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安之若素下载:下岗职工的“瓦上霜”与知识分子的“门前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8:46:27
下岗职工的“瓦上霜”与知识分子的“门前雪”  

库爽生

近期,关于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的消息,如同一根捅了马蜂窝的棍子,使知识分子成堆的事业单位炸开了锅。知识分子们对此的强烈反弹,与他们多年来对下岗失业职工悲惨遭遇的装聋作哑,使我一再想起“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古训。  

自然,企业也有知识分子,但主体是工人;事业单位也有工人,但主体是知识分子。而且,关键是事业单位占据着话语权,如新闻单位、研究机构、大学等。因此,事业单位聚集着强势群体,而下岗失业职工属于公认的弱势群体。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而在媒体上火冒三丈的就是知识分子,同样单位的电工、勤杂工等工人似乎还不见站出来说话。  

此次改革如果实施的话,会给知识分子们带来多大经济利益上的损害呢?据网友辛华的文章透露,中国社科院的郑秉文教授表示: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官方都没有时间表,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克忠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能劫富济贫》一文中指出:“事业单位养老金水平真的要‘大幅度降低’?”“我看未必”。他们是局内人,大约并非信口开河。何况,目前连试点都还未正式启动,知识分子们就心急火燎地连连发问:“谁动了我的奶酪?”  

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延续多年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有化改制,岂止是养老金改革,而是遭到了天下最大的不公平,连自己赖以安身立命的家园都被一锅端了,被无端地赶出了自己奉献了多年甚至半辈子的工厂。可是,工人们有了泪水往肚里吞,他们想说话,也没有说话的地方,也没有人愿意听,于是就一个个成了沉默的羔羊,任人宰割,几声“咩咩”自然无丝毫反应。这些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们,本来是指望拿着电视台的话筒或站在大学讲坛的知识分子们为他们说几句公道话的,可是,在主流媒体听到的却是一片叫好声,一片幸灾乐祸的笑声。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当不慎落水者在深水中奋力挣扎、呼喊救命时,岸边的看客却少有人伸出援手,观看、拍照、寻乐子的人倒不少。多数知识分子在面对下岗失业职工惨遭宰割的时候,就扮演了这种寻乐子的看客角色。  

其实,此次事业单位改革即便实施,也动不了知识分子们多少奶酪。企业职工们也是人啊,他们的养老金一般就是几百元钱,可退休领取养老金之时,就是他们获得“解放”之日,高高兴兴地请朋友们“撮一顿”以示庆祝。因为,他们下岗失业之后的生活陷入了赤贫的极度困境,养老金虽少,但是有了活下去的基本保障。而事业单位的知识分子们呢?平时的工资收入与下岗失业职工相比,应该是有天壤之别吧?他们一般来说都会有不菲的积蓄吧?何以为将来的养老金如此动怒上火?看来,强势群体就是不一样,“沉默的羔羊”们可以被宰杀,“凶猛的老虎”们是不允许被拔一根毛的。假如真的像对待下岗失业职工那样对待知识分子,他们会是沉默的羔羊吗?比方说,把张维迎所在的北京大学进行私有化改制,卖给私人老板,然后也一年工龄500元(取下岗失业职工工龄费的中间值)买断张维迎的工龄,试想他会怎样跳脚?也会说国有大学是“冰棍”,越早卖越好吗?我看未必。因为,张维迎一旦下岗失业了,别看他是赫赫有名的教授,他这教授的美誉度却不怎么样,想找工作也难。因为既然连北京大学都卖了,其他大学又岂能独善其身、幸免于难,还会给张维迎留一个岗位?再说,这些人习惯于养尊处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未必真能养活自己,成为流落街头的乞丐也难说没可能。  

说知识分子们“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并不贴切。事实上,下岗失业职工瓦上的寒霜长期累积得太多,已经压垮了他们的生活;而知识分子们此次门前飘舞的雪花,不过是“仿佛柳絮因风起”呀,两者哪里可以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呢?  

我得说明,尽管这次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受到不少底层老百姓开心的喝彩,但我个人也是和更多人的意见并无二致,就是希望养老金并轨改革让低水平向高水平看齐。问题是,这样的想法似乎只是一厢情愿,不切实际,因为改革的动因之一就是缓解财政困难呀