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户外自制玩具图片:病文升格示例十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08:39:34

病文升格示例十一

安徽庐江四中(231500)金星闪

【病文初稿】

在安乐中忧患

安徽庐江四中群星文学社(231500)陈 榕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骄兵必败,挫折成就英才,安乐导致灭亡。这样的真理,早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明白了,并以此警醒代代世人。

“乱世出英雄”,这虽不一定正确,但忧患纷争磨练人才,这是不可否认的。沉迷安乐,自然危机必来。所以我们不仅要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更要做到在“安乐中忧患”,忆苦思甜。

清潮末期,由于长期的盛世局面,君主臣下无一不沉浸在天下太平的氛围里,心存侥幸地坐享安乐,从而忽视了西欧各国的飞速发展。当君主仍洋洋得意地对外朝使节声称:“天朝地大物博”时,是否意识到危机就潜藏在如此的安乐背后?几十年的安宁景况,几十年的骄奢淫逸,安乐之中,君主不再愿日理万机,贤臣不再愿为民请命,将士不再以习武为常,都忘却了来自西方日益强大的威助。这样一来,清朝的灭亡也是理所应当,顺理成章的。

如今的中国经济繁荣,百姓和乐,喜事不断,神洲五号飞入太空,中国加入WTO……中国的事业蒸蒸日上,这应当是一个安乐的时代吧?但我们的总理、主席们并不为这些成就沾沾自喜,沉迷于此。他们仍时刻牢记着那些“忧患”:分裂分子不断举事,“台独”言论不断,国际反华势力猖狂……这些都是近在眼前的威肋,不容忽视。在这样的时代里,中国时时警醒,不在安乐中忘却忧患,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发展才得以不断向前。

历史的变迁中,一次次显而易见地说明“死于安乐”和“安乐中忧患”的道理。

安乐能磨去人的斗志,沉沦于玩乐之中,不思上进,反以安乐为荣,这样最终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所以我们才需要忧患,在安乐中忧患,时刻不被太平的外衣所迷惑,不去轻视身边的威胁,仅以此为动力,奋斗进取,这样安乐才能延续下去,并成就千古传颂的事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孟子的八个字,它们在历史千年风沙中依旧熠熠生辉。而“在安乐中忧患”,也同样是一个传颂千古的真理,不是吗?

【病文坐诊】

由孟子名言演绎出“在安乐中忧患”的观点。并运用正反论证,思路清晰。但文章存在以下问题:

开篇二段可直接提出观点,写议论文直接亮明观点,会简洁、鲜明。

文章只是简单运用了正反举例论证,可运用比喻论证、引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的等方法,再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议论文的语言要严谨、锤炼,讲究逻辑。文章第三段说“当君主仍洋洋得地对外使节声称……是否意识到危机就潜藏在如此的安乐背后?”“如此安乐”上文没交代却在下文说了,应调过来。另“君主”一词不准确,应改为“封建皇帝”或“封建统治者”。

第四段的“我们的总理,主席们并不为这些成就沾沾自喜,沉迷于此。”也不准确,应改为“党和政府”、“党和人民”。

第五段可充实些,进行说理论证并归纳,不能仅从正反举两例就得出“显而易见”的结论。以上几方面在写作时可以改正的。

【升格作文】

在安乐中忧患

安徽庐江四中群星文学社(231500)陈  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的这句名言曾警醒着一代代世人。

“乱世出英雄”,这虽不一定正确,但忧患纷争磨炼人才,这是不可否认的,有多少英雄人物不是在困境中成长的呢?而沉迷安乐,危机必来。我们不仅要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更要正视危机,正视安乐,在安乐中忧患。

平静的水流常让人联想到一帆风顺,但在这样的水底更多的是令人防不胜防的暗礁,险患重重,驾船时一不小心,就会葬身在这平静的水底。

清朝末期就是如此,朝野上下无一不沉浸在天下太平的氛围里,统治者闭关自守,心存侥幸地坐享安乐,心想着清朝的万古流芳,对西欧各国的飞速发展,视而不见。那些八旗于弟,王孙大臣贪图享受,骄奢淫逸,忘记了来自西方日益强大的威胁。而此时,统治者仍洋洋得意地宣称:“天朝地大物博!”他们哪意识到危机可能就潜藏在如此的安乐背后?哪考虑到 可能存在的“暗礁”。不久,清朝灭亡了。
    如今的中国日益繁荣,人民和乐,可谓喜事不断:神洲五号飞入太空,中国加入WTO,参加基因工程……这样的时代应当是安乐的时代吧?但改革开放带来了繁华,也带来了不文明因素,带来了贫富悬殊过大,带来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可党和政府没有为安乐的现状陶醉领导人民在安乐中不忘这些忧患,为创建和谐社会而不断奋斗。

真实,有多少的朝代不是像清朝一般“盛极而衰”,又有多少英雄不是在成功后放松警惕,以为风险不在,而导致以前的努力毁于一旦。他们显然只看到风平浪静,而忽视了暗礁险阻。的确,在安乐的顺境之中,又有几人能像如今的中国一样明智,依旧清醒地小心前行呢?历史是如此,生活亦是如此,就像有人刚在学业上、事业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便沾沾自喜,对别人的努力奋斗不以为然,忘了残酷的竞争,最后只有一败涂地。

安乐能使人丧失意志,让人沉沦于玩乐之中,不思上进,反以安乐为幸,贪图享受,这样终究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可悲的是,顺境中的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我们才更需要忧患,在安乐中忧患,不被太平的现像所迷惑,警惕着四面潜伏的危机与“暗礁”,以此为动力,为鞭策,磨炼意志,这样安乐才能延续下去,并成就千古传颂的伟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孟子的八个字,它们在历史千年的风沙中熠熠生辉。而“在安乐中忧患”,不也同样值得记取吗?

【导师点津】

围绕孟子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出了“在安乐中忧患”的观点,运用了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并归纳论证。清朝末年统治者坐享安乐,当今政府和国人在安乐中忧患,形成对比,事例典型有说服力。改后的文章内容更集中,语言也更加锤炼,逻辑性强。若在倒数第二段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理论证一番则更好。(金星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