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凉城街道:皮肤瘙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2 23:18:11

皮肤瘙痒

编辑本段基本分类

泛发性皮肤瘙痒

  泛发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最初皮肤瘙痒仅限局限于一处,进而逐渐扩展至身体大部或全身,皮肤瘙痒常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由于不断搔抓,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化等继发损害。

局限性皮肤瘙痒

  局限性皮肤瘙痒症发生于身体的某一部位,常见的有肛门痞痒症、阴囊瘙痒症、女阴瘙痒症、头部瘙痒症等。

编辑本段主要症状

  1.全身性原发者,最初仅局限于一处,逐渐扩展至身体大部或全身。局限性者,发生于身体的某一部位,以肛门、阴囊及女阴等处多见。   2.无原发性皮炎,由于搔抓可引起皮肤上出现抓痕、丘疹、血痂、色素沉着、湿疹样变及苔藓样变。   3.阵发性剧烈瘙痒,瘙痒发作常有定时的特点。此外,尚有烧灼、虫爬及蚁行等感觉。   4.感情冲动、环境温度变化及衣服摩擦等刺激,都可引起瘙痒发作或加重。

编辑本段皮肤瘙痒是多种疾病征兆

  瘙痒通常是由于皮肤疾病所引起。但有些瘙痒按皮肤病治疗,却久治不愈。即使暂时缓解,过不久又复发。所以,对那久治不愈、顽固广泛的瘙痒,应考虑是由内脏和全身性疾病所引起。常见的有:   肝胆系统疾病肝胆病的瘙痒症状出现较早,往往在冬季加重。患肝病的怀孕妇女和口服避孕药的患肝病者,瘙痒发生率更高。   糖尿病 一些隐性糖尿病患者,常常因瘙痒去作体检才发现糖尿病。   造血系统疾病 其特点是全身性或局部性瘙痒。温水浴时瘙痒加剧,伴颜面潮红,缺铁性贫血患者有时也伴有瘙痒,一经纠正了贫血。瘙痒便消失。   慢性肾功能不全瘙痒在夏季加重,多在病情晚期出现。接受血液透析者,瘙痒发生率更高。   恶性肿瘤 某些肿瘤与皮肤瘙痒有密切关系。当脑肿瘤病变侵及第四脑室底部时,常引起剧烈、持久的瘙痒,尤以鼻孔瘙痒为剧烈。何杰金氏病患者,腿部可发生持久的瘙痒。内脏的癌症,如胃癌、肠癌、肝癌及卵巢癌、前列腺癌均可发生顽固性瘙痒。癌肿切除了,瘙痒即消失;当肿瘤复发前瘙痒又会出现。可以说瘙痒的出现也是肿瘤复发的信号。

编辑本段相关病因

前言

  皮肤瘙痒症的病因尚不明了,多认为与某些疾病有关,如糖尿病肝病肾病等;同时还与一些外界因素刺激有、关,如寒冷、温热、化纤织物等。   皮肤瘙痒是一种自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损害的皮肤病。临床上可分为全身性皮肤瘙痒和局限性皮肤瘙痒,后者多局限在肛门和外阴部。全身性皮肤瘙痒常见原因为内分泌失调和冬季瘙痒,肝肾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精神性因素也可引起瘙痒,过度清洁皮肤造成皮肤脱脂干燥而产生瘙痒。常见症状有剧烈瘙痒:可见于全身或局限于肛门、阴囊或女阴部。为阵发性、痒感剧烈,常在夜间加重,影响睡眠。病人常用手抓挠不止;继发性皮损:因抓挠过度而发生抓痕、血瘀,日久可出现湿疹化、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皮肤瘙痒的病因

