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文大连话:山东寿光 广陵董氏族人寻根之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10/05 12:29:38

山东寿光 广陵董氏族人寻根之旅

时间:2007-11-03 21:17:49 来源: 作者:

  2005年12月份,本报(寿光日报)曾报道了上口广陵二村以董长福为首的董姓族人寻根问祖,修家谱的事情,并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反响。而今事情过去一年多了,他们的寻根之旅顺利吗?带着这个疑问,记者于近日再次走进了广陵二村。

新发现:渤海湾周边姓董的不少

采访中董长福告诉记者,原籍我市田柳、现住江苏徐州、戴着“全国董仲舒研究会会长”头衔的董孝忠曾在去年回乡省亲,并与董长福进行了促膝长谈。他告诉董长福,在寻根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凡在渤海湾周边居住的董氏群体(村庄)皆与卫所有着密切关联。明代驻威海莱州卫的世袭指挥佥事董旺一族为董仲舒六十六世孙,类似威海卫的地方还有天津卫和辽宁的金山卫。如旅顺的董家村、金山沟区的董家沟、葫芦湾的董炉、天津卫的董庄和西董庄。也就是说,环渤海湾形成了一个“董氏族人圈”。并且,这个现象也在董长福老人的寻根之旅中得到了印证,他说,自己去年曾去过胶东,发现在莱阳的一些村庄里净姓董的。

广陵的董氏宗谱记载,其祖先董武林,于明洪武十九年(1387)奉命调山东莱州湾畔塘头营(今羊口)把守海口,上推四辈可查董守业之名,而董守业正是董俊第四代后裔。

董俊,董仲舒五十七世孙,《元史》有记载:“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末归元,以功累官左副元帅,大小百战无不克捷。后围困金主于归德(商丘),力战而死。”

董俊是董键十世孙。董键,河北藁城董氏宗谱中记载:宋真宗二年(公元997年)董仲舒48世孙董健从山西回归故里河北藁城。

至此,确凿的证据表明,我市广陵董氏确为董仲舒后人无疑,新修的《董氏宗谱》记载了这一段历史:

《塘头营董氏祖事记》——汉代大儒董仲舒,六十二世孙董武林,兵部给都事,正七品,系河北省藁城市南董镇南大章村,元朝开国将领董俊五世孙,明初一三八七年,岁次丁卯,实行屯田守边策,奉命调往山东省莱州湾畔塘头营把守海口,来敌则战,无敌则耕,官台宅科赐地千余亩,供军需自食自耕,随军眷属赐地百余亩。在此过着不缴粮不纳税自食其力的生活,大明朝政权稳定后,董氏家族成为世袭自食其力管理海口的唯一家族,船只非挂董氏灯笼方能出海,流传至今。

苍茫大海,浊浪阴风,楫摧樯倾,商旅不行,渔民苦矣。永乐初年,先祖占星择吉,众力协作,斯建庙宇,左关帝,右龙王,中则天后神焉,生民祀之,兴云沛雨,翊运伏魔,以捍水患。龙王功德,普济众生,入斯庙者,商旅渔公,焚香燃纸,为祷为祈,神之佑之,其拯之矣。龙神有灵,波澜不惊,万顷碧水,鱼跃鸥鸣,渔歌互答,舱满归营。

人口繁衍,港口振兴,谋求生路,拓展才能。族人董肇兴率子于一五六八年迁往东营市丁庄镇立后董村。董家隆率子于一五七三年去青州南皮后徙居口埠。一六四四年清兵入关,明朝灭亡。董氏家族世袭管理海口的权力被废弃,举家外迁,一支迁东浊北、一支去任家庄子,一支去吴家庄子等地。董仲舒七十代孙董可久迁居宅科四十一载。公元一六八五年迁徙广陵定居。

新梦想:在羊口立碑

作为寿光董姓族人寻根问祖的发起者,董长福这几年一直乐此不疲,不遗余力。现在看到自己多年的努力有了成果,他感到由衷高兴,也萌生了新的想法,那就是想在当年先祖奋斗过的羊口择地立碑。“研究历史就是为了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目前的《羊口镇志》中并无清代以前的记录,我们的家谱记载正好为这一段历史填补了空白,如果能够在羊口塘头营旧址为此事树立纪念碑,或许既可弥补羊口的这段历史文化空白,还可让先祖的功德为更多人知悉。”他还告诉记者,前几天联系了几位当年撰写《羊口镇志》的老者,他们对董氏在塘头营的这段历史也非常感兴趣。

“修家谱也好,树碑也罢,我觉得无论是对族群还是地方文化研究,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董长福如是说。

本报记者 王大鹏

(转自2007-02-11山东寿光日报)

2007-02-28

【重要补充:对于董键十世孙董俊的提法有疑问,应当以元史记载为准。以下是董孝忠文章里的董仲舒四十八世孙至五十七世孙董俊的叙述:“四八世.鍵,震长子徙居藁城;铸,震次子 - 四九世.运,鍵长子徙居冀北另详;适,鍵次子;逢,鍵三子失考 - 五十世.汉,适子 - 五一世.佳,汉子 - 五二世.光前,佳子 - 五三世存诚,光前子 - 五四世.厚,存诚子 - 五五世.衍,厚子 - 五六世.珂,衍子 - 五七世.俊,珂子少力田”。《元史》、董氏家传、董俊神道碑、藁城董氏家谱均记载董俊的上三代为‘徽、哲、昕’,与董孝忠文中的‘珂、衍、厚’不一致。——董职嵩补注】

附,碑文记载:

藁城董氏上祖的“石”证(碑文)

  按:网上有董俊为×××几十代孙的传说,还列有名讳,与碑文记载毫不相及,我们的碑文记载,俊之上三祖是徽、哲、昕。现将碑文的有关之处公之于众,请专家和族人评判,详查有无错处,如果不错的话,非彼即此,他说就是站不住脚的,需要另做考证。

  1、李冶撰《元龙虎上将董公神道碑》:“公讳俊,字用章。殁后十有七日,以衣冠葬于先茔,礼也。曾祖徽,祖哲,皆韬光田亩(48)。母李氏,有贤行。公之夫人五:李氏,王氏,张氏,王氏,杜氏。子九人,……”

  2、王磐撰《赵国公谥忠献董公神道碑 》:“公讳文炳,字彦明,世为真定藁城人,曾祖讳哲,祖讳昕,皆潜德不耀。考讳俊,龙虎卫上将军,知中山府行右副元帅府事。妣夫人李氏。”

  3、阎复撰《元赵国公谥忠穆董公神道碑》:“公讳文用,字彦才,世为真定藁城人。赠光禄大夫、司徒、赵国宣懿公,讳昕之孙,龙虎卫上将军、右副元帅,赠推忠翊运效节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赵国忠烈公讳俊之子也。”

  4、姚燧撰《元佥书枢密院事董公神道碑》:“公讳文忠,字彦诚真定藁城人。曾大父哲,大父昕,父俊。”

  5、《元故朝列大夫开州尹董公神道碑铭》:”公讳士良,字善卿,赠光禄大夫,司徒。赵国宣懿公,讳昕之曾孙,龙虎卫上将军,行元帅府事,赠推忠翊运効节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赵国忠烈公,讳俊之孙。

  6、黄溍撰《资德大夫陕西诸道行御史台御史中丞董公神道碑》:“公讳士恭,字肃卿,姓董氏,真定之藁城人,赠光禄大夫,大司徒,赵国宣懿公。讳昕,公曾祖考也。龙虎卫上将军,监军右副元帅,知中山府事,赠推忠翊运効节功臣,太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赵国忠烈公,讳俊,公祖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