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锐后备箱开关:解读“达则兼善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转自新华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10/03 17:27:01
解读“达则兼善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解读“达则兼善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达则兼善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的一种境界追求,抛弃历史的局限性不究,由于这种信念的支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难看到众多“居庙堂之高而心忧其民”的为民请命、为民做主、为民鞠躬尽瘁的贤官、清官、好官,他们应该说是我国历朝历代的脊梁,是中华文明之所以灿烂传承的源泉之一。
何为“达”?笔者以为,“达”是一种理想的实现状态,是可以施展抱负同时也是获以职责履行的“干事”平台。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达”为读书人所孜孜以求,青灯伴读、十年寒窗,为的就是一朝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为仕。作为现代人,全新的经济社会结构为人的个人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人基于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社会的分工更细,门类更多,人们的的个人理想也即“达”观念也随着价值取向的不同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同的人藉此有着不同的“达”的向往。在新时期,党和国家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民族的振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为人的个人价值实现创造条件,搭建起了更宽广“达”的“干事”平台。作为党员干部,首先是作为社会的普通成员,然后才是一名党员,最后才是党员领导干部,这种承载更多社会的责任的称谓其实也就是一种“达”状态,拥有了“干事”的平台,但是藉此平台,党员能不能发挥作用,干部能不能履行职责,这又得充分考量其个人的修为了。
古人的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充分强调了个人强素质的重要性,它其实也是实现“达”的必要前提之一。时至今日,“修身”之说也有其可鉴之处,在新时期,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践行宗旨、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就需要善其修身、工于德能、勤于精业。笔者以为,“修身”当可分两种修为形式,一是内修其德。“德”是一个非常有深刻内涵的字眼,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更多体现人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胡锦涛同志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理念,就是对“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寄予了干得成事的情感和信念要求,为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履责必须具有的宗旨意识进行了强调。二是外修其能。这是一种技能的铸炼,这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自身谋生的能力,这是个人和家庭生存要素,是一种生存需要的本能修为,主要体现能够承担一定社会工作并藉此获得满足自身或家庭基本生存的生活资料,是劳动与报酬索取的一种等价形式的能力;其二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包含个人基于社会形态的价值观及其实现形式,是靠特定的宗旨意识支撑,超越于“独善其身”式简单生存需要的更高能力要求。
就现代人来说,置身的社会形态等要件不同,人生价值的取向也即不同,当然“修身”需达到境界要求也就不同,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内外兼修”,修其德,很大程度是铸炼一种“兼善”之心,是以德指导“兼善天下”或称“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因此党员干部能不能发挥作用,更好履行职责,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天下观”。笔者认为,党员干部的“天下”应该就是党和国家、人民三位一体的利益,“兼善天下”即要以此三者利益作为自身一切工作学习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摆正自己位置,明晰自身责任,权衡奉献与索取关系,处理好“独善其身”的“齐家”小我与“兼善天下”大我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统筹兼顾,讲原则、顾大局、识大体,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共产党员先进性。当然仅有“兼善天下”之心是不足以“干成事”的,还必须要夯实成事的基础,修其成事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勤于精业,干好本职工作并力求不断解放思想、推陈出新,以优异的工作业绩来践行党的宗旨,实现正确的个人价值取向,常怀“兼善天下”之心,真正做到修其身、精其业、善其事,恪尽职守、克己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