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查看所有进程:吸收西方教育合理的成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7 15:06:26
(一)      “某家长学校”改造家长第一步就是让家长懂得教育的和谐。

我举我的两个例说明:

我妹妹在美国,她的女儿比我的儿子小一岁,通过这两个孩子吃饭的比较,我深深地感悟到中国教育的不和谐。

我的儿子半岁开始吃饭,我们都是喂他,总是认为他还小,需要我们全心全意的照顾,从来没有想到让他自己去吃饭,而且这样做是最省心省力的,用的时间是最短的。

我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儿子大了,自然就会吃饭了。”在我的心里,想当然地认为吃饭是不用学的。

我妹妹的女儿半岁也开始吃饭,我母亲要喂她,我妹妹坚决反对,不让我母亲喂她,坚持让女儿自己去吃饭;女儿自己吃饭是非常慢的,而且地上、身上都有饭。每次饭后,我妹妹都要给孩子洗澡、拖地,非常辛苦,而且浪费大量时间。

我妹妹工作很忙,时间对她是非常宝贵的。

我知道这个事情,不理解,问她为什么不让母亲喂她女儿?

她笑着说:“美国人都是这样做的。”

我哈哈大笑,说:“美国人真愚蠢,孩子一大,自然就会吃饭,为什么现在非逼着孩子自己吃饭,太偏激了,真搞不懂他们。”

我真想抗议美国人这种虐待孩子的行为!

儿子七岁了,开始上小学了,这时候我发现问题严重了,儿子吃饭很慢很慢,每次都需要大人喂他才行。天啊!这样发展下去,我儿子什么时候才会自己吃饭啊?

我下了狠心,规定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时间一到,就叫他滚蛋,去上学。吃不饱也得滚蛋,只要不饿死就行。

这时候我开始羡慕我妹妹了,她女儿一岁就会吃饭,一岁半就会穿衣服;而我儿子七岁了,还需要他母亲帮助他穿衣服。

还好,经过几个月的魔鬼训练,我儿子终于改掉了吃饭的很多毛病,会自己吃饭了。要不然,我真不知道我儿子什么时候才会自己吃饭。

我妹妹的女儿成长为什么这么顺利,就是因为我妹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又磨难孩子,孩子的成长是和谐的。

而我只是照顾孩子,而且从来没有去磨难孩子,孩子受到的照顾多了,就产生依赖心理,只有照顾而没有磨难,孩子的成长就不和谐了。不和谐的我站在偏激的位置上,去观察美国人教育孩子,反而认为美国人是偏激的;这就是偏激的人去观察和谐的人,反而认为和谐的人是偏激的。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总是重复出现:偏激的王明认为和谐的毛泽东是偏激的,后来,偏激的毛泽东认为和谐的右派是偏激的……

我办公室有一个老师,他儿子特别老实、乖,每次喂饭都喂到了吐,父母才知道孩子饱了,才停止喂饭,到了四岁,还是每顿饭都喂到了吐。父母非常发愁:不喂到了吐,不知道儿子吃饱了,一直这样喂到了吐,肯定是不好的。

我知道了,以我惨痛的教训告诉他,不要再喂了,一定要孩子自己去吃饭!

又比较了我妹妹的女儿和我的儿子的学校教育。

美国许多小学教室里是没有黑板、没有课本的,孩子在教室里是比较自由的。这个又体现了美国教育中的和谐:在约束中有自由。

美国少儿教育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实践活动,从小就培养孩子写论文。

我妹妹的女儿每个学期都要写一篇论文,比如,有一个冬天,我妹妹的女儿想观察种子在不同的土壤里生长情况,我妹妹跑了许多花店,都买不到种子,因为冬天,花店是不卖种子的,没有办法,我妹妹从网上购买。

还是一个冬天,我妹妹的女儿想观察果蝇对不同水果的喜欢情况,冬天没有蝇子,我妹妹为了支持她写论文,从网上购买了果蝇。

中国基础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知识,特点是按部就班,进度快、难度高、知识点多。

对比之后,我发现,美国小学一个月的课程,中国只用1天就能完成。也就是说,美国小学生一个月学习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小学生一天学习的知识量。一个学期下来,中国小学生的知识量可能是美国小学生的几倍,所以,一到考试,中国小学生看起来个个是天才,而美国小学生个个象笨蛋。但是,一到动手,中国小学生个个是笨蛋,美国小学生个个是天才。

美国的教育为什么要这样做?它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什么地方了?