  一、皮肤瘙痒的内因:   (1)神经精神系统障碍:脑动脉硬化、脊髓痨、神经衰弱也可以发生全身性或限局性的皮肤瘙痒。在临床上常见有神经官能症病人有某种幻觉,认为皮肤内有虫而觉痒,有的养成搔抓的习惯。   (2)内脏疾病:胃、肠、肝、肾等内脏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尿毒症、肝脏病的病人,觉得常常有全身泛发的瘙痒;某些肿瘤如白血病、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病、蕈样肉芽肿、及恶性淋巴瘤的病人发生皮肤瘙痒。   (3)内分泌的障碍:某些妇女在妊娠期常有瘙痒症,一般在产后消失,月经紊乱或卵巢疾病常引起女阴瘙痒症。老年人的皮肤瘙痒可能与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有关。甲状腺疾病的病人可以有瘙痒症。   二、皮肤瘙痒的外因:   1可以引起泛发性或限局性瘙痒。温度的变化常常引起皮肤的瘙痒,冬季搔痒症与夏季瘙痒症的患者对气候的变化极为敏感。被褥太热,突然受热或遇寒皆可能引起瘙痒的发作。   2.机械性磨擦或理化因素的刺激也是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之一。例如某些人对羊毛敏感,某些碱性过强的肥皂,穿着化纤的毛织品等。   3.由消毒剂、杀虫剂、除臭剂、染料等刺激物皆能使局部皮肤发痒。   除上述以外,皮肤瘙痒的原因还可能由病灶的感染、药物、饮食(酗酒)、食物过敏及寄生虫或真菌的感染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瘙痒。   以下一些疾病往往也可引起皮肤瘙痒:

胆酸浓度过高

  胆酸在血中的浓度增高时,会沉积于皮肤,导致严重的皮肤瘙痒。因此,当皮肤发痒又发黄时,应到医院检查一下肝和胆,看是否患有胆结石。   血中钙、磷过高血中的钙、磷浓度过高也会出现皮肤发痒。如果此时皮肤较干燥,并同时伴尿频、尿急、腰痛,甚至小便如水样,或尿少等情况,就要想到肾脏病的可能。慢性肾炎患者进入尿毒症期,因血液中尿毒素及蛋白衍生物增高,常引起全身性皮肤瘙痒。

内分泌紊乱

  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由于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快,皮肤温度增高,导致皮肤发痒,尤以睡觉后瘙痒更剧;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身体防御病菌的能力降低,易受细菌和真菌感染,也会导致皮肤瘙痒。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衰弱、大脑动脉硬化的病人,常发生阵发性瘙痒;脑瘤患者当病变浸润到脑室底部时,也常引起剧烈而持久的瘙痒,且这种瘙痒仅限于鼻孔部位。   某些淋巴系统肿瘤 如荤样肉芽肿、何杰金氏病等或骨髓增生疾患者,常伴有全身性瘙痒。   因此,当皮肤瘙痒并伴有其他症状时,决不能等闲视之,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好到医院查明原因,对症下药。

编辑本段诊断检查

  1.皮肤瘙痒常为皮肤疾病的主要症状,有时可并有出疹、抓痕、血痂、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2.根据病史、病情等进行诊断思考,如:   (1)皮肤瘙痒为突出表现,全身可无明显不适者,多为皮肤科疾病。   (2)因食物、药物、虫毒或其他物质过敏、侵袭或中毒所致出疹,如漆疮、药毒、粉花疮、食鱼蟹中毒、野屎风、水毒、沙虱病、恶虫叮咬等,一般可通过病史询问而明确诊断,且多伴有瘙痒、风团、水肿等症。   (3)年老体弱、气血亏虚者,其皮肤瘙痒,多为血虚风燥。   (4)由情绪波动而引发皮肤瘙痒,多为肝郁血虚。   3.皮肤专科检查,免疫生化实验检查,如过敏实验、致敏实验等,可以有助于明确诊断。血常规、尿常规可作必备检查。

