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信长的后代:把 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27 04:27:14

把 握

人生中,我们最难把握的是“名利”。
     名能生利,利中有财,人们一般最放不下的,还是这一个“财”字。
     没有它我们就没有房住,没有衣穿,没有饭吃,它始终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每一天。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复杂的人类社会里,很多人也因无止境的贪欲求利,而导致身败名裂。
     我很想和大家探讨这个所有人既不能回避、也更离不开的“宝贝”。
     先从商业谈起。
     说起“经商”和“商人”,难免使人产生“无奸不商”的联想。“奸商”几乎成了商人的代名词。好像商人与奸诈、狡猾、欺骗是分不开的,就如童话故事中的老狐狸的感觉。其实这样理解是错误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农民种植的各种农作物,还是制造商生产的各类产品,甚至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如果离开了商业经营活动,就不能有效地为大众、为社会服务。商品的概念很广泛,从土地本身到地下蕴藏的各种矿藏、地上生长的林木、农作物,再到人类所创造的种种实体,包括高楼大厦,都属于商品。
     而这一切商品,都必须依赖商业的经营,方能进入人们的生活。所以,商业活动与我们紧密相联,它是架设在生产者与需求者之间的桥梁,是促进社会经济、推动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至于经商者在商业活动中有适当的回报,获得一定的商业利润,那是很正常的。因为,无论从体力到智力,经营者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但是,有些经商者贪心过重,用欺骗等卑劣手段坑害顾客,不仅扰乱了商业规则,败坏了经商者的名声,更严重的是破坏了社会道德,把人心引向罪恶的深渊,造成严重不良的社会问题。
     其实,社会弊端,并非只存在于不良的商人之中。
     各个行业都是由人来操纵的,人心坏了,哪个行业都会对社会产生恶劣影响。整个社会尤如一张网,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人们所操纵的行业与工作都带有欺骗性的话,他们以及他们所服务的人们,便会承受因此所造成的一切恶果。如汽车、飞机、轮船等人类常用的交通工具,一旦出现了品质问题,就很可能会酿成人命关天的大不幸。
     当今社会中,人们的心里总有一种隐隐的不安,如同活在危机四伏的环境里,人们在互相欺骗的同时,也都在无奈中被欺骗。在变成骗子和强盗的同时,又都胆战心惊地自我防护着。
     有些孩子,他们从一懂事就看到大人们,为钱争斗,为钱发愁,为发财而欣喜若狂,因破财而痛心疾首,所以,许多孩子幼小的心灵也变得扭曲了,钱变成了他们的人生理想,其它什么都不顾了。
     如果说人们的道德观念败坏到了极点,仅仅是为了种种利益和满足自身的贪念而无所顾忌、唯利是图的话,那实在是太可怕了,这个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
     也许你会问:自私和冷漠是全社会的通病,难道凭我一个人的信念和力量就能改变整个社会吗?
     我会告诉你:能!
     信念的转变,第一个被挽救的就是你自己,受益的也是你自己。用你善良的言行和信念来感染身边的人,这些人再去影响他们身边的人,逐步影响更多的人群,这样,转变社会风气,并不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我们所为的一切结果,都是由最初的想法、动机、意识来决定的。也许这就是佛经里常讲的”境由心转”。“境”是指环境、事物、表象。如果说你做事的心态是善意的,那你所希望的结果将会出现,所获得的就是善果;如果用破坏的、欺骗的、恶作剧的、丑恶的意识心态来面对自己的人生、面对他人的时候,将来所获得的就是恶果。
     我认识这么一个人,一直想做生意赚钱。一天,机会来了,别人委托他买些羊毛。按理,他赚些正当的差价无可非议。但他不知足,把食用油喷到羊毛上,再撒上些细沙士,油和沙士很容易粘到一起,这样一来,羊毛的分量就多出很多,经过“特殊加工”的羊毛出手后,他多赚了几千块钱。
     事后,他感觉钱来得真容易,于是,还想再找机会赚钱。听说买卖黄金能赚大钱,于是,他找到一个卖黄金的人,就把自己昧心赚来的钱,全部买了黄金。他一边美滋滋的思量着如何将这两块沉甸甸、黄橙橙的“金块”,以更高的价钱转卖出去,一边想试试这黄金的成色,用锤子一砸,谁知“金块”竟被砸碎了。原来,这“金块”竟是包金的石头。结果,连本带利包括欺骗所多赚来的钱,全部赔了进去。气得他捶胸顿足,大呼老天不公平。
     其实,是老天不公还是他自己心念不正?