我们先看看美国的教育把时间都用在了什么地方了,原来,美国的小学,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自主研究课程上了。在美国的小学,每个老师都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给孩子们进行一次精心准备的自主研究课程,指导孩子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这个自主研究课程。

在这里,美国学校教育是“快”的教育方法和“慢”的教育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是一种知识与实践“和谐”的教育,所以,美国教育总是产生大量的英才,有几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中国学校教育只有“快”的教育方法而没有“慢”的教育方法,只有知识而缺乏实践,是一种不“和谐”的教育,总是无法产生出来诺贝尔奖获得者。
(二) 

这里有一则资料供大家一读。

1979年6月,中国曾派了一个教育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基础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其中有下面四段文字:

美国的学生无论品质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看来,让地球调个头,好象都易如反掌似的。

重视体、音、美,而轻视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体音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对数理化则并不看重。

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晃来晃去。

最后,在结论部分是这样写的:

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以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其中也有四段文字:

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喜欢把手端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孩子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的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

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的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优秀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么写的: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相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言,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上举办的奥林匹克竞赛,中国的孩子屡屡摘金夺银!中国往往获得团体冠军!这更为30年前的这一结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30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这30年来共培养了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30年来,“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世界上最最勤奋、在国际奥赛中屡屡摘金夺银”的中国学生还没有出现一名这样的人才!

两家的预言都错了!

一个人,阴阳失调就会生病,阴阳平衡就是一种和谐。孩子的教育也有阴阳两个东西,知识和技能为阳,悟性为阴;中国古代教育往往是先阳后阴,最后阴阳平衡的。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做学问的三种境界就是先阳后阴、最后阴阳平衡的: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苦学,先阳);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苦思,后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得到悟性,阴阳平衡)。

也就是说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得到悟性而实现阴阳平衡。有了悟性的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才有创造能力,没有悟性的读书人就是书呆子。

30年来,“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世界上最最勤奋、在国际奥赛中屡屡摘金夺银”的中国学生就是在有阳无阴的教育环境下成长的,这样的孩子有知识和技能,却缺乏悟性,阴阳失调了。

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是诞生于美国的民主制度,而美国的民主制度是比较讲究阴阳平衡的:

美国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提倡和保护人的自私的,同时,又要求人人信仰基督教,基督教提倡的“大爱”,把人的自私当成了罪恶;自私和“大爱”是两个极端,太自私的社会就走了极端,而只有“大爱”的社会也走了极端,走了极端的社会一定要出现灾难的,必须要“矫枉过正”,这就是一种和谐,只有“和谐”才是正常的。

美国的总统、市长都是四年一选举,一个人最多可以做两次,时间是八年,以后又是一个平民,有得有失;这就是一种和谐。能上不能下,有得无失,这就是一种不和谐。

美国鼓励人的自私,同时有遗产税,美国的遗产税税率大约是50%,有得有失;日本的遗产税税率是70%,就更高了,这就是一种和谐。一个国家没有遗产税,有得无失,这就是一种不和谐。

所以,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其实是有阳有阴,阴阳是比较平衡的,因此,这30年来又培养了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三) 

新世纪,学生追求的不再是职业的稳定,而是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人才。现在我们面临的社会现实是:一方面失业人数在增加,另一方面现代企业求才若渴而难觅合适的人才;一方面争抢人才的大战异常激烈,另一方面却有大批在岗者被迫下岗。

中国为什么这么求才若渴而又难觅合适的人才?中国教育培养了大量的大学生、研究生,难道这些大学生、研究生不是人才吗?

根据社会现实,我们只能说大多数的大学生、研究生都不是人才,否则,就不会有异常激烈的争抢人才大战。这些大学生、研究生都有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他们都有阳的一面,他们也都有思考,开始增加自己阴的一面,但是,人的悟性只有在经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才能得到;只有得到悟性的人才能实现阴阳平衡。没有经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人,阴阳始终是失调的。

 

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中国小学、中学教育,中国小学、中学学校教育只有“快”的教育方法而没有“慢”的教育方法,中国孩子就变成了有阳无阴,也就是说孩子有知识和技能,却没有悟性。

由于中国小学、中学学校教育已经固定化,无力改变之,我们能够改变的,只能是我们的家庭教育。为了让孩子得到悟性,我们家长的家庭教育必须以“慢”的教育方法为主,我们家长要敢于让孩子去“慢”,不要去和别人去比快。

我们家长总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快,越比越焦急,于是,在家庭教育中也实行“快”的教育方法,只敢求快,而不敢求慢。这个观点一定要改变,孩子越早实行“慢”的教育越好,否则,就误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