编辑本段治疗方法

  主要有饮食疗法、药物疗法等。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肝胆疾患、习惯性便秘、糖尿病等。同时应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1.首先应去除病因,如因风寒或暑热而致者,应调适寒温,避免暑热及寒冷刺激;如对食物诱发者,当忌油腻酒酪、鱼虾海味等。   2.瘙痒处应避免过度搔抓、摩擦、热水洗烫等方式止痒,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浴。内衣应柔软松宽,以棉织品为好。避免羽绒、尼龙及毛织品衣服贴身穿戴。   3.阴痒患者,应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切忌搔抓不洁。不滥用强刺激的外涂药物。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患于未然。平时情绪逸怡,忌忧思恼怒,精神力求欣快。   4.治疗皮肤瘙痒常用西药抗组胺药(敏迪、开瑞坦)钙剂(普通钙片,必要给予针剂)及激素(含地塞米松类的)等。由于这些药物禁忌多,常引起嗜睡、乏力及其他副反应,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慢性病人很难坚持治疗。中药选择针对皮肤各型瘙痒对症治疗:给予苍湿百灵霜中药,效果显著,不易复发!   5.中医认为,风邪、湿邪、热邪、血虚、虫淫等为致病的主要原因,烊速消治疗应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原则,以达到驱邪扶正止痒之功效。皮肤瘙痒治疗比较困难,不易根治。目前最好的办法是 藏 药紫草露治疗。每日3-4次,治疗彻底

编辑本段外用药方

  外用药方面就情况就比较复杂了,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酌情选用药物。

面部的皮肤瘙痒

  一般来说,如果是面部的皮肤瘙痒,可用4~6层浸满3%浓度硼酸溶液的纱布,在面部进行湿敷,持续时间约为1小时,然后薄薄的涂上一层西药艾洛松软膏,中药苍湿百灵霜中药每天使用一次。此类外用药有收敛、保护皮肤作用,还有抗过敏、消退红疹作 用,对面部皮肤无不良刺激,不会发生面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皮质激素类副作用。另外,在治疗期间必须停用所有护肤品。

颈部后侧、背部、四肢、手背、足背

  皮肤瘙痒如果发生在颈部后侧、背部、四肢伸侧、手背和足背等部位,皮炎平软霜、无极膏、抗敏止痒水等药物。此类药物有神经麻痹性止痒和抗过敏作用,不过对皮肤刺激性也比较强,由于上述部位的表皮角 质层比较厚,所以比较可以耐受此类药物对皮肤轻微的不良刺激,可选用中药烊速消。

胸部、腹部、臀部

  皮肤瘙痒发生在颈部前侧、胸部、腹部、臀部、四肢屈侧,可选用炉甘石洗剂,湿毒清洗液或者皮肤康洗液配合中药苍湿百灵霜,效果会更好,氧化锌洗剂,此类药物对皮肤有安抚、保护、凉爽止痒作 用,无刺激性。因为这些部位表皮的角质层比较薄,不能选用以酒精溶剂的药水,例如抗敏止痒水、皮炎宁酊等。

腋下、脐周、腹股沟

  皮肤瘙痒发生在腋下、脐周、腹股沟、外阴部、肛门,可选用西药物:复方咪康唑软霜、派瑞松霜(又称复方达克宁霜)、肤康王霜、宝龙康霜、复方康钠乐霜。中药物:苍湿百灵霜、牛黄软膏,冰黄软膏此类药物有抗敏止痒和抗真菌感染作用。因为上述部位皮肤分泌物较多,皮肤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当这些部位皮肤发生瘙痒 时,往往同时会伴有各种类型的真菌感染,所以上述药物很适合使用于这些部位的皮肤瘙痒。   另外要强调的是,以上所提到的药物使用信息仅可用于参考,不管是内服的还是外用的药物,建议还是应该在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之后在其指导下合理使用,因为盲目用药很有可能会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产生副作用。   特别要注意,在发生皮肤瘙痒时,不要随意自行使用一些含激素的外用药膏如皮炎平、无极膏、等皮质类。这种激素类药物在开始使用的时候可能效果很好,一涂之后能使某些皮肤症状很快消失,可是这种药物在长期使用一段时间后很有可能会发生涂药部位皮肤异常,如继发感染、毛囊炎、毛细血管扩张、激素性皮炎、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副作用,女性还可能出现毛发增多等严重反应。   另外用了激素类药物后容易产生依赖性或耐药性,而且还可能导致过敏,造成患处皮肤出现干燥、粗糙、脱屑,甚至有浅细的裂纹。   因此,建议如果皮肤只是比较轻微的局部瘙痒,应该用一些不含激素的有润肤作用的外用药就可以了可选用中药烊速消,(鱼肝油软膏。尿素软膏等皆可选用)。如果是比较严重的瘙痒和明显的大范围皮疹,或是皮肤出现红肿、溃疡、渗液等皮炎症状,千万不要擅自选用药物进行治疗,应该立即去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外用及内服药品,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编辑本段食疗

