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上的绘图软件:对孩子说人话,教孩子做人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10/03 17:21:20

对孩子说人话,教孩子做人事  

有一篇发表于《新民晚报》的文章,题目是《对孩子说人话》。文章中讲了这样一件事:

去年暑假,一个朋友把自己十三岁的儿子送到了澳洲佩斯怀冰的家中,说是要让儿子见见世面,请怀冰照顾一下。怀冰开始了她对一个未成年男孩儿的“照顾”。

刚从机场接回男孩儿,怀冰就对他说了一番话: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你爸爸托我照顾你在澳洲的一个月暑期生活。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的,他也不欠我的,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你十三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自己做早餐吃,因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后你得自己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我不负责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责任。洗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的地图和公共汽车的时间表,你自己看好地方决定要去哪里玩儿,我有时间可以带你去,没时间的话你在弄清楚路线和车程以后,可以自己去。总之,你要尽量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独立起来。因为我有我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来不会给我增添麻烦。

十三岁的小男孩眨着眼睛听着这位不许自己叫她阿姨而坚持要他直呼其名的爸爸的朋友的一番言语,心中肯定有些触动的。因为在北京的家里他的一切一直都是爸爸妈妈全盘负责。最后,当怀冰问他听明白了没有的时候,他说:听明白了。

是啊,这个阿姨说得没错,她不欠爸爸的,更不欠自己的。自己已经十三岁了,是个大孩子了,已经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决自己的早餐以及出门去自己喜欢的地方这类常识问题。

一个月之后,他回到了北京的家中。家人惊讶地发现,这个孩子变了,变得什么都会做了!他会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后叠被子,吃饭后会洗碗筷,清扫屋子,会使用洗衣机,按时睡觉,对人也变得有礼貌……他的爸爸妈妈把怀冰佩服得五体投地。问她:你施了什么魔法让我这个儿子一个月之间长大了?

看过这个故事,相信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会有很多感触,肯定也会对自己的家庭教育产生一些反思。

现在每个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孩子疼爱有加,这是很正常的。正是因为家长大多有这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的溺爱心理,所以孩子在家里什么事情也不会做,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该放手的事情也不敢放手,唯恐孩子累着伤着。即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得替孩子干了。久而久之,就造就了这样一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

这种不正常的家教方式,是不可能培养出思想健康、人格健全、身体健壮的新一代的。如果不引起重视,不加以改进,最终后果就是可能危及民族与国家的未来。

对此,我也是深有体会的。作为一个家长,回顾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历史,也是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孩子已经上研二了,但是她在生活的很多方面显得还是很不令人放心,譬如说生活缺乏规律,家务活不会做,自理能力欠缺等等方面。这些问题显然与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和生活指导有关,自己到现在为止还把二十多岁的女儿当小孩对待,家务活从来不让她做,该放手的也不敢放手。当然这种不放心的心理正是自己在家教上不够成功的主要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存的港湾。家庭教育不仅决定着子女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到民族的素质与未来。西方一位思想家曾经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手里。”作为家长,应当把教育子女当做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不断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特点,规律和方法。

所以,希望朋友们在读了这篇文章、看了这则故事之后,能有一些启发,能够有更多的人像怀冰那样,对孩子说人话,教孩子做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