当然。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反而得到的不是赞扬,而是考试失误时的指责还有是更高的期盼。

我毕竟不是那些学习仔,我盼望的是劳逸结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习生活,年级名次仅仅退了一点又怎么样,考试微微失误又怎么地?我可以告诉所有人,在我自己的学习生活方式中,下次考试,我必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你们可以罚我写作文,没关系,因为我这次语文又是全班前五,你们可以让我多学习,没关系,我与读书永远都是所谓的因果关系!

但是,我认为,我坚定着:平静的水面不能流淌,活泼的鸟儿才会歌唱,快乐的学习生活才值得我去向往,追求!

我,永远不会改变劳逸结合的学习生活。

[一位导师的留言]

这是一位中学生递交给母亲的作文,在不到千字的叙述里,袒露着自己读书的苦恼和抗争,读来令人,尤其是家长和教育界有识之士的深思。我们的教育制度亟待改革,我们的家庭教育方式更需改革。家长们会说:没办法呀!应试教育就得这样没日没夜地读书呀!

我钦佩这位学生的勇气。中国未来的一代不缺少智慧,缺少的是勇气!

我想:没有了买方市场,“那些破烂货卖给谁” ?应试教育的寿命还能有多久?

孩子的读书时代,如果能够做到快乐读书、快乐的成长,这将是中国教育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