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枭雄全文txt下载:养生是人一辈子的功课(健康10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9/28 23:36:50
人体的健康与否,取决于阴阳调和,是否需要药补,如何药补在有讲究,除了药补以外,顺应自然,起居有度,饮食有节,动静适宜,心境良好,都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养生是中医学理论根据生命发展规律,主动保养身体,以减少疾病,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一系列保健活动.养生讲究形神共养,需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起居有度、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郑重贯穿于衣、食、住、行、思、坐、卧等日常生活之中,手段丰富繁多,如恬淡心境、食养、药养、功养(动功和静功)、针炙、推拿、按摩、导引、吐纳。中医认为,养生需持之以恒,而非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同时应该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不应千篇一律地搬用一个模式,更反对将养生的某一种手段或方法当成时尚或社会潮流来追赶。须知、性情愉快、饮食有节、性事适度、形劳不倦等都是养生必须具备的内容。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必须遵循自然界和人体生命的规律,切忌太过,否则易出现“养生伤本”。养生中充满哲学中医学认为,人和宇宙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二方面,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都是阴和阳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的结果。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健康状态,也是阴阳双方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即阴,阳平衡的结果。阴阳双方相互制约,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同时又相互化生,阴生阳,阳生阴。任何人、任何疾病都可借阴阳学说加以诊疗,无论其病因如何、病情如何复杂多变,而阴阳失调的形式或是阴(阳)偏盛的实证,或是阴阳偏衰的虚证,或是阴阳俱衰(即阴阳两虚证)。所谓阴或阳偏盛,就是指阴盛或阳盛;阴盛者表现为寒证,阳盛者表现为热证,多因感受外界邪气所致。无论是散寒或是清热,治疗皆以祛除邪气为主,这叫作“实者泻之”。所谓阴阳偏衰,是指阴衰或阳衰。阴衰即阴虚,阴虚者表现为热象;阳衰即阳虚,阳虚者表现为寒象,治疗都是培补正气,这叫作“虚则补之”。所谓阴阳俱衰,即阴阳两虚,多是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自身正气不足,阴阳两方均低于正常水平。此时,人体的正气大伤,属虚证;疾病的矛盾焦点在于正气(阴阳)虚,治疗重在扶正,补虚,宜阴阳俱补。人与自然要相适应中医学对健康、养生的认识非常深奥,归纳为下原理“形与神俱、形神合一”“天人相应”、“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等。首先,人体自身是一个整体,人体在结构上相互沟通、生理上相互作用、机能间密切联系,生理和心理机能有机结合,与病理相互影响。因此,养生、治病都要考虑人体的整体性,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非但观其标,更要究其本。其次,人与自然相适应,相统一。人体与自然界密切相关,时刻和自然界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再者,人与社会的统一。人不但具有生物属性,具有社会和文化属性。人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活动,人是社会一分子,需要不断的适应社会并在社会中成长。这一切都要通过体内的阴阳,脏腑气血的机能在不断的动态平衡中创造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TO)对“健康”这个词有明确的诠译“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是体质健壮”。可见健康的内容很丰富,并非指身体无病患或是没有不适,更包括人的精神状态、生活情趣、心理承受能力等诸多内容。换句话说,一个人即便没有患上身体的疾病,但是长期心情抑郁或是生活消极,民不算健康。健康身体的10条标准: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过分紧张和疲劳;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的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发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