桑葚芝麻膏

  【配方】黑桑葚100g,黑芝麻100g,黄精50g,麦冬50g,生地50g,蜂蜜3000g。   【制作】将黄精、生地、麦冬同入沙锅,加适量水煎煮,每30分钟取药汁1次,再加水再煎煮,反复3次,药汁合并备用。   将药汁与桑葚、芝麻同入沙锅,武火烧沸,文火前煮至黏稠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稍煎沸即可,待冷却后,贮瓶备用。   【用法】每次10~20g,沸水冲服,早、晚各饮1次。   【功效】养血益肝,滋阴润燥,祛风止痒。   【应用】 适用于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   【宜忌】患糖尿病者不宜食用;服膏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杜仲酒

  【配方】杜仲60g,优质白酒300ml。   【制作】将杜仲故入纱布袋内扎口,再放置度优质白酒容器内浸泡,密封瓶口,7天后弃药袋,取汤,贮瓶备用。放置阴暗处存放。   【用法】每次3~10ml,早、晚各饮1次。   【功效】除下焦寒湿,养肝益肾。   【应用】适用于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疹等症。   【宜忌】急性皮肤病患者及血压显著偏低者忌钦或慎饮。

编辑本段预防

常识

  1.生活规律,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冷热刺激。   2.全身性瘙痒患者应注意减少洗澡次数,洗澡时不要过度搓洗皮肤,不用碱性肥皂。   3.内衣以棉织品为宜,应宽松舒适,避免摩擦。   4、精神放松,避免恼怒忧虑,树立信心。积极寻找病因,去除诱发因素。   5.戒烟酒、浓茶、咖啡及一切辛辣刺激食物,饮食中适度补充脂肪。   瘙痒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在治疗上首先应去除可能的病因(如内脏疾病),另外,去除可能加重的因素如搔抓、烫洗、大量的皮肤清洁剂、限制饮用酒类、浓茶、咖啡及辛辣食物,保持外阴局部清洁干燥,再配合适当的治疗,外用药物,疾病可逐渐好转。

措施

  1.冬季洗澡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   2.洗完东西或洗手后应使用一些能够保持水分的护手霜。   3.男性在冬季刮胡子时,最好不要用刮胡膏,可用洗发香波替代。   4.在家时,皮肤暴露于外的地方较户外要多,使用加湿器是解决皮肤干燥的不错方法。   5.如果一定要洗热水澡,尽可能使用浴液或温和的香皂。浴后应当在皮肤尚未完全干的情况下,在身体各部位涂上润肤品。这样做有助于将润肤成分渗入到皮肤的上层。   6.在冬季,尽管人们喜欢洗热水澡。但是,对皮肤有益的水温是温水,因为热水会将皮肤上的天然油分彻底洗掉,而这种天然油分比你浴后使用护肤品化解干燥要有效得多。   7.在那些易发生干裂的身体部位,最好使用力量较强的护肤品,如凡士林。与一般护肤品不一样的是,凡士林可以“封住”皮肤,减少水分的蒸发,对于保护比较干燥的皮肤十分有效。

