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雅的男朋友们百度云:八上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10/05 16:24:05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大自然的语言》

一、整体感知

1.本文是介绍物候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

2、说明对象:物候学。

3、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4.文章围绕“物候”和“物候学”,谈了 四个方面:

(1)什么是物侯和物侯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这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侯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作用?(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侯观测的因素有哪些?(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侯学有什么意义?(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二、课文分析

1.文章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作用?

运用拟人修辞,将物候现象说的生动而有情趣,这样的标题形象、生动、具有文学性,吸引读者。

2.课文第一段的说明顺序?

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3.第一段语言赏析:

“沉睡”、“苏醒”:运用拟人的修辞,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次第”意思是一个接一个。生动地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

“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画面。

“翩然”:生动地写出了燕子动作轻快的样子。

“簌簌”:写出秋叶纷纷落下的秋天的肃杀景象。

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简炼典雅

本段语言特点:准确、生动、典雅。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4.第二段中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

5.研读6-10自然段

说明顺序: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由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作诠释。

三、积累

四季成语:

春:草长莺飞、鸟语花香、春雨如油、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回大地、

夏:夏日炎炎、 夏日可畏、骄阳似火

秋:秋高气爽、秋风萧瑟、一叶知秋、

冬:风雪交加、滴水成冰、雪兆丰年、

四季古诗词:

春: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秋: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奇妙的克隆》知识点整理

1、本文属于哪种(事物?事理?)说明文?

答:事理说明文

2、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分为四个部分,你能分别用自己的一句话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吗?全文按什么说明顺序来进行说明?这样使用四个小标题来行文有何作用?

答:第一部分: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第二部分:依次介绍使鱼类、两栖类、哺乳类换核技术获得成功的四个中外著名实验,说明人类对克隆技术的执著探索和取得的成就;第三部分:写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在世界引起了轰动;第四部分:写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对克隆的思考。课文按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使用四个小标题的作用是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3、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用了四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引用

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具体生动;

下定义:例如:A、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B、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科学简明地向我们说明了“克隆”的本质特征。

   作诠释: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准确、清晰

   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出一跟猴毛变出一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4、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

答: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5、“克隆鲫鱼出世前后”这部分举了哪些克隆事例?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事例:鱼类:1979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克隆鲫鱼、鲤鲫鱼

两栖类:英国牛津大学1960年、1962年克隆爪蟾蜍;我国学者童第周1978年克隆黑斑蛙。

哺乳类: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克隆灰色小老鼠。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不用时间而用逻辑顺序的好处: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安排材料的逻辑顺序。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突出我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两条线索结合,增强说明效果。

6、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原因有二:一是说明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二是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引起人们的争议和思索。

7、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1).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2).可以挽救珍稀动物;3).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8、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举例子。通过举例,说明只有通过克隆技术才能最有效、最方便地繁殖这些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的高附加值的牲畜。另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

9、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答:是恶兆。因为:1).克隆技术现在还不成熟,克隆人可能有很多先天性生理缺陷。2).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3).克隆技术有可能被滥用,成为恐怖分子的工具。4).从生物多样性上来说,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疾病的广泛传播,对人类的生存不利。是福音。因为:1).“不让我们克隆人,就是不让我们修正我们的错误,人类历史难道能够这样构造吗?”——《纽约时报书评》2).“当然应该‘克隆’人,如果谁第一个掌握了这个技术,他就是我真正的、也是唯一的竞争对手。”——比尔·盖茨3).“克隆人绝对是科学上了不起的进步,克隆技术必将创造21世纪的辉煌。”——麻省理工学院生命工教授约翰·布洛克。4).“人体商业化是人类经济活动中无与伦比的成就,毫无疑问,克隆技术的出现将为世人创造一个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市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

10、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

答:如:“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体现了他们的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在学习中,我们应该……(略)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这两篇短文的说明内容分别是什么?通过这两篇短文,作者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1)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2)恐龙灭绝的原因——陨石撞击

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不同的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的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二. 文章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三.文章的说明方法有那些: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

四.阅读

(一)阅读《恐龙无处不在》第5——9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泛大陆?

2. 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3.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那时指________。

4. 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二)阅读短文二1——5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文段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那些?

3..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4..第③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9《生物入侵者》

一、说明顺序:

本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二:问题探究:

一)阅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第①段内容的表述,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定义 
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生物 
2、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答:解释说明。 
3、为什么把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入侵者”? 
答:因为他们不仅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二)第2——4段

根据第②段内容,试推断“生物入侵”是怎样造成的? 
答:国际贸易的繁荣和交通工具的发达导致。 
5、第二自然段中的“凡此种种”指代哪些内容?在文中找出来。 
答: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安家落户…… 
6、第③段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答: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7、第③段举“斑贝”的例子是要说明什么? 
答:说明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若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给人类造成危害和损失。 
8、“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够,如果删去,说明人们在清理和更换管道上只花了十亿元,与实际情况不符,反之,更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9、第④段中““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0、第④段举出棕树蛇的例子是要说明什么? 
答:说明“生物入侵者”会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威胁。 
11、阅读第四自然段,概括出“生物人侵者”有哪些危害? 
答:①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13、针对“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提出一条或几条防范措施。 
答:①加大宣传人们防范“生物入侵者”的意识。②严格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 

三)第八段:作者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谈“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的? 
答:举例子与列数字。 

 

20《落日的幻觉》

一、             整体把握

这篇文章介绍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先从日常生活写起,并引用古诗文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然后用一段文字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逐段有条理地介绍这些景观背后的科学道理。

二、、读课文4--7段,思考在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明确要点:

1)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

答: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准确生动形象说明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2)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答:打比方、作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由于幻觉,人们看到黄昏的太阳远大于中午的太阳,把黄昏的太阳比作巨大的玉盘,形象说明黄昏太阳的巨大形状。

3)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答: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三、朗读课文第1——3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段从人们观注日出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要点: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2)、第2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要点:描写、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要点: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