     用欺骗的手段对待他人,钱是赚了,但只是一时的利益,最终除了被骗还是一无所获。
在我们具体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随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清净的心,不可为了个人利益而盲目地追求。
     但在有些情况下,头脑清醒都很难处理时,就要采用“大智若愚”的处理方式,那就是“放下”。遇到复杂解决不了的问题,迈过去或绕开一步走,不把自己的精力和身心陷进去。陷进去便是无底洞,越陷越深,甚至会断送一切。
     如果你能把握住心念,抵御住不义之财的诱惑,不去铤而走险,你就可能不会被陷阱所害。
     做官或经商,几乎都是见到了所谓“利益”时被陷进去的。
     执着于利益,就可能被利益所害。
     回头看看,多少曾经显赫一时的高官、富商,一批批倒下去,都是由于一个盲目的贪念所至。
     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出了事,才恨自己太愚蠢,但为时已晚。
     在目前的中国,有些人可以说是富可敌城,即便如此,他们还要想方设法去获取更多,最终大祸临头,无法挽回。
     人生中对任何事情都要有“度”和“量”的把握,如果把握不恰当,就会害人害己。你汽车驾驶者在路上横冲直撞,就会导致车毁人亡;骑马者不知悬崖勒马,一定会粉身碎骨;厨师做饭不讲究火候,那做出的饭菜就可想而知了。同样,该“拿起”时要勇敢地“拿起”,该“放下”时要潇洒地“放下”。“拿起”需要智慧,“放下”则需要更大的智慧与勇气。“拿起”不容易,“放下”更难,“随时放下”更是难上加难。“放下”的过程其实是对人的意志力最好的锻炼。我们要知难而上,学会自自然然、轻轻松松、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地放下金钱、权力和名声。
     如果在该放下的时候不放下,可能你的生命和你拥有的一切都会因此而丢掉。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人,背了一袋银子坐船过河。不料船漏了个洞,船里进了水,岸上的人都着急地喊:“快把银子扔掉,活命要紧呀!”可是,这个人爱财心切,就是不舍得丢掉银子,由于负载过重,船很快沉入河底,人连同银子一起沉入了水底。
     金钱与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是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谋福利的利器。既可以改善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又可积功累德、做更多善事。如果运用不好,就会带来无穷灾难。因为金钱最容易诱发人的欲望。能够认真把握好金钱与权力使用的“度”和“量”,你的人生便是富足而快乐的。
     所以,我们所处的世界,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甚至我们理想的实现,都是由我们自己来把握、来创造、来决定的。我们种下花朵的小苗,几个月后,就有美丽芳香的鲜花迎接你;如果撒播蒺藜的种子,几个月后,就会被荆棘包围。
     因此,我们提倡对周围的人,包括对家人、朋友、同事、邻居等,用和平的、温馨的、善良的、带有帮助性的心念去对待他们,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你可能会获得这份善念的无量回报。正犹如农民耕种,只要你用心选种,精心护理,辛勤劳作,你便可享受丰收的果报。对人、对社会也是如此。
     如果想改变自身的生存品质和环境,就应该从“我”做起。从我们的思想观念着手,从实际生活的细微处着手,真正肩负起责任,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保持起心动念纯净善良,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发出智慧的光彩。这样,就能使社会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而变得温暖美好。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学佛之人并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放弃了生活、回避社会的人。
     佛说:佛法不离世间法,世间法包含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处世为人等方方面面。佛门弟子与一般大众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更加是非分明、更乐于奉献、更宽容大度、更严于律已。所以,我们应该承担起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认真把握我们的起心动念和一切行为。引导全社会共同维护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自己、帮助他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