预防冬季皮肤瘙痒

  冬季皮肤瘙痒预防是关键,也就是说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皮肤问题的出现,遵循以下几条皮肤保养原则,可以较有效将瘙痒减轻到最低程度。   科学洗澡:中老年人的皮肤因为生理性退化的缘故,皮肤表面缺乏足够的皮脂保护,皮肤干燥缺水,过勤洗澡会带走原本就不多的皮脂保护层,使皮肤愈显干燥,如果洗澡水过热、用碱性大的肥皂或用力搓澡,无疑会加重皮肤干燥瘙痒的状态。因此,冬季老年人应当减少洗澡的次数,每周一次足矣,水温不要太高,洗浴时间也不要过长。洗澡时尽量少用浴液和香皂。香皂等在身体上停留的时间不要过长,并要及时冲洗干净。洗澡后可以涂抹一些能防止水分蒸发的膏霜,用以锁住皮肤水分。   增强润肤:除了浴后必要的润肤外,平时应根据自己皮肤干燥的程度,每天在容易瘙痒的部位涂抹1~2次含止痒成分的润肤剂以保持皮肤的滋润度。沐浴后及平时常涂抹乳液或乳霜,补充皮肤的油脂。擦乳液或乳霜保养皮肤最好在浴室中擦干身体三分钟内即擦乳液。   别暖保湿:老人冬季着衣冷暖要适度,既不能凉着了,也不宜热得冒汗。穿着过于厚重会导致体内汗液蒸发过多而使皮肤含水量减少,而皮肤的干燥又会加重瘙痒的发生,室内暖气或空调温度过高也会带来同样的问题。一般来说,室内温度以24℃~25℃为宜。同时,为了避免室内空气干燥而引起的皮肤水分的蒸发,应当设法提高室内湿度,在室内放置几盆水,可以起到一定的加湿作用。   小心穿着:穿着上内衣最好选择天然织物,如纯棉、蚕丝、棉麻、棉丝、丝麻等制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新买回来的内衣,特别是经过防缩处理的内衣,一定要先洗涤以后再穿,从而避免可能残存的有害物质对皮肤的伤害,出现瘙痒等症状。冬季的内衣裤洗净后尽量在太阳下曝晒,不要阴干。   注意饮食:平时更要注意多喝水以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增加皮肤的水分供给。注意营养均衡,饮食要清淡,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及牛奶豆浆之类的水分、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也可常吃芝麻油、黄豆、花生等食物。少饮浓茶和咖啡,少吃牛羊肉、葱蒜等辛辣食物和海鲜。   内在调理:要注意休息及适当的心理压力调节。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到人对刺激的敏感度,更容易产生痒感,特别是可能使患瘙痒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的人症状加重。同时,瘙痒难忍时可外用烊速消,不要用手抓搔。过度抓搔会使皮肤苔藓化。也不要用热水烫,因为毛细血管扩张会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使瘙痒更加剧。

编辑本段中药治疗方法

药醋疗法

  取苦参100克,加入食用白醋适量,浸泡3~5天即成。洗浴时,加入苦参醋液30~50毫升于浴水中洗浴,或用棉签蘸药液外搽瘙痒处,每日2~3次,连用5~7天。

药酊疗法

  取夜交藤、鸡血藤、乌梢蛇各20克,加入上等白酒适量,浸泡1用即成。洗浴时,加入药浓30~50毫升于浴水中洗浴,连用5~7天。

药浴疗法

  取荆芥、防风、苦参、丝瓜络、蛇床子、当归各30g,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洗浴。每次10~2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续5~7天。

填脐疗法

  取红花、紫草、山桅、大黄各等量,研为细末,加冰片适量,混合均匀,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少许,加凡士林调成蝴状,外败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1—2周。

足浴疗法

  取苦参、癣皮、蛇床子、虫衣、红紫草、防风各1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l剂,连用5~7天。

填足疗法

  取刺蒺藜、何首乌个等量,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晚洗浴后,取药末适量,加米醋少许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晚贴敷,次晨取下,连用7~10天。

