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购物美心月饼:吉林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10/02 18:27:05
磨刀师傅的故事
本报记者 曾庆伟
居家过日子,切菜做饭,餐餐要用刀。可刀用久了都会钝,磨刀这道手续是免不了的。于是找师傅磨刀就成了人们一项生活内容。磨刀人一般走街串巷流动服务,想找人磨刀还挺不容易。长春市民刘颖家住亚泰大街附近,现在每次上市场,都拎着家里的3把菜刀,因每次找磨刀的都找不着又拎回来。刘颖说,自家也买了磨刀石,可是刀已经用到非用砂轮打磨厚钢才行的地步。与此相比,家住长春园东路附近的姜先生却感觉挺幸运,拎着刀到早市就找到了磨刀的。实心眼儿的他跟师傅说好,先去买菜,回头取刀,结果回来拿刀时也没看,交了5元钱拎回了家,一用才大呼上当,本来只是切肉费劲的刀,磨过之后连切菜都费了劲,于是又去找那不尽责的磨刀人,结果每次去都扑空。刀不能使,只好用家里备用的没开刃的刀切菜。
在二道区老万通市场前,记者见到了有着20年磨刀经验的周云麒,他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玄机,磨刀,磨好一把用半年,磨好了,磨刀的就得饿死。磨不好是因为磨刀的故意糊弄,一次收5元,多磨几次才能多赚点钱,于是把刀磨不好的事就发生了。
今年65岁的周云麒为7个市场的商家磨刀近20年。磨刀要用的工具不少,一张长条椅,上有机械带动的两个砂轮,手里有细磨石。还有挑、剜工具,用于清理绞刀里的肉末。还要自带装水的桶和抹布。周云麒说这套工具50多公斤,全靠自行车驮着他和工具往返于中东、北方、新万通、老万通等市场。
“一天都歇不了,早6时出来,到下午3时收工算早的,一天最多时有100多元钱的收益。”周云麒50多岁,从老家徐州农村来到长春,就给市场业户磨刀。“一般人干不过我,我干活从不糊弄,来就干,一刻也不歇。”他的左臂非常疼,仍坚持着,他说现在干活不比年轻时,过去干一天活,一宿就能歇过来,现在年岁大了,干活底气不足,精力也不如以前了。“没人替,自己一个人成天围着磨刀椅子转。”
市场里的业户不时出来取刀,问:“磨好了吗?大爷。”周云麒把磨好的刀递过去说:“刚磨好,3个刀片9元钱。”周云麒说,他磨刀靠的是老价钱老手艺。
在市场里,商户都很宽裕,都不愿意费劲自己磨刀了,商铺刀的使用频率高,需要磨刀人磨出高质量。市场业户3天就磨一次刀,绞刀、剔骨刀、割肉刀,磨就磨好,业户都懂,磨不好的刀切不了馅和肉。“磨刀是技术活,懂行才能知道什么钢吃什么活。周云麒原来是铁匠,懂得刀的原理。”拿到手,一看就知什么钢,钢好磨法也不一样。瞎磨刀是快了,使用寿命也短,什么刀磨到什么程度,怎么磨法,怎么磨得锋利,很有讲究。
虽然每年有1万多元的磨刀费,基本解决了老手艺人的温饱问题,可是他们的身体负荷重,严重透支健康。周云麒已经好几个春节没回老家了,自己租住在二道区长青村平房,妻子6年前去世,独自起火做饭。他说,自己仍然要靠体力挣钱养家,一是竞争激烈,另外就是磨刀不规范。良莠不齐,搅得老手艺也不吃香,挨累不说,收入也不多,特别是有骗人者搅在其中,祸害了整个磨刀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