苹果疗法

  把苹果切成片,在瘙痒处涂擦,可使皮肤爽滑舒适,每天擦几次,连擦3天以上。   泥鳅煲红枣   泥鳅30~50克,红枣20克,食盐少许。加水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25分钟,加入食盐即成。每天一剂,连服10剂。泥鳅性味甘平,入脾、肝、肾三经,具有补中益气,强精补血功效,与红枣共奏养血润燥之效。   八宝肉皮粥   胡萝卜100克,白芨10克,枸杞子20克,海参20克,猪肉皮100克,粳米100克,加水适量煮粥。每日早晚各一次。   熟地当归粥   熟地30克,当归20克,粳米40克,陈皮末少许,加水适量煮粥服食。早晚各一次。   黄芪血藤瘦肉汤   黄芪30克,鸡血藤15克,猪瘦肉150克,调味品适量。将诸药洗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猪肉煮熟后调味服食,每日一剂,连服7~10剂。   黄芪首乌牛肉汤   黄芪、何首乌各30克,牛肉250克,调味品适量。将诸药洗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牛肉煮熟后调味服食,每日一剂,连服7~10剂。   黄芪大枣汤   黄芪、大枣各30克,桂枝、白芍、防风、白术、茯苓、女贞子、旱连草、丹参、当归、白蒺藜各15克。将诸药洗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饮服,每日一剂,连服7~10剂。   芪归羊肉汤   黄芪30克,当归10克,羊肉100克,调味品适量。将诸药洗净,布包。羊肉洗净,切块,与药包、调味品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炖熟服食,每日一剂,连服7~10剂。[1]

编辑本段手部皮肤瘙痒的原因

  其实这种季节变化引起的皮肤干痒症最重要的要以预防为主,因为事前的预防往往比事后的治疗要有效的多,也就是说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皮肤问题的出现。而预防皮肤干痒症出现最关键的就是要维持皮肤滋润,并减少角质层的水份及油脂散失,保护皮脂功能。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洗澡时应选用温和的最好是偏弱酸性的沐浴乳,避免使用清洁力过强的碱性香皂,因为即便是再中性的沐浴液相对与人体皮肤来讲也是偏碱的。还应避免使用太热的水洗澡,最好是采用与体温相仿的水温(不超过40度)。为了避免室内空气干燥而引起的皮肤水分的蒸发,应当设法提高室仁度,通常湿度保持在50度左右会比较合适。如果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的话,建议可以在室内使用诸如空气加湿器等设备;或者也可以采取经济点的办法,比如在室确胖眉概杷,或是放几个鱼缸及水养植物也是不错的选择,以保持室瓤掌湿润度,帮助保持皮肤水分。每晚临睡前还可以在床边放上一小盆水,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加湿作用,女孩子在季节交替之时,要注意皮肤的保湿工作,可极大程度的减少皮肤瘙痒的发生。

皮肤瘙痒传染吗

  瘙痒性皮肤病传染吗?在这里:皮肤瘙痒不是性传播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属于过敏反应,因此不具传染性。但是要注意一点的是此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不易根治,所以要注意防护。最好穿纯棉制品,不要过紧 ,要及时换洗尤其在运动后。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吃或少吃辛辣之品。要积极治疗,勿过度搔抓和烫洗,尤其是勿用肥皂水烫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同于其他皮肤病,要和癣病相加以鉴别。癣病是皮肤病最易传染的真菌性皮肤病,其治疗和湿疹也是不同的,中医上一般采取以下几点治疗特效措施:皮肤瘙痒,要求中医治疗为主如苍湿百灵霜,西药为辅。西药可以使用派瑞松适用于急性短时期。不易长时间使用!

编辑本段皮肤瘙痒患者注意事项

  1. 生活规律,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冷热刺激。   2. 全身性瘙痒患者应注意减少洗澡次数,洗澡时不要过度搓洗皮肤,不用碱性肥皂。   3. 内衣以棉织品为宜,应宽松舒适,避免摩擦。   4. 精神放松,避免恼怒、忧虑,树立信心。积极寻找病因,去除诱发因素。   5. 戒烟酒、浓茶、咖啡及一切辛辣刺激食物,饮食中适度补充脂肪。

编辑本段妊娠期皮肤瘙痒

  孕妇皮肤瘙痒多出现在妊娠中后期以后,轻者只是皮肤稍有瘙痒,重者则瘙痒难忍,坐立不安,夜不能寐,痛苦不堪,有的甚至抓破皮肤方能暂时止痒,结果造成全身抓痕累累,搞不好还容易发生皮肤化脓性感染。这种症状一般只有到分娩后才能减轻直至消失。那么孕妇皮肤瘙痒怎么办才好呢?   孕妇发生皮肤瘙痒时,可以采用药物治疗:   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局部瘙痒可外涂薄荷酚、樟脑霜、樟酚酊、樟脑扑粉,必要时可短期选用副作用小的激素药膏,如艾洛松等。全身瘙痒可短期适当服用镇静剂或脱敏剂,如口服扑尔敏片,每日3次,每次4毫克;舒乐安定片,每日2~3次,每次1毫克等,可同时口服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另外,也可口服葡萄糖酸钙。   除了用药物治疗外,还可采取以下方法缓解症状:   1.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会加重瘙痒,所以孕妇首先要减轻精神负担,避免烦躁和焦虑不安。   2.勤换内衣内裤。   3.避免搔抓止痒。因为不断搔抓后,皮肤往往发红而出现抓痕,使表皮脱落出现血痂,日久会导致皮肤增厚、色素加深,继而加重瘙痒,甚至还能引起化脓性感染。   4.防止食物因素的刺激,如少吃辣椒、生姜、生蒜等刺激性的食物。海鲜的摄入要适量,因为海鲜能加重皮肤瘙痒。   5.洗澡时切忌用温度过高的水或使用碱性肥皂使劲擦洗,因为这样会加重瘙痒。   6.穿纯棉的衣物,避免化纤织物与皮肤发生摩擦。   还有部分健康的孕妇在妊娠中期以后发生全身皮肤瘙痒,四肢及躯干抓痕累累,这种瘙痒有时伴有轻度黄疽,是由于肝内胆汁郁积所引起的。有些孕妇仅有腹壁皮肤瘙痒,这是由于腹壁过度伸展出现妊娠纹及腹壁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的缘故,并非为胆汁郁积所致。   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及胆色素,由肝细胞分泌。正常情况下,进食可刺激胆囊收缩使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肝内胆汁郁积时,胆汁反流入体循环,使血液中胆盐浓度增高,沉积于皮肤内产生刺激而引起皮肤瘙痒。至于为什么孕期会引起肝内胆汁淤积,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此种症状一般于分娩后1~2 周内消失,黄疽消退。   如果孕妇在发生皮肤瘙痒后出现较重黄疽,并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等症状时,应到医院就诊,以排除肝炎等疾病。   食疗:   通过食疗的方法以养血滋阴是最佳的选择:   泥鳅煲红枣   泥鳅30~50g,红枣20g,食盐少许。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25分钟,加入盐、味精即成。服用宜每天1剂,连服10剂。泥鳅性味甘平.入脾,肝,肾三经,能补中益气,强精补血,与红枣共奏养血润燥之功效。   穿山甲煲   穿山甲肉100g,生姜5片,食盐少许。穿山甲肉切碎,放锅内,加生姜、清水适量,慢火煎煮,至熟透加食盐调味,服食。3~5天服1次。可适当服食,不宜多服。此药膳中,主要取穿山甲走窜之性以开血凝,散血聚,兼有滋阴的作用,达到养血熄风的目的,对顽固性皮肤瘙痒可见功。   八宝肉皮粥   胡萝卜100g、白芨10g、杞子20g、海参20g、肉皮100g、粳米100g,煮粥。或者可用熟地当归粳米粥:熟地黄30g,当归20g,粳米40g。陈皮末少许。每日服2次,中晚各1次。   鸡血藤膏   鸡血藤500g,冰糖500g。将鸡血藤水煎3~4次,过滤取汁。微火浓缩药汁,再加冰糖制成稠膏即可,可常服。鸡血藤能养血活血、冰糖润燥,此膏对用血虚风燥,病久不愈者非常有效。   当然,除了以上的药膳方法,患者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少吃辛辣,浓酒,浓茶。并且应该适量摄入高脂肪食物,脂肪能产生热量帮助人们抵御寒气,并能使皮肤得到滋润,脂肪食物也有利于维生素A维生素E脂溶性维生素的摄入,它们有防治皮肤干燥和老化的作用。

编辑本段中药验方

  1、祛风止痒汤    【来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钟益生方)   【歌诀】祛风止痒用牡蛎,珠母益母归生地,防风荆芥夜交藤,甘草蝉衣粉丹皮。   【组成】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生地24克,当归24克,益母草24克,夜交藤24克,丹皮15克,防风12克,荆芥9克,蝉衣7克,甘草9克。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牡蛎,珍珠母另煎1小时,再合余药,共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中、晚各温服1次。   【功效】平肝熄风,凉血止痒。   【方解】瘙痒是皮肤病中最常见的症状。究其病因不外乎风胜、湿胜、热胜、虫淫、血虚等几个方面,临床最常见的是肝肾阴虚、血虚生风,也有血热或夹湿者。该证皮肤剧痒,但多无原发皮损,经反复搔抓后,则可引起抓痕、血痂、湿疹化、苔癣样变等继发皮损。本方系自拟方,经数十年临床验证,疗效良好。方中牡蛎、珍珠母平肝熄风;生地、当归滋补肝肾,畅通血脉;丹皮、益母草凉血化瘀;夜交藤宁心安神;防风、荆芥、蝉衣祛风止痒;甘草缓和,解毒矫味。全方合成,适用于肝肾阴虚、血瘀、血虚生风之“风瘙痒”。其审证要点为:多为老年,病程较久,瘙痒与情绪有关,苔薄舌红,脉细数或弦数。   【主治】风瘙痒。   【加减】若热重者,加黄柏;夹湿者,加泽泻。   【附记】尚需注意,服药期间勿饮酒,忌食辛辣食物,避免各种刺激,以免影响疗效。   2、益气凉血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益气凉血用黄芪,归地桑叶黑豆皮,山栀蝉蜕苍耳子,橘叶杭菊白藓皮。   【组成】生黄芪10克,当归6克,生地10克,桑叶10克,苍耳子10克,黑豆皮10克,栀子皮10克,蝉蜕10克,白藓皮10克,杭菊花10克,橘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可连服数剂。   【功效】益气凉血,清热祛风。   【方解】方中用黄芪补气,生用重在走表而外达肌肤;橘叶行气,消肿散毒;生地、当归凉血散血以去血分之热;桑叶、苍耳子、黑豆皮、栀子、蝉蜕、白藓皮、菊花等有疏风清热之功。药用皮而不用实,取其轻能上升,偏于宣散,用于皮肤之疾,效果更佳。   【主治】瘙痒症,甚至数年不愈者。   4、止痒散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   【歌诀】止痒散中露蜂房,丹参地肤熟地黄,苦参蝉衣乌梢蛇,研末为用日三服。   【组成】熟地黄、露蜂房、丹参、地肤子、苦参各100克,蝉衣、乌梢蛇各50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过120目筛后装瓶密闭备用。用时,每取药末4克,日服3次。1周为1疗程。直至痊愈止。   【功效】滋阴活血,祛风止痒。   【方解】方用熟地黄、丹参滋阴活血;苦参清热利湿;地肤子、蝉衣、乌梢蛇、露蜂房祛风止痒,且露蜂房还有解毒之功。合而用之,共奏滋阴活血,祛风止痒之功。   【主治】皮肤瘙痒症。   【附记】用本方治疗皮肤瘙痒症145例,其中治愈者140例(用药1疗程治愈者89例,2疗程治愈者51例),好转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